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中文摘要 参军是古代职官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军事制度,而在职能上逐渐 扩大,在历代政治生活中,特别是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参军这一职 官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唐代是参军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研究唐代的 参军,对于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它可以一 窥唐代社会政治的全貌。 本文首先研究的是参军的历史沿革。追溯参军一职的起源、历代的设官变化, 阐明参军最初是军事系统的职官,经过历代的变革,其职能不断扩大,并逐渐向 地方行政系统发展的过程。 第二部分研究的是唐代参军的设置情况。唐代以参军为名的职宫有很多,且 分置于地方行政系统、王府属官以及军事系统这三类性质不同的官署机构中。本 文从参军所在机构出发,对整个唐代参军的设置、品秩及其类别进行梳理,并分 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展现了参军其任职范围广,职掌权力不尽相同,发 展过程曲折多变,且本身又具有多重属性的性质。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唐代参军的职掌。首先阐述录事参军、诸曹参军、参军事 的具体职掌内容及范围。并指出唐后期录事参军在职能上有所扩大。又根据参军 的职能特点,从参军属于唐代公文运作四等官中的判官这一角度,对其在地方公 文运作中的作用作了简要的分析。 第四部分研究分析了唐代参军的地位变化。唐代参军是迁转为中央高官要员 的主要职位,因此颇受士人重视。同时,朝廷对参军的态度也是相当重视的。可 见其在整个唐代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五部分从唐代官员选授的角度,详细分析唐代士人入仕为参军的各种途 径,指出在唐代官僚体系的运转流程中,参军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并分析参军为 官之后,在官僚体系中的迁转变化。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对唐代参军这一职官作了简要的评价,阐明本文的目的、 意义及创新点。 关键词:参军职掌 地位升迁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参军研究 a b s t t a c t c a n j u nw a sa l li m p o r t a n tc o n s t i t u e n ti nt h eo f f i c i a lh i s t o r y i to r i l o u n t e d 蜀 = o m 恤 m i l i t a r ys y s t e m , b u tg r a d u a l l ye x p a n d e di t sf u n c t i o ni nt h ep o l i t i c sl i f eo f a l ld y n a s t i e s , e s p e c i a l l yi nl o c a lp o l i t i c s c a n j a n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 , a n dt a n gd y n a s t yi sa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p h a s ef o rc a i l j u ni ni t s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 t h e r e f o r es t u d i e s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c a n j r ni sv e r ym e a n i n g f u lf o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y s t e ma n dt h e n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w ec a na l s oh a v eab r i e fu n d e r s t a n do ft h e p o l i t i c so f 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f i r s ts t u d i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c a n j l l i lt r a c e sc a n j r n h i s t o r yi n c l u d i n gt h eo r i g ma n d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d y n a s t i e s e x p o u n d i n gc a n j a ni sa l f i r s tt h em i l i t a r ys y s t e mo f f i c i a l ,a f t e r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a l lt h ed y n a s t i e s ,i t s f u n c t i o n e x p a n d su n c e a s i n g l y , a n dg r a d l l a l l y t ol o c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s y s t e m 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o f r e s e a r c hi s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c a i l j t l n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s i t u a t i o n 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h a sm a n yo f f i c i