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7 卷第1 2 期 2 0 0 9 年1 2 月 科学学研究 S t u d i e si nS c i e n c eo fS c i e n c e V 0 1 2 7N O 1 2 D e c 2 0 0 9 文章编号:1 0 0 3 2 0 5 3 ( 2 0 0 9 ) 1 2 1 8 0 9 0 6 科学论文评价方法运用的比较分析 以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为例 章娟,段志光,王彤 (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0 3 0 0 0 1 ) 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h 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和专题组讨论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法对 1 9 8 1 2 0 0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 5 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进行了评价。各种评价结果比较分析显 示,不同计量方法对于同一资料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定性评价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和h 指数法结果不存在 相关性,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呈弱相关。提示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 重和依靠文本机械茸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找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 价联结点,成为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的责任。 关键词:科学家;科学论文;质量;同行评价;计量评价;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科研评价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环境之 一,是科技管理的主要机制之一。科技成果的评价 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目前定性评价以 同行评议为主,定量评价有多种较成熟的方法。如 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专家的经验又避免专家的主观偏 性,如何最大限度地科学计量又不陷于片面和机械, 最终都要归结于“科研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的 问题。我们选择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科学家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1 9 8 1 2 0 0 5 ) 为例,运用 多种评价方法对其科学论文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 力求探讨科学论文评价的当代语境,引出科技管理 决策者思想的责任。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有关原始数据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 我们提交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专题检索提 问单,自以下数据库采集综合。 h t t p :n o b e l p r i z e o r g I S I ( I n s t i t u r ef o rS c i e n t i f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 美国科 学情报所) w e bo fS c i e n c e 数据库 I S I 的J C R ( J o u r n a lc i t a t i o nR e p o r t s 期刊引证 报告) 2 0 0 3 数据库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M e d l i n e 数据库 h t t p :w w w a l m a z c o m n o b e l 美国国会图书馆c a t a l o g 1 0 c g o v 1 2 方法 ( 1 ) 主成份分析方法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以科技论文数量、被引用情况和期刊影响因子 ( I F ) 为三个一级指标,选取论文总数( X 1 ) 、独作论 文数( X 2 ) 、合作论文数( X 3 ) 、1 0 0 次的被引次数 和( X 4 ) 、1 0 0 次的被引论文数( X 5 ) 、2 0 次的被 引论文数( X 6 ) 、篇均被引次数( X 7 ) 、被引总次数 ( X 8 ) 、一区I F ( I F I 4 8 3 7 ) 总和( X 9 ) 、一区I F 论文 数( X l O ) 、高区I F ( 包括一区和二区,I F 2 4 7 6 ) 总 和( X 1 1 ) 、高区I F 论文数( X 1 2 ) 、篇均I F ( X 1 3 ) 、总 I F ( X 1 4 ) 等1 4 项指标为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 系。 收稿日期:2 0 0 9 0 3 1 6 ;修回日期:2 0 0 9 1 0 1 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 0 7 7 3 0 7 2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 N C E T 一0 8 0 8 8 7 ) 作者简介:章娟( 1 9 8 0 一)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科技管理。 