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i 孔子和谐思想研究 孔子和谐思想研究 姓名:覃巧敏 指导老师:杨宁坤教授 专业:伦理学 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 年级:2006 级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是我们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 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谈孔子,他的学说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他的思想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孔子是构建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他的优秀思想,不仅对我们民族历代的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 的重大贡献,而且到了我国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也将继续有着不可忽略 的现实价值。在“和谐”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我们要充分挖掘孔子思想中能促 进个人、家庭、社会和谐的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社会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而家庭又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从个人家庭社 会,这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要建设和谐社会,就首先要造就和谐的个人与和谐的家庭。 个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人类在个体与群体两个维度上的最高理想。个人、家庭和谐是社 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是个人、家庭和谐的有力保障。在孔子那里,具备重“道” 、尚 “德” 、守“仁” 、明“义” 、谨“礼” 、讲“信”这些素质的君子就是和谐的个人, “诚信” 、 “内省” 、 “乐”是促进个人和谐的有效途径。孔子有关“父父子子”思想对于协调好父 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过犹不及” 、 “和而不同” 、 “时中权变”等内涵的“中庸”思想在个人自身和谐中、人与人和谐关系中以及人与自 然和谐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去审视孔子的思想,因为他 的思想从某一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或带有时代局限性。对于思想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大力挖掘、弘扬,并充分运用它来为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对于糟粕,我们应当对它作认真的清理,并引导人们 毫不吝惜地予以抛弃。我们应该看到孔子思想中有“和谐”的一面,也有“不和谐”的 一面。一方面,孔子对道德的重视是趋于“过”了,但对科学的重视却是“不及” ;另一 方面,孔子对女性是带有偏见的。对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孔子的思想。 挖掘孔子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理应成为研究孔子和谐思想的落脚点。人是生理与心 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两者都健康,个体的身心发 ii 展才是和谐的。健康的心理才是和谐的心理,心理和谐是一种智慧的平衡,理性的平衡, 它使人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正确地把握自己、对待自己。而“诚信” 、 “乐” 对于保持个体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家庭是孩子成长、人们安居乐业的摇篮, 也是消除各种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首道防线,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题中应有之义。现 代人亲情的失落,呼唤着“父父子子”的回归。基于人类血缘关系的“慈”、“孝”之 道,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性。使家庭富有凝聚力的“慈”、“孝”,对于创建当代和谐家 庭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助于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各种关系,包括人 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国家内部的关系等, “中庸”重 “和谐”的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倡的“和谐”有很多相通之处,对于落实 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孔子的“中庸”理念, 启示我们今天在处理两岸关系上不要走极端,而是要积极寻求一个两岸双方都能够认可 接受的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就是“一个中国”原则,而离开了这个“点” ,不是 “过”就是“不及” ,不应为我们所取。 “中庸”精神在解决“两岸关系”中也有着重要 的价值,只有祖国这个大环境出现了“和”的局面,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才会达到 真正的和谐。 关键词关键词 孔子 和谐个人 和谐家庭 和谐社会 iii harmonious thought of confucius research name: qin qiao min instructor:yang ning kun major:ethics direction:applied ethics grade:2006 abstract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re the root of our culture, the soul of the nation, is the affinity and cohesion of our nation an important source.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not talk about confucius and his doctr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it can be said that no confucius nothing. his doctrine in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enjoy a unique position, confucius i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excellent results of his thought, not only for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s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indelible, and to our countrys golden development period and a period of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also will continue to have the reality of the valu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oday, “harmony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fully tap the thinking of confucius can promote individual, family, social harmony and the idea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ociety is composed of several families, and families in turn composed of specific individuals. from personal family community, this is an organic enti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first create a harmonious personal and harmonious family. personal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is the human individual and groups in two dimensions on the highest ideal. individual, family harmon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harmony; social harmony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an individual harmony and family harmony. where in confucius, with emphasis on principles, value morals”, keep mercy, know justice, care to ritual and say trust ,these qualities of the gentleman is harmonious individuals, good faith, introspection, music is to promote effective means of personal harmony. the idea confucius in father father son son , for parents and children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motions of family harmon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overkill, and different, in a contingency, such as the meaning of moderation ideology at the individuals own harmony,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use the histor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o the analysis point of view, to look at the thinking of confucius because his thinking is reflected from a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of that era needs, which inevitably imprinted or stamped with the tim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imes. for the essence of thinking, we should make great iv efforts to tap, carry forward and make full use of it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serf, for the dross, we should be careful to clear it, and guide people to be abandoned without stint. we should see confucians thought in harmony side and discord side. on the one hand, confucius is the importance of ethics tend to over, but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is less than; on the other hand, confucius is biased against women.