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i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社会体育(本 科)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分析,提出该专业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 1998 年自办学以来,已经向社会输送了 8 届专业毕业生。随 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推进和体育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 专业发展迅速。江苏目前有近 14 所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本科院校 9 所。作 为全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大省,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 大环境。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就业高峰的来临,对高校大学毕业生 的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办专业,学科理论研究、办学思 路和学科构建还不够深入, 培养的毕业生市场认可情况如何?是开设社会体育专业院 校师生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因此,研究江苏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和前景成为我们必须关心的问题。 江苏省内本科院校有 9 所(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江 苏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南通大 学)大学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江苏科技大学从 2008 年才开始办学至今没有学 生毕业。对这 8 所院校从 2004 年至 2009 年就业状况调查表明:到 2009 底,江苏高 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为 879 人 (这其中包含档案关系转到毕业生所在地 的人才市场) ,就业率最高的为中国矿业大学,为 98.03%;最低的为淮阴师范学院, 为 65.06%。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4-2006 年为就业的高峰期, 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2008 和 2009 年就下降到 70%,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社会体 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前期得到了释放, 另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相对超出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速度。本文对可能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因素: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 设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社会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一是,各校应依据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校本身的特色,科学合理地制定社 中文摘要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ii 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系统。 三是, 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培养方案。 四是, 强化专业教育实践环节, 加强社区、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时间提供平台。五是,加 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六是,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为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最终达到多方营造社会体 育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七是,根据市场需求统筹安排招生计划,招生规模的扩大要 有基础、有根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关键词:江苏省 社会体育本科专业 就业状况 对策 作 者:作 者:赵长征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王 平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英文摘要 iii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sports (undergraduate)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use the methods of the documentation, survey and analysis, and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sports (undergraduate)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give out the suggestions of the specialty reform and developing. the social sports has transported 8 batches of graduates to society since we establish this subject in 1998 in our country. the social sports in university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with the implementing of the nationwide body-building plan and the expanding of the sport culture industry. there are about 14 universities which set the social sports subject. as an education, culture and economic province, jiangsu creates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obtaining employment. however, with the exploding of the finance crisis and the approaching of the employment summit,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obtaining employment suffers serious influence. social sports is a newly-built subject, s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educational ideas and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are not very deep. the market acceptance condition of the graduate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ch relates to their existing and developing. there are 9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nan jing nomal unoversity, nan jing sport institute, jiang su university of since and technology, yang zhou university, nan jing xiao zhuang nomal college, yan 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huai yin university, and nan tong university) in jiangsu set up social sports subject. and jiang su university of since and technology has set the subject only since 2008, so there are no graduates. the survey to the employment condition of this 8 schools graduates from 2004 to 2009 suggests: there are 879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get job by the end of 2009 (these include the people whose file relations were 英文摘要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iv passed to their local talent market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had the highest employment rate: 98.03%; and huai yin university had the minimum employment: 65.06%.