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1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休闲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已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同时也 促进了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快速发展。 本文以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发展及组织间关系为逻辑主线,以经济发展阶段和生活 质量理论、现代组织系统论和善治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为主要 方法。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就我国当前体育休 闲的性质,休闲服务组织体系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休闲政策导向进行了 分析,并通过对“世界休闲之都”杭州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调查,提出我国城市体育休闲 服务组织体系重构建议。 1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休闲作为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的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 成为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实践。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种不同管理组织体制国家城市体育休闲 服务组织体系的分析,表明三国都基本形成了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合作发展的城市体育休闲 服务组织体系,虽然组织间的关系、不同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都重视政府在体育休闲 发展中的宏观主导作用,以及扶持和培育非营利组织服务提供者的主体地位和企业服务组织的多 元化发展趋势。 2 通过对体育休闲向社会提供的物品性质和体育休闲文化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体育休闲具 有事业与产业的属性。鉴于当前我国体育休闲复合体这一特性,在服务组织体系中,政府、社会 和市场应明确分工,凡属于事业部分, 应由政府组织通过宏观政策进行调控,以计划手段配置体 育休闲资源,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休闲,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体育休闲中的产 业部分,则应进入市场,由企业组织向人们提供私人物品,进行有偿服务,实现经济效益。混合 性质部分则由政府与社会共同发展,即各行其道,各循其规,又相互合作,取长补短。通过对“世 界休闲之都”杭州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调查分析,以点带面,表明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 组织体系存在着组织体系整体结构失调、组织间关系失衡、组织资源匮乏、组织运行机制的非社 会化以及社会条件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3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其实质是一个的善治过程,非营利组织、企业组织是政府在体育休闲领 域实行善治的合作伙伴,即在政府主导下适度竞争、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 一种良好的治理关系。服务型政府的确立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体育休闲管理组织公共性和服务性的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2 价值取向。加快职能转换,改革和完善政府体育休闲管理组织体制,充分发挥政府体育休闲服务 管理组织立法者、资助者、赋权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等宏观主导职能。实施制度创新,在中央层 面上,由体育总局牵头,构筑沟通平台,成立体育总局、旅游局、建设部、文化部、林业局等多 职能机构共商合作的休闲委员会,实现休闲资源的互惠共享;省休闲委员会的作用主要包括制订 地方休闲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负责休闲资源的共同规划和开发、制订评估标准等。在地方层面 上,成立地方公共休闲和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市公共休闲和体育管理机构的职责应体现为一个承 担公共选择任务的供应单位,建立多种机制,发展城市特色休闲,以满足公众的愿望和需求。 4 企业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为社会提供体育休闲私人物品,反映了体育休闲的产业属性。改善 体育休闲产业化的基本条件,提高产业素质,推进体育休闲企业服务组织的自主创新,是我国当 前企业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 5 非营利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为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是体育休闲社会化的主力军。明确非营 利组织的定位,提高治理水平,完善非营利组织的自愿和支援机制,充分发挥非营利体育休闲服 务组织的主体作用。 6 基于全面、和谐发展、资源互惠共享以及制度创新等理念,以“以人为本”原则、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平等合作原则,提出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 的构建要以“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善治为手段,整合优化休闲资源的配置,以政府为 主导,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化为方向,以政策法规制度为保障,强化科学指导、组织共 建、平等竞争、联手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资源共享,善治 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资源共享,善治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3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abstract an era of leisure is coming; leisure sports have generally become a healthy recreational way in daily life, which accelerates development of leisure-service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research firstly studied the phylogeny and framework of leisure sports-service organization system, as well as feature of leisure sports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orie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phase, the quality of life, modern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good governance. using methods of reviews of literature, compare, investigation and so on. though the above study, the researcher consider the attribute of our