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交响乐录制.doc_第1页
电视交响乐录制.doc_第2页
电视交响乐录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电视交响乐录制中几种景别的运用 一个交响乐队的演奏。通过摄像机摄取的景别。也不外是全、中全、中近、近、特写等:摄取角度大致也是正面、左右侧面、大后侧面等等:摄像机的运转路线也是推、拉、摇、移。这些是般规律。那么,如何保持乐队的整体感。消除画面构图的主次不分和零散、琐碎现象,按照要求,各种景别的运用基本上如下: 乐队全景:表现全曲中几个突出的高潮。形成乐曲声势:作为乐曲的开始、结尾,或某些段落的开始和结尾,向观众交代乐队的全貌。这种乐队全景,我们觉得要特别注意画面的丰满。在乐队的队形上尽可能做到集中,以适应电视构图的需要,如果全景空散,效果会完全相反。 乐队中景:表现乐队中某些段落的高潮。这种方式在录制交响乐作品当中用得比较多。 声部全景(和乐队中景、中近景相近):介绍乐曲中某段旋律的主奏声部。如果随着乐曲的发展,主旋律的主奏声部有所转移的时候,就采用摇动镜头的方法进行连续摄像。由于采用摇动镜头的方法,减少了画面的切换。在观众印象里就可以经常保持着一个完整的乐队形象。 特写:结合前后镜头的蒙太奇组接表现乐曲中部分的突出高潮。以央视摄制的大型器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总谱第638小节起描写祝英台投坟的绝句。在处理这段乐曲时的镜头连接是:摄像机从独奏者的中近景,随着乐曲发展快速推成独奏提琴的特写,下面乐曲紧接进入全曲最高潮乐队锣鼓管弦齐鸣,描写祝英台纵身投坟。这时的镜头在准确的节奏中切换到乐队全景上。通过景别连结上的巨大跳跃,中近、特写全景。把祝英台最后仰天绝叹骤然风云大作。祝英台怀怨纵身投坟的乐曲最高潮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某种打击乐器的特写(大锣、定音鼓等)象征性地介绍乐曲感情上的转换,也借以烘托乐曲气氛。如“通婚抗婚”一段出现的大锣特写就是这样。二、国外常用的电视交响乐录制方式 欧美国家的电视交响乐录制方式,基本上是遵循一种与欧洲古典音乐风格相近的理念来指导电视制作,以六个字来概括就是:传统、严谨、规范。其制作特点是:机位多、构图好、切换点准确、运动镜头少。这些特点都是互相关联的,它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所有的镜头切换都要符合乐曲结构的原则。也就是说。它的所有切换点都准确地落在乐段的结束、乐句的结束这样的位置上(但并不是所有的乐句结束都要切换,镜头的长短是根据配器演奏的长短而定)。要做到切换点准确,就不能太多使运动镜头,因为镜头在运动中不适宜切换,而运动镜头往往会耽误切换点,只有采用多机位,每个机位都有相对固定的拍摄对象一声部乐器,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切换点准确。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为例,其使用的机位不下8个。从大全景到指挥。以及不同角度的主要声部乐器均有机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其构图之精美,切换点之准确都令人赞叹。 当然,在喝彩声的背后,也存在着某些美中不足。讲究切换点准确和构图美固然重要,但随着配器的变化,镜头大多在各种乐器的局部画面之间切换,镜头相对缺乏动感,缺乏乐队的整体感,颇有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其美之遗憾。 三、录制电视交响乐的两种基本方式 (一)有准备的录制方式 1、前期录音方式。前期录音方式是指作品先期录好音以后,再到演播厅放录音对照演奏拍摄的一种制作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用多机拍摄,但却以单机拍摄效果为最佳。因为用单机逐段逐句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地拍,风情万种的各种乐器演奏神态以单机灵活的角度拍摄。最能发挥电视二度创作的功能,体现电视制作艺术为深化作品主题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梁山伯与祝英台蹴是采用前期录音单机拍摄的方法。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拍完的。