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勇敢”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 精神力量。我国古代,将“勇” 列为“三达德”之一,与知、仁并提;在西方,勇敢 则与智慧、节制、正义一起构成了美德的核心内容,称为“四主德” 。 勇敢是勇德的初级形式,人有勇敢精神,但不一定具备完善的勇德。勇德是行为者 长期遵循道德规范而形成的稳定的内在品质,是我们走向文明时代,形成一切传统美德 的支撑点。自古以来,勇德都是倍受推崇的道德品质。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失去了勇德, 国家就难以壮大和强盛,民族就难以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个人来说,失去了勇 德,就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勇德的培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勇德培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 的。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与伦理学、体育伦理、教育伦理、体育教育及 体育道德教育中与“勇”相关的期刊论文、博硕论文、专著、辞典等文献资料,对其进 行综合分析与整合,总结出勇德对学生的普遍价值及其内在涵义。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对伦理学及体育伦理领域的 专家,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或面对面,或电话网络方式的访谈、咨询,听取了专家对学 校体育伦理教育及其勇德培育的观点和意见,为本研究提供了权威性依据。 运用逻辑分析、归纳和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体育伦理中的“勇”进行思辨研 究;探寻勇德在体育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勇德对社会的价值、勇德与学校体 育的关系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学校体育教育中进行勇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 本研究主要从勇德的涵义出发,阐述了勇德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求是、创新的价 值;论述了勇德与其它德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学校体育中进行勇德培育的必要性;对 勇德与勇敢、意志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学校体育与勇德存在着 内生的、必然的联系;归纳了勇德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形式;对学校体育中进行勇德教 育的层次性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中勇德教育缺失所造成的一些现象; 总结出学校体育中培育学生勇德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勇德 培育 学校体育 体育伦理 iv abstract brav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aditional virtues in chinese ,and is the spiritual strength that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ancient china, brave, wisdom and benevolence has been known as the three- dade; in the west, courage, wisdom, temperance and justice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core of the morality that was known as the four main virtue. brave is the virtue of braveryof the primary form ,who have brave spirit, but not with perfect the virtue of bravery. the virtue of bravery is the anchor for the formation of all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in the process of our progress toward a civilized era, is the moral actors to follow the formation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virtue of bravery is the moral quality regarded by other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the loss of the virtue of bravery, the state would be difficult to grow and powerful, the nation would be difficult to stand proudly among the nations in the world; for individuals, the loss of the virtue of bravery, it can hardly be a greate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moral qualities are highly regarded. in current school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bravery did not arouse enough attention. but the particular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cided its role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to cultivate bravery is irreplaceable. in this study, the use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 access and ethics, sports ethics, educational