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连理l :人学专业学位硕+ 学位论文 摘要 高新技术园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赢新技术园区为代表的耨 型工业区的规划、建设、运行及其导致的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我囡环境保护的热点话题。 目前高新园区存在着规划布局不合理,环境规划不统一,用地规划不合理,功能分区不 明确熬问题。离新技术匿区内未必都是高新技术产业,部分高新技术园区顶着“高新” 的帽子,引入了很多传统工业项目,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新园区沿用传统的环境管 理模式,环境保护部门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 管理水平低下。鉴于我国区域开发尤其是高薪技术舔区歼发、建设、运行等阶段存在的 诸多症结,笔者在分析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认为离新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 必须从规划阶段介入,成立由环保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土地规划等部门参加的环境保 护协调小组,以规划环评为导向确僚在园区规划阶段落实环境保护思想;以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为理念确保将高新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以l s 0 1 4 0 0 0 环境管理体系为 纽带、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在园区运行阶段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并以大连高 新技术园区为例,说明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必要性。 关键词: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环境保护协调小组( e p h g ) 人连高新妓术阋区环境管理繁略的研究 t h er e s e a r c ho fd a l i a nh i g h t e c hz o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t a c t i c s a b s t r a c t h i g h - t e c hz o n eh a sb e e ng r e a tp o w e rt op u s ho u r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 w a r d t h e p l a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a c t i c eo fn e wi n d u s t r yz o n e ,h i g h t e c hz o n ea sa l le x a m p l e ,h a v ec a u s e d p r o b l e m s 。i th a sb e e nh o tt o p i c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e v e n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l a ni sd i s u n i o n , t h ep l a no fu s e dg r o u n da n dt h el a y o u ta r ei n c o n s e q u e n c e t h ef u n c t i o n a ls u b a r e ai s a m b i g u i t y i ti s n o te v e r yi n d u s t r yt h a th a sn e wa n dh i g h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yi n t r o d u c e t r a d i t i o n a li n d u s t r yi ns o m eh i g h - t e c hz o n e s 。t h e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i si n c o n s e q u e n c e t h e y a d o p t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t h e yh o l dt h ep a s sr e l a x e dt oi n z o n e i n d u s t r y ,w h i c hw i l lt r e a ti tb e f o r ep o l l u t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e v e r ys t a g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p r a c t i c eo fh i g h t e c hz o n eh a sm o r es t i c k i n gp o i n t s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so fh i g h t e c hz o n e a n dc o n s i d e r e dt h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e v e n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b e g a nw i t hp l a ns t a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e v e n t i o nb u r e a ut o o kt h el c a dt of o u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e v e n t i o nh a r m o n yg r o u pc o n s i s t e do f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r e f o r r n c o m m i s s i o n ,l a n dp l a nd e p a r t m e n ta n ds oo n 。t h ep l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e n s u r e d t h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e v e n t i o ni d e aw a sc a r r i e do u td u r i n gp l a ns t a g e 。