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闸红楼.doc_第1页
唐闸红楼.doc_第2页
唐闸红楼.doc_第3页
唐闸红楼.doc_第4页
唐闸红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闸不仅是张謇大生企业集团的隆兴之地,也是南通早期城市化的发端。唐闸的市政建设、水利交通、慈善公益事业在创立时间上居南通历史之最,南通地方自治事业的许多方面,也都首先在唐闸培育、开花、结果,而后推广,影响波及全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引起了世界瞩目。如今,在唐闸通扬运河两岸漫步,可以看到西洋风格的近代别墅群、老工房、钟楼以及近代金融、商业等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形象生动。在这些遗址中,有十多处是国家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3课 唐闸的代表建筑 唐闸红楼百年老镇唐闸镇上至今尚有不少西式红楼(老百姓称西洋楼房为红楼)遗迹和残垣。现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红楼是德式洋楼,是李云良的私人住宅,人们称它“李村小筑”。 李村小筑是一座具有乡村别墅风格的私人花园住宅,建于1946年春。当初,别墅正门之上悬一黑底金字匾额,由李云良亲自题字:李村小筑。李氏乃唐闸镇西李家桥人,故将此别墅取称李村。主楼坐东朝西,为一幢两层砖木结构西班牙式小洋楼,红瓦坡顶,红砖清水外墙,彩色拼花玻璃窗棂,门窗和地板用上等硬木制作,做工精细考究。底楼面南突出设置歇山式三菱窗角楼,立面层次丰富。主楼与坐北朝南的三开间(明三暗五)中式 平房相连,形成丁字形结构。平房属典型的硬山式坡顶传统建筑,青砖黛瓦,出檐前廊,西厢房朝南搭建红砖平顶欧式平房一间,与东首小洋楼形成呼应。整个别墅建筑小巧玲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 大生一厂内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红楼房是张謇先生办大生纱厂时办公的地方(当时称公事厅),现在是大生纺织集团党委和行政办公楼。大生纱厂公事厅建于1900年,系大生纱厂建成初期高层管理机构的办公楼。整栋建筑共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23.8米,进深14米。底楼大厅悬有张謇恩师翁同龢手书的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厅内陈设有手执笔斗、脚踏金鳌的大生纱厂纱标“魁星”雕像,由张謇授意设计的鹤芝变相图桂杏空心图水草藏毒图幼小垂涎图4幅“厂儆图”。楼上有房5间,系张謇等人办公和住宿之处。庭院中央塑有张謇铜像。1991年公事厅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归并南通博物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楼全景一般南通市民和唐闸镇上的“闸上人”所指认的红楼,是唐闸河东大洋桥下的江海旅馆所在地,之所以称它为红楼,是因为它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是唐闸这么多红楼中惟一的西班牙式建筑群,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又位于通扬河畔,为唐闸一个景点。这座红楼建于1919年,是原大生纱厂股东高安九的故宅。红楼为西班牙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豪华住宅楼。清水砖墙,多坡红瓦坡顶,顶楼四面各开三扇凸肚窗,上筑三角雨厦,形成多边角楼,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楼厅门前四级台阶,四柱通廊,马赛克廊道,水泥石雕护栏。