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青海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文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签名日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 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他复制方式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检索和查阅,可以公布(包 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由青 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2 目目 录录 中文摘中文摘要要 iiii abstractabstract 绪绪 论论1 1 第一章第一章儒家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 3 第一节第一节儒家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儒家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3 3 一、政治背景一、政治背景 3 3 二、经济背景二、经济背景 3 3 三、思想三、思想背景背景 3 3 第二节第二节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5 5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涵义一、儒家民本思想的涵义 5 5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 7 7 第二章第二章 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评价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评价 1111 第一节第一节 儒家民本思想的进步意义儒家民本思想的进步意义 1111 一、肯定人的价值一、肯定人的价值1 11 1 二、二、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1212 三三、具有约束和抑制君权的作用具有约束和抑制君权的作用1313 四、四、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1313 第二节第二节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局限1414 一、一、封建专制主义对民主的否定封建专制主义对民主的否定1515 二、二、伦理关系对自由的否定伦理关系对自由的否定1515 三三、道德至上原则对法治的否定道德至上原则对法治的否定1616 四四、人身依附观念对平等的否定人身依附观念对平等的否定1616 第三章第三章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联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联系系1717 第一节第一节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区别1717 一、一、本质上的不同本质上的不同1717 二、二、实施政策的实施政策的目的不同目的不同1717 三三、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人民的态度不同1818 第二节第二节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联系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联系1818 一、一、重民心重民心1818 二、二、亲民亲民1919 三三、利民、利民1919 第三第三节节以人为本思想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以人为本思想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1919 一、一、本质上的超越本质上的超越1919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3 二二、由由“民”到“人”价值上的超越“民”到“人”价值上的超越1919 三三、理论来源的超越理论来源的超越2020 第四章第四章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诠释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诠释2121 第一节第一节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2121 一、一、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根本2121 二、二、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主体2121 三三、对人尊重和关爱对人尊重和关爱2121 第二节第二节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2222 一、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2222 二、二、中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本思想”中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本思想”2323 第三节第三节儒家民本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儒家民本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323 一、一、儒家民本思想对现代民主进程的影响儒家民本思想对现代民主进程的影响2 23 3 二、二、儒儒家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家民本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2525 结结 语语272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828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i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君主民从 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 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 儒家学者都对民本思想做过精彩的阐发,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理论体 系,表现在政治方面是重民意,在经济方面是重民生,在思想方面是 重教化.儒家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具 有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墓础,也为中国 人接受近代民主思想提供了衔接点。 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政治思想, 不仅对古代社 会历史及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与社会发展也 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之所以选择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切入点, 研究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关键就在于民本思想 与今天人们的意识、思想及政治建设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由于 当代社会主要是民主政治形态,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如何认识民 本与民主的关系,民本是否蕴含着民主的因素和理念,民主建设是否 要建立在民本观念基础之上, 民本思想对于政权建设有哪些直接意义 属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是思想史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政 治学基本理论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现实的政治理论问题。 