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专业论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pdf_第1页
(人口学专业论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pdf_第2页
(人口学专业论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pdf_第3页
(人口学专业论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pdf_第4页
(人口学专业论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霹鼎孵耀呵啊 工叠孑了艿 中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巾冈养老保险j 走金的筹集,式过去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为丁应刈人f 】老龄 化的挑战和适应建立 丁场经济仆制的需要,必须现收现俐制转变为部分积累 制。在新旧体制转换中,产f - 了f :多新问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l j c 足! 川,最为突 出的问题。这个问题j u 尚未甜钏妥善解决,已成为新体制 l ji - 匹障州。 凶此,合理、有效地解决隐r :侦务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十 本文管重研究如似解决盼陀似务 u 题,) 分六部分:浆 。j ;分l l v 介 川勺 外刘养老保险i 泡性1 贞务i q 题n 孙j | 亢状况及小例允地m 血搜柑u 一;女j m ,址,、j 隐性债务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埘隐性侦务概念的界定、债务姚谈n 0 确定和天0 二解 决隐性债务问题必要一r f j 余川一的沦述:第三部分着重刈解决找强l :债务m 题 的可能途径进行分干j i ,弼州j 越的结 皱第叫部分分析 j | j j 蔓m 汁q 小足以 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 j 题,进m j 挺山建江过渡性养老金帐户的i 殳心:第“那分刈 唰整财政支山结卡勾肼决隐一盹债务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沦。:配八部分总结全 文,指出需进一步思考的1 u j 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隐。r f 债务j 过渡。r f :养老金帐户。 浙江人学帧l 一学位论立 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a b s t r a c t ih el ) id - l 卫u in s u r ar l c cs y s t e mo c h in i p 1 1 【c t ic o dp i y 一 【s y o u g os y s l o l i l i i it h e 叭i s t h u tc h i i l l u s tc l m n g c 、ii jn t o 【h e s y s t e l n o f l p a l t j i l i c c u i n t l l h iio ni ( 1 rih es a k eo fd e a l jn gu l t ht h ec h a l l e n g eo f t h ep o p u l a c i o n s a g i ha n db e i 1 hn c l a p te d t os o t t in gu pl h em a r k e t ( 1 c o r o m ys y s t e mn o w 7 r h e l i ,。 j l s i 【j0 1 1i 【( 1 1 1 10 1dh y s l ( 2 mj 1 1 t oi h 2 1 、_ j 、t c i i ih t l sb 1 1 ( ) u g h lu pm a n yn e wp r o b l e l l i s h i i i o i g w h ic 1t h e p 1 o b 】c i l l o ft h e :叩l ic i i p c 、1 1 s io nd e b tist i mm u s t ( c l n _ 1 1 i 【一l l 【il l s f m l 。扎a n di n a s 3 u c o i l l o :h t l l i e l i i io b s h c lef o rt h etr a n s i t i o n j1 0 m ( 1 l ( 1 “l 、1 1 1i 1 1 t ( 1r l ( , ws y s t o mh o c h t l 、【1 i 1 ( ) i h a r in gb e e ns o l v e dp 1 1 0 p e r l y j 、【i ? 、【l 1 _ 【j - t 、t h - l 。l l l 。i lh 【i h t 、l ,h ) 、,l ) ivl 、l 。t ) i 【,【】lc l l l j 【l i l u ) a p p t ( ) 叫i 。l te ly j l l l de lr i c i e l l t ly _ 7 i h ihl s 】s 1 t i l i 1 1 、,r e s e a l l c l l e si i i j 1 【mu 】s u lv et h ep r ( ) b to l l l 0 1 1l 1 ci p i ) 川y t i 。n i l j l l j 、1 1 。j 。1 。弋、”1 l 。i 。i “。l i 8 c 1 1 8 p 。 