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骑马雀替多在门头两柱之间、额枋之下,是古建筑特色构件之一, 在清代演变为纯装饰构件,形式内容丰富。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 具有典型的清代民居木雕雕刻装饰风格特点。由于现存乔家大院的木雕 残缺不全,工艺大多采用透雕手法,材料耐用性较实心材质相差甚远, 因此,对乔家大院的木雕装饰艺术品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与文化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 题材内容丰富,文化象征涵义深刻,在祈福纳祥的背后具有昭显其身份 和地位的作用。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艺术品在装饰性与写实性,装饰 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的矛盾中求得统一,充分显示了晋商大院独特的建 筑装饰艺术魅力。 关键词:建筑装饰:骑马雀替:木雕 a b s l r a c l t h es p a r r o wb r a c ei nt h es h a p eo fah o r s e ,u s u a l l yb u i l tb e t w e e nt w o g a t ep o s t sa n du n d e r t h ee a v e 。i sas p e c i 啦f e a t u r eo fa n c i e n t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i n 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i tc h a n g e di n t oo m a m e r i t sw i t hd i v e r s ef o r m sa n de o n t e n b 。 强e s p a r r o w b r a c ed e c o r a t i o n si nt h e q i a nc o u r t y a r d a r e t y p i c a l w o o d c a r v i n g s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b e c a u s em o s w o o d c a r v i n g si nt h eq i a o c o u r t y a r dh a v eb e e nd a m a g e d ,t h et e c h n i q u eu s e di st op e n e t r a t et h ew o o d , w h i c hm a k e si tl e s ss o l i dt h a nt h es o l i dm a t e r i a l s o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t o p r o t e c ta n dd os o m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w o o d c a r v i n gd e c o r a t i o n si nt h eq i a o c o u r t y a r d t h ea r to f t h ew o o d c a r v i n gd e c o r a t i o n si nt h eq i a oc o u r t y a r di st i g h t l y c o n n e c t e dw i t h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 iv a l u e t h ed i v e r s ef o r m sa n dc o n t e n t sm e a n d e e pc u l t u r a ls y m b o l i s m o no n eh a n d ,t h e ym e a na s k i n gf o rh a p p i n e s sa n d h e a l t h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w e a l t ha n ds t a t u sc a l lb ef e l tt h r o u g ht h e m t h e w o o d c a r v i n gd e c o r a t i o n sh a v er e a c h e du n i t yd u r i n gt h ec o u r s eo fs o l v i n gt h e c o n t r o v e r s yb e t w e e nt h ed e c o r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a n dt h es e p a r a t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 v a l u e a n dt h e yf u l l yd i s p l a y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d e c o r a t i o na r tc h a r mo fj i n b u s i n e s s m e n sc o u r t y a r d s k e yw o r d s :t h ed e c o r a t i o no f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p a r r o wb r a c ei nt h es h a p e o f ah o r s e ; w o o d c a r v i n g 引言 引言 当今经济日益发展,居室装饰装修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居室装饰逐渐出现趋同、西化的现象,这当然是由于西方建筑在技术上的优势地位 所导致的。而西方现代建筑之所以风靡全球,主要是由于西方建筑推动技术的迅猛 发展和经济利益。这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伴随着深刻的缺陷。这种缺陷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强烈冲击。