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美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变迁的历史考察.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美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变迁的历史考察.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美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变迁的历史考察.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美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变迁的历史考察.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美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变迁的历史考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美国权利法案在人类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美国宪法作为资本主义社 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它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是通过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地完善,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公民权利起初在宪法中的缺失可以说是制宪者的有意 为之,因为从根本上说,法律是一个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集团 总是会通过这种手段使自己的利益得以表达和维护。普通民众权利的发展与社会发 展联系密切,其中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公民权利的发 展影响最大。美国宪法中涉及公民权利的修正案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出现 的,是民众回应社会的表现。社会发展对公民权利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 中,经济的发展又是核心的因素。从与公民权利密切相关的宪法修正案的产生我们 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的变迁、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最高法院顺应社会潮流的司法判 决、权力制衡机制的良性运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公民权利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推动了公民权利在更深层次上的发展。 公民权利发展也有一些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众对自己权利的重视及国家权 力在合理的框架内遵循规则的运作。美国宪法在其二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自我评判与修正的制度,在变与不变中保持了令人惊叹的活力,它的宪 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正在建设进程中的法治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制度 建设方面我国应该进行积极的探索,找出并弥补自己的不足,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关键词:权利;利益集团;宪政;法治;权力;制度 ii abstract the us “right bill” holds the special status in the human history.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takes capitalist societys first written constitution, it is consummates unceasingly about rights of citizens stipulation through the bill of amendment form, keeps pace with the societys development. at first, the rights of citizens were not written in the constitution, it should be the makers consciousness,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law is a kind of manifestation about a social classs will, the group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always to enable own benefit through the society will to express and the maintenance. the ordinary populace rights development is close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persons status in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ocial economys development condition influence the rights of citizens development. many bill of rights of citizens involving in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for amendment appear under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ondition,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pulace responding social.