lk 。l l n m ,l 】 ,t 、q 【lll - _ l t l ( 1 i ( 、_ 0 f - t | 1l ,p iu i l no i ih e1p i ) r i lh ( 1 l i l ea n da b l o a da n d in 1i o d t l c 。s1h eo l l l 3 h l l 卜iku n dc h i fh c tu : l icu it h ot b e s is :c h a p t 。r2n l l l i n l y 1 i i 、z l - _ l :l 、。i s ( ) no f lh ei l d sc e m i ;ii 1 1 t ob e ir i g ,a n dd is c u s st h ec o n c e p t 1t h e 1p i th es e a ll ,o f t h el p l ) dt h ( 、n e e e s s i t ya n di i a t i o n a it y o i 、 s o lv ir i gt h ep r o h l t | ? i i lo f p d :c h a p l : t l c l in 1ya n a l y z e st h ep o s s ib l em e t h o d s o is o iv 1n gl j p da n dc o m e si n t oc t 、1 1 1 1 e s p o n d in gc o n c lu s i o n s :c h a p t e r4 。1 lv z o st h ed e t e c to ft h es y s t e m sc 叭,is in ga n dt h ep r o b l e mb r o u g h to u t ,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t e n t a t i v ei d e a 【f 1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r a n s il i o n a lp e n s i o n a c c o u n t :c h a p t e r5a n a l y z e s 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a d j u s t i n gt h es t r u c t u r e o fg o v e r n m e nle x p e n d il u r e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e mo ft h ei p d :c h a p t e r6d r a w s c o n e l u sio nf r o mt h et h e s i s ,p o i n t so i l t t h ep r o b l e mn e e d i n gt ot h i n ka b o u t a n dp u t sf ml 。# l r d s o m ea d v i c eo f p o li c y k e y w o r d s :s o c i a lp e n s i o n in s u r a n c e :i m p l i c i t p e n s i o n d e b t : t r a n s i t io n a lp e n s i o na c c o u n t : 一一- f _ ,一 前言 本论文原为浙江省社科规划办1 9 9 9 年度“浙江省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粮食 与水环境问题研究”( n 9 5 e 2 8 ) 课题成果 文中主要分析了浙江省的水环境问题水质、水土流失、农业水旱灾害的 变动趋势;分析了粮食生产条件的现状和变化,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 ) 对浙江省未来2 5 年的粮食生产进行了预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历史、 地域( 中国大陆、部分发达国家) 比较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讨 论了浙江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与粮食、水环境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论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从可持续发 展的由来和内涵入手,对可持续发展内部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社会 危机、自然危机的本质是生存和发展资源在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其 他生命之间分配的极度失衡;代内公平、代际平等、生命平等是可持续发展的宗 旨;当生存和发展资源分配极度失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可持续发展便只能是 一个良好的愿望;而生存和发展资源均衡分配的根本条件是生态的可持续:由此, 可持续发展首要的着眼点便须是保证资源的永续供给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二、 澄清对浙江可持续发展中人口、粮食、水环境问题的认识。在国内居前列的经济 发展水平和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给人们造成环境问题不会对浙江的发展构成制 约,粮食虽然不足,但通过市场调剂即能予以解决,只要有购买能力即可。