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中传统符号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d o c 犒覃 -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景德镇陶瓷传统饮食器具。景德镇的传统陶瓷曾经在国 际上是中国形象的代表。它是华夏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中体现的民族 传统符号代表了我们民族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对其传统符号的研究,有利于我 们发掘、开发传统文化的价值。对其传统符号的分析,有利于将其特征作为信息 载体运用在现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皿设计中,提升它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意 义。另外,将它的传统符号及设计特点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即能在现代设计中体 现中民族特征。也为其中千篇一律、设计涵义肤浅的弊病提供解决途径。 本文从分析大量不同时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的造型、功能、装饰和使用环 境等出发,归纳蕴含其中的传统符号的造型、功能、装饰及时代特征与发展的特 点。在此基础上,再对现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现状分析,结合现代生活观念的 变更特点,对其设计中传统符号的延续和革新问题提供参考,也为现代产品设计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二章,概述景德镇陶瓷发展的 历史和现状,对一些概念进行定义和限定。第三章是对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 符号的断 代研究。第四章对景德镇陶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发展特征进行总 结。第五章;就现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皿设计和其对现代设计的启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传统符号、现代设计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t a r g e t e d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t r a d i t i o n a ld i e ta p p a r a t u s 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i m a g ei nt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u n i t y o n c ew a sa ni n t e g r a lp a r to fc h i n a i th a d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 t h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w h i c hi tr e f l e c t e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t h n i cs y m b o l s r e p r e s e n ti m p o r t a n tc u l t u r a lf e a t u r eo fo u rn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o fi t s t r a d i t i o n a ls y m b o l sw i l le n a b l eu st oe x p l o r ea n dd e v e l o p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v a l u e s t h e i ra n a l y s i st oi t st r a d i t i o n a ls y m b o l s ,w i l lb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a sa ni n f o r m a t i o nc a r r i e rf o rt h eu s eo fm o d e r n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e a t i n gu t e n s i l si nt h ed e s i g na n du p g r a d ei t ss t a t u si nm o d e r n 1 i f ea n dm e a n i n g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i t st r a d i t i o n a ls y m b o l sa n dd e s i g n f e a t u r e sw i t hm o d e r nd e s i g nw i i ie x p r e s sn a t i o n a l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nm o d e r nd e s i g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p r o v i d e sar o d et h a ts o l u t ed e s i g n m e a n i n gs u p e r f i c i a li l l s t h i sa r t i c l eb e g i nf r o mt h ea n a l y s i sm a s s i v em o d e l l i n g ,t h ef u n c t i o n , t h ed e c o r a t i o na n dt h eu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sd