ethic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brave relevant journal articles, doctoral, monographs, dictionaries and other documents, i conduc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summarizes the bravery to students have the universal values of their intrinsic meaning. this study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open interview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ethods, ethics and sports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ethics, according to an interview outline, conduct or face to face, or telephone network approach interviews, advice, listened to experts on the school sports ethics education and the virtue of bravery cultivation ideas and opinions, and for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authoritative basis. the use of logical analysis,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methods, v ethics in sports, the brave to speculative research; explore the bravery of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in sport and its manifestations; the values of bravery to society; brave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sports and the value of sports in school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 virtue of bravery ways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aspects were studied. this paper studies approaches: starting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virtue of bravery, the virtue of bravery described the survival of human society, seeking truth and the value of innovation; discusses the virtue of bravery and other virtues of mutual relations; explained the need for train the virtues of bravery in school sports; of the virtue of bravery and bravery, will,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 school sports and the virtue of bravery existence of endogenous and necessary link; summarizes braverys performance in school physical form; discusses the virtue of braverys levels in school sports; analysis of modern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school sports in the virtue of braverys deficiency caused by a number of phenomena; conclude that student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nurturing ways and means of the virtue of bravery. key words: the virtue of bravery, cultivation ,school sports, sports ethics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学校体育伦理教育研究勇德培育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勇敢”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 勇德曾经是我们的祖先走向文明时代的 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的民族进入文明时代,形成一切传统美德的支撑点。自古以来,无 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勇德都是倍受推崇的道德品质之一。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失去 了勇德,国家就难以壮大和强盛,民族就难以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个人来说, 失去了勇德,就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弘扬勇德的道德精髓,对于创建新时代的优 秀民族精神和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大祖国,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的勇德概念一直存在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但不同的人,对勇的理解往往不 同,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不同领域,对勇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平常时期,人们远 离了战火、远离了艰苦的生存环境,更多的是享受美好的生活。因此,与艰难和困苦相 伴而生的“勇” ,也会随着安逸的生活而逐渐变淡。作为人类前进的践行者,人们生活 中是离不开勇德的,勇德的消弱与丧失最终会导致人类社会的退步与消亡。