它调动了灯光、背景和镜头的俯、仰、摇、移、甩等综合手段来表现和突出作品主题。显示了电视二度创作的艺术魅力。 2、同期录音方式。同期录音方式是指作品的录音与录像同时进行,音乐会现场直播或剧场演出实况录像都适用于这种制作方式。 同期录音方式大多是一次性的制作,不可中断,不可重拍,因此要求电视导演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研究总谱、多听录音、现场观察乐队实际演奏,了解和熟悉乐曲的旋律、情感发展、和声配器等等。此外,必须预先选择好恰当的机位。这些都是顺利完成录制工作的前提。 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乐队配器这一难题?除了导演应懂得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掌握一定的录制经验外,通常采用如下办法: 其一,请熟悉音乐总谱者提示。录像时,请一位精通音乐总谱者坐在导演旁边,看着总谱不断提示后面的主奏声部或领奏乐器。这种提示往往能通过对讲器传到摄像师的耳机。使摄像师亦能提前对准即将演奏的乐器。而导演在这种提示下的切像就好办得多了。这是一种比较规范的方法。 其二,在观看乐队的连排或预演时,用计时器(俗称秒表)来记录乐队主要配器出现的时机。具体操作办法是:以每首乐曲为单位,从第一个音符起计时器消零后启动,用笔书面记下主奏声部乐器出现的时间,在正式录像或直播时,由副导演手持计时器,从乐队演奏的第一个音符起计时器消零后启动,然后对照原书面记录主要声部乐器出现的时间提前通知导演,导演据此调机切像。这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二)无准备的录制方式 很多情况下,一些著名的交响乐团往往只演出一场就离开了,令导演无法预先看到那怕只有一次的完整连排或预演,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实际录像(或直播)。就称之为无准备(或即兴)录制。 担负交响乐团即兴录制的电视导演。要熟悉音乐的基本规律,熟悉交响乐队的编制以及各种乐器声部的排列位置。他应该做到:闭上眼睛,听到任何一种管弦乐器的声音即可指出其在舞台上的具体方位。这是对担负即兴录制交响乐电视导演的最基本的要求。 成功地完成即兴录制交响乐音乐会须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机位的正确设置。摄像机位的选择是否恰当,是能否成功完成交响音乐会录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机位选择的整体原则是,能全方位地、清楚地表现被拍摄对象。机位设置多种多样。但必须至少有一到两部摄像机采用高机位。如舞台正面的二号机可放置剧场二楼:舞台侧以一部机放在高度约1.5米左右的高架上,这样才能拍到乐队中间和后排的乐器声部。 2、运动镜头的使用。即兴录制交响乐,多采用运动镜头可以弥补不熟悉配器的不足。运动镜头是指摄像机推、拉、摇的手法,有条件的地方能用轨道横移和吊臂则更好。除了协奏曲中的独奏者、歌曲独唱者和某种乐器独奏(领奏)以外。凡是乐队全奏或声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声部)演奏时均可采用运动镜头。而不管其中有的乐器演奏的是不是主旋律。运动镜头使用的好处是,可免去镜头运动期间对配器和切换点的严格要求。从视觉方面来说,可增强画面的动感。增加观众视觉信息量减少以不动的摄像机拍摄不动的乐手那种呆板的感觉。此外。还可以加强乐队的整体感,有利于观众对乐队整体气氛和作品情绪的把握。 运动镜头使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要做到恰当使用也不容易,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运动镜头的流畅与切换点准确的把握。这是一对矛盾,是两个相互制约的对手,要想切换点准确就得少用运动镜头,要使用运动镜头就难免耽误某些切换点,这是录制交响乐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除了用单机做专场录像能较好解决外,对于即兴录制,则需要导演根据当时音乐的具体情况作灵活处理,需要摄像师作相应的技术配合。 3、指挥镜头的专职机位应用。指挥是乐队的灵魂,在每首大型的音乐作品演奏里,都需要录制一些指挥图像。在可能的情况下。以一台摄像机(连电视车的讯道)置于舞台的侧后方,此机自始至终以拍摄指挥镜头为已任。这种“全天候”式的指挥镜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