i e ta p p l i a n c e ,i n d u c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r k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c o n t a i n e di t i nt h i sf o u n d a t i o n ,a g a i nt oa n a l y s i sm o d e r n 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d i e ta p p l i a n c es i t u a t i o n u n i o n i n gm o d e r n1 i f ei d e a c h a n g e s ,i tp r o v i d e st h er e f e r e n c et oi t sd e s i g ni nw i t h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q u e s t i o na n dc o n t i n u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r k ,a n da l s ot h eq u e s t i o nw h i c h e x i s t sf o rt h em o d e r np r o d u c td e s i g ni n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c o n t e n ti s : c h a p t e r1a n d2 ,o u t l i n et h eh i s t o r ya n dt h e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w h i c ht h e 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s d e v e l o p s ,c a r r i n g o n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a n d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t os o m ec o n c e p t s c h a p t e r3i st h er e s e a r c ht o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m a r ko ft h ej i n g d e z h e np o r c e l a i nd i e th o u s e h o l du t e n s i l si n e v e r y p e r i o d s c h a p t e r 4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r kd e v e l o p m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a r r i e so nt h es u m m a r yt ot h e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 sd i e th o u s e h o l du t e n s i l s i n c h a p t e r5 :i tc a r r i e so n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r l t h em o d e r nj i n g d e z h e n c e r a m i c sd i e th o u s e h o l du t e n s i l sd e s i g nt ot h em o d e r nd e s i g ni n s p i r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t h e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 sd i e ta p p l i a n c e ,t r a d i t i o n a lm a r k , t h em o d e r nd e s i g n i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江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垒蜜蕴日期:彤年f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导师签名:孟i 丝 日期:p 石年乡月弓一日 第一章引言d o c 第一章引言 1 1 景德镇陶瓷饮食器皿的发展概述 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有近两千年的发展。在清代浮梁县志中就有记载“新 平治陶,始于汉世”,新平即晋时的景德镇。景德镇自古为陶瓷的长远发展,就 建立了制度严密、分工细致的制瓷行业体系。景德镇的制瓷人凭借其聪明勤劳, 对瓷这一材质的性能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的程度,将陶瓷运用在了人们生活的各 方各面,并都有优秀的表现。景德镇在制瓷特色上,有各具鲜明特征的官窑和民 窑两大系。也从而在古代就占据了宫廷和平民两大生活主体区域,体现传统生活 的百态,形成对中华民族特征的深刻影响。 景德镇经历过数千年的制瓷风雨而自成体系,形成独具特色又对全世界影响 深远的陶瓷文化。景德镇的陶瓷即博取其他窑、甚至域外的制瓷优点,又能和本 地瓷质融合,和本土风俗结合,共同发展,素以“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 窑之大成”的美称。景德镇在古代不仅为本地、也为全中华民族争得辉煌的业绩, 欧洲对中国的认识首先是从陶瓷开始的,景德镇陶瓷对世界的陶瓷发展产生过巨 大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之大,以至于将瓷以中国“c h i n a ”来相称。因此,景德 镇最值得骄傲的是陶瓷,同时,最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更是陶瓷。 