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pdf_第1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pdf_第2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pdf_第3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pdf_第4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了全球市场的萎缩,致 使处于竞争弱势、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品附加价值较低以及品牌管理意识较弱的全球 中小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我国的中小企业境况也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加速中小企业的 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就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就是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探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完善法律,政府支持的 具体对策。 本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 状、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概括了美国、 日本以及我国对中小企业概念的不同界定,并对三国的划分标准进行比较。第三部分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了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 “不竭动力”的结论。第四部分是总结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创新经验,国情不同,支持力 度、方式等也存在不同。在这部分中,首先分别阐述了美国、日本对于本国中小企业创 新所采取的政策、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措施,然后对两国的做法进行了比较,为我 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第六部分为政策建 议,在美国、日本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缺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以促进我 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最后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更 坚实的力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金融危机 abstract ii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financial crisis has restri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eriously,and also caused the shrinking of the global economic market. the glob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which lacks capacity of competition, not be good a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the low added product value and the weak brand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has been critical attacked and the condition. our country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also in the bad circumstance. therefore,it has become a topic solved urgently that how to accelerat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hancement product competitive power.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 i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profits from success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nd also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s actual request. this article wants to inquire about the countermeasure: increase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vestment,train the technique talented person,consummate the law and increases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studies, the research mentality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and notes the article innovation and the deficiency. the second part elaborat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finition of us, japan as well as our country, and drew a conclusion to the three countries divisions. the third part is case analysi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ustained development “the drain less power”. the four part summarizes the us, japan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xperienc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ondition, the way how to supports and if it is effective is also different. in this part, first elaborates the us, japan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ports,such as policy, law,finance and so on and then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o both countries action, provide references to our country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art five analyzes our country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question which under financial crisis. the sixth part suggested the policy,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shortcoming, and also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us, japan experiences,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different suggestion 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s small and medium-sized abstract iii enterprise develop fastly and healthy. finally draws the conclusi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ustained development source power, therefore,our country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must speed up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ep,deals with the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in order to become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olid strength.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financial crisis 第 1 章 引 论 1 第 1 章 引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为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伴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融合日益加强,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 企业岂能独善其身。 