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基于时间序列的分位数回归.docx_第1页
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基于时间序列的分位数回归.docx_第2页
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基于时间序列的分位数回归.docx_第3页
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基于时间序列的分位数回归.docx_第4页
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_基于时间序列的分位数回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时间序列的分位数回归尚 君陈艺源马 捷任燕燕(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摘要:本文采用1985-2011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将保险需求细分为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分别分析了在不同需求水平下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 民可支配收入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三个影响因素对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均 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整体而言,各个因素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均大于对财产保险需求的 影响程度;在不同的保险需求水平下,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分位数回归中图分类号:c8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3.05.013作为金融系统的三要素之一,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在促进社会公 平、生产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 国的保险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 和最有潜力的行业之一,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 发,全球保险业总体陷入低迷、业务增长缓慢的情况 下,我国保险业充分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快速 走出危机,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保险业的 快速发展,国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我 国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仅有的4.6亿元,增加到2012 年的15490亿元,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率,大 大高于世界年均增长水平。从中长期看,由于中国工 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多元化趋势继续发 展,使得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日趋多样,国内保险市 场容量将持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我国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从而充分发挥各个因素对保 险需求的影响作用,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均衡发展。1文献梳理与评述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比较复杂,在众多影响因素当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公认的影响因素,学者在研究中普遍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列为影 响保险需求的首要因素。肖文和谢文武(2001)认为 保费收入与gdp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保险业的超常规 发展完全依赖于gdp的增长。卓志(2001)结合中国 经济、社会以及人寿保险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元回归 方法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成为影响中国寿 险消费需求的显著因素。田霖(2005)运用聚类分析 法,研究得出我国保险市场总量的分布情况与我国各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tj015),基于复杂面板数据模型的物价波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yja790107),复杂面板数据的系统建模及应用研究。作者简介:尚君,陈艺源,马捷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险管理研究; 任燕燕,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金融工程研究。74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3年第5期/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省份的整体经济水平基本一致。肖志光(2006)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出:从数学角度来看,我国各地区保 险密度的差异有86.11%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 的。而钱珍(2006)运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经济发 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通 货膨胀等指标研究对非寿险需求的影响后,发现经济 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于非寿险需求有显著的 影响。另一些学者除了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外,还考 虑了很多其他的非经济因素。周晶晗等(2003)在分析 造成我国保险需求非均衡的原因时,除经济因素外, 还将市场发育程度、保险政策、文化观念等因素总结 为保险需求差异形成的原因。罗皓等(2005)认为影 响保险需求的因素包括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其中一 般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自 然条件等,而将政策方面的因素归为特殊因素。谢云(2010)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不仅分析了经济增长 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而且还验证了利率和通货 膨胀对保险需求具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在不同的保费 收入水平下这种影响是存在差异的。戴成峰和张连增(2012)在对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财 产保险的保费收入除了与 gdp存在正相关关系外,还 与赔款支出以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 稳定的均衡关系,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往的研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 析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 经验借鉴。也有部分学者针对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差 异性进行了研究,但基本上是从区域层面展开分析。 另外,经验表明各影响因素与人身险需求、财产险需 求的关系是不同的。