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 at h e s i so f2 0 1 1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 0 2 6 9 r e g i s t e rn u m b e r :5 1 0 8 2 4 0 0 0 3 1 eas tchinanormai univ er si t y t h ei l l u s t r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d o n g b a p a i n t i n gf o r n nf r o n nn a x i d e p a r t m e n t : m a j o r : s c h o o io f a r t s f i n ea r t s r e s e a r c hd i r e c t i o n :m o d e r n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r t s u p e r v i s o r : 圣b q 竖b 坌d g il 曼q g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l i ul i w e i m a y , 2 0 1 1 咖2jjjj_洲0川509川iy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衣肉历妖东吕两孙丽5 商缸卜涣,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颈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矽f 7 年多月占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讷础雾彳、眵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 文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 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 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 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 。 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 学位论文奉,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卜力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 加ff 年月乎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 。 割匾签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潘耀昌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席 李超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李旭教授张江当代艺术馆 谭根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刘七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东巴绘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环境下,本文通过对本民族东巴绘画研究领 域的整体把握,对前人研究著述的研读,接触和总结研究大量东巴绘画作品的基 础上,对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语言进行探索。 首先,笔者就前人对东巴绘画的研究情况,主要是对有关艺术理论研究和绘 画形式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梳理,考察了纳西族“以大为美 和具有独特的色彩观 两个审美特点,并对东巴绘画中的木牌画、纸牌画、经文画,卷轴画四个最主要 的类型进行了详细评述。其次,从东巴绘画最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即风俗画构 图,中心式构图和对称式构图;从纳西族东巴绘画色彩基本原理,即色彩与感觉、 色彩的情感与象征、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均衡、呼应、层次;以及从纳西 族东巴画主要的类型,即纸牌画、卷轴画、经文画中的线条等形式方面进行深入 分析。抓住东巴绘画类型中最具特性的形式要素及独特性。最后,通过解析得出 东巴绘画在形式特点方面具有:文化、民族审美、风格手法等方面的整一性特点; 囊括理想化的非现实世界、主观想象、情感性的表现性特点:对现实生活、历史、 绘制规范的再现性特点;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所蕴含的象征性特点;在透视、 造型、色彩等方面表现出的平面性特点。文章结尾,对东巴绘画未来的发展走向 简略地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东巴绘画构图色彩线条形式特点 a b s t r a c t a saw o n d e r f u lw o r ko fa r t ,t h ep e a r lo fs n o w c o v e r e dp l a t e a u ,d o n g b a p a i n tisb e i n gp u s h e db yaw a v ea f t e rw a v eo fe n t h u s i a s mo fn a x il e a r n i n g w ea r eb e i n gi m p r e s s e dt h ev i s u a la n di n s p i r i to f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 ,o nt h e o t h e rh a n d ,s o m ea r ec o n f u s e db yt h em y s t e r i