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责任保险作为一项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社会制度,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与社会稳定。进入二十世纪后,在危险责任思想和侵权行为法发展的影响下,各国开始进行强 制责任保险的相关立法。我国强制责任保险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产 品市场、运营监管均不够完善。虽然强制责任保险违背了契约自由原则,但为了保障第三人 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国家有必要在一些领域强制推行责任保险。2006 年颁布的机动车交 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下文简称交强险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以“强制责任保险” 命名的法律文件,从立法上表明了国家对发展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高度重视。然而,目 前针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多集中在各具体险种而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性论著。因 此,本文将在国务院关于发展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下文简称国十条 )的指导 下,从总体制度层面对强制责任保险展开深入研究。除总结之外,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进行系统介绍。 主要论述了强制责任保险的基本概念、 其产生基础、法律特征及价值功能,并在明晰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基础及经 济成因的基础上,以保险标的为划分标准提出强制责任保险的不同种类,为下文探讨我国强 制责任保险具体险种设置问题进行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为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困惑分析。主要探讨了我国现行强制责任保 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两大困惑问题:一是覆盖范围过窄、险种单一;二是运营模式 定位不清。并以我国交强险为例,结合保险实务,对以上两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进行了 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为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之完善路径。作者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立法实践的基础 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中险种覆盖范围过窄、运营模式不清这两 大困惑的具体对策:一是完善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相关立法;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强制责任 保险险种设定制度;三是确定合理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强制责任保险;险种覆盖范围;运营模式 1 abstract insurance, as a social system of sharing risks and absorbing los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societys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liability and tort law,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started to set up some related legislations of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where insurance has been well developed, chinas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falls far behind. the automobile traffic accident third party liability compulsory insurance ordinance 2006 is the first legal instruments named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in china. it symbolizes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our social life. as we know, although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has violated the principles of contract liberty, it helps to keep the public in normal order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third par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enforce liability insurance in the certain areas.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literature researching on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whether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with the spirit of several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06,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on th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this article aims at studying on th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of china, and hopes to provide useful solutions for the chinas better insurance industry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conclusion,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is paper. part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this parts main content involves the definiti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leg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value function of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at first is about the discussion of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s social origin, legal basis and economic causes. the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y support for the following chapters, the article will select insurance object a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to categorize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into different types. part two is “an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imary predicament of chinas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aft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the article gives the two main puzzles existed in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the safeguard scope is too narrow and the operation system is uncertainty. besides, in order to elaborate the caus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roblems, this section makes an example of the automobile traffic accident third party liability compulsory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part three is “the suggestions of the improvement of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in 2 china”.