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研究各因素对人身险和财产 险的影响程度,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力图更加细致的描 述不同保险需求水平下,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 为我国制定政策统筹保险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 考,从而促进我国保险市场的均衡稳定发展。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一、经济发展水平。保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生 俱来就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 提高,会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保险市场的 完善,提高居民的文化程度,进而影响保险产品的价 格、险种类型和居民的保险意识等。因此,经济发展 水平在保险市场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提 高保险需求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风险因素。“无 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产生保险需求的触发条件, 风险程度越大,风险所致的损失越大,保险需求就会 越强烈。三、保险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消费者的货币 收入直接影响到其购买力的大小,当国民收入增加 时,保险商品的消费者会有更强的缴费能力,保险商 品的消费量就会随之扩大。四、教育水平。居民的教 育水平越高,通常其风险意识越强,进而保险需求也 就越大,并且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 从而其保险的购买能力较强,进而对保险的需求也较 大。五、价格因素。保险商品的价格就是保险费率, 保险费率与保险需求一般呈反方向变化,不同的保险 商品,保险费率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选择指标时既要考虑到以往研究中对影响因素形 成的较为一致的结论,又要考虑到因素的可量化性,同 时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在人身保险业和财产保险业之间 并不尽相同,为了能够在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之间进行 比较,尽量选取能够同时影响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因 素。限于篇幅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在综合考虑上述因 素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以下指标进行研究。(1)人身保险密度(life insurance density),用 lid表示,用来反映人身保险需求的总体情况。(2)财产保险密度(property insurance density),用pid表示,用来反映财产保险需求的总体 情况。(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用pgdp表示,用来反映经济发展 水平。(4)人均教育支出(per-capita educational fund),用pef表示,用来反映人口教育水平,它可 以通过影响居民的风险意识来影响保险需求。2指标选取、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2.1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75科学与管理/ 软 科 学 研 究 / q代表要估计的分位数值,q可以选择0 到1之间的任意值, 代表待估计的参数,参数 随着分位数q的变化 而变化。分位数回归使用残差绝对值的加权平均作为最 小化的目标函数,不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较为稳健。(5)居民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用di表示,等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用来反应保险消费者 的货币收入水平。货币收入通过对保险消费者的购买 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对保险产品的需求。(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用cpi表示,用于对人身保险密度、财产保 险密度、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调整。进行人身保险需求研究时,选取人身保险密度 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财产保险需求研究时,选取 财产保险密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 保险需求研究的解释变量均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 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以上变量的数据来源 于1985-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 鉴、中国人口年鉴和中国教育年鉴。为了 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实证分析所用的人身保险密度(lid)、财产保险密度(pi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人均教育支出(pef)和居民可支配收入(di)的数据都是经过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平减至1985年后的数值。2.2 研究方法关于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学者采用 的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在 以往的文献中关于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大部 分都是基于均值回归的方法,但是均值回归方法只是 刻画被解释变量的平均水平受到的其他因素影响程度 的大小,当研究被解释变量在不同水平下受到的其他 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时,应用该方法将受到限制。而 koenker 和bassett(1978)提出的分位数回归能够克服 均值回归的局限,它通过全面的描述研究对象的不同 分位数来代表处于不同水平的研究对象,从而得出不 同分位数下的参数估计量,即其他影响因素对不同水 平下的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假设条件分布y | x的总体分位数yq (x)是x的线性函3实证分析3.1 保险需求与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 配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为了消除异方差,增加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首 先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分别记为 llid、lpid、 lpgdp、lpef、ldi。为了得到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 系,首先用adf (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单位 根检验方法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根据时序图确定截距 项和时间趋势项是否存在,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 确定滞后阶数,最后根据adf统计量判断是否平稳。 检验结果见表1。表1序列adf平稳性检验结果注:(1)检验形式中的i和t表示常数项和趋势项,p表示根据aic原则确定的滞后阶数,n表示检验 方程中此处对应项不存在;(2)表示对变量进行一 阶差分。表1结果显示,变量llid、lpid、lpgdp、 lpef、ldi都是一阶单整的,即它们本身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 的。