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生态问题的突出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 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建立完整而科学的法律机制。严厉性最强的生态刑事法律自 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刑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追究、设定刑事责任的法律。所以,生态 刑事法律责任作为生态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对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鉴于此,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都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 专门规定,或者在制定、修改刑法典的过程中,增加、强化了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相关 内容。但是在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和分歧,从而不 利于生态刑事法律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可见,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研究 有其必要之所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现 状,以及现阶段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说明研究生态刑事法律责 任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界定了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含义,在具体理解含义的 基础上分析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特征,并将生态刑事法律责任与传统刑事法律责 任、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生态民事法律责任和生态行政法律责任进行比较,从而更进一 步明确了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界限范围。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分析生态犯罪的构成要件 来阐释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并对生态刑事法律责任构成中一些较为复杂和必 要的问题提出见解。在客体方面,评论了关于生态犯罪客体的各种观点,指出从生态刑 事法律所保护的生态利益和价值出发,生态犯罪的客体应为生态安全。在客观方面,根 据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手段的不同,将生态犯罪分为污染生态环境的犯罪、破坏生态环 境的犯罪和抗拒生态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的犯罪,并对每种犯罪行为的具体行为方 式、危害结果、因果关系进行论述。在主体方面,主要讨论哪些非自然人能够成为生态 犯罪的主体。通过分析指出法人、非法人组织能够成为生态犯罪的主体,而国家则排除 在生态犯罪的主体之外。在主观方面,分析了犯罪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状态,并阐述了生 态犯罪适用严格责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四部分,以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特殊性为基 础,论述了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原则,并对传统的刑事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在生态 刑事法律责任中适用的具体状态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生态 刑事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的问题,并以本文对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提出 完善我国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生态犯罪立法完善 := := := = := :! 至! ! 竺些查兰堡圭茎! 圣耋鎏:;= := :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e c o l o 西c a lp r o b l e ml o o m i n gc l e a r l ya n dt h e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w h i c hs t r e s s e s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q u a l i t y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b l e m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 r e c e i v et h eg e n e r aa t t e n t i o no ft h ec o u n t r i e s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d a yb yd a y w en e e ds e tu p i n t a c ta n ds c i e n t i f i cl e g a lm e c h a n i s mi ne c o l c l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t h e s c v c r ce c o l o g yc r i m i n a ll a w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o n er i n ga m o n gt h e mn a t u r a l l y c r i m i n a ll a w , i n i t i a l l y , e s t a b l i s h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s o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sak e yc o n t e n to ft h ec r i m i n a ll a wo ft h ee c o l o g y w h i c hm a k e si m p o r t a n t f u n c t i o no ne c o l o g i c a lp r o t e c t i o n i nv i e wo ft h i s ,s i n c em i d d l ep e r i o do f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 al o t o fc o u n t r i e sh a v es u c c e s s i v e l ym a d ea n di s s u e dt h es p e c i a lr e g u l a t i o na b o u t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r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m a k i n ga n dr e v i s i n gt h ep u n i s h m e n tc o d eo f c r i m i n a ii a w , h a v ej n c r e a s c d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r e l e v a n tc o n t e n t s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b u ti nt h ea s s e r t i n gc o n c r e t e l yo f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t h e r ea r ea l o to fd i s p u t ea n dd i f f e r e n c ei s s u e s t h u si t su n f a v o r a b l et or e a l i z et h eu l t i m a t ep u r p o s eo f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s o ,t h e r ei st h ei m p e r a t i v em e a n i n gs t u d y i n gt os t u d y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i np a r to n e ,i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s u