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品污染相关血源性感染PPT课件.ppt_第1页
输注品污染相关血源性感染PPT课件.ppt_第2页
输注品污染相关血源性感染PPT课件.ppt_第3页
输注品污染相关血源性感染PPT课件.ppt_第4页
输注品污染相关血源性感染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注治疗感染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熊薇,1,定义,输注治疗(Infusiontreatment)是通过静脉穿刺及血管置管给予病人液体、电介质、血制品、药物和营养等的治疗。,2,输注治疗感染,由于这些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以及操作过程的污染及留置过程的污染而引起的相关感染。尤其是由此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loodstreaminfection,BSI)是对危重患者的严重威胁,经济耗损大。,3,输注治疗感染,由输注治疗引起的感染,主要包括输注性静脉炎、血管置管相关感染、输注品污染及输注操作相关感染、输血及血制品感染。这里主要介绍输注性静脉炎及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4,输注性静脉炎,5,定义:由静脉注射、静脉置管输注治疗后输注部位及沿静脉出现红、肿、热、痛、触痛及可扪及的索状静脉和硬结,是最常见的输注并发症。,6,2.后果:拔除导管插入新的导管末梢静脉通路丧失采用更侵入性的操作胃肠给药没有必要的延迟住院时间延长,7,3.病因:输注品导管细菌在血管内导管段移生刺激静脉壁前列腺素调节炎症反应凝血中间物被活化和积累,并结合淤滞、阻塞初期的血栓。,8,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综合的、不易区分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9,4.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程的不同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10,5.危险因素1)导管导管留置时间-是预测输注性静脉炎的最重要的因素,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导管材料、孔径-质地柔软、表面光滑的导管可防止纤维及细菌粘连,减少感染及内膜损伤,产生静脉炎危险性小。大直径导管比小直径导管危险性高。,11,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可以引起输注性静脉炎。导管固定-导管不固定于插入部位易发生移动,导致血栓性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和导管尖移位。导管固定不稳同时易导致皮肤微生物污染导管的外表面,使致病菌直接侵入到血流。,12,2)静脉留置针使用不当也是造成静脉炎的原因之一,如果留置时间过长或输液过程中刺激性药物长时间在血管内刺激血管壁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静脉留置针出现静脉炎的天数平均为6.2d,美国B-D公司推荐常规留置时间为35d。,13,3)输注品高分子液体:-脂质、氨基酸、葡萄糖均属于高渗溶液,输入血管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静脉壁通透性增加,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性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而引起输注性静脉炎。,14,-输注药物或液体的pH过高或过低均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增加输注性静脉炎的发生。-单瓶输注时,由于血管内皮受到相对高的渗透压或过低pH的刺激,比全营养混合液方式输注时产生输注性静脉炎的危险性更大。,15,氯化钾、巴比妥酸盐、苯妥英钠和多种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属细胞毒类药物,刺激性强而且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即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16,高浓度的抗生素:-高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于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发生空泡,而使白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发生白细胞浸润和内皮内层破坏,而导致输注性静脉炎的发生。-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引起静脉炎的倾向不同。,17,液体输注速度、输入量、时间、压力及针头对血管的刺激及损伤:-大量高渗液体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其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处堆积,导致血管内膜受到刺激而使血管变硬,从而易发生输注性静脉炎。-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输液,或同一条静脉短距离内多次穿刺,均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18,病人:-女性、“低质量”(“Poor-quality”)外周静脉及基础疾病(癌症、免疫缺陷病)的病人发生输注性静脉炎的危险性较大。-导管插入部位以前臂和肘窝比手的危险性大,下肢比上肢的危险性大。-选择的血管管径小而导管管径较粗时会妨碍高渗的营养液在血流中的稀释而损伤血管内皮。,19,-当置有导管的静脉跨越关节时,导管与静脉壁的碰撞可导致静脉受到机械性损伤,增加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另外生物易感性也与危险性有关,由于每个人的生物易感性不同,发生输注性静脉炎的危险性也不同。,20,工作人员:-插管工作人员的插管技术及经验-是否急诊插管-插管时是否执行无菌操作-置管处是否使用敷料及用何种敷料-置管后护理是否得当及输注给药时是否执行无菌操作,21,发生率Arnow和Colleagues报道102例败血症中的94例病人是经皮插入导管,其中44例(43%)为末梢静脉导管,其余的是中心静脉导管和末梢动脉导管。44例中有16例发生末梢静脉输注性静脉炎、蜂窝织炎或表面脓疮,7例并发化脓性静脉炎。,22,Maki和Ringer报道在714个病人的1054个末梢短导管(2.5cm和3.0cm)输注性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占插管导管的42%,留置2d的有30%、3d的有45%。Tager等的报道在5161个短导管中发生率仅2.5%。