1 2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发展现状 今天的景德镇,同时并存着两种渭泾分明的气息。一方面是作为现代都市发 展的现代文明气息。这使得景德镇和许多其他名镇一样日益消损了其传统文化特 征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则是溶在现代都市背景中,不经意就能瞥见的i h n 传 统的身影:依靠体力技巧的挑坯工、零星散见的仿古瓷,成团的瓷泥等等。在家 家户户、大街小巷都能感受的浓烈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的发展目前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主要是地理的制 约。景德镇市位于我国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以低山、 丘陵为主,但其中也密布河流。因此在古代多以水路进行往来运输。在今天,相 比世界的多种迅捷交通发展,景德镇的环山复杂的地理位置给景德镇的发展带来 一定的限制。另一重要方面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景德镇整体的陶瓷发 展出现了以艺术瓷为主的失衡状态,实用瓷失去了太大的生活应用市场。景德镇 陶瓷饮食器具的优势没有突出,这不仅威胁到景德镇瓷都的声誉,更威胁到景德 镇陶瓷整体的健康发展。 1 3课题研究意义 景德镇的传统陶瓷曾经在国际上是中国形象的代表,他所拥有千年的陶瓷传 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其传统符号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发掘、开发传 统文化的价值。也为现代设计中干篇一律、设计涵义肤浅的弊病提供解决途径。 对其传统符号的分析,有利于将其特征作为信息载体运用在现代景德镇陶瓷 饮食器皿设计中,提升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并扩展到它和现代产品设 计的结合,体现中民族传统文化。 第二章相关概念d o c 第二章相关概念 2 1陶瓷饮食器皿的限定和特点 1 、瓷饮食器皿的限定 内容限定:本文研究的是应用于饮食生活中的以实用为初衷的陶瓷饮食器 皿,是以当时年代的陶瓷饮食器皿的主流构成为准,主要集中在历史中长期影响 人们生活的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如各类碗、盘、瓶、壶、罐等等,并不以当代 的陶瓷器皿的构成为准。 时段限定:本文从宋代为研究始端,是因为景德镇市在宋景德年间改名,并 由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显著,虽在唐代末期也有一定名声, 但代表性较弱。 陶瓷饮食器皿的材质限定:在景德镇,自唐宋以来基本上是烧制瓷质的器皿。 因而本文“陶瓷”指的都是瓷质的器物,并不包含陶质物品。 2 、陶瓷的材质特点。 瓷质的器皿是以瓷土( 高岭土) 为主要原料,成形、干燥、施釉后经过1 3 0 0 度左右的高温烧成的。其质地坚硬致密,胎体较细腻,薄的可以成半透明状,敲 击时声音清亮,且不吸水。另外其瓷质性能耐酸耐碱、不易腐蚀,适应冷热剧变, 不易炸裂,表面光洁,易于洗刷。因而自古是饮食器具最佳选用的材质。但瓷也 有怕磕碰、受力冲击后易碎的特点,成为瓷饮食器具设计的薄弱处。 2 、功能需求特点 饮食器皿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备明确的使用功能才能 被人们在生活中所接受,因而对陶瓷饮食器具的实用性需要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基 础。因此陶瓷饮食器物造型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特征。 2 2 陶瓷饮食器皿的分类 1 、从使用功能分类 食用具: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饮食习惯有所不同,因而食用器具的使用也 不同,器具的种类、造型、工艺制作和材料亦有差异。如盛器有盂、盘、碗等等, 至宋代又出现较小的碟等,以陶瓷为主要材料的食用具主要为碗、盘、碟等等。 酒具:又分盛酒具和饮酒具。唐以前盛酒具有尊、壶、彝等。饮酒具有爵、 觚、觞等等。自唐朝后有较大变化,盛酒具有尊、坛、壶、瓶等。饮酒具以盅、 杯、碗较常用。 茶具:陶瓷材料为主的器皿主要有壶、盏、碗、杯等等。 从历史阶段来看,每阶段景德镇陶瓷饮食器皿的组成都有不同。但从唐宋以 来饮食器皿的称呼基本变化较少。 2 、从应用阶级分类 一是宫廷饮食器皿。它体现了中国贵族的上层文化,更体现出造物的艺术性, 以及统治阶级的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二是民间饮食器皿保留了民族文化发生、 发展的原初性,体现质朴的文化观念。更接近物质生活的下层文化,与人们的日 常传统生活也更为接近。宫廷和民间饮食器皿的设计和制作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伴随着各种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出现,特别在明清时期的陶瓷饮食器皿的式样风 格基本上沿着这两条不同的路向前发展成熟。 2 3影响陶瓷饮食器皿的社会因素 1 、饮食文化 首先直接起影响的是相关的传统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我 国的饮食有六、七千年的文明史。在距今六、七千年的考古文物中,就有盆、碗、 盘、甑、鬲等餐饮具,其中的盆、碗、盘等在今天依然是我们的主要食具。饮食 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国有“三分食物,七分情趣”之说,饮食中色、香、味、形的 要求也包括对所用盛具的要求。对饮食的追求不仅仅限于满足生理需要的味觉, 很大程度上更是体现出视觉和心理审美的需要。因此饮食器皿做为饮食道具是传 统饮食习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饮食器具应用的大环境,包括人们在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方式、家 居空间、生活作息、甚至生活品位等等。人们一般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或是受 到各种流行趋势的影响来选择生活中的用具。