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课堂练习.doc_第1页
宏观经济课堂练习.doc_第2页
宏观经济课堂练习.doc_第3页
宏观经济课堂练习.doc_第4页
宏观经济课堂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GDP核算? l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l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l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l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B2、一国的GDP小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l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A3、今年的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说明( )l 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l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l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l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D4、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l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l B、建造一座住宅;l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l D、以上都是。 D5、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l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l 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l 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l 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A6、在一个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l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l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l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l 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A7、( )不是要素收入。l A、总统薪水;l B、公司对灾区的捐献;l C、股息;l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B8、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政府购买。l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l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l C、政府定购一批军火;l 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B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l A、国内生产总值;l B、国内生产净值;l C、国民收入;l D、个人收入。 D10、(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得到了。l A、租金;l B、银行存款利息;l C、红利;l D、养老金。 D11、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政府、居民和企业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l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l 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l 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l 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12、下列( ) 命题不正确。l A、国民生产净值(NNP)减直接税等于国民收入;l B、国民生产净值(NN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NP;l 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l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A13、如果个人收入为570元,个人所得税为90元,消费为430元,利息支付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l A、500元; B、480元; C、 470元; D、400元 B第二章1、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l A、由于收入减少而减少储蓄S;l B、由于收入增加而增加了储蓄S;l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而使储蓄S增加;l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而使储蓄S减少;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l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l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l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l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l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l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l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l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l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l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l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l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5、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D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l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l 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l 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l 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6、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l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l 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l 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l 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l A、净投资支出i大于零时的GDP水平;l B、均衡的GDP水平;l C、消费c和投资i相等;l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i恰好等于零。8、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净税收增加 会使( )。l A、总支出曲线上移 ;l B、总支出曲线下移 ;l C、漏出(储蓄和税收)曲线将下移 ;l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9、假设在一个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的经济中,若现期GDP为5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3900亿元用于消费;计划投资支出总额为1200亿元,这些数字表明:( )。l A、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下降;l B、GDP不处于均衡水平,将上升;l C、GDP处于均衡水平;l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0、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为( )。l A、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它们之和必定等于1;l B、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它们之和必然表示现期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l C、它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l D、它们之和必定等于零。11、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到退休后每年可得到额外的退休金10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l A、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000元的消费;l B、在退休前增加10000元的消费,退休后不增加消费;l C、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时每年增加消费10000元;l D、将退休后可得的退休金总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后的消费中。12、经验表明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 )。l 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l B、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且为常数;l C、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l D、平均消费倾向等于1。13、相对收入假说使短期和长期消费函数一致起来,因为它提出了( )。l A、短期消费函数在长期将上移;l B、持久消费是持久收入的函数;l C、当消费函数变化时,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l D、消费决定于个人已有的最高收入及相对的收入水平。14、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倾向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较高?( )l A、教育程度较低;l B、社会地位较低;l C、拥有较多流动资产;l D、周围人群消费水平高。二、计算题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亿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企业的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4)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之后,自发支出乘数有何变化?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堂练习一、名词解释n 挤出效应: n 古典主义极端:n 货币幻觉:二、判断是非题n 1、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n 2、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n 3、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是指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强的刺激作用。n 4、IS曲线水平,LM曲线垂直,二曲线相交,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n 5、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则增加政府支出完全不会挤占私人投资和消费支出。n 6、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则有效果。三、选择题n 1、下面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的是 A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n 2、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n A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 n B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n C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n D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n 3、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里 n A 财政政策无效n B 货币政策无效n C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效 n D 财政政策有效4.挤出效应发生于n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n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n C、所得税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n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下降。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n A、增加政府支出n B、提高个人所得税n C、提高公司所得税n D、增加货币发行量6、紧缩货币政策时,( )n A、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降低n B、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n C、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升高n D、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升高7、( )与挤出效应具有反方向作用n A、政府支出乘数(kg)n B、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k)n C、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n 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为( )n A、消费需求增加n B、投资需求增加n C、总需求增加n D、三种都有四、简答n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几种组合,分别对收入和利率产生什么效应?n 2、投资的利率系数和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对财政政策效果有什么影响?n 3、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哪几个因素? 五、计算题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课堂练习一、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 自动稳定器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货币创造乘数 法定准备金 公开市场业务二、判断是非题 1、财政政策可以直接影响需求,货币政策则是间接影响需求。 2、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为零。 3、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指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4、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则可以提高购买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总支出水平不足时,政府应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5、政府税收不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作用。 6、当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中央银行应降低再贴现率。 7、当经济衰退时,一国货币当局应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8、平衡预算财政思想认为为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9、货币创造乘数和法定准备率之间具有反向的关系。 10、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属于高能货币的一部分。 11、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道义劝告。 12、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手段。三、选择题 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 A 增加政府购买 B 减少政府购买 C 增加政府税收 D 减少政府税收 2、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 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 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C 货币供给增加 D 货币供给减少 3、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中央银行( ) A 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 B 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 C 提高贴现率 D 降低贴现率 4、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时,( )。 A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 B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 C 财政政策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D 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规模 5、充分就业允许存在的失业有( ) A 摩擦失业 B 自然失业 C 自愿失业 D 非自愿失业 6、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是( )。 A 减税 B 增税 C 中央银行出售债券 D 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7、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 A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B 利息率提高 C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D 利息率降低 8、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准备金将会(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9、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准备,是因为( )。 A 没有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B 吸收的存款太多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四、计算题(4道)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 A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2、( )不正确的。 A 当价格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 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4、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 支出乘数较小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 货币供应量较大5、总需求曲线(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右移; 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6、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 A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7、当(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 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影响时; C 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8、如果(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正相关。 A 摩擦性与结构性失业并存; B 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 C 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 D 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9、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0、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 A 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 提高利率水平; C 增加名义工资10;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11、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 A 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 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 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不变; D 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12、假定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 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 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 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都不变。13、假定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 )。 A 产出和价格水平; B 就会产出和实际工资; C 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 以上都可能。14、假定经济未实现充分就业,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 A 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 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15、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大部分产品的原材料和价格上升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 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 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 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 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16、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 )。 A 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 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 左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D 右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17、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了; 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二、简答题l 1、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价格降低对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有何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调整有什么含义?l 答:降低工资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工资较低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产品价格既定时,工资低即成本低从而利润高)。但降低工资就是降低人们收入并进而降低消费需求,从而会使总需求曲线左移。l 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边际产品价值VMPLMPLPX。因而产品价格PX下降时, V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