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申报审批表(本科)推荐单位: 长春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水力学 课程类别: 新申报 课程负责人:龙北生 填表时间: 2012-5-21 吉 林 省 教 育 厅填 表 说 明1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的要求认真填写,要做到思路清晰,内容量化写实,数据准确,表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特色鲜明。2.除教学成果奖是两届外,本表所填各项与时间相关的内容时限均为近3年。3.课程组教师,普通高校不包括外聘兼职教师,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包括在本校聘期2年以上并且担任课程的外聘专任教师(含举办校派出的教师),但要注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外聘专任教师的成果仅填写署名为本学院的成果。4.项目、著作、教材、论文须有批准部门公章、出版期刊或正式出版物。2012年申报省优秀课程成果截止时间:2011年12月31日。5.申报审批表中各项内容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或加页;均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一、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11 课程基本情况和课程负责人1.1.1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水力学(流体力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组成员数:共6人;评为学校优秀课程时间:2004年,2007年2010年;隶属院(系、部)及教研室: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近三年该课程开课专业及各专业的课程学时开课专业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开课学期实践教学周数给水排水工程807193-40水利水电工程1049484-51环境工程564884农业水利工程1049484-51水文水资源工程64641周4土木工程323231.1.2 课程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龙北生性别男年龄53高校教龄30职称教授职务教师学位博士类型专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及专业2005,吉林大学,水文水资源工程近三年主讲本课程情况近六个学期计划学时授课专业班级学生数140/24给水排水10级本科/工民建10级专科85/38240/32给水排水10本科/土木工程10本科85/75340/32给水排水09本科/土木10国际交流班本科83/35440/32给水排水09本科/土木工程09本科83/76540给水排水08本科86640/32给水排水08本科/土木工程08本科86/77留学国家、性质和年限省级及以上社会兼职吉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注:1.教师类型公办院校是指专职、兼职;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是指全职专任、外聘专任(下同)。2.留学国家、社会兼职、荣誉称号均限2项。1.1.3 近三年课程负责人主要教学成果(填写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成果)(1)在研和完成校级及以上教研课题课题名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结题时间名次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200901)长春工程学院2009.9-2011.12 2012.41/6围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系列应用性实验教学改革长春工程学院1010.9-2012,10在研2/5注:下写课题参加的人数,上写本人名次(下同)。(2)公开发表省级及以上教研论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级别发表时间名次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省级2012.61(3)公开出版教材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名次与字数(4)获得校级近两届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指四年一次的政府奖)成果名称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名次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3吉林省教育厅2011.111注:同一成果在同一届获得二个及以上级别的教学成果奖只填最高级别的奖励(下同)。1.1.4 近三年课程负责人主要科研成果(填写与该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成果)(1)在研和完成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多填4项)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鉴定时间结项时间名次SBR法废水除磷过程在线控制参数研究(2007-K7-6)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20102011.111SBR法废水脱氮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20070560)吉林省科技厅2007-2009完成待鉴定1两段SBR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研究(吉环科字2010-25)吉林省环保厅2010-2012在研1“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过程控制优化研究(2009-615)吉林省教育厅2009.12-2011.12完成待鉴定1两级SBR法优化降解有机物、除磷脱氮工艺技术研究(吉教科合字2010-203)吉林省教育厅2010 -1012.12在研1(2)公开发表省级及以上科研论文(至多填3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 级别发表时间名次两级SBR工艺去除磷、氮及有机物效能分析环境科学核心重点期刊2009.91两级与单级SBR工艺去除磷脱氮对比研究全国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攻击研讨会论文集国家级会议论文集2008.111深度及含水率对包气带砂层中柴油降解作用的影响环境科学核心重点期刊2011.261.2 课程组教师结构及教学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位类型高校教龄承担教学环节近六个学期主讲本课程学时123456高金花女43副教授博士专职20主讲理论课1766417616427632吕萍女49副教授硕士专职25主讲理论课56565656黄树友男43讲师硕士专职14主讲全校水力学实验课刘江川男31讲师博士专职7主讲理论课7232643232刘红波男33讲师硕士专职5主讲/助课理论课32404040职称结构中级和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各占50%学历结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数各占50%年龄结构35岁以下2人,36-49岁3人,50-55岁1人学缘结构吉林大学2人、天津大学1人、河海大学1人、大连理工大学1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1人注:1.课程群要写出所包含的各门课程名称;2.课程组成员是指承担该门课程的全体教师。