a l sw i t l lt h en a m eo fc a n j u n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 c a n j o nf r o m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 ,t ot h ee n t i r et a n gd y n a s t yc a n j u n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 t h e g r a d e sa n di t st h ec a t e g o r y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c t w e e nt h e m ,t os h o wc m u n s b r o a ds c o p e ,d i 惩玳n td u t i e s ,c h a n g e a b l ep r o c e s s ,a n dt h em u l t i p l ea t t r i b u t en a t u r e i t s e l f t h en l i f dp a r t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d u t i e so fc a n j a ni nt a n gd y n a s t y f i r s t l y , e l a b o r a t e dl u s h ic a n j u n , z h u c a oc 删u n , c a n j u m h i sc o n c r e t ed u t i e sc o n t e n ta n dt h e s c o p e ,a n dp o i n t i n go u tt a n gl a t e rp e r i o dl u s h ic a 面ut oh a v et h ee x p a n s i o ni nt h e f u n c t i o mt h e n , n l a d et h eb r i e fa n a l y s i st ow h i c hi si nt h el o c a la r c h i v e so p e r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f u n c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f o u r t hp a r to fr e s e a r c hh a sa n a l y z e dt h ec h a n g e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c a n j u n s t a t u s t a n gd y n a s t yc a n j o ni st r a n s f e r r e dt oam a i np o s i t i o no ft h ec e n t r a ls e n i o r o f f i c i a l s , t h e r ;e f o r ei tr e c e i v e sg r e a tr e c o g n i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r o y a l g o v e r n m e n ta l s or e g a r d sc a n j a na si m p o r t a n to f f i c i a l o b d o l l s l yc a i ! j 雌h o l d sa n 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e n t i r et a n gd y n a s t yp o l i t i c ss y s t e m 2 堑兰查兰翌圭兰竺! 堕 生垡查兰塑查 。1。_。o。_-_-_-_i_-_-_-_-_。_。_-。_二一 t h ef i f t hp a r ta n a l y z e sa l lt h ew a y st oc a n j l m 疗o m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o f f i c i a l s e l e c t i n gm e c h a n i s m , p o i n t i n go u t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o f f i c i a ls y s t e m , c a n j u l l p a r t i c i p a t e df i o mb e 百n n i n gt oe n d a n da n a l y z e sh o w p e o p l et r a n s f e r 缸t h eo f f i c i a l s y s t e ma f t e rb e c o m i n gc a n j u n f i n a l l yc o m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 t om a k et h eb r i e f a p p r a i s a lt ot a n gd y n a s t yc a n j u n , e x p o u n d st h i sa r t i c l eg o a l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t h ei n n o v a t i o ns p o t k e yw o r d : c a n j u nd u t y p o s i t i o n - 3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参军研究 唐代参军研究 前言 官僚制度是政权机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政权的盛衰,关系到社会 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它对于通史、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民 族史等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参军在职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起源于军事 制度,而在职能上逐渐扩大,在历代政治生活中,特别是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 要的作用。