o u sc o n t a i n s ,f o r ma n d m e a n i n g o f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 n o wi t ss t i l la t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n dt h ew r i t e rw i l lt r yt oe x p l o r et h i sf i e l db yg o i n gt h r o u g h t h eo v e r a l l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 s ,s t u d y i n go fp r e v i o u s d o c u m e n t s ,a n do nb a s eo fc o n t a c t i n ga n ds u m m a r i z i n gal a r g en u m b e ro f d o n g b ap a i n ti n g s f i r s to fa ll ,t h ew r i t e rs u m m a r i e st h e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m a i n l y a b o u tt w oa s p e c t s :t h ea r tt h e o r ya n dp a i n t i n gi nt h ef o r m ;e x a m i n e dt h e t w of e a t u r e so nt h ev i e wo fn a x i sa e s t h e t i c “b r o a d a n d “u n i q u ec o l o r s ”: c o m m e n t si nd e t a ii so ft h em a i nf o u rt y p e so f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 :w o o d p a i n t i n g ,c a r dp a i n t i n g ,s c r i p t u r ep a i n t i n ga n ds c r o l lp a i n t i n g s e c o n d l y , t h ew r i t e rd e e p l ya n a l y s i st h ep a i n t i n gf o r m si n c l t h em o s tu s e ds e v e r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s u c ha sg e n r ep a i n t i n g ,c e n t e r t y p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s y m m e t r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t h eb a s i cp r i n c i p l e so fc o l o r :c o l o ra n df e e l i n g , t h ee m o t i o n a la n ds y m b o l i c ,c o l o rc o n t r a s ta n dh a r m o n y :t h e l a y o u to f c o l o r :b a l a n c e ,m u t u a le c h oa n dl e v e l :t h e1i n eo fa b o v em e n t i o n e df o u r a r tt y p e st oc a p t u r et h em o s tt y p i c a lf o r m a le l e m e n t sa n di t su n i q u e f e a t u r e s f i n a ll y ,i tg e t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h a s u n i t e df e a t u r e so fc u l t u r e ,n a t i o na e s t h e t i ca n ds t y l i s tt e c h n o l o g yi n i t sf o r m a la s p e c t :e x p r e s s i v ei n c l i d e a ln o n r e a lw o r l d ,s u b j e c t i m a g i n a t i o n ,e m o t i o n ;r e p r o d u c i b i l i t yo fr e a ll i f e ,h i s t o r y ,a n dp a i n t i n g r u l e s :s y m b o l i co fc o m p o s i t i o n ,s h a p e ,c o l o re t c :p l a n a r i t yo f r e s p e c t i v e ,s h a p ea n dc o l o r t h ew r i t e ra l s ob r i e ft h ef u t u r ev i s i o no f 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 s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d o n g b ap a i n t i n gjc o m p o s i t i o nic o l o rjl i n e sjf o r m a lf e a t u r e s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引言 第一章纳西族东巴绘画概述。2 第一节东巴绘画的研究现状2 第二节纳西族的审美特点6 第三节东巴绘画的类型评述7 第二章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要素分析 第一节纳西族东巴绘画的构图1 4 第二节纳西族东巴绘画的色彩。