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graduates has a downward trend in general, the employment summit appeared in 2004 to 2006, the employment rate was above 90%, but the rate descended to 70% in 2008 to 2009.on one hand, it is because the social demand for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got release in the ear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ity enrollment is beyo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tudy for the main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employment rate: the determin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the curriculum,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s, and the social market demand, i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irstly, schools should set the goals of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of social sports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regional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chools own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schools should optimize the courses and establish the curriculum systems those are suitable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courses. thirdly, we should develop practical plans to construct and train teachers. fourth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enterprises、institutions and the practice base. meanwhile we should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fifthly,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specializ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concepts. sixthly, government should develop the relevant policies; try to create good jobs 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for pe majors.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social sports developing finally. seventhly, we should arrange the admission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should have its basis and foundation and comply with the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 social sports employment strategy written by: zhao chang zheng supervised by: wang ping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1 前 言 1 1 前 言 1.1 问题提出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和生命健康的追求日趋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热潮中来。体育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建立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 面。社会体育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事业中一个独立的领域,并在体育三大领域中排列在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之前。截至到 2009 年底,全国共有近 230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社 会体育专业。其中本科专业办学规模已超过 180 所。江苏省有 9 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 育本科专业,目前已培养 1326 名毕业生。经过多年来的始建与探索,社会体育专业 办学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及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为社会培养出大量急需的体育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国全民健身计 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才的保障。 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如何加强体育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 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以满足多层次需要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我 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就业状况如何呢?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又怎样呢?我 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呢?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体育专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 省高校应该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研究,主动开展就业 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省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 本文的研究,从江苏省 8 所社会体育本科院校 2004 至 2009 年的就业率入手,对 前后 5 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可能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培养目标 的确立、专业课程设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市场需求等方面 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 合理建议,从而为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前 言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 1.2 文献综述 笔者查阅检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中国期刊网 cnki 数字图书馆收 录的近 10 年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的论文(共计 192 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 对体育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相关论文共计 52 篇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比较分析。 , 发现研 究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论文很多, 专门研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 的文章也不少,这说明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 至今, 在江苏省内还没有哪位学者针对江苏省内 9 所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就业率和就 业的方向做过研究。笔者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11 篇,并作简要地介绍,以便使读 者对本研究的背景有所了解。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同步于国际社会大众体育的成熟。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在重视竞技体育竞争的同时,更加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于是,培养大众体 育专门人才的有关高等教育专业应运而生。在国外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中,除了体育 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外,设立相当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有关专业是较为普遍的,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和英国。 