廊柱为清水砖方柱,立面起凹凸纹,顶端为水波漩涡纹雕饰,上托清水砖连拱,外观端庄典雅,富于韵律感。一楼设客厅、休息室、更衣室、餐厅、洗手间等;二楼为卧室、书房、办公室、内客厅;阁楼为女眷闺室与储藏室。大楼中央设内天井,顶部开拱型天窗,楼内采光极佳。楼外设东西雨廊,清水砖柱、木护栏阳台。主楼西侧临河岸,建有两层砖混结合的缓坡顶西式附楼,附楼由过街楼与主楼衔接。附楼建造年代稍晚于主楼,一式清水外墙、青砖方柱前廊、水泥石雕护拦阳台,局部风格与主楼保持一致。红楼别墅房屋建筑面积768平方米。别墅四周环以高墙,院内辟有花园,植有塔松、藤萝等各种树木花草,是一座具有欧式古典风格的高级花园别墅。现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高立卿(1850-1912年),原名清,满清王朝覆亡后改名寿阳,立卿是他的字。祖籍江西龙泉县,因父亲经营木材业而来通,并定居于金沙镇。张謇筹办大生纱厂时,他出力很多,后来则作为厂工董事一直参与纱厂管理。此外他还协助创办了唐闸的阜生蚕桑染织公司,并在家乡与乡绅联合举办教育、慈善事业,虽然中途备受艰困,却凭着他的坚忍不懈而最终告成。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南通县议会参事员,以处事刚毅果敢而为人称誉。他去世后,张謇曾有挽联致悼,联文为:佐成工业与敬夫同,范富虽争,冰炭终收相息效;劝学乡闾为通州望,颜陶顿诀,壶觞永绝宴私时。 门厅据闻,主持河东红楼建造的是大生纱厂继高清之后主持土木工程的董友章。董氏,宁波籍建筑师,早年奉职沪上洋行,对西方建筑颇有造诣,曾协助营建过城南别业,深得张詧赏识。红楼落成后,高家入住至抗战爆发,并非坊间谬传从未住人。据董友章后人回忆,每年农历旧年,高家在红楼敬香烧利市,循例都要邀董氏喝利市酒,奉为座上客。 天窗 手工楼梯护板2010年12月,经南通市发改委和市文广新局批准,红楼的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唐闸红楼修缮一新,让这一组建筑群重新焕发了青春,重现了昔日的辉煌。民居建筑唐家闸古镇的风貌离不开穿镇而过的千年运河风光,河岸风光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运河之畔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群和街区。遍布运河两岸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构成了唐家闸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与历史老街特色。它们是百年古镇的神韵所在,也是我们城市的民族尊严所在。唐家闸的民居建筑以青砖小瓦、硬山坡顶平房为主要特征,其外观与江南传统民居别无二致: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唐家闸民居大院的空间布局与组合形式林林总总,变化丰富。它们的基本格局类似我国北方的四合院、三合院,却没有北方合院那么型制严谨,规范统一,形成固有的模式。唐家闸民居大院组合灵活,它们或者围而不拢、多门进出,或者院外加院、院中套院,形成多重结构。譬如闸港桥畔的顾启明大院。其建筑组合为一进三堂式:一进设门厅,二进为穿堂,三进为正厅主房,东西厢房围成合院。空间布局则呈一院二宅式:宅院四周房舍拢成高墙大院,院中以女儿墙分隔,将大院辟为东西两院,同门出入,又自成系统。再如,花顺弄子口的顾雅言大院。该院体制宏大,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院一宅式。临街为两层小楼,周围院房40余间,由4个院落分割:东西三进两院,两侧各具厢房;南北两个套院,坐南为敞厅,坐北为主房,传统“明三暗五”建筑。又如,吴蓂阶故居。主房坐北朝南,与东西厢房以回廊相通,院南首东西各设门房与亭阁。