1 9 第三节纳西族东巴绘画的线条2 3 第三章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特点归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整一性2 7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表现性2 9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再现性3 2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象征性3 3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平面性3 4 结语 附录( 攻读学 参考文献。 位期间研究成果) j 雷记 3 8 4 0 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纳西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民族文化。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文化疯狂滋长的今天,如何拨开层层的 迷障,从根本上把握纳西族文化的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获取其流传千年不衰的 秘诀,东巴绘画艺术的存在及其对它的研究给予了我们这种可能。这种文化最重 要的载体东巴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恰恰象形文字和绘画艺术有着深厚渊源,使 得我们可以通过那些古朴的文字和充满泥土气息的东巴绘画从本源上对东巴文 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作整体的把握。也只有对东巴文化有了本质上的认识,才 有可能深入其中,探讨那些神秘莫测的东巴文化背后所隐藏的东西。鉴于此,本 文旨在研究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要素及其内涵,试图归纳东巴绘画所特有的形 式特点,并对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 纳西族东巴绘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最具特色的纳 西族艺术遗产,它记录了纳西族的文明,是综合了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 特别是艺术学的重要课题,不仅蕴含了民俗内涵,同时又富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以 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 对它的整理、研究是对传统文化的充实与丰富,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纳西族东巴 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笔者自幼接触东巴绘画作品,如今通过专业地学习有关绘画形式语言的相关 知识,回顾总结研究大量东巴绘画作品,在研读前人著述的基础上,对纳西族东 巴绘画的形式语言进行探索。论文选择“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为题目, 这不仅是基于对本民族艺术的热爱,更是为了对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研究的整体 构建添砖加瓦。 本文拟采用文献引证法、作品图示法、调研法、分析举例法、文化参照法等 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访谈和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阐 述。拟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查阅大量关于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献,尤其是 纳西东巴绘画艺术方面的资料,形成课题的理论框架。然后以美术学的基本理论 为指导,对实地考察、采访、访谈等得到的图片、录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纳西东 巴绘画的形式要素,拟归纳出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特点,其目的可为其它绘画 和设计领域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更深入地介绍了东巴绘画艺术。 l 第一章纳西族东巴绘画概述 勤劳智慧的纳西族人民,古称“么些( m o s o ) 人,源起于中国古代南迁的 西部羌族游牧部落的后裔,现有人口三十余万,分布于中国西南滇、川、藏交汇 地带。纳西族地区山川壮丽,风物灵秀。有高达五千多米的玉龙雪山,“金生丽 水”的金沙江,不受污染的处女湖“泸沽湖”,还有被联合国批准的世界文化遗 产“大研古城”等等胜迹。由于其特殊的迁徙经历、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 的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 了灿烂的东巴文化艺术。围绕东巴教、东巴文、东巴经而构成的东巴文化艺术, 对纳西族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如图似画的象 形文字“东巴文 和表音文字“格巴文”;有多彩而规范化的种种仪式。在琳琅 满目的东巴文化艺术长廊中,东巴绘画尤为绚美奇秘,具有不休的魅力。 图1 - 1 :祭天仪式( 东巴祭司和盛典在仪式中主持) 图1 2 :诵经( 东巴祭司 和盛典及其弟子) , 第一节东巴绘画的研究现状 1 8 6 7 年法国传教士佩伦德格迪收集第一本东巴经书并传到海外,1 8 9 4 年 太伦拉科佩伦把该经书收入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书。至此,纳西族及东 巴文化研究拉开了序幕。