从建筑装饰角度来看,对于历 史文化并非久远的国家或地区影响不大,或许还会带来短期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 建筑装饰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与民族文化个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 与审美情趣的体现。过度的追求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获得,必然会使得这种 缺陷无限扩大。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 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和迷茫,也是对我国建筑文化缺乏自信。因此在学习先 进技术和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成为现今建筑装饰行业 的一个重要命题。 坐落在山西省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大院无疑是中国诸多民居建筑中的代表之一, 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其建筑装饰艺术精 品数量众多,且材料手法多种多样。最为突出的就是木雕装饰,乔家大院的木雕装 饰因其装饰精美、题材广泛,在山西诸多的民居中独具特色。 现今乔家大院虽然享誉海内外,但其建筑装饰的理论研究上始终没有突破。大 量精美的木雕骑马雀替精品从构成形式和内容上还没有较为全面的整理和考据,文 化与审美价值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已有资料将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的题材、组 成形式、分布状况等内容进行整理,将其系统化、条理化。以此探究骑马雀替作为 建筑装饰重要构件的审美特征,并对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和 象征意义加以考证和论述。 o 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第2 2 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 0 0 4 年9 月第l 版第1 次印刷。 o 王振复中国建筑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j 2 月出版。 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 第一章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探源与沿革 1 1 建筑装饰艺术探源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蔽所与精神的家园。,用沉重的物质材料堆砌而成的实用性 物质产品,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建筑艺术则是通过空间 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台、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 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其审美特征主要是它的环境气氛、造型风格和象征涵 义,。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建造出一座经典的建筑来。 11 1 建筑装饰艺术探源 建筑艺术与建筑装饰艺术,可以视为是同时开始的。建筑装饰艺术产生于原始 时代。原始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装饰,如佩带饰物、文身、穿耳、 拔牙等等,也有表现在装饰他们所使用的器具,如彩陶、塑陶、木石雕刻等等。据 杨鸿勋的“建筑文化丛谈”一文中说:“建筑装饰的发生,首先是对建筑空间借以 存在的结构、构造的美化。也正是因为这种装饰和具有功利价值的构件、部件结合 在一起,所以人们才更感到它的美好。突出建筑材料质地和色彩的特点和利用的合 理性:突出结构构造的力学特点和技巧性;突出不见的功能特点和实用效率感等美 化加工,是建筑装饰的基本原则。”(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辑,复旦大学 出版社,1 9 8 4 年)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装饰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 进行技术与艺术的加工,并恰当地选用绘画、雕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灵活搭 配、相融,达到建筑性格与美感的协调和统一。同时,受地域、文化、气候等因素 的影响,采用多样的材料与工艺特点,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 因此研究中国传 统民居中的装饰艺术对于把握传统民居的审美特征有重要作用。 1 1 2 建筑装饰艺术发展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中,建筑装饰有实物留存的最早可以追述到汉代,东汉时期的墓 。袁忠著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 第2 2 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4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美术概呛,第5 副页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7 月第l 版1 9 9 9 年6 月第7 次印局“ 。t 室内环境设计原理) 朱钟炎,王耀仁、王邦耀、朱保良编,同济出版社大学2 0 0 3 年6 月第1 版第1 谀印刷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 第4 页,沈福熙沈鹕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1 0 月第1 版第1 扶印刷 。