r e c y c l ee c o n o m ya n d c l e a n e lp r o d u c t i o ne n s u r e dt h a th i g h ,t e c hz o n ew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t ob ee c o i n d u s t r yz o n e w e w o u l dl i n k 却l s 014 0 0 0s y s t e m 。w ew o u l dt a k ep o l l u t a n tg r o s sc o n t r o la st a r g e t 。w ew o u l d c a r r yo u tc o n t i n u a li m p r o v e m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d u r i n gp r a c t i c es t a g e s ot h e p a p e re x p l a i n e dt h i s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f o rh i g h t e c hz o n ew a sf e a s i b l ea n dn e c e s s a r y k e yw o r d s :h i g h t e c hz o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t a c t i c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h a r m o n i o u sg r o u p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 工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彳1日期:兰堕:竺:兰 人连理l :人学磺七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大连理王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学位论文昀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阙和借阆。本人授权大连理 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 可采用影印、缩帮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玉 作者签名: 兰石净 导师签名;壁粼。 人选理l :人学专业学位硕+ 学位论文 引言 笔者先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工作共1 2 年,结合两项工作经验,抓住“区 域规划项目引进园区运行 这条主线,剖析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引发的一系列环 境问题,试图综合运用规划环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总量控制、i s 0 1 4 0 0 0 环境管 理体系等手段,从根本解决高新园嚣建设过程中“重领导决策,轻科学规划”,“重项 旦弓l 进,轻环境保护”等弊端。并在国内酋次提出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为管 理平台组成高新园区“环境保护协调小组( e p h g ) ”,在规划阶段通过规划环评引入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先进的环境保护理念,在实旋阶段通过i s 0 1 4 0 0 0 环境管理体系、 总量控制制度予以落实的新型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西区可持续发展,入与逸然相和谐的 目的。 我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内未必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很多高新技术园区顶着“高新 的 帽子,引入了很多传统工业项嗣。加上部分高薪技术项昌如软件、动漫行业是知识密集 型行业,其直接产生的环境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离新技术园区的环境特征与一 般工业开发区有许多雷同之处,高新技术园区的环境管理经验也适用于一般的工业丌发 区。 正值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进入实施阶段,希望本文能对各工业园区 的开发建设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大连熹耨技本园区环境管理策略豹研究 1 高新技术园区概况 1 。1高新技术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高新技术园区是指选择一定的区域在科学、技术、入力、物力、财力上形成相对集 中的优势,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开发高新技术,吸引高薪技术产业逐步聚集,从而形 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它是科学圆、研究园、技术园、科技广场、创业中心、技术工 厂、科学城、技术城的统称。高新技术园区可把政策、人才、技术、资盒、管理综合集 成,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实现产韭化的局部环境。囊19 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 校园内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进丽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 之后,建设高新技术园 区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普遍做法。美国除了“硅谷”之外,还有著名的1 2 8 号 公路高技术产业地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圆等。英国有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等。 只本有筑波科学城、九州硅岛。法豳、德国等也都建有多个著名的离新科技园区。发展 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也纷纷创建了批科技圆区,如印度、韩国、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等。进入8 0 年代,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全球 兴超一股建设科技嚣区的热潮。现在全世秀有1 0 0 0 多个科技豳区嘲。 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园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 9 8 5 年我囤第一个科技园区在 深圳创立,1 9 8 8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中关村高科技园 区。