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of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two problems: first is to perfect the related legislation; second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et-up system; third is to decide a reasonable oper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 safeguard scope; operation system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1 一、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一、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 3 3 (一)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理论依据 . 3 1.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法律基础 . 3 2.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 5 (二)强制责任保险的异质性与价值功能 . 6 1.强制责任保险的异质性 . 6 2.强制责任保险的价值功能 . 7 (三)强制责任保险的划分种类 . 8 二、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困惑分析二、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困惑分析 . 1111 (一)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 . 11 (二)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险种覆盖范围问题 . 11 1.覆盖范围过窄、险种单一问题 . 12 2.可保范围界定之两大标准 . 12 (三)我国强制责任保险运营模式定位问题 . 14 1.强制责任保险运营模式之争 . 14 2.以交强险为例,分析我国强制责任保险运营模式的弊端 . 15 三、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之完善路径三、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之完善路径 . 1717 (一)完善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相关立法 . 17 1.扩大立法主体范围,建立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多层次立法体系 . 18 2.加强专项立法,完善强制责任保险各种配套规定 . 18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强制责任保险险种设定制度 . 19 1.明确强制责任保险可保范围之新思路 . 19 2.我国强制责任保险险种设定制度的具体构想 . 21 (三)确定合理的运营模式 . 25 2 1.我国强制责任保险运营模式的选择 . 25 2.确定合理的运营模式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式经营 . 26 结结 语语 . 292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030 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 1 引 言 强制责任保险兴起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美等保险业发达国家在此领域进行了深 入的理论研究,并建立起完备的立法制度。目前,各国的强制责任保险主要涉及机动车、雇 主责任、公众责任、职业责任以及包括环境污染、船舶油污、航空器、核反应堆等在内的特 殊责任强制保险。 我国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在立法、覆盖范围、险种开发、监管制 度等方面都较为落后。2006 年国务院发布国十条 ,第五条指出要以立法强制、市场运作 为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我国责任保险制度;在具体险种开发方面,将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扩 大到高危行业、公共场所、职业责任、环境污染、产品质量等领域;继续推进强制责任保险 在煤炭开采等行业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其他责任保险领域推广;进一步完善我 国交强险制度。 1国十条的颁布,指出了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方向,也为 本文的研究赋予了较强的现实价值。 针对强制责任保险, 国内现有的研究和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强制责任保险的各具体险种。 例如,陈益(2006) 、夏德友(2010)提出了开展我国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的对策路径,王 化楠(2010)提出推行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孙俊(2005)有关医疗责任强制保险法律问 题的研究,苏祖鹏(2005) 、李俊红(2006)探讨了建立环境责任强制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及相关制度构建,王芸(2008)对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的研究等。但是, 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某一具体险种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展开论述,对强制责任保险的基础 理论和总体情况缺乏系统性研究。与此同时,杨华柏(2006)、邹志洪、曹顺明(2007)等部分 学者开始关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理论本身,对强制责任保险的法理基础、比较法考察、我国 相关制度的重构与完善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本文具有宝贵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首先立足于强制责任保险的基本概念,分析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基 础及经济成因,准确把握其法律特性、价值功能和划分种类。并就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 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两大困惑问题展开细致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外先进立法例, 提出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险种覆盖范围过窄、运营模式不清这两大困惑问题的具体对 策,以期为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 号)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本文遵循描述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并不拘泥于基础理论的长篇论述, 写作重点在于针对我国现今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两大困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之 道。