在这段时期,中外学者争先涉足纳西族地区,对东巴文 化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纳西族文化在国内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二十世纪三、 2 ifijlj1|i 四十年代,国内学者刘半农、董作宾、陶云逢、罗常培等着手研究纳西族的历史、 语言和文字;还有纳西族学者杨仲鸿、和志武、赵银棠及汉族学者方国瑜、李霖 灿等对纳西族的语言、文字及纳西族历史作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纳西文化 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是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人类 学等。其中有关纳西族东巴绘画的研究,主要成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艺术理论研究方面 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纳西文化研究再度升温,于是从艺术理论的角度对东 巴绘画的研究得到了加强和重视,也出了不少成果: 在美学方面: 从“模拟自然”到“怡神于自然”:纳西族古代美学文艺观初探丁立平云 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1 9 9 1 ( 1 ) 本文追述了东巴文化中的自然美学观, 认为在纳西古代艺术的第一高峰东巴艺术里诞生了艺术模拟自然的美学文艺观, 1 6 、1 7 世纪木公、木增为代表的文人艺术高峰的出现,又产生了艺术“怡神” 于自然的美学文艺观。 浅谈摩梭人生活习俗的美学意义彭善秀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8 ( 6 ) 摩梭人是至今仍保留着母系制的最后一块领地,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保留着传 统美德和独特的民俗,同时正一步步跨入现代文明,具有其深厚的民俗美学价值。 从东巴经文看纳西人审美意识王政民族文学研究1 9 9 8 ( 3 ) 本文从 纳西人的自然美观念,对人的审美意识,对形式美的感受,东巴经文中的审美四 方面论述纳西人的审美意识。 木氏“怡神 、“逸神”的文艺观:纳西族古代美学文艺观评价了评民族 艺术研究1 9 9 2 ( 5 ) 在纳西古代艺术的第一高峰东巴艺术里,诞生了艺 术模拟自然的美学文艺观。 在艺术理论方面: 纳西等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符号刍议宋坚玉振金声探东巴:国际东巴文 化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 年6 月本文从视觉形象 传递角度对滇西北的少数民族艺术符号做三方面的分析:论具象与抽象的艺术 符号,直接或间接地再现了高原山区的生活特色。造型符号优美而含蓄,体现 了人类对生命强烈的渴求与热爱。艺术形象的演变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也是一种 必需的趋势,意义在于本土特色如何选择和重建。 东巴文化的艺术个性杨福泉( 纳西族) 滇文化与民族审美第六章云南 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6 月有三部分:蔚为奇观的东巴文化、独具特色的宗教艺 术、审美的主题。论述具有学科综合性质的东巴文化及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指 出东巴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审美意蕴,选择大自然的颂歌、人的礼赞及悲剧精神三 个审美主题加以论述。 在宗教艺术方面: 纳西艺术精神试论金重民族艺术1 9 9 1 ( 4 )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彩的 艺术宝藏。本文探讨纳西艺术精神,指出东巴艺术与民间艺术、汉文艺术三者结 合,形成纳西艺术的丰富多彩而别具一格的特点。 纳西族的“东巴”艺术雷宏安民族文化1 9 8 2 ( 5 ) 东巴艺术包括绘 画、音乐、舞蹈、雕塑。本文对东巴艺术进行研究和阐述。 东巴经典艺术论李霖灿东巴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3 月从 艺术观点来看,东巴经典有五项特色: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 的彩色;动态的表现;特征的摄取。 撩开东巴艺术的神秘面纱世光:维东( 纳西族) 美术之友1 9 9 5 年( 2 ) 本文评价东巴文化艺术一书。 纳西族东巴木雕木牌画艺术研究张云岭装饰1 9 9 8 ( 4 ) 东巴文化艺 术是纳西族古文化中独具风采,颇具价值的珍贵遗产。 二、有关绘画形式研究方面 浅析东巴经的艺术价值和张云岭的现代东巴画何一夫民族艺术研究 1 9 9 1 ( 1 ) 东巴经虽为一种文字、一种象形文字,而其所含的艺术美感已为美 术家、美术史论家们逐步重视。本文对东巴经的艺术价值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 纳西族青年画家张云岭及其作品。 浅谈纳西族现代东巴书画和品正( 纳西族) 民族艺术研究1 9 9 1 ( 4 ) 本文首先对东巴画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现代东巴书画的崛起进行了阐述;再次 介绍了几位痴情于现代东巴书画的探索者,他们是这一领域的铺路石与闯关人。 东巴画的种类及其特色蓝伟东巴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 年6 月直接为东巴教活动服务的各种东巴绘画,统称“东巴画”。原载玉龙山 1 9 8 2 年4 期。收入丽江文化荟萃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 纳西族东巴神轴画技法概述:兼谈藏传佛教唐卡画对东巴神轴画的影响木 琛著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3 月一书介绍神 轴画在东巴教祀仪中的产生,神轴画的绘制过程,神轴画的一般构图,大神的画 4 法,祖先神、阴阳神、护法神、神明东巴及特色等。 纳西族东巴绘画艺术特征及其审美意识杨凤英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 社版) 2 0 0 2 ( 1 ) 古老的纳西族东巴绘画艺术与纳西民族的历史变迁、开放意 识、善于吸收多民族文化、信奉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多神崇拜、祖 先崇拜的原始宗教分不开。 