国际市场的萎缩使我国大多数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 业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严重者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不得不破产关门。据发改委中小 企业司统计数据表明,全国 2008 年上半年有 6.7 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作 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倒闭超过 1 万家1。面对危机,我们别无选择,只 能迎难而上, 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由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引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注资 850 亿美元拯救 aig,华尔街的经济就如同多米诺骨牌顷刻间 以人们预料不到的速度倾倒, 并迅速席卷美国及全球经济, 演变成了一场世界经济危机, 而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份子,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小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 型产品为主,不仅技术含量低,更缺乏自主品牌,面对着金融危机中日益萎缩的世界市 场,产品没有销路,内需不足,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发展岌岌可危。本文的研究意义就 在于, 在研究美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上, 探寻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如创新投入明显不足、缺乏核心研发产品、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以及创新制度不健全等, 从而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应在危机中采取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在改 革中不断飞跃,力求长足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尚未构筑起企业创新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也日趋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焦点, 在实践中也验证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名言“不创新,就灭亡” 。从 20 世纪初熊 彼特的创新理论发展至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创新理论的形成起源于 20 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aschumpeter)在他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 理论” (innovation theory)2,对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很大,世界各国的学者从 不同角度对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创立了以创 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及创新经济学理论体系。目前,国外创新理论已形成了新古 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四大理论流派。 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将在本文的第二章有详细的解释,在此就重点阐述一下 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 制度创新学派:美国经济学家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两人于 1971 年合 著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 ,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一般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 均衡方法,对制度创新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将制度区分为“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3。戴维斯和诺斯等人认为企业的创新过程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形成“第一行动集 团” ,即预见到潜在利润并认识到只要进行创新便可获得利润的决策者。在他们当中, 至少有一种人是熊彼特所定义的那种企业家。第二步, “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创新方案, 如果当时还没有一个可行的现成方案,就需等待制度的新发现。第三步,在有了若干可 供选择的制度创新方案之后, “第一行动集团”便以最优化利益原则,理性地选择他们 认为最能实现自身利益的制度并具体实施。第四步,形成“第二行动集团” ,即在制度 创新过程中辅助“第一行动集团”实现创新的人或机构。第五步, “第一、第二行为集 团”共同努力,促成企业创新4。 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国家创新系统学派以克里斯托夫弗里曼、理查德纳尔逊等 人为代表,该学派认为技术创新不是由企业自己创造的,国家创新系统也对企业创新起 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弗里曼在 1988 年的日本:一个新国家创新系统一文中,首 先充分肯定了日本形成的创新系统对日本企业创新的飞速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他说: “当日本在某些重要新技术领域处于前列时, 并不仅仅是或甚至主要是与研究发展的规 模有关,而要与诸如社会或制度的变革有关,日本的成功大部分必须归功于众多日本企 业的技术进步管理,并与社会及制度变革的推动有关。 ”5 。并且他认为,国家创新体 系是国家内部系统组织及其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在公私领域内的机构网络,其 第 1 章 引 论 3 活动和互动行为启发、引进、改造和扩散新技术6;纳尔逊指出的:创新系统“这个概 念指的是一套组织机构,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的创新业绩。 ”7。纳尔逊自 1987 年与 弗里曼等共同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在 1993 年的著作中,他进一步将创新系统定义 为: “其相互作用决定着一国企业的创新实绩的一整套制度。 ”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企业 创新制度类型是那些鼓励合作研究开发, 创造风险资本基金以及扩大科学机构与产业间 技术转移的政策8。 总的来说,西方创新理论内涵不断深化、丰富,可以将其发展划分为三阶段,熊彼 特阶段(1912-1950),新熊彼特阶段(1951-1970),繁荣发展阶段(1971-现在)。科学技 术的突飞猛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 西方企业创新理论的迅猛发展对企业 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 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不会自然而然的持续下去,如果企业不再追加科技创新投 入,而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科技现状,那么,这个企业就会逐渐的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 机,甚至会陷入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地。因此只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断地进 行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创新的 理论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企业创新理论如同黑暗中的一把火,指引着无数中小企业沿 着创新的大路上大步向前。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从 20 世纪 80 年代, 企业技术创新理念传入我国时就引起了国内经济学者的普遍关 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在短短 20 多年里,国内学者在吸取国外理论精华的同时,结合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加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的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首次对企业创新状况调查是从 1990 年开始, 由清华大学以及国家统计局发起, 对全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术界,我国无数学者对企业技术 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者是傅家骥,许庆瑞,温瑞裙,常修泽等 人。 傅家骥是我国技术经济开拓者和持续推动者之一,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技术创 新理论” 、 “中国特色的设备更新理论”和 “中国特色的技术改造理论与方法” ,为我国 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技术积累与企业技术创新中写到“技术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企业赢得竞争 优势的基本途径。 ”9;在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关键中写到“技 术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有 效途径” ,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延续下去,持续发展,到了适当时候,就需要用新的组 织形式去替代原有的组织形式,而替代需要的动力就是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一个企 业的出路,创新并不是只包括一个单独企业的创新,要形成战略联盟,促使我国企业在 世界大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10。 许庆瑞结合近二十多年来国外现代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对我国的传统的管理科学领 域进行更新、发展和开拓。发表了技术创新与劳动生产率 、 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研究、 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能力增长机理与途径研究 、 关于改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对策和技术引进体制、战略的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他从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两方面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其本质是知识 11。 温瑞裙提出,自主创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渐进的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有技术的 融合或引入来建立新的技术平台;第二类是根本的自主创新,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发 明全新的技术,由此开发出全新的或新一代的产品。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12。 常修泽所著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结合我国企业产权制度、 组织形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对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 总体设计、 运作方略以及创新协同等进行了系统研究13。 由上述看, 虽然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其研究还不是很成熟, 与西方国家的理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我们的研究还处于对国外学者理论的验证 及模仿阶段,并不能真正的创新,且对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理 论的发展可以促进技术发展,同时技术创新发展也提升了创新理论的研究水平,因此, 我们应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支持创新理论的研究,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金融危机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难以弥 第 1 章 引 论 5 补的损失,归其原因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只能进行简单加工生产,并 不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当受到市场严峻考验时,无法进行产品创新的中小企业失去了 世界市场,境况不容乐观,相比较而言美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先进 的经验,本文就是在研究总结美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不足, 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制度不健全,而提出了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改进管理方式、完善市场环境 等建议,为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1.3.2 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这部分主要 是对国内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为下文的分析打下理论基础; 二是总结美国、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三是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在 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四是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六 章: 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分析了选题背景以及研究目的,接着整理了国内外对于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现状,然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在 本章最后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以及难点。 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本章分为二小节,第一小节主要是对美国、日本以及我国中 小企业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总结,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历程都不相同,所以世界上现在还 没有对中小企业统一的定义、界定,第二小节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进行了整理和评 述。 第三部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分析, 在这部分首先阐述了北京威讯紫晶科技 有限公司及北京机电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成果使得其企业的飞速的事实, 然后得 出了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的结论。 第四部分是总结美国、日本技术创新经验,首先分别阐述了美国、日本对于本国中 小企业创新所采取的政策、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不同国情,支持力度、方式等也 存在不同, 然后对美日两国的做法进行了比较, 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借鉴。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回 顾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接着阐述了在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状,最后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不足,如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中小企业管 理水平相对落后、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度不健全等,为提 出建议提供了基础。 第六部分为政策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针 对不同的缺点,在美国、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 快速健康的发展。 最后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快 技术创新的步伐,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坚实的力量。 1.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了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两种分析方法。 其中案例分析主要运用于第三 章, 这章中主要阐述了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机电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技 术创新下飞速发展的事实;比较分析方法运用于第四章,通过比较美国、日本中小企业 发展历程以及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得出了我国中小企业 在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下应加速技术创新的结论。 1.5 创新点及难点 1.5.1 本文的创新点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 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 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以金融危机为大前提,提出的中小企业 的创新问题。 