当然,囿于作者理论学识和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对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研究尚存许多不 足之处。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对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所存在的困惑问题并未全部列举,仅 选择了覆盖范围和运营模式这两方面予以探讨,提出的解决路径亦尚有考虑不够成熟、欠论 证之处。有鉴于此,作者真诚希望大家能对本文提出批评指正,以期能为我国强制责任保险 制度的不断完善贡献一己之力。 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 3 一、强制责任保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险制度 强制责任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特定义务主体以其可能承担的特殊危险 责任,而向保险人强制投保相应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 2具体而言,强制责任保险是建立在传 统民事责任的基础上,将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利用国 家法律规定强制特定义务主体必须投保某险种,以确保在特定情况下第三者的损害赔偿权利 得以实现的制度。该制度所具有的法定强制性、社会公益性及对第三人利益的特殊保护功能, 使其既区别于以契约自由原则为基础的传统责任保险,又与带有明显强制色彩的社会保险、 政策性保险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强制责任保险的产生得益于现代社会责任保险功能的扩张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民 事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其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将首先从学理上分析 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法律基础,准确把握其法律特性和价值功能,并从经济学的 角度论证推行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以民事责任风险为保险 标的所划分的种类,以期为后文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 策提供理论基础。 (一)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理论依据 1.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法律基础 十九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伴随着蒸汽机等机器的大量应用,人类社会发 生了巨大变革。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剧增,导致大量工业灾害、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意 外事故频繁发生,社会公众安全日益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在社会思潮领域,古典自由主义思 想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法治国家思想兴起。在此社会背景的基础上,为了分散危险、消化损 失,责任保险应运而生。 各种民事责任风险的客观存在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成为责任保险产生与发展最直接 的基础。在民事侵权领域,民事责任的发展经历了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这两个阶段。在过错 责任阶段,以致害人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作为其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据。而在严格 2 郭锋、杨华柏、胡晓珂等:强制保险立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年版,第 6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责任阶段,则不论致害人故意或过失与否,其都应当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在整个十 九世纪,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都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现实生活中各种意外灾害事故急剧增加,因此传统侵权行为法的过错责任原则受到挑战,严 格责任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成为与过错责任一样重要的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于此同时,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在许多情况下发生竞合,受害人可任意选择其一适用,从而进一步增大 了致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可能性。所以致害人迫切需要寻求责任保险来转嫁其民事责任 风险,以达到分散危险、消化损失的目的。因此,自责任保险产生以来,其在社会生活的各 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4 当然,不管适用何种民事责任,都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在责任保险领域,各 种经济、民商事法律制度作为设立各具体险种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以侵权行为法为 法律依据的雇主责任险和公众责任险,以律师法、执业医师法等为依托的职业责任险,以消 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为制度基础的产品责任险等。因为只有确立了相关的法律依据 和处罚原则,才能规制致害人的行为并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才会促使其积极寻求 转移责任风险、自觉投保责任保险。以国外的雇主责任险发展为例,在十九世纪中期,许多 西方国家对劳动保障缺乏重视、立法滞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但 1880 年 英国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在营业过程中雇主因过错造成雇员损害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 任。因此,雇主为了减轻其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在改善用工条件、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 也积极通过保险制度转移责任风险,极大地促进了雇主责任险的发展。 5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开始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由此产生的各 种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等意外灾害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事故发生 的不可避免性;二是造成损失的巨大性;三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性;四是事故损害的技术性。 6 事故发生后,一方面受害人遭受重大损害急需救济;而另一方面,致害人面对巨额赔偿却无 力承担。加之传统的责任保险为自愿性的商业保险,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原则,是否投保 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但现实中,许多经营业者为了节省成本开支通常不会自愿购买责 任保险。因此,通过引入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利用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适当限制缔约各方 3 郭明瑞主编: 民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第 37 页 4 转引自邹海林: 责任保险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第 1 版,第 34 页 5 陶存文: “责任保险: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 中国金融 ,2007 年第 15 期,第 31 页 6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第二册)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第 159 页 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 5 的契约自由,要求特定义务主体必须投保相应责任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7 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在环境、机动车、部分高危行业等领 域限制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契约自由。 