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陶瓷饮 食器具种类、器型等的发展。 3 、社会环境 再则是大环境的文化思想影响。文化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知识,文明, 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文化作为人们的心 理素质背景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指导。陶瓷饮食器具中体现了多文化的影子。一方 面,文化引导了人们对陶瓷饮食器具的种类、器型、装饰的偏好。而另一方面, 陶瓷饮食器具作为人们生存、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人们表达对生活美好愿望, 传达民族文化和观念的重要载体。 2 3作为传统符号的陶瓷饮食器皿 徐复观指出传统,是某一集团或某一民族,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因 第二章相关概念d o c 为是代代相传,所以从时间上看,有其统绪性;因为是某集团,所以从空间上看, 有其统一性”( 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著: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江西 高校出版社,2 0 0 4 1 0 ) 。陶瓷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集中代表,在其漫长的发 展历程中早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它是物质性的,有具体明确的实用 功能;另一方面,它也是精神性的,它承载了人们精神上的意识,体现传统的审 美情趣。陶瓷集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统一、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每一个物质对象,当它在交际过程中,达到 了传达关于客观世界或交际过程的任何一方的情感的、美感的、意志的等内在体 验这一目的时,此物质对象就成为符号。符号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 特性的特征。即所有能够以形象( 包括形、声、色、味、嗅等) 表达思想和概念 的物质实在都是符号。同理,陶瓷饮食器具以陶瓷这一具体的物质传达了人们的 生活观念、习俗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意义,也成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历代陶瓷饮 食器具更是一种传统符号,传递出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体 现出中国博大文化中延绵流传,通古贯今的具体指征。对陶瓷饮食器皿的传统符 号研究的具体角度包括陶瓷饮食器具的器型、类别、功能、釉色、装饰等方面。 第三章各时代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研究 3 1宋代 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单一的青白瓷,其陶瓷造型装饰具有独树一帜的时代特 征。其器皿质地薄腻、光致茂美,集中代表了南方青白瓷系的最高水平。在宋代 景德镇陶瓷饮食器皿中已经开始赢得了“青如天、自如玉、薄如纸、声如磐”的 美誉。 3 1 1 釉色: 宋朝景德镇的釉色以影青釉为代表, 它是在五代生产的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成 功创烧出来的。是当时景德镇陶瓷饮食器 具运用较为普遍的釉色。影青又名“映青” “隐青”,其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烧成时流动性大,所成器 物表面光亮透明、釉薄处泛白色,而釉厚处呈现青绿色,釉色如玉似冰,又有假 玉之称。也是凭借影青,得到宋皇帝的青睐,得以由昌南镇改名景德镇。 3 1 2 饮食器具类别、造型与功能分析 由于宋代影青瓷主要应用于民间的生活起居用具,因而其实用功能较为突 出,景德镇影青瓷饮食器具造型和功能关系较为适度。熊廖、池广法在宋元青 白瓷鉴藏书中讲到“北宋初期,景德镇青白瓷继承唐五代传统,器型较为低矮 深重。”但在宋中后期呈现出自己独有的轻薄秀丽的造型特征。具有代表性造型 的陶瓷饮食器有: 1 、食具。 有碗、盘、碟类,起盛食器皿作用。宋代景德镇碗具以广口、深腹斜弧、多 撇口、小圈足为特征。造型轻巧清雅,上下比例对比较大。碗式创新形式多样, 有斗笠碗、高足碗、唇口碗、花口碗等。口有花口、唇口、撇口、侈口等;腹有 斜腹壁、弧腹壁和折腹壁。高足碗在宋元青白瓷鉴藏书到“北宋中前期,风 行鼓腹高足碗,其圈足比唐五代缩小2 0 ,足高则比唐五代增加2 3 倍,足底 特别厚,碗口改成一道窄窄的线边或微微外撇的式样。”盘、碟造型特征为敞口、 浅腹、平底,卧足或矮圈足。盘碟腹比较浅,有折腰、折沿等式样。口式也较多, 如花口、唇口、葵口等。 6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2 、斟酒水具。 一是注子、注碗。常配套使用,为温酒功能而开发的器形,体现出当时饮食 的习惯。早期多仿金银器的造型,有瓜棱形、莲花状等。二是执壶,为盛装、斟 酒水的器皿。因而壶体秀长,壶嘴细小前倾,壶流细长弯曲,既兼顾了整体和谐 的美感,又适应人稳固的把握。也有仿金属器物的特点。造型多样有瓜棱壶、葫 芦式壶、兽流壶等:三是杯和盏托:茶酒两用器具,有的可有把。杯和盏用途广 泛,在称呼上难于区分,一般认为杯腹深而盏腹浅。盏托是一种和盏配套使用的 茶具,圆形似盘,中间凸起,上置圆圈起固定和承盏作用,常以敞口、圈足为特 征。 i 注子、注碗i 执壶 3 、瓶类。 为储藏水或酒的用具,整体多为小口、长颈、鼓腹。典型瓶型有梅瓶,因其 r i d , ,只能插枝梅花儿得名,又因只装一斤酒又名为斤瓶。器形小口、短颈、丰 肩、肩以下渐渐收敛。整体造型既体现出秀挺,又能确保减少酒的挥发变味的需 要。另一瓶型为玉壶春,以“玉壶先春”而得名,是北宋创制并常见的瓶式之一。 造型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此外还有卷 口瓶、花口瓶、直颈瓶、瓜棱瓶、橄榄瓶等多类。 4 、其他。 钵是盛储器有敛口或敞口,深腹或浅腹,口大底小为特征。在宴席上盛装鱼 刺骨头等的用具。