这是由于参与诊断的大量医生统一诊断标准有困难,后者用了较严厉的标准,要求如果没有触痛,红、肿、热要同时存在。,23,7.临床表现及诊断:静脉置管、输注治疗后,在穿刺入口及沿静脉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并有触痛和可扪及的索状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24,静脉炎可分为:红肿型沿静脉走向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触痛;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淤斑,达皮下组织;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25,26,8.治疗轻者立即拔除插管,局部给予热敷、理疗,促进炎症吸收。一旦发生或怀疑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存在时,还必须清除感染的静脉,手术切口不应缝合。,27,9.预防1)严格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输注前严格皮肤消毒,预防感染。-碘酒酒精消毒范围要大于敷料面积,待干后穿刺或更换。-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套管窦道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28,2)正确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血管弹性好、回流通畅、血管内径较粗、无弯曲、无肌肉附着、便于观察和穿刺的部位,避开疤痕、感染、受伤及关节处的静脉,以利于穿刺及固定。-最好采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29,-要做好选用穿刺静脉的计划,短时间内同一条血管不能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患有心血管疾患及老年人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使用下肢静脉输注。,30,3)提高穿刺技术-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为了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穿刺时切忌在皮下行走。-穿刺点的选择由末梢开始,两侧肢体交替穿刺,并询问病人穿刺部位有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加强病房巡视,输液完毕后拔针并按压针眼处35min。,31,4)固定导管或穿刺针可用无菌胶带或伤口闭合条固定,特定情况下可用缝合固定方法固定。5)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敷料不洁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32,6)控制输液速度-根据病人病情、体质、年龄来调节输入速度,一般以每分钟3060滴为宜。-24h使用时,白天输入2/3量,晚上输入1/3量。-输注高浓度、大分子溶液如脂肪乳、氨基酸等液体时,应减慢滴速(0.51ml/min),并给予足够的稀释,通常采用与葡萄糖混合输注或使用三通同时输注,输注时间48h。,33,7)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推荐插入的导管:成人至少每7296h更换外周静脉导管;儿童可将外周静脉导管放置到血管内直到治疗完毕,除非出现并发症(静脉炎和渗漏);,34,当不能保证实施无菌技术时(如急诊插管时),应尽早更换所有导管并且更换时间不应超过置管后48h;如果插管部位出现提示感染的化脓现象时,应更换短期使用的CVC。,35,8)静脉导管的选择(1)静脉留置套管针及留置针:-塑料套管较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小,更不会因病人肢体活动而损伤血管。-可短时间或长时间中断输液而保留通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有效地保护血管。,36,-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对危重病人抢救有重要意义。-使用留置针可以按时给药,不增加液体量,又确保药物发挥作用。-留置针在96h内比较安全。在每次输液时注意无菌操作。,37,(2)中心静脉穿刺采用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及PICC输注治疗,可避免因反复穿刺外周静脉、药物性静脉炎及化疗药物性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PICC管径较大,血液能很快将输入液体稀释,但由于输入液体的渗透压很高,仍能对血管壁具有刺激作用。,38,(3)选用质地好的导管理想的导管材料应具有优越的抗血栓性能;质地柔软;组织反应小;长期使用不会变质;抗细菌黏附性;价廉等条件。目前常用的不锈钢、聚氨脂、聚四氟乙烯和聚硅酮材料的导管,抗细菌黏附能力强于聚乙烯和聚氯乙稀材料的导管。抗血栓性的强度依次为不锈钢、聚硅酮、聚氨脂、聚乙烯。推荐使用聚氨脂、聚四氟乙烯和钢制导管。,39,9)避免和减少化学刺激-每天2次消毒敷贴置管部位。-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强刺激药(如阿克霉素、榄香稀乳等)应避免经套管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营养液应从中心静脉输入,必须经套管针输入的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40,(1)封管液的改进包括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应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ml左右,再输入肝素盐水25ml封管。(2)如果需长期输入甘露醇可采用局部热敷及加热药液的方法。(3)输注甘露醇及10%葡萄糖氯化钾(氯化钾1.5g/500ml)时,加少量654-2,对预防静脉炎,保护血管有一定作用。,41,10)长期化疗的注意事项-区域性化疗:将皮下埋置式给药装置的导管插入相应的动脉或静脉内,定期将化疗药物经皮下埋置式给药装置直接注射到肿瘤周围组织或容易受肿瘤侵犯的器官内-使用便携式输液泵,持续2448h静脉滴注,可每4h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肝素钠12500U+生理盐水250ml)10ml,拔针前静脉推注20ml冲管,42,(3)掌握合理的给药方法-对于强刺激性药物,应在第一时间内使用,即保证在血管完好的基础上使用。-采用静脉推注法给药,推药前均应用地塞米松。(4)局部外用药物预防应用硫酸镁提前局部湿敷,在开始滴入化疗药时,便将33%硫酸镁纱条沿静脉走向湿敷于注射的静脉部位,面积约15cm15cm,至化疗液体全部滴完,拔针后12h停止。