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四市实习报告_第1页
南方四市实习报告_第2页
南方四市实习报告_第3页
南方四市实习报告_第4页
南方四市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四市实习论文报告第一站-南京玄武湖 伴随着清晨太阳的徐徐升起,我们的这个实习大团队也随即下了火车,开始了南方四市的实习之旅。由于时候尚早些,导游组织大家先去南京的玄武湖参观,玄武湖曾经是六朝时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禁地,清朝时期辟为公园。现在是南京市民晨练的地方,所以开门很早。 玄武门 这是玄武湖公园的正大门。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在右。由于旅行团的时间限制,我很遗憾没有看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首寺鸡鸣寺。 刚刚破晓的玄武湖玄武湖初期叫“后湖”或“北湖”,取名后湖的原因是玄武湖的位置正好位于钟山之阴 ,对南京城的居民来说,山背的这座湖泊当然称为后湖;至于北湖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玄武湖位六朝京城之北,取名北湖自然也有它的命名依据。“玄武”这两个字的意义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这两个名词没有多大的差别。“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体形象是龟与蛇的复合体,玄武和青龙、白虎、朱雀共同代表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的意思。 玄武湖的植被玄武湖公园种植的植被繁多,让我们这些北方地区的孩子开了眼界。以前在内蒙见到的就是柳树和杨树,而到了南方,柳树、樟树、竹子等,在严寒的11月份,植物依旧茂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瞠目结舌。 玄武湖的木结构凉亭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是继玄武湖之后在南京的第二站,总统府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 总统府的前身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这里仍为国民政府所在地。东花园成为国民政府社会部、地政部、水利部和侨务委员会;西花园则成为国民政府主计处、军令部,总统府军务局、首都卫戍总司令部。 通往东花园的外廊 总统府的西花园 总统府的外会客厅 子超楼 子超楼是国民政府及总统府的办公楼,设计者为虞炳烈。“子超楼”是总统府的主要建筑,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这幢办公大楼是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且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子超楼”。该楼于1934年开工,至1935年12月竣工。“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第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办公室。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 蒋介石办公室 国务会议厅照片中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是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 西花园的石舫 太平天国时期宫殿模型以天王宝座、书房、后宫、机密房等模拟景观,再现了天朝宫殿的昔日辉煌;此外,洪秀全在广东、广西、湖北等地居住过的几处建筑遗存模型,展示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展览还陈列了一些文物图片资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在天京的一些历史事件。总之,该馆在内容上体现了“三天”(天王、天京、天朝宫殿)的特色,在形式上显示了遗址性的风格。南京图书馆 图书馆正立面 图书馆内部空间 该建筑具有典型性,是中国当代建筑的代表。它所体现的是规规矩矩的内部空间下,罩上一个夸张的外形,借鉴外国建筑师利用光影来表达时钟的概念,但这个建筑却没有成功的诠释出来,夸张的外壳,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资金投入,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与其自身的内部空间毫无联系。夫子庙 夫子庙 夫子庙是南京的一条仿古商业区,乌衣巷,夫子庙,瞻园等都坐落其中。秦淮河围绕,诗中有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是指的这里。烟雨朦胧下的夫子庙金陵美术馆 金陵美术馆主立面 金陵美术馆是刘克成工作室在南京完成的一个项目。位于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其设计理念是在维持工业遗产旧貌,建筑外观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其中表皮“斗”的造型是对江南街巷进深感的艺术抽象,表皮铝板的穿孔形式则呼应了城东民宅砖砌的纹理样式,从而让建筑本身自然和谐地融入所处的人文环境之中。 外表皮的铝板穿孔 窗户的借景 美术馆内部巧妙的用墙将窗户包裹起来,隐藏于展品之中,让你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不经意间观看到外面的风景,将外部空间也作为了一幅永久的展品。 美术馆的功能分区 从这张图片上看出该美术馆空间分布的不合理性,他将报告厅,会议室,工作室放在了第二层,而从主入口进入该建筑后,首先看到的是电梯,而不是大厅,那如果参观人流乘坐电梯,务必会在二层与办公人员有交叉。是其一大弊端。 美术馆的室内情况 第二点是它的过廊设计,建造前想的不错,要做个画廊,实际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过廊的一侧是堵死的,根本无法将大厅左右两侧的空间相联系起来,一旦闲置,就完全没有利用起来的价值了。雨花台 雨花台一个山岗,在1927年以后的一段岁月里,这里却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有不计其数的烈士倒在血泊之中,其中留下姓名的仅2401位。