本文的创新点表现在: 对日本、 美国两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创新进行了总结, 从政府支持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努力两方面解释了这两个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较高的原因。 1.5.2 本文的难点和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本文的难点主要是在数据方面与实证研究方面,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中小企 业的发展虽然受到较多人的关注,但确切的数据却较为难寻,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成果较少,如何找到成功案例,证明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重要性,这个是比较 困难的。 第 1 章 引 论 7 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好。一是:我国地缘辽阔,不同地区 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程度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的技 术创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中小 企业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二是:虽然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但是只是将 两个案例简单分析,没有建立模型分析,说服力较弱。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第 2 章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及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规定,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里,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界定也在时 刻发生着变化。 2.1.1 美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美国在 1953 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中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在某行业领域不 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按照这个规定,联邦政府内主管小企业发展的小企 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将雇员人数在 500 人以下的独 立企业作为它们的支持对象14。但是由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特性,在这基础上, sba对不同行业又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如下表: 表 2-1 美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 划 分 标 准 制造业 一般行业从业人员不满 500 人,汽车制造业中不满 1000 人,航 空制机械制药业中不满 1500 人 批发业 年销售额在 9502200 万美元 建筑业 年销售额在 100950 万美元 农 业 年销售额在 100 万美元以下 零售业 年销售额在 200800 万美元 资料来源: 由表 2-1 可以看出, 在美国的制造业中,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从业人数, 而在批发业、 建筑业、农业、零售业中划分的标准则是年销售额。 第 2 章 中小企业界定及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9 表 2-2 美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包含的行业部门数(制造业) 表 2-2 美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包含的行业部门数(制造业) 从业人数划分标准 1974 年 1989 年 250 人 166 个 500 人 117 个 346 个 750 人 59 个 56 个 1000 人 51 个 55 个 1500 人 1 个 3 个 合计 394 个 460 个 资料来源:同表 2-1 2.1.2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相比美国 而言,日本有一套详细而比较完善的关于中小企业的规定。日本于 1968 年颁布了中 小企业基本法 ,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人数定量, 即从业人数;二是资金定量,即资本金。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不断恢复,中小企业进入 了健康的发展轨道,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1968 年对中小企业的规定逐 渐丧失了实际意义。于是,在 1973 年,日本政府修订了中小企业基本法 ,对中小企 业的从业人数以及资本金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而且将批发业从零售业和服务业中分离 出来。20 世纪末,日本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在 1999 年中小企业基本法得到进一步 的修正,这就形成了目前日本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这份标准更加准确的规定了主要行 业的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以及其资本金,对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表 23 日本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表 23 日本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 1968 年不同行业从 业人数以及资本金规定 1973 年不同行业从 业人数以及资本金规定 1999 年不同行业从 业人数以及资本金规定 制造业 从业人数 300 人以 下或资本金 5000 万日元 以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300 人以 下或资本金 1 亿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300 人以 下或资本金 3 亿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批发业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 或资本金 1000 万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100 人以 下或资本金 3000 万日元 以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100 人以 下或资本金 1 亿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零售业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 或资本金 1000 万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 或资本金 1000 万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 或资本金 5000 万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服务业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 或资本金 1000 万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50 人以下 或资本金 1000 万日元以 下的企业或个人 从业人数 100 人以 下或资本金 5000 万日元 以下的企业或个人 资料来源:日本中小企业厅编: 中小企业政策总揽(总论) ,中小企业总和研究机构, 1975 年,1999 年版整理 2.1.3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中小企业起步于建国初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健康 发展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我 国政府以及各界的关注。 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就有如下规定:凡具有机器动力,工作人员总数在 15 人以下;或没有机器动力,工作人员在 30 人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15。但在 50 年代后 期又规定,不同的企业以不同的产品产量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标准。70 年代,对部分标 准又作了新的调整,钢铁联合企业的中小企业规定为年生产能力为 10 万吨下;棉纺织 企业中的小型企业规定为拥有纱锭 5 万锭之下;汽车制造厂年产整车在 5000 辆以下; 水泥年产量 32 万吨以下,手表厂年产 40 万只以下16。80 年代后期又将企业分类归档, 第 2 章 中小企业界定及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1 90 年代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的考察指标。由此可见,新世纪以前,中小企 业划分的主要依据界限并不是很明确,标准也并不统一。 直到 2003 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统 计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对中小企业划分才有了较为清 晰的界定。