从纵的方向看,它与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相联系;从横的方向看,它 与历代政治的特点相照应。参军这一职官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唐代是参军在 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研究唐代的参军,对于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和当时社 会的背景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它可以一窥唐代社会政治的全貌。 参军为参军事的简称,始于后汉灵帝中平二年( 公元1 8 5 年) 。参军一职初 置时,是主帅的副手或高级参谋,为天子所遣,带有临时派遣的性质。参军在三 国时,逐渐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军职,既可以是专门的参谋幕僚,也可以是驻外的 将领。并且与后来南朝那些定格为七品的、纯粹为幕僚的参军相比,蜀汉的参军 还可以是领兵的太守级别的官员,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东晋以后,参军已成为将 军府的幕僚,而且还规定了品级,参军与县令、长史、司马等同为七品。此已成 为定制,并且还失去了领兵的权力。隋朝对以前历代相沿的参军名称进行了改革, “隋初以录事参军为郡官,则并州郡主簿之职也。“同时又有司仓、司户、司兵、 司法、司士参军等,置于地方。在王府,诸司参军更名谓诸司书佐,在军 府仍称诸曹参军。 唐朝的参军既保留了原南北朝时期的名称,又继续使用隋朝所改。新唐 书百官志记载的诸卫将军府的录事参军与诸曹参军之名称,多同南北朝:诸 都督府、都护府的录事参军与诸曹参军亦继承了南北朝时期参军的名称;而诸州 府六曹参军名称则是沿袭隋朝所改。纵观有唐一代,以参军为名的职官有很多, 且分置于各种不同的官署机构中。从诸王府到地方府州,从十六卫禁军到地方镇 戍,都有参军的设置。从职官的品秩看,参军为流内官,但品阶不高;从其职掌 通典 卷三三职官十五 浙江大学项士学位论文詹代参军研究 看,是属于文职事官,在实际操作中是唐代四等官中的判官,亦称判司;从其所 处的机构看,既有京官,又有外官其职位虽然不高,但一般也是科举及第后的 起家之官,若上有官员提携,下有州县推荐,几经迁转就可能入朝为郎官、御史, 甚至于跻身相位。由此可见,参军的任职范围广,职掌权力不尽相同,发展过程 曲折多变,且本身又具有多重属性。 唐代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国运昌隆的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之后, 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不良后果,国势由盛 入衰的转折显而易见,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朝廷在地方官员派遣任免上的权利 逐渐下放到各地节度使,由此势必导致用人思路、官员迁转任免等诸多方面的变 化,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纵观整个唐朝,从唐朝由盛及衰的历史发展顺序, 来研究分析参军这一职官在迁转上的变化,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唐代职官在地位升 降、使职差遣、升迁途径的差异,体现出参军在唐代职官制度中的历史地位。另 一方面,唐代官僚体系本身庞大复杂,同一时期不同层面的参军在迁转上的变化 也体现了参军一职在不同官僚机构中发挥的作用。以纵向研究为主线,以人物的 个案研究为手段,结合史料,兼顾唐代职官体系的横向比较,给出一个全面生动 的唐代参军制度的运作程序,探讨其在唐代官制中的历史作用,则是本文之关键 所在。 此外,笔者认为就行政制度而言,唐代是中国古代史上分期的一个转折点。 唐前期承袭隋制,地方行政建制主要是州( 郡) 县二级制,后期又在州上加上作 为监察区的道,构成虚三级的地方行政制度;边疆地区实行羁糜府州制。玄宗朝 及其后的安史之乱时期,为唐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转型期,政治、 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节度使制度盛行并逐渐固定化,道( 方镇) 由监察区变成了彳亍政区,成为了实际一级行政机构,地方行政二级制演变为道、 州、县三级制。在此情况下,唐代的参军是如何适应这一变化的,在适应的过程 中是如何转变的,它在整个唐代的政治体系中又是如何运转的,这些都引起了笔 者的兴趣。 本文以唐代的参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着眼于发展变化, 对其进行动态的研究,以理清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参军的设置、职掌、迁转、致 仕等问题,反映其发展变迁的轨迹,以呈现出一个生动的实际运行的参军制度来。 浙江大学项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职官制度的研究一直是古代史研究中极为热门的领域,近年来,中外学者对 于官制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在官吏的选拔、任用、监察、考核、秩禄、致仕 以及中枢官制和军事官制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州县官制来说,比较 突出的有郁贤皓的 唐刺史考1 、r 唐刺史考”补遗订正2 ,以及荣新江的 r 唐刺史考”补遗3 对唐代各州刺史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考证。另外,张荣芳 的唐代京兆尹研究4 、唐代京兆少尹研究5 、唐代京兆府僚佐之分析6 等 论文构成了对唐代京兆府职官制度的系统研究。具体到州县职官的研究,又主要 集中在县一级。如日本学者励波护的唐代的县尉7 、张荣芳的唐代京兆府 领京畿县令之分析8 、黄修明的唐代县令考论9 、刘后滨的论唐代县令的 选授1 0 、张玉兴的唐代县主簿初探1 1 等,对唐代地方县令的各种制度进行 了全面的考查探讨。 但是,具体论及参军的文章在整个官制研究中为数甚少,尤其是综合研究参 军的论著更付阙如。目前只有严耕望、李方、陆离、梁晓强等几位学者有些关于 参军制度的研究成果。 参军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属官,与地方行政体系有着密切联系。