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10月29日那天上午,再去完雨花台红色旅游基地后,我们又去了一个令人心情沉重的地方。那就是埋藏了当年日本屠杀30万南京人民的地方大屠杀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的前序 天那天正好下雨,纪念馆门前伫立着各种姿态的惨死的人民,塑像后面流躺着一条细长的池塘,它代表着的是惨死的人民的血水。 纪念馆的广场 建筑采用下沉的体量模式,周围用白色石子的布局方式来限定人的交通流线。进而营造出建筑外围的空旷感和建筑体块的雕塑感。让行走在其中的参观游客的内心能受到触动,使人们能够反思。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越长江的公路网;下层为宽14米、全长6772米的双轨复线铁路桥,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 桥下的孔 两个面板间预留的抗震缝 正桥的钢桁架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为钢桁梁结构,共有9墩10孔,共有10孔(1128米+9160米),由1孔128m简支钢桁梁和3联(3孔为一联)9孔跨度各160m连续钢桁梁组成,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臂拼装法架设。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 建桥时修的塔楼 第二站-苏州寒山寺 清晨,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起床,要动身去实习的第二站-苏州,继续我们的实习任务。那天正好下着蒙蒙细雨,一路上,车在高速上飞驰,由于前两天在南京夫子庙没好好吃过正餐,光吃些小零食,所以在车上有些难受,头有点晕。中午12点左右,我们就抵达了苏州的寒山寺。下车后,伴随着蒙蒙细雨,我在寒山寺周围参观,等待下午集合时候,和大家一同参观。 寒山寺的西侧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外。 寒山寺的不同字体铁铃关铁铃关由城楼、关台等组成,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称枫桥敌楼,为苏州“三关”之一(另两处为浒墅关、金阊关,今已毁),是明代抗倭斗争的重要遗迹。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次年改建上层为文星阁。其后年久失修,阁楼颓毁,雉堞、女墙、射孔等都已倾圮无存。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86师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由此进入苏州城。1963年铁铃关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曾维修加固。1986年至1987年大修时加固关台拱门,重砌雉堞,并建单檐歇山顶单层楼阁3间于关台上。关台正面宽15米,纵深10.2米,高7米。正中辟拱门,门洞上刻“铁铃关”三字。关门内南北壁面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驻军洞。关门外即为枫桥和大运河。 铁铃关网师园 这次外出实习,主要的重点就是苏州和上海两站。苏州学习的是园林,上海学习的当代大师的现代建筑。 来苏州的第二天,我们就要参观它的四大园林中的两个。一个是网师园,一个是沧浪亭。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沧浪亭 在参观完网师园后,导游带领大家参观今天的第二座园林建筑沧浪亭。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 沧浪亭苏州博物馆 由于今天是礼拜日,来参观拙政园和留园的人特别的多,挤来挤去,风景没看多少,光看人头了,所以心情很是沮丧,在这里就不介绍这两大园林的情况了。在苏州最感兴趣也是最迫切想参观的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苏州博物馆。 来之前,曾经了解过贝聿铭做这个方案时考虑的一些想法。因为该地坐落在拙政园和忠王府的西侧,周围是典型的江南建筑粉墙黛瓦苏州的规划要求是城中的建筑不能超过北寺塔的高度,目的是保护苏州这个江南园林最神圣的地方。而贝聿铭也成功解决了在园林旁边建造博物馆,而不打破园林的整体环境。 苏州博物馆的凉亭 首先他采用了下沉空间,将博物馆的一层建到了地下,这样的局部三层在地表上看来实际为两层,这样不会超过旁边忠王府的建筑高度,打破和周围建筑的和谐。 第二点是贝聿铭借助早年在苏州园林里生活的记忆,以及对园林的了解,从中提取了许多园林要素,进而运用到苏州博物馆中。像,漏窗的借景,山水的运用,以及对移步异景的诠释。第三站杭州 虽然到了杭州,西湖和雷峰塔是小时候许多看过白蛇传的人做梦都想去看的地方,但是到那之后,可能因为来的季节不对,湖水里已没有了植物,湖面的景色一般,远没有自己儿时梦想的那样断桥与西湖的美丽。雷峰塔现在也是金碧辉煌,早已没有了历史的韵味。那还是说说我们这个专业最感兴趣的地方吧。那即是王澍的中国美院的象山校区。象山校区 王澍作为唯一一个荣获建筑界诺贝尔“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一直是我们这些刚学习建筑的学生眼里的明星。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的典范。 象山南校区 象山北校区 从框架上讲,徽派建筑高大、封闭,并且内部空间总是向上伸展;园林则相反,它比较外放,而且没有固定的框架,框架总是随着内部景的变化而变化;王澍先生的国美象山校区则是二者兼有,而且要分成南、北校区来看。象山南校区的建筑框架结构“变化多端”,主要似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只有个别教学楼的楼梯间、天井等有向上伸展的空间结构似徽派建筑的“意”;北部校区的建筑看上一眼,就能感受到徽派建筑的“意”向上发展的空间,高大的层高。这是框架结构。第四站-上海 终于抵达了这次实习任务的最后一个魔都城市上海。 上海不仅仅是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整体的环境以及现代建筑做的也是最炫的。1933老厂房的改建项目 当年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风格样式: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