德行的养成 不是靠说教就能完成的,它更多的融进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勇德亦是如此,人类对于 勇德的认识与执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因此, 体育作为通过身体锻炼对人进行身体、 心理和思想教育的学科,在对人的勇德培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一无 二的作用。 在众多的道德修养中, 作为执行德性的 “勇” 的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尤其是 “勇” 作为一个易被曲解和误导的德目,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 教育的重要领域,便成为勇德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实施“勇”的规范与培养,不仅能 指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且能弘扬正气,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和谐 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体育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勇德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中都将勇敢的培养作为 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原 因,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勇敢培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少了。 而缺少了 “勇” , 学生就会变的越来越怯懦,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也不能勇敢地直面生活中、学习中遇 到的挫折。因此,现阶段提倡孔子倡导的“三达德”之一的“勇”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 2 的。学校体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勇 ”的教育与培养,弘扬勇德文化,让勇德内化为 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学校体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学校体育作为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对学生实施勇德教育是必要的。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学校体育在教学目标中设置了关于“勇”的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多以宏观要求为主,内容缺乏必要的细化。目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对勇德的教育尚属薄弱 环节,本文的研究从体育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特点,从理论上对勇 的层次进行划分, 对学校体育中勇德的内容加以细化, 阐明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 论述学校体育中勇德教育的途径, 为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勇德观提供一些理 论上的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勇德在伦理学领域研究现状勇德在伦理学领域研究现状 伦理学领域对勇德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孔子思想及儒学思想的评介与研究上。 文章大 多论述了勇产生的原因、勇德思想的内容、勇德的作用、勇德的弊端、勇德在传统思想 中的地位以及勇德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内涵等方面。 丁雪枫的 孔子勇德思想评介 认为: 勇德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传统伦理思想特别对兵家的军事伦理思 想有重要影响。 潘晓慧儒家哲学中的“勇德”思想 ,综述了儒家的各种关于勇的思想,将勇的 内涵分为三层即勇气、勇力、勇德,勇德为勇的最高层次。并推证中国儒家的勇德思想 与西方哲学思想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玛斯、麦金泰尔等人的“德行一体论”的观 点是一致的。 林贵常在论勇德中指出: “勇”作为德性是一种道德力量,即正视危险、克服 困难、 摆脱恐惧、 抗拒欲望、 抵制软弱和忍受痛苦等为善力量。 不惧、 果断和坚毅是 “勇” 德的基本内涵,勇德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坚韧不拔、勇于生存,敢于担当、见义勇 为,知耻改过、去恶迁善,以及独立自主、持节不恐等方面。1 在西方,真正的勇敢(即勇德)一直是美德之一,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 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行进行了讨论。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勇敢 作为美德首先进行了论述。在王泽应的王船山与培根勇德论的比较中也不难看出中 西方对勇德的探求是相通的,虽然语言不同但其内在涵义是相似的。 “王船山的勇德论 与弗培根的勇德论既有某种相似之处和共同性,又有本质的区别和差异性,它们的相 3 似之处和共同性确证着人类伦理文明的共由性及其人类需要勇敢品德的共通性, 它们的 相异之处和特殊性表现着东西方民族对勇德理解的不同风格和不同个性, 展现着东西方 民族伦理的独特涵蕴及其多元走向。 ”2 1.2.2 勇德在体育伦理学领域研究现状勇德在体育伦理学领域研究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体育伦理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开始在我国兴起,这个时期,我国 的学者们对体育伦理进行了专门研究和初步总结概括,主要集中在潘靖五、徐天林、李 整坤、谭华等人的文章中。主要从理论的高度以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角度,对体育伦 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 特点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我国体育伦理学进行了构建。 