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the rights of citizens development positively,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is also the core factor. from the produces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related with the rights of citizens, we see social economys vicissitude, the populace to the legal belief, the supreme court comply with the judicial decision of the social tidal current, the authority mechanism in balance with the benign movement, these factors were important to the rights of citizens development, and impelled the rights of citizens in the deeper level development. the rights of citizens development also has some rules, most importantly, the populace follow the rule to their rights value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te power in the reasonable frame.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n its 200 remaining years of lifes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formed the unique self-judgment and the revision system, maintained with invariable in the impressive vigor, its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s successful experience might provide beneficial model for our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government by law society, should carry on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in system construction aspect in our country, discovered and makes up own insufficiency, promoted our countrys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to make the new progress unceasingly. key words: right; special interest group;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by law; power; institution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 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的现状 美国宪法的典型性使其在世界宪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权利法案以独特的 修正案形式进入宪法是特定历史条件的结果,历来的法学家对它的研究成果也颇 多,比较有影响的专著如: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希著的原则与妥协:美国 宪法的精神与实践,该书详细的介绍了美国宪法的产生,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变化;各阶层在宪法变迁中的影响,政党政治的作用等,是研究美国宪法的基础读 物。另外有书海出版社出版的陆润康著的美国联邦宪法论。有关的学术论文则 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究美国权利法案的问题,如从主体的角度探讨权利法案缺失的原 因,或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美国宪法的形成,或从美国宪法的长久存续寻找其不老的 秘诀。这些成果对促进我国法学的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且也激发了笔者 研究它的强烈愿望。通过对前人成果的仔细研究,笔者发现,在这些成果中,对美 国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变迁整体的脉络缺乏一个完整的展现,所以,笔者就以此作 为考察的对象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当然,历史的研究是为了能够对现实的实 践起到借鉴作用,从而联系到我国的宪政建设并提出了部分建议。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权利法案作为美国宪法的核心,它本身既是美国人权观的体现,也是美国 日后一系列宪法修正案的缘起。它萌芽于北美殖民地在反抗英国的斗争中追求保护 人权的思想,也是当时整个资本主义大环境即资产阶级革命和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普 遍的自由放任思想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争取权利的斗争,涉及公民权利 的条款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地完善。在这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美国宪法 表现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应变能力,这种保持稳定前提下的应变能力是它发展的力 量所在。 在这之中利益集团的博弈、 妥协机制可以说是美国宪政实践中的突出特点, 也是美国宪法能够保持二百余年生机与活力的秘诀。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美国宪法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进行深入的研究是 具有价值的,通过对公民权利发展的规律进行总结以及美国宪政建设的利弊得失经 验的借鉴,使我们在发展与完善自己的权利体系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实现建设法 治国家的目标。 作为关于公民权利规定核心的 权利法案 并不是一开始就在美国宪法之中的, 它是以修正案的形式在宪法被批准之后加入的。代表不同集团利益的联邦党人与反 联邦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以权利法案的补充加入而暂时的中止。随着美国经济 2 的发展,宪政制度中的不和谐因素日渐突露,最终通过非常的手段得以解决。工业 化前后公民的范围及公民权利的范围都得到较大的扩展。