现在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己发展到5 3 个,共孵育新兴企业1 8 万家,2 0 0 5 年最新统 计显示,全国5 3 个高薪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增加值、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创汇分别占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4 1 。5 、4 2 3 、3 9 5 和4 6 。2 ;区内人均g d p 达到1 万美元, 研究开发投入是全因平均水平的9 倍。目前,区内直接就业人口已近4 0 0 万,拉动6 7 倍的区外就业人数,高科技园送的工韭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迅速提高,2 0 0 5 年苏州 占4 7 ,绵阳占3 6 ,中山占2 2 ,哈尔滨占2 l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迅速改变着 当地和产业结构,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科技园区还培育出一批知名的高新 技术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联想、方正、四通、华为、长虹、远大、亚信、新浪等 著名企业或品牌,近年来活跃在市场的蔫新技术企业几乎都是在高科技园区孵化成功 的。 1 2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概况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是1 9 9 1 年3 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也是大连市的对外丌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的示范区。园区总占地3 5 6 平方公罩, 一2 一 火逸理1 :人学专业学能颈十学位论文 由五号路产业区、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海外学子创业园、软件园、黄河路科技城等发展 区域组成i 引。 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不断扩大对 外开放。目前,园区已发展企业1 7 0 0 家,与世界2 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联系, 引进三资企业3 8 0 多家,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 6 0 家。 五号路产业区佼于大连市区东北部,地处大连市“经济大动脉”黄海大道和市 区主予道五号路交界处,占地9 平方公里。她依山傍海,地域开阔,交通便捷。距大窑 湾集装箱码头5 公里,距大连周水予国际机场2 8 公甩,距沈大高速公路朋2 2 公里,距 金桥火车站s 公摹,距市中心2 8 公罩。规划轻轨公交车从市中心直达五号路产业区。 五号路产业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会石滩旅游度假区相邻,形成优势互补、功 能相辅的对外开放先导区群。根据大连市的总体规划,五号路产业区目标建成中国最具 特色、最具吸弓| 力的“双d 科技港”,以数字化技术( d i g i t a l ) 和生命科学( d n a ) 为 依托,重点发展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双d 港静规划设计采取国际招标,区域规划 由产业区、商业区、生活区组成。 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位于大连市区西南部,地处黄海之滨的旅顺南路,是园区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区域,占地5 6 8 平方公晕,己经开发2 。7 8 平方公罩,国产业区,创 业服务区、旅游疗养区和生活区组成。其中产业区由电子信息区、生物医药区、薪型材 料区和节能环保区组成。这旱已进驻中国华录、路明科技、共立精机等高新技术企业近 百家。 海外学子创业园位于因区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旨在为海外黧学人员归国创办、联办 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理想的园地。目前已有来自美国、英囤、同本、德国、加拿大等国 的归国留学博士、硕士创办的企业2 2 家。 国家绂的大连市御业服务中心作为创韭园的管理机构,可以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进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创业中心捐4 有孵化场地3 万平方米,已累计孵化企业1 2 0 家,其中 高新技术企业18 家,涌现出英联科技、永兴医药、博龙爆破、欧科镜等批具有广阔 市场静景的中小型科技企监。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大连软件园位于圜区幽家村产业化基地杰,占 地3 平方公里。软件园以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软件研究、开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为目标。 目前,东大阿尔派公司、用友软件集团、大工领先集团等数十家软件公司及近万名软件 工程师己进驻软件匿。 园区部分企业的行业类型目录及企业c o d 、s 0 2 年排放量见表1 1 。 大连离新技术岗涎环境管理策略镌研究 表1 1赢新嗣区部分企业概况表 t a b 1 1t a b l eo fi n d u s t r i e ss i t u a t i o ni nh i g h t e c hz o n e 一莲一 人迩理l :人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1 1 高新矧区部分企业概况表 t a b 。l ,lt a b l eo fi n d u s t r i e ss i t u a t i o ni nh i g h - t e c hz o n e 痔号企业名称行她类裂鲫专繁总鼙漱 ( 吨 莓篙 1 。3 高新技术园区的环境问题 1 。3 。1高瓤技术园区的环境风险 与传统产业相比,高科技产业最大特点就在于“高 :高效益、高成长性、高渗透 性、高风险。高效益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而高效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这既包括 入们广泛关注的投资风险,也包括目静还不受人重视的环境风险;在高科技产业园规划、 建设、弓l 进项目乃至高科技产品生产、使用、后处理过程中都存在对生念环境与人类造 成破坏或损害的可能性。具体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破坏、废气排放、废水、固体废 大连高耩技术鹾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 物、危险废物、噪音、辐射、有毒化学品、土壤污染、工业事故、化学品与燃料泄漏和 全球气候变化等。 