日本、 美国和英国的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发展对大众体育人才的 新需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日美英三国社会体育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 想,培养目标的共同趋向是细化专业方向,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不同体育人才的需 求。合理构建课程结构,重视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小型化与多样化,加大选修课的比 重,减小必修课的比重,是日美英三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特征。 1 1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日本的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同 时也担负着培养教练和社会体育指导者的任务,然而专业的区分不是很明显。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学校对体育教师需求的减少以及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不 断增长和日趋多样化,社会体育专业才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社 会体育专业逐渐细分,一般都有 23 个方向。例如日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则设 有运动与健康、社会教育和室外休闲 3 个方向;大阪体育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设有余暇 11张细谦,黄南洁. 中日美英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2):20-25.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1 前 言 3 体育和企业健康两个方向;国立鹿屋体育大学是以培养社会体育人才为宗旨的大学, 其体育和运动专业担负着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任务,设有地域体育、企业体育和野外 体育 3 个方向。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为了适应美国社会经济、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健康、体育、 娱乐和职业运动的兴起,美国体育院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纷纷采取对策,对院系结 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了改革。在美国最常开设的非师范体育专业包括:运动管 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管理、运动科学、运动医学等非师范体育。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美国体育院系与学科的重组,使得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相关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英国没有独立的体育院校, 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体育学院或在教育学院内设立了 体育系。英国现行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研究 条件、场地设施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一般规模较大的体育 系开设四个主修专业:体育与运动科学专业,体育、运动科学与娱乐管理专业,娱乐 管理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在具体的专业开设中,各院校体育系又有所不同。学生毕业 后可以到艺术、文化、娱乐、运动和休闲中心、剧院、旅游机构谋职,可从事计划、 管理、营销、咨询等工作。 另外,在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中,也有 各自不同的社会体育方面的专业设置。有些体育院校中,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成为重点 专业。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专家学者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了大量研究, 笔者通过图书馆资料及中国 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0 年-2009 年)查阅到了大量关于社会体育专业的文献。就研 究领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研究。在此选取几个比较 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阐述。 孙泽厚(2002)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一文中,分 析了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表现,提出了改革高等教育,畅通就业渠 1 前 言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4 道的出路等2。卢兆振(2004)在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 研究一文中针对毕业生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分别从政府、高校、体育 系以及毕业生本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3。马维平(2005)在社会体育专业培 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一文中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社会体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 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设计方案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明确,导致就业形势 不乐观4。项立敏(2005)在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一文 中提出:可采用成立社会实践管理中心,负责学生社会实践联系、指导、管理、考核 工作;专项课教学实行“导师制”加强术科教学的实践指导能力;增强实习时间,强化 实践环节等具体措施5。潘小非(2005)在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究一文中对我国目前社会体育的开设里程作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现状和取得的成 果,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就业难,能力 训练,师资队伍建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6。赵立(2005)在社会体育专 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建 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7。刘善云等(2006)在高校社会体育 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和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认为:只有深化改革,面向市场,依 托社会,开放办学,才能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8。姚望(2006)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淡化体育教学目标,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健身 指导咨询和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为主的方向, 同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和规范就业市场等 对策9。杨炯(2007)在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一文中认为:社 会各个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外,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她们进行各种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 们毕业以后正确面对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竞争10。李慧娟(2008)在江苏省高校社 【2】孙泽厚.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8):22-24. 3兆振.江苏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 (1) :25-28 4 马维平.许晓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j。体育学刊,2005,12(4) :71-73 5项立敏.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 (40):115-117 6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 :110-113 7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6) :1-5 8刘善云等.