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摘摘 要要要要 独立审计师之所以被授予为社会提供鉴证信息可靠性等受托服务的权利 是因为其已承诺保持受托关系中的内在信任 所以 保持作为一个职业的可信声 誉是审计师在受托关系中至关重要的职责 在当前国内外审计师行业处于诚信危 机的紧要关头研究独立审计声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沿着两条线索探讨独立审计声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方面从对 声誉这一基本概念的溯求出发 结合所形成的对其内涵的理解 界定独立审计声 誉的内涵 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并归纳出审计声誉效应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的 体现以及事务所审计声誉的综合表现由于在中国目前状况下促使会计师事 务所对审计声誉的投资刻不容缓 我们着重探讨了独立审计声誉的建立与维持的 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改进审计声誉投资环境的措施另一方面则从声 誉机制的内涵界定出发 结合我们对声誉机制的理解 分析了独立审计声誉机制 的一般组成和理想特征 并对独立审计声誉的自我实施机制与社会实施机制各自 的特征和优劣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审计声誉的自我实施机制存在着实施悖论 而 且审计声誉的实施机制具有从自我实施机制向社会实施机制变迁的基本趋势 本文还将理论分析结果应用于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审计声誉实践对审计 声誉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种种表现进行了阐述 剖析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缺乏投资 于审计声誉积极性的内外部原因 在分析目前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创建 提升审计 声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障碍之后 提出了全面优化中国审计市场环境 促进独立 审计声誉投资的主要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审计声誉信号传递实施机制声誉资本创建途径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ii abstract the reason why the independent auditor is entitled to attest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for the public is that, the auditor promises to conform himself to the inherent trust in the commission relationship. so it is the auditors important duty to maintain the professional reputation when he performs his commissioned obligation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no matter in abroad or internal the independent auditor is confronted with a critical situation to win the public trust again, the research on the auditor reputation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wo traces are followed in this paper when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 about auditor reputation. one is begun with the discussion on the basic concept: repu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on about reputation, we define the implication, classify and essential content of auditor reputation, and conclude the total performance of auditor reputations effects on the overseas mature capital market and of the cpa firms reputation. as regard to the great urgency to impel the auditor reputation investment in todays china, we emphasize the necessar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of auditor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and bring up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circumstance. the other trace is begun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putation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on about reputation mechanism, we analyze the general components and ideal features of auditor reputation mechanism,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s and merits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uditor reputation mechanism: the personal enforcement and the social enforcement. we find the personal enforcement has an inherent paradox, so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personal enforcement transits to the social enforcement. we also apply the conclusions to inspect the phenomena of auditor reputation on