1 3 2 高莉技术园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嚣蠹高新技术圆区静设立、飙划、项霾孳| 遴乃至顼露运营过程孛,更多的是考虑实 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环境问题尚停墼在术端治理、减轻污染的初始阶段。存在诸多 环境问题: ( 1 ) 高新西区规划布局不合瑗。存在着环境规划不统一,用地规划不合理,功能分 区不盟德熬阍题。魏大连高新技术墨区溺边就兴建了较多对环境污染敏感的住宅区鄂别 墅区,过严的环境质量要求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又如某开发区的化工企业的厂区 紧临生产食品饮料等辍工企业厂区,潜在的环境污染i 陵严重。 ( 2 ) 高薪园区产监结构不合理。中函酶离薪技术困区蠹未必都是离薪技术产业,部 分离薪技术圆区顶着“赢耨的帽子,弓l 入了很多传统工业项目。激烈的市场竞争,使 有些高新园区的开发建设资给严厦短缺,项目匮乏,这样使有的开发区便“饥不择食 , 一些技术含照低,工艺设备落后,污染,弧重的顼籍进入了高新技术园区,以牺牲环境为 代偷换来了暂时的经济增长。 ( 3 ) 高新园区环境管理水平低下。部分离新劂区沿用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环境保 护部门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部分高新厨区没有专 门的环境保护祝构,将离薪圆区与部分普通城市建成区混合管理,造成离薪圆区环境管 理力度薄弱。 本课题试图通过系统解析大连高新技术圈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园区在规划、建设、 招商、运行等各个阶段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为国内高新技术 覆区乃至城市区域翘划与发展提供借鉴及参考。 1 。3 ,3 高掰技术匿医的环境对策 鉴于赢毅技术园区( 也包括般工业开发区) 的诸多环境问题主要来自豳区规划和 项目引进阶段,笔者认为高新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必须从规划阶段介入,成立由环保部 门牵头,发展改革、土地规划等部f 了参加酌环境保护协调夸缀,以规划环评为导囱确保 在园区规划阶段落实环境保护愚想;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理念确保将高额园区建设 成为生态工业园区;以i s 0 1 4 0 0 0 坏境管理体系为纽带、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在困 区运行阶段实现区域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人连理l :人学专业学位硕+ 学位论文 1 4 国内外研究概况 以大连高新技术园区为代表的高新区即是高新技术产业聚积的区域往往也是新兴 的居民生活区,兼具生产与生活两种区域功能。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新园区面 临的刻不容缓的课题。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包括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环境 持续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纵观各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强调发展经济, 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尚仅停留在末端治理、事后管理的较低层次。主要表现在: ( 1 ) 偏重于高新因区建成之后的运行管理,在圆区的设立与规划阶段尚无或体系的 指导意见。以苏州高新区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级高新园区通过引入i s 0 1 4 0 0 0 环境管理体 系,在园区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有关要素的有机结合和 有效运行,实现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使整个园区的环境行为得到持续改进。在高新技 术园区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是预防高科技产业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的有效途径。但高新园区涉及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运行阶段,更多体现在园区的设立、 规划与建设阶段。随着我圈公民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近年来关于区域规划与建设的环 境纠纷、信访事件持续增加,政府也切实感受到来鸯民间的环境要求与压力。圆区的设 立与规划已不蒋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不能简单的以长官意志代替科学的决策,只有充 分考虑环境问题,才能确保高新园区项目的顺利实旋。 ( 2 ) 对园区企业污染偏重予末端治理,个别圆区开始实践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理念。 近年柬,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环境基础设旌的投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一般均配套了集 中供热设施、市政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市政设施, 对减轻污染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新西送仍将经济活动视为一种开放 体系:从外部环境调入原材料,将多余副产物以废物形式排放。只有个别因区已经或正 在实施园区产业生态规划建设,其成效尚未完全体现出来。 ( 3 ) 对园区的污染控制工作偏重于浓度控制,总量控制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对污染 物摊放实施浓度控制是环境管理工馋的里程碑式成票,对加强环境管理、控制预防污染 起到基础性作用。但近年来单纯的浓度控制愈来愈表现出其局限性:区域内企业全部达 标排放,但整个区域的环境状况却持续恶化。所以我国自1 9 9 5 年开始首次提出对主要 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并将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c o d 、氮氮、固体废物等 六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县( 区) 直至企业。这种计划总量存在很多 弊端,一是总量规定过死,缺乏弹性,实际可操作性较差,导致流于形式;二是计划总 量与环境容量未统一,计划总量的执行未必能满足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是总量 指标的分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做到公开、公平;四是总量指标优先分配绘现有企 业,新建企业如何获得指标成为关系总量控制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重大问题。 