countrys leisure sports are composed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enterprise. moreover the author clarified concretely their function of government, nonprofit and commercial recreation agencies. then, the researcher made the leisure city of hang zhou as a typical example to investigated, thereby reflex the development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s leisure sport. accordingly, brings forward the key defects of our countrys leisure sports-service organization system, which include that maladjustment of whole configuration, unbalance of organizational connection, absence of resource, non-socialization of run mechanism and restriction of social condition suppor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government is a process of good governan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ommercial agencies play a colleague of government. under the lead of government, they compete moderately, supervise and cooperate reciprocal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aximum profit. 1. strengthen macroscopically dominantly role of government, innovate organization system of governmental leisure sports management, raise the rate of utilization of resource. resolve two key questions,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resource and the increasing manner of resource. bring into play the role of legislator, sponsor, authorization, coordinator and supervisor. on national lay, construct a communicational flat between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travel bureau,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inistry of culture, forestry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4 bureau, and other related organization, which named leisure committee. the leisure committee can realize share of resource. on local lay, local government provide finance for leisure agencies. establish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leisure and sport. through various mechanisms, develop city characteristic leisure. 2. heighten enterprise quality; advance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of leisure sport-service 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 3. rais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itself,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volunteer and sponsor make the good use of the main role of nonprofit leisure-service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share and benefit each other of resourc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multilayer demands, and innovation of system, bring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al manner of leisure sport service system, i.e. aim as humanis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ethod as good governance, conform and optimize collocation of leisure resource; dominant leader as government, main body a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irection as industrialization, guarantee as policy and law, enhanc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together, fair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ve service. key words: leisure and sports-service organization, urban leisure and sports-service organization system, share of leisure resource togather, good governance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5 1 导言 1 导言 1.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人类步入 21 世纪,休闲正在不断地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休闲,改变人类生活,休 闲也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正如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所指的 “21 世纪是一个将会发生深刻变化, 也最能揭示人类目的,同时又有着很大不确定性的世纪。人类有意识地进化,将使变化的速度超 出此前的任何一个世纪人们的闲暇时间在增多,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和带来的机遇都是跨越国 界的,也是跨文化的。每个文化都在不断地对休闲进行构建和重构,中国也正在对休闲进行重构,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一重构将产生辉煌的成果。 ”1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总体上已进入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主持的“中国居 民生活时间分配”课题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终生时间分配,正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生命 时间的 7%,工作时间约占 10%,闲暇时间约占 30%。