汤瓯、汤鼓作茶具和汤碗用。其名称后被罐、碗称呼替代。 整体分析: 造型简练秀丽轻巧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饮食器具独特的时代及地域风格。 器坯规整,胎薄透光,玲珑剔透,高足细腰,显现为修长感。外壁与器足、内壁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与底心的转折交接处十分规整利落,型制挺拔俏丽。另外造型常有明显的仿金属 器的特征。从器具丰富多样的变化的角度看,可体现当时景德镇匠人对饮食器具 的功能、造型以及人与碗相互适应的关系相当重视,做了多种的尝试。 3 1 3 装饰 1 、装饰手法 宋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主要应用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雕刻手法进行装 饰。这也是由于青白瓷的大量运用,并利用了影青釉色光亮透明、流动性大的特 点,使得装饰感较为含蓄,和器具造型较好的融合一体。装饰早期简单,以云气、 篦点纹常见。中后期,能更清晰在坯体上体现刻、划及印制的纹样装饰线条、又 有浓淡变化,使釉色和纹饰相得益彰。装饰刀法简练,酣畅淋漓,寥寥几笔,具 见精神,一派宋时气象;又有深浅层次变化,绝少匠气,更多飘逸畅快的风格。 布局特征:纹饰皆因器施画。刻划式的纹饰较为疏朗,主题突出,印花式纹 饰构图有些繁缛,层次较多,对元青花影响颇大。后期各类装饰纹样逐步多起来, 纹饰趋于繁密。刻画花纹,如莲花等,制作极规矩。 2 、装饰图案 宋代重视器具的“自然之感,要合乎天造”,因而在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的 装饰中以体现自然纹样居多。加上常用深而宽的斜向刀痕刻出花叶的轮廓,再用 浅而密的篦纹划出花叶的筋脉,增强了花的立体感,表现活泼有力。景德镇纹饰 图案非常丰富,纹饰常见的有云龙纹、莲荷纹、菊瓣纹、牡丹、云气纹、水波纹、 婴戏纹等。 主题纹饰。牡丹纹:自唐以来,牡丹就被人们视为繁荣昌盛、幸福美好的象 征。宋代被称为富贵花,因而是常见的装饰各种用品的题材。莲花纹饰是随着南 北朝佛教的盛行而得到广泛运用的,到了后期莲花的宗教意义逐渐淡漠,成为纯 美化的装饰题材,是瓷器主要的装饰题材。莲饰在盘碗瓶罐等上的装饰丰富,缠 枝莲式的装饰较多。婴戏纹:表现儿童生活的画面。以童子戏花的构图最多,儿 童体态丰满活泼,儿童动作丰富,表现趣味。风纹:常和牡丹结合构成凤穿牡丹 图案,鸳鸯纹:常见鸳鸯戏莲,表现爱情的主题。鱼纹:是运用最早的纹饰,是 人们用鱼同“余”谐音来表达富足有余的吉祥的愿望,为人们惯用的祝福方式。 辅助装饰:宋瓷常用题材有:回纹,曲带纹,蕉叶纹、钱纹,卷草纹等。莲 瓣纹式样较多,有隐现在釉下,有凸出于器身。表现有一层莲瓣,多则达到四层。 常在肩部和胫部装饰上下相对的仰、覆形莲瓣纹。早期莲瓣浑圆肥厚,南宋时则 显得清瘦秀丽。 3 1 4 传统符号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宋代景德镇陶瓷整体传统符号特征在造型上表现为优雅别致,釉色上以纯净 的单色釉为主体,有天青月白的设计特点。取青瓷和白瓷之长,以灵巧、典雅、 秀丽的影青瓷造型而著称,对中国陶瓷有着重要的贡献。宋代景德镇影青陶瓷饮 食器具胎薄腻,坯体一般刻有精细的花纹,迎光照则内外可映见,和温润高雅的 影青釉相得益彰。整体体现了清静幽远的格调,其“朴质”又不寡味,寓丰富含 蓄,意理于其中,具有文人所爱好的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其纹饰较少,而由单 色的剔、刻和划花的手法表现出丰富细腻的变化效果。也正呈现为文人含蓄静敛 的情调,吻合中华民族一贯内向含蓄的心理特征。但有的饮食器具显得过于清秀 而气魄不足。 宋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除了陶瓷技术发展本身的原因之外,还受到以下因 素的影响。 宋代随着人们起坐方式的逐步改变,家具尺度的高度逐渐增加,人们饮食起 居改为以坐姿为主,因而相应人们对饮食器具的执握相对更轻易,也促进宋代饮 食器具多类别的发展。除保留部分高足杯碗外,器具的高度向低矮发展,以便于 坐姿下对器具使用。 1 0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宋代人对饮食文化较为讲究。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大抵都 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 - n , 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各三五只”。奢华的饮食习惯相应也促使了饮 食器具在宋代的发展。 宋人以“文”治国的思想使宋代以文人士大夫构成的知识分子受到重视和推 崇,而这些知识分子讲究“霞不重以丹青,云不施以重彩,恐失其岚光野色,自 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也深入到了人们的日 常生活的追求中。因而宋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表现为 一种质朴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的意境,体现典雅、朴素、淡泊的文人气质。 另外,受市井文化的影响,以熙熙攘攘、山野童趣的日常生活题材逐渐成为陶瓷 饮食器具装饰的表现主体。最为体现的是饮食碗具上的婴戏图,把普通儿童的生 活情景表现得趣味可爱。 3 1 元代: 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显著的时代。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历 代窑考中记载“景德镇埏埴之器,洁白无瑕,据此,则元瓷尚白可知”。从元 代为转折,以景德镇为主发展的白瓷彩绘特征成为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特征。景德 镇在陶瓷制作中加入了高岭土的二次配方,形成的坚致细腻白洁的瓷胎。在此基 础上,元代景德镇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种。 标志着中国陶瓷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来临。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也以青花 瓷、釉里红瓷和枢府瓷为主要类别。 