1.3 近三年课程组成员(不含负责人)研究成果与奖励(填写与该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内容)1.3.1 课程组成员教研成果与奖励(1)在研和完成校级及以上教研课题课题名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结题时间参加人员及名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力学教学改革(201008)长春工程学院2010.9-2012.12在研高金花,刘江川,黄树友/1,4,5水力学综合实验教学方案和考核方法改革(200810)长春工程学院2008.9-2009.10完成待验收黄树友,高金花/1,2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200901)长春工程学院2009.9-2011.12 2012.4高金花,吕萍,黄书友刘江川,刘红波/2,3,4,5,6提高水利水电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003)吉林省教育厅2010.10-2012.12在研高金花,刘江川/4,6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研究(201050)长春工程学院2010.9-2012在研刘江川,高金花/1,4水利水电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201048)长春工程学院2010.9-2012在研刘江川/5(2)公开发表省级及以上教研论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级别发表时间作者及名次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中国高教探讨杂志核心期刊2009.10吕萍/1临街住宅噪声污染现状的测量分析中国科技纵横省级2011.1吕萍/1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省级2012.6吕萍,高金花,刘红波,黄树友,刘江川/2,3,4,5,6(3)公开出版教材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名次,字数(4)获得近两届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指四年一次的政府奖)成果名称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人员及名次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1刘江川,高金花/3,5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1.6高金花,黄树友,刘江川/9,13,15第二届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奖特等奖全国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7刘江川/12010年长春工程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2等奖长春工程学院2010吕萍/1(5)获得校级及以上与教学有关的集体奖、个人荣誉称号和奖励(含负责人)称号名称等级授予单位授予时间获奖人员及名次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实验室省级吉林省发改委2009.12.9黄树友,刘江川/4,10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3等奖吉林省教育厅2011.11龙北生/1“十二五”期间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水利水电工程省级吉林省教育厅2011.5刘江川/水工结构安全评价及灾害防治方向排名4;高金花/节水灌溉技术方向排名2优秀教研论文奖1等奖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2009.10吕萍/1长春工程学院重点学科-市政工程校级长春工程学院2010龙北生,刘红波/3,91.3.2 课程组成员主要科研成果(1)在研和完成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鉴定时间结项时间参加人员及名次北方温室蔬菜温度水分生产函数及其生育动态模型研究(2010B07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11-2012在研高金花/1应用太阳能的蔬菜大棚滴灌群控技术研究(201205043)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2.1-2014.12在研高金花/3吉林省水稻节水灌溉与水分管理的技术与模式研究(20100215)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1.1-2013.12在研高金花/3高层及多层结构钢柱脚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7-2011.102011.10黄树友/6寒区既有村镇住宅防洪灾关键技术研究(20100406)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0在研黄树友/2村镇住宅防护技术与标准设计(2008BAJ08B014-03)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8-2010.122010.6黄树友/2SBR法废水除磷过程在线控制参数研究(2007-K7-6)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20102011.11刘红波,黄树友/6,7SBR法废水脱氮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20070560)吉林省科技厅2007-2009完成待鉴定刘红波/3两段SBR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研究(吉环科字2010-25)吉林省环保厅2010-2012在研刘红波/4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过程控制优化研究(2009-615)吉林省教育厅2009.12-2011.12完成待鉴定刘红波/3两级SBR法优化降解有机物、除磷脱氮工艺技术研究(2010-203)吉林省环保厅2010-1012在研刘红波/3石头河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利特性试验研究横向课题2012-2013在研黄树友,刘江川/4,5(2)公开发表省级及以上科研论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级别发表时间作者及名次大棚水果黄瓜需水量试验研究武汉大学学报核心2009年6期高金花/1大棚茄子需水量温度模型研究节水灌溉核心2010年2月高金花/1大棚茄子需水量的质量测定方法探讨节水灌溉核心2010年3月高金花/1大棚气候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省级2011年第期高金花/1Research on Loss of Life of Dam Failure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EI检索2011刘江川/1Rough Set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of Earth-Rock Dam RiskConference on Modern Hydraulic EngineeringISTP检索2010刘江川/1水沙河口衔接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水利水电技术核心2011 刘江川/1渤海海洋溢油的数学模型天津大学学报EI检索2012刘江川/2一维非饱和不平衡输沙异重流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核心2010刘江川/2两级SBR工艺去除磷、氮及有机物效能分析环境科学核心重点期刊2009.9刘红波/2Analysis of the Breakage of the Town Housing Controlled in Flood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EI检索2011黄树友/1村镇住宅建筑防洪模型试验结果分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省级2011年第2期黄树友/1Comparison of Model Test and Prototype Observation on Flood Controlling of Town HousingAdvances in Hydraulic Physical Model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核心2010黄树友/11.4 教师队伍素质与青年教师培养1.4.1 团队精神课程组教师能够勤勉敬业、相互团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积极探索在应用型本科这一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下的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问题。