进入 20 世纪以后,由于 战争的影响,行政权的膨胀使公民权利经常受到侵害,同时资本主义本身矛盾爆发 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美国在处置危机的过程中逐步的走向福利国家,权利的 范围急速扩大,新的权利不断出现,宪法在既定的稳定框架内进行着隐性的变化。 反观我国的宪政建设,发现有许多不足。传统义务本位的文化使我们很少主动 去争取权利,公民的权利意识淡薄,宪法在人民的心中没有像美国宪法那样是人民 自由的圣经,因此,法律文化的缺失是我国宪政建设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同时, 法治是社会整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具有必然性。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 断发展,利益集团对立法与政府决策发挥作用的情形已经出现,对他们及时与恰当 的回应,能使社会形成一种法治的理念:即通过法律的路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 且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也会对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有所裨益。还 有,长期以来,我国的宪法都是高高在上的,神圣的近乎与民众生活绝缘,很少在 实践中对保护公民权利起到作用。而美国宪法的长久生命力却来自最高法院顺应社 会潮流对它进行的不断变化的解释之中。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束之高阁最终的结 果是被抛弃。因此,宪法进入普通的诉讼是必然的,至于在我国应该建立何种形式 的宪法诉讼制度则不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笔者只是从美国宪政的成功经验中建 议我国对此问题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选择的路径。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本文行文思路是以美国宪法中公民权利的发展为中心进行的。公民权利条款不 仅是指 1789 年的权利法案,还包括之后宪法修正案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 主要有:涉及奴隶身份及地位的第 13、14、15 条修正案,涉及妇女选举权的第 19 条修正案,以及第 26 条修正案。美国宪法通过修正案的形式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 具有典型性,公民权利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不断的完善,体现出人民对自身利益的 日益关注,以及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通过对美国公民权利的发展变化进行的细致 研究,可以为我国的人权保护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制度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 以完成的任务,它需要多方面的要素做根基,以法治为目标,切实解决现实存在的 问题,对于到达最终目的意义重大。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的用发展 的观点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的宪政建设目标就会实现。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法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 究。 在文中,从法学与历史学的角度对美国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条款进行了细致 的考察,公民权利条款的产生及演进是一个历史过程,对历史脉络的叙述是服务于 公民权利发展这一线索的。比较分析的方法主要是用于文中的第四章内容,通过对 3 中美两国在权利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的比较,突出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及可以努力 改进的方向,从而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侧重于对我国 的启示部分,宪政建设在现代国家里具有共性,更有个性。我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 要建设成为法治国家绝非一日之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才能有机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先进的理论只有与实际的完美结合才能走出一条成功 的路,因此,我国的宪政建设要以国情为基础,在不断的探索中走向法治。 4 第 2 章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与权利法案的产生 2.1 联邦宪法制定前州宪中对公民权利的规定 美国的前身是英国在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它的发展阶段包括:英国殖民地时 期(1776年提出独立宣言之前);组成国家时期及联邦宪法批准后而开始的“合 众国”独立的国家地位时期。殖民地的特殊环境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 影响。在法律方面,美国在独立前后都继承了英国普通法的传统。不过,美国法律 虽渊源于英国法,但它绝非简单的英国法的翻版,它是在北美进行了认真而卓有成 效的制度创新,这个过程当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宪法的创制。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活动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各殖民地在起源方式及殖民者 背景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发展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殖民地内部事务自治体制是各种因素在殖民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这两个殖民地政府体制的形成过程具有代表性。王室特 许状加上以开发经济为原始目的的公司,构成了最初的弗吉尼亚殖民地政府。通过 不断颁发的特许状,殖民地权力逐步扩大,与此同时,伦敦公司对弗吉尼亚殖民地 的管理进行了改革,逐步放松对殖民地自由人居民的强制性管理,承认他们拥有作 为英国人应享有的一切权利。在政治上,重组了殖民地的政治机构,建立殖民者代 表大会。这项改革,是弗吉尼亚议会历史的开端。