chinese capital market, and conclud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uditor reput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that prevented the building and improving of auditor reputation, we raise some advices to ameliorate chinese audit markets conditions and promote more investment on auditor reputation. key words: auditor reputation; signal delivery; enforcement mechanism; reputation capital; building way 湖湖湖湖 南南南南 大大大大 学学学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截止 2003 年 末 沪 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了 1287 家 流通市值则达到 13178.52 亿元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纵深发展 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加 风险也随之增 加为保障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我们需要将 证券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而为达到降低风险和不确 定性的目的 就需要让证券市场各参与者能够以合理的代价获取和拥有决策所需 的足够信息 因而信息的透明度是现代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 是现代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得以实现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着力完善证券市场 的信息披露机制不仅要求提供足够的信息还要求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然而近几年来国内外证券市场中接连地爆发了一系列重大财务报告舞 弊案和相应的审计失败案 这表明 长期以来作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与保障机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促进现代金融市场信用流动 担当把关信息可靠性角色的 独立审计环节 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系统性偏差 不论这些卷入财务舞弊丑闻和审 计失败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囿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没有查出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 弊 还是基于审计合谋的需要而故意不披露其中的重大错弊 其行为均已给整个 审计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仿佛一夜之间由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引发的对独立 性及其公信力的置疑笼罩了整个行业 使整个审计行业面临着诚信的冬天 如何 采取有效的措施恢复审计行业的声誉 如何使审计机制继续成为现代资本市场正 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就成为国内外理论界 实务界乃至政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和 所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这也是本文选题的基本立意所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基于审计服务对证券市场效率与社会福利的重大影响围绕其 质量 市场竞争以及行业监管等的研究纷呈不断 涉及到审计独立性 审计收费 审计师变更服务差异化市场结构行业监管力度对审计服务供求的影响等诸 多方面 其中不乏对审计声誉的专门探讨 但更多的时候对审计声誉的研究融合 在以上提到的有关主题的分析中并不能严格区分开来 从国外对审计声誉的研究来看研究方法基本上以实证研究为主其中包 括了一些实验研究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2 1. 八大的信号传递功能包括审计声誉与 ipo 公司发行抑价ipo 前 事务所的变更客户特征与事务所选择等方面 simunic & steinm1987 balvers et al.1988beatty1989等人对审计声誉与 ipo 公司发行抑价进行 的探讨表明由八大主审的 ipo 公司的发行抑价更低1nichols & smith 1983eichenseher et al.1989发现审计师由一般的事务所向声誉卓著的 事务所的变更会引起市场的正向反应1defond 1992eichenseher & schields 1989francis & wilson1988的研究表明事务所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传递 了审计客户信息2聘请八大作为审计师的公司的规模较大且经营风险也较 小 2. 事务所声誉资本的体现如审计收费溢价声誉事务所的市场待遇等 allen t. craswell et al.1995等人的研究表明由于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让投 资者获得更有效的会计信息 使得客户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 拥有审计声誉 的事务所可以获得超过一般水平的审计收费 3zoe-vonna palmrose1988 theresa p. rollins & wayne g. bremser1997对法律诉讼监管处罚与事务所 类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拥有声誉的事务所涉入更少的法律诉讼 更少受到惩 罚45 3. 实验研究以探讨审计声誉创建等问题为主运用实验研究方法的有 ronald r king 1996j. a. brozovsky et al. 1998 和 brian w. mayhew 2001 等人 他们的研究主要通过模拟市场投资者对审计客户公司的竞标 从而影响提 供审计报告的审计师市场收入的分组序列实验 探讨引导审计师投入更多审计努 力创建审计声誉的条件68 4. 