王其钩编著中国民居3 0 讲,第4 7 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1 版第l 扶印刷。 2 第一章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探源与沿革 壁画像砖上就有记载朱雀、白虎等瓦当装饰。 秦汉以后,历经三国的纷争,两晋的离乱,南北朝的扰攘,社会动荡不安,从 帝王到平民都希望通过崇信佛教求得解脱,文人们则崇尚玄学,反映在建筑装饰上 则是风格简洁疏朗、色调沉静、造型粗犷、庄重肃穆中略带着朴拙厚实的特色。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富裕安定,建筑装饰也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总体风 格博大清新、丰满华丽。 宋朝开国时,统治者就强调“偃武修文”,其后的统治也以“守”为主,甚至 给人虚弱不振之感。反映在装饰艺术上,则表现出典雅、理性、严谨、含蓄和平易 的艺术风格。 元代与宋代相比,不是“偃武”而是“尚武”,因为元代统治者是善于骑射的 蒙古族人,粗犷大气,因而装饰艺术也具有刚劲、豪放、粗犷的风格。 明代建筑装饰艺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达到了十分精炼的程度,风格端庄,敦 厚而不浮艳,质朴、自然而又严谨,基本具备了我们现今所能见到的古典建筑装饰 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的装饰主要以彩画和雕刻为主,因等级森严,这些装饰多用在宫殿、 陵墓、寺庙之中,民间建筑极少采用。明代舆服志载:“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 架,不许斗拱饰彩色。”普通民居建筑装饰,一直到清代都是不准施彩画的,最多 是在大木构件表面刷油漆以防腐蚀而己。 清代的规定在有些方面较明代明显放宽,据大清会典载:“公侯以下官民 房屋梁栋许画五彩花,柱用素油,门用黑饰,官员住屋,中梁贴金”从这 里可以看出,清代民居装饰所受的限制渐少,从北到南各地住宅的装饰都有了很大 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建筑装饰达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顶峰。 1 1 3 清代建筑装饰艺术概述 清代是中国古代的最末一个朝代,也是由异族人统治汉人( 包括其他少数民族) 的朝代。清代统治者吸取了历史上文明进程较为落后的民族怎样统治比它先进的民 族。在怀柔政策的指导下,数千年的古代文化得到了一定的整理和保存。 清代的建筑文化,其特征也与当时的其他文化相仿,有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形态, 可以说五光十色;但创新甚少。在前朝的基础上,还有新的“规范”加以制约,这 就是清代雍正年间制定并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就把所有的建筑固定为二 十七种具体的房屋,每一种房屋的大小、尺寸、比例都是绝对的,构件也是一样的。 o 王其钧编著中国民居3 0 讲) 第4 7 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l 版第1 次印刷 3 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 虽然有利于建筑的规范化,但这样的规章制度必然会使建筑艺术与法则之间的矛盾 失衡。 与建筑雕刻中仪卫性雕刻的衰落相对照,清代见于建筑装饰部位的雕刻则有了 新的发展。由于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必然导致宫廷建筑和官员居所的模式化、重 复化。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都是对大木作的要求。因此在民间却大量的丰富了样式 和装修。当时全国各地的民居,由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建筑 业迅速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特别反映在建筑装饰上,其形式多样,并且发展了地方 特征,各地的建筑及其装饰,特征越来越鲜明,内容越来越丰富。有许多非官方的 建筑,由于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在建筑上大量的装修,使得这一时期 建筑装饰数量可观。 清代建筑装饰雕塑分别用于牌坊、照壁、石阶以及门窗、额枋等处,或为石刻, 或为砖刻,或为木雕。其雕刻手法则善于把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参合, 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工艺精巧华美,或玲珑 剔透,虽时或失之繁缛,但较前代精细华美,充分体现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总体来讲,清代建筑装饰进入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末期,这一时期的建筑装 饰有两大特征:第一,类型多,又分类交叉。而建筑装饰艺术走向繁琐、混杂,又 是一个特征。 1 2 骑马雀替装饰沿革 1 2 1 骑马雀替探源 雀替是古建筑特色构件之一。由拱形替日演变而来,置于额枋。下与柱相交处, 原本用以增加挤压面,加强额枋和减少净跨距。雀是宋营造法式上的绰幕枋的 绰字,至清转讹为雀。而替则是替木的意思。 清代的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安置在梁与柱交点的角落,具有稳定和装饰 的功能。雀替从力学上的构件,于是雀替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 种形式,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 其制式成熟较晚,后技术上发展至无须其增强额枋,逐渐向艺术上过渡,成为 。中国美术筒史 第2 1 3 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0 年版 。