段志光( 1 9 6 3 一) ,男,山西稷山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与管理。 王彤( 1 9 7 1 一) 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多元统计。 万方数据 科学学研究第2 7 卷 对评价指标实施无量纲化处理 设第i 位获得者的第j 项指标为x ,i ( i = 1 ,2 , 3 5 5 ;j = 1 ,2 ,3 1 4 ) ,不同的评价指标往 往具有不同的鼍纲。为了消除由此产生的指标的不 可公度性,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做 法如下: y y F :型j( 1 ) 口J 经过上述变换后,指标的原始数据x ,i 转化为指 标评价值Y 所有的Y ;。形成了一个规范化矩阵Y = ( Y i i ) ,。,其中,第i 位获得者科学论文的指标 价值为Y ;= ( Yd ,Y 也Y “) 其中i = 1 ,2 ,3 , 5 5 。 计算因子得分 按特征根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选出I n 个主成分, 并得出因子回归系数W ;。因为主成分是原始变量 的线形组合,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原始信息,因此, 可根据w ;计算出各位获得者的因子得分z “ z 让= E 矗 ( 2 ) 其中,z i 。表示第i 位获得者第k 个主成分的因子得 分;W ;表示第j 个指标的因子回归系数。 计算评价综合得分 由于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量不一致,因此,用所 选出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各因子得分 进行综合,得出各科学家科技论文的综合得分s i , 然后根据综合得分排序。令V 。为选用的主成分的 方差贡献率。 s ;= z 谴圪 ( 3 ) ( 2 ) h 指数( h i g h l yc i t e di n d e x ) h 指数,是J o r g eH i r s c h 教授在2 0 0 5 年发 明的,是一种更多地面向研究者的评估工具。如果 一个科学家发表的N 篇论文中,有h 篇的被引用次 数均不少于h 次,其余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均不多于 h 次,则该h 值即为该科学家的h 指数。h 指数足论 文数和被引频次指标的结合,简单直观,具有很好的 弹性,近来正在被人们接受和运用。 ( 3 ) 层次分析法( A H P ) 以1 9 8 1 2 0 0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 者S C I 论文数、S C I 论文被引次数、S C I 论文期刊影 响因子和著作数等科学产出为定量分析内容。对获 得者科学产出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分解,得到两个 层次的评价目标,即建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 得者科学产出评价目标树。在同一层内依据各个评 价目标对其上一层评价目标作用价值的大小分别赋 予权重,按公式( 4 ) 求出获得者科学产出综合评分 指数G I 。 G ,= C I P 。 ( 4 ) 式中P i 为第i 个评价指标的测量值,C i 为权重系 数,I n 为评价指标的个数【4 。 ( 4 ) 专题组讨论法( f o c u sg r o u p sd i s c u s s i o n ) 有研究者认为“科学家重大科技成果的数量对 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等量齐观 的,将其作为表征科学技术发展的度量标准乃至科 学家科学生产率统计指标是再精确不过的” 。自 1 9 0 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以来,每一项获 奖成果几乎都是生物医学领域最具有创新性、对人 类健康做出最重要贡献的科学成果。因此将诺贝尔 获奖成果作为该奖获得者科研产出的质量指标是可 行的。 由组织者确定专题讨论内容:依据研究目的和 内容制订1 9 8 1 2 0 0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 奖成果与获得者社会影响评价排序表,按照其中 设定的“百年一遇”、“十年一遇”和“一年一遇”三 个层次标准对1 9 8 1 2 0 0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获奖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排序。非随机抽取9 位不 同学科专家组成专题小组,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围绕 专题广泛、深入、自由地交换意见和观点,基本达成 一致意见,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获奖成 果社会影响评价排序结果Ho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主成分分析结果 运用统计软件S P S S l 3 0 完成5 5 位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以上1 4 个指标测量数据的标准 化变换,以排除不同量纲的影响。经过标准化后的 1 4 个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进行 主成分分析。 表1因子分析最大特征根及其方差贡献率 万方数据 /论文范文 第1 2 期章娟段志光王彤:科学论文评价方法运用的比较分析 表2 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 表3 旋转后因子回归系数 运用S P S S l 3 0 进行因子分析,基于过程内定 取特征值大于1 的规则,提取三个主成分( 表1 ) , 即指标相关矩阵的三个最大特征根,5 5 5 1 、4 4 2 7 和3 0 0 4 ,它们一起解释总方差的9 2 7 2 5 ( 累计 贡献率) ,这说明前三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的 足够信息。所以我们用三个主成分来分析5 5 位科 学家的科技论文影响力。