如潘靖五关于体育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探讨 ,谭华体育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 务 ,李整坤积极创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伦理学等文章都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的角度出发,论述、阐明了体育伦理的研究目的,体育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体育伦理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伦理学的意义以及体育伦理学的内容等。 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体育伦理学研究在 80 年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 期有了体育伦理的相关著作,如潘靖五等体育工作者行为指南 、 体育哲学与伦理问 题新探 ,华洪兴体育伦理学等。同时也出现了对我国传统伦理进行研究的文章, 龚正伟,张子沙在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及现代转型一文中对我国自身的体育伦理 特点进行了阐述。 进入 21 世纪以来,体育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不断加强,与体育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联 系也更加紧密。代表文章有龚正伟等体育伦理学论纲 ,任海论体育伦理问题等。 并且出现了研究体育伦理问题的博硕论文,分别是蒋晓丽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的区别 研究与权海鹏试论中国传统体育理论思想在竞技体育中的现代价值的硕士论文; 熊文竞技体育与伦理与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的博士论文。总体来 看,体育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学校体育伦理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 但竞技体育中的伦理研究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 学校体育伦理研究也已 开始起步,主要有葛国政对学生体育伦理行为调节的探讨(2003),杨春莉试论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伦理教育(2007),田菁等体育教育向善说(2008)等。 其研究多集中在对学生体育伦理行为调节,对体育教育的伦理本性的探讨上,对于具体 的伦理道德内容的研究与论述仍较少见到。 体育伦理中对勇德研究还较少,在学校体育伦理领域更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对于 跟体育关系较密切的“勇”的论述,多集中在对学生勇敢进行培养的层面,主要有朱景 4 强体育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勇敢精神的研究 ,洪志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勇敢 品质的构建 ,王涛,赵丙军通过体操课培养体育学学生勇敢品质的研究等文献资 料。将勇作为道德范畴进行研究的还很少,在体育伦理领域对勇德进行深层次的、系统 的理论阐释的也较少。体育伦理中进行勇德研究的文献,只有丁素文等论体育运动中 的勇德一文,从体育运动尤其是对竞技体育中勇德与体育的关系、勇德在体育运动中 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现阶段, 对勇敢的研究中, 没有对勇的层次进行划分, 只是笼统的认为勇就是勇敢, 对于何谓勇敢,哪些勇敢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没有明确的界定。学 校体育教育中,对勇敢的具体内容的厘定还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勇德教育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 长。因此,利用学校体育的平台,充分展示勇的价值,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利用学 校体育的学科优势及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勇德培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勇德观,使 “勇”对人类的作用得到理性而充分的发挥,这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加强勇德培育的现 实意义所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从理论上阐明和论证勇德与其他德性的关系,学校体育与勇德的关系,勇 德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形式, 勇德教育的层次性, 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中勇德教育的现状, 以及如何利用体育教育的独特教育形式使学生认识勇,形成正确的勇德观,并结合教育 实践,归纳总结出学校体育实施培育学生勇德的途径与方法。 1.3.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 cnki 网、维普网,到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各地书 店等方式,寻找、搜集、查阅、整理与伦理学、体育伦理、教育伦理、体育教育及体育 道德相关的期刊论文、博硕论文、专著、辞典等文献资料。 1.3.2.2 专家访谈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与开放式访谈(自由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伦理学及体育伦理 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或面对面,或电话、网络方式(e-mail)的访谈、 咨询和交流。听取了专家对学校体育伦理及其教育的观点和意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 5 权威性依据。 1.3.