在当今的文化反思中, 由于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 影响,以及其与当代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联系,使得人们对民本思 想产生了巨大的热情。 有的学者寄希望于通过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挖 掘出符合现代民主的理念,把民本思想的精华与现代民主精神相结 合,在中国形成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底蕴的“儒式”民主,用以解决中 国民主发展问题,解决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 难。还有的学者针锋相对,站在批判的角度,指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不具有现代民主因素, 从民本思想中不可能挖掘出有利于民主政治发 展的有利因素,因此,我们的任务不是把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对接, 不是以民本思想来培植、补充现代民主,而是重在批判,只有认清民 本思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内在联系,才会认清民本思想的本质,也才 会从历史中走出来,更好地推进现代民主建设。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民本思儒家民本思想想,历史作用,历史作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民民主主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iii confucian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and present value abstract confucian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as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mainstream, monarchs people from the established relations for the premise, discuss the word of a king with the word of ruling people, its final orientation is through standard for peoples political behavior monarchs realized kingdom qin, jun sauce, people ann. ancient chines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confucian scholars personalistic thought done wonderful immaterialism, forming a rich theoretical system, performance in politics is heavy public opinion and in the economic aspect is heavy minsheng, in thinking is heavy indoctrination. confucian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of ancient chinese monarchy pol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constitute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for the tomb of chinese people accept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modem demoaacy cohesive points.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as chinese ancient society is a kind of important political ideas, not only to the ancient social history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produced important influence, for our todays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so remain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chos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traditional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 is key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and today peoples conscious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spects to have the important connection. because contemporary social main is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hap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process, how to understand the people-based and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whether contains the people-based concept of democratic factors and whether to establish,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in people-oriented concept basis,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for political power construction what direct significance attribute,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is not only a problem to study history, but also the basic theory of politics a problem to answer, is a real political theory problems. in todays cultural reflection, as the traditional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in the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iv history of important status and influence, and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make it has a great enthusiasm. some scholars hope that throug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unearth accords with modern democratic idea, the essence of the people-based thought combined with modern spirit of democracy in china, in form of confucian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as the bottom confucian type democracy, to solve problems and solve china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y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scholars, standing in