本文 的分析却表明,耕地从总量到人均的减少,粮播面积和粮食总产的下降,人均占 有粮的持续减少,为维持粮食产量的大规模投入( 化肥、农业机械动力) 进而对 环境干扰的持续增加,和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加剧、水质的下降、农业水旱灾 害的增加,已构成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人口增长、环境 退化效应的滞后,则将使这种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显著起来;而农业生产的 波动性和大范围歉收的可能性,则告诚我们不能对粮食安全掉以轻心而且,在 西部必要的退耕还草、还林和遏止过牧的背景下,若东部减少粮食生产,则会对 中部本已过负的土地构成进一步的压力而加剧环境退化,由此导致全国性潜在的 粮食安全问题故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为粮食安全计,保护和保有最低限度的耕 地当属十分必须三、通过与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口、资源、经济状况的比较,明 确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人口负增长战略人口压力是粮食、水环境问题的 首要成因;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人均粮、人均g n p 的比较,凸现了浙江以中国( 大陆) 各省、区为参照,并被经济发展淡化了的人 口压力;浙江的生育虽已达较低水平,但自然增长率仍比发达国家高出不少,鉴 于以上诸方面,为了保证浙江发展的可持续性,本论文建议实施人口负增长战略, 为此,首先要有从控制人口增长到减少人口数量的观念变革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继增长观、发展观、持续发展观,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增长观是在工业社 会中形成的一种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物质享受、追求人口增长的发展观,其本质 是将增长视为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是其典型表现传统的发展观则摒弃了增 长观中不顾一切追求经济增长的缺陷,在考虑产出的同时还考虑投入,并引入社 会全面发展的观念,使人们的行为有了一定的限制性。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与日俱增,影响自然环境的规模和强度的日益增 大,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着掠夺式的开发,使人类陷入了人口剧增、粮食短缺、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困境之中,发展难以为继。持续发展观正是以 对当代人类困境和生存危机的深刻认识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省为背 景所形成的一种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一场关于发展的认识革命,从对发展概念 的理解到对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看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由 于有限的资源,众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协调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持续 发展便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可持续发展便是在重视发展可持续性的同时对发 展条件一可能性的强调,只有协调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持续发展才能由 愿望变为现实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普遍联系的认识的不断加深, 可持续发展观日益成熟和完善1 9 7 2 年6 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 得哥尔摩举行,来自1 1 3 个国家和地区的13 0 0 名代表一起讨论由发展引起的环 境问题。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 人类环境,造福后代共同努力1 9 7 3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持续发 展这一全新的战略构想,一经提出,便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对可持续发展概 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 9 8 7 年发表 的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在全面系统地论述当前人类在发展与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 阐述。