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心理顾问翁老师,心理顾问翁老师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0年。接受过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专业培训,华西医大心理卫生中心咨询师培训,曾任华西医大心理卫生中心临床心理治疗师,著有长篇纪实小说病房日志。腾讯大成网红之蓝素质教育中心首席心理顾问四川建武心理咨询公司企业心理培训专家西华大学特邀心理咨询专家成都交通台心理栏目嘉宾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心理嘉宾公益组织梅婷心联小屋心理顾问,研究领域:青少年成长、职业发展、婚恋情感、个人成长、人力资源建设、精神疾患鉴别诊断、咨询师能力提升等。人生格言:超越自我,成就梦想。手机作qq号:102802849博客:翁老师工作室地址:人民南路三段四川省教育学院d栋2705,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2010)dsm-i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ccmdiii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三版icd-10特别指出:多用“disorder”,少用“疾患”,如“抑郁症状”或“障碍”,少用“抑郁症”。,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以及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第二单元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心理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人的“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人的“自我”无法实现,“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时,心理异常和心理问题就会出现。而对心理异常进行这样的解释的前提,是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了人的“潜能”的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潜能”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如: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即“存在”和“责任”的冲突。存在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所以他们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而人们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所以,他们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为此,他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总是与“自由选择”同在。这两者的对立和矛盾会跟随人的一生,人本主义心理学,便将由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叫做“存在焦虑”或人的“基本焦虑”。,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一,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第二,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第三,保障人正常的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变态心理学把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称为异常。(没有异常心理的心理活动视为正常),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绪障碍程度变化、性质改变、脑器质性损害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病理性、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敏反应感觉减退病理性、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2知觉障碍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谵妄状态带有恐怖性质。幻觉无对象性知觉按感受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幻觉体验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大小、远近、长短时产生变形非真实感周围事物象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油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窥镜症认为自己面孔、体形发生变化,经常窥镜,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量增加、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语量多语速快。脑子转的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思维迟缓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脑子不灵了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问题简单,平时沉默寡言。语速并不减慢,漠然处之,思维松弛或散漫思维散漫。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感觉答非所问,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不切题,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但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思维不连贯发生在意识障碍情况下的严重的破裂性思维。词语杂拌。,思维中断患者无意识障碍,无明显外界干扰,思维突然中断。言语在不应该停掉的地方停顿,伴有明显不自主感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或自己思维(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夺走了,对此有明显不自主感。部分受控。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控制的思潮强制性大量涌入,杂乱而毫无意义。完全受控,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病理性赘述交谈时夹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啰嗦,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以普通的概念或词句、动作表示某些特殊、不经患者解释无法理解的含义语词新作自创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含义逻辑思维倒错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推理过程荒谬、缺乏逻辑根据、坚持己见、不可说服,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按内容分:关系、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按起源分:原发性妄想(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发性妄想,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一种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如强迫性回忆、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明知道不必要,但无法摆脱,造成苦恼超价观念又称恒定观念,优势观念、超价妄想观念、超限观念等。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发生有一定事实基础,患者的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患者的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不能自拔,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属性。意识障碍总伴有注意障碍。注意对判断意识障碍、记忆障碍有重要意义注意减弱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主动注意又称为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被动注意又称为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的。)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某物时不能再注意相关事物,记忆障碍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病前不重要的事情都回忆起来记忆减退近记忆力减退和远记忆力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的所经历的事情逆行性遗忘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心因性遗忘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不愉快经历完全遗忘错构记忆的错误。坚信不移。虚构虚构内容代替回忆。易受暗示的影响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症:同时出现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智能障碍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保持和计算力精神发育迟滞多种致病因素影响大脑发育,以至智能发育停滞,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痴呆一种综合征(症候群),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明显受损,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大多是脑器质性的(分辨假性痴呆),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自知力完整。