严耕望先生 的北朝地方政府属佐制度考1 2 及魏晋南朝地方政府属佐考”,对魏晋南 北朝时期存在于地方政府中的州府、军府以及蛮府僚佐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 认为汉末三国时期,刺史、郡守有加将军领兵者,或置长史、司马;曹魏及西晋, 中央又或遣员参其军事,但尚未成定制,更不见自成一系统。东晋以降,军府始 渐形成。王朝对于军府已相当重视,典签之设是一个表现,诸王出镇,以长史、 司马、参军等作为具体执事官,以架空府主是又一个表现。严耕望先生还在唐 代府州僚佐考1 4 中,对地方职官系统作了基础性的研究,他详尽地考证了唐代 郁贤皓唐刺史考 ,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文教资料) 1 9 9 0 年第3 期。 文献1 9 9 0 年第2 期。 台湾学生书局1 9 8 7 年版 第一届唐代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唐代研究学者联谊会1 9 8 9 年版,第6 9 6 - 7 2 4 页 东海学报 ( 台湾) 1 9 8 9 年第3 0 期。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朝隋唐卷 ,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 隋唐史论集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 9 9 3 年版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7 年第4 期。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 9 9 7 年第2 期。 史学月刊2 0 0 5 年第3 期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十九本。商务印书馆1 9 4 8 年版。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第二十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 9 4 8 年版 唐史研究丛稿,新亚研究所1 9 6 9 年版 6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府州一级的僚佐( 录事参军、六曹参军、参军事及其以下诸职官) 的设置、分工 与职掌等情况。在唐代府州上佐与录事参军1 一文中认为,唐前期府州僚佐 皆朝廷任命之品官,其中长史、司马等为上佐,录事参军位虽稍次,但职务居要; 中唐以后上佐位闲员省,录事参军品位骤升,成为府州僚佐组织的核心,总掌州 院。严耕望先生的研究对于本文的成文帮助极大。 李方侧重于唐代西州的研究,唐西州参军职掌考证西州官吏职掌考证 ( 一) 2 一文对西州的参军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她按唐六典的记载,逐一考 察西州参军的职掌,主要包括检校、出使、导引等几个方面,并分析了西州参军 在州府中职掌的特点。她认为唐前期地方政府中的参军,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预 备官、后备队,他们的存在,保证了地方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李方的唐西州 官吏考证系列论文中的唐西州功曹参军编年考证西州官吏考证( 四) 3 、 唐西州户曹参军编年考证西州官吏考证( 六) 4 、唐西州法曹参军编年 考证西州官吏考证( 八) 5 、唐西州仓曹参军编年考证6 等与题名相应, 分别考证了唐朝前期西州功曹、户曹、法曹、仓曹参军的身份及任职年限。李方 尚有唐前期地方长官与判官在公文运作中的作用及相关问题7 一文,研讨的 核心是唐代公文书四等官连署问题,认为四等官在地方就是长官、通判官、判官 和主典。其中判官包括六曹参军、录事参军和县尉,其作用是对文案提出判处意 见,具体判案,在文案中具有法律责任,意见最为关键。李方的一系列论文亦大 有裨益于本文。 陆离在唐五代敦煌的司仓参军、仓曹与仓司兼论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仓 廪制度8 中提道,唐代敦煌郡设有司仓参军等官员管理官仓粮食的征收发送等 事务,沙州豆卢军军仓的管理则由其自身负责。他认为吐蕃占领时期在沙州设置 的仓曹是源于吐蕃职官岸本,又受到唐朝仓营参军、司仓参军等职官的影响。 梁晓强 “参军”条校补兼论参军制9 讨论 1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 9 9 1 年版 2 民族史研究 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周绍良先生欣开九秩庆寿文集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 敦煌学辑刊 ,1 9 9 7 年2 期。 1 9 9 6 年敦煌吐鲁番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甘肃人民出版社。待刊( 笔者按:这篇文章的全文尚未 找到。但是在网上查到其摘要及节录,这里的出处转弓i 自节录的注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0 年第4 、5 期 7 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4 期。 曲靖师萜学院学报 ,2 0 0 1 年第2 0 卷第1 期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参军研究 了参军的起源与演变、配置与位序、种类与校正,变化与消亡,认为 宋书百 官志中有关参军的记载,是关于参军的最早、最详细的记录,他还揭出,文中 有前后不一的错误,还有此篇在流传过程中的脱阙以及现代断句方面的不当等; 当然,南齐书百官志也有同样的情况存在。 总而言之,唐代的参军制度作为职官制度研究中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成 果并不多见,是研究的薄弱环节。论者多注重于中国古代官僚的选用、食禄、奖 惩及其性质等的考察,且往往从“史”的角度而不是从政治制度内在特点和运行 方式上进行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参军问题上尚有研究考察的较大空间。 在前人对于唐代参军的研究基础上,笔者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论述参军的 设置及品级、参军的职掌、参军在仕途中的迁转及其地位的变化,并对参军的流 交作出论述,使我们对唐代参军有一个比较全砸的认识。