中国建筑裴饰艺术文化源流 第0 4 页沈福熙沈鸿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1 0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也叫阑额柱子上端畦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太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 由颠) ,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 袱。 。中国建筑娄型及结构( 第三版) 第6 6 页刘致平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 0 0 0 年8 月第三版2 0 0 3 年2 月第五次印刷 4 第一章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探源与沿革 纯粹的装饰构件。于明代后才广为运用,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就像一对翅膀在 柱的上部向两边伸出,一种生动的形式随着柱间框格而改变,轮廓由直线转变为柔 和的曲线,由方形变成有趣而更为丰富、更自由的多边形,极富装饰趣味,为结构 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雀替有用于室外,也有用于室内,按其形式,可分七类:大 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牙子。 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问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如清 代雕花床的形制,在室内叫挂落,而在室外作为建筑部件,则叫骑马雀替。 1 2 2 木雕装饰发展概述 木材料对于建筑选材来讲的确有很多优点,比如便于采集、可塑性强、利于加 工等等,但也有缺点,诸如硬度、重量和耐用性等,但对于建筑装饰材料来讲缺乏 厚实重量感却成为优点。因为建筑装饰的部分最好不要为承重构件增加更多的负 担。因此中国建筑装饰的个重要类型就是木雕。在民居中也比较常见。木雕装饰 就是是利用木材质感来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种类,用于门窗、 屏罩、粱架、粱头出檐托木,或家具、陈设等,并根据部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工艺、 技法。 中国木雕在史前就已出现。在距今6 0 0 0 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就曾经出土过诸多木雕器物。以后的夏商文化遗址中,更有大量的木雕器物出土。 战国时期手工业发达,木雕工艺又有所发展。很多器物附件上也装饰有造型生动的 动物木雕。秦汉时期所雕刻的人物、动物,造型简洁、朴实浑厚,至唐宋时期发展 方向为日趋写实。明清两代,各种手工业逐渐发展,雕塑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形式也 有所发展,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诸如建筑装饰雕塑等都呈多样化发展状态其作 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艺术上逐渐转向个人化、内聚性的风 格。明清手工业的发展为这些工艺精巧的装饰品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艺术技巧、 技艺更为完善、娴熟,艺术品形式美因素更为强化,艺术品格越来越纯净了。各 种器具和装饰的工艺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木雕工艺发展的高峰。 而在建筑中出现木雕,则是在3 0 0 0 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们现在见到的建筑装饰木雕主要是集中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不仅宫殿建筑重视 木雕,寺庙、馆舍、民居等也都盛行木雕装饰。清代装饰木雕几乎遍及建筑的藻井、 梁枋、斗拱、檐柱、门窗等各个构件,题材更为多样,工艺也更为精湛。 。造型艺术鉴赏 第2 0 6 页王强李维世宋焕起主编首都帅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中国古代建筑木雕第3 页张道一唐家路主编,鼠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第1 舨第1 次印刷 5 乔家大院术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 而清代留存的民居建筑实物最多,又是历代建筑装饰发展的顶峰,其建筑装饰 式样丰富多彩、做工纤巧,在技术上确是已达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顶峰。 1 2 3 木雕装饰手法 传统木雕技术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记载。宋朝的营造法式按雕刻 的技术把木雕分为混雕、线雕、隐雕、剔雕和透雕五种,明清时期的雕刻比宋代更 加细致繁琐,除了上述技法,还有“采地雕”,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贴雕和嵌雕工 艺。 线雕也叫线刻,是出现最早也最简单的一种木雕做法,是近于平面层次的雕刻。 浮雕也称线浮雕、凸雕、铲花,古时也称剔雕,它是按所需要的题材在木板上 进行铲凿,逐层加深以形成凹凸面。浮雕层次明显,工艺也不太复杂,是最常见的 一种做法。 透雕也称通雕、拉花,也就是我么通常所说的深浮雕,它的雕刻工艺要求更高 一些,先要在木料上绘出花纹图案,然后按题材要求进行琢刻,将需要透空的地方 拉通,而将凹凸的地方铲凿出来,有了大体轮廓后磨平,再进行精细加工。 隐雕也称暗雕、凹雕、阴雕、沉雕,是剔地做法的一种。与剔雕相似 嵌雕工艺比透雕更为复杂,它是先在木构件上通雕起几层立体花样,然后为了 增强立体感,再在已经透雕的构件上镶嵌组好的小构件,要逐层钉嵌,逐层凸出, 最后再细雕打磨而成。 清代雍正年间制定并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把所有的建筑固定为二十 七种具体的房屋,每一种房屋的大小、尺寸、比例都是绝对的;构件也是一样的。 只有按级别进行房屋等级划分,也就是无论花费多少真金白银也不能随意建筑,进 行奢华装饰。木雕手法就是既不违反营造房屋的各种规章制度又能解决装饰问题的 最好手段之一,。