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第二单元情绪障碍情绪高涨经常面带笑容,情绪高涨,精力旺盛,爱管闲事,自我评价过高。情绪低落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悲伤。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不足,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思维迟缓、愉快感缺失,喜欢安静独处,失眠(或睡眠过多)焦虑在缺乏充分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或其它问题感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劝解无效。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了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莫名恐惧恐怖患者遇到特定情境或特定事物就会产生紧张恐惧心情,无法摆脱恐怖的内心体验。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特定情景下的过度情绪反应。,情感迟钝正常情感反应量减少,义务感、责任感、荣辱感受损。情感迟钝,不细腻。对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情感淡漠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表情比较呆板,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内心缺乏体验。对能引起正常情感波动和切身利益的事情缺乏情感反应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性质不相称,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情感脆弱常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易激惹很容易为一些细小的事情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强制性哭笑没有外界因素、突然出现不能控制、没有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欣快痴呆基础上的“情绪高涨”,面带单调刻板的笑容,没有因由,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不同的精神障碍表现不尽相同意志缺乏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卫生极差。严重时连自卫、摄食、性的本能都丧失意志减退意志活动减少(意志活动较正常时有明显减少),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环境协调一致。有目的性,可理解。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患者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动机不明确,难以理解,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大小便潴留,大量唾液积存口腔内。有紧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违拗主动(做相反动作)被动(不作任何动作)蜡样屈曲木僵状态,肢体任人摆布。空气枕头缄默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可通过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与人交流被动性服从即使痛苦也绝对服从,刻板动作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动作,刻板言语模仿动作无目的模仿别人的动作,常与模仿言语同时出现,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紧张性木僵症候群:由木僵、违拗、蜡样屈曲、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构成意向倒错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其行为活动无法为他人理解作态做出幼稚愚蠢、古怪做作的姿势、动作、步态与表情强迫动作违反本人意愿,反复出现的动作,患者内心很痛苦,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与其他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能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本型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型。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也较其他各型为晚。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幻觉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时均可出现,以内容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此外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智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虽然自发缓解较少,但经过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起病多在1825岁的青春期。起病缓急,常与始发年龄相关,始发年龄越早,起病就越缓慢,病情发展呈阵发性加剧;始发年龄越晚,起病就越急骤,病程在短期内就能达到高潮。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难以为人理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乐无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转瞬又变得大怒,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作鬼脸、傻笑,使人无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觉,但较片面简单。本型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预后较差。,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本型较为少见。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紧张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躁动,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严重时可昼夜不停,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复又进入木僵状态。本型可自行缓解,治疗效果也较理想。(机器人步伐的案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本型较为少见。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思维贫乏或松弛、情感淡漠和行为古怪,以至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明显的“阳性症状”。病情严重时精神衰弱日益明显。病程至少2年。本型预后最差,以痴呆状态为最终表现。,症状标准:确定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的交谈。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或者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若符合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需继续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患者,若又患了本项中前述的两样诊断,应并列诊断。,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病,通常没有幻觉,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好发于女性,多于3040岁缓慢起病。病前性格多有主观、固执、好强等特征,1/3起病前有心理因素。临床表现:病初与现实接触能力保持良好,往往不易被人发现,多误为性格固执。病情明显时常有相应情绪与行为表现。主要表现为固定、持续、较系统的妄想,常见妄想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形式。妄想多接近现实、坚信不疑、不能被说服,一般不泛化。常伴有反复控告、跟踪、伤人、逃走或自伤或自杀等违法行为。治疗措施:主动求医者甚少,多由家人伴来会诊。可服用抗精神病药(见精神分裂症)和心理治疗,可望获得改善。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有助于妄想改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包括了多种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总称。从其名称上来看我们就可知道,发病骤急为其主要的特点。除此之外,急性精神障碍多是青壮年患者,但具体病因目前还不明确。1、在2周内急性起病。2、以精神病症状为主。3、起病前有相应的的心因。4、在2-3个月内痊愈。5、精神症状:以精神分裂症状为主。可伴有各种类型的幻觉或妄想,也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和行为紊乱,也可能存在短暂的迷惑、定向障碍或注意受损等症状。,第二单元心境障碍,心境障碍(mood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认知与行为改变,严重的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治疗缓解后或发作期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抑郁发作(dpressiveepisode)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躁狂发作(manicepisode)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症。