同时从以下几个新的角 度对参军制度进行更完整系统的研究:其一,关于参军的迁转问题,目前鲜有 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史料的分析来说明唐代参军的迁转及其地位的变化。 其二,唐朝正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政治、经济等方 面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地方行政制度也几经转变。这一变化对参军制度有何 影响也是本文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 一、唐以前参军的历史沿革 参军在职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唐代已经发展地相当完备,特别是在唐 代地方政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顾历史,这一职官制度在唐以前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演变过程。纵观唐以前的历代王朝,不仅其职位废置不定,而且编制也 不固定。 参军最初起源于军事制度,根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参军一职的设置始 于后汉。后汉灵帝时,陶谦“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 讨韩遂。”1 参军一职初置时,是主帅的副手或高级参谋,为天子所遣,带有临时 派遣的性质。东汉末年,曹操以丞相总揽朝政,其僚属往往用“参丞相军事”的 名义办事。“公府置参军事,虽位高八命,权重三军,苟好谋而成,亦参于幕下。” 2 从而可以看出当时参军位高权重,非一般官员所能比拟。 1 ( - - i i 志魏书 卷八陶谦传 2 全唐文 卷_ - - - - 六,李华撰京兆府员外参军厅壁记 一8 - 浙江大擘硕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三国时,参军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军职。参军既可以是专门的参谋幕僚,也 可以是驻外的将领。将军、丞相开府,自选僚属,多设有参军一职。蜀汉初建, 诸葛亮开丞相府,张裔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 1 此外,三国时期的参军虽为临时设置,但是具有相当大的实际权力。三国志魏 书记载,“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 曹) 休为骑都尉,参 洪军事。太祖谓休日:汝虽参军,其实帅也。”2 可见,三国时期参军掌有军权, 在军队中具有实际的领导地位。与后来南朝那些定格为七品的、纯粹为幕僚的参 军相比,三国时期的参军还可以是领兵的太守级别的官员,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蜀汉时期,蒋琬以大将军开府,辟杨戏为东曹掾,后杨戏“迁南中郎参军,副贰 床降都督,领建宁太守。”3 袁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欲归顺公孙瓒,“绍 闻之,使( 董) 昭领钜鹿”4 ,时董昭为参军事。说明在三国时期,以参军领太 守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根据晋书孙楚传记载,孙楚参骠骑将军石苞军事, 孙楚负材自傲,颇侮易于苞,尝日:“天子命我参卿军事。”5 “参军不敬府主, 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6 宾主降礼,参军地位可见一斑。 但是三国时期的参军还不是固定的官职,直至两晋,参军的设置才成为定制, 朝廷正式下令设置参军一职,“军府乃置为官员”7 。晋伐吴,以贾充为使持节、 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增参军、骑司马 各十人”。,参军成为军府的幕僚。据通典职官典记载,东晋元帝( 司马 :彀) 为镇东大将军时,其属官置有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铠曹等参军。建武元 年,元帝初渡江,即晋王位,有“诸参军、奉车都尉、掾属者百余人,时人谓之 百六掾。”9 又“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驸马都尉。”m 晋书职官志记载, “诸公及开府位从公为持节都督,增参军为六人”明帝太宁二年( 公元3 2 4 年) 又制,护军将军属官置“长史、司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 三国志蜀书卷四一张裔传 三国志,魏书卷九曹林传。 三国志蜀书) 卷四五杨戏传 三国志魏书) 卷一四董昭传 晋书卷五六孙楚传 晋书,卷五六孙楚传 通典 卷三三职官十五 通典 卷三二职官十四 通典 卷三一职官十三, 晋书) 卷六元帝纪 浙江大擘硕士学住论文 唐代参军研究 1 此后历代皆设有参军。西晋“东海王越为豫州牧,牧置长史、参军,庾凯为长 史,谢鲲为参军。”2 此时,参军作为地方行政长官的属官已初见端倪,此。盖因 府郡之长,使持节领诸军,故虽列曹,悉以参军为号”3 也。 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官制多是后承前制。公府官属、诸王及将军开 府者,皆置参军,为重要幕僚,属官中设咨议参军,中录事、中记事、中直兵等 参军,又有正参军、行参军,以参军为官称者甚多。至北齐,又增加了法、墨、 。碓“7 另萌 田、水、铠,士等曹行参军。这一时期,多以参军为刺史,参军的设置逐渐扩展 到地方行政系统。宋元嘉七年( 公元4 3 0 年) 秋七月“以平北谘议参军甄法护为 粱、南秦二州刺史”4 ,宋孝武帝孝建三年( 公元4 5 6 年) 以“以北军中郎谘议 参军费淹为交州刺史”5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 公元4 8 5 年) “以大司农刘楷为交 州刺史,安西咨议参军崔庆绪为梁、南秦二州刺史”6 。北齐天宝年间,“又授参 军以系官曹之号,盖取夫以文吏而参武事。”7 据通典记载“北齐诸州有功曹 参军”8 。可见,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系统多有参军的设置,而且“此官之选, 益以众矣”9 ,说明参军的设置已经相当普遍。 隋朝参军的设置较之前朝,已经趋于完备。