该院合而不拢,院外有院,东西厢房外侧又辟房舍多栋,供厨司、储藏及来宾下榻之用,并设通道与大院相连,形成多重结构。 吴蓂阶故居唐家闸民居大院的另一地方特色是庭院的阔大放达,它脱胎于苏北乡村的农家园基。祖辈兄弟妯娌子孙一大家族男女老少,紧挨祖屋盖起一大圈土墙草屋,以姓氏血缘围聚而居,形成为一个传统的家园,当地称“园基”,又叫“园上”。园周环池塘,宅后植桑梓,中间留一片开阔院场。院场阔大平整,习称大场。大场既是夏秋收获的晒场、堆场,又是平日里人们蹓跶转悠的空场。尔后草屋改瓦房,土场铺砖场,形成乡绅大户富裕人家的深宅大院。闵家大宅占地10余亩,商居合一围院,内由一幢主楼与南北多座庭院组成。临街朝河岸筑花墙一道,北设边门纳货,内建榨油、碾米工场、仓库与青砖铺砌的露天大晒场。宅楼南面为街面店堂,砖雕的“汇通银行”金字招牌镶嵌在店堂门外的墙中。跨入楼堂,东为“和丰油坊”曲尺柜台,西为“汇通”账房与接待室,堂内陈设考究。二楼东西分别为主人卧室与书房,中央为办公兼会客厅。楼堂北侧另有扶梯直达三楼,楼上为雇员宿舍。传统民居楼筑三层高者,唐家闸唯此一家。整座建筑除东墙实体外,三面皆进口松木结构,梁大柱粗,阅八十余春秋岿然如初,成为唐闸大桥东畔与红楼相对峙的古镇地域标识。闵家高楼和宅院邓怀农故居坐落于河东南路35号的邓怀农故居系邓氏自己设计,布局分西院正屋和东院画室两部分,占地1100平方米。西院为150平方米的砖地天井,院墙西临街河,中辟院门进出。穿过天井,有一排五间坐东朝西的青砖小瓦正屋,正中为客厅,厅东西为卧室,南北伸出为厢房。天井北端朝阳设餐厅、厨房、柴草房。天井南端有亭亭修竹出墙,此为邓院百 年来招摇于外的唯一标识。正屋与东院以花饰砖墙相隔,东院有朝阳平房两间,为院主绘画室与库房,房前辟地半亩,绿蔬成畦,取孟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意境是也。唐家闸传统民居建筑所独具的空间布局与聚落形式,深受近代工业文明的熏陶与再造,形成了突出的地域文化特征与深深的时代印痕。它们是现代城市多样性的民族坐标,是古老东方城镇文化景观特色的最后守望者。百年工房唐家闸近代工房建造时间之早,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即便在国际工业史上亦属鲜见。唐家闸工房遗产以其自身的唯一性与文物的珍稀性,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东工房,旧称贞字工房,位于唐家闸高岸街北侧的,更早时为工棚区(即北工房)。1917年的工棚大火,浴火重生,由此揭开了唐家闸工房建设的新纪元。东工房计有砖木结构平房5排4弄200余间,占地面积16647平方米。工房居户主要为大生企业职工。据大生一厂1949年前的统计,贞字工房有130户,人口474人,职工132人,其他商人、自由职业者31人,学生48人,最早入住户尚存光绪年间4户、宣统年间1户、民国元年3户,可见该工房历史久远。东工房 当年张謇为东工房冠名“贞”字,典出易经卦辞,但关于它的由来有这么一段民间传闻:后人相传贞字工房取名于“宗贞庵”, 这座庙宇与一位名叫宗雪贞的出家女子有关。宗氏家族祖籍江西。张詧早年在江西做知县时,宗雪贞的堂兄宗渭川为其随从,曾冒性命危险掩护过这位张大人。大生纱厂开办后,张詧辞官归来协助张謇兴办实业,宗渭川随之北往,任职大生纱厂庶务所长。宗氏族人也因此陆续迁来南通定居。宗雪贞的母亲王氏是个女能人,她从通城地步湾薛庆河银号悄悄学得一手金银手饰制作技艺,经她设计定制的金银首饰样式好,做工精良,故张府的金银手饰加工大都由王氏包揽。王氏爱女贞姑娘(宗雪贞)却命途多舛。她曾在城南别业执管过张府内佣,因婚姻迭遭不幸而看破红尘,发愿削发为尼。为此,王氏依仗与张家的关系,在高岸街草房失火重建那年,破例在工房邻街处占地兴造8间瓦屋作庵堂,奉观音金佛,并请张謇赐墨题名“宗贞庵”三字,贞姑娘就此遁入空门。临街面河的宗贞庵建成后,削发为尼的宗雪贞虔心念佛,终年香火不断。当年的她,肤白貌美,南来北往的水上舟楫和过往商旅,过庵堂拜佛烧香时,人人都会注目而视,唐家闸镇宗贞庵的美名不胫而走,名扬四乡。东工房背靠广袤乡村,南依滨水街市,半村半郭,居住宁静宜人。