tit-for-tat,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ritical angle traditional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dont have modern democratic factors, from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is not likely to dig out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refore, our task is not to put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and modern democratic docking, not on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to cultivate, supplement the modern democracy, but is critical, only recognize civilian-oriented thoughts and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udal monarchy, will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people-based thought, just also can go out from history to better promote modern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fucian people-oriented thoughts , history influences,people-oriented,democracy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1 绪绪 论论 一、一、研究缘由研究缘由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主要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民本 思想一直被儒家作为治国安邦、约束君权、德化君臣的根本指导思想。尽管民本 思想经常遭到尊君思想的围剿和专制主义的压制,但它始终没有消失过。民本思 想经历了从孕育与萌芽、到形成与理论概括、发展与完善、成熟和蜕变,再到转 换与质变几个历史阶段,最终与现代民主思想贯通起来,成为现代民主思想发生 发展的重要资料,同时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超越了其历史局限性与阶级局限 性,转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重要的历史基础 与文化基础。正因为如此,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儒家民本思想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现 代意义,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以便为当代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这也正是研究儒家民本思想的缘由。 二二、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发展较为系统的、具有中华民 族精神特色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仅作为一种施政理念,也作为一种思维 方式,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中国后世的政治、文化都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思想文化演进的历史表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有价 值的思想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会被扬弃而不会完全消失。对儒家民本思想进 行系统的分析与归纳,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这就是研究儒家民本思 想的理论意义之所在。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语境和思维方式下,通过梳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 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揭示其内涵及其产生的哲学基础,正确认识传统儒家民本 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是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 是充分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突显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我们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通 过在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哲学基础上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吸取其历史经验教训, 使“执政为民” “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真正焕发出其历史的光辉。 这就是其研究的现实应用价值。 三三、研究特色研究特色 本论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具有政治现象的儒家民 本思想问题。从哲学的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儒家民本思 想的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科学解 读中国儒家民本思想,对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理论进行理性的评价,更清醒地认识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2 到其理论价值在历史上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以及它的历史局限性。进而在马克思 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探讨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对中国儒家民 本思想从哲学维度进行反思,这在学术界尚不多见,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四四、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分为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 着西方民主观念的涌入,以及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理论界和文学界掀起 了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研究的热潮。特别是进入2l世纪,随着中国新一届政府提 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现代执政理念及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中 国传统民本思想更是成了人们研究和议论的热点。时至今日,研究中国思想史、 哲学史、文化史和儒学史,都已不可能离开对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民本思 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因而它也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 自梁启超撰写先秦政治思想史以来,所有政治思想史通史、断代史著作都必 然论及民本思想, 有的还把民本思想作为贯穿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之 一。 许多思想史、 哲学史、 文化史、 儒学史著作和思想家评传也都论及民本思想。