因为制度对小构件约束较少。所以民居建筑中的装饰多集中在整 体或局部的中轴线上,并且多是中轴线上门头。上的醒目位置以木雕而作的小构件。 而雀替就是门头上重要的装饰物,骑马雀替由于连接小额枋并横跨两柱之间,更容 易吸引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因此研究建筑装饰中的骑马雀替具有重要意义。 。王其钧编著( 中国民居3 0 讲) 第4 7 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5 年1 1 月第l 版第1 扶印刷 。中国古代建筑术雕,张道一唐家路主编凤凰出版传蝶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6 年1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t 山西传统民居 第l o l 页颜纪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 年3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也林“门罩”,即从墙壁上伸出单面坡的屋顶左右各有门柱支挥在屋檐下。 6 第二章乔家大院历史沿革与考察现状 第二章乔家大院历史沿革与考察现状 2 。1 乔家大院现状 乔家大院是国家“从从”级旅游景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于2 0 0 1 年6 月2 5 日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山西省晋中盆地,位于 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城东1 2 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4 7 公里。乔家大院位于 村中心,三面临街,不与周边邻宅相连。整个大院有6 个大院,内含2 0 个小院, 3 1 3 间房屋,占地面积8 7 2 4 8 平方米,建筑面积3 8 7 0 平方米。整体气势古朴宏 大,外形方正,斩裁整齐,为城堡式建筑。四周是高达1 0 余米的全封闭水磨石砖 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e l ,还有眺阁、更楼点缀其间。宅第大门坐西向东,与大门 相对,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内,是条石铺的甬道,将6 个大院分隔两旁。 甬道条石破损明显,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北面的三个大院,从 东往西数,依次为一、二、三院,一院和二院都是三进院,布局是祁县一带典型的 “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即里院南北正房、东西厢房都是五问,外院东西厢房却是 三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连。 乔家大院建筑结构合理,工艺精细,处处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彩绘, 实为一座建筑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这些 建筑艺术精品的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木雕艺术品由于材料特性不易保存。 现今,乔家大院的木雕装饰有很多缺损,工艺大多采用透雕手法,材料耐用性较实 心材质相差甚远,因此,对乔家大院的木雕装饰艺术品的保护与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 2 时代背景与历史沿革 乔家大院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在 1 6 0 年间分四次修建、扩建而成的。大院的扩建史是随着乔家日趋发达而进行的。 清乾隆年间乔家堡的大门至西端祠堂的甬道位置当年是一条街,东北院与西北院正 院之间,即西北院偏院位置是一条巷,街巷交成十字路口。乾隆二十年( 1 7 5 5 年) , 由乔家创始人乔贵发在内蒙古包头发家之后衣锦还乡,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偏 o 信义在中堂乔家大院朱凡张明芳著山西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1 月第1 版2 0 0 5 年1 1 月第2 次印刷。 ot 山西传统民居) 第1 5 0 页,颜纪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 年3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王正前编著乔家太院 远方出版社2 0 0 4 年6 月第l 版第1 次印刷。 7 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 东处建起宅院。清嘉庆初年( 1 7 9 6 年) ,乔贵发的三个儿子分家析产,老三乔全美 在老院的西面,也即十字路口东北角买了若干地皮,起建统楼院。并重新翻新修了 东面的老宅,成为楼院的偏院。这就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称为老院。也即东北 院。同治初年( 1 8 6 2 年) ,全美的儿子乔致庸在东北院两侧隔一条小巷,新建了又 一处楼院,即现在的西北院正院。那时的有产阶级热衷于给自己的宅院起一个雅号, 乔致庸给自己的宅院起了个雅号“在中堂”,随后,“在中堂”的大名远扬,几成乔 家大院的别名。同治十年( 1 8 7 1 年) ,乔致庸在两楼院隔街的南面买地,兴建了两 座四合院,即东南院、西南院。这样,四所院子正好占了十字路口的四个角。光绪 二十四年( 1 8 9 8 年) ,乔致庸买断了这两条街巷的占用权,堵住街巷四口,东面盖 大门,西面建祠堂,北面两远向南扩建了各自的外跨院,南北向的小巷成了西北院 和西南院的侧院。从此四个大院相连成堡,基本形成如今封闭的建筑群格局。1 9 2 1 年,乔致庸的孙辈在西南院西再起一院,称为“新院”。新院的格局与东南院相同, 但受教堂和教会医院和学校等西洋建筑的影响,引进了西式窗户,注意采光,装镶 了大幅玻璃。彩绘、砖雕图案也与时俱进。同时祠堂也随之往西移,又改造了西北 院,建了客厅,修了浴室,对厕所和厨房进行了改造。1 9 3 8 年,日本军队入侵,乔 家不堪骚扰,举家出逃,人去楼空。