,43,(5)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冲洗法化疗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冲洗静脉。(6)奴佛卡因或普鲁卡因静脉注射-在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采用0.25%奴佛卡因或0.5%普鲁卡因510ml静脉推注(先皮试),边推边抽回血,操作者在感觉推注畅通无阻后进行输液治疗,,44,-经静脉通道加入外渗损伤性药物或输血前,可重复推注奴佛卡因,-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滴速变慢或患者局部疼痛不适(非外渗外漏),可再次推注奴佛卡因(7)补充营养,45,11)输注品过滤膜:-由静脉系统输注抗生素引起的静脉炎可以通过使用0.22或0.44um的过滤膜,滤掉这些复合药的微粒子。-输注品过滤膜可减少严重污染而引起的死亡率。-但也有研究显示过滤器不仅不能滤掉微粒子,反而可能诱导ICAM-1表达而引起静脉炎。,46,12)加强护理,防止导管脱出和堵塞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及早发现,一旦出现静脉炎征象,立即拔除导管,局部热敷,涂以软膏,控制静脉炎的发展。为了保护血管,更换到另一侧肢体输液。,47,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48,(一)定义通过血管内装置完成输注液体、血液及药物等输注治疗时,由于输注污染而造成的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49,(二)病因内源性污染:在输注品生产环节发生的污染为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在输注过程中由于输注品污染、输液器污染、连接管路污染、混合液体或分装时未采取严格无菌操作而发生的污染为外源性污染。,50,(二)病原学最常见的是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这些细菌在25的溶液中能快速生长。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易于在输入含盐溶液的准备过程中污染输注品。,51,5%葡萄糖注射液-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及沙雷菌属蒸馏水-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沙雷菌属不含葡萄糖和盐的溶液-阴沟肠杆菌Ringers溶液-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和沙雷菌,52,0.9%生理盐水-大多数细菌均能生长,而念珠菌生长较少。合成的氨基酸(被用于TPN的25%葡萄糖溶液中)-念珠菌商品化的10%的脂肪乳输注品-多数细菌,53,(三)发病机制内源性污染-药物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而引起的大规模输注品相关性血流感染。外源性污染-药物流通、院内药物配置、输液过程(操作、容器),54,静脉输液方式的发展,第一代-全开放系统第二代-半开放系统第三代-全封闭系统,55,传统的静脉输液容器系统,玻璃瓶:玻璃瓶在高温蒸汽灭菌过程中使冷却水回流造成污染玻璃瓶易碎橡胶塞、垫圈瓶塞易受损造成微生物污染和微粒污染被灭菌柜冷却水污染橡胶难以灭菌完全灭菌时释放化学物质造成化学污染,56,与下列因素有关:1.空气中微生物污染配制、保存和输注过程:配药过程、分装过程、操作过程、输液系统。2.玻璃瓶微小裂缝。3.单种药物分别用于多个病人时;多剂量药瓶因反复使用同一针头(留在药瓶盖上)、注射器导致污染,可引起多个病人感染。,57,4.产品设计在多数情况下,安瓿装溶液比小药瓶装溶液更容易发生外源性污染。5.临时配制的药物在使用前应冷藏保存。静脉内脂肪乳不允许悬挂12h。6.手卫生和严格无菌技术是关键。,58,(四)发生率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比,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大约1/51/10。发生率约为1/2000IV输注。输注品污染确是院内血流感染的一个来源,因为在多数医院很少发生,缺乏认识,或归因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去了,大约有一半的由静脉输注引起的血流感染源于输注品的污染。,59,(五)污染的暴发1.内源污染引起的暴发内源污染虽然罕见,但已经导致了大的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暴发。1970年7月到1971年4月之间,美国有25所医院向CDC报告近400例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瓶盖污染引起。,60,1981年希腊发生类似的暴发,持续了7个月,在同一医院发生63例输注相关性血流感染,死亡4例。由于螺帽闭合瓶口不能保证医用灭菌输注品的微生物安全。,61,2.外源污染引起的暴发外源污染多为散发或院内暴发。是发生在输注品储存、配制、输注过程中的污染。,62,有报道一次性暴发在4个月期间,52例接受TPN治疗的病人,15例发生念珠菌败血症。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医院中心药局内的真空系统和液体夹子是污染源,处理这些因素后,感染即不再发生。,63,(六)预防1.内源性污染的预防加强对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输注品污染,美国CDC制定了预防感染的操作规程。2.外源性污染的预防(1)预防输注污染引起的血流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输注品的准备、配制和输注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64,在药房的层流罩内常规应用无菌技术配置胃肠外液体;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检查,不得使用盛装胃肠外液体的容器有混浊、漏洞、裂缝或特殊物质的液体或者过期产品。如果容器被打开时,真空已不存在,该瓶药物不能再使用;尽可能将一次性的药瓶用于添加胃肠外液体或化学药物;,65,不要将一次性药瓶的残留药品混合以供今后使用;配好的药液,宜保存在4环境中,在24h内输完;对配制液体的空气层流台应采样做细菌、真菌培养。,66,(2)不应经导管输血、取血和测定中心静脉压,以免回血阻塞导管。(3)输注胃肠外液体时应注意:含脂类的溶液(如3合1溶液)应在挂上溶液的24h内全部输完;仅含脂肪乳的溶液应在挂上乳液的12h内全部输完,如果其剂量需要较长时间输注,溶液应在24h内全部输注完毕;,67,血及血制品应在开始输入后的4h内全部输注完毕。(4)应用多次使用的药瓶前应做到: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多次使用的药瓶开启后应冷藏;在将器械插入药瓶前,用70%的酒精清洁多次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