大连亮毅技术鹾区环境管理繁赂的磷究 ( 4 ) 对园区的环境问题偏重于常见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辐射等常见问题, 对高新技术的特征污染尚未足够重视。高新技术尤其是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带来的化学 制荆、放射性示踪剩、转基因生物样品等带来的环境危害更为严重。实际上,露前用于 研究和生产药物的转基因微生物正不断由实验室和工厂未经处理排放至河流、海域和大 气,污染着环境。 8 一 犬逑理l :人学专般学位硕士学侮论文 2 发挥规划环评的战略指导作用 在高耨技术园送觏划动议除段。各缝寝充分发撵“环境镰护委爱会挣麴协调 乍用, 成立以发展改革郝门牵头,土地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参加的环境与规划协调小组,将 环境保护思想充分融入园区规划、土地规划中去,保证高新园区在功能布局、产业布局 等方瑟稽合环境傈护的要求。 1 8 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僵这种传统的工业诧道路在2 0 世纪走到了尽 头。2 0 0 2 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达成共识:经济、社会、环境必须相互 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中豳已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系列薪理念。 高新技术豳区作为我圈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必须顺应这一形势。在园 区规划阶段就要引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 ,对园区设立、建设开发、运行发 震等各个阶段及地歼发、生态影响、环境质量等诸多阕题予以充分考虑、权衡,保证 高掰技术圆区的建设发展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环评,即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战略环评 制度产生于美函1 9 6 9 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 3 1 ;2 0 毽纪为年代中期,欧美其他国家 开始将环境影螭评价的应用扩震到战略层次;在中嚣,作为战略环评重要组成帮分熊规 划环评,已实施两年,成绩显著。战略环评分为法规、政策、规划环评。幽于我国环评 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评,因此我们将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点。 2 。1战略环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 上世纪6 0 年代,西方社会主流认识键是将单纯的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震,导致 环境危枫在8 0 年代全蘧爆发。既制约了经济增长,也影响了人体健康、社会公平、政 治稳定与文明延续。为此,西方的环保思想便从“术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 到第三阶段,即“源头防治”。这一痛苦的认识过程,是发展观升华的过程,是可持续 发展理念产生的过程,是解决环境滴题整体战略提出靛过程。掰谓战略环评,邸是“扶 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即是对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中的资源瑙境 承载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和科学评价,即是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从 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战隆环评制度产生于美国1 9 6 9 年的匿家环境政策法。该法案提畿“在对a 类 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 责官员提供关予该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说明”。7 0 年代中期,欧荚其他国家开始将 人连赢新技术网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战略层次。8 0 年代末,战略环评开始被全世界广泛接受,作 用于战略实施全过程( 政策一计划一规划一项目) ,新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逐渐形成。 如今,荚匡政府已经编制了好几百部“战略环境影响报告 。加拿大关于政策和计划 建议的环境评价程序规定所有联邦政策和计划,都必须经过战略环评。英因、荷兰、 丹麦、瑞典等许多国家也都建立了战略环评系统。1 9 9 3 年,欧盟发布文件规定,今后凡 有可能造成显著环境影响的开发活动或耨的立法议案必须经过战略环评。在驻渊,韩匡 环评法要求困家及地方政府在制定实旌各种政策与计划时必须进行战略环评。r 本出台 了一整套“计划环境评价体系”,专门用于区域开发计划中的战略坏评。以上国家的实 践表明,战略环评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抽象概念落实到实际、具体方案的桥梁, 是环境与发震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 我图在上世纪6 0 年代正处于十年文革,认为当时瑗方发生的环境公害,正是“资 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着 不可谲和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函于消灭了私有制,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 经济,所以不可能导致环境公害的发生。但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模仿着苏联与欧美传 统工业发展的模式,如今,模仿这一高耗能高污染模式所带来的恶果,正在中国重现。 中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面临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对人类 生存环境构成的重大威胁。以往的教训证暖,如果决策部门在提出政策和规划时能更多 考虑环境影响,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 少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如果不从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的源头去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我 稍将永远陷于防不胜防、治不胜治的恶性循环,荠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政治成本与经济 代价。 