2毋庸置疑,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休闲在人们 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体育休闲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欧共体“继续教育与文化发展理 事会”就提出了“sport for all”的口号,旨在“帮助全体公民,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与贫富, 认识和理解体育的价值,促使人们终身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国际游憩活动协会(ira)将体育休闲 的意义归纳为:健康、幸福、生活能力、大众化及和平。体育休闲写意休闲的主流、大众体育的主 要形式,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世人所接受。 体育休闲的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有赖于其组织化的程度。资料显示, 美国 72.3%的人经常参加有组织的体育休闲活动, 加拿大有组织的体育人口为 48%, 英国为 45%。 3据 2000 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城市居民中只有 8.3%的人参加了体育休闲俱乐 部或其他体育休闲服务组织,我国体育休闲的组织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相关统计资 料表明,体育人口与有组织体育人口的相关系数达到 0.725(p0.01) , 4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组织对体育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是一项促进人类 健康的可靠投资,可以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实质性地获得身体、社会和心理的健康及幸 福。一个热爱运动的社会其益处超过健康本身。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集社会力量构 建高效的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更好的提供体育休闲服务是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 一。 现代组织社会学认为,现代社会由三大部门组成,第一部门是政府,第二部门是市场,而处 1 美杰弗瑞戈比.21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2 2 王琪延.中国人生活时间分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58 3 杜利军.中西方体育参与状况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9 4 魏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与功能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4:26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6 于这两个部门之外的就是第三部门,由非营利组织构成。 1体育休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发 展体育休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的有限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 合现代体育休闲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 循环的运行机制, 是我国新时期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坚持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 其实质是一个“权力多极化”过程,是转型时期权力格局发生变迁和权力转移的过程。当前, “在 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伴随着政治领域权力的减弱,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 权力的逐渐增长,原先政治领域垄断一切权力的单极结构正在向三个领域分享权力的多极 结构转变。这是中国社会结构近十年来演变的基本脉络” 。2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 发展也将由政府“划桨”向“掌舵”的权力转移过程,其价值取向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主导作用 的同时,培育与扶持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发展,以形成一种合作竞争,相互联系又相互交叉 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网络。 未来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是休闲发展的极地,休闲同时也是再造城市的工具。3在我国城市 化的进程中,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如何更好的组织这一日益普及的休闲方式,谁是主体, 由谁来办,其性质如何?是私人物品还是公共物品,政府在发展体育休闲中的作用?与发展体育 休闲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如园林部门、林业部门、海洋部门、体育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化,从而达到休闲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鼓励和培育多种类、多模式的 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并存,实现资源共享下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和地尽其利。从查阅的文献资料 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对体育休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体育休闲概念的争论和如何发展体育休闲 产业的探讨。体育休闲理论的滞后性,直接影响着中国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体育休闲、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和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概念和 发展的理论依据?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兴起的社会动因和意义?当前我国体育休闲的性质?比 较分析国内外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力求揭示其形成和变迁的社会 背景,以及不同组织的地位、责权和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并就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创 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休闲政策导向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将体育休闲作为一 种社会现象,提出如何跨越公私界限,跨越部门藩篱,连接宏观与微观方案,并试图围绕政府体 育休闲管理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及相互关系这一逻辑主线,探讨和谐社会城市体 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建构。 1.2 研究综述研究综述 1.2.1 关于体育休闲关于体育休闲 体育休闲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 1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11 2 康晓光.