此规定按照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 对中小企业进行了划分:工业要求职工人数 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 30000 万元以下, 或资产总额为 40000 万元以下; 建筑业要求职工人数 3000 人以下, 或销售额 30000 万 元以下;零售业要求职工人 500 人以下,或销售额 15000 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要求 职工人数 3000 人以下, 或销售额 30000 万元以下; 邮政业要求职工人数 1000 人以下, 或销售额 30000 万元以下17。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100 人及以上,销 售额 1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划分自建国至今在不断规范,划分的标准越来越细, 数据也越来越精确,这就说明,我国政府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向,注重发挥中小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健全完善指导、 管理、 监督其规范运行的制度机制, 以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不断推动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2.1.4 小结 美、日、中三国作为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影响的重要经济体,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有 着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阶段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在发生变化,这主要 是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也不尽相同,而同 一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且由于企业本身的发展也 是动态的、复杂的,所以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进步,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在不停地扩大范围,界定标准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 的适应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更好地维护中小企业的生存利益,为其技术创新、扩 大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横向对比, 美、 日、 中三国的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主要依据三个指标: 从业人数、 资本总量、销售额,这三个指标不同方式的搭配进行界定,而针对不同的行业也都采取 了不同的标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关于中小企业概念及界定标准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各国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政治与经济体制、自然资源、国家环境等不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相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规模、 生产要素数量、 行业进入难易程度、行业竞争程度及技术水平和变化趋势有很大差异,企业的实际规模 同所处行业特点密切相关。 纵向对比,从各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发展趋势看,这三项指标都在不停的增长。 这可以理解为,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对企业生产要 素投入的要求, 导致了用资本数额来表示企业规模的扩大; 第二, 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 从而导致企业资金日渐雄厚;第三,由于企业规模具有随经济发展而扩大的倾向,从而 导致于此项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提高。 2.2 企业技术创新主要理论 2.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内涵丰富,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他认为创新 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将生产要素运用到生产中,通过市场的生产活动而 获得经济利润的行为。这种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 (1)引入新的产品; (2)采用新的工 艺; (3)开辟新的市场; (4)寻找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 (5)开创企业新的组织管理方 法18。首先,他认为创新是一个内生因素,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的,是经济活动的自生变 量;其次,创新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经过无数 次小的步骤之后,才产生一次突变,是“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 比喻,不管你把多大数量的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再者,创新 的主体是企业家,强调了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把生产要素新组合 的实现称为企业;把那些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他认为只有企业家才能发现到 经济中潜在的利润,并将现实中的生存要素重新组合进行生产,取得利润;最后,创新 同时意味着毁灭,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进行了创新,取得了利润,另 一些企业并不模仿或是进行新的创新,那么他们将无法发展,最后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而进行创新的企业将持续发展下去,即创新意味着对旧的否定,而并不是共存。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开创了企业创新理论的先河, 我们不可否认其产生的重大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国内外的学者沿着他的足迹, 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更深 入、细致的研究。 第 2 章 中小企业界定及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3 2.2.2 创新的新古典学派 创新的新古典学派以索洛(scsolow)等人为代表,提出的索洛模型 ,直到现 在该模型仍然是经济增长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索洛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 献被设定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者组成,并且假设边际生产递减的齐次方程、总 生产函数、储蓄率一定,技术进步为外生等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政府政策对于经 济增长的作用是无效的结论。 虽然其众多苛刻的假设条件和得出的政府政策无效论使人 感觉消极, 但在哈罗德和多玛的极其不稳定的刀锋增长模型一直让人们担心资本主义社 会中的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是不稳定的当时,索洛模型提出的增本主义模式的资 本积累过程从长期来讲将收敛于经济增长稳定状态的这一结论无疑是给关心经济增长 问题的经济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19。 索洛因为这一理论对经济增长研究的杰出贡献 获得了 1987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作为增长的重要因素,依据 19091949 年美 国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分析20,在 19091949 年中,美国平均 2.9%的经济增长,0.32 是资本积累的贡献,1.09 是劳动力的投入的贡献,1.49 是技术进步的贡献,得出了令人 吃惊的结果: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在劳动产出的增长中的 87.5%贡献来自于技术进步,而资本使用量的增加所起到的作用只不过占到 12.5%;索 洛还指出,技术与其他商品一样在带来创新收益的同时,也受到非独占性、外部性等市 场失灵因素的影响,并且适当的政府干预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进行21。 2.2.3 新熊彼特学派 新熊彼特学派以曼斯菲尔德、 卡曼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坚持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传统, 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具体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1技术创新的扩散:曼斯菲尔德模型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分为三步:第一步,一些企业为挣取较多的利润先进行创新,我 们姑且将其称其为首企业; 第二步, 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获得效益而向首企业进行学习; 最后,其他更多的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适应整个企业界的创新。