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也很重视民本思想这个研究对象, 如日本学 者沟口雄三的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专门评述了“从民本思想脱 胎而来的反君主思想”。在浙江还举办有关民本思想的国际研讨会。论及民本思 想的学术论文数以千计,其中仅篇目中有“民本”二字的就有数百篇之多。还有 专著出版。这些研究几乎涉及民本思想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经久不息的学术争 鸣。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3 第一章、儒家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儒家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儒家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第一节、儒家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 一、政治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剧烈的社会变革期, 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引 起诸侯国的争霸,进而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质疑和批判与日俱 增,加剧了社会的变革。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普通民众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因此,如何认识和如何看待民的问题,就成为那个时代重要课题。因 此诸子百家为了各自阶级、阶层的利益,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以 便在现实生活是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由此在思想界便产生了一场百家 争鸣式的大辩论。 二、经济背景 春秋战国的社会分化及其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大发展,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社会经济 关系的变化是社会关系变化的开始, 因此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逐渐延伸到了社会 政治关系领域。首先,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提高。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产工具得到不断的改进,进而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私田 数量日益增多,土地私有制最终得到了合法化。因此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井田制”的格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渐合法化,以“井 田制”为特征的的旧有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 而奴隶主的土地所有制进一步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无休止的残酷战争,给普 通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生产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破坏。因此,作为统治者 必须调整现有政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要, 以缓和统治阶级与普通民众的矛盾。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也 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使得产生了一个新兴的商人阶层。 随着商人阶层的崛起,他们一方面大量购买土地,成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组成部 分,另一方面在政治上也有其一定的诉求。 三、思想背景 “民本”思想是儒家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意义。 它起源于商周之际。夏商之时,人类的思想还处于蒙昧自然的状态,认为神灵是 社会的根本。而周人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乃是对夏商之人鬼神意识的一个否 定性的扬弃。周人之所以如此,仅从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说,主要是由于天 命观已取代了商朝的帝命观。 “帝”是祖宗神的一元化,而“天”则是非人格的,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4 抽象的。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 这个神, 就是殷人眼中的 “帝” 或“天”,统治者说自己是天的儿子,是受命于上天来统治人类的。故而,它是 权威统治的最高理论基础,也是普通人的最高保佑者和最终的精神支柱。因此, 殷人事事都求助于这个最高权威, 不仅是日常的风雨年产, 渔猎征伐要请示神意, 而且国家的政治生活,也与神意密切关联。箕子在尚书洪范中对周武王谈 及治国谋于龟、巫、卿士、庶人时,仍然把龟、巫作为决定的主要依据,不管王、 卿士、庶民赞成与否,都以鬼巫来定吉凶,可见即使王权也要听从神权。故而掌 握神意来解释权的巫史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居于尊崇的地位。 巫史代表鬼神的指 示,进而指导国家的政治行动。 殷周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历史变迁。周革殷命而不得不促使人们对天 命与人事的关系再作出新的思考。他们从殷灭亡的事实中得出了“天命靡常”, 应当“明德慎罚”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德”这一新的政治范畴。“德”这一观 念的提出意义极其重大,它“源自于天、流之于人;内而为仁,外而为礼;体之 在心,用之在行”。此后,孔子的“天命”、 “仁”,孟子的“尽心”, “知天”, 都是围绕“天”和“德这两个基本的概念来进行阐释、发挥和论证的,可谓是 万变不离其宗。周人的“明德”固然有人文意味,但却是从“敬天”而引伸出来 的。“德”的具体含义是修正身心,敬天保民。对于统治者来讲,只有施德广惠 于民,才能证明自己有德。同时,只有施德广惠于民,才能捕获民心,进而获得 百姓的支持来稳固政权。从其本质来讲,德就是保持天命的根本手法,由于“天 命靡常”,而天命转移的依据又是“德之得失,因此对于已获得天命的统治者 来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只有畏天敬德、修尽职守,才能长久保持天命。 德政论为周人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周人巩固政权提供了理论 指导。周人在夺取政权之后,德政思想便贯穿于新政权之中,他们设想出了上帝 同天子的血缘关系来迎合并统率宗法制度。 德政论被周人进一步演绎成为了一种 政治制度,即周礼,于是周礼便成了德政论的外在体现和标志。西周末年,社会 出现动荡不安的态势,王道衰微,诸侯不朝,德政论已有了新的发展。在西周时 期,敬天保民,重在敬天,而保民仅成为统治者夺取政权理论的附属物,并不具 有独立的意义。相反,春秋时期的敬天保民,敬天只是乞灵于祖先的思想残余和 习惯经验,并不具有实际的含义,保民的意识才是其核心和重点。它反映的是在 礼坏乐崩的情势下,对社稷存亡的一种忧患意识,是封建社会的贤达明哲之士面 对其现实政治的压力而做出的思想选择。在这些贤人达士看来,保民进而保社稷 已是别无选择的治国方案,正如子产所说:“不媚,不信,民不从也”。“媚” 就是施德于人,唯有广泛地施德于民,才能使百姓亲近自己,进而信任自己,并 由此而顺从自己的统治。很显然,敬天保民的重心己倾斜在治民保社稷上了。总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5 之,在礼乐德政废坏以后,站在其废墟之上的春秋贤达明哲们便开始根据自己的 需要,重新认识并从新阐释礼乐德政。虽然由于面临的政治形势不同,但德政论 的发展,已经摒弃了其发明者为夺权而辩护的立论基调和出发点,着眼点已经放 在了怎样维护和保持现存政治秩序上,其本身的救世意愿,使得德政论在当时的 思想条件下自然的构成了一种共识,即就是传统的民本意识。