1 9 9 2 年两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 9 9 4 年世界人与发展大会和1 9 9 5 年世 界社会发展大会上,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共 识,从而使其成为人类未来的共同行动纲领期间,雷切尔露易丝卡逊( r a c h e a l l o u i s ec a r s o n ) 女士的寂静的春天( ( ( s i l e n ts p r i n g ) ) )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 的极限( ( ( l i m i t st og r o w t h ) ) ) 、卡特政府组织撰写的公元2 0 0 0 年的地球( t h e g l o b a l2 0 0 0r e p o r t ) ) )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二) 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如今各界所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的 深刻内涵着重体现在“代内公平”和“代际平等”两方面我们不能为了后代人 剥夺当代人满足其生存需要的权利,也不能只顾当代人的利益而对后代人满足其 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其问蕴含着“需要”和“限制”这一对矛盾“需要” 是指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满足人的需要是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自然界满足需 生奢:,孽鍪等擘含方面其中社会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我们要羹现 ! 持续发展无非是要造就一个没有贫困的、健康的社会;为了满足人荚的基莱若 璺誓乎考限6 7 需求,要解母这一矛盾,既要对需要予以限制,又必须& 菝术迸 苎姜要譬:粤4 ,技术可持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然而,以前的经募发震, 要苎誓誓要量致6 7 窖是人只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乃羔生i 磊 癸苎警6 7 苎孥考实王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经济可持续的有利环境,运葬筹 型孽彝篓须建立在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下,而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拥有蓉 冀塑憩雾登,! 苎有保孽事物的多样性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要揉j 主量易 的多样性则必须超越人类中心论,主张生命平等( 图1 ) 斗墼匿备震 | 臣麴互嚼圈一| 2 0 苎苎姜全j 坠呈誊爆炸的世纪1 9 6 8 年,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艾里奇所著 ? 全? 炸竺”二书,警告说:“我们将会被我们自己的繁殖逐新爱没,:辜哀i 警委仝口苎焉掣,- ? a 垡,但,地球生态系统就已造成过大的压力。,罗马筷8 乐0 吾| ;主涤 婴挈伊:堂“全三旦罂:型曹“现代人类衰落综合症”l o 个要素的首要因亲硅 兰堇:芝蓖人誊困誊有i j f 中种表现,第一是人口爆炸他说:“天吕凑瘁磊幂爻磊茹 妻誊氅垮些,壹全鲞历煮上从来就是无比悲惨和不幸的源泉”人口瑶过筷三:柒 治之症的癌症转移”【l 】 一。 奠堡鼍攀之之生存它发曼资源在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其他生命 粤窒竺氅謦喜叁衡,孚! 尊我们所面临的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本羞乏薪茬_ 左 人类数量少的情况下,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由于相对芜裕的夏毒;夏震茹蒹斋蓑 弱化或只表现在局部地区( 如古代文明的衰落) ;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和向世界各地 的扩散,则使历史时期局部地区的伦理危机演变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人类 庞大的数量、膨胀的欲望,及由此导致和为之必须的大规模经济活动、对自然高 强度的利用,则带来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退化,使自然和社会危机由发展孕育的 必然性,变成危及人类和生命生存的现实 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是无法消除的因为她孕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但却是 可以缓解的因为从孕育到展现( 矛盾激化) 是以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加为奈件 的由此,通过人的革命生活一生产方式革命、观念革命和人口数量革命缓 解伦理危机,消除“人口瓶颈”便成为人类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而以减弱人口 压力,营造一个节欲、小规模的人口环境为宗旨,并体现生活一生产方式和观念 革命的人口数量革命,便成为可持续发展之根本。 二、浙江省水环境问题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 1 8 。1 2 3 。、北纬 2 7 。1 2 。3 l 。