3 2 1 釉色: 元代景德镇成功创造出青花、釉里红、卵白釉三大釉色种类,而青花、釉里 红从元代开始发展成为了景德镇陶瓷釉色的代表特征。此外也开始发展了多种色 泽明艳的颜色釉如红釉、蓝釉、孔雀绿釉等品种;但由于当时这些色釉特别是釉 里红烧制较难,因而在日常百姓生活中饮食器具运用极少,多为官用或外销用。 民间的釉多以青釉为主,后期逐步发展青花为主的白瓷。这些使景德镇陶瓷饮食 器具的装饰丰富起来,从而也结束了以往瓷器的釉色以仿玉青类银白为主的局 面。 3 2 2 饮食器具类别、造型与功能分析 i 、元枢府瓷。 元枢府瓷其多为饮食器具,并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多见,很少有大件。 整体上枢府瓷造型古朴浑厚,粗壮敦实。清代南浦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历代窑 考中记载的“元枢府瓷”为“元之进御器,土必细白埴腻质,尚薄,式多小足 印花,也有戗金五色花者。其大足器,则莹素,又有高足碗”。卵白釉碗形主 要以折腰碗盘为主,这是元代新创的形态,在元代多用高足杯,体现了蒙古民族 的审美和饮食习俗的风格,造型多为撇口斜壁、折腰、小圈足、胎体上薄下厚, 有“脐”状旋痕:同时撇口碗也是碗类的主体,呈现为撇口、弧腹、圈足、“脐” 状旋痕及褐斑,胎质厚重。 2 、青花及釉里红饮食器具。 碗、盘类:元代的碗造型多深厚作墩子式或莲花杯式。大碗则多平浅撇口, 碗碟多小足。主要的器形有高足碗、高足杯,这是当时最流行的饮食器皿。足部 较高,呈竹节形,足微撇。整器形小,体高10 厘米左右。碗的形状较丰富有大 口尖底的漏斗形、撇口圆底的半球形等。高足杯是为了适应蒙古人游牧生活习惯 而特制的酒具,又称“马上杯”。其共同特点是在竹节式的高足上杯体可旋转, 制作机巧,又称转杯。常见其他碗有口径在3 0 厘米以上胎体厚重的青花大碗。 直口碗又称鸡心碗,直口、小圈足,有“脐”状旋痕,底角厚重,很少见。青花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e 盘是传世元代青花瓷器最多的器件。多折沿,浅腹弧壁。口缘有圆口和菱花口两 种。通体菱花式是元代特有的。盘体都较大型,厚重。大盘直径在4 5 厘米以上, 通体菱花式为元代特有造型。 执壶:盛酒功能。元执壶以玉壶春瓶型为壶身,壶口向外倾斜,加上曲柄和 壶流,流与颈用s 形饰物连接,成为元执壶的特征。造型端庄轻巧,线条流畅活 跃。这种执壶以景德镇青花最多。其他代表性的执壶还有青花风头流扁壶,扁圆 形,以风首做流,风尾为把手,适于长期马上流动生活,具有元代时代特征。多 穆壶:元代创新器形,用于装奶用。梨形壶则主体似梨,小口,圆腹平底,形态 可爱,为元代首创。还有瓜形壶等。 瓶类:功用以储存酒水用。主要以梅瓶和玉壶春为主。梅瓶:小口、短颈、 丰肩、瘦长、圈足。元梅瓶多继承宋制,但v i 部有所增高,口沿平,肩部更丰满。 玉壶春:元代也多仿制宋制,晚期颈部较短而粗。腹部肥大。 罐类:主要用来储存食物的功用。多广口丰肩敛底,器形低矮圆厚,口较宽, 适于小量事物的储存以及手在器物内的进伸操作。并较多饰以人物故事、花卉等 较满的装饰。青花罐多为元代新创的器型。常见高形、矮形、八棱形、鼓腹形、 瓜棱形、方形等。下图的釉里红罐装饰手法多样,腹部开光镂雕四季花罐,配以 青花纹饰,集镂雕、堆贴技法为一体。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微内收, 圈足,非常壮美。 3 、整体分析。 元代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整体器型和风格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吸收融入了多 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色,特别是融入了蒙古族的粗纩豪放的特征。器具设计中有 许多适于游牧生活的造型。器形上呈现高大粗壮,古朴浑厚的元代风格。元代胎 体有厚重的巨大瓷,也有轻薄瓷,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的需要, 但元代制瓷不太讲究修坯、制胎粗糙。 1 4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3 2 3 装饰 1 、装饰手法: 元代以青花、釉里红彩绘为主,为中华民族陶瓷的发展开阔出一条新的途径。 青花有青花白地和青地白花两种装饰手法。可单独装饰器物,也和釉里红结合成 为青花釉里红装饰。青花风格幽静典雅,素净秀丽光泽透亮,和素雅明净的白胎 巧妙结合,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特色。釉里红色彩鲜艳,有晕散效果,反而增加了 画面的热情奔放的效果。由于彩绘的兴起,刻、划、雕、堆、印花的装饰技法逐 渐少了。但卵白釉瓷的装饰仍以印花为主,刻花为辅。由于卵自瓷胎体较厚,釉 不透明,故有的纹饰不清晰。 笔法:元代以平涂和线条表现为主,用笔有力,粗纩豪放、严谨生动。因而 更注重线条的安排,流畅感好。元民间青花的画法常见为简单快速绘就的写意, 画面疏简,线条流利,显得生机勃勃。 装饰布局:元青花以多 层次、满画美、主纹和辅纹 分明的装饰布局为特征。其 层次多达可六七层,但层次 分明,布局相当严谨,纹样 虽繁复但规整。使得器物和 纹饰和谐统一。而釉里红相 对纹饰较为简单,构图简 练,多和青花配合使用。 另外,开光处理技法和 缠枝纹样在元代得到较广的使用。 “开光”手法本为宋代民间艺人所创,但是直到元代才开始普遍采取这种手 法。它指为了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装饰时,在器物上的 某部位留出的类似古建筑窗格或圆形、长方形、菱形、扇形等形的外框,然后在 其内绘以主题纹饰。而在开光的外部缀以各类连续的纹饰如水波纹、龟皮纹、缠 枝、十字锦等。这种装饰从建筑窗户中获得灵感,具有主体突出、对比强烈的 特点。 缠枝纹样是在陶瓷饮食器皿中最常见的彩绘装饰手法,它以植物的枝干或蔓 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型的二方或四方连续,其中又以二方连 续式的缠枝花应用最广,几乎每器必备、各彩必有。其设计风格优美、而又变化 无穷,具有循环往复,宛转流动、节奏鲜明的特点。即可作主纹饰又可做辅纹, 适用于器物的各个部位。因而是一种优秀的传统装饰手法。 2 、装饰图案: 在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中应用的装饰丰富多样,各种纹样设计体现出匠人大 胆的创造,也表现人们对饮食器具装饰的重视。 1 、动植物纹样 纹饰中最突出的是莲花纹,莲纹在装饰中体现了充分的设计性。