其他方面的研究例如事务所声誉需求国际比较等neil fargher et al. 2001在综合其他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审计声誉的需求做了一个国际比较 发现聘用的事务所规模与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法律责任 和监管环境更严格的国家对审计声誉的需求也更多9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鲜有针对审计声誉的专门研究如用 google 搜索引擎 搜索审计师声誉和注册会计师声誉结果显示分别有 895 项和 7760 项 而包含该完整字句的分别只有 17 项和 10 项表明更多的是散见在其他主题的 研究中对声誉的关注其中最多的是关于审计独立性审计诚信注册会计师信 誉以及事务所品牌建设等的探讨如陈汉文2001王善平2002王广明 刘桂良2002等人的研究且这类探讨也以规范研究居多1012而最近的实 证研究集中在检验 ipo 发行公司抑价与事务所声誉之间是否也象国外那样存在 一种负相关关系例如胡旭阳2002陈海明等2004漆江娜等2004 发行抑价指 ipo 公司的发行价格低于发行上市后首日收盘价的现象 截止 2004 年 11 月 1 日的搜索结果 硕士学位论文 3 漆江娜等人的研究还检验了不同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异问题1316相比较而言 国外对审计声誉的专门研究比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要丰富得多用 google 搜索 包含auditor reputation完整字句的结果有 714 项对审计声誉专门研究的缺 乏与中国市场环境和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重建的时间不长有关 综合以上对国内外审计声誉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 以证实审计声誉效应为主 对审计声誉应该是什么的解释相形见绌 且关于审计 声誉创建的研究也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 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而国内研究虽然 以规范为主 但对审计声誉的规范研究仍没有完整的体系 散落在对单个事务所 和审计行业在诚信等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中 同时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研 究都没有关于审计声誉机制的具体探讨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针对国内外审计声誉研究现状本文将着意于研究独立审计声誉的若干基 本问题 即如何界定审计声誉和审计声誉的实施机制 如何认识和发现独立审计 声誉的市场效应如何克服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创建审计声誉方面所面临的障 碍建立维持和提升中国证券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声誉以夯实中国独 立审计声誉机制的运作基础等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不仅可以获得对独立 审计声誉属性 及其实施机制的具体运作机理的一种清晰的认知 而且对解决中 国证券市场建设与完善中信息保障机制方面的缺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独立审计声誉从担当声誉主体的对象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审计师个人声 誉 审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公司的声誉以及行业协会声誉等三个层次 会计师事 务所的审计声誉既浓缩了审计师的个人声誉 也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整个审计行业 的职业声誉 探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声誉的建立与维持及其实施机制 对重振整 个审计行业的声誉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本文界定的独立审计声誉主要是指向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声誉 并对审计 声誉独立审计声誉和事务所审计声誉等在一般情况下不加以区分地使用同 时也对审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不加以刻意地区分 本文分五个部分来探讨独立审计声誉的若干问题论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 1 章引言部分主要简单地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 假定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 2 章首先对声誉和声誉机制进行初步界定认为声誉是一种标识工具 而声誉机制是获取声誉价值的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体现为一种制度安排 结合所 形成的对声誉内涵的理解着重界定独立审计声誉的内涵层次及基本内容同 时约定在本文中 独立审计声誉指向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声誉 最后对审计声誉 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的效应表现进行概括性地探讨 发现独立审计声誉与事务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4 所更高的审计收费更少的诉讼以及资本市场审计客户信息的传递等紧密相联 第 3 章主要研究独立审计声誉的建立与维持问题首先对会计师事务所审 计声誉的表现进行探讨 论证在现代证券市场条件下建立与维持审计声誉的必要 性 建立与维持审计声誉既是独立审计职业的本质要求 也是获得审计市场竞争 优势和实现审计声誉外部效应的需要 然后考虑到建立与维持审计声誉主要取决 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视与否及其相关决策行为我们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 度 分析审计声誉建立与维持的各种影响因素 最后阐述优化审计声誉投资环境 的几种基本途径包括信息经济法律和道德四个方面 第 4 章主要对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一般组成和理论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审 计声誉的自我实施机制与社会实施机制进行较为深入地比较分析 在对两种实施 机制特征比较的基础上指出 在现代社会中 审计声誉的实施机制具有从自我实 施机制向社会实施机制变迁的基本趋势 第 5 章首先对审计声誉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进行综述剖析中国会计师 事务所缺乏投资于审计声誉积极性的内外部原因 论文最后 在分析目前中国会 