将人身保险密度和财产保险密度序列分别与人均 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序列之间进行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q,其中, q被称为“q分位数回数,表示为yq ( x)xi归数”,其估计量 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得以实现:qminq y x(1 q ) y xii qii q( yi xi q )( yi xi q )在上式中,yi代表被解释变量,xi代表解释变量,76 science and management变量检验形式i,t,pt统计量p值平稳性d-w统计量llidi,t,0-1.88460.6335非平稳1.1545lidi,n,0-3.84000.0077平稳1.8026lpidi,t,3-2.63300.2704非平稳2.1494lpidi,n,0-5.20550.0003平稳2.0368lpefi,t,0-3.20330.1056非平稳1.9285lpefi,n,1-4.43440.0020平稳2.0441ldii,t,0-2.48000.3342非平稳1.8313 ldii,n,0-5.22580.0003平稳2.0481lpgdpi,t,0-2.81500.2047非平稳1.8412lpgdpi,n,0-5.39830.0002平稳2.06862013年第5期/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表2 保险需求与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注:(1)检验形式中的i和t表示常数项和趋势项,p表示根据aic原则确定的滞后阶数,n表示检验 方程中此处对应项不存在。协整关系检验中,各个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均接 近1,回归系数及方程均通过显著水平为1%的假设检 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水平都很好。残差 序列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平稳性检验,以上结 果表明无论是人身险保费需求的时间序列llid还是财 产险保费需求的时间序列lpid均和三个影响因素的时 间序列lpgdp、lpef、ldi存在着协整关系。其中各 个回归方程中的斜率衡量的是各影响因素对保险需求 的影响程度,即保险需求弹性,各个斜率估计值即为需求弹性系数。3.2 基于分位数回归研究诸因素对不同保险需求水平 下的影响程度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的是被解释变量的平均水平受 到其他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小,为了能够衡量比较处于不 同水平下的被解释变量受到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需 要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它通过回归估计保险需求在不 同分位数点上的需求弹性系数,来衡量不同的保险需求 水平下,相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不同反应程度。选取几个具有到代表性的分位点0.1,0.2,0.3,0.4,0.5,0.6,0.7,0.8,0.9,利用stata10.0对模型进 行分位数回归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分位数回归结果77科学与管理人身保险解释变量lpgdp解释变量lpef解释变量ldi分位点系数t值pt系数t值pt系数t值ptq102.112614.70000.00001.740611.59000.00002.127314.45000.0000q201.931314.87000.00001.641013.50000.00001.946414.98000.0000q301.919318.03000.00001.591118.61000.00001.906021.09000.0000q401.812318.89000.00001.596424.48000.00001.857220.91000.0000q501.795320.72000.00001.594025.82000.00001.811022.17000.0000q601.818923.44000.00001.578029.36000.00001.821325.47000.0000q701.819324.12000.00001.614633.59000.00001.798427.57000.0000q801.812724.16000.00001.613532.68000.00001.831832.75000.0000人身保险回归方程残差平稳性检验解释变量方程拟合优度p(f统计量)检验形式i,t,pt统计量pt平稳性lpgdp(-23.5836) (30.3764)0.97360.0000i,n,0-3.76950.0087平稳lpef(-17.4230) (30.0217)0.97300.0000i,n,0-4.69050.0010平稳ldi(-27.0692) (33.1112)0.97770.0000i,n,0-4.22510.0030平稳财产保险回归方程残差平稳性检验解释变量方程拟合优度p(f统计量)检验形式i,t,pt统计量pt平稳性lpgdp(-18.7697) (28.3708)0.96990.0000n,n,0-3.00430.0042平稳lpef(-8.9649) (24.2894)0.95930.0000n,n,0-3.06840.0035平稳ldi(-19.3413) (26.7850)0.96630.0000n,n,0-2.81310.0068平稳/ 软 科 学 研 究 /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所有分位点上的估计系数均显著,模型回归效果较好。在不同的分位点,各个因素对人身险和财产险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了能够更直观的进行比较,将各个分位点上各 个因素对人身险和财产险需求影响程度的估计系数作图如下:图1基于人身险需求研究不同分位数下的三因素系数估计结果图2基于财产险需求研究不同分位数下的三因素系数估计结果从表3和图1、图2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人身险需求和财产险需 求均具有影响作用,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从人身险需求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三要素对不同需求水平下的影响程度后发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因 素而言,随着分位数的增加(0.1 0.5 0.9),人身险需78 science and managementq901.879929.42000.00001.638721.83000.00001.881839.81000.0000财产保险解释变量lpgdp解释变量lpef解释变量ldi分位点系数t值pt系数t值pt系数t值ptq101.293723.71000.00001.202217.34000.00001.377922.77000.0000q201.246224.67000.00001.152716.00000.00001.316321.03000.0000q301.244429.58000.00001.089017.38000.00001.241921.78000.0000q401.206726.90000.00001.031821.00000.00001.235722.04000.0000q501.214523.73000.00001.030223.62000.00001.202922.11000.0000q601.146720.13000.00001.020221.46000.00001.177521.51000.0000q701.170219.37000.00001.009717.52000.00001.186118.40000.0000q801.159316.22000.00000.989313.97000.00001.198914.72000.0000q901.034912.00000.00000.889410.09000.00001.041110.62000.00002013年第5期/中国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求相对人均gdp的需求弹性系数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1126 1.7953 1.8799)。对于教育程度因素而言, 随着分位数的增加(0.1 0.6 0.9),除在0.4分位点上 有轻微波动外,人身险需求相对人均教育支出的需求 弹性系数也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1.740641 1.5779831.638705)。对于货币收入因素而言,随着分位数的 增加(0.1 0.5 0.9),除在0.7分位点上有轻微波动外, 人身险需求相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需求弹性系数同样 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12729 1.811049 1.881786)。 以上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以及可支配 收入均呈现出对人身险需求的条件分布的两端之影响 大于对其中间部分影响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 水平以及居民货币收入水平的提高均对于人身险需求 较低与较高水平地区影响程度较大,而对中等需求水 平地区的人身险需求影响较小。