mu p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q u e s t i o na n dt h e p r o b l e mo f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n o w a d a y s ,a n ds t a t et h ep u r p o s ea n dm e a n i n g o fs t u d y i n gt h ec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w h i c hi n c l u d et h e o r ym e a n i n ga n d p r a c t i c e m e a n i n g i np a r tt w o ,i t st h es u m m a r y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d e f i n et h e b a s i cm e a n i n g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a n da n a l y z et h ee s s e n t i a lf e a t u r eo f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o nt h eb a s i s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m e a n i n gc o n c r e t e l y , a n d c o m p a r ee c o l o g i c a l c r i m i n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c r i m i n a l l e g a ll i a b i l i t y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r i m i n a ll i a b i l i t y , e c o l o g i c a lc i v i ll i a b i l i t ya n de c o l o g i c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l i a b i l i t y , t h u sf u r t h e rd e f i n i t u d et h el i n er a n g ew h i c hd e f i n e st h ec r i m i n a ll e g a ll i a b i l i t yo ft h ee c o l o g y p a r tt h e r ei s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i m p o r t a n td o c u m e n t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e x p l a i n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i m p o r t a n td o c u m e n t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i m p o r t a n td o c u m e n t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em a i n l y , a n dp u tf o r w a r d m yo w no p i n i o no ns o m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c o m p l i c a t e da n de s s e n t i a lp r o b l e m si ne c o l o g y c r i m i n a ll e g a ll i a b i l i t yc o m p o s i t i o n i no b j e c t ,c o m m e n to nv a r i o u sk i n d so fv i e w sa b o u t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o b j e c to fc r i m e ,p o i n to u tt h a tp r o c e e d sf r o mw h a t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l a w p r o t e c t se c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e s t sa n dv a l u e ,t h eo b j e c t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e s h o u l d b e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s a f e i nt h eo b j e c t i v er e s p e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m e a n so fb e h a v i o ro f e n d a n g e r i n g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 ,id i v i d ei ti n t op o l l u t e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 d e s t r u c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a n dr e s i s t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u p e r v i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p r o t e c t i o nc r i m e ,a n dd e s c r i b et h ec o n c r e t eb e h a v i o r , d a n g e rr e s u l t ,c a u s a l i t y o fe a c hk i n do fc r i m i n a lo f f e n c e i n s u b j e c t ,t h es u b j e c to ft h e i i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ei n c l u d e st h en a t u 黼tp e r s o na n dn o tn a t u r a lp e r s o n s ,e c o l o g i c a ls u b j e c to f c r i m es t a t u si nn a t u r a lp e r s o nb en e e dn o td i s c u s s e d im a i n l yd i s c u s sw h i c hn o tn a t u r a lp e r s o n c a l lb e c o m es u b j e c to ft h ee c o l o 棼c a lc r i m e v h r o u 班a n a l y z i n g ,i ti sp o i n to u tt h a tl e g a lp e r s o n a n dn o tl e g a lp e r s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c a nb e c o m es u b j e c t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e ,b u tt h ec o u n t r y e x c l u d e sf r o ms u b j e c to ft h ee c o l o # c a lc r i m e 。i nt h es u b j e c t i v er e s p e c t ,a n a l y z et h es u b j e c t i v e f a u l ts t a t eo ft h ec f i m i n f l 。