缺少环境考虑的规划与决策必带来深刻的教训。由于我圈在过去制定重大经济政策 时很少考虑可能将产生的环境后采,以至于在执行的过程中弓f 发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至今遗患无穷。例如现有的大都市出于在趣划中没有充分考虑环线路阙带给 城市交通、市民居住、环境安全的负面影响,如今已造成了大都市交通长期拥堵不堪, 城市布局像“摊大饼”一样地无限扩张,加剧了城区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再如中西 部省区在徽能源、电力、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发展这些重污染行业 必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尖锐矛盾,尤其是区域内有限的淡水资源根本无法支撑如此 规模的开发活动,现已造成了几代人都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总之,我们当年大大小小 的规划和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致使我凿的经济增长仍是拼资 源拼环境的拳殛放型增长。中困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赛第一消费大雹,第二大石浊 人运理l :人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和电力消赞国。能源、原材料产量的增幅已远远高于同期g d p 增幅。中国原油消耗量 占整参孓清耗量酶7 4 籁、藤煤占3 1 、铁矿石占3 0 、氧化铝占2 5 ,而刨造的g d p 仅是世界的4 。8 个高糕能行业的单位产翕能耗平均毖世界先进水平毫4 7 。全世界 2 0 个污染最重的城市,中图占半。中国人口占世界2 l ,但人均石油占有量仅是世 界1 8 ,天然气是o 7 ,铁矿石是9 ,铜矿是5 ,铝土矿是2 ,因此,我们已经 不可能靠匿态资源来支撑今后豹发震。到2 0 1 0 年,我匿的石油对努依存度将达刹6 0 , 铁矿石是5 7 ,铜是7 0 ,铝是8 0 。面对如此巨大压力,中豳的资源环境无法承载, 世界的资源恐怕也难以支撑。 为了黢解这一难题,需要扶决策入手,扶宏观舞度密发,裰据我瀚现有的资源与环 境承载能力,制定出适合我国长时期发展的各顼政策。我圈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树立可 持续发展理念,在于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凡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包括战略环境影响 评价。 从制度体系上看,我国过去只注萋对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螭评价,握建设顼锺只处 于整吟决策链( 战略、政策、计划、规划、项目) 的末端,所以建设项目环评也只能补 救小范函的环境损害,无法从源头上傈护环境,也不能指导政策或规划的发展方向,更 不能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中产生的宏残影螭、瓣接影蛹、二次影确、累积影晌。2 0 0 3 年9 月lf 1 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确定了战略环评的地位。该法 明确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和1 0 类专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 评徐,这是对我霜环境影鹭簿评价制度麓重大完善。 2 。2 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 飙划环译是战略环评豹重要缀裁部分。战略环评分为法规、玻策、规翔环评,由于 我国环评法中只规定了规划环译,因此只能将规划环评 乍为战略环评与综合决策的落脚 点,推进规划环评就是推进战略环评。规划环评评价的对象是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项 弱实施之前,对有关翘划豹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相比项目环评,规划环 评真歪开始实现了从微怒到宏观,从鼹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于,从撩终到决策的转变 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次根本性改革。有了规划坏评这项法律制度,就可以 把环境因素纳入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就可以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 力和容量要求,对区域、流域、海域瓣重大开发活动、生产力蠢局、瓷源配置,提毒更 加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廖向前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 生物、謇然遗迹、入文遗迹、宣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战略环境评价 人连赢瓶技术阕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 的评价对象当然也就不再是狭义的水、气、声、渣,而是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经济更为广 义的大环境。战略制定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人们经济行为( 生产与消费) 的调整,就 是对社会资源的褥分配。既然所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那么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对这种影响做出科学的评价。从理论上讲,政策战略环 评应先行之,区域与行业的规划环评次之,而建设项目的环评则再次之a 因为政策战略 环评是真矛意义上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人类大规模开发活动进行预先评价,为领导屡 决策提供更具翦瞻性和科学性的依据。但就中国现有囡情而言,战略环评的切入点只能 在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已经比建设项目环评定位更高,范围更广。规划环评的主要作用 在于: 一是规划环评注重分析规划中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根据环境资源对规划实施过程书 的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环境战略资源有5 个,即能源资源、淡水资源、耕地资 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中国这5 大资源没一样不缺。