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涉医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探析.doc_第1页
唐代涉医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探析.doc_第2页
唐代涉医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探析.doc_第3页
唐代涉医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探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涉医文学的繁荣及其原因探析囤囤囤圆圈弱固圉四口郭树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成都610064)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类题材专门涉及到医药学知识,或写药物名称,或述疾病症状,或述治疗方剂,或讲医理病因,或记医师事迹等等,这就是涉医文学.涉医文学的创作在唐代进入了繁荣阶段,不论是作品数量的剧增,作家队伍的.扩大,还是体裁范围的开拓,艺术风格的多样化,都大大超越了前代.这与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文化的昌盛及人们的心理等方面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敦煌文学;涉医文学;唐代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7(2005)01013003远在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及第一部文人作品集楚辞中,就有不少涉医作品,其中提到许多药草与疾病名称.如主治风寒感冒的苍耳,利水消肿的车前,活血止痛的芍药,滋阴补肾的枸杞,利尿消肿的益母草,消痰利水的杜若,散风除湿的白芷等等.在山海经中,已明确指出各种自然物产之预防,治疗疾病功效,并记载了124种药物名称.这些记载,反映了最初级,最基本的药物知识,是古代先民长期实践经验的记录.这种认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即是涉医文学的滥觞.降至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各代均有涉医文学作品传世.如枚乘七发,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王融药名诲,沈约奉和竞陵王药名诗,陶弘景劝医论,药总诀序等均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时,中国古代文学异彩纷呈,大放光芒,进入全面繁荣的时期;同时,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至唐,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与临床经验的积累两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涉医文学在唐代也被大量创作.在作品数量的剧增,作家队伍的扩大,体裁范围的开拓,艺术风格的多样化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全唐诗,全唐文,全唐五代词及敦煌变文集中均载录不少涉医文学作品.如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权德舆药名诗,皮日修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及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王绩采药,宋之问陆浑山庄,王维过太乙观贾生房,张说道家四首奉敕撰,李颀赠苏明府,刘长卿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孟浩然白云先生王迥见访等均是涉医作品;王勃八十一难经序,卢照邻释疾文序,刘禹锡鉴药述病,王维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韩愈杂说四首之二,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辩伏神文并序,李华言医,陆龟蒙自怜赋序,沈亚之表医者郭常,黄滔吴楚二医,和凝请置医学奏,雁门公<元解录>序等,也是比较典型的涉医作品;唐五代词及敦煌变文中的涉医作品,有易静词,司空图酒泉子,牛峤女冠子,吕岩永遇乐渔家傲忆江南,韩湘子水仙子,敦煌曲子词普劝众生依教修行,定风波?伤寒三首,西江月,南宗定邪正五更转,伍子胥变文中伍子胥与其妻用药名隐喻对答的一段记载等均是.参与创作的作家,不仅有王勃,卢照邻,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韩愈等有名气的作家,而且一些不太为人所熟知的作家,如朱庆馀,殷文圭,赵嘏,高骈,黄滔,苏拯,刘得4-,邵谒,唐求,刘驾等,甚至一些生平不详的民间作者,均有许多涉医作品传世.同时创作的体裁形式丰富多样,诗,文,词,曲,诏,表,章,奏,书,状,铭,序,赋,颂,歌,赞,不论是纯文学性的,还是应用类的,凡是文学所涉及到的.