这样,德政论实际 上便成为了“民本”思潮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涵义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也是其根本的核心。民本思想对中国 古代的政治影响很大, 关于民本思想的理论探讨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人物对其的表达和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既有角 度上的差异,也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别,但在总体上都是围绕这一共同主题而展开 的。中国政治哲学中“民本”两字之用语,首见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 有川,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也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 之所在。 “民惟邦本” 一语可谓中国民本思想之源头活水。 此后, 又见于 墨子 内 篇:“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以民为本也”,贾谊新书“闻之于政也, 民无不以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 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再见于刘勰之新论:“衣食 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恃足; 鱼无水不可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而谭嗣同在其仁学 中亦畅言:“因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此皆直接以字面标出“民本” 者。但民本思想不必一定需字面指出才可称为民本思想,如孟子曰“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黄梨洲但言“天下为主,君为客”皆未著“民本”二字,二 人之政治哲学则皆自“民”之观点出发,所论述无一不为民,不失民本思想之大 儒风范。 其他如宋范仲淹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张横渠 四 语教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乃至 顾亭林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思想,虽不曾提及“民本”之语,但他们的 精神之所在,无一而不在天下百姓,凡是为生民立命,凡是为天下着想的精神, 都可称之谓民本思想。谈民本思想,若仅从“民本”二字的字面去把握、衡量, 未免失之皮相了。 “民 ”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其内涵是不一样的。在 战国以后,民一般泛指封建时代君、臣(官僚、贵族)、民(良民、贱民)三大社会 等级中处于最底层的广大庶民。民是被统治者,是国家存在的构成基础。君与臣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6 被统称为“大人”、 “君子”,民则被称为“小人”、 “野人” 、 “愚氓”、 “庶 人”、“黔首”等。依照封建社会的法典,民又分为良民和贱民,其中良民又包 括平民地主和自耕民,而奴婢等则属于贱民。而那些豪强,富商巨贾,虽然可横 行乡里,富甲一方,但没有政治地位,除非设法获得政治功名,否则等同庶民。 因此严格的讲,民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名词,而不仅是标志阶级的范畴,就古代 社会的实际来看,民绝大多数是底层劳动者,其主体是农民,但也包括工商和非 官僚的地主以及其他一些平民。 君、 臣 、 民称谓本身就是对三种政治角色及其基本政治关系的规范和界 定:君是主宰天下的最高统治者;臣由君主册封或任命, 占有较高的社会等级和一 定的政治职位,是政治权力的实际执行人;民处在社会政治体系的最底层,他们 向国家缴纳贡赋,却没有参政权利。对于这种基本关系,古代政治家、思想家从 未提出过异议,并多方予以论证。早在 春 秋 以前,社会政治体系中三大政治 分层己初步完成,尚书、诗经、国语、左 传中的大量历史材 料表明,在当时的政治观念中,王、王以下的其他执政者、庶民属于不同的政治 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据国语周语上记载,东周内史过在论证“长 众使民之道”时,引据夏书“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以及汤 誓、盘庚“余一人”思想,指出:“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一诸侯春秋受职 于王以临其民,大夫、士日格位著以傲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供) 其上。”这就明确规范了 民本是指一种重视下层民众地位和作用的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认为民众是国 家的根基,民众不仅供养着统治者,并对国家的兴亡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统治 者的政治活动必须要考虑到民众,只有为民众着想,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进而 维持自己的统治。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历代王朝的 基本政治原则。在历史上,很多思想家可能并没有使用“民本”这个词,但他们 所表述的思想却就是极其深刻的民本思想。 传统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源自于对民众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其 内涵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肯定普通民众在政治上的根本地位和决定作用;二是要 求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要为民着想;三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追求民众的政治权 利。但是在这三层意蕴中,前两者往往被社会各阶层所普遏接受,而第三个层面 所涉及的民权问题,基本上只是少数激进的思想家才具有的。因为中国传统的民 本思想是以民从君的既定关系为前提,来讨论君的治理之道的,因此,传统民本 思想的最终取向不是通过赋予民众政治权利而否定君权至上, 而是通过规范君主 对民的政治行为来实现国泰民安的。总之,儒家民本思想是一个多层面的理论体 系。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7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 民本思想是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 不仅是古代历代王朝的政治统治思想 原,而且也是当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论的思想渊源,也是构筑当今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源。其内容主要表现为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和施政为 民三个方面。 (一)(一)民为邦本民为邦本 “民为邦本” 就是说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这一观念是儒家学者对国家、 君主、臣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深刻认识,是他们总结历史兴衰的经 验,是其自身处在被统治阶级的人民疾苦的体会中所得出的经验。要使得统治长 治久安,统治者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善待人民的作用。 在传统民本思想中,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民何以为本”和“民无不 为本”两个方面。民何以为本?因为,农业是古代社会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那 么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民”就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国家税收的主 要承担者,同时还是战争兵源的主力军。