计师事务所创建 提升审计声誉面临的诸多障碍之后 提出全面优化中国审计市 场环境促进审计声誉投资的主要政策性建议 硕士学位论文 5 第 2 章 独立审计声誉的基本问题 在建立一幅经济世界的科学图像方面定义扮演着重要角色 17不仅 如此在一般的人类交往活动中有了对事物的定义言说者就这一事物展开的 陈述将更容易获得听者的理解 事物的定义为言说者和听者的沟通提供了公认的 规范与桥梁从而有助于提高交往的效率促进人类交往活动的合理化因此 对声誉及声誉机制内涵的界定自然落在应该首先完成的任务范围内 而由于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它们的恰当定义仍然游离在人们的一致赞同之外本章在 对声誉及声誉机制基本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形成我们关于独立审计声誉以及 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理解 2.1 声誉的内涵界定 2.1.1 声誉的性质厘定 声誉即声望与名誉可将之归属于一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对行为人特定能力 与行为表现的积极肯定的评价 包含在声誉中的特定能力与行为 通常表现为符 合某种普遍认可的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的规则它表明行为人具有某种应该受到 普遍赞扬的品质 声誉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是对美德的奖励 拥有某种美德才能 获得声誉 另一方面考察与声誉相对应的 reputation 一词的解释声誉是指关于 行为人能力和特征的一般的观点或看法 被看成是反映行为人历史记录与特征的 信息 这意味着声誉与行为人在社会其他成员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有关 它依赖 于群体对行为人的能力与行为表现的记忆 而在博弈论经济学中 每一个局中人 的声誉是指其对手对其类型的当前的信念 这一信念将在博弈过程中得到证实或 证伪从而影响博弈的策略均衡18如 kreps1982等人在他们关于序贯均衡 sequential equilibrium的著作里面提到经济主体的声誉是一种认知即 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 博弈一方参与人对于另一方参与人是某种类型偏好 或者可行性行为的概率的一种认知 而这种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不 断地被更新从而包含了两者之间的重复博弈所传递的信息19 比较上述的关于声誉的若干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声誉的内涵包含两种感 休默认为对社会或者对个人有益的东西必定总会得到偏爱 人的品质与活动都必定依此被归到 表示普遍谴责和普遍赞扬的某个名类下见人类理智研究 道德原理研究英大卫休默 周 晓亮译 沈阳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 p1274 中对 reputation 的解释是 what is generally said or believed about the abilities, qualities, etc of sb/sth.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6 情倾向第一种是褒义的第二种是中性的例如人们对遵守和违背一定社会规 范的个人或组织的看法是不同的 对遵守社会规范的持肯定态度 而对违背社会 规范的持谴责态度这样一来行为人或因遵守行为获得好的声誉或因违背行 为获得不好的声誉 但是 人们在运用 声誉 一词的语境中通常作褒义的理解 综合起来 我们可以将声誉理解为标识特定个人或组织的一种戳记 它是这样一 种装置遴选的结果 即这种装置通过运用社会群体中指向个人或组织的集体的印 象与记忆 对照该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筛选出拥有某种或某些对 个人和社会有用的 值得尊敬与赞扬的品质和禀赋的个人或组织 并赋予其在某 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声誉因此声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身份标识相 同的声誉往往表明 获得此种声誉的主体具有某种共性 而不同的声誉则表明声 誉主体之间具有不同的品质和禀赋特征 2.1.2 声誉与信誉的关系 信誉是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以诚待人的个人或组织所获得的值得信任的 美名 拥有信誉的个人或组织通常会认为 辜负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是对自己形象 的玷污 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声誉的一种 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和交往 中以诚实守信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声誉它也是声誉遴选装置筛选的结果 其筛选出来的是拥有遵守契约 诚实守信品质的个人或组织 并给予信誉的戳记 信誉强调信守承诺 它使得没有私人信息的交往一方对拥有私人信息的另一方的 依赖不存在危险 因为拥有信誉的一方即使在环境发生未预期变动的情形下也力 求提供公平交往的条款以实现交往中的一种双赢局面因此经济学家阿罗提 出信誉是社会系统赖以运行的主要润滑剂20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政 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人类的产业活动和任何其它联合活动的效率取决于人 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互信任遵守契约21所以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 也是最需要的声誉就是信誉 信誉是声誉的核心内容 有信誉才能表明声誉主体 在遵守公众对自己的一般期望方面是值得信赖的 才能让公众相信声誉主体所拥 有的 除诚实之外的其它值得尊敬与赞扬的品质也是名副其实的 并不是图有其 表或者仅仅是沽名钓誉而已不过信誉虽然是声誉的核心内容但就像信誉主 体与声誉主体两者有区别一样声誉主体首先是信誉主体 在此基础之上 声 誉主体还拥有更多对社会和个人有益的其它品质和禀赋信誉与声誉两者也 不是完全等同的 2.1.3 声誉的基本特征 声誉作为一种身份性标识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声誉具有社会性声誉不会在一个鲁宾逊式的世界中产生它是人 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社会性产物 同时 声誉也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政治 经济 硕士学位论文 7 文化背景的制约 因为一定的社会群体的集体印象与记忆总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 