丽江国画和其他画种杨礼吉丽江文化荟萃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介绍了几个著名的国画师及农民画。 丽江纳西族绘画历史概述杨礼吉丽江文史资料第8 辑1 9 8 9 年1 2 月介绍了东巴画中的竹笔画、木牌画、卷轴画及丽江壁画、国画和其他画种, 对农民画及古建筑彩绘也有简要介绍。 纳西族东巴画古画谱冬模杨礼吉丽江报1 9 9 3 - 1 0 - 2 8 。 东巴木牌画杨礼吉丽江报1 9 9 6 - 0 6 - 1 4 。 z 东巴画使用工具颜料随笔杨礼吉丽江文物通讯1 9 9 2 - 1 0 - 2 8 。 丽江纳西族绘画简史杨礼吉中华文化大观1 9 9 9 年。 东巴文化与现代画派张春和东方艺术1 9 9 4 ( 4 ) 。 纳西的绘画艺术赵净修丽江文化荟萃宗教文化出版社2 0 0 0 年4 月。 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与福寿文化何红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 0 0 1 ( 2 ) 本文通过贵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的构图特征及文化背景的分析,找出它与内地 福寿吉祥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它所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色。 丽江纳西族民间美术概述杨礼吉中华文化大观1 9 9 7 年。 综观百余年中西方对纳西族文化研究的成果,虽然在宗教、民族历史、民族 关系、语言、文字、宗教绘画、雕刻等民间艺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绘 画形式解读方面至今仍十分薄弱,时至今日,还没有一本比较全面地研究纳西族 东巴绘画形式研究的专著。因此,有必要从绘画形式语言结构的角度做进一步的 分层深入研究。 5 第二节纳西族的审美特点 一、纳西族“以大为美一审美特点 这种观念从宗教思想到日常词汇,渗透在纳西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在许多东 巴经文中,表示神山、神树或大海等的词汇都会包含有“大”、“巨大”等意,作 为人类祖先的“崇仁利恩”也以巨人的形象出现。在纳西族的日常用语中,描述 “大的词汇也频繁出现。有学者认为纳西族以大为美的审美观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大为美的观念源于纳西族的迁徙与生活环境中具有磅礴气势的山脉、峡 谷和江河等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在历史上纳西族势力单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 和周围强大民族带来的压力之下,这种大观念可以反映出人们对大神庇护、自身 强健的渴望。这种审美观念对纳西族的宗教信仰、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都有影 响1 。 二,纳西族独特的色彩观 纳西族对色彩的认识呈现出以黑白二色为主,以红、黄、蓝、绿等色为辅的 格局。纳西族先民以游牧为生,在高原山区的游牧生活使他们依赖于牦牛,引发 出他们对牦牛的崇拜,并将黑色作为牦牛的引申,成为标志民族的重要符号。虽 然后世因生计方式变迁,人们与牦牛的关系不再是黑色崇拜却稳固地根植于纳西 族的语言、宗教和习俗中。苯教对白色是世界起源的观点影响了东巴教对白色的 认识,白色是光明、洁净、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随苯教影响的深入逐渐在东巴教 思想中被确立2 。由此形成了纳西族色彩观的基础部分黑白二色并存。黑白 二色在东巴教中处于对立状态,经书中常用白色表征神灵,黑色则象征鬼怪。 三、影响纳西族审美的主要因素 纳西族独特审美观的形成可归因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迁徙的历史以 及周围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和借鉴。 ( 一) 、自然因素:高山大川 地理环境是促使某种文化保持其独特精神和外部形态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一个民族赖于生存的自然地理条件,对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如前对纳西族以大为美的论述中可见,早期以来于游牧的 纳西族穿行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深壑中,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所围绕,并同时也得以 反观自身在自然中所处地位,更进而勾勒出关于自身的理想型形象纳西族始 1 赵有恒:论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根源,大理师专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 2 白庚胜著:纳西与色彩民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年 6 族、傈僳族等民族在文化上有诸多的相似性,这正是对迁徙历史中不同支系文化 往来的应正。自唐朝起逐渐趋于定居的纳西族与藏族、白族、汉族等少数民族接 壤而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碰撞藉由政治行为、军事行动、商贸活动以 及宗教扩张等历史事项而得以实现。其中,苯教与藏传佛教对东巴教产生了深刻 且深远的影响。 ( 三) 、心理因素:原始宗教 纳西族的漫长迁徙过程,加之纳西族与众多文化发生交流碰撞最终促使东巴 文化呈现出一种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形象。但是,从总体上看东巴教仍保留着其 作为原始宗教的鲜明印记。东巴经书配合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代代相传,经书中 仍保留或至少还能辨别出早期纳西族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最直接认知。 