至此形成了如今的建筑格局。 从1 7 5 5 年始建老宅,到1 9 3 8 年弃家出逃,乔家大院前后共六代人生活在这里。 历时1 8 0 余年。西 o 山西传统民居 第1 3 页颜纪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 年3 月第l 版第1 扶印刷 8 第三章乔家大院木雕装饰 第三章乔家大院木雕装饰 3 1 乔家大院装木雕装饰考察记录 乔家大院的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门头的骑马雀替,其分布较广,遍布各个院落, 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由于乔家大院从东向西、从北往南按自然数排列命名很难区 分众多的精美木雕装饰。所以,现将乔家大院现有骑马雀替的门头匾额上的题写文 字与各院名称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3 1 1 乔家大院一院木雕装饰 一院共有木雕骑马雀替装饰门楼四处,主院从外向内牌匾题字依次为“毋不 敬”、“琼阁”、“积翠”。偏院还有一处门头题字为会芳。 主院第二门门楼匾额上书写有“毋不敬”的字样,( 见图1 ) 木雕骑马雀替左右 宽2 2 8 c m ,厚约5 a m ,靠近柱子两旁高度为1 0 1 5 c m ,呈逐级向上加宽的形式,横向 中心部位较两端高度更低一些,在2 0 一3 0 c m 之间变化。整体形式为左右对称状。 中心花板内容为“福星、禄星、寿星”三星高照,为3 0 c m 见方,厚约6 c m ,镶嵌在 骑马雀替中心。采用透雕工艺,造型精美,形体流畅,雕工细腻,人物面部细节依 稀可辨,形态生动自然。中间为禄星,头带官帽,身着官服,为三星中身高最高者, 也是中心花板的主题,人物头部较福星和寿星更为靠前,更为醒目。福星和寿星被 周边装饰纹路自然的半围合。福星头微微向中心禄星靠拢,使整个中心花板更加紧 凑。寿星为一老者,手拄拐杖,为三星中晟矮者,额头宽大,留长须。 骑马雀替全部采用透雕工艺制作,采用仿博古架形式设计,架上为盆栽植物, 植物为兰花和水仙,枝叶穿插变化丰富,非常生动。花盆造型别致,盆上还雕有装 饰纹样。雀替下部 还有两头活泼的 小狮子,其身相 对,头却各自向门 外后方高昂,整个 博古架也配以线 条进行修饰,线条 乔家大院木雕骑马雀替装饰艺术 转折多为直角,但由于走向和比例适当,再加上线条宽度较细、线与线之间的间距 较小因而不但没有丝毫的僵硬感,反而整体给人一种南方装饰的秀气与灵动。整个 装饰保留完整。 主院三门门楼匾额上书写内容为“琼阁0 ( 见图2 ) 木雕骑马雀替左右宽2 2 8 c m , 厚约5 a m ,靠 近柱子两旁 高度为 1 2 6 c m ,左右 两端的宽度 较“毋不敬” 的骑马雀替 更宽,最宽 处接近 4 0 c m ,左端 保存完好,右端的上下各有一处破损,上部有1 2 c m 见方的破损,下部缺损面积更 大,缺失形状不规则,如果保留完好应是左右对称的形式,内容雕刻有牡丹、花瓶 和仙鹤,采用透雕工艺设计制作,造型复杂,雕刻工艺要求比较高,由仿博古架的 纹样将雕刻内容分割围合成不同大小不等的空间,但纹样方形较少,多为菱形,连 贯性更强,特别是内侧纹路更是自然舒展。 中心花板内容为两个顽皮活泼的孩童,手持聚宝盆,位置一高一低,面部塑造 圆润,身体与头都成一定角度,动感十足,显得顽皮可爱,但周边装饰纹样有条状 不规则破 损,不能复 见其整体特 点。 主院统 楼院正房门 楼匾额书写 内容为“积 翠”,( 见图 3 ) 木雕骑马 1 0 第三章乔家大院木雕装饰 雀替保留完整,左右宽2 2 8 c m ,厚约6 c m ,靠近柱子两旁垂落高度为1 1 7 c m 。雕刻有 多串葡萄,整个葡萄枝蔓舒展斜向上方中心生长,其颗粒圆润,形体饱满,葡萄颗 粒的朝向变化多端,颗粒之间的区分也非常细致,整串的体积感非常强烈,葡萄枝 蔓穿插生动自然,分枝处的节点也雕刻十分到位,特别是葡萄叶子厚度非常薄,或 舒展或卷曲,随枝蔓和葡萄颗粒的形体变化而变化,雕刻难度很大,非技艺精熟的 匠人难以完成。将静止的植物塑造的如此富有动感亦属难事。通体采用透雕工艺, 虽然写实性很强,但丝毫没有娇柔做作的痕迹。中心花板位置空缺,整个中心花板 完全遗失,缺失内容无从考证。 偏院匾额题写有“会芳”二字,( 见图4 ) 此处的骑马雀替往往因所处方位较偏 而被忽视,整 个雀替宽 2 1 6 c m 。靠近柱 两端垂落最高 处有1 0 6 c m ,整 个雀替保留基 本完整,内容 都为松树纹 样,7 两旁垂落以树干为主,苍劲有力。周围配以松针为辅,生长至顶端斜向中心发 展,转而变为横向生长,一直连通为中心部位的卷云饰纹,松针雕刻极为概括简练, 只在扇形的体积上加以放射状浅雕就将松针的形态表现的非常到为。卷云纹展至中 心自然的过度为平面,有约l o c m 见方的平面空缺,应该还有一块小型的花板也没 有得以保留。 3 1 2 乔家大院二院木雕装饰 二院有精美木雕骑马雀替装饰的门楼共三处,主院从外向内牌匾题字依次为“颐 养堂”、“碧琳”、 “静怡”。 主院第二个 门楼匾额上书写 有“颐养堂”的字 样,( 见图5 ) 木雕 骑马雀替左右宽 释寨必院木滩骑马落替装饰蕊术 2 2 8 c 辩,厚鳃s 淝,靠近链子两凳离度麓1 0 i 。5 c m , 只寸鼹酝完金袋。雀替孛心 酃经簸骞蔻终3 0 c m ,舞孛;麓鬏蓣鏊i 篱鹱。孛心甍投麟辫蠹粪为“炎害、建富、a 肖”国,人物动作较为夸张。无论站立或魑单膝下蹲动作幅度都比较大。人物热 部测戮缎致,敬黄嬲楣慰比较镣洛,四髑没寄蕊缝羽装褥绽撵,只露程禚令入耱枣 。筑藤蘩了嚣爨爨蔡,逶壅疆耩藩螓。嚣癸黪鬟赣主黎骞夕爨羧萼,庭褰羲蘩大露之 对称,只是在妈汰的方向或细带止产生了一嫂变化。嚣嘏中心花板的两殴马身前备 褥一个凑跑巾警撩缀绳豹人物形象。星完全对称的形式,势体微微鼬麟,脚步似粼 潦透褰,表渍液浚蒜获。嚣壤瓣谤簿砉蘩蔽襻赣羲鸯穗惫势骥夔壹霸擒藤澎式,线 条来然去脉清晰,线与线的间隔比较宽。并将八匹骏马分割为一、= 、一、= 、 的嫩成方式。两旁下端巡梅礴一个香炉,套边香炉髑围的包裹纹样蠢少许破损。 三门露搂懑簇羔- 喾霉海器舞8 碧辩气整溪孬) 零瓣耩逮蜜罄菱豢爨2 2 5 c m , 脬豹5 c m ,靠避柱予两旁最高处高魔为1 2 7 c m ,中心花檄雕刻题材本意魑网月神,一 人币撩太阳,人警捧月亮,但缺损了一半,所剩人物长颡飘逸,捌臀嘏满,衣服 只在歹毛楚嚣袭澎终转舞戆器豫藏豢黪藩溪突爨了矮惑。溪溪遴台着方渗夔蹲吉絮装 游,绞样以壹热转掰为主,线祭宽度耽铡灞中。箕闯叉瓣剩宥桃和花瓶。雀替两漪 下端矫有各有个荣短,整个骑玛雀替通体采用透雕。 鼹楼陵正黪阳楼上匿额濑鸳内容势“黪埝”,( 冕爨7 零雅骥强塞癸左专赛 8 5 c m ,箨鹭5 c m ,纛莲柱子鼹旁袋舞蔻蕊壤海9 3 c m , 遮楚豢蘩笼鞍簿法,足李氇鞍 小。也是表现的葡萄与枝蔓。但枝蔓卷曲懈庚过大,全部为曲线,有熄软弱。