权力转移转型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法罗歇苏,姜依群译.休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7 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日渐普及。将体育休闲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已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的一种时尚和标志,并将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体育休闲作为休闲学科的一个分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西方国家有专门的机构开展体育休 闲研究,培养和组织实施体育休闲方面的人才,从 80 年代开始,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就 已设置了体育、娱乐、休闲院系,并把休闲纳入非军事化和人才培养中来。世界休闲科学协会年 会专门设有体育休闲专题。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对体育休闲研究的关注。 1.2.1.1 体育休闲的概念体育休闲的概念 在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对体育休闲的命名较多,其中包括:体育休闲、休闲体育、休闲运动、 运动休闲、余暇体育等,本研究定义为“体育休闲” 。理由为:属加种差是逻辑学最常见的内涵定 义形式,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后者的外延并不全部包含在 前者的外延之中,则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属种关系,前一概念则是后一概念的属概念。以此分 析,休闲是上位概念,也既种概念,体育的休闲娱乐部分是休闲的一种方式,是下位概念,是体 育休闲与其他休闲种类的区别也即“种差” 。遵循“被定义项种差属”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 故称“体育休闲” 。 遵循“被定义项种差属”的属加种差定义方法, 故称“体育休闲” 。 杜姆斯泰被认为是第一个对体育休闲做出正式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 体育休闲是生存着人们, 从与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本职工作或从维持生命的职业中解放出来的时间里, 自发的而不是强迫的, 为了追求随意趣味而进行的自由和快乐的活动。它有对身心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尊重人们对 运动的需求,注重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注重自发地、自主地从事运动,是非功利的,以身体运动 为主要特征的游戏形式。1 德国史学家诺伊恩道夫认为: “身体运动来自人类的两个根源性冲动, 即生存竞争和身体运动 的快乐。体育休闲是一种娱乐性的身体活动。 ”2 日本休闲振兴协会认为:不管什么体育项目,只要把它当作一种休闲的体育运动,从而达到 欢欣鼓舞、身心快乐、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目的时,都可称之为体育休闲。 美国米尔等人将体育休闲定义为:为参与及乐趣本身而安排参加的活动。3 n.p.米勒与 m.r.杜恩认为体育休闲是自由时间、娱乐、竞赛三者的综合体。4 任海教授认为: “娱乐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以寻求放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为主要目 标,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身体活动形式,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上不 拘一格的多样性。 ”5 卢元镇教授认为:休闲体育是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 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甚至有时也并不把体育的强 身劫病作用放在首位,而是把休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 1 程志理.余暇运动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3):15-16 2 日岸野雄三.体育史学m.东京:大修馆书店,1997:122 3 陈克宗.大学体育课程的休闲性j.浙江体育科学,2003(2):22 4 miller n.p and duane m.r(1963), the leisure age, belmi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5 任海.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j.体育科学,1992(5):20-24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8 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1 刘一民认为: “余暇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 行界定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 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2 于涛认为: “休闲体育是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上, 人们抱着 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体育生活方式。 ” 3 综上所述,虽然人们对关于体育休闲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体育休闲所包容的内涵却是比 较清楚的:时空意义上指人的闲暇时间在特定空间的指向;行为意义上指人的休闲 活动满足指向;生命意义上指生命自我处在一种自由、自主的生存状态;意识活动意义 上指人的闲适精神的实现。 客观条件:1 一段时间;2 一项活动;3 一种心境; 主观条件:1 感受自由;2 一定的技能;3 内在的动机;4 情感体验。 根据 m布特朗对休闲的界定,任何活动,只要是在自由时间内的自由选择,并为个人在进行 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能谋的自由这样一种感受的都属于休闲范围。4本研究认为: 体育休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由选择的以追求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 以身体运动为主要 特征和基本手段的一种娱乐性的休闲形式。 体育休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自由选择的以追求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 以身体运动为主要 特征和基本手段的一种娱乐性的休闲形式。 1.2.1.2 体育休闲的特点体育休闲的特点 自主性自主性(解脱性解脱性)。体育休闲是生存以外的活动,具有从人类所处的各种各样的义务和约束 中解脱出来的属性。 自由性。自由性。体育休闲是自发的活动,是依据自由意愿来选择的,人们认为其值得追求,有主 动性,没有强迫性,具有自由选择的属性。对于每一项休闲运动,被迫参与和主动参与,其效果 是迥然不同的,在心理上被迫参与的运动很难让人从运动中产生愉悦感,当然没有积极性可言, 也难以持久,而主动参与的运动,大多是因为喜欢便很容易激发人的愉悦心理,并且在愉快的心 理支持下,生理承受能力也大为增强,在体育休闲运动中人们可以自我支配,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也正是体育休闲的自由性才显示出了体育休闲强大的生命力。 娱乐性。娱乐性。体育休闲的娱乐性是由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的,体育休闲是为了获得快乐而进行 的活动,活动具有乐趣、轻松和消遣的特性,必须使参与者愿意付出热情,并感到愉快和满足。 所以娱乐是体育休闲的基础。 健康性。健康性。体育休闲的功能是身心的和谐统一。