a n de x p l a i n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a n dn e c e s s i t yo fe n f o r c i n gr i g o r o l l s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s u i t a b l yi n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e ,p a r tf o u re x p o u n d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o f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n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f o r m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a l y z et h ec o n c r e t et r e n dt h a t t r a d i t i o n a lc r i m i n a lw a yo fr e a l i z a t i o no f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r m i b i l i t yi sa p p l i c a b l et o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m l i t y i np a tf i v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u r r e n ts i m a f i o no ft h ee c o l o g yc r i m i n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nc h i n a , t h i st e x ta n a l y z et h ep r o b l e m so ft h ee c o l o g y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a te x i s t i n gi nc h i n e s ep r e s e n tc r i m i n a ll a w , a n dp u tf o r w a r d e d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t os e t t l e t h e s eq u e s t i o n s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e c o l o g y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nt h i st e x t k e y w o r d s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m i n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e c o l o g i c a lm i m el e g i s l a t i v ep e r f e c t i o n + 1 1 1 。 1 绪论 1 1 引言 1 绪论 人类自在地球上出现以后,为了自身的繁衍生息,就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当这种利用和改造行为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 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或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失衡和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给人类和整个生 物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就是产生生态问题。生态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人 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但是在社会的不同阶段,其显示程度是不一样韵。在工业革命 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冲击力相对较轻,生态问题不太明显。但 是,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生态环境的 能力空前增强,随着入口的增加,都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工业企业的不断集中和扩 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的急剧增长,导致生态污染、生态破坏、 生态衰竭的河题日益严重,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危及到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到了当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问 题的表现形式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扩张。土壤破坏、气温升商、能源紧 缺、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城市扩张、海洋、空气污染、极地臭 氧层空洞等等。严峻的生态形势促使人类认识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 征服与被征服、控制与被控制、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每次作用的同 时都会存在一个不同程度的反作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过度使用终会遭到它强烈的报 复。正如恩格斯1 0 0 多年前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所做的精辟论述;我们不 要过分陶醉子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j 因 此,人类不得不认真对待生态问题,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发展的新观念“协调发 展”、“可持续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提供指引。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 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 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 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无论是“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都要求人类 的经济、社会、人口的发展必须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 调控,而这种合理的管理和调控就需要建立完整而科学的法律机制。严厉性最强的刑法 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刑法,从根本上说就是追究、设定刑事责任的法律。所以,生 态刑事法律责任就是整个生态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不仅赢接影响着生态删事立 法活动,同时也是生态刑事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有鉴于此,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都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生态刑事法律 责任的专门规定,或者在制定、修改刑法典的过程中,增加、强化了生态刑事法律责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任的相关内容。然而,在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认定问题上,不仅不同法系、不同 国家之问存在分歧,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理论界与实务界亦有争议。例如,英美法 系中,加拿大对污染生态环境犯罪的刑事法律责任采取单纯的推定责任,澳大刺亚则 与之相反,将举证责任置于原告;美国刑事立法将“故意原则”应用于各种生态刑事 法律责任的认定,而加拿大刑法条文则采用“无过失责任”。又如,太陆法系国家大多 认同因果关系推定理论,但采用方式却各具特色;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在责任的主 观方面采用主观罪过责任,法国、比利时则认为可吐适用“客观责任”等等。本文从 上述的关于生态刑事法律责任具体问题存在的争议和分歧出发,着眼于生态刑事法律 责任的上位概念,即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理论与生态学、生态法学,环境法学等相关 理论的结合,对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含义、本质特征、构成要件、责任的实现等 基本内容以及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够对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理论有所更新 和完善。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为了体现语句的简练性,将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简称为生 态刑事责任。 1 2 研究意义 1 2 1 理论意义 生态刑事责任理论的研究是建立在j f ! l 法学和生态法学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 是以“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发展模式的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因此,研究生态刑事责 任对于发展和完普刑法学、生态法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必然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刑法学的发展 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和刑事责任的一切问题的学科,刑事责任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是刑法学范畴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刑法体系中,刑事责任与犯罪和刑罚有着紧密的 联系。