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和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3-125。 9姚望.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10) :90-93。 10杨炯.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6) :829-830.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1 前 言 5 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其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研究一文中认为:江苏省社会体育专 业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 毕业生就业前景与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就业准备之间存 在着偏差,探讨了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发展对策11。王爱丰等(2009) 以市场需 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指出: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明确培养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优化培养方案;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设置课程;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强化实践环节;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发展专业技能。探索社会体育 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密切联系社会,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12。 上述的研究成果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对于清晰今后办学方向提供了很多有益 的参考意见。但是也应该看到,上述的研究只是针对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质量的一 些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和就业方向进行分析研究,基本上 都是本校范围的就业数据作为依据,缺少大范围、基础性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缺乏 说服力。 1.3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发 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是与国家社会建设 发展同步的,从专业的预期发展来看,前景与我国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专业人才需求同 步发展,关键问题是办学方向定位的准确和学生就业预期值的错位,影响着社会体育 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此外,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 衡,也造成了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平衡,从不同地域来针对性的研究高 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较少,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江苏是一个 经济发达的省份,同时又是一个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研究江苏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 的就业现状, 对于加强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 践上的现实意义。 11王爱丰.王正伦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9,23(2):31-32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6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对江苏省 8 所(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通大学、 扬州大学、南京晓庄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 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学生的就业意向及社会对毕业生的市场需 求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1.1 就业状况 2.1.2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2.1.3 就业的意向 2.1.4 市场需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期刊网、国内外体育官方网站和(权威)报刊杂志收集与 “社会体育专业” 相关文献 192 篇,其中核心期刊 52 篇。并从江苏省教育厅收集 8 所院校 2004-2009 年学生就业的状况, 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 并针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情况, 制订了 江苏省社会体育 (本 科)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表 ,对相关的一些指标进行修改检验后,委托 6 所学校老师 在 2009 届社会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中协助发放调查表 225 份,回收 219 份,剔除无 效问卷 10 份,有效调查表 209 份,有效回收率 92.8;针对就业市场制订江苏省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状况调查表 ,组织发放 300 份,回收 280 份,有效调 查表 280 份,回收率约 93.3。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7 2.2.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 225 个学生做为调查对象) , 其中男生 150 人, 约占总数 66.7 ;女生 75 人,约占 33.3;考取大学前来自城市的(城市户口有)70 人约占 31.1 ,来自农村的(农村户口有)155 人约占 68.9;调查对象中有 60 人(已签约) , 约占总数 26.7,另有 165 人未签约,约占总数 73.3;市场调查中分苏南(苏州、 常州),苏中(南京、扬州) ,苏北(徐州、盐城)等城市的大型企业、旅行社、中小 学、体育中心、社区和街道办等单位。 2.2.2.2 调查表的效度检验 问卷的效度检验:主要采用专家评定法(专家为在职教授 3 人,副教授 2 人) 。 首先制订问卷调查表就学生在校基本情况设计 39 项调查指标和市场调查 30 项指 标,针对上述的指标向专家咨询,针对每项指标的合理性请专家给出判断,最终筛选 34 项和 23 项作为本次调查的内容。 2.2.2.3 调查表的信度检验 问卷的信度检验:由于问卷题目多是事实性问题,不宜采用折半法,本研究采用 重测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在选取的调查对象中 30 名,在第一次问卷发放两周后, 进行第二次测试,除去了信度系数 r0.70 的题目后,对问卷进行重新的修改,最终 完成满足研究需要的调查问卷。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中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的内容、目的任务进行分类,excel2003 统计软 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方法,对研究的资料信息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2.5 比较分析法 对研究中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的内容、目的任务进行同一类的比较分析。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8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3.1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就业率的比较 就业率就业率 就业率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一个侧面体现社会对高校生 的欢迎程度,反映出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3.1.1 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类不同专业就业率比较 表 1:2004-2009 年江苏省及体育类不同专业毕业生年总就业率比较 年总就业率(%) 年度 江苏 体育类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人体运动训练 民族传统 体育 2009 92.72 90.06 90.33 93.43 93.33 78.55 93.63 2008 94.95 91.64 94.64 96.17 86.36 82.14 85.85 2007 96.9 96.47 96.76 96.64 96.3 96.91 92 2006 95.57 96.76 95.87 97.73 96.88 94.86 93.15 2005 95.93 93.96 93.96 95.24 94.83 88.81 83.67 2004 93.99 87.97 92.04 85.59 89.83 84.96 89.13 平均值 95.47 93.36 94.65 94.27 92.84 89.54 88.76 70 75 80 85 90 95 100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年度 就业率 江苏 体育类 社会体育 体育教育 运动人体 运动训练 民族传统 从表 1 可以看出: 2004-2009 年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率的平均值 94.65%高于江苏 省体育类所有专业的 93.36;高于体育教育专业 94.27;高于运动人体科学 92.84 ;高于运动训练 89.54;高于名族传统体育 88.76。