身心的和谐统一,是身体活动本身与人的心 情愉悦相互协调,通过体育休闲产生的愉悦的心情,而愉悦的心情又反过来巩固身体的健康,通 过身体活动来增进健康、调节人的心理是体育休闲的价值所在;而由愉悦的心情来参加身体活动 1 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1983(1):8-14 2 刘一民.余暇体育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1996(1):57-62 3 于涛.余暇体育研究的理论框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6-10 4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6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9 同时也是体育休闲的内涵所在。 创造性。创造性。体育休闲能使人通过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和乏味,在超越的世界里自由地补偿自 己命运的价值,如挑战、自由、支配等。因此,体育休闲的创造性价值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 要手段,其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1.2.1.3 体育休闲的分类体育休闲的分类 体育休闲的内涵和特点决定了体育休闲丰富的外延,体育休闲的分类形式较多,就其运动 形式可分为竞技运动项目和非竞技运动项目,从活动方法上可以分为徒手运动项目和器械运动 项目,根据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又可以分为有氧运动项目和无氧运动项目。1从活动场所来分, 可分为室内和室外活动项目,室内活动又可以分为徒手的健美操、健身舞、气功等,借助 器械的球类、飞镖等;室外活动又可以分为陆域、水域和空域等户外运动、户外娱乐、竞 赛、游戏、自我指导运动及其他自愿参与的运动。 陆域:以山林野外为背景的登山、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探险、狩猎、骑马、滑雪、 滑冰、球类等; 水域:划船、潜水、冲浪、游泳、跳水、钓鱼、漂流、龙船、赛艇、海滩类等运动。 空域:滑翔、跳伞、热气球等。周兵对体育休闲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他认为,按参加者 在活动中的身体状态,体育休闲可分为:观赏性活动(间接参与)、相对安静状态活动(主要指棋 牌类、垂钓等休闲活动)、运动性活动。2 根据 kraus(1984)和凯利(1996)等人的观点:人们生活的各部分都有休闲的潜在资源。3本 研究认为,各种体育活动都有休闲的潜在资源,各种活动都可能是休闲项目。如果参与者以一 种追求自身体验的心态去参与,那么,即使是最激烈的项目,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反之,如果 参与者是在外在因素的迫使下参与活动,那么,即使是最轻松的活动项目,也不是休闲活动。 鉴于上述对体育休闲分类的分析,同时也表明了体育休闲的发展以及所需的资源涉及到公 园、森林、海洋等多个领域,如何跨越部门分割,相互协调,统一规划、合作发展是重构政府 体育休闲服务管理组织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概念辨析相关概念辨析 ? 休闲、娱乐和体育休闲休闲、娱乐和体育休闲 体育休闲是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休闲离不开娱乐,娱乐总是要伴随着休闲和游戏, 伴随着对余暇时间的占领,其主要价值体现为满足人们的心理欲望和精神需求,使我们的身心达 到新的平衡。体育休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吸引人们参与并成为人们休 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体育休闲在享受强身健体的同时,又是消除孤独与寂寞,拓宽社会交往, 增进情感交流的“润滑剂” 。4 国际奥委会群体委员会安东吉辛克明确提出,娱乐是体育运动的 1 周莹等.中、日、韩居民闲暇体育活动倾向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43-45 2 周兵等.体育休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3 christopher r edginton, et al.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m.1998:32-41 4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9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10 基础。1 如果把休闲的功能分为精神的、肉体的、发展的和恢复的等侧面,并用坐标轴分别表现其位 置的话,娱乐侧重于消除由劳动引起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是为了进行休养和心情转换,其重心 偏向于肉体和精神的恢复方面,体育休闲则侧重于身体发展,调节身心的活动。不言而喻,休闲、 娱乐、体育休闲在本质追求上是统一的,正如 torkildsen(1999)等学者所分析:快乐(pleasure) 是由 play、recreation、leisure 三个词的某些字母创造的单词(如图 1-2)。2 ? 体育休闲和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休闲和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体育休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应从分析体育休闲的本质特点出发,从 繁杂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寻求体育休闲活动的共性,也就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概括出作为休闲活动 之共性的心理本质,体育休闲区别于其他运动,根本在于心态:是自由的还是强制的,是自主的 还是被动的,是轻松愉快的还是沉重郁闷的。从体育休闲的外延出发,研究认为体育休闲与体育 运动的其他领域在外延上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当某种体育活动用于竞技时, 可看作是竞技体育, 当其目的为休闲娱乐时, 则可看作是体育休闲, 体育休闲是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目的。 体育休闲区别于其他运动,根本在于心态:是自由的还是强制的,是自主的 还是被动的,是轻松愉快的还是沉重郁闷的。从体育休闲的外延出发,研究认为体育休闲与体育 运动的其他领域在外延上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当某种体育活动用于竞技时, 可看作是竞技体育, 当其目的为休闲娱乐时, 则可看作是体育休闲, 体育休闲是大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目的。 体育休闲在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际提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接受现代体育时,国人的价 值观念多在“健身”维度上。在体力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年代,体育培养使用体力的生产 者,增强体质就是增强劳动力,几乎可以直接导致产量的增加,这样的观念在中国得到普遍的认 同。 “增强体质,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 ,被认为是体育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信息革命、知识经济将人类的体力劳动降低至最低强度和范围,使人的体力失去了在生产力中原 有的重要意义。 这也势必导致了从物质生产需要 “强身健体” 转化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1995 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改善和提 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注重身心健康、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成为 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体育的社会功能也将随着社会生产目的的改变而转变,通过愉快而健康的 1 国际奥委会大众体育委员会.