在完成“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课题的研究中,课程组本着边学习、边改革、边完善、边发展的原则,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形成了应用型本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应该重视理论应用,强化技能培养,努力为专业课程教学做好理论铺垫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集体完成的课题研究总结论文“应用型本科水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发表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上。课程组教师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上好每一节课,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督导组的好评,近三年学生和学校教学督导组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都在优良以上。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水力学课程自2004年获学校首届优秀课以来,是2004、2007和2010年连续三届校优秀课程,团队中有1人讲授的水力学课程获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多人次获长春工程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最受学生尊敬教师和教科研标兵等奖励称号。1.4.2 教师行业企业经历课程组教师80%以上教师都有参加企业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的经历,课程组教师参加的主要工程项目如下: 龙北生,刘红波:吉林康大食品肉兔加工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龙北生,刘红波:长春市垃圾综合处理电厂污水处理站工程初步设计; 龙北生,刘红波:帝斯曼6-APA项目污水深度处理站设计; 黄树友:四平市铁东区农业土地综合治理; 黄树友:松原城区提防提线恢复工程; 黄树友:霍林河城区防洪工程; 黄树友:福生水电站水工模型实验研究; 黄树友,刘江川:石头河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利特性试验研究。1.4.3 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课程组的建设、发展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新教师来校要接受学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普通话的训练,师德师风学习,教学的组织,教案的制定,讲稿的制作等内容,并进行考核。课程组根据水力学课程的特点,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培养计划课程组采用导师制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首先指导他们学习课程教学大纲,学习制定授课计划,学习编写教案,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板书的编排与讲授方法,使他们认识上课的基本程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要求青年教师助课和定期听课和试讲等方式来逐渐提高他们的授课艺术,要求他们细化教案、注明每一次课讲授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等,使他们能够逐渐地把握好每一次课的讲授容量和要点。经过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青年教师的上课效果由开始时上课效果较差逐步提高到良好和优秀。目前,课程组中两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已成为教学骨干,教学效果都在良好以上,并且其中一名青年教师2011年在第二届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在帮助青年教师上好课的同时,鼓励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目前团队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已有一位青年教师于2011年在天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另外一位正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学历的提高将将极大地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和理论水平。(3)注重对青年教师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工程实际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组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参加实际工程锻炼。目前课程组中的青年教师已有过多项工程项目设计和试验研究的经历(见上面1.4.2中的内容)。这些经历对水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4)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和科研项目的研究鼓励课程组教师加强教学和科学研究,并帮助、带动中青年教师提高教研和科研意识和水平。近三年来,课程组中的青年教师都是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的主要成员,这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教学建设与改革情况2.1. 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2.1.1 课程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出发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水力学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为专业课程做好水力学理论基础铺垫、同时兼顾考研需求为原则,努力做好水力学课程的建设、改革与教学工作。2.1.2 课程设计按照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六个专业的水力学课程中都没有安排水力学的课程设计内容。