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对体育伦理中的“勇” 进行思辨研究;分析综合伦理、教育伦理、体育伦理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和相互关联 性,用演绎的方法探寻勇德在体育伦理中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分析推导出勇德对社 会的价值,勇德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及其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最后归纳出学校体育教育 中进行勇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6 2 勇德的界说勇德的界说 2.1 勇德定义 2.1.1 勇德的词源涵义勇德的词源涵义 “勇”在中国古代有三种常见的写法:从力甬声作“勈”;从戈甬声作“甬戈”;从 心甬声作恿。说文解字:“勈,气也,从力甬声。”段玉裁注曰:“气,云气也,引 申为人充体之气之称;力者,筋也;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 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 “勇”在希腊语中为andreia (男子气) ,是直接从表示“男 子”的aneer派生出来的。“勇”在拉丁语中为fortitudo (力量) 。“勇”在德语中为 tapfer和mutig。tapfer的本义是坚定、有力及重要。mutig除了表示“勇敢的”之外还 有“信心”的意思,由表示心灵活动的mut派生而来。从上述的字源分析看,中西方在 表达“勇”时有一个共同点:以“力”和“心”去表示勇。3 辞海中关于“勇”的解释为“勇敢;勇猛”。论语宪问:“勇者不惧”, 亦谓勇敢。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勇敢:有胆量、有勇气,不怕危 险和困难的精神和行为,表征人的品质的道德范畴。中国古代将“勇”与“智”、“仁” 一起,并称为“三达德”。古希腊的雅典将“勇敢”列为“四主德”(正义、智慧、勇 敢、节制)之一,作为城邦国家保卫者的德性。4朱熹曰:“心之所之谓之志。” 因 此,可以认为,“勇”作为一种德性,实际上是一种“为善力量”。5托马斯阿奎那 指出:“勇气是心灵所具有的力量,能够征服凡对我们获得至善有威胁的任何东西。” 6 包尔生说: “勇敢是出于保持基本的善的需要而抵制对于疼痛和危险的本能恐惧的道 德力量。”7 2.1.2 勇德的伦理学涵义 勇德的伦理学涵义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对“德”是这样解释的:中国古代哲学中用以表 示行为规范或事物特征的范畴。就人事而言,德泛称道德,即指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原 则。中国古代一些哲学家认为,万事万物的特征是从世界本原分得或获得的,因而采用 德字来表示。庄子 天地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谓之德”。所谓“物得以生”,指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特性。管子心术 上更进一步说: “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 谓得其所以然也。”这里的道指世界本原,德指本原居于物中。事物因得道方始成其为 7 事物;言其所得,便叫德。8其实,“正心”意蕴才是“德”的本质性定义。在现代, 德一般是指人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道德品性或品质。 勇德是一种美德,它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一种为善的力量,作为内在于人的稳定的 品质,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主要包括主体遭遇危险、困难等伦理情境时,行为发生前 的“不惧”之勇,行为抉择时的“果断”之勇,行为过程中的“坚毅”之勇,以及行为 发生后的“知耻”之勇等。9这些行为所遵循的原则,即为勇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 的阶级、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境况中勇德被赋予了不同的目的和具体内容。 勇德通常被表达为“勇气”和“勇敢”。敢作敢为,毫不畏惧,有勇气,有胆量是 勇德的重要内容,但“勇”作为一种德性,其内涵远不止于此,一个正常人具备了大胆、 无畏这种心理素质和敢作敢为的气魄并不等于他具备了勇德。 古人曾对勇德做过具体的论述。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论语宪 问:“仁者必有勇”。10论语阳货:“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11在孔子看 来,勇作为一种敢作敢为的精神品质,是需要理性来规范和指导的,否则将成为一种盲 目的力量。只知勇敢而不明事理,就会作乱闯祸,故而孔子强调勇与学习修养要很好的 结合起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勇” 和知、仁一样,是成功者必备的德目之一。孟子将勇分为大勇和小勇,在孟子对齐宣王 的劝解中可见一斑。孟子以为齐宣王应当好勇,但非好小勇,小勇乃匹夫之勇,其勇仅 敌一人者也;王当好大勇,如文王之勇、武王之勇,其勇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也。12荀子 将勇分为上勇、中勇和下勇。13他的观点可理解为,敢于用正道纠正自身,敢于行先王 之道,不跟乱世的君主走,不顺乱世之民俗;在乎仁义不在乎贫穷,没有仁义宁愿不富 贵;天下人理解,则愿与天下人共快乐,天下人不理解,则宁愿岿然独立而不怕孤独, 是为上勇;礼敬他人没有其他目的,重诚信轻钱财,敢推崇贤者,敢帮助别人改正不良 行为,是为中勇;不重安危重钱财,惹祸后但求苟且脱罪,不问是非,不讲原则,无论 怎样只想胜过别人,是为下勇。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或害怕他所应为的目的, 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的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 感受,而行动;一个勇敢的人,他的全部现实活动的目的,是与其品质相吻合的;勇敢 的人为了高尚或美好而坚持,而勇敢地行动。 ” 14从东西方对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勇德是高尚的,是一种美德,而非恶德;荀子讲的“下勇” ,我们可称之为“敢” ,而不 把它列入勇德。勇与敢、鲁、莽、狠、暴、单纯的冒险等有着明显的界限。符合正义、 8 讲人道的、用理性来指导的“敢”是为勇,反之则否。 勇作为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品质,常常与人的气质相关联。不同气质的人,其勇的 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关羽的义勇与张飞的勇猛是有很大差别的,蔺相如的智勇和项羽的 悍勇更是大相径庭。无论何种勇敢,只有在符合道义时,才成为美德。