第三节东巴绘画的类型评述 东巴绘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它的 内容主要表现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有反映纳西族社会 的各种世俗生活。这种服务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活动中的各种类型的绘画,统称 为东巴绘画。纳西族东巴在做仪式时, 要绘画各种各样的神、人物、动物、植 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行 膜拜与祭祀,几乎每一个仪式,都称得 上是一次东巴书法绘画艺术佳品大展。 届时,东巴们便展示出临场制作的各种 精美的木牌画、纸牌画、经文画、卷轴 画等艺术珍品,并在仪式进行过程中, 图1 - 3 祭“风”仪式大神祭台 伴以粗犷奔放的古典乐舞,透过色彩缤纷的艺术场景折射出纳西人追索真善美、 鞭挞丑恶的愿望,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熏陶。 7 一、木牌画3 木牌画即画在木牌上的画,纳西语叫“课标( 图1 - 4 ) ,是一种历史最悠 久的原始绘画艺术。木牌长约6 0 厘米,宽约1 0 厘米,厚度约1 厘米,分尖头形 和平头形两种。尖头形一般画神的形象,插于上方神坛前,平头形画鬼的形象, 插于下方鬼寨中。近代木牌画普遍用红、黄、蓝等颜色,画面鲜艳,引人入胜。 图1 4 1 “署”神木牌画图1 - 4 2 “毒”鬼木牌画图1 - 4 3 “妥罗”鬼木牌画 木牌画的内容依照东巴画谱所记载为准,东巴作画时不打草稿,一次完成, 因此风格迥异。图画和象形文字混合使用,保留着文字起源于图画的遗迹。有的 构图上端画日月星辰云风,中间画鬼神像,下端画祭品宝物。图像造型奇特,形 貌古朴,线条粗犷,笔法豪放,自然流畅,具有先民原始艺术的特点。 据学者研究,木牌画插地祭祀之俗( 图 1 - 5 ) ,源于我国西北地区汉代遗址出土的 “人面形木牌”( 古羌习俗) 。按东巴教传 统说法,木牌画尖头形状像蛙头,牌底形 状像蛇尾,这是古代原始崇拜意识的放映。 “画谱”纳西语称“课苯”,“课为 木牌画之简称,“苯为古谱之意,合起来 图i - 5 祭“署”仪式中使用的木牌画 为“木牌画画谱”( 图卜6 ) ,供东巴初学绘画之用,也是东巴在仪式准备过程中 临场制作木牌画的蓝本。画谱形状一般略大于东巴经书,所用纸张亦与东巴经相 同。按内容多寡分为可供通用的综合性画谱和单一性画谱,后者是某仪式( 如祭 3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编:东巴文化艺术 ,云南美术出版社,1 9 9 6 年,第2 l 页 8 风仪式) 的专谱。画谱有单纯素描的画谱, 也有色彩富丽的着色画谱。 画谱是木牌画艺术发展的产物。木牌 画用量极大,且内容庞杂,一时要画成百 上千个神祗鬼怪、奇禽、灵兽并非易事, 需要把这些形象大体固定下来,进行归类 注名,作为谱典传承,方便应用。于是一 些才艺精湛的大东巴,经过继承、整理和 再创作,精心绘制,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珍 贵的画谱。画谱往往比随手绘制的木牌画 珍贵,因为它不仅内容系统丰富,而且画 法规范又不失个性,技艺高超,名家之作 图1 - 6 祭风仪式木牌画谱 更成为传世佳品。 二、纸牌画 东巴纸牌画是把各种神像画于特制的硬纸牌上,用于东巴宗教仪式中的一类 东巴画。最常用的是五方战神( 图1 - 7 也称五方东巴4 ) 纸牌画,其次为纸牌上 方拴线的战神、动物纸牌画( 图1 - 8 左图、中图) ,另一种是纸牌四角拴线相连 图1 7 五方战神纸牌画 成串状的纸牌画( 图1 - 8 右图5 ) ,还有东巴头上戴的五幅冠纸牌画( 图1 - 9 ) 。 五方东巴:( 从左到右) 东方神明东巴“格衬称补”骑虎、南方神明东巴“胜日明恭”骑龙、西方神明东 巴“纳生初卢”骑熊、北方神明东巴“古生扭巴”骑象,天地中央神明东巴“梭余晋古”骑神鸟“修曲”。 5 这类纸牌画,东巴们多用于应急或小型祭祀。 9 图1 - 8 纸牌画,左图:战神“佐体优麻”,中图:孔雀,右图:八宝。 纸牌画大都着色,虽风格各异,但都布局严密,线条刚健,浓淡相宜,无论 是战神、动物,形象古拙传神,栩栩如生。东巴头上戴的五幅冠画,用多层厚纸 裱拓而成,仍属纸牌画一类。五幅冠 各套内容不尽相同,中幅一般画一尊 大神或祖师东巴什罗,两旁四幅画四 尊护法神,也有画五尊五方神明东巴 的。五幅冠画装饰浓烈,色彩富丽。 东巴用红布带把它扎系在头上,更增 添了东巴主持仪式时的威严和艺术 风采。 图1 9 东巴戴在头上的五幅冠 三、经文画经书里的绘画 这部分的图画,原属文字符号,还可以代表东巴绘画始于宗教的典型。在白 蝙蝠取经记中,有一段开头为“巨 字的经文,“巨即“巨人 ,通称为“神 人或“大神。在经文中,“巨刀字被写作一个戴毡帽的人,即“巨人。巨人 褥纂露蕊粼 f 骧繁熹i 辫孛 一嘭。1 嘭 。:f 吒10 堂二兰r 醢! 崔气_ 。 图1 1 0 东巴经白蝙蝠取经记片段 肩头,画有一条曲线,用以表示这 条曲线为吸引力的“引”( a w ) 字, 旁边画一只虎,虎上写有“锗 七 个点,表示数目上的“七 字。据 一位祭司解释,这个小片段,给以 连接起来,其意义是:“有神力的 巨人,一下子引来了七只老虎, ( 见图1 - 1 0 上部) 。认识东巴经的人,不仅能看 懂它的意义,而且可以念,还可以唱。 图l 1 1 自底着色经书( 经文画) 神兽和神鸟们,命令那些马啊,骡子啊,犏牛 啊,大鹏啊,以及近处的黄狗啊,都要奔向前方,去迎接美好日子的来到 8 。 有的经文,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如涉及“治病”一图。说普尺阿路请东巴 祭司招魂医病。祭司叫一只蝙蝠背一篓彩羽,骑上大雕,到悦神术美那布的面前 跳舞。蝙蝠与大雕狂舞,散得彩羽满天纷飞,使术美那布高兴得哈哈大笑。这一 笑,立即笑掉病魔的一根头发,病人的病也因此好了一分。如此,术美那布连续 笑了十次,病人就恢复健康了。经书根据这样的内容,使画面自自然然地出现了 缤纷的色彩。换言之,这种缤纷五彩的出现,却使东巴画在形式上产生了一种具 有特别的风味,这就是“内容决定了某种形式的形成,而某种形式的形成,又增 强了对内容意义的充分表达。7 图1 1 2 东巴经请“郎究敬究”神片段 东巴祭司和盛典口述,但并非字一译,是笔者后来查阅整理得出。 7 中国艺术研究院编:美术观察,美术观察编辑部,1 9 9 9 年第8 期,第6 3 页。 