后来,英国王室最终正式承认了 殖民地议会的合法性,议会也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权力,在殖民地事务的管理中发挥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弗吉尼亚相比,马萨诸塞的自治机制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有利的基础,而且比 较平稳。特许状规定了殖民地的权力运作方式,赋予其在与英国宪政原则保持一致 的前提下的立法权。后来,殖民地代表大会借机分为两院,总督助理组成上院,殖 民地居民代表组成下院,两院分开举行会议,殖民地所有的法律和决定都要经过两 院的多数通过才能有效。这样,马萨诸塞的殖民地议会就成了事实上的两院制,这 项改革对后来的美国宪政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影响。 早期殖民地的自治机制的发展是在殖民地社会中的中上层人物的主导下进行 的,它不是一种范围广泛的群众运动的结果,下层人民在殖民地的政治中是没有发 言权的。参政只是中上层人物的权利,他们在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宗教生活中占 主导地位,发挥影响,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关心,并积极提出分享政治权力的要 求。殖民地普通居民的权利并没有得到重视和落实。虽然英国王室在其颁发的所有 北美殖民地特许状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明确宣布在殖民地居住的英国人将享有英国 人的传统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英国殖民者都能享受到英国人的权利。 5 殖民地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殖民地的第一部权利宪章是1641年 通过的马萨诸塞自由录。该宪章保障法治,保护马萨诸塞居民的基本权利,反 对殖民地执法官滥用权力。就某些方面而言,这是美国第一部权利法案。后来其他 殖民地也通过了与之相似的保护基本权利的宪章。 18世纪英国政体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殖民地对宗主国的政治开始产生反感, 两者之间的摩擦不断加剧。英法七年战争期间,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日益突出。最 后导致了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彻底决裂并走上独立的道路。其中,殖民地宪章对基 本人权的保证成为殖民地居民继承的宪法中的宝贵遗产,也为美国独立战争奠定了 基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前后,各殖民地开始宣布独立,纷纷制定和通过了 各自的宪法,并将原来的为抗税而组成的殖民地革命委员会转化成为新的州政府。 转化的方式就是通过制定的新的州宪法。各州依据独立宣言制定的州宪法,不 仅为美国宪法积累了经验,而且成了美国宪法以及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弗吉尼亚州在殖民地宣布独立前的1776年7月12日,第一个通过了权利宣言。 作为弗吉尼亚州宪的弗吉尼亚权利法案对美国其后的权利法案有很大影响。它 宣称:“1、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为人民所保有;2、所有人生而同等自由独立,并 拥有一定的固有权利;当他们进入社会以后,不能以任何协定剥夺其后代的权利, 即享有生命权和自由权,能获得和拥有财富以及追求和得到幸福及安全的权利;3、 政府是或应该是为公共利益、保护权利和人民安全而建立的。如果一个政府不服务 于这些目的,人民可以变更或推翻它,这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 宣布独立后的各州在制宪初期的州宪法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调对公民权利 和自由的保护。在几个大州如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马萨诸塞的宪法中, 权利法案是作为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置于政府结构之前的。没有专列权利法案的 州宪法也都在宪法的有关条款中列举了不受侵犯的公民权利。州宪法对个人权利的 重视反映了早期美国宪政思想中的保护个人权利的重要原则。州权利宣言对后来美 国权利法案的起草和通过影响重大。 2.2 联邦宪法的制定 革命后各州面临的最大政治难题是各州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地位问题。独立前的 殖民地结成的政治同盟在独立后的性质是什么?各州的地位如何界定?一系列的 政治难题相继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陆会议着手准备一个邦联的计划,并起 草一份宪法性文件。经过大陆会议的通过和各州随后的批准,邦联条例在1781 年3月1日正式生效。它解决了各州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美 国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美国公民与宪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9 页。 李善山: 多元一体:美国建国初期宪法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6 邦联条例下的美利坚合众国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邦联是各主权州的 联盟,全国性政府实际上有名无实,“无钱也无权解决钱的问题。”国会没有有效 的征税权、关税权以及管理州际贸易等重要的权力;外交上,大陆国会只是各州的 传声筒,不能形成一个统一有力的声音;商业上,各自为政的商业管理政策使美国 的对外及州际之间的商业秩序一片混乱,英国乘机侵入,严重影响了新生美国经济 的发展;财政上,由于邦联政府没有直接的征税权,独立战争时期邦联欠下的巨额 债务不能偿还,财政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国会的运作,对欠债的利息都无力支付,更 谈不上发展国家机器。各州在邦联财政的使用分配上也是为各自的利益而争论不 休。在贸易方面,各州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纷纷建立起贸易壁垒。以上种种 无序混乱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政治上的不稳定。1786年8月12月,马萨诸 塞州爆发了“谢斯起义”,虽然它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这一事件却使美国的政治 领袖们意识到了美国宪政体制的缺陷,并促使他们重新考虑政治体制的设计。1786 年9月,包括弗吉尼亚、马里兰、特拉华、宾夕法尼亚等州在内的大范围协调会议 在马里兰的安那波利斯召开。