息息相关的 而且评价是否具有某种声誉的标准也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 范 由于不同时代和国家的不同环境往往赋予生活于该时代和该国家的大多数人 以不同的品质 人们对各种品质在何种程度上该受谴责或值得赞扬所具有的情感 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声誉具有浓厚的社会化色彩也具有一定地域性 其二声誉具有相对性这主要表现在声誉内容的相对性和声誉主体的 相对性两个方面 这是因为不仅有关特定个人或组织的集体印象与记忆会不断地 被修正 而且声誉遴选装置的筛选标准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也 会随时间与空间的变迁而变迁 一种行为在某一时期或某一社会得到肯定 而在 另一时期或另一社会则可能受到指责所以声誉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 内涵具有动态性 声誉遴选装置不停地重复筛选过程 拥有某方面声誉的个人或 组织需要接受重估或被赋予新的在其他方面的声誉或保留已有的声誉或被 剥夺已有的声誉 声誉究竟是保有还是被剥夺 这既取决于个人与组织的行为表 现 也取决于社会群体价值观与道德规范的变化 从而导致声誉的主体也不断地 发生变化 其三声誉的获取或作用往往具有时间滞后性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某种 值得尊敬与赞扬的品质和禀赋并不能即刻获得相应的声誉 在科学与艺术界这样 的例子屡见不鲜 已拥有的某种声誉有可能也不会因为某种违反声誉期望的行为 而即刻失去除非是致命的错误这种现象表明声誉的获取或作用具有时间上 的滞后性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道德评价总会存在着差异 而传递关于 某个人或组织遵守社会规范 具有值得赞扬的品质和禀赋的信息 统一对特定事 物的评价总是需要时间同时声誉总是在重复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旦形成后 由于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缘故使得声誉获得一个稳定区域只有当 某些因素带来的影响超过了稳定区域的可容忍边界时声誉才会动摇 最后声誉具有层次性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自己的声誉我们既可以 按照声誉主体的不同将声誉分为个人声誉与集体声誉 也可以按照某一特定属性 的专门性而分为全面声誉和专门声誉 2.1.4 声誉的价值 2000 年 6 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到如果竞争是市 场经济的引擎那么声誉就是使之运行的燃料 22 2004 年世界经济论坛与福 莱国际对 132 家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联合调查显示 企业声誉超过财务业绩成为 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指标23声誉在经济生活领域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无论 对声誉主体还是对其它公众来说 声誉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交往中具有不可或 缺的重要意义或者说具有内在经济价值 因此 声誉的价值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8 察一是从声誉主体的角度二是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就声誉主体来说声誉是 公众对自己品质 禀赋特征和行为的积极认可 是可以带来额外收益的无形资产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对荣誉的欲望 标识身份及带来额外收益等方面 形成一 种声誉资本就社会公众来说声誉是一种公共知识是人们可以利用的辨识性 工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简化复杂的外部环境解决信息不对称矛盾降低交易 风险及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等方面 2.1.4.1 声誉对声誉主体的价值 古往今来人们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追求各种声誉黑格尔甚至把为纯 粹的声誉拼死的自愿当作是一种基本的人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人 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存在 他的自我价值与身份的意识与其他人赋予他的价值密 切相关总是强烈地希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24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 操论中说到我们希望自己受到尊敬自己值得赢得声望和地位并且实际 赢得声望和地位这也许是我们所有欲望中最为强烈的欲望 25声誉满足了 人们获得认可的欲望以及对荣誉的追求 其次声誉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赋予声誉主体以某种声誉声誉主体会 遵守该声誉要求下的社会规范 习俗等 从而可以将自己与非声誉主体区别开来 讲原则重名誉的人与一个不足挂齿的家伙之间的最基本的差别 前者在任何场 合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准则一生都保持一种稳定的行为取向 25 因此 声誉具有标识的作用或者说具有一种信号传递的功能 最后声誉能够给声誉主体带来额外的收益布劳说过社区中的好名声 是一种很高的信用可以帮助一个人得到其他人得不到的利益26相对于非声 誉主体而言 声誉主体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因为声誉主体通过声誉来传递关于自 己的信息 减少交易对象的搜寻成本 从而可以分享到对方搜寻成本的减少而带 来的收益同时好的名声帮助一个经济人促进有效的契约关系的维持获得合 作带来的收益 可见声誉对声誉主体而言既具有一种精神上的内在价值也具有一种 经济上的内在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商誉的无形资产或无形资本 2.1.4.2 声誉对社会公众的价值 声誉作为一种集体检验的结果构成了一定社会群体成员共享的知识存量 结构中的一部分 当需要使用声誉知识的环境出现时 人们就会利用声誉知识来 对拟交往对象的特征进行判断 从而声誉作为一种身份标识 增强了纷繁复杂的 环境里个人或组织的可识别性 发挥着简化复杂的功能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 硕士学位论文 9 度看就是可以节约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交易成本 其次声誉以一种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信息去规范约束声誉个体的行 