但水力学课程是上述专业,特别是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中能够注意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水力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能够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以实现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水力学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2.1.3 教学内容为了适应目前课程教学时数不断精简、课堂容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课程组能够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水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具体的改革与实践内容如下:(1)削枝强干,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优化组合过程中,结合专业突出了工程应用性强的内容,强化了课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原理的应用,弱化了基本原理的数理论证过程,删除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在注意后续专业课需求的同时,在水力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还注意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专业基础性理论与应用和学科体系性理论两部分。专业基础性理论与应用 包括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这部分是水力学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于工科各专业来讲,水力学系列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是相同的,但对不同的专业,其应用部分则从教学内容、例题到思考题与习题等都力求结合专业特点有所侧重。学科体系性理论 包括水力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程的建立或其逻辑推导过程。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而言,这部分应作为训练学生逻辑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以教师提示性讲解为主,其中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在该课程体系框架的指导下教学,使内容讲授主次分明,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并能较好地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2)精心选择课中的例题、课后的思考题和习题课堂学习只是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阶段,要达到对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必须加强课后的复习和有针对性地练习与总结。这一点,对于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精心组织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精心安排了相应的典型例题,在每一章节后面都精心选配了相应的思考题和习题。典型例题紧紧围绕前面的知识点并尽量结合专业实际,使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示范性(如解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和要领及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等);思考题是根据章节的重要概念、重要原理和易发生错误的现象等,按先后顺序选配,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复习提纲;习题在结合章节知识点训练的基础上,注重选配一定数量综合性并尽量结合专业工程实际的内容,以达到强化对章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这种 知识内容、典型例题、思考题和习题的对应性编排教学,符合对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达到应用自如的认知规律。在习题中结合专业工程实际引入适当的综合性训练内容,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2.2 教学方法与手段2.2.1 教学方法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增强教与学双方的信息交流,我们努力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问题,采用教师主讲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或有讲有问,或在每节课最后留一点时间做专题讨论,使学生增强了敢想、敢问及敢于动手实践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达到双向交流,以保证课堂的最佳授课效果。(2)在水力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EXCEL计算功能及WORD排版等基本技能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能力。(3)采用学生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式批改作业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很好地达到了通过作业来对课堂内容及时复习、消化和巩固提高的目的,明显减少了抄袭和应付作业现象,也缓解了基础课作业批改量大、返回不及时的难题,深受学生们的欢迎。(4)能够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内心,关心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取得理想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满足面对一般教学对象的前提下,注意关注了三类学生群体的教学问题,第一类是肯学习但学习基础比较差,造成学习缺乏自信,经常出现补考的学生;第二类是进校时高考成绩并不低,但学习的自主性差,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经常旷课,造成经常补考的学生;第三类就是学习有明确的目标,立志考研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我们在课后经常关心和鼓励他们,为他们适当开些小灶,解决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第二类学生,联合学工部门,重点是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要他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的状态上来。上述两类学生几乎每学期都要参加多门课程的补考,目前学校的补考时间是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后的前两周并且常常是在上课时间进行的,从而使这两类本来就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从每学期开学就跟不上学习问题,进而使他们造成厌学的现象。准对这一问题,课程组曾向学校提出了建议将每学期的补考时间由开后的前两周内进行,提前到开学前一周内进行的建议。对于第三类立志考研深造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j 注意收集全国各高校历届的水力学考研试题,了解各高校考研水力学课程的考试大纲要求,并在课程的讲授内容中予以兼顾;k 课后关心他们,为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l 在考研前一两周,将有需求的同学组织起来,了解他们水力学的复习情况,结合所掌握的水力学考研试题情况和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集中为他们分析、讲解水力学的典型试题和解题过程注意事项等,为他们作一次考前对知识点的提升。这些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考研学生们的欢迎。