我们从因子负荷矩阵( 表 2 ) 中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z 1 在指标X 4 ,X 5 ,X 6 , X 8 ( 为便于叙述,文中标准化后的指标仍用x i 表 示) 上有0 7 3 0 以上的载荷系数,该指标是科学论 文的被引情况反映;第二主成分z 2 在X 9 、X 1 0 、 X 1 1 、X 1 3 、X 1 4 上有高于0 7 1 0 的载荷系数,代表科 学家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第三主成分Z 3 与x 1 、 X 2 、X 3 有较高的载荷系数,标志着z 3 主要是反映 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数量情况。 表3 显示了进行E q u a m a x 旋转后的因子回归系 数,据此表与公式( 2 ) 可列出因子模型,将因子模型 代入公式( 3 ) ,求得5 5 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 者综合得分,并排序( 见表4 ) 。 2 2h 指数法结果 检索得到5 5 为获得者的全部论文被引次数,将 各位获得者的论文按被引频次分别降序排列,计算 出每位获得者的h 指数,见表4 。 2 3 层次分析法结果 1 9 8 1 2 0 0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科学产出评价结果排序,见表4 。 2 4 专题组讨论法结果 根据专题小组讨论结果,生成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获奖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排序,见表4 。 表41 9 8 1 2 0 0 5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产出评价结果 序号获奖年度获得者萋盖譬豢鬣嚣耄盖鬈霉n 值n 值排序兹辫淼 休伯尔,D H 维厄塞尔,T N 斯佩咀,R W 贝格斯特姆,S K 萨米埃尔松,B I 文。J R 麦克林托克,B 杰尼,N K 克勒,G 米尔斯坦。C 布朗,M S 戈德斯坦,J L 科恩,S 蒙塔尔I I i 尼。R 利根川进 布莱克,J “们北”n扣” 8 8 7 8 9 2 4 4 4 5 7 9 6螂铋m明勉m_”拍舶 o 4 o以孤扭“o“也弘强 一o o o 弘诣弘观”拍o 4 篮 鹕钉钳钞叭粥尥n侉!兰甜引乳筋 4 4心毖砣毖:2:n n”艿”M博” ,m n“躺,扣鲳,嗡o l 1 l 2 2 2 3 4 4 4 5 5 6 6 7 8粥鳃鸲粥鳃鳃鳃粥鳃鳃 2 3 4 5 6 7 8 9 m 佗B M :2 坫 万方数据 1 8 1 2 科学学研究第2 7 卷 2 5 主成分分析法、h 指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关 系分析 S p e a r m a n 秩相关分析,主_ h = 0 9 0 6 ,。圭一层= 0 9 3 3 ,r h 一层= 0 0 8 7 5 ( P 均 0 0 0 1 ,图1 3 ) ,反映 主成分分析法、h 指数法与层次分析法结果存在较 好一致性,提示不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相同资 料的评价结果大同小异。 2 6 主成分分析法、h 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与专题 组讨论法结果关系分析 1 9 8 1 2 0 0 5 年5 5 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 得者中没有“百年一遇”者,“十年一遇”者2 3 人, 图1主成分分析法与h 指数法评价结果关系 万方数据 /论文范文 第1 2 期章娟段志光王彤:科学论文评价方法运用的比较分析 图2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关系 图3 层次分析法与h 指数法评价结果关系 “一年一遇”者3 2 人。对后两个层次获奖者主成分 分析综合得分和h 指数进行M a n n W h i t n e yU 秩和 检验,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 P 主= 0 1 1 6 ,P 。= 0 1 5 2 ) 。同样,对获奖成果社会影响排序、主成分 分析综合得分和h 指数进行S p e a r m a n 秩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获奖成果社会影响排序与主成分分析综合 得分和h 指数均不存在相关性( P 幸= 0 0 7 0 ,P 。= 0 0 9 4 ,图4 ) ,与层次分析法排序呈弱相关,r = 0 3 8 ( P :0 0 0 4 ) 。 图4h 指数法与专题组讨论法结果关系 主成分分析法、h 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与获奖成 果社会影响的不相关或弱相关,反映了科研产出评 价中定量评价方法与定性评价方法关系的现状,其 原因主要可能有:第一,二者分析对象不完全一致, 后者局限于其获奖成果,前者分析了包括获奖者获 奖成果相关论文在内的获奖前所有科学论文( 其中 有平均1 5 0 3 的S C I 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未检索 到”o ) 。第二,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科研产出形式的 多元化,导致科研产出的“质量”很难定义,测度指 标的确定难以达成一致。第三,专题组讨论中专家 的主观偏性;因子分析的指标体系不完善,未能涵盖 科学家科研产出的全部方面。第四,反映了当前科 学计量评价仍然以“数量”为标准,“质量”尚未提到 应有位置。第五,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在 科研评价中有机结合的缺失。 3 讨论 一个科学家在科学分层体系中的位置将最终依 赖于他的已经发表的科学成果。更准确地说,是科研 产出的质量;一个国家或科研机构则靠的是其拥有 的高层次科学家的数量及其产出的高质量研究成 果。而“质量”的科学测度正是科学计量学是否成 熟的根本立足点。目前,关于科研产出的“质量”还 缺乏明确的定义和直接有效的测度指标怕1 。 科尔提出过“质量”的绝对定义和社会定义,考 虑到实践操作的可行性,最终选用了社会定义,即 “某人的工作质量高是指他的同行认为这项工作现 在是有用的,这个思想是有价值的”1 。在此 定义基础上,引证相关指标被认为是测度论文质量 的较为准确的标准,但也不乏批评,毕竟“引用反映 的只是科学信息的有用性和影响而非质量本 身”1 。