其左邻是唐家闸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志明医院”,居民求医问药如在家门口;右隔一条砖砌人行道便是唐闸工人子弟小学,大生厂职工子女均免费入读;南端的高岸街,为一条双排6幢临街工房,当年建造这种前店后屋式市房的初衷,一是为了方便工房居民的日常所需,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外来大生职员的生活,让他们的家属在这一带开些小店铺贴补家计。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唐山大地震的余波,唐家闸一夜间冒出无数抗震棚,工房的传统格局遭到摧毁。人口爆炸,住房紧缺,违章搭建之风漫卷城镇。东工房岂能例外,早已拥挤杂乱得失却了原貌。但未变的是工房的联排式构架:一排排、一弄弄,黛瓦粉墙、阵列井然。尽管它们被围挤着、拥塞着,却坚挺着脊梁穿越百载。未变的还有工房的民风习俗:睦邻友好、团结互助。这是百年大工业烙下的精神胎记,是一代又一代原住民用血脉护卫着的城市精神文明。在当下人情如水的公寓楼群环视中,工房所凝聚着的浓浓人间深情,成为工房居民依恋的唯一不应是全部理由所在。 新工房,位于唐闸镇南端,建成于1953年,是一座花园别墅风格楼群。这是大生企业公私合营时,企业领导为改善职工安居而新建的工房。工房仿苏俄(原苏联)别墅样式设计建筑,计有两层砖木结构小洋楼40幢,每幢3套室,楼上楼下为1套室,并配有连体平房作厨房;另有8排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共72套居室,每套居室配有单体厨房。清水外墙,青砖红瓦,四周广植花卉林木,别具欧洲园林别墅特色。新工房这批高标准的现代公寓住宅的建成,主要是奖励给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部分住房困难的厂领导与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居住。它的建筑风格深深刻下了建国初期全盘效仿“苏联老大哥”的时代烙印;分配模式上又折射出国家刚刚从战争转入和平建设,全民崇尚英雄、爱戴劳模的社会风尚。工房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企业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现在谈起新工房,老工人们都特别兴奋:小时候,这里环境真是无可媲美的。那时工房外围有河,河外是田野,清澈见底的河流是居民淘洗用水的地方。河岸内侧有竹篱笆围拢,朝河边水踏子的通道有门,定时关闭,居住宁静安全。饮用水有井多口,方便而卫生。大门口设有传达室,外来探亲访友的,由值班人员负责带领;电话打到工房,也由他们传呼,居民有事在传达室打电话十分方便。百年唐家闸工房已成为历史的绝响和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瑰宝。它们的存在,不仅保持和延续着近代工业重镇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而且保存和延续着工业重镇传统的民风与生活习俗,从而以其物质遗产的整体景观与非物质遗产的深厚内涵,共同展示了唐家闸古镇的独特文化景观与历史风貌。 唐闸公园唐闸公园旧貌1913年,张謇率先在唐闸工业镇大洋桥东堍规划并建设了南通首座公园。唐闸公园占地10余亩,内设小桥、溪流、假山、茅亭,遍植松柏、花木,其整体设计出自著名建筑设计师孙支夏之手,早于城区五公园的规划建造,是继博物苑之后孙支夏早期园林设计的代表性作品。1953年,唐闸公园东迁原褚家花园,由国家投资和社会集资建新唐闸公园。它是南通最早的公共公园。公园内绿树葱蓉,荷花飘香,从张謇时代开始就陆续种植的各种树木生机盎然,成了鸟类的天堂。这里还是中国菊花品种基地,每年的菊花展吸引了众多游人。公园内空气清新,附近的居民经常在公园内锻炼、休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