涉医作品都有涉猎.就艺术风格而言,梁朝时期,王融药名诗及沈约奉和竞陵王药名诗,仅是将药物名称直接写在诗中,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并没有多少艺术上的构思.如王融药名诗云:JianghanTribmae2005.1“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间荒.石蚕终未茧,垣衣情思飘砜.独步恒山,石膏难渡.披岩巴戟,不可裳.秦芎留近咏,楚蘅捂远翔.韩原结神数值狼(柴)胡.乃意款冬,忽逢钟乳.留心草,隋庭衔夜光.”此诗吟咏皇家宫苑气象,每半夏,不见郁金.余乃返步当归,芎穷至此.句含有一种药名,有重台,陵泽,石蚕,垣衣,我之羊齿,非是狼牙.桔梗隋,愿知其意.”秦芎,楚蘅,神草,夜光等八种药名.上述这段对话,几乎句句蕴含药名,其中到了唐代,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权德提到五加,细辛,当归,独活等等数十种药物舆药名诗,皮日修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日名称,作者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又能自如运即事三首以及陆龟蒙和袭美怀锡山药名离用,可见其对药草是相当熟悉的.虽然写作时合二首等作品,在艺术技巧上较前又进了一并不要求明确其药性,用途,但作者必须具备步.如张籍的答鄱阳客药名诗:”江皋岁暮一定的医药知识却是无疑的.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全唐五代词中收录的敦煌曲子词如定心中万事喜君知.”诗中提到了地黄,半夏,枝风波?伤寒日:”阴毒伤寒脉又微,四支厥冷子,桂心等几种药物名称,这几种药物名称并最难医.更遇盲医与宣泻,休也.头面大汗永不是直接说出,而是分嵌在诗中上句之末.与分离”“时当八九日,上气喘粗人不下旬之首,通过上下旬在结构的离,达到诗句识.身颤舌焦容颜黑,明医识.垛积千金医不语意上的合.这样,在表达上比较含蓄,错落得”,”时当五六日,言语惺惺精神出.勾有致,艺术构思上更精巧细腻,表现形式也更当如同强健日,明医识.喘粗如睡遭沉溺.”灵活多样,更成熟了.西江月日:”山后开园种药葵.洞前穿作养在敦煌变文集及全唐五代词中亦生池.一架嫩藤花蔟蔟,雨微微.”普有不少涉医作品,能够为我们比较真实客观地劝众生依教修行日:”或腰疼,或冷痹.只了解唐代社会,古代文学及医药文化,从许多道偶然乖摄理.寻求处士访灵丹,嘱他往还回不同的侧面,提供更广泛的佐证.药饵.”南宗定邪正五更转日:”施敦煌遗书中的唐代文学作品,除去少数文法药,大张门.去障蔽,豁浮云.能与众生开人作品及某些专集,选集残卷外,大多是当时佛眼,皆令见性免沉沦.”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文学作品.各首词中,定风波?伤寒主要写了阴毒变文,是唐代佛寺禅门讲经同民间说唱文伤寒,夹食伤寒,风湿伤寒三种疾病发展的不学相结合的产物,敦煌遗书中保存了许多民间同症状,词中从脉象变化,身体反应及精神面说唱文学的变文作品,在敦煌变文集中涉貌各方面,对病情的描述,不仅准确,而且很及医药最多的当属伍子胥变文,文中有伍子专业化.西江月描述了药草的种植.普胥与其妻用药名隐喻对答的一段记载:”其妻劝众生依教修行与南宗定邪正五更转则遂作药名诗问日:妾是仵茄(五加)之妇细主要从佛理的角度讲述了得病的原因及去病的辛,早仕於梁,就礼未及当归,使妾闲居独活.法门.佛教认为,世人思想上存在许多疾病.膏莨姜芥,泽泻无怜,仰叹槟榔,何时远志.诸如贪嗔痴等,由此而引起无穷无尽的痛苦.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柴胡之心,诛妾家破芒消,当初释迦佛祖创立佛教的本怀,即为治疗世人屈身苷蘧.葳蕤怯弱,石胆难当,夫怕逃人,的思想疾病,把他们从无边苦恼中解脱出来.茱萸得脱.潜形菌草,匿影藜芦,状似被趁野因此,人们又视佛为大医王,能治众生诸苦恼.干,遂使狂夫莨菪.妾忆泪沾赤石,结恨青箱从上述变文及各首词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葙).夜寝难可决明,日念舌干卷柏.闻君乞作者不仅精通医理,而且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声厚朴,不觉踯躅君前.谓言复婿麦门,遂使可见医药知识在社会各层的广泛普及,不仅反苁蓉缓步.看君龙齿,似妾狼牙.桔梗若为,映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而且亦反映了当时愿陈枳壳.子胥答日:余亦不是仵茄(五医药科技的发达,以及唐人多方面的学识素养.加)之子,亦不是避难逃人,听说途(余)之涉医文学在唐代大量创作,主要有以下两行李,余乃生于巴蜀,长在藿乡,父是蜈公,方面原因:第一,社会背景方面.唐代自李渊生居贝母,遂使金牙采宝,支子远行.刘寄奴统一中国后,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社是余贱朋,徐长卿为之贵友.共渡蓑河,被寒会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从而实现了水伤身,三伴芒消,唯余独活.每日悬肠续断,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繁荣,文化上的昌盛.