为 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来不对称分布的私人信息 成为社会个体进行决策的 一种重要依据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往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 对称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降低信息搜寻的成本 为人类社会的有效的交往创造 条件 最后声誉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关于声誉主体类型的合理假设范围声誉主 体是否遵循声誉的要求是否名副其实是公众决定是否与之合作的重要判断标 准声誉知识是公众运用奖惩手段发挥声誉机制作用的基本前提 2.2 声誉机制的界定与功能 2.2.1 声誉机制是一种制度安排 要获取和实现声誉的价值发挥声誉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需要运用一定的 方法和手段 这些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就是声誉机制 声誉机制是指拥有声誉的一 方在交易中会在某种规则这种规则在于 声誉主体的行为将会是符合公众对 拥有该种声誉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将做出的行动的期望的行为 且这一规则在过去 已被证实是可靠的治理下限制自己的行动 这一点能被所有成员所了解 如 果拥有声誉的一方违背了该种规则 不但会使自身的声誉资本毁损 还会受到其 它形式的惩罚 2.2.2 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 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对遵守自己已有声誉要求的经济主体的奖 励与对违背自己已有声誉要求的经济主体的惩罚来实现声誉的价值 个人和组织 在不完全和不对称的信息环境下 会按照理性无知和边际搜寻收益等于边际搜寻 成本的原则搜寻关于拟交往对象的信息并决定是否与之合作在契约执行的 过程中 如果声誉主体一如既往地符合交易伙伴对其会采取与声誉相应的行为的 期望合理适当地履行了合约则会获得交易伙伴的青睐赢得更多合作机会 并巩固其声誉 如果声誉主体为达到牟利的目的 采取了违背声誉要求的行为 通过声誉机制来惩罚欺诈行为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自我实施机制即存在多 次重复博弈的情况下 由受害人本身实施对欺诈行为的惩罚 由于只有在惩罚严 厉和及时的前提下 这种惩罚才是一种可置信的威胁 通常适用于频繁而长期的 交易成本是在人们靠市场来交易产权时运用资源的成本 其主要的内容包括收集市场信息的成 本缔约成本监督成本和强制履约的成本请参见柯武刚史漫飞2001制度经济学 p156北京商务印书馆 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称为欺诈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10 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另一种声誉机制的作用形式是社会实施机制即由于现 实中大量交易并不是频繁地重复发生所以在个体不断改变交易伙伴的情况下, 由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对欺诈行为进行惩罚刘光明2003 27 关于声誉主体 遵守或违背自己已有声誉要求的信息都将通过声誉机制传递到非交易的其它各 方以不断修正声誉信息声誉机制的运作机理可简单地概括为如图 2.1 所示 图 1.1 图 2.1 2.2.3 声誉机制的基本功能 声誉机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具有自己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声誉 机制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提供激励丹尼尔w布罗姆利认为任何一种制度安排的基本 任务就是对个人形成一个激励集 声誉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不例外 声誉不 保持交往 诉诸声誉惩罚 关于已交往对象声誉信息 反 馈 个人或组织 关于拟交往对象的声誉信息 继续搜寻 签订合同 合同是否恰当履行 声誉遴选装置 决定是否合作 搜寻 理性无知 边际搜寻成本边际搜寻收益 否 是 是 否 生产 硕士学位论文 11 仅给声誉主体以心理欲望的满足 还可以带给其经济利益 声誉机制可以将声誉 主体因而可能获得的收益由潜在状态向现实状态转化 激励其采取维持和巩固其 声誉的策略 其次是抑制声誉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名誉的效应在于它能防止违背协 议文字内容及精神的行为奥利弗e威廉姆森2002 28 虽然声誉主体 承认遵循声誉要求可给自己带来显而易见的效用但是由于人的机会主义倾 向的存在 声誉主体在与其他人交往中总是面临着各种背叛的诱惑 声誉机制能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声誉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为在声誉机制的运作中 声誉主 体与某一交易对象交往中 他的欺骗 背叛行为的信息并不局限于仅仅只有这一 交易对象知晓 而是会被传播给其他潜在的或未来的交易对象 受到所有交易对 象拒绝合作的惩罚 声誉主体在其声誉资本带来的准租金的现值大于欺诈和被终 止业务关系所能带来的财富和效用的增加时会自觉遵守交往对象对自己的期 待从而抑制自己的机会主义的倾向 最后是降低交易成本声誉机制隐含着一种鉴古知今的原则28观察 一个人的过去 看其是否拥有某一类声誉 就能相当有把握而无须多花费代价地 预知其未来的行为特征 即获得了拟交往对象在关乎交往重点所需的品质和行为 能力方面的知识 同时声誉机制使声誉知识在更大范围内共享 从而降低了缔约 前的信息搜寻成本 另一方面 声誉机制为声誉主体的行动建立了一套规则框架 从而声誉可被当成契约履行中的抵押资本 如果声誉主体不履行契约 其声誉资 本将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从已经进行声誉资本投资的声誉主体来看 对声誉原有 的投资是一种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高丧失声誉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契约的 自我实施范围也就越大 而运用声誉提供的契约自我实施机制 不仅可以减少契 约的监督成本还可以减少卷入法律诉讼的机率节约强制履约的成本声誉机 制使得声誉信息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不断地交换 传播 形成声誉信息流和声 誉信息网络成为信息的显示机制为交易提供信息来源可以有效地限制信息 扭曲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并减少交易中存在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2.2.4 