枝谶 与黼萄颗粒的黼舞窖援楚瑷瓣斑濂予简单,懿撼能颗粒帮砖予鼹结会帮经篱怎关系 怒遴嚣夔,鸷予多蔻爱嚣蘩魏,溪囊鞍蠢,运舔鼗蒸采愆懿瓷蹩逶鼹,毽丞予追求 了一臻平面构成) 骺斌,效果却憩类似剪影。中间花板雕刻内器为骑臌南极仙国,彤 。毽惫无喜、燕富、承蠡蘩葭疑馥裁立避教,露薅黎囊+ 鞯醭糕嚣蔡予簌辩缝孽搀璇,走办瓣舞* 三寒街舜,彝塞雾美誊髌, 豫毒藏器,瘴窘薜嚣。曳毒 辩熬三富释舟降梧解箍躺箨携稿翔芎。详舞串莲考祥辩懿鞯冀篇 7 l 置,煞赢糠酝蜂照耩追藿- 毕髓出版社2 1 年l 舟j b 旃第1 版第1 执印捌。 o 瓤捆飘占云:老 一星弧艇南,一日常檄老 主寿考,一目寿鼠。 1 2 辩兰章释家太院术雕装饰 嚣黎 工艺爨移毙焚照路徽逊热。 3 1 3 莽蒙天隧嚣菠拳辩装锦 四院按有精攘术雕骑马雀祷袈饰门楼两她,主院从外向内牌灏题字依次为“承 窟籀”、“锡啜 衡门瓣搂蠢凝上豢霉寄4 承襄蘩”蕊字榉,凳婺8 拳麓骥弩豢骜麓卷宽2 瓣溜, 厚约5 c m ,靠近柱予两旁商度为1 0 2 c m , 整个雀替内容都为媾古蘩剃,内容有 霉炉、兰蕊、吾穰及鬃纛穆藏鑫,穰 物n r 脉穿插复杂彩变,工茫精巧。香 炉放聚盘和施铖的形体饱满。掇放乎 稳,蘩薅蕊黉魄较统一。嚣戆海方落 装饰纹样,裹度鞍深,娃线条糨犷。由于横向线条鼹多,氍给入驻平静感。雀祷两 端下方还谢两头嘲首遥相呼应的小狮予。中心花板使露有四方形空缺,本应有难题 蕊熬本爨魏婺,餐豫终氮一拣三靖兰摹,模鬻苓漆,蕊器瓣蘩。 主院旃f f 3 褛锺颥上书鞲商“锈暇”的字样,( 觅辫譬) 本雕骑马籀替友表窝 2 3 c m ,厚约5 c r a ,靠近糨子两旁高度为1 2 3 c m ,内容也是葡萄藤蔓,但造型较其他院 纂燹鸯楚,褒,零处蘧莓鬏牧较大,婺霉戆镶辍臻邃鞍稳满,大嚣凳凌锤髂。嚣舞装 锶纹样爝菠形耪方形热娃缀合,交纯魄较多,葡萄藤蔓鹣游线帮疆褥钓,玩薅蕊褰巧 妙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商线与曲线的和谐统一。中心花板位置平整,成为缺失。 空缺爱置舞2 6 e r a 嫩方。 3 , 。4 秀衮天薅益蘸寒鼗装臻 妪院必有精攘术雕骑马雀锵装饰f 了楼两处,生院从外向内牌匾题字依次为“芷 兰籀”、“簿寂”。街f j 门搂躐额上书嚣有“楚兰第”的譬样,( 照强1 0 ) 本鼹骑马 霍褡菱考蠢2 1 0 5 c m ,藜舞5 c m ,靠凌毽予嚣旁塞囊烫11 4 。5 c m , 焘鑫薅稼,簿建 番谢四只狮予,左右上角转壬旰她身长比例为袋大,羽咬熊带,靠近门外一端脚踩一 1 3 乔家大院术腓骑马雀替装饰藏术 镂空绣球。狮头微微斜向上望。靠近中心门板的两头狮子口咬丝带,狮头极力向后 摇动。两接菇鬟下装褥子竣小。每边溪强舞子嚣帮纲麓保存完好,粹态各异,十分 威武。中间花板宽和高均为3 0 c m ,刻一骑狮长者,头簸高帽,身着长袍,面向门前, 身体侧向斜藏方坐于狮背之上。四围有缀物枝干加以修饰。整个装饰保留完好。 嘉厅门磺蕹簇之主题麓有“赘宣”:字,( 觅强1 1 ) 零蘸骑马餐祷左右宽2 2 3 c m , 厚约5 c m ,靠近柱子两旁商度为1 2 0 a m 。左右对称,雕刻内容为多串葡萄,葡萄颗粒 较小,每串体积较大,颗敉之间 没有裁襄拜袋溺透蘧宠袋,穗对 于成串葡萄来讲,枝蔓和叶片数 量偏少,尺寸也偏小,叶片厚度 也镶薄,棱羹黢跨冀惩瀵爨王艺 雕刻。中心花板约3 0 c m 见方,雕 刻有天王送予,后跟一孩濑,两 人蔻嚣方自麓右方,头部粼王e 视 门前,所刻天王形象质柃,外表与常入无异,惟独神情潇洒飘逸,身下骑一匹骏玛, 左前蹄抬起,长者长须微向马头方向飘幼,左手手牵缀绳,提至肩膀高度,似勒缓 停止翦行。右警牵孩童左手,孩童骰欢瞪雀跃状,蕊褥颇为欢快。旋蔽下方骞静菠 的卷云纹毽麓,上方配有槭物装饰。整个骑马雀替保留完整。 3 1 5 乔家太院六院术雕装饰 六院共鸯耪美木雕骑马农替装饰门楼两处,主院从静自内牌鼗灏字依次必“敦 瀑第”、“遗憋”。 街门门楼躐额上题写内容为“敦品第”,( 见图1 2 ) 水雕骑马雀替左右宽2 1 2 c m , 辱约5 c m ,靠避柱子两旁高度为l l f c m ,炎上刻有八骏躐,分布位置隧呈对称状,健 貔律却无一鞠嗣,靠近 中心花板的两匹马旁 器有一个人物形象,左 边为弼力牵警捩,牵骂 雷位于马身体的正前 方,身体略微向后倾 瓣,双骧弯鏊,嚣马戆 菔心用力往后移动,在 4 第三章乔家大院木雕装饰 力与力的作用下保持着短暂的平衡。右边第一匹马为奔马,四蹄撒开,身后有一持 鞭赶马者,手持马鞭,左手高高舞起。雀替上端两旁各有一匹卧马和正在觅食的马, 下方两侧各有一匹站立在岩石上的马匹。马匹的四周均刻有松树装饰。周边装饰线 条多为方形转折。中心花板雕刻内容为“麒麟4 毯子”,_ 只威风凛凛的麒麟身上坐 一气宇轩昂的少年,少年衣着讲究,面部表情生动自然。麒麟身上的鳞片隐约可见, 正低头向前下方。整个装饰保留完整。 主楼门楼匾额题写有“退思”二字,( 见图1 3 ) 骑马雀替左右宽2 0 9 c m ,厚约 5 c m ,靠近柱子两旁高度为2 0 c m , 主题内容也为葡萄,同五院的风 格相近,但每串体积更接近球体, 饱满厚实,颗粒之间只有少许区 分,葡萄叶子数量较少,每片面 积也不大,造型多为平面,卷曲 幅度偏小。弯曲的枝蔓同四周围 的方形花架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中心花板上雕刻内容为“天王送子图”,内容 虽然都一样,但造型同五院“天王送子”有较大区别,首先图中长者长须微向身后 方向飘动,再有马匹为行进中的马,马匹下方的装饰纹样也没有用舒展的卷云纹, 取而代之的是运动幅度较大的浪花纹,天王和孩童身后的植物纹样也有较大区别, 整个骑马雀替保留完整。 3 2 乔家大院骑马雀替装饰艺术风格特点与审美价值 由于乔家大院的修建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其建筑从整体平面布局和规划上 虽然保持了一致性,但其建筑装饰上来讲依然体现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由 于建筑的装饰题材受制于建筑的使用和等级。乔家大院的总体建筑装饰风格古朴、 细腻、雅致,但在不违制的情况下,雀替作为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保留时代发展与更替的大量信息,在品味门楣装饰的 精美的同时也能依稀看到岁月的雕痕。乔家大院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建筑装饰艺术精 品。其中木雕骑马雀替又因其雕刻精美、种类多样、寓意深刻而格外引人注目,显 示了晋商乔家大院建筑装饰独特的艺术魅力。 3 2 i 乔家大院骑马雀替装饰艺术风格特点 。四灵兽之一越南雄,麟南雌,形似鹿,但只有一角古 认为蘸精是仁兽,性沮顺有迎寅送子的意义 1 5 乔家大院术雕骑马雀替装饰麓术 在造型上,乔家大院术雕骑马雀替注重形象的刻蕊及体积的黧造,通过多种雕 亥技巧熬灵活运翔。