江汉论坛2005.1唐朝政府在一个相当长的i,-l期里,对医学的发国者即国之贤臣;疾人即医人,治人,良臣以展给予很大重视.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通过贤能siiti国,良医以救死扶生为务,二者均以人学校式的教育培养医学人才,并设置14-目,制为本.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亦云:”良医定考试选用医生的方法,又吸收外国留学生入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学,较大程度地促进了医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患之患,故无患.”晰以,古代医师深受儒家同时,在思想领域,对中国人影响最深刻的儒哲学观的影响,主张济世为怀,提倡积极人世,释道三家思想,经过长期的磨合,此时终于走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向融合,共同发展.儒家的重德修身,道家的最后,在伦理道德上,良医比良相更能尽炼命长生及佛家的慈悲爱生等思想,对人们的忠孝爱抚之职.中医学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中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三家的思想,从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古代医家中的i4=医德,医疗技法以及养生保健等方面,为古代多人,并不把医学看作单纯的职业或谋生手段,中医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其理论体系的而是把医学活动视为个人实现人格完-i-!i和社会建构和完善提供了哲学基础.价值的途径.”医以德为先”,这是人们评价和第二,从文化成因来看,杉II诒征先生在选择医生的首要标准.-i,4=多医生都把”立品”中国文化史(中)里有一段论述:”唐人学看作行医的第一要务,而更关注医学”济世救艺之精者,自诗文书画外,复有二事:日音乐,人”的社会功能.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历日医药.观其制度,.ilfi皆以为专门之学,广置来文人均视”忠”,”孝”为立身之本,”仁”,师弟以教之.教乐则有太乐署,教医则有”爱”为处世美德,医学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职太医署.”呵见医药在唐代的兴盛,及唐人医业行为,能够满足个人在道德上的需要.精通学素养之深.翻开中国文化史,可以发现有一了医道,则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大批文学,医药学的双栖人士存在.浩如烟海之厄,中以保全长生,以养其生”,许多文人的历代医学典籍,有相当一部分竞出自具有突即因此而兼通医药,他fH.不仅仅以医学来保全出业绩的文人或仕人之手,同时,他们也是从生命和健康,更重要的是在医学的”济世救人”事涉医文学创作的主体.如孟诜,本系武后时中包含了他们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医学,进士,曾任台州司马,同州刺史等职,集民间进身庙堂之上,可以作为业余爱好,便人利己;验方,历代医家和自身所创秘验单方,编撰成退身朝野Jl-,亦可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我国第一本食物疗法专着食疗本草,又着有这些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因素直补养方,必效方等有影响的医学着作.接导致了文仕通医现象的产生,并产生了一大文仕通医现象的产生,固然与医学和文学批文学,医药学的双栖人士从事涉医文学创作,各自的特点有关,但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不仅丰富了源:首先,在哲学基础上,医理与文理相通.古代文学的宝库,而且成为传统文化中一笔不中国古代医学与文学均深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可忽视的珍贵遗产.在古代哲学观的指导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注释: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主要(耋)张璋等辑全唐五代词?卷七-敦煌词,上范畴,五行学说渗透于医理中,形成了五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85,951,937页.行五脏配属模式,建立了医学的基本理张璋等辑全唐五代词卷八?仙鬼词,上海古论藏象学说;五行学说贯彻于道德修养中,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t”70页.即为,fro.,义,礼,智,信,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杉II诒征:中国文化史(中),中正书局1985核心五德理论.五脏与五德,一为人之机年版,第158159页.体构成,一为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