1 1 四、卷轴画 卷轴画画于白纱布或麻布上,所用色彩都是非常讲究的矿物质颜料,所以画 面一般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每卷卷轴画都画有一尊像,如画大神8 ,护法神、 五谷神( 图卜1 4 ) 、药神等。画的形式很像汉人唐宋时的佛画尊像。也有明清藏 传唐卡的作风。尊像之下,一排为护神力士,最下一排为供养人,尊像底座为莲 花座,足见它与佛教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图1 1 3 至尊大神“萨英威德”图1 1 4 五谷神“纳妥森”又名“窝美亨” 卷轴画也有作长条形式的如神路图( 图1 - 1 5 ) ,但也有别于神路图 的,如画阳神与阴神( 图1 - 1 6 ) ,两条对称,所画阳、阴神都是男性。阳神为壮 年者,阴神为老人;阳神这边画有岩羊、犏牛和寅虎;阴神这边画有麒麟、白马 和火狐,设色典雅,形式和合,悬挂耐看。凡画卷轴作品,都要选画工中的高手 来制作。 8 “大神”:指萨英威德、依古阿格及恒迪窝盘神等。萨英威德,被东巴教称为“至尊大神”图1 1 3 ) 1 2 图1 1 7 卷轴画“盘孜莎美”图1 1 5 东巴卷轴画神路图全景 ( 天上掌管卜巫的女神) 东巴在画卷轴画时,一般用色都很纯且浓厚,但也绝非全是这样。“女神盘 孜莎美,( 图1 1 7 ) 虽画在粗麻布上,但用色别致,以粉绿色为主调,配以朱、 白二色,为东巴画中少见。所画盘孜莎美尊像,是一位在上天掌握世间卜签的女 神,神态自若,造型幽美。右下画东巴主人骑白马去请巫师,左小下画白蝙蝠和 玄鸟,为祥瑞的飞禽,意即诚心请卜,便得吉祥。画面以舒畅的线条,画出 流动的云气,既充实构图,也增加悦目的效果。 9 9 中国艺术研究院编:美术观察,美术观察编辑部,1 9 9 9 年第8 期,第6 4 页。 i 3 第二章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要素分析 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社会文化中积累的美学思想,生活生产经历,提炼 出的艺术观念,在审美实践中总结的法度经验,使纳西族东巴绘画具备了特有的 面貌和实质。纳西族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东巴绘画完善自身特征并形成自身特 有的艺术审美体系的过程。相对于周边各地域、各民族美术,东巴绘画的特征就 显得尤其突出鲜明,并最终形成为纳西族东巴绘画的优势和强项。不论是作品形 式语言的哪个方面,都带上了浓厚的民族的特质。 纳西族东巴绘画,内容丰富,题材手法各异。在艺术造型处理上,都基本按 照东巴教典籍( 东巴经) 中的规范绘制,这也是东巴绘画所特有的,其特征也是 二渊源于此的。东巴们往往根据上述的绘画理论以及平时对各种事物的详细观察,- 在东巴绘画的绘制上显示出其高度的艺术天赋和娴熟的艺术技巧。通过奇特的想 象象征,比喻等手法,运用线条的节奏感和运动感,色彩的跳跃性等,也让整个 画面生动而又更让人肃然起敬,情趣盎然。 第一节纳西族东巴绘画的构图 我们从东巴绘画所有类型的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东巴绘画构图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饱满、厚重、视觉冲击力强,且独具神秘的特点。东巴绘画运用的 构图形式是十分丰富的。它不是单一地运用某种构图形式,而是灵活多变地综合 运用多种构图形式,这与其极为广泛的内容也是分不开的。主要的最常见的是风 俗画构图,还有中心式构图和对称式构图等。i 一、风俗画构图 风俗画构图在纳西族东巴绘画中可以说是用得相当广泛。这种构图多用于绘 制连环形式的传记或故事,所以也叫叙事构图法。它不受时间、空间和透视的局 限和影响,往往把一个故事或故事情节集中地布局于一个画面。有效地表现了情 节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 为我们所熟知的大型系列东巴纸牌画之祭风木牌画谱( 图2 1 ) ,这组祭 风木牌画谱囊括了整个祭风宗教仪式的过程及内容的相关活动注意事项。把所有 细节都巧妙的进行安排布局,用绘画艺术的手法详细的进行描绘。构图使画面的 图2 l 祭风木牌画谱部分 每一个小场景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画中的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生 动活泼的进行安排,但是整个画面又有一个大的统一基调,从而把这种构图方法 应用得相当完整。 叙事性构图法即考虑单独成画,又可以是环环相扣的连环画,有着完整的故 事情节。在东巴绘画的经文画如图( 图2 2 ) 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性构图方式, 其构图的特点就是用经文的格式,用红、黄等颜色的线条按照故事的发展,将连 续的画面分割成无数个画面单元,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画面。 用于纳西族重要的祭祀仪式( 丧葬仪式及超度亡灵仪式) 的卷轴画神路图, 图2 2 彩色占卜纸牌回( “左拉”卜) ( 图2 3 ) 就是用这种构图来绘制的。采用这种构图,可以绘制无限多的内容, 且对画幅的面积也可无限延展,是一种展开式的构图,场面非常壮观。在神路 图中以表现建筑和群山为主的部分,就是采用这种展开式的构图,并取平视的 视角,用散点透视法,把建筑的特征、结构都充分进行表现,并且还可围绕建筑 和群山展开故事情节。并在其中穿插些传说故事,使整个画面更富有情趣,从 1 s 某一建筑或山开始到经过这一建筑或山典礼的情 节场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此种构图在表现宽 广场景方面的特长。 二、中心式构图法 中心构图在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卷轴画中是最常 见的一种构图形式,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再上下 左右展开故事情节。一般由几何形的骨骼线构成画 面的格式,如轴心线、平行线、对角线等,然后在 划分后的格式中把相应的内容画于上边,采用这种 方法可使画面主次分明,而又饱满均匀,在均齐中 又有很多的变化。每幅卷轴画表现的是某个神抵及图2 - 3 大型祭祀仪式中的神路图 其所居的神界。结构和布局自然就是主神居中,四周画战神、神明东巴、大鹏、 青龙、金狮、白耗牛、红虎及各种东巴教的吉样符号,内容比较丰富。每尊神的 形象按照不同地区民间艺术的风格和东巴画师的不同理解,可绘出姿态格调不同 的画面和神灵形象,从而形成多样的绘画风格。