这次会议上的建议“在费城召开一个新的会议”是召 集制定美国宪法会议的直接原因,制宪会议便于1787年召开。 参加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共有55人,他们均是北美社会的富有阶层,所有代表 的私人财富均是巨大的。 其中至少有40位是政府债券的持有者; 14位是土地投机者; 24位是放债者和投资者;还有15位拥有大规模的种植园。代表中无一是农民、小农 场主、 手工业者或者其他劳动人民。 同时, 他们原本也是北美政界的上层人士。 “就 是这些人在美国历史上,从抵制印花税法案,到发表独立宣言,再到制定邦联 条例,做出了所有关键性的决定有44位已经在合众国会议中任过职,有40位代 表在各州政府里还身居高位。” 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话说:“制宪会议是各类 不同财产所有者的联谊会。” 在开国先辈们看来,“财产自由将带来人的自由也许不是一切人的自由, 但至少是有价值的人的自由。” 梅森在弗吉尼亚权利法案中将合格选民界定为 “足以证明自己与社会有永久的共同利益和附属关系”的人; 杰弗逊“强烈地倾向 于一种观点,社会中的有产者是使政治心态稳定所必须的。” 汉密尔顿指出,国会 “将由地主、商人和知识界人士组成。” 后来,汉密尔顿在制宪会议上的发言更直 率:“所有的社会都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前者是富有的、出身高贵的,后者是人 民群众。人民是粗暴的、易变的,他们很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因此把政 ? (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3235 页,第3335 页。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第 15 页,第 15 页,第 17 页,第 31 页,第 13 页。 7 府中显赫的、永久的地位送给第一个阶级吧!他们将制止第二种人的轻浮。” 美国 开国者们看重的是有产阶级,他们普遍认为财产是政府的根基,各类财产应该在政 府决策中按比例拥有发言的权力。没有财产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的秩序,因此也不会 做安分守己的公民。政治生活实际上只限于社会中最有财富的一小部分人而已。 在这样的基本政治信条主导之下,制宪者们对无产者参与政治的竭力限制就是 必然的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讨论代表权问题时称:“对那些没有地产的人来 说,允许他们选举议员是不合适的。” 11联邦党人文集认为,“要每个阶级 都获得代表权是不可能的,切实可行的是使某些普遍的利益获得代表权。而这种代 表权可分为三类:一是商人;二是地主;三是需要学问的职业。” 12制度是思想的外 化。就这样,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被排斥在选民之外,被剥夺了参与政治的权利。对 绝大多数的代表来说,制宪会议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民主政府体制,事 实上,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关心的是如何 建立一个既有足够权威来保护和发展各州的共同利益但又不损害各州主权和人民 权利的全国性政府。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描述美国开国者的国家设计思想时说: “他们旨在建立一种政府,由它充当有产阶级各种利益集团之间诚实的经纪人,保 护他们抵御共同敌人,并防止其中之一变得过于强大。各类财产应在政府中按 比例拥有发言权。” 13 在1787年5月到9月的四个月时间里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先就联邦宪法的提议在不 同的委员会里进行逐条辩论和修改,形成委员会草案。再经过全体会议和专门委员 会的数次辩论、修改与表决,最后在制宪大会表决通过后,送至纽约邦联国会,由 其交付各州批准。美国的制宪运动,实际上就是一伙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 地哄骗了一般的老百姓接受了一个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 2.3 权利法案的产生 宪法批准从1787年9月开始到1788年7月结束,这个过程是极为艰难的,由于宪 法本身是一个不同派别和利益集团互相妥协的结果,宪法的批准过程实际上成了一 次对宪法的全国性政治辩论。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这个过程中讨价还价,对美利坚民 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检索。各州内不同的利益集团针对宪法的争论在全 国范围内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集团,即后来的支持宪法的联邦党人和主要因为缺 少一个权利法案而反对宪法的反联邦党人。宪法的批准过程就是联邦党人与反联邦 党人的政治主张的争辩过程。 刘祚昌 杰佛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88 页。 (美) c梅里亚姆 美国政治学说史 ,商务印书馆 1988 年,第 45 页,第 59 页。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年版,第 15 页。 8 联邦党人重视政府的功能并主张扩大这种功能。在政治哲学上,联邦党人倾向 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严格实行法治的国家。他们认为在一个利益日益复 杂多元的社会,一个权威的中央政府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它,社会的整体利益就不 能得到保护,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到小集团和个人的利益。反联邦党人则希望建立一 种以小政府、小国家以自食其力的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共和政府。他们不相信联邦制 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不相信两个政府可以对同一人民同时拥有和行使主权。反联邦 党人坚信,权利集中到联邦政府,必将削弱、甚至摧毁各州的主权;统治权力的贵 族体制化将会对下层人群的利益主张视而不见;最终,个人的自由将得不到合适的 保护。 需要指出的是,制宪会议是在非民主的秘密状态中进行的,制宪会议的召开根 本就没有经过人民的同意。制宪之前的安那波利斯会议原本是为了解决邦联条例的 危机而召开的,在对邦联条例的修改仍无法彻底解决邦联面临的危机的情况下,才 产生制宪的结果。 宪法在批准生效之前, 大多数人民并没有机会了解新宪法的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担心普通民众得知宪法的内容后而反对甚至反抗。据史学家 查尔斯a比尔德的估计,不超过百分之五的人对宪法发表过意见,不超过百分之 一的成年男性白人参加了选举宪法批准会议代表的投票。