传统匠人会 更加重视器具的造型、尺度和装饰的关系,对装饰式样进行变通。并且在继承宋 代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元代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匠人将美好心 愿和造型做了充满想象的结合。 如八大码纹饰以莲瓣作装饰带,在每莲瓣内加绘多种花纹,有朵花、朵云、 火焰或杂宝。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此纹样即适应了诸如底 部或颈部等狭长形体的装饰需要,又在变通中将更丰富的装饰内容融入莲纹中, 整体装饰式样丰富,同时又更有了秩序性。而二方连续的穿枝莲叶的灵巧变化使 构图虽满却不繁琐、通透有序,虚实恰当。 此外有各类人们喜闻乐见、生活气息的常见植物和宗教题材,及象征权威特 征的题材。如龙、风等。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元代龙纹形态特殊,身细长 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张口,露齿,吐舌,双眼耽视,四脚瘦劲,筋腱凹凸,肘 毛和尾呈火焰状。较著名的图案有青花海水白龙、青花云龙、独龙等。牡丹花纹 有缠枝牡丹、洞石牡丹等,牡丹纹在元青花瓷的地位极为显赫。菊纹有折枝菊、 缠枝菊、穿枝菊等。叶形为固定的五叉叶片,显示元青花菊的特点。风凰是我国 古代传说中的神异祥瑞动物。凤为雄,凰为雌,常见风穿花纹、云凤纹图案等。 元代开始较多表现“梅、兰、竹、菊”的题材,在器物中常画在一起,称“岁寒 1 6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三友”图。这是元青花瓷的绘画表现的最早的题材。是典型的中华民族崇尚的三 种象征高风亮节的植物。 2 、人文题材 在元代人文画逐渐兴起,在陶瓷饮食器具的装饰中增加了许多体现高风亮 节,高尚情操的人文故事的主题,如人物常取材于戏剧人物、历史人物等的故事 情节。主要题材有:蒙恬将军图、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月 下追韩信、三顾茅庐、尉迟恭救主、陶渊明爱菊等。其中最代表性的是萧何月下 追韩信图。有一定的社会影射意义。 文饰、款识:在器物中书写文字,有点明人名、年代、或做铭文、诗书等。 3 、常见边饰 由于元代装饰层次较多,使得边饰内容丰富。如回纹:用短的横竖线环构而 成的边饰纹,形式为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多为首尾相连不断。卷草纹:是以柔和 的半波断线与切圆组合而成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卷草纹一直以来就不断 变化,始终盛行不衰。其他还有钱纹等多种。 3 2 4 传统符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古代画论中有“宋人尚性,元人尚意”的说法。元瓷的饮食器皿从造型和装 饰上也体现出元代粗放洒脱的个性。虽装饰上花团锦簇,繁缛丰满,有“金雕玉 镂”的表现方式,显示元对豪华物质享受的追求。但其通过粗放的型制和笔法, 色调雅致,秀逸雅致的青蓝色调,融阳刚美和阴柔美于一体,壮而不粗,满而不 塞。由意成纹,随意生发,加上青花幽静的抒情色调,最终呈现出的是一篇丰满 雅致的抒情长诗,一首返璞归真的田园交响曲。 元代统治者由游牧生活而来,性格豪爽大气,又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享受, 反映在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上为大型、粗壮健美的器具造型和绚烂多层次的装饰 风格。同时元青花的纹饰题材大都来自日常生活所见,装饰手法上着意于对对象 动态和情趣的刻划。使装饰更增添生活气息。同时,本民族由于受到外族人的统 治,在适应其统治者的风格同时,时刻不忘本民族的复兴的心理状态,而在饮食 器具装饰中多表现高风节的题材,并多绘于男子多用的酒具设计中,有较深的政 治意义。 “元瓷尚白”的原因和当时入侵的蒙古民族喜欢白色相关,也即成就了卵白 瓷的流行。卵白瓷在餐饮具的大量应用源于蒙古民族的食物多为乳制品如马奶、 奶酪、马奶酒等,而卵白瓷的乳浊、厚重以及特有的酥润感和这些食品相近相恰, 不仅能刺激食欲,而且观之也美。正印证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中首先讲究“色” 的前提要求。其中“色”不仅指的是食物的本身,也在于食物和盛器之间体现出 相得益彰的搭配关系。 青花瓷在元代生活环境中的流行和卵白瓷相比,更具有象征性。元青花瓷的 特征和蒙古游牧民族粗纩豪放的民族气质和生活方式有关,因为青花来源于中东 西域,青花的宝蓝色对蒙古人民来说比其他色如绿色更受欢迎。“它象征着安详 而深邃的天空,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某种品位和憧憬。”而对农耕为主的中华民 族而言,同时又糅和了中原汉民族柔美内秀的特征。“它又是一种素洁、宁静和 永恒的象征,一种略带含蓄的生命意志的表达。实际上,蓝白搭配迎合了整个东 方民族的审美爱好,它以安详、沉静位主,却又洋溢着生气:它以素雅为主,确 同时透露出热烈。他并不和具体的生活内容发生关系,却又无处不与人们某种稳 定、恒久的心理态势发生呼应。蓝白相间的色彩构成整合了东方民族普遍的审美 心理,成为一种即具个性又具共性,既有时代特点又超出于时代局限的普遍而又 恒久的审美典范。”( 陈炎主编、王小舒著:中国审美文化元明清卷)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3 2 明代: 景德镇瓷器到了明代,消化吸收了众多名窑的技术和艺术长处,并善于博采 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发展,以致“有明一代,至精到美之瓷,莫不出于 景德镇”,“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县景德镇之产也”( 明宋应 星天工开物陶埏) ,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从官窑和民窑发展出各具特色的 陶瓷风格方向,并从这两大陶瓷应用主流,使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 的地方,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最广泛的生活方式。从而造就了景德镇在全国制 瓷业的中心地位,成就了景德镇制瓷的千古辉煌。 