我国入均耕地资源大约是美国 的1 1 0 ,加拿大的1 3 0 ;人均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京津蟾地区更是世界平 均水平的1 1 6 。如此有限资源再遭受污染和破坏,那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 话。因此必须通过规划环评来综合分析环境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设定丌发 强度的限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二是规划环评最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传统的生产力布局注重资 源条件、市场条件、运输条件和劳动力条件,而忽视生态与环境条件。通过规划环评, 就可以更全面更绿色地设计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缩短产业之间的链接缝隙,尽量 使产监上下游结合起柬,将上游产监的“废物”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吃干榨尽 , 使物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财富和价值。 三是规划环评能保证规划与环境政策、法规的协调性。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导致条块和部门分割,地方和部门关起门来闭门造车,使得各种规划之间矛盾重叠。通 过规划环评能够搭建一个平台,鄹是将社会、环境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综合性地考虑, 强调各地和各部门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公平性和均衡性,从丽减少不同部门和地区间在 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区划,对资源总量与环境容量进行优 化配置,使资源分布和生态功能区域的划分更加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规划环评会考虑规划区域内的环境累积影响。在项目环评中,即使每个建设项 圈环境影响能够做到达标排放,但大环境中的污染总量仍是递增的,这些“达标的”、 “微小的”影响叠加起来就会突破环境容量,影响到整体的环境质量。比如,北京市所 有的汽车都有环境绿色标识,僵凄于汽车总量在增加,北京城市道路上的大气污染仍呈 犬连逢l :犬学专韭学靛矮七学靛论文 上升趋势,局部路段存在着光化学污染威胁。通过规划环评,能够设定整个区域的环境 容羹,蘸觞限定区域雨的排污总量,能够将区域经济发展蕊模控制在生念环境容量许可 的莲鬻舞。 五是规划坯评斟以提升社会评价的意度。许多规划的实施,出于瓷源的挺竭与环境 的破坏,可能会带来系列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解决不当又会导致新的环境污染 释生态破坏。侧躲痒区移民,如果肇藐蕊裁缝簧靠,单缝麓发展裹监,无疑会热重隶 流失。爱环境翊题聪譬l 发的社会影螭,必须在规划环评中能得到充分关注_ 并徽出相应预 防措施。 六是篾划环评麓综合考虑黼接连带性腑环境影确。如我舀晌电力紧张,对电力发震 勰划辩环谭孛麓必须综合考虑到火惫、求邀黎棱电熬环壤影响,燕时,还要考虑到在采 掘、运输环节的环境影响。再如全国高速公路网规划了8 。5 万公尾的因道线,路修好了 以后,必然会刺激汽车制造和石油开发,也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资源环境问题,这些间接 麓环境影稚予竣透过撬划环评预先提悫综合整建议。 七是规划环评能促进政务公开秘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毖项黪环评竖能为公众提供范 围兜广、层次更高的平台,使公众能及早地对关涉他们切身利益的发展规划享有知情权 与发言权。规划环译对涛调政府、企渡、公众酶环境权益具有菲常积极的意义,可苏有 效推进政疼决策熬民主他与科学化。 2 。3 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 2 。3 。 靛避环评熬鋈薛 环谨法纂一条指窭,其宗旨彝避的是“鸯了实旅可持续发爨战赂,琰瓣嚣规划鞠建 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环评概 念盼提高,是困为入们认谈到建设硕弱环境影螭评价制度默及戬往对规刘采取的事詹环 僚论诞等程穿上蕊被麓地位,获丽希望通过将英发矮黄一项毅静环境篱理裁度,笺够在 更接近环境问题源头处对环境阅题进行主动预防和控制。因此,规划环评的尽的不仅仅 是提出措施将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重点还在于使规划所可能产生的环 境影璃最,l 、纯,使撬麓或为绿色怒划黎可持续撬划,推动环笺与发震综合浃策规剃的建 立川。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使评价麴工裕程序与撰划的工侔程序结合起来,遴过将耀划坯 评功能在决策过程内部化、结构化而实现综合决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i ”。 人连亮掰技本吲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 2 3 2 规划环评的指导原则【b j 超前性原则。规划环评应在规划形成初步方案后,到上报审批前进行,以作为政府 部门决策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觏划对环境的消极影畸,以最小的 环境损失获得最佳社会、经济和生念效益。 战略性原则。规划环评还应从战略层次,重点论证规划中未来开发活动的布局、结 构,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并从总量 控制的角度提出撬翔中豹可雩亍项目和限制项鼹,污染物摊放控制总量和削减方案。由于 规划一般5 年修改一次,因此环评重点应以近期规划为主。 整体性原则。规划环评涉及协调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包 括所有产生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各个部门、地区和建设单位,应全瑟评价规划实施过程中 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各活动之闯的相互影响,因此必须从整体观点认识和解决环 境问题,不但要提出各开发、建设、生产活动的环境保护措施,还要提出规划实施过程 中的污染集中控制方案对策。 参与性原则。规划环评是一个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它涉及许多领域,关系 到很多部门,在环评过程中鼓励公众参与,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广 泛听取社会备方面意见和要求,可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评价对象的环境状况,搦示出潜在 的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迸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纯水 平。