我们所推崇的勇 德是与道德上的善相一致的,是大勇、上勇、善勇而非小勇、下勇、恶勇;是仁者之勇、 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2.2 勇德与勇敢 人们通常所说的勇有二义,一是道德规范义,二是道德品质义。从行为所遵循的准 则方面看,勇可视为道德规范;从行为者长期遵循这样的道德规范而形成的稳定的内在 品质方面看,勇即为勇德。15勇敢做为一个褒义词,多是指好的行为,是对人的敢作敢 为的行为的一种赞誉。但勇敢中很大一部分强调的是敢,而不只是勇。勇敢作为一种精 神,作为勇德的初级形式,与勇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个人可能具有勇敢精神,但不 一定具有勇德。例如出生牛犊不怕虎,它可能很勇敢但还不具备勇德的要求。当勇敢中 的“敢”,不是一时之气,也不是临时起意的冲动时,勇敢才能成为勇德。勇敢作为一 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是个人盲目的冲动和狂热,而是在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下的果 敢和无畏,是在一定理性约束下迸发出的勇者精神,是能辨别是非曲直的理性的不惧、 坚毅与果断。 2.3 勇德与意志 “勇”是意志品质的重要方面,在心理学中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人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意志,主要表 现在勇敢、机智、顽强、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勇是意志的核心表现,但意 志中的勇并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勇德,它只是勇德的重要方面,是勇德养成的基石。如 果一个具有顽强意志的人, 将其意志力作为其向善的途径和手段, 那此意志力中的 “勇” 就属于“勇德”的范畴,反之,顽强的意志力是为恶的手段时,就不属于“勇德”的范 畴。勇作为德性需要知好坏,明善恶。 勇作为人的意志表现出来时,多倾向于个人的心理品质,而勇以道德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多是一个人对事物整体是非的价值判断与决断。意志之勇可以凭借一时之气而成, 而道德之勇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逐渐被内化为人的品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适时 的表现出来。 辞海对意志的解释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 9 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使人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 化,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意志的 解释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从定义上 可以看出,道德不同于意志,而意志之勇也不同于道德之勇。意志之勇是人本身就存在 的,多属于感性的,在一定外界的压力下,就会展现出来,虽然它也需要后天的养成和 磨练,但更多的是人潜在的内在气质。而道德之勇,则更多的是后天养成的,是一种属 于理性的,被社会所教化、所引导的勇,它属于道德的范畴。勇并非一开始就是德,勇 成为德性有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排除了私利和草莽之勇后,才属于道 德范畴, 亦即勇德。 也就是当人的意识向外部转化成行为时, 所体现的还只是人的意志, 当人的意识被理性的转化成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时, 那就属于一种德性了。 孟子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勇德不是生而有之,它是在对人的身体、心理、 意志不断的磨砺中逐渐养成的。 10 3 勇德的价值勇德的价值 3.1 勇德与生存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的生存与勇德始终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人类的发展 史就是人类与自然、与人类自身做斗争的历史。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依靠勇敢和勇气来 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正是在这种不屈不挠的奋争中,人类才得以进步。当面对野 兽、自然灾害时,人类爆发出的,是不可抗拒的勇敢与勇气,不退缩,不惧怕,用自己 的勇敢与智慧战胜它们,使人类有了一次次的飞跃。 人作为生物中的一种,在数万年前,原始人类只能依附大自然,过着食不果腹、朝 不虑夕的日子,人们在不断地征服和改造自然中求得生存。当人类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压 力时,就必须勇敢拼搏,才能战胜凶猛的野兽和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人类最早的勇敢 行为就是当时的围猎、投掷、射杀、搏击等等,正是这些勇敢的活动使人类自身得到生 存、繁衍和进化。要在险峻的高山丛林中生息繁衍,必须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和不屈不挠 的勇敢精神。显然,在人类原始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勇敢的力量显得更为重要。 六韬 上说: “勇斗则生,不勇则死。 ”我们的祖先正是拥有了这种勇敢的本性,才使人类进化 到了现在的发达阶段;正是他们不惧怕困难,果断坚毅的勇敢德性,帮助人类冲开了向 前的道路,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完善自我、改造自然, 是与人类独具的勇德分不开的。 从中西方的文明发展史中可以看出,强壮的身体、勇敢的精神是人类生存与延续所 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古希腊的斯巴达,由于人口较少,斯巴达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 须实行严格的军事教育制度,使每个公民都具有铁的纪律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具有英勇 杀敌的本领。因此,斯巴达的教育立法规定,新生婴儿必须经过长老检查,认为健壮的 才准许父母养育,否则就命令抛弃于山峪的弃婴场,以免长大后不能成为强壮的战士。 斯巴达的教育从婴儿坠地便已开始,母亲对于刚刚出世的婴儿就用酒洗浴,认为这样可 以使孩子的身体变得像铁一样结实;幼儿阶段,母亲训练孩子不怕黑暗、不怕孤独、不 计较食物、不啼哭喧豗。当孩子们长到 7 岁的时候,他们由国家接收并编入连队,他们 在连队中接受统一的培训与教养。