根据刑事法律关系的般原理,犯罪是刑事法律关系赖以产生的法律事实,刑事 责任是刑事法律关系中刑法义务的基本内容,而刑罚则是刑事责任的基本实现方式。所 以犯罪和刑事责任是“因”与“果”的关系,刑事责任与刑罚是责任与责任承担方式的 关系。三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明,刑事责任是刑法中与犯罪相对应的一个独立的、 具有实质内容的概念,是刑事立法和司法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无论是从厉行法治的 需要,还是从刑法学发展的需要来看,都应该重视对刑事责任的研究。刑法学的理论是 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使得世界 各国均开始重视通过立法确认生态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生态刑事责任日益成为现代刑法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刑事责任在刑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生态刑事责任的 研究对刑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刑法学的发展也为生态刑事责任的研究奠定了 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二、有利于生态法学的深入研究 生态法学是随着现代生态学的蓬勃发展和生态时代对法律调整的必然要求雨产生 的。一方面,生态学在其产生之初被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科学”,但随 着人类社会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心和主流。生 1 绻论 态学也开始得到其他学科的重视,发展成为研究“社会与其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 学”,从而为生态法学的出现提供了生态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 明阶段,传统法律已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因而需要一种能够反映生态时代精神 品质的新的法律。正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入类的法律必须重新制 定,以使人类活动与不变的、唯一的自然法保持协调。因此,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生态 法学应运丽生。生态法学是建立在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本位的法律 观等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与传统的法律相比存在着内容上的、立法目的、价值理念等 多方面的差异。1 2 j 生态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法律规范体系,包括调整生态社会关 系的全部法律规范,而生态刑事责任作为生态刑事法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生态法学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生态刑事责任的研究有利于生态法学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完 善和具体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第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源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人类对于生态问题认识不断深 化的结果。1 9 8 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 告,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了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 9 8 9 年联合国环境署通过了关于可持续 发展的声明,其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意味着在周密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 保护的关系。【3 j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 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而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又必须以可持续发展 思想为指导。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研究生态刑事责任,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生态刑事责任中的贯彻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1 2 2 实践意义 第、有利于实现宪法中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 随着生态观念的建立,许多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律对策,都包括在宪法中列入 生态保护的条款,强调国家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例如,巴拿马共和国宪法第 1 1 0 条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积极养护生态条件,防止环境污染和生 态失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我国宪法第9 条第2 款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 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 然资源。”在宪法中规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条款,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国家的权 力也是国家的义务,表明国家有义务对全体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公民正 常有序的生产和生活,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国家有权力予以制裁。但是,宪法对 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有极度的抽象性,它仅能为各部门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宪法依 据,而缺乏具体可供直接运用的规范。因此,宪法中所规定的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的权力和义务的实现必须依靠具体的法律规范来引导和制裁人们的行为,也就是说,生 态环境保护的宪法渊源需要内化在具体的法律规范之中。有鉴于此,宪法中对生态环境 保护的规定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来实现,而生态刑事责任作为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自然是实现宪法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的必要 方式。 第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法、行政法手段的有效实施 生态环境保护的手段有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手段等等,而法律的手段 具有其他社会控制手段不可比拟的特点和优势。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从部门法 的角度进行分类,有宪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民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行政法对生态环 境的保护和刑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中,宪法的作用在于对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提供 一个总体的依据,法律的手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依靠的是其他部门法的有效实施。 