所以,整个宪法的批准过 程,并不是全民意志的反映和表达。 至于新宪法代表的利益, 汉密尔顿在宪法被批准前表示, 新宪法的支持者是 “商 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维护和扩展联邦的商 业是大多数财产所有者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联邦政府能够保护他们免于 国内的暴力伤害,以及因民主情绪而极易造成的财产掠夺。”诺克斯将军在给华盛 顿的信中也指出:“新宪法受到共同体的所有商业部门的极大欢迎。”而弗鲁斯金 在给麦迪逊的信中转述了新宪法反对者的不满,其观点一针见血:这个(宪法)体 系是富人和野心家的产物,他们发现了它的功效,其结果就是在社会中建立起两个 秩序,一个由富人组成,另一个则由穷人和文盲构成。(参见jerry fresia,1988, p6263) 在批准宪法的过程中,反联邦党人对联邦宪法的最主要攻击在于宪法中缺乏保 护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他们认为,如果一部基本法不包含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的 内容,无疑是为政府侵犯和剥夺公民权利开了绿灯。而联邦党人则煞费苦心地宣传 了权利法案的不必要性。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联邦党人认为权利法案这一类语 言作为一篇伦理学论文的内容较之列入一部宪法更为相宜。 14言下之意就是公民权利 仅能作为伦理原则谈谈而已。联邦党人文集还认为权利法案对立宪政体一般都 不适用,它源于臣民与君主的协议,目的是削弱王室特权。而在人民政府中,“人 民并不交出任何权利”,故“无须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宪 (美)托马斯戴伊 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1 年,第 41 页。 9 法本身即为“合众国的权利法案”,单独声明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危险的。 15 因此,我们看出,权利法案在宪法中的缺失并不是制宪者们的一时疏忽。一位 代表曾提议把权利法案写进宪法,但却遭到各州代表团的拒绝。另外,制宪会议代 表中一些人也担心,如果在联邦宪法中加进了权利条款,可能会与各州州宪中的权 利条款发生冲突。在各州都强调州权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看,制宪会议的代表仍 然是将对人民基本权利的保护看成是州政府的理所当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6 虽然联邦党人也提出了大量论据来驳斥加入权利法案,但他们发现,同意 反联邦党人加入权利法案的要求仍然是有必要的。联邦党人为得到一些反联邦 党人对宪法的支持,以使宪法尽快得到批准生效,同意在第一届国会召开时将起草 权利法案并加入联邦宪法。至此,妥协终于达成。 171789年6月8日,第一届 国会召开期间,詹姆斯、麦迪逊向众议院提交了由他起草的权利法案的议案,经过 层层批准,其中的十条修正案正式加入联邦宪法。 (美)a汉密尔顿 j杰伊 j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第 429 页。 王希: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21 页。 王希: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34137 页。 10 第 3 章 不同时期宪法中公民权利条款的变化 3.1 内战前后公民权利的发展 权利法案以修正案的形式成为美国宪法的组成部分。联邦宪法创造了一个 崭新的美国政治体制,并且第一次将联邦制,政府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以及人民主权 等抽象理论变成为现实。联邦宪法为当时被排斥在美国政治体制之外的群体争取平 等和自由奠定了宪政基础。概括而言,美国公民权利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 的转型时期,分别是革命和立宪时期,内战与重建时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斯 福新政和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时期。美国革命和立宪是美国公民资格和公民权利的 奠基时代。在联邦宪法之前的大多数州宪法中都包含有一个“权利法案”,清 楚地列举了本州“人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了独立前殖民者所享 有的传统的“英国人的自由”和权利。革命建国后公民权利的历史发展则更为复杂 和曲折一些,这是因为美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公民成分的组成和政治体制的特殊性 等原因所致。美国诞生于与英国的决裂过程中,国家机制的创建和公民群体的创建 时同时进行的,其公民权利的建立不仅深受英国传统权利的影响,而且与公民资格 本身的界定也有密切的关系。宪法在阐述政府的目的时,使用了诸如树立正义、保 障国内安宁、促进共同福利等具有“中性”意义的词语,它们有很大的延伸性和通 用性,因此在解释上有比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其公民政治(包括公民资格的界 定和公民权利的享有)的运行过程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排斥性,自由与不自由的 同生共长是美国公民权利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决定了公民争取权利的斗争将 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宪法建立的宪政机制在美国初创时期的运行时正常的。经过1800年的总统大选 和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联邦政治体制的运作被纳入秩序井然的宪政轨道。 1812年战争前后,美国基层政治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19世纪上半叶,政党政治的 发展,新州的建立和对移民的需求,推动了美国公民选举权的第一次扩展。1812年 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西部的开发,西部和南部 各州在国家政治中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西部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使许多新移民有了 成功的机会,小有产者和劳工阶层的队伍壮大,与此同时,他们要求扩大选举权的 呼声也日益高涨。 在这种形势下, 部分州废除了对选民的财产要求及宗教背景限制, 这些变化使大量普通白人男性成年公民拥有了投票权,这就扩大了各州的选民基 础,政治开始向平民走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美国民主”的政治平民化进 程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包括妇女和有色人种。