青年男子到 20 岁时,便正式成为军人,受正规军事 训练,参加军事活动。据普鲁塔克记载,斯巴达的少女为了使身体结实、 ,必须竞走、 11 格斗、掷铁饼、投标枪,使得未来孩子的母亲,在妊孕中就有结实的身体,以保证婴儿 的正常发育,做母亲的也因为身体健康而易于分娩。16 人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存。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指出:“为了逃避贫困、爱情 和痛苦而去死,并不勇敢,而更多是怯懦。因为在困难中逃避更容易些。”17正是有了 “勇”的意志和品质,人类不惧怕困难,敢于战胜困难,迎难而上,所以说生存是勇的 首要价值。人生下来就是为了与各种痛苦抗争,寻求快乐的。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 八九”,只有敢于去面对挑战,面对挫折,人才可以生存下去。人类的生命正因在最困 厄的环境中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才能使精神得到升华,使人类变 得愈来愈强大。 但求生之勇并不是让人为了活着,或残暴无德或屈膝卑贱。求生之勇的价值在于让 人们能正确的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敢于去承受压力,战胜痛苦,敢于去迎接挑战,创 造新的生活。 3.2 勇德与求是 求,是探索、寻取的意思;是,指正确,不错,与“非”相对。两个字和在一起的 含义就是寻找事实,探索真理。追求事实与真理,不仅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勇德的支 撑。求是需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有去伪存真的勇气,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就是说学懂了就是学懂了,没有学 懂就是没有学懂,做学问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做人做事也应该这样实事求是。凡事求 实求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易事。每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勇德,才 能坚持到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人类漫长而艰难的发展中,无论 前面的道路多么艰险与漫长,人类都不曾停止过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为了求证事实, 探索真理,许多人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人正直, 对史实的记录也是既不媚上,也不欺下。在史记的写录中,他也是始终不虚美,不 隐恶。后因得罪了汉武帝,被投进了牢狱,执行了宫刑。出狱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如实 详尽的记载了真实的历史。正是他求真求是的精神,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不朽的 著作之一, 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 正是这种求是的勇气与品质, 使历史被真实无妄的记录了下来,为后人保留了历史的原貌。他们求真求实的精神也给 后人树立了榜样,让人从中得到警示和教育,正是这种求实精神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 步。 12 数千年来,人类为了寻求真理,不惜舍弃生命,忍受痛苦。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与严 酷命运抗争而坚韧不屈的意志,有不畏艰难而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在探索科学真理的 过程中,没有大无畏的科学精神是不行的。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科学家们前仆后继, 为探索真理,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真理的无限信 仰和无限追求,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顽强拼搏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哥伦布 历尽千辛万苦获得航海的成功并发现美洲新大陆,证明地球是圆的;意大利著名天文学 家、哲学家布鲁诺,因为不畏强暴,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最终被处以火刑烧死在罗马 鲜花广场。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这样,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同样如此。世界各国为了寻求 更适于人民生存,富国强民的制度、政策,有着许多的探索与实践;民主革命初期,我 们党屡犯左倾或右倾的教条主义错误,在这种风气下,毛泽东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反 对教条主义,抵制错误路线,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些没有勇德作为支撑,是很难做到的。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没有敢于牺牲的勇敢精神,就不能把求实求真、坚持真理进 行到底。因此,人类在求是中所展现出来的勇德,不仅仅是一种品格,还是一种境界, 应当成为每个人的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3.3 勇德与创新 创新需要扬弃,大胆的取舍,去粗取精;需要否定,对自己的否定,对权威的否定, 只有经历了痛苦的否定之后,才会生成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形成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 色与风格。历史的发展证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就会迅速发展,日益强大。如 果因循守旧,就会日益衰落,处于被动地位。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汤之盘铭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9意思是说古代汤王浴盆上刻的用 以警策的辞是:假如今天洗掉污垢更新自身,那么就要天天清洗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清 洗更新。此铭通过洗浴净身来勉励个人品德、国家行政,都要勇敢地力求日新月异,除 旧布新。