影响声誉机制效率的因素分析 从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简化图示中我们可以发现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 依赖于三个主要环节包括声誉遴选装置形成关于声誉主体的正确的声誉信息 声誉主体对声誉维持与否的决策以及公众运用声誉信息惩罚机会主义者的情 况我们认为影响声誉机制效率的因素也主要体现在对这三个环节的影响上 即要求能够得到某种奖励如此声誉主体才有积极创立和维持其声誉资本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12 2.2.4.1 共同的伦理与价值体系 声誉机制要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条件是个人或组织对交易中的机会主义 行为的反应或多或少应该具有一致性 要满足这一条件或达到这一要求 期望声 誉机制发挥作用的群体首先必须形成和拥有共同的伦理与价值体系 对什么是应 该谴责的 什么是值得赞扬的品质和行为具有基本一致的判断 如果某种机会主 义的行为受到一部分人的谴责 却受到另一部分人的赞扬 那么声誉机制很可能 会失效 共同的伦理与价值体系的缺失带来的后果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会使声 誉遴选装置因缺乏同一的判断标准而难以筛选出声誉主体 二是会使声誉机制的 作用受到影响这表现在对机会主义者的惩罚的不一致上所以声誉机制有效 运作的首要条件是共同的伦理与价值体系 2.2.4.2 声誉主体建立与维护声誉 虽然声誉带给人们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效用但为获得声誉的效用需要付出 非同寻常的努力 人们是否要争取某种声誉 除了自身是否有强烈的对荣誉的渴 望之外 外界其他声誉主体的示范效应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在观察到实际生 动的榜样之后人们很容易地做出建立自身声誉的选择 理性的声誉主体选择维护声誉还是背叛声誉取决于声誉租金贴现值与声 誉违约收益的比较 当声誉租金贴现值大于声誉违约收益时 声誉主体会选择维 持其声誉反之当声誉租金贴现值小于声誉违约收益时声誉主体会选择背叛 声誉的策略 声誉租金贴现值是由交易重复的可能性 声誉的可继承性以及声誉 的可交易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声誉租金贴现值等于收益与贴现因子的乘积 它与 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同向变动的关系 即交易重复的可能性越高 或者声誉的 可继承性越高也就意味着声誉租金贴现期越长贴现值也就越大而声誉的可 交易程度越高贴现的风险也就越小 2.2.4.3 声誉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声誉机制中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是否有效会影响声誉机制所有的环节真 实的声誉信息流及时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声誉机制的作用效率如果声誉信 息根本就是虚假的主要取决于信息的识别成本的高低如果真实的声誉信息 传播速度很慢主要取决于信息的传播成本声誉机制的运行效率就会受到严 重制约 声誉遴选装置需要在掌握所有交易主体的信息基础上 形成真实的声誉 信息如果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或者反馈的信息不真实则这一源头信息就足 以导致声誉机制的低效率 声誉主体机会主义的欺骗行为的信息不能被及时发现 和传播他就可以进行连续的欺骗而且被发现的时间愈晚在这一段时间里欺 硕士学位论文 13 诈者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欺骗行为被发现的损失 从 而谁也没有积极性去维护声誉 因此 声誉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效率与声誉机制的 效率密切相关 要提高声誉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效率需要从降低信息的识别与传播 成本着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即可以通过建立一种声誉的信用报告 制度来及时传递与声誉有关的各种信息 2.3 独立审计声誉的一般分析 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审计师提供的产品是对财务会计报表陈述的合法公 允性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种审计产品究竟是同质的和可替代的 还是异质的 和具有差异的对审计质量的评价必然成为审计报告使用者首先应该解决的问 题按照 linda elizabeth deangelo(1981)的观点审计质量是由审计师专业技术 能力和审计师报告真相的意愿决定的29前者是一种技术能力后者则是一种 意愿能力然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外部人通常都难以观察到理性的消费者 就有动机去寻求一个替代性衡量指标 来区分不同的审计质量 正因为存在这种 对审计质量的替代性衡量指标的迫切需要 有许多研究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 各类这种替代性指标 如审计事务所涉及的法律诉讼活动 事务所规模和资产等 这些显而易见的指标 作为审计质量替代性衡量指标的合理适当性 其中对这些 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的讨论与评价很多时候又与独立审计的声誉联系在一起 2.3.1 独立审计声誉的内涵与层次 按照我们的理解独立审计声誉应该是公众对直接从事独立审计职业的个 人主要是指审计师和组织主要指审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公司的赞誉它 建立在公众对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和组织共同的认知与记忆基础之上 是对他们 在独立审计职业界过去一贯良好的执业表现的一种肯定 由于独立审计作为一门 职业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协会组织来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独立审计声誉有时也可以是指行业协会的声誉 因此 独立审计声誉从担当声誉 主体的对象不同来划分 可以分为审计师个人声誉 审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公司 的声誉以及行业协会声誉等三个层次 由于较高层次的独立审计活动主体与较低层次的独立审计活动主体之间 基本上存在一种包含关系 不同层次的独立审计声誉并不是截然分离的 假如审 计师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 勤勉谨慎的工作态度 或者具有某特殊行业的人力资 