但是低于江苏省高校平均就 业率 95.47。 单单从社会体育专业 2004 年-2009 年的就业率来看: 2004 年就业率 92.4 至 2007 年 96.76四年期间就业率是稳步上升的,提高了 4;到 2008 年 94.64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9 下降了 2;再到 2009 年 90.33下降了 6。社会体育专业 4 年时间就业率提高了 4,而 2 年时间就下降了 6,提升的速度之慢,而下降的速度之快,究竟问题何 在?令人担忧? 3.1.2 社会体育专业与体育类不同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较 表 2:2007-2009 年江苏省及体育类不同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较 初次就业率% 年 度 全国 本科 江苏 本科 体育类 社会 体育 体育 教育 运动 人体 运动 训练 民族传 统体育 2009 74 78.7 71.46 71.38 73.07 70 64.03 78.34 2008 71 78.01 58.37 72.14 65.39 60 40.77 28.3 2007 71 76.48 65.09 71.57 70.93 38.89 54.05 36 从表 2 可以看出: 2007-2009 年社会体育专业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在 7172 左右; 江苏省体育类初次就业率由 65提升到 71.46; 而体育教育,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训练和名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就业率都在稳步提升,体育教育提升 5-8;运动人 体科学提升 10-25%;运动训练专业提升 10-20;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提升 30-40。 初次就业率是最直接最客观地反应就业现状的依据。 社会体育作为新兴的体育类专业 在经过多年的成长后,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相比较体育类的其它传统专业,还没 有很强的竞争力。究竟原因何在呢?值得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1.3 社会体育专业 2004/2009 年不同年份就业率比较 江苏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历年就业情况见: 表 3:江苏部分高校 2004-2009 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学校 届次 已就业 人数 未就业 人数 调查人数 初次就业 率% 年总就业 率 04 届 35 0 35 100 05 届 39 0 39 100 06 届 56 3 59 94.92 07 届 61 0 61 96.72 100 08 届 61 0 61 100 100 中国矿大 09 届 59 0 59 100 100 04 届 36 1 37 97.3 05 届 29 7 36 80.56 南师大 06 届 38 1 39 97.44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10 07 届 12 12 24 50 95.83 08 届 12 16 28 42.86 78.57 09 届 21 11 32 65.63 04 届 33 8 41 80.49 05 届 36 1 37 97.3 06 届 40 1 41 97.56 07 届 25 10 35 71.43 89.47 08 届 18 13 31 58.06 96.77 扬大 09 届 17 15 32 53.13 85.8 07 届 27 20 47 57.45 100 淮阴师 08 届 27 9 36 75 91.67 06 届 32 1 33 96.97 07 届 17 15 32 53.13 96.88 08 届 27 8 35 77.14 94.29 盐城师院 09 届 34 4 38 89.47 100 05 届 36 1 37 97.3 06 届 33 1 34 97.06 07 届 32 南京体院 08 届 21 3 24 50 87.5 06 届 33 3 36 91.67 07 届 33 4 37 89.19 100 08 届 26 3 29 89.66 100 南通大 09 届 14 16 30 46.67 07 届 28 6 34 82.35 91.18 南京晓庄 08 届 19 18 36 52.78 100 从表 3 可以看出:到 2009 底,江苏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为 879 人(这其中包含档案关系转到毕业生所在地的人才市场) ,就业率最高的为中国矿业 大学,为 98.03%;最低的为淮阴师范学院,为 65.06%。毕业生就业率基本上呈现出 下降的趋势,2004-2006 年为就业的高峰期,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2007 和 2008 年就下降到 70%,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前期得到了释 放,另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相对超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11 3.2 江苏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3.2.1 江苏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比较 表 4:江苏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选择去向 院校 届次 机关 学校 其它事业 企业 部队 自主创业 地方项目 升学 其它 未就业 总计 淮阴师范 07 届 1 7 33 6 47 08 届 2 10 20 3 1 36 百分比百分比/% 3.6 20.5 63.9 3.6 1.2 7.2 100 南师大 05 届 1 8 3 14 1 3 6 36 06 届 2 5 6 20 3 3 39 07 届 3 2 15 1 3 4 24 08 届 1 4 2 12 1 2 6 28 09 届 2 9 2 6 2 11 32 百分比百分比/% 3.1 17.3 10.2 4.8 0.79 2.4 13.4 1.6 23.6 100 矿大 05 届 5 25 9 39 06 届 1 5 2 38 1 9 3 59 07 届 6 8 35 8 4 61 08 届 6 39 15 1 61 09 届 5 5 20 18 11 59 百分比百分比/% 0.4 9.7 5.4 56.3 6.8 18.7 1.4 1.4 100 盐城师院 06 届 1 7 1 15 3 4 2 33 07 届 2 16 1 7 4 5 1 36 08 届 2 10 2 8 4 6 35 09 届 2 9 3 10 6 4 4 38 百分比百分比/% 4.9 29.6 4.9 28.2 12 13.4 4.9 100 扬州大学 06 届 14 1 19 1 3 1 1 40 07 届 5 17 5 4 3 4 38 08 届 4 23 1 1 1 1 31 09 届 2 6 2 6 1 15 32 百分比百分比/% 17.3 0.7 46.1 6.4 9.9 4.3 14.9 100 南通大学 07 届 1 30 3 3 37 08 届 1 26 2 29 09 届 2 11 2 14 30 百分比百分比/% 2.1 2.1 69.8 5.2 2.1 17.7 100 南京体院 05 届 3 8 6 12 2 1 5 37 06 届 1 3 6 15 3 2 4 34 07 届 4 7 13 5 1 3 33 百分比百分比% 3.8 14.4 18.3 38.5 9.6 3.8 11.5 100 合计 19 150 57 482 21 39 3 112 26 85 1004 百分比百分比 1.9 14.9 5.7 48 2.1 3.9 0.3 11.2 2.6 8.5 100 3 研究内容与分析 江苏省社会体育(本科)就业状况调查及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珠海格力职业学院《机器人电气安装调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小环境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中医药大学《交通港站与枢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赤峰学院《给水管网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建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可信计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航空大学《速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露营计划美术课件
- 生物统计学实验设计实验
- 大班故事《小马过河》教学解析
- 202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单
- 门窗安装工程投标书范本(二)
- DB 31T 1501-2024 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认定规则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DB31T-人形机器人 分类分级应用指南
- 反腐败与商务道德管理制度
- 强度梯度对生物地理格局的塑造
- 中医文化主题班会
- 日产300吨大米加工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黑龙江科技大学创业创新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