只有不断的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安逸是人们喜欢的。而安逸的侧面反映的是因循守旧,它可 以让人不用去费心思考虑,可以减少面对困难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本能上就会反对许多 新的发现,新的事物,尤其是新事物远离旧的经验理论甚至与其背道而驰时,人们就会 产生一种抗拒感。当创新冒犯了许多因循守旧者的利益时,可能会招来更大的冷漠和嘲 13 骂,甚至人身攻击。正如英国著名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所说:“要想在科学研究中获得 成果, 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还必须具有“大无畏”的科学勇气, 因为在科学创新的道路上,横着“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个“巨大精神障碍”。20 创新者必须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人们的质疑和不理解,必须有不畏传统、权威,不怕 反对、围攻的勇气,勇敢的坚持自己的思想理论。因为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挑战,面对 无数的对手,坚持自己的论断,坚持自己的信念,那是最具有勇德的人的行为。正是有 了这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发明家,人类社会才有了希望,有了进步的动力和源 泉。因此说求新不仅仅需要才能与智慧,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勇德。 创新不是简单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改变一个国家甚至民族旧的传统,进行新的变 革时。几乎所有的创新,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付出了十倍甚至百倍于常人的努 力与艰辛,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阻力,也就更需要一种超常的勇德。只有具有了这 种精神,那些仁人志士才会敢于为了寻求国家、民族发展的新路不惜殚精竭虑仍继续前 进,甚至失去了生命也在所不辞。创新之路必然充满艰险,必须勇敢面对。只有敢于冒 险、勇于创新,才会有机会摘取成功的果实,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14 4 勇德与其他品德的关系勇德与其他品德的关系 当勇作为道德范畴时,是与克己、爱人、惠、恕、孝、忠、信、俭、直、刚、恭、 敬、宽、敏、慎、逊、让等一样,属于一种美德,隶属作为道德规则的“仁”统辖下。 但勇不是作为一种抽象的道德规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观念中的,它是仁、义、礼、智的 具体执行者。它是实践和思想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仁、义、礼、智、信等德性得以 在现实中实践和展现的必要条件。勇德不同于意志,也不同于五德中的仁德、义德等德 性,但它们之间并不互相排斥、互相抵消,他们之间是既相互联系、相互完善又相互制 约,属互促互利的关系。 4.1 勇与仁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儒家的最高之人格。 “仁”一直是中国人思 想修养和为人处事的基本精神和追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几千年来,仁 爱思想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子曰: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无终食之间违仁,造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 。21仁好像与勇并无关系,爱人与勇敢有何关系?正是勇使仁得以成 仁,反之,仁使勇脱离了鲁莽和残暴,成为向善的途径。 孔子的大爱思想始终倡导爱天下所有的人。仁爱就是爱人,不分贵贱,特别是遇到 困难和苦难的人,我们更应该帮助和爱护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智慧和勇德,去救助 和帮扶需要关爱的人。因此,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22所以仁者一定是勇者,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仁者的“爱人” 仅存于口头或虚处。可见,勇解除了陷于困境之人的痛苦,仁也因此得以实现。勇既是 仁者实现仁的根本手段,又是仁的表现,有时是仁的一部分。二者是指导思想与实践的 关系, 如果没有了仁的指导, 勇就会失去其根本的理性与方向, 成为个人私欲的执行者, 甚至会失去向善的趋向,还可能伤害人,给人带来痛苦和损伤。如果没有了勇,仁只是 一句空话,没有了任何意义。无论怎样的思想和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 和艰辛,如果没有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去,并且坚定的、果断的去实行,都无法成 功。勇正是仁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例如,有的人口中、心中爱天下人,对世间不公道 满怀怨愤,对坏人也是深恶痛绝,但他只是把所有思想放在心中,看到坏人害怕,看到 需要帮助的人也不敢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人非仁者而是弱者。没有了勇,仁就会变成 懦弱。 15 4.2 勇与义 “勇” 和“义”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勇”所体现的是一种勇往直前、果 敢无畏的勇气与勇力,它所指向的行为本身,是有正义与不正义、应该与不应该、合理 与不合理之分的,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条件地一味蛮干, “勇”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只能是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失、混乱甚至灾难。在中国古代,人的勇敢是以“义” 为前提的,所以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 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3孟子把从正义中产生出来的勇气,称之为浩然之气, 认为这种勇是最伟大、最刚强的。勇的“集义所生” ,证明勇不是偶然做一点合乎义的 事就能产生的,而是由平时不间断的道德实践逐渐培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