本积累等并一贯表现在其审计工作中则不难想象审计师很可能赢得熟练勤 勉谨慎精通某特殊行业审计等方面的口碑事实上这种口碑就是审计师个人 声誉的一种表现同时组织的声誉取决于其内部成员的声誉会计师事务所或 者会计公司总是由审计师和其它专业人士组成的 他们个人的作为与不作为在影 独立审计声誉研究 14 响其个人声誉的同时 也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他们所在集体的看法 即影响到会计 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公司的声誉 而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以往的声誉构成了其 目前决策与行为的前提 由此可以从中预测其中的新老成员个人的品质与禀赋特 征从而影响公众对审计师个人的看法即审计师的声誉行业协会的会员包括 个人会员与组织会员会员的声誉自然与协会的声誉息息相关因此与前面一 样的道理也可以用来分析行业协会声誉与其它两个层次的声誉的关系 所以 不 同层次的独立审计声誉是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的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说是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实践中由于审计师个人通常要加入到会计师事务所才能从事独立审计 鉴证工作同时审计师个人的行为较审计师事务所的行为更加难以被公众观察 到搜寻关于审计师个人的声誉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更大另一方面审计师行 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的组织 并不直接从事具体的审计活动 且审计师行业协会 占有的是整个行业的名望而公众更关心的是直接提出审计报告的事务所的好 坏 比较三个不同层次的独立审计声誉而言 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既浓缩了审计 师个人的声誉也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因此会计师事务所的声 誉信息更具实用价值为更加明确所讨论的对象以后提到的独立审计声誉如 无特别注明我们都将指向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 2.3.2 独立审计声誉的基本内容 国内外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独立审计声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进行了相 关的研究然而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对如何辨别独立审计声誉主要采取了简 单的二分法如国外的研究者经常将八大六大看作是具有较高审计声 誉的事务所 我国的研究者则是以事务所在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来衡量 用排名 在先的十大八大事务所对照其它事务所来检验独立审计声誉的市场 效应 这些研究隐含着一个的重要假设 那就是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声誉之间呈 正向相关 在缺乏其它可利用的信息的情况下 这一假设不啻为一方便快捷的区 分事务所是否具有独立审计声誉的办法 但是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独立审计声誉 我们认为 不能仅仅以事务所规模大小武断地对事务所的声誉做出判断 还需要 对独立审计声誉的基本内容做必要的探讨 如前所述声誉的内涵具有相对性动态性的特征独立审计声誉的内容 也不例外 在独立审计这一职业发展进程中 独立审计声誉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公众对该职业的期望和要求的更新而更新 独立审计的形成 初期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无外乎是对所审计 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中我们通常是通过庙的声誉来约束和尚的声誉只能对事务所的 声誉进行监管 硕士学位论文 15 对象是否不存在重大错弊做出合理确证 在这一时期 也许会计师事务所严格的 挑刺作风就能使得自己声名大振赢得公众的赞誉与信任但是在今天 这种情形就不大可能出现了因为公众对独立审计要求的更多更高了尽管如 此 公众对独立审计的基本要求 从这一职业诞生之日起在不同的阶段却是基本 相通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独立审计声誉仍包含一些共同的基本内容这些共 同的内容就是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受托人 符合自己参与其中的包括社会公 众客户投资者政府监管者在内的这一网络中其它参与者对自己的期望与 信赖具有履行其职责和保持其权利的组织机构政策和程序并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2025年宿州市立医院招聘4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应急管理部所属单位第二批次招聘185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借款协议】科技公司骨干住房补贴借款合同5篇
- 公司上市挂牌服务合同书7篇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IPv6升级与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应用报告
- 2025年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行业教育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报告
- 2025年物流行业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物流仓储管理优化研究报告
- 2025年在线艺术教育平台课程研发与创新报告
- 某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投标文件技术文件
- (正式版)JBT 2603-2024 电动悬挂起重机
- JJG(交通) 133-2023 落锤式弯沉仪
- 工厂主管人员值班表
- 消防安全周巡查记录表
- 俱舍论原文内容
-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FZ/T 52058-2021低熔点聚乳酸(LMPLA)/聚乳酸(PLA)复合短纤维
- 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言文字专业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试题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