民众是否支持是决定战争胜负乃至国家 兴亡的重要因素。 因此, 民既是国家组成的基本要素, 又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础。 从政治的视角看, 民的作用对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正如唐甄所说, “政在兵, 则见以为固边疆;政在食,则见以为充府库;政在度,则见以为尊朝廷;政在赏 罚,则见以为叙官职国无民,岂有四政!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朝 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奈何见政不见民也!”王朝的兴亡与民众的向背有 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所以“得民者昌, 失民者亡”。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西汉贾谊从理论上又进一步深化了民为邦本的思想。 他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 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这样就把 民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安危、国君威侮、 官吏贵贱的根本。这是因为,“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故因是 国也而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三国时期陆逊也指出,“国以民为本,强由民 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而说“自古至于今, 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由此可知,贾谊、陆逊等“民无不为本” 的思想反映了古代政治思想家对普通民众力量的敬畏和重视。 统治者要实现政治 上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不重视民众的存在。民为君之本、为邦之本,不可须臾或 缺。 中国儒家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民为邦本”,极其强调“民”对于国家兴亡和 社会治乱的重要性, 但这种重要性也只是局限在民保边疆、 民充国库、 民尊朝廷、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8 民养官吏的的狭小范围内,而从来没有把民作为邦之目的和政治之主体的意思。 (二)(二)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宗旨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 但其前提要求封建君主必须 立君为民,施行仁政。君主在封建统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好的君主 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昏庸的君主只能断送大好江山。君主是民之父母,故而养 育民众就是君主的根本职责,君主只有爱民、重民,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进而才能延续其统治。 儒家要求统治者要“重民、爱民”。因为只有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认识到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进而爱民安民,不轻视人民,才能实现国治邦宁,正如尚 书所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儒家一向主张尊君权,但并不认同君权要 居于民众利益之上,更不认同君主可以置民众的利益于不顾。孟子说:“诸侯之 宝三:土地,人民,政事。”那么能得此三宝者就安,失此三宝者就危。他认为 像夏桀、殷纣一类不顾民众利益的暴君,人们就有权推翻他。荀子进而阐述说: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儒家还有“视民如子”的爱民思想。好多统治者在总结了前朝的兴衰得失之 后就会认识到:作为统治者要爱民、要“视民如子”,并且将统治者是否有爱心, 能否爱民如子,作为他们能否获得百姓支持的重要条件。这种视统治者与被统治 者的关系如父子亲属关系的观点,不仅要求下层民众无条件地服从上,而且还要 求上层统治者要爱护下层民众,这种专制独裁与爱护民众巧妙结合,社会政治关 系与宗法伦理观念相互贯穿, 就使得冷酷无情的阶级统治披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 面纱。这种具有宗法伦理色彩极其浓厚的阶级统治观点被历代的圣君贤相、鸿儒 以及顺民都奉为神明,成为检验社会政治是否清明的主要准则。 儒家这种爱民、重民思想就是其“民贵君轻”这一思想思想主要外在表现。 荀子将这种关系比作为舟与水的关系。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在分析以往朝代兴衰时也说:“可爱者君,可畏者 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爱民、重民这一民本思想在汉唐时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西汉初年,亲 身体验了秦朝暴政并经历农民战争洗礼的汉初君臣们,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推 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继承儒家的民本思想的同时又兼收道家的无为思想,发 展了爱民、重民这一思想。如西汉的思想家贾谊就认为秦王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 因就是因为没有爱民和重民, 因此他告诫汉代统治者要爱民、 重民。 以贾谊之见, 国家的命运有赖于民,“国以民为存亡”,“此之谓民无不为命也”。国家的功 业也依赖于民,“国以民为兴坏”,“此之谓民无不为功也”。国力依赖于民, 国家的攻与守、成与败、得与失等“必在于士”,“此之谓民无不为力也”基于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9 以上原因,贾谊认为君主必需要爱民。很显然,贾谊的这种思想就是对儒家民本 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目睹了隋王朝一夜之问被农民起义 风暴所葬送的严酷现实,深感民众的巨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先秦儒家荀 子的“民水君舟”论。他主张重民、保民,实行利民措施,这些都使得唐初出现 了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爱民、重民的民本思想,在宋、元、明、清时期已趋向完善。宋代理学家继 承并发展了爱民、重民的传统。张载说“义,公天下之利”,即义是天下公利之 所在,是善的具体表现。他所说的“公”就是民利,“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 利皆非利也”,就是说,有利于民的才是利,也才是义,才符合道德。虽然他所 言的“民”,主要是指封建地主阶级,但也确实包括普通的劳动人民,就同情民 生疾苦这一点而言,他的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因素。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 观点也较为鲜明。程颢每到一处任官,坐处皆书“视民如伤”作为座铭。程颐强 调:“为政之道,以顺民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进入明清以 后,进步的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爱民、重民的民本思想。明末清初的王 夫之对民众的力量与作用有了更加清楚地认识, 其民本思想已具有鲜明的民主因 素。黄宗羲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重民、爱民思想,并且对封建君权也做出批判,他 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这些进步的思想家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儒家的民本思想,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三)施政为民施政为民 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