隋初,在地方官署机构中设录事 参军,“以录事参军为郡官,则并州郡主簿之职也。州。隋高祖开皇三年( 公元5 8 3 年) ,诏州县“佐官以曹为名者,并改为司”,置有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 士参军等。十二年又诏“诸州司以从事为名者,改为参军”,把原来官署中的功 曹从事、仓曹从事等皆改称为功曹参军,仓曹参军。在军事系统中,设有功曹、 仓曹、兵曹、骑曹等参军,法曹、铠曹行参军及行参军。王府属宫中设有谘议参 军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兵曹、骑兵、城局等参军事。另有法、田、水、 铠、士等曹行参军。参军在隋代的官僚体系中已经普遍设置,其在职能上已脱离 军事性质,逐渐转交为文职官。隋炀帝时,又把王府属官中的诸司参军更名为诸 司书佐,司仓、司户、司兵等参军皆日司仓、司户、司兵书佐。隋代“骤有制置, 末书 卷四o 百官志 束书 卷四o 百官击 全唐文 卷五一九。粱肃撰河南府仓曹参军厅壁记k 宋书) 卷五文帝纪 宋书 卷六孝武帝纪 南齐书) 卷三武帝纪 。 全唐文) 卷五一九。粱肃撰河南府仓曹参军厅壁记 通舆 卷三三职官十五k 全唐文 卷三一六,李华捷京兆府员外参军厅壁记) 通典 卷三三( f i l l , 官十五 1 0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制置未久,随复改易”1 参军的称谓多有变动。 参军一职自东汉初设以来,历经4 0 0 余年的发展演变,从一开始的带有军事 性质的临时官员,在职能上不断扩大,并逐渐向地方发展,到唐以前,参军已经 在军事系统、地方行政系统和王府中普遍设置,成为古代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 二、唐代参军的设置 唐朝建立之后,沿用隋制,在职官系统中亦置参军,但是“因其名而降其秩” 2 ,参军的品级已经大为降低3 。根据新、旧 唐书、通典、唐六典等史书 记载,唐代的参军分别设置于中央的王府、十六卫、禁军、东宫诸率府及地方上 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和军镇中。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机构到军事机构,参军的 任职范围广,级别跨度大;且根据所处机构的性质不同,参军的编制及职权也因 此互不相同。下面将对唐代的参军沿革作详细的研究。 1 、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参军 有唐一代的地方行政体系中,参军以州官属官的身份掌文职事官的职能,在 公文运作中以判官判诸曹事务,是地方行政机构中不可或缺的职官。新唐书百 官志一论及唐代官制时称:“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所以然 者,由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4 “职有常守”、“位 有常员”,即是盛唐之时国家行政编制的总纲,亦是地方政府行政建制的指导思 想。唐代分等论级的地方行政体系直接关系到其机构属官的品位、编制。 ( 1 ) 唐代一级地方行政体系概况 唐朝依隋旧制,地方政府行政建制是州县两级制,之后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一些调整。州是唐代行政区划中的基本行政单位。唐太宗于贞观元年( 公元6 2 7 年) 二月,下令“并省州县”,把州县按地位的轻重,辖境的大小,户口的多寡以 及经济水平的高低分成若干等级5 。州的分类标准有二,一是以地理位置距京都 远近,地资恶美险要等条件,分辅、雄、望、紧诸州。二是以户口多寡为标准, 1 隋书卷- a 百官志下 2 全唐文 卷三一六,李华撮京兆府员外参军厅壁记 - 笔者按,参见通典 卷三六至四o 职官秩品 新唐书 卷四六百官志 唐会要卷七o “量户口定州县等第例”条 l l -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参军研究 分天下州为上、中、下三等。结合诸州最高长官品级,其等级高低依次为辅、雄、 望、紧,上、中、下七等1 。 府2 是唐代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单位。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 公元7 1 3 年) ,唐玄宗升雍州为京兆府,升洛州为河南府,此二府作为唐代政治中心、军 事要地及经济命脉,地位最为显要。且最高长官品级亦高于一般的州,京都府最 高长官皆由亲王遥领。此后,又把陆续新建的陪都和皇帝驻跸之地改置为府,以 示不同于常州,如并州改置为太原府3 ,荆州改置为江陵府。终唐之世,此类府 有1 0 个4 。 都督府原称总管府,因为唐代疆域辽阔,高祖受命之初在“缘边镇守及襟带 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至武德七年( 公元6 2 7 年) ,“改总管日都督,总十 州者为大都督”。到贞观年间,。始改为上中下都督府”6 。都督府设都督为最 高长官,大都督一般是亲王遥领。其僚属也以长史、别驾、司马、参军等为名。 “大都督又兼刺史,而不检校州事”7 。说明了都督的职责是以军事为主武则 天执政后,授予边地的部分都督府长官以特别的军事指挥权,专制一个地方的军 事行动,这些都督的权力由此扩大。随着频繁的军事活动,这些都督府的主要权 责转向军事,逐渐演变成新的权力中心节度使司( 方镇) 。 此外,在边地还有都护府。都护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周边少数民族事务。唐 朝幅员辽阔,周边少数民族众多,必须加以管理,否则,很可能滋生事端,于国 家统一不利。因此,唐前期在周边地区先后设立了安东、安西、安南、安北、蒙 池、昆陵、单于、北庭8 ,k 个都护府,有效实行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到了 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剩下6 个。其中,“单于、安西,安北为大都护府,安南、 磊忑磊i 鬲磊磊鬲赢上海古藉出版社:。0 5 年版。笛,锄雾奄一麓即域6 参务纠礓夕侈巾必 笔者按;这节内容所论及的府是指由州升格而成的府,而非都督府。 笔者按:据元和郡县志 卷一六河南道太原府) 记载,太原府原为并州总管,武德七年改为大都 督,天授元年罢都督府置北都,神龙元年依1 日为并州大都督府,开元十一年宗行幸至此州,以王业所兴 又建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 笔者按;l o 府为京兆府( 原雍闸) 兴德府( 原华州) 、凤翔府( 颈歧州) 、河南府( 原洛州) 、兴唐府( 原 陕州) ,河中府( 原蒲州) 、联元府( 原粱州) 成都府( 原益州) ,太原府,江陵府 7 新唐书 卷四九下百官四下。 