3 0 之间,东濒东海,南邻福建,西接江西、安徽,北连上海、江苏。 陆域面积1 0 1 8 万平方公里,辖1 1 个市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 气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中国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之一。 浙江水环境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l6 0 4 r a m ,水资源 总量9 3 65 6 1 0 s n l 3 ,每平方公里9 2 1 1 0 4 r l l 3 ,仅次于福建、广东而居大陆各省、 区第三。二是年降水时一空分布不均从空问看,自西南向东北由22 0 0 r a m 递减 到12 0 0 r a m ,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山地多于内陆盆地,并随高程递增( 大约每l o o 米高差递增4 0 一8 0 m m ) 16 0 0 m m 以上降水等值线笼罩面积占4 3 ,为“十分湿 润带”,5 7 的地区属“湿润带”;从时间看,季节及年际分配不均。三是由于降 水时空分配不均匀所导致的农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四是水质污染比较严重。据 调查,有2 0 个县( 市、区) 的径污比低于2 0 ( 径污比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径流 量与该地区废水排放总量之比,一般不应低于5 0 ,若低于2 0 ,则表明该地区水质 恶化趋势将快速发展) ,城镇饮用水源也受到严重的威胁,1 9 9 5 年冬季枯水期期 间,常山,东阳、义鸟等地居民饮用水源告急,乃至造成水乡缺水的局面1 2 1 1 3 ( 一) 地表水环境 1 地表水环境 浙江地表水主要由八大水系( 钱塘江水系、曾娥江水系,甬江水系、椒江水系、 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鳌江水系和东西苕溪水系) 、京杭运河、城市内河网和省 内主要内陆湖泊水库( 西湖、鉴湖、东钱湖和新安江水库) 等4 个部分组成,地 表水资源量8 7 9 9 1 0 8 m 3 年,占水资源总量的9 4 2 地表水水质 浙江地表水水质以i i 类为主1 9 9 9 年类水质占评价河段长度的4 8 1 i 类 水质1 3 4 ,i 、i i 类合计占6 1 5 ,i i i 、 i v 类j r - a t 分别占1 7 1 和2 1 4 。比 较而言,浙江省地表水水质状况明显优于其他流域1 9 9 5 年,长江流域i 、i i 类水质占4 5 , i v 类水质占2 4 ;海河流域i 、水质占4 2 , i v 类水质占 4 1 ;珠江流域i 、i i 类水质占3 1 , i v 类水质占2 2 ;淮河流域 i v 类水质占 5 1 ,i 、i i 类水质仅占2 7 ;黄河流域干支流共65 5 4k m 长的河段中,i 、i i 类 4 水质仅占5 ,i v 类水质占6 0 ;松花江、辽河流域符合i 、1 1 类水质仅占4 , 1 l i 类水质占2 9 ,i v 类水质所占比例达6 7 而浙江省1 9 9 5 年i 类水质占7 6 , i j 类水质占4 6 7 ,i 、类合计占5 4 3 ,i l l 类, i v 类分别占1 7 1 和2 8 6 , 其水质虽不及1 9 9 9 年,但仍明显良于其他流域。( 表1 、2 ) 表11 9 9 5 年中国大陆备流域水质状况( ) 荔卜竺 i 、i i 类 j i i 类 i v 类备注 折江地面水系( 1 9 9 9 6 2 1 72 1 水质较好 浙江地面水系 5 41 72 9 长江流域 4 53 12 4轻度污染 海河流域 4 21 74 1 污染较严重 珠江流域 3 14 72 2 污染比过去有所加重 淮河流域 2 72 25 l 问题十分突出,枯水期污染严重 黄河流域 53 5 6 0 污染严重,干流部分河段受有机物污染 松辽水系42 96 7 污染严重 3 地表水水质变化( 1 9 8 0 1 9 9 9 年) 8 0 年代以来,浙江八大水系及运河的水质变化趋势,从总体良好度和j 、j j 类水所占比例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表2 、图1 ) 表21 9 8 0 1 9 9 9 年浙江省八大水系及运河水质状况 藤 评价河长 i 类lj 类i 类 i v 粪 1 i l 类 良好度 ( k r n ) 河长 河长 河长 河长 均值电好度均值 l9 8 09 6 934 5l4 7 7 3 597 595 555 71 3 2 81 3 78 0 67 l5 8 l9 8 ll7 5 8 47 4l4 2 l2 3 667 032 2 l61 262 2 6l1 29 7 45 7 05 8 第 9 8 27 5 844 7 12 714 8 608 4 51 7 - 1599 5 082 9 8 7 2 7 68 2 业 7 i8 5 阶 1 9 8 3i6 6 497 474 5l2 8 497 72 1 9 s3l i91 0 7 06 4 8 1 7 6 l9 6 7 46 8 6 62 ( 段 i9 8 4l7 3 9 l2 6815l0 6 756 l43 1 051 793 3 431 92 6 29 6 52 0 l9 8 5 l6 6 883 762 2l3 3 498 0 01 7 301 0 41 2 3 37 4 8 22 7 3 9 2 1 9 8 6l6 6 883 4 52ll1 0 0l 6 5 93 7 442 2 41 5 9 89 6 6 8 o 7 0l8 1 9 8 707 +4 9 0 +2 77 +2 2 6 4 9 7 6 l0 4 第 l9 8 8 27 4 l70 00 010 4 l53 808 4 573 