2.2.2 教学手段(含网络教学)(1)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教学并存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与黑板教学各有其优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其表达内容丰富、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它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可有效地增大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这是黑板教学所无法相比的。但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提前设计与制作的,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在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形式中,难以做到应对自如。“黑板+粉笔”这种教学形式则可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形体动作、表情与神态,即时灵活有针对性的板书,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必要时两者结合使用,各取其长,使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地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2)课程组通过课程网站,建立了水力学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网址是/jingpinke/slx/index.html),实现了课程信息、教案、习题等上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学习的环境,获得了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2.3 实践教学2.3.1 实践教学条件(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资料室)本课程组所在的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拥有720m2和110万元装备的现代化流体力学基础实验室,实验室设备配置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全校的本专科水力学及流体力学的实验教学工作都在该实验室完成。本课程组所在的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还拥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水利科学试验馆,可以开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一系列的模型试验,这为本课程进一步结合专业开展综合性的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平台。2.3.2 实践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水力学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为适应学校提出的办全国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需要,几年来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对水力学课程要求的实际情况,侧重在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实践。课程组根据各专业对水力学课程要求及侧重点不同,合理制定各专业水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安排实验内容,形成了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性实验 是以验证性的常规实验为主,是必做实验内容。目的是根据实验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现象的总结、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完成实验报告等过程,来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熟悉水力学基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开发了堰流实验、水跃实验、消能池实验、消能坎(墙)实验、挑流消能实验等实验内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利用自行研制开发的智能流量计综合实验台自行设计开发了“流量测定与流量计精度等校核”、“管道阻抗测定”两项定量实验内容和“水泵调速性能”、“有压管路系统PID控制恒压运行”等演示实验内容。所有的水力学课程的基础性与综合性实验课程均能够按照大纲的要求认真地完成,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为4-5人。本课程组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制度,并能够认真组织学生结合兴趣在课外进行相关的实验项目,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新创意,利用实验室条件自行设计开发新的试验研究内容。由于课堂教学通常为两个班合班上课,有80多人,因此多数实验内容在计划的上课时间只能完成一个班的实验教学,另一个班必须在课外进行。课程组能够科学地安排全校水力学实验课的教学实践和课外的开放实验活动,没有出现过撞车的情况。2.4 教材及相关材料2.4.1 教材选用与编写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组主要选用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或省级获奖教材,包括: 吴持恭主编的水力学教材(第四版上、下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工程专业本科使用; 裴国霞主编的水力学教材,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使用; 龙北生主编的水力学教材,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专科使用; 李家星主编的水力学教材(上、下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使用; 蔡增基等主编的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材,环境工程专业使用;等。讲课过程中,在参考所选用教材的同时结合上述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理念组织课堂的教学内容。龙北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系列教材“水力学”,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截至到2011年已累计印刷11次,发行达17000余册,该教材于2011年11月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目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已多次邀编者对该书修订新版。2.4.2 辅助教学资料 除上课使用教材外,教师上课过程中都会为学生列出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料(包括水力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工程流体力学习题集,应用流体力学实验报告解答,应用流体力学试验教材等); 自制了多媒体课件,水力学实验教学软件,对水力学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程组通过课程网站教学平台和QQ群平台,实现了课程信息、教案、习题等上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学习和交流的环境,获得了较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为学生收集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大美教授主讲的中文和英文的水力学课件,为学生在课外更好地学习水力学课程提供了帮助。