第六届世界群众体育活动讨论会,汉城, 1996-04-21 2 g.torkildsen.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m.taylor &francis inc,1999:93 leisure recreation 休闲活动区域 精神肉体 发展 恢复 图图 1-1 休闲、娱乐与体育休休闲、娱乐与体育休 娱乐 体 育 图图 1-2 玩、 娱乐与休闲的核心玩、 娱乐与休闲的核心 pleasure play pleasure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11 体育休闲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面向未来,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共同的愿望,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缺乏体育娱乐的国 度里,如何回归体育的休闲娱乐性质,让体育休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1.2.2 关于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和组织体系关于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和组织体系 在中国期刊网 1995 年2006 年 2 月的全文期刊中,以“体育组织”和“体育组织体系” 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资料中,关于体育组织目前较为集中的是体育管理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 研究、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以及如何提高体育产业化程度的研究, 而缺少从宏观角度分析体育 组织间关系和阐述整体组织体系有效性的相关文章。 1.2.2.1 政府体育管理组织体制改革是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研究领域政府体育管理组织体制改革是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研究领域 关于当前体育管理组织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育管理组织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体育行政机构管办不分;群众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王芬,2002) ;社会 体育管理体制性缺位(袁旦,2003) ;体育管理体制缺乏横向沟通渠道,部门间各自成相对封闭的 系统,体育资源难以合理流动;单纯依赖国家拨款,体育事业缺乏自我发展能力1(续川,1996) 。 市场经济下,我国社会体育管理组织体制的改革就是要逐步形成由政府宏观调控、规范指导,体 育社团积极参与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王芬,2002) ;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努 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李宗浩,2005) ; 陈颖川 (2005) 则提出在优先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下, 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 化体育服务网络,是我国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1.2.2.2 体育休闲产业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热点体育休闲产业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热点 关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休闲经济是一种城市经济的新模式,城 市化、民间组织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是实现中心城市休闲经济供求平衡的必然过程2 (苗建军, 2003)。刘锋通过对中国休闲经济发展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休闲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商业机构 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多种服务组织的作用3。 陈新调查提出我国企业体育休闲服务组织存在缺乏科学 严格的管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定位偏高,项目结构失衡以及经营手段单一的问题。拓宽营销 渠道,充实更新设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明确市场定位,逐步提高服务档次以及加 强行业管理,控制市场秩序等4 (陈新,2003)。大型综合性的体育休闲康乐中心是今后体育休闲产 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胡春旺等,2003)。王甡等认为,我国目前体育休闲市场存在着形式简 单、科学性差、功能单调、收益小等问题,并提出要开发我国体育休闲市场必须:建立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转变机制,引导、强化体育休闲市场意识;注重人才培养; 体育休闲市场应纳入法制轨道。 1 续川.论我国体育组织体系改革的思考j.体育文史,1996(5):12-14 2 苗建军.中心城市:休闲经济的空间视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1):73-78 3 刘锋等.休闲经济的发展及组织管理研究j.中国发展,2002(2):47-49 4 陈新.发展初期的中国运动休闲市场j.体育学刊,2003(3):21-24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12 1.2.2.3 非营利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研究开始引起重视非营利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研究开始引起重视 国内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较有代表性的为卢元镇的论中国体育社团 ,针对我国体育社团 的功能、特点、分类、社会意义及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体育社团改革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1黄亚玲(2003)认为国家力量选择并成立的体育社团组织,已远不能满足大众多 元化的需求,体育组织管理严重缺位,明显地表现出政府对体育是“号召”有余而“组织”不足。 并提出体育社团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体育内部的协调和发展, 也在于与社会所需要的体制相一致。 改革体育社团就是要实现承接体育微观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对体育的治理, 满足社会分化后多元群体的文化需要。2王钧(2003)提出对全国性体育社团应加强宏观管理和业 务指导,加快体育改革和社团的实体化进程,提高社团的自我生存能力。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 国外体育休闲俱乐部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王林等 中外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 经营方式等的比较 、 王晓莹等国外体育休闲俱乐部管理初探 、苏连勇的日本地域性体育俱乐部概观等。 