唐六典 卷三o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新唐书 卷四九下百官四下 笔者按:据通典卷三二职官十四州鄂上 载,唐永徽中始于边方置安南、安西、安南、安北四 大都护府新唐书 卷三七地理志一 载,龙朔三年置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更名为单于大都护府; 卷四0 地理志四 载,贞观十四年平高昌后置庭州,长安二年改为北庭都护府,又显庆二年置潦池, 昆陵二都护府。据此为序 1 2 浙江大学项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安东,北庭为上都护府”1 这是根据其管辖区域的范围、险要程度不同而划分 的。上都护府在这些方面都要略低于大都护府。都护府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唐王 朝对周边地区的管辖,保障了边疆地区形势的稳定,而且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的经 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唐内地与边疆地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唐代地方行政区域的等级划分标准,不仅以各地户口多寡为依据, 而且把各地的政治地位、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是较为全面和合理的。 这种行政建制大大简化了行政层次,理顺了地方行政运行结构,并成为人员编制、 品级设定的重要依据。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按等级划分的,其行政机构的设置、 人员编制的多寡和品级设定的高低的大多与各州县的等级密切相关,亦是分等论 级。 ( 2 ) 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参军 关于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中参军的具体设置情况,根据旧唐书职官志、 新唐书- 百官志及唐六典等史书的记载,地方行政建制中的参军其设置 情况如下: 表l :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参军2 : 京兆河南太原府人员品秩 司录参军事 2正七品上 功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 仓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 户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 兵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 法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 士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 田曹参军事4 2正七品下 参军事 6正八品下 1 唐六典 卷三尚书户部) 2 笔者按t 袭格根据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 唐六典所制 唐六典) 卷三o 三府都护州县盲吏 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官吏条。唐初置录事参军开元初改为司录参 军。 新唐书 卷四九百官四下 t 景龙三年,韧置司田参军事,唐隆元年省。上元二年复置 笔者按:唐六真 无( 司田) 田曹参军事,以下( 司田) 田t 参军事均按新唐书l 中的记载 卜 - 1 3 浙江大擘硕士学位论文 詹代参军研究 大都督府1中都督孵下都督府3 都督府 人员品秩人员品秩人员品秩 录事参军事 2 正七品上 1 正七品下1从七品上 功曹参军事 1正七品下1 从七品上1 从七品下 仓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l 从七品上1从七品下 户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l从七品上1从七品下 兵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2 , 从七品上 1从七品下 法曹参军事 2正七品下1 从七品上1 6从七品下 士曹参军事 l正七品下1 从七品上 田曹参军事 l正七品下l 从七品上l从七品下 参军事 5正八品下4 从八品上 3 , 从八品下 大都护府上都护府 都护府 人员 品秩人员 品秩 录事参军事 l正七品上1正七品下 功曹参军事 l正七品下1从七品上 仓曹参军事 1正七品下1 从七品上 户曹参军事 1正七品下 1 从七品上 兵曹参军事 1正七品下1从七品上 法曹参军事 1正七品下 参军事 3 l 正八品下3从八品上 。新唐书 卷四九下百官四下) 。大都督府”条:录事参军事人。正七品上;功仓户田兵发士曹参军 事各一人,正七品下 2 新唐书 卷四九下百官四下 “中都督府”条:功仓户田兵发士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上 笔者按:i 日唐书) 卷四四职官三 和新唐书 卷四九下百官四下 均记载,下都督府有士参军 事一人,从七品下 4 唐六典 卷三o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大都督府中都督下都督官吏”条:州管户不满一万者,不置功 曹其事隶入仓曹。 5 唐六典卷三0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大都督府中都督下都督官吏”条;若管内无军团,虽有军团唯 管三州已下者省兵曹一人 唐六典 卷三o 三府都护闸县官吏 。大都督府中都督下都督官吏条:兼掌士曹事 7 唐六典 卷三0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大都督府中都督下都督官吏”条:管户不满一万者。省一人 。唐六典) 卷兰0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大都督府中都督下都督官吏”条:单于唯有兵曹、仓曹两员 1 4 浙江夭擘项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上州1中州2 下州 普通州 职掌 人员 晶秩人曼晶袭 人员品秩 掌付事勾稽,省署钞目。