但是,民法和行政法在对危害生态环境行为的制裁力上普遍存在着“疲软”的问题,它 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一般都局限在各自的领域里,如民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侧 重于对引起生态问题的民事活动的民事制裁,运用民事责任机制对生态问题的受害者避 行补偿;行政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侧重于生态行政执法机关在生态行政方面依法、依程 序执行政府的生态社会公共职能,追究行政责任。而刑法是侧重于对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的行为进行刑事制裁,通过追究刑事责任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刑事责任所 包含的刑事制裁具有最强的严肃性和严厉性,能够直接剥夺或限制行为人危害生态环境 的条件和能力,在法律效果和功能上比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更为明显。因此,民法及民 事责任、行政法及行政责任必须与刑法及刑事责任协同组成严密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法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体系规范功能。所以说,运用法律手段对生态环境 的保护离不开刑法及刑事责任的运用,或者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生态刑事责任有强 化、支持生态民事责任、生态杼政责任等法律责任机制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加强刑法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 一 生态刑事责任的设立是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用刑法的手段加以 规制,从而加强刑法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刑事责任的确立是以犯罪的存在为基 础的。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所谓社会危 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在客观上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造成的危害。而之所以刑法介入生 态环境保护,确立生态刑事责任,就是因为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具有极大社会危害 性,表现为:危害空间范围大,涉及全国乃至全世界;危害对象范围广,不仅危害当代 人,还可能殃及下一代甚至几代人;危害具有隐蔽性,许多重大的生态危害是缓慢的、 累积性的灾害现象,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才会被发现,丽一旦发生则难以在短期内恢 复生态系统的原貌,甚至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危害不仅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而且还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并且给社会带来的问接损失远大于直接损失等等。 由此可见,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具有犯罪的本质特征,将其纳入生态犯罪的范畴, 追究刑事责任是符合立法标准的。 第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刑法把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依法追究生态刑事责任,对于突出生 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刑法 禁止性规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此范围内的法律意识,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生态 犯罪的意识十分薄弱,即使是在饱受生态环境污染侵害的r 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经 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真到1 9 7 0 年秋,只本在所谓“公害国会”的临时会议上,人 们还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行为是否具有犯罪性质,是否要追究刑事责任等问题展开过激 烈的辩论。【4 】刑法作为国家为广大公民设定的行为模式,它在清楚明白地告诉人们怎样 的行为,以及行为达到何种程度便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表明了刑法的价值导向,即 告诫人们远离犯罪,否则可能遭受刑罚之苦。在刑罚的强大威慑之下,人们往往出于趋 利弊害的本性会直接或间接地放弃犯罪。避免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见,在刑法中规定生 态犯罪,追究生态刑事责任,能够引导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去实施危害生态环境的 行为,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 :至! ! 竺些:塑墼圭兰竺塞至! = := 一:= = = := := = :二: 2 生态刑事法律责任概述 2 1 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含义 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是最根本的概念,刑法所要解决的根本闯题,就是于亍为人的 刑事责任问题。关于刑事责任的含义,理论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见解。“法律后果说”, 以刑事责任的内容为落脚点,认为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因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说”,从犯罪人的角度理解刑事责任,认为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 为而应承担的刑法上所规定的责任。“否定评价说”,立足于刑事责任所体现的国家和整 个社会对犯罪的客观评价,认为刑事责任是国家对犯罪人及其犯罪行为所做出的一种否 定性评价或谴责。“心理状态说”,从犯罪人实施犯罪后的心理反映出发,认为刑事责任 是犯罪人因其犯罪行为而应当承受国家法律制裁的心理状态或社会地位。“刑事义务 说”,从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因其犯罪行为而承受国家依 法给予刑事处罚的特殊义务。i 5 j 这些观点反映了人们对刑事责任这一概念的不同认识,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认为,刑事责任是犯罪行为人向国家承担的法律责 任,应包括两方面来理解:从行为人方面来说,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因违反刑事法律规 范、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从国家方面来说,刑事责任是国家对实施 刑事违法行为的入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因此,刑事责任的含义应当体现“法律责任 说”和“否定评价说”的相互统一。生态刑事责任属于刑事责任的范畴之内,与刑事责 任具有从属性,由此,可以推论: 所谓生态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生态刑事法律的规定,实旅造成生态环境损害 或有损害的危险,引起生态系统功能紊乱,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危及或危害生态安全秩 序的行为,而依法承担的体现国家否定性评价和谴责的法律责任。 2 。2 生态刑事法律责任的特征 由生态刑事责任的基本含义可以看出,生态刑事责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生态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生态刑事法律丽承担的法律责任。 生态刑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生态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所引起的。在各种具体的生态 违法行为发生之前,生态刑事责任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于生态刑事法律之中,各种生态违 法行为的发生使违法行为人与国家机关之间形成了生态刑事法律关系,国家通过司法机 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将静态的刑事责任变为动态的刑事责任,强加于违法行为人身上,实 现了生态刑事责任。因此,生态刑事责任的存在和实现都是以生态刑事法律为依托的, 没有生态刑事法律,各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和标准,也就不存在 所谓的生态刑事责任。