对瑞典大学不同研究领域科学家的一项问 卷调查显示【8 ,关于研究工作的质量,各学科表现 出共同的理念,应该从研究过程的各方面( 例如问 题、方法理论、结果、推理和写作风格) 和研究工作 的特性( 如正确性、严密性、创新性) 两个角度来分 析。基础研究产出的测度目前唯一可量化的就是发 表物指标,发表物又以科学论文为最主要。有研究 认为,对于科学论文的评价要依据其内容一1 。当前 显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主成分分析法、h 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三种定 量分析方法运用结果的一致性,反映了这几种定量 万方数据 科学学研究第2 7 卷 研究方法的相对成熟;但其与定性研究方法结果的 不一致性,又提出了科学计量方法的发展问题。历 久以来,即使在科学计量学方法兴起的今天,同行评 议为代表的以专家意见为依据的定性评价一直都是 科研评价的核心方法。这一方面主要归因于科学自 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又反映了科学计 量学的不成熟。科学计量学刚刚起步发展,尽管从 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引进的计量综合评 价方法很成熟,但是这些方法基于的科学评价的根 本科研产出的“质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就被操之过急的人们“委以重任”,结果必然是力所 不能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成果社 会影响与三种定量分析法结果不相关或弱相关的关 系,均显示了人们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计量方法客观精确,但是过于倚重发表物的数 量和被引情况等外部特征,忽视了实质性的“内 容”。试想要是能对发表物的“内容”进行计量会是 什么效果呢| 10 | ? 文本分析是典型的以内容为基础 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对文本本身进行分析,在 词、句子、段落、章节、文章和期刊等不同集总层次产 生的情境里,分析“是什么使得一篇文章成为理论 贡献性的文章,是什么使得一个命题成为论据, 是什么使得词的组合成为一个较为严密的概 念”等。理论、论据、概念,都是文章“有用性”的表 征,即体现了质量的社会意义,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 类。鉴于引用客观量化和文本分析定基于内容的特 性,我们可以将二者嫁接起来,对引用进行文本分 析,按其在被引文章中作为理论、方法、论据或者引 发新问题等不同作用分类,并赋以不同权重,综合求 得被引得分作为引用指标值。这样就能在文章构成 的情境里对其内容或“有用性”实现量化分析。 当前的科学论文评价注意到了文本视域和问题 视域,但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过分注重文本视域量 化的倾向,特别是在本应以问题视域为主要出发点 的同行评议中,亦出现了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视 域量化的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过于强调评价操作 的便利性,从而破坏了科学论文质量本身具有的完 整性;而根本原因则是在实践度量上机械地将科学 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忽略了科学论文评价的 真正目的和内在需求,反映出在指导思想上仍停留 在企业式绩效指标管理层面,缺乏科学本身应有的 文化韵味。我国的科技发展正值“数量增长”到“质 量提高”的转变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 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因而,在科学论文评价方法的 运用中,一方面需谨慎单独使用定量研究方法,重视 坚持同行评议以问题视域为主的特性,另一方面,更 需在对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运用 中积极探寻能最大程度反映科学论文质量的学术评 价方法。 4 结论 文本评价的当代性取决于它的基本原理的有效 性,而不在于以什么方式对文本进行评价,故当前需 要着力解决科学论文评价的基本原理,即质量界定 和质量理论问题。在科学论文质量及评价的界定 中,尽管所有成果都可以建立生产力度量标准,但唯 有科学计量的文本评价和主要依靠文本机械鼍化的 同行评议均不可取,任何人为地割裂文本视域和问 题视域的做法,只能造成科学论文评价水平进一步 提升的内在障碍,只有实现二者的实践融通,把握好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联结点,不使质量管理和质 量本身流于两张皮,才能找到科学论文评价创新的 根本途径,才能培育出深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内心 的质量文化,也才能达到科学论文评价的当代语境。 这正是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 的责任所在。 参考文献: 1 孙振球医学统计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5 8 2 R o n a l dR o u s s e a u h 指数研究在2 0 0 7 2 0 0 8 年的新 进展 J 科学观察,2 0 0 8 ,3 ( 3 ) :1 9 2 5 3 陈欣,李晓菲h 指数及其相关计量指标研究综述 J 情报杂志,2 0 0 8 ,( 9 ) :9 9 1 0 2 4 段志光,卢祖洵,王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 者学术影响力研究 J 科学学研究,2 0 0 7 ,2 5 ( 2 ) : 2 2 2 2 2 7 5 钟旭科学家重大科技成果生产率频率分布符合洛 特卡分布 J 情报杂志,2 0 0 5 ,( 1 1 ) :3 2 3 3 6 乔纳森科尔,斯蒂芬克尔科学界的社会分层 M 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8 9 2 5 4 4 7 M a r i a n aP i r e sD aL u z ,C a r l aM a r q u e s P o r t e l l a ,M a u r o M e n d l o w i c z 。