入糖浚鍪无论丈夺,繁箍楚莲褥警,着重刻溺头部帮手都,五 官细节清晰可辨。人物表情丰富,神态活灵活现。对干人物身份的长幼、尊卑傲了 区分。长尊瀚比倒适度加大,或在构图中放置于中心鼹眼的地带,比如主院第= 门 浞袋上本爨耱骂雀替孛惑蓰叛主蕊刻熬“禳星、檬凝、寿星”三蓬高爨,孛鬻海 禄星,身高比例在三星中为最高,右侧的福星头微微向中心禄星靠拢,更加明确三 星的主次地馈。所有人物幼作带有明显的主题性和情节性,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 寒确定动态走淘秘疆度。动态生动垂然、徭废烩攥鼯楚。瑟寡太物瓣豹袁毒藜蘸毙 较简练概括,仅在关键部位做结构和转折性的交代,目的是通过农着的简化能够更 加突出人物的表情和神态。总而言之在人物刻画上做到了主次分明,形神兼备。 在赛家大院骧马雀替溅理豹动物多黻嚣蹿类爻主,其中又班警懿隽最多,袁“鞭 养堂”和“敬品第”两块疆额下方的术雕骑马雀替均出现了“八骏图”,还有“退 思”和“静巍”两块匾额下方的“天王邀子”里天王的坐骑也都为马。其次以狮子 数量为多,在“芷兰第”蘸额下方裁刻蠢丸头獗子,在多齄骧马餐麓静下建也凑现 了很多形态各异的小狮子。还有“静俭”匾额下方雕刻有南极讪翁嫩骑为魔。哭有 “琼阁”一处骑马雀替下端雕刻有鹤。所有动物均雕刻的体态优美,比例结构准确。 造型生动篱漓,动物头、跫、尾部分必修馋重点,嚣第也帮傲7 强他。由于数黧众 多,一般会掇现大压积豹霭同,毽乔象大院本雕骑马雀替串出现羽动物豫了为构图 整体对称需受,大都有或神情或动态的变化。 乔家大院中骑马雀替中出现的植物种类也很多,多数配以糕、藏等盛放物熙。 它们共丽静将赢就是除了辩现实蘩象进行摇摹静蘑辩还注意期工鬟炼,对禧秘豹形 体进行概括化加工。对于不同的植物进行加工雕刻时都非常注意因地施材,根据结 构和部位的不同来选择不阉的植物来进行装饰。比如程博古类的题材里常常是榱物 目蕴藏秘搭酝,整体薅觉黧宓疆稳重、平衡。焉在没鸯装缘绞稃匏约寨下多选瑶簇蔓 类植物为主体加工,以此增强雀替的动燎。在因地施材的前提下也尽力追求造趔上 的写实性。 装薅绞撵多耱多粪,蠢足薅绞撵、巍然绞襻。这熬绞撵或起舞分翱、惫垂鹣箨 用,也有的阿雕刻饰物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开有合,有凸有凹,错落有序。视具体 部位和内容灵活的加工和修饰。 葸弱寒漤,赛家大藏静零爨骑马雀骜遥求孛藿汉涎蔟装臻题枣| 奄建蒺豹装耄l 器嚣 材的完美的统一,形态各舜的装饰共同反映清代在建筑装饰题材上的审美时尚。在 1 6 第三章乔家大院木雕装饰 造型上,讲求形体和神韵的结合;在构图上,强调对称、均衡以及尺寸比例观感舒 适度;在形式上,线面结合,通过线面来映衬重点,注重不同因素的有机构成;在 效果上,有虚有实,静中亦动,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3 2 2 乔家大院骑马雀替装饰的审美价值 古代艺术着重探讨“善”和“美”,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中透散出 了独特的情调,成为人们审美意识的良好体现。古人提出的中和、气韵、意境、风 骨等审美范畴,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标准,并强调天人合一、美善 合一、文质兼顾、行神兼顾,旨在将物象转化为意象,通过意象表达思想感情,并 力求达到音与心、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的艺术美。由于建筑装饰的恒久与庄重, 而建筑的装饰也更具有时代普遍的审美特征。乔家大院也不例外,因其建造时代为 清代,其建筑装饰也就同样具有清代的审美特征。骑马雀替作为建筑装饰中的重要 构件,也能体现这一时代的审美特征。 乔家大院的雅号为“在中堂”,意即恪守中庸之道。虽然乔家大院的骑马雀替 全部采用工艺最为复杂、雕刻技巧要求最高的透雕,但依然能够在装饰性与写实性, 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的矛盾中求得统一,充分体现了追求古代艺术的的最高目 标“中和”,“中和”作为古代艺术最高的美术追求,充满着辩证法。它要求艺术作 品在美和善、刚和柔、文和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不能偏废,不能无所不用其极, 而彼此照顾、彼此协调、彼此制约。 “中和”在古代哲学中具有形而上的高度,如儒家经典中庸所说:“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说,“中” 是矛盾的双方都在自身应有的适度内发展,没有过或不及的缺陷,而使矛盾处于平 衡和稳定的状态之中;“和”是指对立因素的交融,也即多样性的统一。“和”与“中” 是一致的,艺术上的中和之美,就是指艺术在内容、情感、形式、风格等方面的各 种因素适度,结构和谐;中和之美是古人进行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也是古代艺术 鉴赏的最高标准。当然达到这个要求是其建筑装饰的目标,体现的也是对这一目标 的极力追求。 古人对“中和”的要求:一日美善相乐、刚柔相济;一日文质彬彬、华朴融合。 “中和”作为古代艺术最高的美术追求,充满着辩证法。它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高层次人才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企业采购行业合同协议范本
- 禁止赌博的课件
- 学院移交协议书
- 项目延保协议书
- 洗煤服务协议书
- 协议书办房照
- 文都代理协议书
- 协议书在法律上生效
- 地面拆除合同模板怎么写(3篇)
- 2025秋新教材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 军强才能国安 教案(共2课时)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数控滚齿机操作指导手册
- 平安银行 iq测试题及答案
- 医保智能审核培训课件
-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TRIZ创新方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
- 如何培养数学尖子生的讲座
- 2025年义务教育劳动新课程(2025版)标准试题含参考答案
- 专题02选必一Unit2(知识全梳理考点精准练)
-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