p j 其次,生态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生态刑事责任的产生是由于行为人实施的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 严重到足以需要逶用刑事法律趣味规铡的地步。严墼惫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表现为行先人 实施静造藏生态环境损害或套援密豹危陵,g l 嫠囊泰系统功能紊乱,破耀生态系统平 籀,危及或熊害爱态安全秩序酶行为。由此凳,严黧绝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不戚于一般 静生态违法行洚,茭社会危害瞧较大。严薰惩窖生态环壤静行为瑶不溺予一般豹刑事违 法行为,具有特殊性,它廒接侵密的瓣藩楚大气,森钵,鼙源,水体等各种生态簧紊, 从琵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艘损害域构成藏胁,褥后才彩晌判入粪的生毒和发爰, 因此,彳亍为人只有实麓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才能承挺生态测每责任。 矮螽,生态刑事贾锤楚潋行为人承攫羽法规定的体现图家豹否定性评价和谴费既法 傅责任。 生态稍事责任是行为人囚安施生态测事泫撵勰范所禁止的危害生态环境戆行为藤承 担豹法律费任,体现蓬家立法貔关通过生态刑事法律规范对各种严驻悫害生态环境行为 进李亍觞番定矬浮价弱谴责。由此可见,生态菸攀责任疑寄最产薅的惩罚槛,葵爨的在乎 通过将各种具体鹘刑事处罚摧鲁篚强加于生态犯嚣行为人,剥夺生态犯罪杼兔入的财产权 铡和敬治投幂j ,甚至莉夺其人身自由权铡砖震生命投秘,戳摊除侵密,颈骑犯嚣,保护 生态坯境及八类的囊身零目益。同时,藏态刑攀责任豹追究和通用必缀由国家强翻力保证 实施,即毖绶出蓬家弱法极关依照黧攀谇讼泫的规定予以追究。 2 ,3 生态烈攀法律责馁与栩关概念的比较 2 。3 生态潮搴法律纛瞪鸯传统刑搴法律责拦的比较 生态潮事责柽与列事爨强之问存猩绅羼关系,生态潮事爨任是剩事赍链在生态保护 领域盼具体运用帮实践拓展,毽怒在测事责任这个种概念之前添熊“生态”遮一定语, 表明了谗为璃撅念酌生态刑事责任又不同子健统豹列攀责任,二者的主妥区剐穗予; 第一、法哲学基础不同 生态剩事费经燕建立程“生态零僚”懿法律羼想之上豹,露传统的刑事费任则是以 “入本主义”的法橡愿想荧蒸硝的。人本主义法律恩想的皇簧浅点认必法簿的伦瑷主诲 瓢道德我理人哭整人,认为纛地球上,人类是万物的中心,世雾上的一翻都是围绕人类 而存在鲍,入樊铡蘸至上。孺生态本谴豹法律思想与人本主义的法捧愚想不嗣,它强调 戳生态为中心,溢生态利蕊为本位,承认地球上的擞物亭有生存和存在豹粳利,主强人 类应该普待自然,颓隐自然,以与自然和谐共鲶的方式来均衡人类利益与磐三态剩蔬。 第二、费任翦拖的社会爝鼗不问 生态刑事责任产生的前提楚生态犯器行为辩传统刑事资任产生的蘼撵是一般静瘸 事犯罪行为。就般情形丽富,承担传统删攀费经的行为人实籀鳇一般怒熊害人身权 利、财产权科、民主权利以发社会秩序等方露的行巍,其校会援投在价德斑鞭上是纯粹 无价僵蘼鸯的,不会给社会带泉任何剥蔬和价值,具有明攫的反幸圭会、爱道德住,行为 人撼是基于“行为无价懂”而承逛刑事黉任豹。然两,生态犯罪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舜j 攀 犯罪行为,生态犯罪行为通常都是日常生产、生活的附随露为,行为率身其有创造经济 价值的最的性,如果在客观上不考虑承担刑事责任的成本,那么行为的结果一般都会给 行为的主体或社会带来某种经济利益和价值。因此,行为人承担生态刑事责任并不是基 于行为本身的价值而言的,生态犯罪行为的社会属性在价值判断上具有双重性,即具有 危害社会的一面,又具有有益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一面。 第三、保护的范围不同 生念刑事责任保护的对象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的,所保护的是包括人类利益 在内的生态利益。而传统的刑事责任保护的对象是人类利益。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刑法 看来,犯罪是行为人对他人权利的一种侵害现象,当这种侵害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 社 会危害性) 时即可以刑罚制裁,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因此传统刑事责任所涉及的是以人 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社会管理秩序等以人的权利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利益,虽 然有时也会涉及到对生态利益的保护,例如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但这种保护是 针对自然资源对人类来说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实用性而言的,生态利益只是被保护的人 类利益的一种间接反射利益。因此,在传统刑法所确立的某些涉及生态利益的刑事责任 规定,与生态利益只有关联性而没有目的性。 2 3 2 生态刑事法律责任与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的比较 由于生态犯罪的概念是2 0 世纪7 0 年代才提出来的,因此作为生态犯罪结果的生态 刑事责任也是一种比较新的提法,而目前在理论界较为通行的,与生态刑事责任在同等 意义上使用的概念是“环境刑事责任”。那么这两种称谓仅仅是语词上的简单变化,还 是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呢? 环境刑事责任在其提出早期采用的是环境科学上的“环境”概念,而环境科学是研 究人类和环境关系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环境应当以人类为中心,因此环境刑事责任的早 期理论与传统的刑事责任一样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法律思想基础之上的,它将与人 类生存和发展没有密切关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都排除在立法保护的范畴之外。但 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尤其是“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以追求 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现代环境法逐渐抛弃了环境科学上的环境概念而开始采用生态 学上的环境定义。生态学上的“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 包括人类、其他动物、植 物、微生物) 为中心,围绕生物晃的并构成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 如 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 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7 1 可见,现代环境法同样 强调对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那么,作为环境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刑事责任与 生态刑事责任在立法目的、本质内涵、价值基础等方面并不存在实质的差别,二者是可 以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但是,二者仍然是有区别的,那就是生态刑事责任的概念较环 境刑事责任的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意义。 第一、概念的科学性不同 “环境”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是个易生歧义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的基本 含义是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围绕着不同的中心事物,环境 的范畴、含义也不相同。可以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 境、投资环境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孝感桥墩施工方案(3篇)
- 娱乐直播活动策划方案案例(3篇)
- 室外猜灯谜活动方案策划(3篇)
- 618活动策划方案目的(3篇)
- 名校教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制题目及答案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感知艺术:初中美术欣赏与实践活动教案
- 定制家居产品销售及安装合同
- 叙事作文小小推销员250字(8篇)
- 2025安徽安庆高新投资控股限公司二期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妇女保健工作计划
-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招标代理机构遴选投标方案(技术标)
- 百岁居区域+乐活内外勤宣导材料
- 内蒙古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 GB/T 21220-2024软磁金属材料
- 兔眼动物模型在眼科研究中的价值
- 吉林大学介绍
- 2023年炼钢厂安全操作规程及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