088 5 453 12 3 8 0 5 5 1 2 一 1 9 8 927 7 600 00 015 2 885 5 1 6 0 022 l66 4 702 3 3 5 5 14 9 、2 56j7 06 06 s 一 6 1 9 6 5 98 06 6 2 0 阶 1 9 9 027 7 000 00 0】4 9 635 40 5 1 22 l8 57 6 i52 7 5 5 4 0 段 1 9 9 l 29 5 301 6 4 9 56l2 8 234 3 41 2 2 494 i 52 8 0 9 9 5 4 9 0 6 7 1 2 1 9 9 229 6 7 81 1 283 8l3 6 304 596 4 582 l8 8 4 6 12 8 4 4 9 7 5 9 2 8 l9 9 329 6 781 9 5 46 6l5 9 5 95 38 7 6 4 62 5 84 1 1 91 3 8 6 0 4 6 7 8 8 第 1 9 9 43 1 5 701 9 8 36 3i5 i8 14 8 】7 3 372 327 0 6 92 2 4 5 4 4 6 3 1 8 = 业6 46 i一 1 9 9 532 3 00“5 57 6l5 0 7 34 675 5 2 ,7 1 7 19 2 4 52 8 6 5 4 ,3 6 i 9 6 6 0 9 4 阶6 62 0 段 1 9 9 733 4 3 0 1 7 3 8 4 ( k r n ) ,5 2 8 0 232 4 08 0 2 32 4 05 2 o 1 9 9 933 4 3 04 4 9 41 3 4 1 6 0 8 24 8 15 7 081 7 12 1 46 i s 6 6 4 2 ”给i 、i i 、i i ! 、 i v 类水质所占河长的百分比分别袭以1 0 0 、8 0 、6 0 、2 0 的权重后累 加而得到良好度 ( 1 ) 第一阶段( 1 9 8 0 1 9 8 6 年)i 、i i 类水质平均占到7 6 7 3 ,比三个阶 段的综舍均值( 6 1 9 6 ) 高1 4 7 7 个百分点,总体良好度均值7 1 8 5 ,比三个阶段 的综合均值( 6 6 2 0 ) 高5 6 5 相对而言,该阶段属于水质良好时期 ( 2 ) 第二阶段( 1 9 8 7 1 9 9 2 年) 水质在该阶段急剧下降,i 、i i 类水质平 均占4 9 2 5 ,仅比第一阶段下降2 7 4 8 个百分点,降幅达6 4 ,总体良好度均值 6 0 6 8 ,比第一阶段低1 1 1 7 ,两项指标均为三个阶段中的最低值。此阶段为浙江省 地表水水质的恶化时期。 ( 3 ) 第三阶段( 1 9 9 3 1 9 9 9 年) 到该阶段,水质状况有明显好转1 、1 l 类拈质占5 6 5 2 ,总体良好度均值6 4 6 1 ,但仍不及第一阶段i 、1 i 类水质 所占比例少2 0 个百分点,总体良好度低7 2 4 ,也没有达到三个阶段的综合均值 ( 4 ) 水质变化趋势 以1 9 8 8 年( i 、i i 类水质占3 8 ,总体良好度5 5 ) 为界,各类水质所占比重 皆发生了先降后升或先升后降的过q 呈- - 1 9 8 0 1 9 8 8 年,i 类水质由4 7 降至0 , 之后升至1 9 9 9 年的1 3 4 ,总体取显著增加态;同期,i i 类水质由7 5 9 急剧降 至3 8o ,再升至4 8 1 ,总体取显著减少态;i i i 类水质由5 7 升至3 0 8 ,再降 至1 7 1 ,总体取增加态; i v 类水质由1 3 7 升至3 1 o ,再降至2 1 4 ,总体 取明显增加态。 图2 各娄水盾变化图 ( 二) 水土流失 1 9 9 9 年,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2 9 4 3 4 k m 2 ,流失率2 8 9 ,稍高于全国2 7 8 的均值9 0 年代后半期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呈迅速增长趋势1 9 9 5 1 9 9 9 年, 流失面积增1 5 9 、40 4 7 k i n 2 ,年递增率达3 8 。( 表5 、图2 ) 图3 浙江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 ( 三) 农业水旱灾害情况 降水季节和年际分布的不均匀,使浙江成为水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环境的人为破坏也将愈演愈烈,从而导致 了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工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 9 4 9 年以 来,浙江省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4 个阶段。( 表3 、4 、图4 、5 ) 1 受灾面积与受灾率 ( 1 ) 第一阶段( 1 9 4 9 1 9 5 2 ) 这一阶段平均受灾面积为2 5 9 2 9 1 0 3h m 2 ,中值为2 9 4 1 6 1 0 3h m 2 ,远小于 2 、4 阶段,而与第三阶段相当。其极值差( 全距) 为2 8 3 9 8 1 0 3h m 2 ,方差系数 和全距系数分别为59 1 1 2 3 、1 0 9 5 2 ,比其余三个阶段都小得多;受灾率中值 6 7 8 ,全距6 1 7 ,方差系数和全距系数为1 4 2 5 9 、1 0 6 3 8 ,皆为四个阶段 中的最小值 ( 2 ) 第二阶段( 1 9 5 3 1 9 6 3 ) 与第一阶段相比,1 9 5 3 1 9 6 3 年的受灾面积和受灾率显著增加平均受灾面 积6 7 8 1 8 1 0 3 h r n 2 ,比上一阶段增1 6 2 、4 1 8 8 9 1 0 3 h m 2 ,全距7 8 6 1 6 1 0 3 h m 2 , 也大大高于上一阶段。