熊彼特的此理论虽然 阐述了不同企业创新的过程不同但是他并未进一步论述首企业与以后的企业的关系, 且 创新的速度如何也没有进行阐述,而曼斯菲尔德就恰恰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在 一定时期内,一个部门中采用某项新技术的企业增加的程度由三个基本因素构成:模仿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比例,即一定时期内某一部门中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数与总企业数之比;对其他未采用该 种新技术的盈利率, 即相对于其他投资机会而言的盈利率; 采用新技术所要求的投资额, 在相对盈利率相同的条件下,投资额越大,资本供给与筹集就越困难,模仿的可能性就 越小22。 2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卡曼、施瓦茨理论 进入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经济学者逐渐意识到:市场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极 大地制约了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学家卡曼、施瓦茨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 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 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23。卡曼、施瓦茨认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这三个变量 是决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企业越大,竞争力越强,而垄断力也越强,市 场就可以长时间被较少企业所占领,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他们 的结论就是垄断竞争型市场是最适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 也是一个企业创新的根 本动力。 第 3 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15 第 3 章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可以 使得一个中小企业由弱小走向强大, 由贴牌生产到自主生产, 由国内市场迈向世界市场, 也是中小企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实现自身跳跃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中小企 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成就较少,其技术创新主要是由高科技公司完成的。 3.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3.1.1 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郦亮,这个响彻中关村的名字,创造了我国的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的奇迹,也成为了 我国进军国际标准的新榜样。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通信专业博士学位的郦亮, 于 2002 年回国注册了成立了赫立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短程无线通讯模块 软件应用企业,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公司在建立初期就致力于技术研发,通过了两年半的努力,他将客户由国内发展到 国外,公司的员工由 1 人发展到 50 人,创造了我国短程无线通讯技术的先例,他的出 色受到了中关村以及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2003 年 1 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赫立讯 科技有限公司,在听取了他关于短程无线网络技术的汇报后,对他的成绩给与了高度的 评价,这坚定了郦亮开创无线局域网的信心。 在 2004 年 5 月,他以资本 56 万元注册了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这成为我国 第一家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公司,刚开始时他们只有 7,8 个员工,但这没有阻挡郦亮技 术创新的决心,他带领着他的创新团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拼搏,一个芯片从研发到成型 到运用于产品到进入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其中最大的困难就 是资金问题,郦亮层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过如果在近期内没有足够的经费供给,他们 将难以为继,为解决资金困境,北京市科委、中关村国际孵化器等政府部门给予了他们 150 万的资金支持。 一次次失败,并没打垮郦亮,反而使他愈战愈勇,辛苦没有白费,该公司于 2009 年研发的无线传感网收发芯片及网络技术获得中关村十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光荣称号。 他 自己也成为了拥有 4 项美国专利项发明人、15 项中国专利的高科技人才,而他的团队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也成为了国内外每年千亿元收益的高科技含量企业。 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走 自主创新之路,不断研发,成为了中国芯片的未来和希望。 3.1.2 北京机电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曾是北京市最大的科研院所, 2000 年 12 月 18 日机电院由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为科技企业, 2002 年 7 月 18 日进一步改制组建成立北 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 13587.22 万元,以京城控股、北京控 股,公司在创立之初就致力于生产大型环保装备和高端数控机床。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的动力,这也是次企业持续发展的根 本。 为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 公司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 公司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负责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做出的技术创新的一系列工作进行监 督、决策,根据公司规定,每年公司以不低于上年度机电产业总收入的 8%投入技术创 新工作,而且根据具体的情况再进行进一步追加;其次,公司还加强了对于科技人员的 奖励, 对于技术创新做出的突出贡献者给予技术进步奖、 产业化奖、 申请专利授权奖励、 发表学术论文奖等。正是由于学术委员会发挥的重大作用、激励政策的巨大推动力以及 企业领导者坚持技术创新的正确领导,公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价值,公司的业绩也持续增长。截至 2008 年底, 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是改制前 2001 年的 6 倍;实现利润总额是 2001 年的 12 倍。公司还 积极增强员工的文化水平,截至 2008 年底,公司从业人员 445 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 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 64%。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也硕果累累。 “变直径变螺距变牙型角 螺旋的四轴联动导轮数控磨床”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 “2mk9733 数控变径 螺旋导轮磨床” 项目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颁发的中国 机械工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大型汽轮机叶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工艺的研究” 项 目通过专家论证列入北京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创新工程;等等。北京机电高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持续坚持创新之路,成为了我国数控机床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3.2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到,技术创新一个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技术创新就如 同造血机,源源不断的为中小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保持中小企业的活力,激发中小企 业的生产动力。 第 3 章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17 3.2.1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