3 3 1 釉色 明代青花和釉里红发展更为繁荣成熟,其中青花瓷是明代瓷器的主流,并有 力带动了彩绘的发展。 1 、单色釉发展迅速,品种繁多。 在永乐年间创烧了多种釉色,其中典型代表为甜白釉和红釉等。各类红釉如 祭红、鸡血红、宝红等在宣德年间就有十多种,还创烧了许多珍贵的釉如乌金釉。 但多数单色釉因珍贵或烧制难度高而在陶瓷饮食器皿中运用较少,多作为宫廷使 用,因此实际应用不广。但仍代表了景德镇高超的设计制作水平。主要有如下几 例。 z 、彩绘釉色。 为适应彩绘的广泛发展,明代陶瓷坯体色泽白中泛青,和彩绘特别是青花色 相融合,器物的釉面在明洪武时期色泽较淡或偏灰,器物釉面往往开片。永乐时 期釉面肥亮、釉中有气泡,釉面白中泛青,少数有开片现象。 釉下彩: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专家研究得出,在明洪武时期的官窑烧制的 青花和釉里红器具最多。永乐时期的青花特征是青花釉晕散现象。宣德青花色彩 蓝中泛绿,浑然庄重,因而有“宣德青花最贵”的称号。 釉上彩:在白瓷的成就上发展起来。主要以斗彩和五彩为主。斗彩工艺是在 成化时期新创的,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釉下彩的幽静雅致和 釉上彩的浓艳富丽在同一器皿上结合在一起,使陶瓷装饰层次更为丰富明艳,开 创了我国以斗彩为代表的彩瓷的新时代。五彩又称古彩,主要指红、黄、绿、紫、 蓝等色彩,五也有多的意思,实际五彩色彩丰富鲜艳。五彩表面晶莹,有玻璃质 感,还有硬彩之称。在嘉庆、万历时期还有以红色为主红绿彩,色彩以红为主, 兼用绿黄色。正德时期则创制了素三彩:以黄、绿紫为主,不添加红色。但多用 于祭祀礼用瓷。 明代民窑瓷器的品种以大量的青花为主,也有少量的釉上彩和各种高、低温 颜色釉。 永乐时期还成功烧制了玲珑瓷,结合青花装饰,称为青花玲珑瓷,是先在白 瓷坯上剔雕出形如米粒状的孔眼,再采取青花瓷同样的釉下装饰,施釉时釉料填 充了坯上的米状孔眼,再经高温烧制,形成镶嵌着碧玉透明的玲珑眼的图案,也 称米洞瓷。 3 3 2 饮食器具类别、造型与功能分析 明代的日用品因为日常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没有多大的变化,器皿的功能和 种类没有明显变化,有变革之处在以更利于实用功能。造型更重视重心的稳定感, 器形制作精良,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 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的式样更丰富,使用方式更为多样,有利地开拓了陶瓷 饮食器具的造型设计,这也成为其较为繁荣发展时期。特别是永乐时期瓷体薄而 胎坚,一改元代的粗纩感,造型清新秀丽,器形娇小。清代南浦对这时的瓷器造 型和艺术特征,评价很高。在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历代窑考中评价“永窑, 永乐厂器也,土埴细,质尚厚”,“脱胎器薄,起于永乐”。体形以中小为主, 创制许多小巧玲珑的日用器皿。另外,从明初到成化,瓷器造型总体倾向轻巧洒 脱,改变了元代的厚重粗大风格,但在正德后又渐厚重。 1 、杯、碗、盘 其圈足放得较宽,增加稳定。高足杯的足部更外撇。杯、盘、碗的设计在延 续中有更多创新。方形器制作较多,如方斗碗、方形多角罐等。可见景德镇的瓷 烧制工艺更为高超。永乐压手杯为景德镇官窑所制的创新器形,杯体若小碗状, 拿在手里,微向外敞的沿口,正好将拇指和食指稳稳压住,提交大小适中、分量 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是珍贵的器形。正德期的正德碗造型世代相传, 口沿外撇,腹部宽深,外观看来端正且实用,在今天仍极为普遍。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c 2 1 2 、壶。 壶器形丰富,容量大小不一,小则适于品酒茶,大可储存饮水多用。明代执 壶以早期的玉壶春瓶形为基础,演变为颈部稍长,肩部与底部收敛,圈足高而微 微外撇,壶腹部分扁形,加上把和嘴而成为执壶。军持:具有明显异域风情的外 销瓷,造型和名称都来自古印度,用来储备饮水和净手。壶造型多取仿生设计, 如梨形壶、桃形壶、僧帽壶等。 第三章景德镇瓷饮食器皿中传统符号的断代研究d o e 3 、瓶、罐 瓶、罐在明代的实用功能慢慢减弱,梅瓶做酒具的同时还被用来随葬用。在 设计中更重视装饰纹样的构成,其审美意义逐步提高。也说明此类器具在人们生 活中的重要地位。 整体分析。 景德镇陶瓷饮食器具造型呈延续性,基本保留元代的器型类别,明代各朝景 德镇出的瓷器品种、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南宁市武鸣区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发行黑河市逊克县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发行牡丹江市东宁市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农发行武威市古浪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国家能源鹤壁市淇县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劳务员工作总结
- 2025年荆州市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招聘和入围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卫生健康系统临时聘用人员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员工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15篇
- 湖南安全员c3考试试题及答案
- 地方病防治技能理论考核试题
-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毕业生登记表001汇编
- (2024版)初级茶叶加工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北京市-实验动物上岗证培训考试题库
- 不锈钢加工及安装合同集合
- 妊娠期高血压用药
- 第十三章泌尿男性疾病
- 我不是完美小孩
- 【超星尔雅学习通】海上丝绸之路网课章节答案
- 轻钢龙骨隔断墙施工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