事实上是,政治民主在白人社会的扩展 与白人社会对黑人权利的剥夺加剧是同时进行的。到内战前夕,全民选举权在白人 11 男性中全部实现。在民权享有方面,无论在北部还是南部,自由黑人都无法享有与 白人公民同等的民权。 内战与重建是美国公民资格和公民权利发生关键变化的时期。十九世纪以后, 随着人民群众(包括黑人、妇女等)力量的增长并在他们长期坚持斗争的情况下, 美国制定了一些扩大人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奴隶制的废除迫使联邦政府重新界定 前奴隶的公民地位和权利。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就是在南北战争即将结束、南部 奴隶主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它只宣布了废除奴隶制度,并没有 规定奴隶成为自由人后是否具有公民资格。战争结束之后,联邦政府的军队仍旧在 南方保护黑人。南方立法机关通过了黑人法典,它虽然赋予了那些过去的奴隶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选举权,但实际上却阻止了他们扩展政治权利。国会议员们也 清楚地意识到了第十三条修正案并不足以保障黑人的权利。于是就有了第十四条修 正案,它是对第十三条修正案的补充和发展。第十四条修正案是美国公民权利历史 上的一个最有关键意义的转折,它以最高法形式废除了对联邦公民资格和公民权利 的种族和肤色限制,赋予了联邦政府保护公民权利的权力和责任,承认了出生或加 入美国国籍的黑人为美国公民。1869年二月,国会通过了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该 修正案禁止州和联邦政府以肤色和种族为理由剥夺男性成年公民的选举权,实际上 确立了宪法对黑人平等的政治权利的认可,扩大了选民的基础,实现了美国选举权 的第二次扩展,但是联邦政府仍拒绝将选举权扩展至妇女公民。 然而,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在实施过程中,因受到包括最高法院的 保守性解释在内的原因的干扰,并没有能够对保护黑人的权利发挥应有的作用。相 反,南部州政权利用传统的州权理论和实践,恢复了对公民权利的控制,持续剥夺 了黑人的民权和政治权利。1875年2月,国会通过了1875年公民权利法案。新 的民权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场合和公共设施对其他公民进行种族歧视。这是继 第十三条、十四条和十五条修正案后,共和党进行的又一个宪政改革:追求美国公 民之间社会权利的平等。这一时期的劳工争取经济权利的斗争对二十世纪初进步时 代的改革作了铺垫。进步运动的内容之一是重新定义美国国家的目的,启用宪法中 的“公共福利”和“社会正义”的原则,把国家作为重要的改革机制引入公民生活 和市场经济。这项改革是美国公民权利第三阶段发展的前奏。 3.2 工业化时期宪法对妇女选举权的确认 内战结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五十年,美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并发展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化使美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前所 未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内战后美国宪政思想 12 和制度的发展。 18虽然在工业化时期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但 此时的美国宪政运作并没有完全放弃杰斐逊时代的共和政府的原则,即政府具有保 护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福利的双重目的,政府有责任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公平竞争的 权利。事实上是,这种思想与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合为一体,成为美国社会改 革的重要思想力量。 十九世纪末, 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成了国家生活的主题。垄断资本不但在经济领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而且开始 进入国家政党政治领域,影响和支配了联邦和州政府的立法活动。工业化也打破了 传统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给社会中下层带来了巨大冲击。传统独立经济地位丧失的 小工商业者和小农场主联合起来组成利益集团,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利抵制垄断资本 势力的控制。这一时期新的宪政话题是如何扩大立法的民主化程度以及加强民众对 政府的监督等,其中关于妇女选举权的第19条修正案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公民权利发 展中的亮点。 美国妇女在独立战争中与男性一样为美利坚民族的诞生做出了贡献,但在建国 后,宪法中并没有关于妇女权利的规定,妇女的政治权利更无从谈起。随着美国社 会的发展,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也展开了。其中,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 是从十九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其间艰苦奋斗了七十多年,最终在1920年取得了胜 利。 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是美国女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殖民地时期宗 教和世俗权利对妇女的束缚、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十九世纪上半期有利的社会 环境既孕育了女权运动,同时也引发了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美国历史发展到十 九世纪上半叶时,社会日趋民主化。到30年代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任职期间 (1829-1837年),“人民”当家作主的名言已经变成美国政治话语中的一句老生常 谈。但美国民主的巨大活力以及民主在界定自由和民族性时所处的中心位置,都使 界定政治社会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随着一些旧的排他性限制如对选举权的财 产和宗教资格的要求逐渐被取消,其他的限制却得以保留,与此同时,一些新 的限制又被加了进来,美国民主有能力将国内贫穷的白人和从海外来的一拨又一拨 的移民纳入其中,但却设置了种种无法逾越的障碍来阻止妇女和非白人男性参与民 主。 