e ta 1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h i n d e x :t h ep e r f o r m - a n c eo fan e wm e t r i ci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B r a z i l i a np s y e h i a t r i cp o s t g r a d u a t i o np r o g r a m s J S e i e n t o m e t r i c s , 2 0 0 8 ,7 7 ( 2 ) :3 6 1 3 6 8 ( 下转第1 7 9 2 页) 万方数据 /论文范文 1 7 9 2 科学学研究第2 7 卷 5 6 7 M 上海三联f 5 店,2 0 0 0 1 2 8 ,1 3 1 刘延东在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推进会卜强调:霞大专 项足国家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必须强化科学部署加 快组织实施 N 科技日报,2 0 0 8 1 0 2 7 尹建华,王兆华模块化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J 科研管理,2 0 0 8 ,( 3 ) :1 8 7 一1 9 1 棒斌旺,陈劲,方琴基于模块化管理的R the performance of a new metric in the evaluation of Brazilian psychiatric post-graduation programs 2008(02) 8.Hemlin S Scientific quality in the eyes of the scientist.a questionnaire study 1993 9.Seglen P 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icle citedness and journal impact 1994 10.洛埃特雷迭斯多夫 科学计量学的挑战-科学交流的发展、测度和自组织 2003 11.王丹红.金碧辉 现在是提高中国论文质量的关键时刻了-文献计量学专家金碧辉研究员访谈 2008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段志光.卢祖洵.王彤.DUAN Zhi-guang.LU Zu-xun.WANG Tong 杰出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论文数量与质 量关系研究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2) 以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为样本,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发现杰出生物医学科学家科学 论文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一致性关系;被SCI收录论文数高峰年龄平均51.00岁,SCI收录论文被引频次高峰年龄平均47.71岁,SCI收录论文的JCR期刊影响因 子高峰年龄平均48.62岁,三者之间互呈正相关关系;科学论文质量高峰较数量高峰早2.39-3.29年.提示科学论文数量与质量关系因科学家共同体的分层而 异,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杰出科学家的数量与质量最终取决于其科学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又决定着所在国家科学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关系. 2.会议论文 章娟.段志先.王彤.卢敏 世界一流科学家科学论文排序一频度分布研究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得者为例 2009 本文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SCI论文和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以下简称CNS)论文进行了排序一频 度分布研究,55位获得者科学论文数量指标除独著论文数外均呈负对数分布,质量指标均呈负指数分布;各指标的集中度量值波动于0.308-0.637之间 ,与普赖斯定律有偏差。提示排序一频度分布模型在微观层次也具有可适性;科学精英内部的分层工具有异于科学共同体;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的层级 进阶取决于科学论文评价目的的实现程度。 3.期刊论文 王彦雨.宋芝业.WANG Yanyu.SONG Zhiye 作为文学推理者的科学家:谢廷娜科学论文观评析 -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2009,30(3) 传统科学论文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分析模式,它在科学实践与科学论文之间体现出反映式书写的认识论逻辑,以默顿学派的结构功能主义 和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为代表.而谢廷娜则以建构论为武器,从科学论文与实验室实践、科学论文由初稿到终稿转换序列、超科学场域的视野三个方面 ,分析了科学论文所蕴含的修辞、利益、文学技巧等非认知方面.为人们重新认识科学论文的性质、科学论文与科学实践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概念与工具,具 有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但同时她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她应用了社会决定论的理念.如何突破这一局限,尝试性地提出评价科学论文的实践 视域观. 4.期刊论文 段志光.Duan Zhiguang 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测度及思考 -中国科学基金 2005,19(3) 本文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从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和引文分析两个方面,通过对2004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科技论文进行测 度,对顶级医学科学家发表论文数量与质量、医学科学活动规律、项目研究过程和相互合作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与思考,以为我国杰出医学科学家的培养 和早出诺贝尔奖级研究成果提供参考. 