其波动性也比上一阶段要大一一方差系数、全距系数 71 9 5 6 0 、1 1 5 9 2 ,分别比上一阶段高2 1 7 3 和5 8 4 ;受灾率中值1 3 1 4 , 高出上一阶段6 3 6 个百分点,其之波动则与受灾面积相近。 ( 3 ) 第三阶段( 1 9 6 4 1 9 8 5 ) 1 9 6 4 1 9 8 5 年的受灾面积与受灾率比上一阶段明显减少平均受灾面积降为 3 2 2 2 7 1 0 3 h m 2 ,比上一阶段减5 2 、3 5 5 9 1 1 0 3 h m 2 ,波动继续加大全距、 方差系数、全距系数为7 9 9 3 3 1 0 3 h m 2 、1 53 0 0 0 1 、2 4 8 0 3 ,分别比上一阶段 高1 6 8 、1 1 2 6 3 和1 1 3 9 7 个百分点;受灾率中值为6 2 2 ,其波动情况与受灾面 积相似。 ( 4 ) 第四阶段( 1 9 8 6 1 9 9 9 ) 这一阶段的受灾面积和受灾率急剧增加平均受灾面积9 2 4 1 8 1 0 3 h m 2 ,比 上一阶段增1 8 6 7 7 、6 0 1 9 1 1 0 3 h r n 2 ,而波动性则比上一阶段减小方差系 数和全距系数为96 0 9 7 6 和1 1 9 6 7 ,仅为上一阶段的6 2 8 1 和4 8 2 5 ,表明 受灾面积增加在总体上稳定性的上升;受灾率中值急剧增至2 1 9 3 ,为四个阶段 中的最大值,比上一阶段增加了2 5 2 5 7 + w e 点,其波动性与受灾面积相近,也 比上一阶段小 泌 播种面积蹙炙面积 受灾率成灾面积 成灾率 ab b acc b 1 0 h n l z 1 0 m 1 0 h m 。 第 1 9 4 94 7 4 0 l82 7 42 0 5 7 8 1 9 6 0 07 l4 8 1 9 5 047 2 87 88 2 4 3 i 7 42 0l8 2 4 4 8 阶 1 9 5 l47 1 73 83 6 6 4 l 7 7 77 57 l2 06 6 段 1 9 5 239 7 00 0 3 1 4 i l7 9 l8 42 8 2 68 3 1 9 5 3 4 6 9 4s 87 8 28 31 6 、6 8 3 9 0 0 i4 98 2 1 9 5 44 6 8 3 l85 9 8 0 0 1 27 73 2 8 l3 5 4 :8 7 1 9 5 546 7 1 7 84 3 0 、5 2 92 2l ( ) 60 72 46 4 第 l9 5 646 6 03 89 1 96 91 97 3 6 6 80 97 26 4 二 1 9 5 745 9 57 37 4 0 4 3l6l l 8 9 9 31 2i5 阶 l9 5 846 3 75 85 8 57 31 26 3 ! 1 93 33 74 5 1 9 5 94 6 2 6 l83 6 60 9 7 9 l8 08 l2 20 7 段 l9 6 046 1 47 86 0 66 0 1 31 4】8 53 43 05 5 1 9 6 146 0 33 8l1 5 22 52 50 36 5 37 9 5 67 4 1 9 6 2 4 1 9 08 07 0 28 71 67 73 8 58 05 48 9 j 9 6 345 8 05 85 7 49 8 1 2 5 52 3 65 l4 l1 3 1 9 6 445 6 9 l82 8 72 762 96 94j5 89 7 1 9 6 54 4 1 32 0 8 0 0 0l8 i1 02 7l28 3 1 9 6 645 4 63 86 73 3 l4 8( 10 000 0 1 9 6 745 3 49 88 2 77 31 82 57 3 9 1 3 8 9 3 0 1 9 6 8 45 2 35 82 84 0o6 3【) o o ( ) 0 ( 1 1 9 6 945 1 2 i8 7 22 0i6 02 84 ( )3 9 3 4 l9 7 046 3 04 72 3 28 750 3 96 784 5 1 9 7 i44 8 93 87 7 68 27 3 03 3 10 5 4 2 6 2 1 9 7 2 44 7 79 82 7 52 06 157 95 62 8 9 1 纂j 9 7 3 4d 6 65 8 3 0 59 8 68 5l5 45 55 05 i : 1 9 7 44 4 5 5 l s2 1 22 0 47 68 86 74 17 8 阶1 9 7 546 9 53 31 3 76 72 9 38 40 7 6 l0 7 段 1 9 7 64 6 8 06 02 6 0 7 8 55 72 97 7 1 14 2 1 9 7 747 2 4 1 33 3 4 9 3 70 91 7 l7 35 l2 7 1 9 7 847 6 0 1 33 4 9 4 573 4 1 1 7 t 1 43 34 9 1 9 7 947 3 l6 05 4 50 41 1 5 23 2 73 76 0 0 6 1 9 8 046 8 57 l1 7 9 8 93 8 4 1 0 l9 85 6 6 9 1 9 8 l4 6 4 4 134 1 6 1 689 62 5 2 4 6 6 06 6 1 9 8 24 6 2 6 0 02 4 7 9 45 3 61 6 6 1 0 6 69 9 1 9 8 3 45 7 8 0 7 7 0 2 9 6 1 5 3 53 4 67 l4 9 ,3 2 1 9 8 445 2 68 74 1 67 79 2 i 2 3 l2 05 54 7 1 9 8 5 4 4 5 1 7 03 3 2 2 77 4 6l5 0 9 3 4 54 3 1 9 8 6 43 6 i s 0 6 6 6 2 0 1 5 2 74 7 68 07 l5 7 1 9 8 743 7 4 2 76 4 6 8 7 1 4 7 94 1 2 ,8 76 38 3 1 9 8 8 43 0 0 5 0l2 0 6 6 02 & 0 67 8 0 0 76 46 5 1 9 8 943 1 28 79 9 4 7 3 2 3 0 66 3 4 6 06 38 0 1 9 9 043 8 4 6 9l6 4 0 0 03 7 4 0 l0 3 5 0 76 3l l 第 1 9 9 l43 7 9 5 31 】3 7 】52 5 9 