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分两种类型,1型轻躁狂与抑郁,2型躁狂与抑郁持续性心境障碍(persistentmooddisorder)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全世界患者有1.2-2.0亿呈上升趋势共病风险很高:焦虑和活性物质滥用发病年龄:21-50岁,平均为40岁性别:男女之比为1:45在低阶层社会人群中常见约50-60%存在自杀言行15-20%最终自杀身亡高发病复发率达80%高复发2001年全球疾病负担首位高致残,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前期症状:失眠、疲乏、无力、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各种内感性不适。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诊断抑郁状态至少包括一个“三无”:无助无望无价值“三自”:自责自罪自杀“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体验:情绪低、悲伤、情绪基调低沉灰暗,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悲哀不同,绝望、无助、无用。心理症状群: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与行为等等。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早重晚轻、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神病专家的简要经验:高兴不起来有过一次发作有自杀未遂有家族史,第三单元神经症,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神经症共同特征1、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3、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4、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5、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6、社会功能相对良好;7、自知力充分。,1、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诊断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场所恐惧症f40.0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3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特定的恐惧症诊断标准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2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锋利的物品谁不害怕,不害怕的才叫有病。如刀;匕首;玻璃碎片等3排除其他恐惧障碍。,社交恐惧,社交焦虑与正常害羞不同核心症状是害怕在与人相对中被人审视,受窘或羞愧,担心别人会看出他的紧张和不自然。社交情境包括与人交往的社交场合和在公共场合的操作或表演。不能回避时出现焦虑,甚至惊恐发作。核心症状:1.害怕、焦虑2.回避3.痛苦4.自知,常见环境与场所,参加聚会、婚礼等加入团队与异性交谈电话交谈与权威人士沟通(如教师或老板)在餐馆里定餐公共场合讲话、就餐使用公共洗手间参加考试商场试衣会场发言买东西,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口干、尿急、出汗、震颠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精神层面紧张、恐惧、内心的不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害怕痛苦、烦躁、发脾气、易激惹、看什么都不顺眼、鸡蛋里挑骨头过度惊吓反应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下降、想法多(不想想,它就是停不下来)睡眠障碍(以缺乏睡眠感为特征)入睡困难、容易惊醒、睡眠浅,严重者感到通宵不眠。继发抑郁情绪或抑郁综合征过分的焦虑和担忧没有特殊原因或事情,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突发的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心悸、心动过速、胸痛或胸闷、感觉心脏在外面跳、停不下来或要停止跳动了、濒死感呼吸困难、气短、气促、窒息感哆嗦、颤抖、寒颤、发抖、出汗、坐立不安、眩晕、站不稳、跌倒感出汗、恶心、腹部不适或腹泻瘫痪肢体麻木人格解体或失真实感担心失控或发疯、觉得自己要死了、要疯了、失去控制了,惊叫、呼救,拨打120或到急诊室就诊等。每次持续5-30分钟,不发作时完全正常,3、强迫性障碍强迫症又分为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等等。,强迫症诊断标准一、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2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3.上述的混合形式。二、病人称强迫症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三、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4、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经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成的躯体不适症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和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久已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疑病症又称疑病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关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有的病人确实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切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多数患者伴焦虑与抑郁情绪。疼痛障碍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患者常感到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病程常迁延,持续6个月以上。常见的疼痛部位是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苦、腰背痛和慢性的盆腔痛,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50岁,女性多见。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病人表现的症状似乎是由于主要或完全受植物神经支配与控制的器官或系统的躯体障碍所致,比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呼吸困难、尿频等。,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以脑与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通常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临床表现为精神疲乏、注意力涣散、效率低等衰弱症状、回忆联想增多并难以控制、对声光噪音敏感,易兴奋、易激惹,紧张性疼痛,易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disorders)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短期烦恼状态与情绪失调),适应不良与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适应性障碍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一般是因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患者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此种心理障碍常见于入伍新兵、大学新生、移民或灾民之中。,第五单元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2、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此类人的特征是经常发生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患者在儿童少年期(15岁以前)即见端倪,表现为品行障碍如离家外出,与人斗殴,伤害动物,毁坏他人财物,经常说谎、偷窃等。成人(18岁以后)出现不负责任的或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他们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吸取教训,无自知之明。,4、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类具有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强烈欲望并付诸实施的精神障碍。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难以控制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5、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类人以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他们具有过分的情绪表达以引起他人注意,对人情感肤浅,说话装腔作势,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择手段,不断渴望受到赞赏。6、强迫型人格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作出决定。