5.学位论文 章娟 世界一流科学家科学论文计量分析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例 2009 /论文范文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例的世界一流科学家科研论文的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研究,探求科学家群体科学论文的产出规 律;通过多种定量评价和专题组讨论为代表的定性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揭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原因,为科学家成长成功和科研管理 者实现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研究对象 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的科学论文和获奖成果。 资料来源: 有关原始数据委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自相关数据库采集综合。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检索方法。 2、排序频度分布研究:以科学论文的不同指标频度值降序排列的位次为x,指标频度值为y,研究二者之间整体上或分段的函数关系。 3、曲线回归与非线性迭代回归 4、非参数检验与分析 5、主成份分析方法:以科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为三个一级指标,选取其派生指标为二级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获得者科学论文综合评价并排序。 6、h指数研究法:依据发表论文数和被引频次,简单直观地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进行评价排序。 7、层次分析法(AHP) 8、专题组讨论法 研究结果: 1、世界一流科学家科学论文的被引次数总体上在发表后10年内逐年增加;被引225500次的论文在发表1520年里达到顶峰;500次以上的论文在 发表16年后达高值,并持续到发表后30年。 2、排序频度分布在微观领域也有适用性。论文数量指标除独著论文数外均呈负对数分布,质量指标呈负指数分布;各指标的集中度量值与普赖斯 定律中0.50有偏差,波动于0.3080.637之间。 3、科学共同体内部进阶分层的工具,选择标准越高,区分度越大。科学论文评价指标的区分度:SCICNS顶级期刊群CNS单一项级期刊。 4、不同定量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与定性评价结果相关性差。获奖成果社会影响排序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h指数均不存在相关性(p主 =0.070,ph=0.094),与层次分析法排序呈弱相关,r=0.38(P=0.004)。 研究结论: 1、期刊影响因子2年的时间跨度已不能反映生物医学领域科学论文影响力扩散规律,应适当增长。 2、科学界金字塔中的分层是间断的,不连续的,科学家在其中的进阶不是靠累积效应螺旋上升,而是靠高质量成果实现层级“跃迁”。 3、科学计量学尚不成熟,其根本立足点科研产出的“质量”还缺乏明确的定义和直接有效的测度指标。 4、当前机械地将科学论文评价等同于文本评价、同行评议越来越注重和依靠文本机械量化的现象,都是忽略科学论文评价真正目的的反映。因此寻 找和把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联结点,成为科技评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科技管理决策者的责任。 启示: 1、做好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础研究工作必须有长期的理论和基础性工作的积累,反复的质疑和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创新成果要得到验证及认同 ,也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 2、做好科研工作,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不可盲目追求数量。 本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华绒毛蟹(大闸蟹)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典优)附答案详解
- 2025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50人备考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报考指南笔试备考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模拟题库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江西省农村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经济金融)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银行长沙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人为因素与航空法规》课件(共九章)
- 招标投标法9个课件
- 风疹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 小古文《放风筝》课件
- 污水化验培训课件
- 经济效益证明(模板)
- 《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制定》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表完整优秀版
- 免疫学(全套课件)
- 胸部检查(二)肺与胸膜检查
- 高压燃气管线施工安全生产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