2.强制责任保险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除了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民事法律制度,强制责任保险的产生还与经济学领域中“柠檬市 场”的存在以及有效竞争不足引发的市场失灵现象密切相关。 (1) “柠檬市场”的存在 1970 年,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在其发表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 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柠檬市场”的概念。柠檬市场亦称次品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由于信息 的不对称,产品的卖方往往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如果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 严重就有可能会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甚至造成相关市场的萎缩直至消失,此即信息经济学 中著名的逆向选择问题。 8 在保险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因投保人和保险人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在保险合 同中出现不利于保险人的情况。由于保险业的实质,是利用大多数人的筹资来分散少数人的 风险。通过科学的精算方法,保险人往往比投保人更能把控总体风险;但就个体风险而言, 投保人却比保险人了解更多。因此,就某项保险而言,风险大的人投保的可能性就大于风险 小的人,这种情况对于保险人是十分不利的。 9由于投保者的风险无法逐个识别,保险公司在 设定费率时不得不采取平均定价,而建立在平均概率基础上的保费将使风险概率低于平均概 率的人都会退出市场。即造成市场中那些管理完善、风险小的企业不愿投保,而只有部分管 理缺失、潜在风险大的企业才乐于投保。由于保险公司在保费的定价过程中,通常以大数法 则和风险系数法则为测算依据,因此最终导致整个保险市场的风险不断上升。 在我国雇主责任险的运营过程中,就曾出现许多安全设施差、风险大的中小企业纷纷投 保,而管理完善的专业建筑公司却不愿投保的现象,造成保险公司在雇主责任险业务中遭受 巨额亏损。因此,为防止“逆向选择”问题,在一些特殊保险领域适当监管、引入强制责任 7 肖刚: “论责任保险与侵权行为法的关系”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4 期,第 7 页 8 akerlof. ga.: “the marker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970 9 朱信凯、彭廷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 管理世界 ,2009 年第 1 期,第 23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保险制度,要求所有的个体或企业都参与保险,不啻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 (2) 政府应对责任保险市场失灵的最优选择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各主体诚信不足以及 “柠檬市场”现 象的存在,极易造成整个责任保险市场基础薄弱、竞争机制失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詹科夫 提出的监管公共强制理论, 10当责任保险市场失灵时,在投机性和逐利心理的影响下,当事人 的投保意愿将明显下降;而逆向选择与败德行为也会使保险公司不再愿意积极承保,最终导 致双方都没有参与保险的意愿。此时为应对市场失灵就需要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重新找到平 衡点,由政府进行适当干预。 11 对于投保者而言,由于事先购买了相关强制责任保险,一旦事故发生能够及时分散和转 嫁其对第三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避免了因无力赔偿而导致企业破产或生产中断;而受害 人,也能及时得到充分的经济赔偿,避免了因责任人无力赔付而导致的索赔无果或将损害的 不利后果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情况发生;同时,政府也摆脱最终“买单人”的角色,减轻了财 政负担。因此,实行强制责任保险是政府应对责任保险市场失灵的最优选择。 总之,强制责任保险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法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脱胎于 传统的责任保险,为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悖于“契约自由”原 则,但也具备了独特的法律特性与价值功能。 (二)强制责任保险的异质性与价值功能 1.强制责任保险的异质性 从本质上看,强制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在发挥 分散风险、消化损失这一基本功能的同时,更强化了对受害人的保护,有效地避免了受害人 在利益受到侵害的同时又得不到及时救济的困境。因此,其在产生基础、保险标的、实施方 式及价值功能等方面,都与一般的责任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传统的责任保险基于其自愿性,是否参与保险完全由当事人决定;而强制责任保 险却突破了传统保险的契约自由,由法律强制规定特定义务人必须投保相应责任保险,且保 10 美国克拉克奖得主、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詹科夫(djankov.shleifer)于 2004 年在理解监管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监管的 公共强制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假定“社会”希望对商业生活施加控制,以追求某种对整个社会有利的目标。 11 袁园: “我国强制责任保险探析” ,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8 年,第 15 页 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 7 险人不得拒绝承保。另外,强制责任保险除了具备一般责任保险分散危险、消化损失的基本 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突出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使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的赔偿,也体现出 浓厚的公共利益色彩。 另一方面,强制责任保险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商业保险,与一般的责任保险具有共同性, 在法定范围内仍充分尊重合同当事人的意愿。在保险合同的成立、投保人的权利义务及保险 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等方面,均可适用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制度的一般规定。在立法目的上,实 施强制责任保险的本意在于对第三人利益的特殊保护,在事故发生后使其能及时得到救济。 而社会保险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实施社会政策为目的,政策性保险以为实施特定的产业政策 服务为基本出发点,两者与强制责任保险均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12 2.强制责任保险的价值功能 基于其异质性特点,强制责任保险除了具备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这一基本功能外,更突 出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从而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1)分散风险、经济补偿功能 强制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对受害人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其目的在 于分散和转嫁被保险人对第三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使受害人获得及时、充分的经济赔偿。 