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规划环评中,不仅要从可持 续发展角度评价各开发、建设、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 的分析与评价,建立具有可持续改进功能的环境管理体系,切实把清洁生产的要求纳入 各种工业规划和建设项目设计中。 跟踪评价原则。经验证明,对于有些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进行评价时认定不会对环 境造成危害,但在实施后却渤现严重的环境问题,应通过跟踪评价提出改进措施;规划 实施的时间较长,丽且有些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规划 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也有必要进行跟踪评价。通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有助于及时发现规划出现的问题,或不可预见的原因,检查环评的分析、预测和评估是 否符合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是否得当、有效,促使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不可预 见的原因或原环评失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也促使项目建设单 位落实环评中提出的环保治理措施和对策,确保环保设施按期投入运行;督促环评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专般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踏实地开展评价工作,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建立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责任制。 2 3 3 规划环评的对象 规划环境评价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应具备两个条彳牛f q :一是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有重大影响、并且能够通过评价达到一定的目的;二是在时机、人力、物力、财力及所 掌握的资料等基本条件方面能满足评价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园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韵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f j ,对其组织编制的下列规 划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 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晌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融然资源开发 的有关专项规划等,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 审批该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2 。3 。4 规划环评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规划环评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见图2 。l 。 规划环评中难以进行定量化的预测与分析,或者有些规划环评没有必要进行定量化 的分析,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难以作为规划环评的依据;规划环评作 为连接宏观的、抽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具体的、可操作的项爨之间的桥梁,可持续发 展的准则应该并且可以作为规划的依据,但是宏观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却又抽象,同时难 以胜任。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标准或依据用于规划环评的研究工作。现阶段在没有更好 的适应的手段和方法的情况下,规划环境影晌评价的方法除了可以借鉴项强环境影响评 价的许多方法外,累计影响的分析方法更为适用,而幕景分析法常用于处理规划不确定 性评估。概括起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可分为2 类i s l : ( 1 ) 顼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采用这类方法时,将项褥的整体影响加以分解,有重 点地将规划环境影响分解为与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阀值相关的影响,再综合 地评价各种联合行为的累积效应。 ( 2 ) 规划学的方法。这类方法首先是有效地评估规划的综合影响,特别是累积效应, 然后将综合影响分别导予规划区域的各种资源或生态子系统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 究方法是一个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复杂体系,表2 1 列出的是现阶段进行规划环评在各 个评价阶段常用的评价方法。 大连高新技术园区环境管理策略的研究 圈2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王6 一 人造理! l :人学专业学位硕+ 学位论文 表2 1援划环境影璃评价的常麓方法f 9 l t a b 2 1c o m m o nm e t h o d so fp l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a s s e s s m e n t 评价环:侮评价方法名称 评价规划的筛选 环境背景调查分析 规划环境影响的识别 规划环境影响的预测 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 累计环境影响的评价 公众参与 1 定义法:2 核奄表法;3 闷值法;4 敏感区域分析法:5 矩阵 法;6 。对比、类比、樱赛分概法:? 。专家咨谗法 1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焱和监测法;2 “3 s ”技术法;3 参与表、 访谈萋| l 专f 】瘴谈会等 1 核夯表法;2 矩阵法;3 网络法;4 替幽法+ g i s ;5 系统流幽 法;6 。相关分橱法;7 。层次分橱法;8 。幕景分橇法;9 。智暴法和 德尔斐法 1 主观概率法;2 。系统动力学法;3 。人l :神经网络;4 。投入产出 分析;5 环境数学模型;6 幕景分析法;7 风险分析法;8 经济 分析法;9 。社会影响分析法 1 加权比较法;2 逼近理想状态排序法;3 费m 效益分析法;4 层次分析法:5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依法;6 对比评价法;7 。承载 力分析法:8 风险评价法;9 决策分析技术 1 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