三、教学管理情况3.1 教学质量管理3.1.1 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制度本课程组讲授的水力学课程面对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和土木工程6个专业都有完整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教学大纲。本着边改革、边完善、边发展的原则,本课程组在多年的水力学类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水力学理论与实验课教学大纲、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室开放制度等系列教学文件。在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作业与考核方式等都进行了科学、具体的要求,并且课程组教师都能够按照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授课计划,在上课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日历齐全,教师手册记录详尽。3.1.2 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在主要教学环节上,学校都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水环学院和本课程组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相应的课程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评价与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与总结制度、学生考试规则、教师听课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水环学院还成立了教学信息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解决或反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调控等自我调控的运行机制。课程组教师都能够认真执行相关的教学质量标准,并能及时听取学院督导组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指导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本课程组教师没有出现过教学事故。3.1.3 教学检查学校和学院都有教学督导组,他们都能够定期深入课堂检查和督导教学情况,课程组也能够定期进行相互听课或开展观摩教学活动,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3.2 教学环节管理3.2.1 教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本课程组面对学校给水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和土木工程6个专业开设水力学(流体力学)课程。不同专业教学大纲的计划学时数、授课内容各不相同,上相同专业水力学课程的教师都能够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集中编写授课计划,并通过集中备课和交流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程组也能定期集中备课、交流授课内容和进行相互听课及观摩教学。课程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都有规范和齐全的上课教案,保证了上课的教学质量。3.2.2 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水力学课程是水环学院各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理论性强、作业量大、教学难度大。本课程组教师都能够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授课计划的内容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认真辅导答疑和批改学生作业。作业是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课后检查、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水力学课程作业量很大,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定期收部分作业检查批改。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j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够而且是单向的,教师不能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k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予以重视和纠正,对错误的认识不够深刻;l 不能避免部分学生被动作作业和抄袭、应付作业的现象;m 教师批改作业量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备课和课后的辅导效果,而且作业返回不够及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尝试采用了“面对面交流”式批改作业法。该法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然后定期在习题课或在课后由教师集中提示或讲解作业的要点,同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或与教师交流和答疑。学生根据讲解与交流检查自己的作业,对错误之处,要求学生必须用红笔注明批语并加以改正。之后教师及时将全部作业收上来检查记录学生的批注情况,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j 将教师批改部分学生作业的时间省下来,与全体学生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k 用学生自己的手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并注明批语,印象深刻,永生不忘。这种做法很好地达到了通过作业来对课堂内容及时复习、消化和巩固提高的目的,明显减少了抄袭和应付作业现象,也缓解了基础课作业批改量大、返回不及时的难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3.2.3 与本课程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组除了在实验课中开设适当的综合性实验外,也十分注重将水力学课程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表现如下: 刘红波指导的由学生张奇,张维战,张艳娣,周昕,王红,白治英完成的“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消解过程自动控制装置”作品2009年获得“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该项目中循环水量与水压的自动检测与水力学知识密切相关; 龙北生,刘红波和学生白志英,史绍明,曲林共同撰写的学术论文“两级与单级SBR工艺除磷脱氮对不研究”发表在“全国污水处理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高级研讨会的论文集上”,该论文中关于工艺内流态和流量控制的试验与分析过程与水力学知识密切相关; 在完成学校的科研项目过程中,由龙北生和学生吴富平,陈丽丽,张婷和陈烨撰写的学术论文“两级SBR无外加碳源除磷脱氮的运行模式”发表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2007年第3期上,该论文中关于工艺内流态和流量控制的试验与分析过程与水力学知识密切相关; 高金花老师指导的由学生刘金旭,何高赟,翟志鹏,林修平,朱燕,黎冰梅完成的“智能温室大棚系统设计”作品参加了刚刚结束的学校第四届“能源动力杯”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大赛,该设计中的温室大棚气流和灌溉水的配给等均与流体力学和水力学知识密切相关; 黄树友,刘江川目前正在进行“石头河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利特性试验”项目的研究,在该项目中有部分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参加。