对于投保人而言,由于特定义务主体的经营或执业活动可能给他人带来损害因而面临巨 额赔偿,通过购买强制责任保险可以转嫁责任风险、弥补巨额赔偿损失,避免企业因无力赔 偿而被迫破产或生产停滞,维持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而对于受害人来讲,在事故责任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赋予其直接向保险人请 求保险赔偿的权利,以及时获得救济赔偿。例如,在餐饮、购物、休闲等公众娱乐场所发生 意外事故,极易造成众多消费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当商家赔付能力不足时,消费者将 无法得到充分的救济赔偿。但是若商家事先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则消费者可以直接向保险 公司求偿。 13 (2)对第三人利益的特别保护功能 传统的责任保险以自愿订立为条件,若投保人不愿投保或者保险人拒绝承保,都会使责 任保险对受害人的保障功能落空。而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目的,正在于保障特定情况下第三 12 郭锋、杨华柏、胡晓珂等:强制保险立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年,第 7-10 页 13 戚挚: “强制公众责任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8 年,第 17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人损害赔偿权利的实现,其制度设计凸显了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具体到我国的强制责任保 险制度中,除实行已有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承运人旅客法定责任保险、海洋油污 损害责任强制保险外,还应当在更广范围积极推行雇主责任强制保险、律师、会计师责任强 制保险、医疗职业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等。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强制责任保险也赋 予了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突破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使受害人可以越过损害赔偿责任 人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第三人的利益。 (3)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功能 强制责任保险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其实施是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 做的一种制度安排。与一般的保险不同,强制责任保险将不特定第三者的人身或财产利益作 为投保对象。这一特殊的受益主体正体现了强制责任保险保障第三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 平的价值功能。 强制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体现在其运作模式上。由于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只是出 于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及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其运作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与一般商业 保险有本质上的区别。实践中,大多数国家在强制责任保险的费率厘定上都遵循“不盈不亏” 原则。例如我国交强险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保监会应按照交强险业务总体“不盈不亏” 原则审批保险费率;任何从交强险运营中获取的收益均按照规定予以留存、不得挪作他用; 保监会应适时调整费率设定,确保保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总体达到不盈不亏。 14 (三)强制责任保险的划分种类 学界按照不同标准,将强制责任保险划分为不同种类,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着重阐述以民事责任风险为保险标的所提出的分类,即将强制责任保险分为:机动车强 制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特殊责任保险五类。 1.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 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是指以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应当承担 的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的强制责任保险。根据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即被保险机动车的所有人 或使用人;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依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对交通 14 郭锋、胡晓珂: “强制责任保险研究” , 中国商法年刊 (2007) ,第 539 页 破解我国强制责任保险之困 9 事故所造成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 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起源于德国、瑞典、挪威。1927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专门制定了举世 闻名的 强制汽车保险 , 规定州内居民在取得驾驶执照或车辆执照之前, 必须购买汽车保险。 15此后,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逐步脱离了一般责任保险的理论和实务,并发展出了自身所独有 的特殊规则,形成以特别法为基础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不仅在英国、美国、德国、日本 等保险业起步早、保险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就我国而言,在台湾、香港、大陆地区都已制 定了较为完备的相关立法,并已形成发达的保险网络。 2.雇主责任保险 雇主责任险,是指以雇主(被保险人)对其雇用的员工从事保险合同列明的被保险人的业 务而发生意外事故所受伤亡、疾病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被保险人雇用的 员工,为雇主责任险的第三人,包括被保险人长期雇用的员工、学徒、临时工和季节工等。 16 雇主责任险出现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不断增长的因铁路 出现所导致的事故。其实施的原理在于:确保员工在雇主存在过错致使其受到伤害或疾病的 情况下,可以获得公平的补偿,也促使雇主积极改善工作环境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由于雇主责 任险与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有一定相似之处,所以在实践中,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 单独设置雇主责任险,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则将雇主责任险与工伤保险融合在一起。 17 3.公众责任保险 公众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因其违反法定义务造成他人(公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 失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标的的责任保险。其所承保的危险,限于被保险人因为一次事 故或者保险期间的任何事故对社会公众或成员承担的赔偿责任。 18公众责任险适用范围相当广 泛,有综合责任保险的美誉。 