从财产险需求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三要素对不 同需求水平下的影响程度发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 因素而言,随着分位数的增加(0.1 0.9),除0.7分 位点处系数值略微回升之外,财产险需求相对人均 gdp的需求弹性系数整体呈现递减趋势(1.2937361.034856)。对于教育水平因素而言,随着分位数的 增加(0.1 0.9),财产险需求相对人均教育支出的 需求弹性系数整体也呈现递减趋势(1.202 0.889)。 对于货币收入因素而言,随着分位数的增加(0.10.9),除0.7和0.8分位点处估计系数出现小幅度上升 外,财产险需求相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需求弹性 系数整体呈现递减趋势(1.377942 1.04107)。以上结 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居民货币收入 水平的提高均对于财产险需求较低水平地区的影响程 度较大,而对于财产险需求较高水平地区的影响则相 对较小。同时,三个影响因素对人身险需求和财产险需求 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对于经济发展因素而言,各 个分位点上人身险需求和财产险需求的弹性系数均大 于1,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人身险和财产险的需求均 具有显著作用。实际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又 带动了保险消费需求的增加。但各个分位点上,人身险需求相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均大于财产险,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人身险需求具有更大 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育水平因素而言,人身险需求和 财产险需求所有分位点上弹性系数均为正,说明教育 水平的提高对于人身险和财产险的需求均具有显著的 促进作用,这显然与实际相符。国家增大教育投入能 够改善居民的保险意识,同时,居民素质的提高也能 够提高个人的收入,从而加大对保险的需求。但各个 分位点上,人身险需求相对人均教育支出的弹性系数 均大于财产险,这说明,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对于人 身险需求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货币收入因素而 言,各个分位点上估计的所有弹性系数也均大于1,说 明收入的提高对于人身险和财产险的需求促进作用较 大。但各个分位点上,人身险需求相对居民可支配收 入的弹性系数均大于财产险,这说明,货币收入的提 高,同样对于人身险需求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综上 分析可得: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教育因素和货币收入 因素对人身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均大于财产险需求。4主要结论:本文利用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人身险和财产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协整分析后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以及 货币收入水平与人身险和财产险需求均存在着长期均 衡关系。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需 求水平下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于人身保险需求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 水平以及货币收入水平都对其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 并且在不同的分位点(即不同的需求水平)上,这种 正向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的变化而存在一定的变化趋 势: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 高同时表现出对于保险需求较低与较高水平地区的影 响程度较大,对保险需求中等水平地区的影响程度较 小的现象。对于财产保险需求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 平以及货币收入也都对其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 在不同的分位点(即不同的需求水平)上,这种正向 促进作用随着分位点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79科学与管理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based on quantile regression of time sequenceshang junma jie chen yiyuan ren yanyan/ 软 科 学 研 究 / 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同时表现出对于保险需求较低水平地区的影响程度较 大,而对于保险需求较高水平地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 小的现象。同时,三个影响因素对人身险需求和财产险需求 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三因素对人身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普遍大于财产险需求。这可能由于人身寿险业还处在生 长期阶段,经济增长、教育水平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提高对人身寿险业的促进作用因此会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和保险公司更加合理的 制定相关政策来协调保险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由以上结论看出,无论是人身保险业还是财产保险 业,保险需求水平较低地区的各个因素对保险需求的 影响程度反而较大。实际上,我国保险业需求水平较 低的地区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按照本 文结论,为了促进保险需求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 发展,政府应给予当地一定的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当 地经济,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大 幅度地提高当地居民保险消费水平,促进当地保险业 的发展。同时,为了应对西部地区巨大保险需求潜力 的释放,保险公司应在大力发展东部地区保险业市场 的同时,要配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大中西 部保险市场的开发力度,围绕各区域的不同风俗文化 及消费习惯,形成适应当地的特色销售模式,从而促 进中国保险业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肖文,谢文武. 中国保险费收入的增长模型分析j. 上海金 融,2001,(4):27-28.2卓志. 我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 保险研究,2001, (2):10-12.3田霖. 我国保险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9):69-70.4肖志光. 论保险市场区域均衡发展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6):181-191.5钱珍. 我国非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统计教育,2006,(8):27-29.6周晶晗,高书丽,邱长溶. 我国区域保险业发展评价及分 析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2):35-38.7罗皓,吴英杰. 中国保险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对策j. 辽宁工 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8-170.8谢云,程细玉. 我国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 保险职业 学院学报,2010,(8):5-10.9戴成峰,张连增. 我国财产保险区域差异与宏观经济的关 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保险研究,2012,(11).10李育安. 分位数回归及应用简介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