项目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水利枢纽溢洪道水利特性的模型试验是根据水力学中的模型试验与相似理论的原理进行的; 龙北生指导的由学生李涛,田锦伦,田博文参加的“碳源类型和处理周期排水比对SBR系统除磷过程影响”学生课外科技及创新实践活动项目正在进行中; 白忠诚,黄树友指导的由水电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大学校园内节水减排设备研究”学生课外科技及创新实践活动项目正在进行中。3.2.4 课程组教学活动本课程组的6名教师分别是三个专业教研室的成员,我们在教学期间能够经常进行集中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教学艺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及学术问题等的研讨与交流和进行相互听课及观摩教学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多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定期的讨论,深入钻研了国内现行的工科水力学和流体力学教材内容,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对教材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2011年9月在贵阳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流体力学及水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本课题组作了题为“关于工科水力学和流体力学教材中静水压强特性及惯性力概念问题的讨论”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包括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与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3.3 成绩考核3.3.1 平时考核本课程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上课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考试课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考查课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课程组教师都能够在教师手册中认真填写上课内容,认真记录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验等的考核过程,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3.3.2 期末考核本课程考试课以闭卷考核方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80%,考查课以开卷考核方式进行期末考核,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考核内容及命题的质量、题量、覆盖面、难易程度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评卷公正、客观、准确,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本课程组进行了认真的水力学题库建设,题型主要包括判断对错题、填空题、画图分析题和计算题等类型,通过任课教师长期的积累和收集,目前每一类题型都包含有数百道试题。考试试卷可以在题库中抽取,并通过人工处理后确定,可以实现教考分离。3.3.3 试卷和成绩分析期末试卷内容包括所讲授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综合应用部分,题型一般包括填空、选择填空、判断对错、分析画图和计算等题型。平时作业分阶段进行讲评,并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章节的讲授。期末考试有成绩分析报告,课程结束后有课程总结,能够认真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轮授课中改进。学生成绩分布合理,成绩单记载清楚、规范。四、教学效果4.1 学生评教结果姓名学期龙北生高金花吕萍黄树友刘江川刘红波10-11-199.6896.599.0598.598.899.3209-10-298.0599.0695.9399.395.0698.6609-10-198.7897.7195.2398.810099.4308-09-294.9395.3297.7697.995.3796.6508-09-198.6697.9798.6592.0107-08-298.7696.1298.2198.992.94.2 教学督导组评价姓名学期龙北生高金花吕萍黄树友刘江川刘红波11-12-1优优优优优优10-11-2优优优10-11-1优优优优优09-10-2优优优优09-10-1优优良优优08-09-2优优优优良良五、课程特色与学校支持情况5.1 特色及创新点(限3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具有一支结构优、学缘广、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成员来自吉大、大连理工、河海、天大等五所高校,平均42岁,博士和硕士各3人,团队80%教师具有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经历。 能够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提出了国内工科水力学类教材中关于静水压强重要特性提法、证明及惯性力概念提法、应用的不恰当性和错误,得到国内专家认可。 紧密结合专业,优化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专业基础性理论与应用及学科体系性理论两部分的思想和基础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面对面交流”式批改作业方法,达到了通过作业对课堂内容及时复习、消化和巩固提高的目的,明显减少了抄袭和应付作业的现象,缓解了基础课作业批改量大、返回不及时的难题。5.2 本课程与省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课程组以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为背景,对于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登报遗失租赁合同范本
- 过期妊娠催产素引产护理查房
- 医疗保障贷款合同
- 服务保理合同范本
- 美团电车合同范本
- 兼职配音协议合同范本
- 公务员合同范本
- 光伏售后合同范本
- 地皮转让流转合同范本
- 养鸡棚租赁合同范本
- 风光储储能项目PCS舱、电池舱吊装方案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第一部分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改建PET-CT、PET-MR项目环评报告
- 202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现场验收标准手册
- 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规范:安全与应急处置
- 食管癌病人护理查房
-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厂)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二年级下册音乐《每天》教案
- 音乐美学.课件
- 心肺复苏说课比赛课件模板(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