纠正非违。监守符 录事参军事 l从七品上l 正八品上 1 从八品上 印。若列曹事有异同,得以奏闻。 掌官吏考课、假使,选举、祭祀、祯祥、道 司功参军事 l从七品下 l 正八品下 佛、学校、表琉、书启、医药、陈设之事。 掌公廨、度量、庖厨、仓库、租赋、征收、 司仓参军事 l 从七品下 l正八品下1 , 从人品下 田园、市肆之事。 掌户籍、计帐、道路、逆旅,田畴、六畜、 司户参军事 2从七品下1正八品下1 从八品下 过所、蠲符之事,而剖断人之诉竞。 掌武官选举、兵甲器仗,门户管钥、烽候传 司兵参军事 1从七品下l正八品下 驿之事。 掌律、令、格、式,鞫狱定刑,督捕盗贼, 司法参军事 2从七品下l ,正八品下l 从人品下 纠逖奸非之事,以究其情伪,而制其文法 司士参军事1从七品下 掌津粱、舟车、舍宅、百工众艺之事。 司田参军事 l从七品下l正八品下1从八品下 掌园宅、口分、永业及鹿田 参军事 4从八品下3 正九品下 2 从九品下掌出使检校及导 在唐代的一级地方行政体系中,在最高行政长官之下的,是被称为“上佐” 的别驾、长史、司马这些佐官,为刺史的副贰,职掌协助州长官处理一州公务。 通判州府各机关,岁终则陈奏上计,因此他们又被称作通判官。上佐之下分设录 事参军事,诸曹参军事3 、参军事等职官。诸曹参军分掌各州府的军政、财政、 刑法、农田以及户粮等事务,称为“判司”。其下佐、史属文官胥吏,辅佐判司, 多为流外官。他们各司其职,但是在职能上又相互关联,在地方行政系统中构成 一个连贯的办公体系,据此,以普通州府为例,根据其官吏职掌及相互关系,下 表给出了一个直观的反映: 旧唐书,卷四四职官三。上州。条: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 2 笔者按:( 1 f l 唐书职官三 、新唐书百官四下 均载中州设司士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下 唐六典 卷三o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上州中州下州管吏”条:兼掌司功事 唐六典 卷三o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上州中州下州管吏”条:兼掌司兵事 唐六典 卷三0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上州中州下州管吏”条:兼掌司士事 唐六典) 卷三0 三府都护州县官吏 。上州中州下州管吏”条:兼掌司士事 7 旧唐书 卷四四职官三 。下州”条:参军事一人,从九品下 。六曹参军事为: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参军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代参军研究 表2 :唐代一级地方行政体系中的职官关系表1 四等官长官通判官判官主典 别驾 录事参军 官职刺史长吏 司功参军,司仓参军 佐 司户参军、司兵参军 史 司马 司法参军,司士参军 职能最后裁定审查文案,表示异同 具体判案 提供材料 我们从表l 看到,唐代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中的参军,根据他们职掌内容可分 为录事参军事、诸曹参军事和参军事三类。录事参军在地方行政机构中负责勾检 稽失,纠正非违。诸曹参军事则分判具体事务,相当于中央的尚书六部。从其职 位设置看,在上述地方行政机构中,京都府的行政机构其官员设置是最完整的。 而其他等级的行政机构的职官设置往往由于辖区大小,政务闲剧,或多或少的不 完整。其中录事参军事、参军事“位有常员”,诸曹参军事则根据职务的闲剧, 职位有所归并,兼掌其职的往往是处于同一层级的职官,即判官兼掌其他判官事, 如下都督府由户曹参军事兼掌士曹事;下州由司仓参军兼掌司功事,司户参军兼 掌司兵事,司法参军兼掌司士事,诸如此类。再看参军事,其品秩明显低于其他 两类参军,但是自京都府到下州,始终都有参军事一职。通典职官典记载 参军事掌“直侍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说明参军事没有固定的职掌,其 职务不固定,临时因事随机派遣,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又是初入仕途者的起家之 官,。不职而居任者,独参军焉。观其意,盖欲以清人贤胄之子弟将命试任,使 以雅地出之耳。”2 是为了安置那些人员客观上的需要,其带有见习性质,并非判 官,或为见习判官,乃“试任”之官。 此外,从品秩看,唐代职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二等;自正四品以下,又 各分上阶、下阶,共为九品三十阶。就三类参军的品秩而言( 参见表1 ) ,在同 一等级下。录事参军事品秩最高,诸曹参军事则低一阶,而参军事则比录事参军 事低一品。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前面提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管理培训课件讲解
- 时间的速度课件
- 小鸟造房子课件
- 时装画速写课件
- 2025餐饮业团餐配送合同集成手册
- 二零二五版城市综合体LED大屏广告租赁管理协议
- 2025版绿色金融借款合同示范文本
- 二零二五版离婚协议书:房产债务分割与处理细则
- 二零二五年度别墅借款抵押交易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商用空调安装与能耗优化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磷系水处理剂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 患者信息安全课件
- T-CDHA 20-2024 T-CAR 20-2024 供热碳排放核算和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法
- 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 (2025)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动力电池气密性检测及故障处理
- 2025年文化产业与商业模式知识测评试卷及答案
- 中建材特种玻璃深加工一期工程项目环评报告
- T/GIEHA 013-2019商用厨房油烟管道系统清洗规范
- 河南省2024-2025学年天一大联考高三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 2025质量工程师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