在我国台湾地区,强制意外公共责任险十分发达,其适用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 如公寓大厦管理条例 、 消费者保护自治条例 、 石油管理法 、 煤气事业管理规则 19等 15 郭锋、杨华柏、胡晓珂等:强制保险立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6 页 16 john birds: modern insurance law m. us: outlook press, 1999, p.388 17 张卉芳: “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0 年,第 6 页 18 王卫国、雷佑新: “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目标模式: 强制加专营 ” , 经济师 ,2007 年第 12 期,第 64 页 19 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第 17 条:住户于公寓大厦内依法经营餐饮、瓦斯、电焊或其他危险营业或存放爆炸性或易燃性物 品者,应依中央主管机构所定保险金额投保公共意外责任保险。 石油管理法第 22 条:石油炼制业、石油输入业、石油输 出业、汽、柴油批发业、加油站、加气战、渔船加油站、航空战、商港或工业专用港加储油(气)设施与设备达中央主管机关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多项立法,都为公众利益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我国大陆地区较为常见的公众责任险为火灾公 众责任保险,但并未以强制手段推广。 4.职业责任保险 职业责任险,又称为专家责任险,是指以提供专业服务的被保险人因其违反高度注意义 务致第三者损害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 20职业责任险以专家责任为保险标 的,而专家责任,区别于一般的民事责任,是指提供专业技能或服务的人员,因其执业中的 疏忽或过失致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在德国,一些重要的、可能造成严重事故的专业活动,如律师行业、会计师行业、公证 行业等,都要求执业人员投保相关强制责任保险。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保险业的不断进步, 职业责任险的覆盖领域也不断拓宽,资产评估师、保险经纪人、董事、医师、建筑师、工程 监理等也被纳入其中。此外,职业责任险也并不局限于个人投保,单位也可以作为投保人, 如旅行业强制责任险、医疗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等。但应当看到,尽管大多数国家对职业责任 险都采取了鼓励投保的态度,但并不是每个国家就上述提到的每种职业都设置了职业强制责 任险。 21 5.特殊责任保险 特殊责任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因以严格责任为归责原则的事由造成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 损失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强制性责任保险。特殊责任保险所承保的对象通常属于一 般责任保险单的责任免除。 22比较常见的险种包括:环境污染、航空器、核设施、船舶油污强 制责任保险等。 综上,强制责任保险是依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投保人必须向保险人投保而成立的,以被 保险人可能承担的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险种。除了具有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基本功能外, 还强化了对受害人的责任保障,体现出浓厚的公共利益色彩。在国家法律强制推行的基础上, 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 害事故发生,对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定规模之自用加储油(气)设施者,应投保公共意外责任保险及意外污染责任险。 煤气事业管理规则第 99 条:经营煤气 事业者,应投保公共意外责任保险。 20 w.i.b.enright: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 law, sweet 如果采取“保本微利”的原则,则应当由各商业保险公司独 立经营,允许其从中获取利润,但可以通过对保险费率的调整限定盈利的幅度。 三、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之完善路径 (一)完善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相关立法 目前我国的保险业尚不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保险立法还是实践上都存在较 大的差距。然而现实中大量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迫使我们必须积极 寻求分散风险、加强受害第三人利益保障的相关立法。2006 年 3 月,国务院颁布的机动车 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有关强制责任保险的行政法规,它在一定 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但正如本文第二章所述在实践 中强制责任保险的适用范围已远远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范畴,在其他领域,强制责任 保险的立法均落后于保险实践。对于一些特殊领域、高危险性行业及公共营业场所,应该加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快完善强制责任保险相关立法,使我国的强制责任保险范围逐步扩展到公众责任、职业责任 及雇主责任保险等领域。 1.扩大立法主体范围,建立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多层次立法体系 在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只能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才能合法确立。但是随着保险在处理突 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规定显然过于严格,在实务中早 已被突破。例如,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强险条例颁布前,全国已有 26 个省市通过 地方法规、政府规章或其他形式推行交强险。 34还有部分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一些 公众营业场所强制实行公众责任险。然而将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权限制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和国务院这一层面,直接导致现行部分依靠地方性法律文件推行的强制责任保险丧失其法 律依据,也造成了当今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客观需求增加但法律实施却明显滞后的两难困境。 从世界范围看,合法确立强制责任保险的规范性文件并非像我国一样限定狭窄。例如, 在美国设立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权包括联邦和各州两个层面;而在意大利,中央和地区省级 都有权制定强制责任保险的相关立法。因此,完全可以将强制责任保险的立法权限扩展到地 方一级。笔者建议通过修改我国保险法第 11 条第 2 款有关强制责任保险之立法权限的规 定,把立法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地方性人大一级,建立一个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共 同构成的强制责任保险多层次立法体系。 35 2.加强专项立法,完善强制责任保险各种配套规定 健全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立法实践中,我国的民法 体系尚待完善:首先,现行民法通则对于民事侵权的归责原则和赔偿标准等的规定不够 系统和完整;其次,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侵权法体系,诸如产品责任法 、 食品卫生法 、 环境责任法及雇主责任法等专项法律的缺失,使得国家无法通过法律规范对一些侵 权行为实施硬约束。 立法上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强制责任保险的发展滞缓,各具体险种因缺乏专项法律规定导 致在实际运行中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例如在雇主责任险领域,由于我国现今没有制定专 门的雇主责任法 ,因此对劳动雇佣关系的调整仅能依据劳动法及其他地方性条例。在 意外事故发生后,由于法律对雇主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及赔偿金额均无明确规定,因此雇佣双 34 杨华柏: “完善我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思考” , 保险研究 ,2006 年第 10 期 35 郭锋、胡晓珂: “强制责任保险研究” , 中国商法年刊 (2007) ,第 548 页 破解我国强制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