19早在1848年的塞纳卡 福尔斯大会上就提出了妇女选举权问题, 但直到内战后, 妇女选举权也没有成为女权运动的一个重要议题。1868年和1870年通过的第十四、 十五条宪法修正案促进了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开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 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由农业国一变而为工业国,随之而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改 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也影响了美国的社会生活。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垄断资本 主义带来的诸多社会难题,面对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美国民众此时陷入了深深的 18 王希: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335336 页。 19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69. 13 迷茫与困惑之中。为何心中的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如此强烈的反差?早在19世纪末, 美国的农场主阶层、都市工人阶级以及部分中产阶级人士,就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 改革要求和主张,有的甚至在一定范围之内将其付诸实践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进入 20世纪以后,美国社会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社会上要求变革的 呼声日趋高涨。19世纪后期改革的涓涓细流,终于在新世纪降临之际,汇集成一场 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改革浪潮。这便是美国历史上所谓的“进步运动”。“进步运动” 是美国历史上一场波及广阔的,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参与的社会改革运动。其内容涉 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它的兴起有利于妇女选举权事业的向前推进,因为它为 妇女争取选举权带来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许多妇女自行组织起来参与社会改革。 长期以来,美国妇女在社会上处于受歧视地位。因此,在“进步运动”中,妇女不 仅参加了社会改革的斗争,还努力改善自身的权利,并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果,从 而使争取女权也成了美国“进步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妇女 选举权运动在西部的复兴及随后的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两大妇女选举 权组织采用激进的和传统的两种斗争策略,最终在1920年为美国妇女争得了选举 权。第19修正案的原文是:第一项: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缘故而被合 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和剥夺。第二项:国会有制定施行本条约之适当法律之权。 20 至此以后,美国女性公民的选举权才在合众国的宪法上得以承认,美国妇女选 举权修正案才正式成为了美国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两代妇女选举权主义者历经72 年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就此宣告结束,从此美国的妇女获得了与男性同胞一样的选举 权。同时,美国妇女选举权运动也是美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道分水岭。美国妇女争 取选举权的胜利,改变了她们的政治从属地位,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向现代化迈进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美利坚文明提升的重 要标志。 3.3 20 世纪公民权利的发展状况 20世纪公民权利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对群体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的强调。因为传 统的自由主义式个人权利的享有已经无法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的挑战,无法解决现 代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基本权利的发展与权利冲突的加剧,客观上需要对传统 的宪法权利体系进行补充,调整与修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继续强调传统的个人 权利, 等于无视其他处在市场经济边缘的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市场从来就是不“自由”的,资本本身就是一种特权,并且已经渗透到政治领域, 唯一能够打破资本特权对政治、经济和公民生活垄断的方式便是利用集体的公民权 利,通过政治渠道,要求重新定义公民权利的内容和国家的责任,美国逐步进入福 20 三连书店编辑部编.东方杂志第 17 卷g.北京:三连书店,1957:3233. 14 利国家时期。随着时代的推移与时事的变化,法治观念也不断更新,但法治原则与 制度的变化仍是在联邦宪法及人权法案的既有框架内。 大体来说, 在福利国家时期, 美国的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法治体现出对社会平等的重视。这一时期的 政策与法律,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个人为本位,而转向以社会为本位。公民权利的发 展有了长足进展,其中涉及人权保护的法治实践具体表现在:在政治权利方面,言 论、新闻、集会和出版自由,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在选举权方面,“一人一票” 制得以确立并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在保护刑事被告和个人在受立法和行政机关调查 时享有的权利方面,拒绝一事再理的权利、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受陪审团审判的 权利、要求迅速审判的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