对体育组织体系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续川的关于我国体育组织体系改革的思考文章提 出计划经济下我国的体育组织体系只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两种组织类型,这种体育组织体系已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公众对体育的广泛需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现代 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组织体系,并提出这一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横向联系的机制和结构,建立起 包容范围更广泛、联系渠道更多样的组织体系。任海教授从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出发,提出了 官民结合的体育组织体系改革建议,变政府独办为官民结合,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竞技体育、 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各成体系到三者交融的网络化组织体系3。 韩丹在 新世纪 新体育 新思维 一文中建议从现代社会的三元结构出发,建构多元化体育组织体系的设想。 综上分析,以有研究成果阐明了体育休闲的概念、特点、价值和各类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发 展状况,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体育休闲和体育休闲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思路,对我国体育休闲和 体育休闲服务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对 体育休闲整体发展的理论研究不足,缺乏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我国体育休闲的性质以及如何分工合 作,促进体育休闲的组织化程度;缺乏从体育休闲对资源的依赖性出发,如何拓展文化、旅游、 农林等政府机构的合作融通空间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分析;缺乏如何发挥非营利体育休闲服 务组织在发展体育休闲中的主体作用研究;缺乏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个案的实证研究;在经济 和体育形态的变化下,缺乏对组织间的关系以及组织体系整体有效性的研究。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生活质量理论、现代组织理论、善治等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尝试 从多角度,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重构我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的理论依据。 1 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1):1-7 2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114 3 任海等. 体育资源利用的改革与体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法规平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1-6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 13 1.3.1 经济增长阶段和生活质量理论经济增长阶段和生活质量理论 1958 年, “生活质量”(the quality of life)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 (jkcalbraith)所著的富裕社会一书中,他考察了美国社会中相对高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居民精 神需求方面明显落后状况之间的矛盾后,提出了这一概念。60 年代未,这一概念在国际经济和 社会组织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 经济增 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 经济增 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 。为此,必须对影响生活各方面的社会问 题予以密切注意。此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纷纷开始研究生活质量,其中 以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与生活质量理论较具代表性。1 罗斯托对生活质量的研究源于他对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探索,1971 年在政治和增长阶段 一书中,罗斯托没有将“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作为划分社会形态和经济增长阶 段的标志,而是从经济增长本身出发,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以及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罗斯托的理论 中,有一个关键性的概念: “主导部门”“主导部门”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每一阶段都有其“主导部门” ,经 济增长的更替表现为“主导部门”的变化。即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阶段上,当原有“主导部门”的 发展出现减速趋势,而同时出现新的“主导部门”并依其扩散时,经济增长就由一个阶段向另一 个阶段过渡。美国 50 年代中期,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出现了减速趋势,1958 年,81%的家庭拥 有一台电视机,96%的家庭拥有一个电冰箱,67%拥有一台除尘器等现象就意味着作为经济增长 基础的消费品综合体系已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厦门外图集团有限公司17个岗位招聘若干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绍兴兰亭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派遣制岗位)笔试以及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济宁市任城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教育类)(12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花都产融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项目用工人员及安排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玉林北流市山围镇卫生院公开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长沙市生态环境局芙蓉分局招聘编外合同制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万宝学校9大岗位招聘2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陶园中英文实验学校招聘精英教师1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事业单位引才招聘134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讲好中国故事英语演讲2-3分钟
- 介绍莫兰迪的课件
- 进位制完整版本
- DB32/T+4860-2024+电镀园区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 室内安装标识标牌施工方案
- GB/T 17775-2024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 《福建省整体装配式卫浴间标准设计图集》
- 中药冷敷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中药冷敷技术
-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课件
- 【公开课教案】《蹲踞式起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