,7、焦虑性人格障碍anxiouspersonalitydisorder(同回避型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8、依赖性人格个性特点: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缺乏独立性这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患者缺乏独立性,经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遗弃,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他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逃避现状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终结时有被毁灭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患者对亲近和归属有过分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情感无关。缺乏自主性他们会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兴趣,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他们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从而使他渐渐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爱好。,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伯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1、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2、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患者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当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3、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过的食物。,二、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睡行症、夜惊、梦魇等)。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三、性功能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第七单元癔症,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获益性体现),癔症具有发作性、夸张性和易暗示性的特点,其症状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甚至给人矫揉造作的印象,可以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发病,也可在暗示下好转。癔病发作之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加之癔症病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点,如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为极易被别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所影响,因此,癔病发作时,如果亲属的言语、行为、态度不当,会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癔症分型之一、分离型:以精神症状为主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癔症分型之二、转换型: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感管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集体发作在集体场合下,例如学校,一人患癔症后,周围人目睹发病情况,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学解释的影响,更加重了精神负担。在此情况下,由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些人相继症状相同地癔症发作,其中某些人由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月经期间,更容易引起发作。群体发作的症状与第一个发病者基本相同。,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定义教材: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许又新教授提出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三个标准。他认为衡量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三个标准,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条标准,要把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第一、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第二、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第三、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而前两种标准主要着眼于横向,考虑一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心理专家郭念锋心理健康10条标准一、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三、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四、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五、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六、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八、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九、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十、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标准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以人类需要理论著名于世,他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这么十条要求:1。对环境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当的估计。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基本需要能适当地满足。,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是两类范畴。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心理正常就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心理异常是指有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精神障碍”或“没有精神障碍”等问题的一对范畴)。健康、不健康都盖在心理正常的范围之内。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在“心理正常”的范畴内,用来讨论“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如何。绝对健康的人几乎等于零。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失街的心理。,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概述一、用途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咨询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二、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状态”真实存在的标尺症状学效度: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预测效度:对自然发展的预测;外界干预下的预测;结构效度: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等);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基本维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直播运营策略创新报告:2025年流量转化与用户互动提升
- 2025年无人机物流配送智能路径规划与无人机环境感知技术
- 2025年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仿真与无人机任务规划技术创新
- 核桃青皮天然染料提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大豆豆浆生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5G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作用
- 防虫植物墙施工方案
- 202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卷(+答案)
- 2025年叉车司机考试车辆维修保养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图书馆馆藏建设课件
- 金属冶炼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 动物诊疗机构报告登记表
- 南京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非法人经营授权书饿了么
- 了解胃肠肿瘤
- 2023年产科手术分级及安全核查培训考试试题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三篇数字孪生车间
- 时间像小马车课件
- 2022-CSP-J入门级第一轮试题答案与解析
- GB/T 43211-2023软木粒机械筛分测定粒度的试验方法
- 液压与气动技术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