76 7 60 75 9 4 5 四 1 9 9 24 2 7 50 59 1 4 4 0 2 1 3 96 1 6 5 96 7 4 3 阶 1 9 9 339 2 6 1 68 6 1 1 42 1 9 3 4 8 25 55 6 0 4 段 1 9 9 438 0 2 4 2l 】3 14 42 9 7 6 7 3 4 1 96 4 8 9 1 9 9 5 39 2 3 0 410 8 4 0 02 7 6 36 4 1 0 05 9 1 3 1 9 9 639 6 3 8 27 0 i 0 0 1 7 6 84 0 10 05 72 0 】9 9 739 4 4 1 66 7 4 o o1 7 0 9 3 7 9 0 05 6 2 3 1 9 9 8 39 1 9 6 0 5 3 4 0 0 1 3 6 23 2 0 0 0 5 99 3 1 9 9 938 9 9 4 97 4 7 0 0 1 9 1 64 8 1 o o6 4 3 9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新浙江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p 1 3 4 ,中国统计出版社,2 0 0 0 ,北 京。 2 成灾面积与成灾率 ( 1 ) 第一阶段( 1 9 4 9 1 9 5 2 ) 1 9 4 9 1 9 5 2 年的平均成灾面积9 4 0 4 x 1 0 3 h m 2 ,波动性较小一一全距 1 7 5 8 2 1 0 3 h m 2 ,方差系数和全距系数57 7 1 4 4 、1 8 6 9 6 ;成灾率中值为2 5 6 6 , 全距5 0 8 2 ,与其他阶段相比,波动性较大方差系数和全距系数l5 9 0 3 2 、 1 4 1 7 2 ,其中方差系数最大,全距系数居第三 ( 2 ) 第二阶段( 1 9 5 3 1 9 6 3 ) 与上一阶段相比,该阶段的成灾面积和成灾率有所增加。平均成灾面积 3 0 3 9 8 103 h m2 ,比上一阶段增2 2 3 25 ,波动性也有增加一一全距 5 8 7 2 8 1 0 3 h m 2 ,远远高于上一阶段,方差系数和全距系数1 41 5 2 ,4 4 、1 9 3 2 0 比上一阶段增加1 4 52 2 ,3 3 4 个百分点;成灾率中值增为4 1 1 3 ,比上一阶段增 6 0 2 9 个百分点,其之波动性却比上一阶段变小方差系数7 9 1 7 4 ,比上一阶 段减5 0 2 2 个百分点,全距系数虽比上一阶段增加,为1 4 5 6 2 ,但仅增加2 7 5 个百分点。 ( 3 ) 第三阶段( 1 9 6 4 1 9 8 5 ) 1 9 6 4 1 9 8 5 年,成灾面积比上一阶段减少,但成灾率却比上一阶段增加。平 均成灾面积1 6 3 6 4 1 0 3 h m 2 ,比上一阶段减4 6 1 7 、1 4 0 3 4 1 0 3 h m 2 ,波动性比 上一阶段增加方差系数、全距系数1 72 0 8 2 4 、4 5 1 4 8 ,比上一阶段增2 1 5 9 、 1 3 3 7 9 个百分点;成灾率中值增至4 7 3 8 ,其波动性也比上一阶段大。 ( 4 ) 第四阶段( 1 9 8 6 1 9 9 9 ) 与前一阶段相比,此阶段成灾面积和成灾率均有大幅度的上升。年平均成灾 面积5 7 6 4 9 1 0 j h m 。,为四个阶段之最大值,比上一阶段增2 5 2 2 9 、 4 1 2 8 5 1 0 3 h m 2 ,而波动性则急剧下洚一一全距,方差系数、全距系数降至 7 1 5 0 7 1 0 3 h m 2 、6 4 8 3 6 8 、1 2 4 0 4 ,分别比上一阶段减3 2 6 、6 2 3 2 、7 2 5 4 个 百分点;成灾率中值6 3 8 0 ,比上一阶段增3 4 6 6 ,其波动性亦急剧下降 全距、方差系数、全距系数仅为上一阶段的1 6 、1 4 1 和1 9 图4 受灾面积、受灾率变化情况 9 图5 成灾面积、成灾率变化情况 表41 9 4 9 1 9 9 9 年浙江省水旱灾害变化 方差系数全距系数 汴? 均值中值方差全距 【)( ) j 9 4 9 1 9 5 2 2 5 9 2 92 9 4 1 61 53 2 72 32 8 3 9 8 59 1 12 3 1 0 95 2 受灾面积 1 9 5 3 一1 9 6 3 6 7 8 1 86 0 66 04 87 9 9 1 17 8 6 1 6 7 1 9 5 6 0 1 1 59 2 ( 1 0 3 1 1 n 1 2 ) 1 9 6 4 1 9 8 5 3 2 2 2 72 8 12 44 93 0 73 47 9 9 3 3 1 53 0 0 0 1 2 4 80 3 1 9 8 6 1 9 9 9 9 2 4 1 89 1 4 4 08 88 1 1 4 4 11 0 6 0 09 6 0 9 7 6 1 1 96 7 1 9 4 9 i 9 5 2 9 4 0 48 0 o o54 2 7 4 61 7 5 8 2 57 7 l4 4 1 8 6 9 6 成灾面积 1 9 5 3 1 9 6 3 3 0 3 9 82 3 6 5 14 30 2 0 5 95 8 7 2 8 1 4 i5 24 4 1 9 32 0 ( 】0 3 1 1 i l l 2 ) 1 9 6 4 * 1 9 8 5 1 6 3 6 41 3 3 9 92 81 5 9 5 77 3 9 1 3 1 72 0 82 4 4 5 l6 8 1 9 8 6 1 9 9 9 5 7 6 4 96 1 6 5 93 73 7 7 7 77 1 5 0 7 6 4 8 3 6 9 1 2 40 4 1 9 4 9 1 9 5 2 5 8 06 7 88 2 761 7 1 4 25 9 1 0 63 8 受灾率 1 9 5 3 - 1 9 6 3 1 4 7 81 3 1 42 3 3 31 7 1 2 1 5 7s 5 l i58 3 ( ) 1 9 6 4 - 1 9 8 5 7 0 46 2 22 3 8 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