这些事物经纳西族画师( 东巴) 图2 - 4 战神“突赤优麻” 图2 - 5 至尊大神“萨英威德” ( 中心构图卷轴画) 的精思巧构,组织的画面,带给人以各种美感。 中心人物占画面统治地位,周围的人或物布置均衡,所以这些卷轴画在气魄 上,既有磅礴的动势,又不会显得杂乱。中心构图法主要常用在绘制各类祖师、 1 6 图2 - 6 祖师“东巴什罗”图2 7 战神“卡冉” ( 中心构图卷轴画) 中心构图法,由于在画心安排了主尊像,而周围空间的大小、形状都很不一 致。靠近主尊像的地方,轮廓更不规则,这就要求每一个小的构成画面必须因地 制宜。而东巴画师们却将这种图像与图像的错落参交的关系,处理得得心应手。 在每一幅卷轴画中都安排得疏密有致,穿插得当,图形间的过渡连接十分自然, 使主尊像周围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补充,而又丝毫不让人觉得勉强和板滞。 三、对称式构图 这也是东巴绘画艺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构图形式。它是指中轴线两边的形象 用对称的排列组合,既有自身形象的完美性,又体现了构图上的独立完整性。对 称式构图给人一种安定感和统一感,同时也注意调整次要形象的细节变化,从而 避免了拘谨和刻板。如卷轴画中以主尊像为主,左右两侧或上下两边对称的画上 所要表现的事和物。这类卷轴构图在传承师祖像的绘制中经常使用。 如纳西族东巴教中称为至尊大神的萨英威德( 图2 - 8 ) 、东巴教祖师东 巴什罗( 图2 9 ) 等,主尊坐画面中心,其背景中的头光、身光、绸带及白云、 束花、神人神物,四周环绕的对称性适合纹样等,都是以左右对称的形式来表现 的。这类构图表现为画面四周以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围绕一个中心,有如发光的光 】7 源那样向外发射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这一切经画师巧妙地裁剪组合,给人以宁静 优美之感。 p a _ i :- - 种构图是纳西族东巴绘画中最常见的几种构图方法,另外也有纳西占 卜、天文历算等科技方面的构图,如( 图2 - 1 0 ) 是“堕赫”( 放替身) 仪式b 书 图2 - 8 至尊大神“萨英威德” 图2 - 9 祖师“东巴什罗” 局部份,八格图”( 图2 1 1 ) 等。这些东巴绘画特别重实用性的构图。在构图上 变化无穷,纳西占b 方法、十二属相、四季变化、人类轮回到天堂地狱无所不有。 不仅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本增长知识的科技教本。 图2 一l o “堕持”( 放替身) 仪式卜书局部份 图2 一1 1 。八格图” 纳西族东巴绘画的构图在总体上来看,始终是以满构图为总体特征,主体占 据大部分画面,并以冠戴缨络,环佩襟带,以及神人法师、神物、象形文图案等 充实细节,是严谨、充实、饱满繁密的,或是四周尽可能多的罗列陪衬人物和化 身变像,在空隙处巧妙的根据形状面积,再结合内容主题加满云霓、光环,整个 构图密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或即使是主题单纯,情节单调的题材也是采用满 构图形式。风俗故事画的构图,场面大,内容丰富,但是却在繁密中不失严谨, 饱满中又秩序井然,必不会产生拥塞含混之感。这种密集繁琐的构图把并不丰富 的内容,也并不复杂的形象,用艺术化的手段处理得十分严谨充实,饱满繁密, 充分实现了纳西族东巴绘画的构图特征。 第二节纳西族东巴绘画的色彩 从东巴绘画的色彩的运用上来看,卷轴画的色彩是东巴绘画艺术逐步跨入发 达阶段而趋于精熟的标志。卷轴画中可以看出东巴画发展的艺术轨迹,东巴传统 f 一 麓的古拙画风与后起的细腻工笔画风有机地融汇一起,形成粗细有致、疏密相间的 风格。本节将着重针对卷轴画的色彩来进行详细阐述。 一、纳西族东巴绘画色彩基本原理 ( 一) 色彩与感觉 现代心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人类的视觉有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 对空间的感觉;二是对颜色的感觉。纳西族东巴绘画艺术的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 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有着它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使用习惯。它不是依据国际的相关 规定,也并非出自某个色彩表系,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精原料粉碎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俱乐部足球训练活动计划
- 六年级下册社会实践体验计划
- 舆情公司面试题目及答案
- 余姚公务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余方弃置施工进度管理方案及技术措施
- 危险化学品铁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 城市河道防洪治理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2025年太阳能发电机组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教师信息技术远程教学能力提升研修计划
- GB/T 35568-2017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
- GB/T 34239-2017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 GB/T 28707-2012碟簧支吊架
- GB/T 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 GB/T 25702-2010复摆颚式破碎机颚板磨耗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 粮油产品购销合同
- YYT 0681.2-201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20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