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take the view into two sides of the idea of confucius. to tap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onfucius harmonious thinking should be a study of confucius harmonious thinking of the end-result.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s the identity of opposites and the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are interrelated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on. only both the health of individuals is the harmon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mental health is a harmonious psychological, mental harmony is a balance of wisdom and rational balance; it is complicated and unpredictable environment, the right to take charge of their own, to care their own. and good faith, music for the individual to main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family is the cradle for the child to grow,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all contradictions and solve social problems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and family harmony is the social harmony inherent meaning. modern familys loss, calling for a father father son son the return. relations based on human blood, mercy, filial piety of the principles, with the universality of magic. cohesive the family of mercy, filial piety, th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family of contemporary; help thinking of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f confucius in harmony as the supreme principle to deal with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in human themse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lation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emphases harmony of thought and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to promote harmony have many things in common, for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confuciuss doctrine of the mean philosophy, has revealed to us in dealing with cross-strait relations will not be going the opposite extreme, today, but the two sides should actively seek a mutually acceptable common ground can be recognized, point, the common point is the one china principle, and left the point, is over or less than, should not be taken for us. doctrine of the mean spirit in dealing with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also has an important value, only the big environment of the motherland reach peaceful situation, harmonious society what we want to build would reach genuine harmony. key words confucius,harmonious personal,harmonious home,harmonious society 1 前言 前言 (一)研究孔子的和谐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研究孔子的和谐思想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中国现阶段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 。在这个新环境 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是极大地提高了,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在创造 自己物质家园的同时,却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 是对此时代课题的回应。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 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 2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是 我们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这就为我们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指导性 的原则。而孔子的和谐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素质,成为传统文化 的精髓,我们要充分挖掘孔子的和谐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1何为和谐 1何为和谐 “和,相应也。” 3 “谐”是“配合得当”4,所以“和谐”就是 “相应”且“配 合得当”之意,是事物之间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是辩证的统一。 人的和谐发展,是人应有的理想发展状态,“人的本身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和谐而 已。” 5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和谐个人的存在。个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是人类在个体 和群体两个维度上的最高理想。而人的和谐有内在的和谐,即人自身的和谐;也有外在 的和谐,即人与家庭、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一方面,人的内在和谐是人的外在和谐的基 础和前提:只有实现了人的内在和谐,才能促进家庭、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另一方面, 人的外在和谐是人的内在和谐的条件:当达到了人的外在和谐时,就会更容易促进人的 内在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和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2和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研究孔子和谐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第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谈论人, 而是把人理解为现实中的个人, 并指出“只有在 社会中, 人的自然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 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 6 马克思认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 2 系的总和。” 7也就是说,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存在。人的社会 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 第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 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协调发展,是人的生理和心 理的和谐发展,是人的才能和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人的 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标。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个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可靠的保障。 马克思指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8是“自由人 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9而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正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的新型社会。这种发展既能实现个人价值, 又能促进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 展的基石和归宿,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和谐发展的条件和保证。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 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思想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 化,到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 ,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人们的思想认识、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都在“多样化”的社会现实中发生碰撞、冲突和调整。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科技至 上的种种弊端带来人们心灵的残缺。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胡锦涛同志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 要讲话中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10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 关键也在人。和谐既是人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研究孔子和谐思想的意义 (二)研究孔子和谐思想的意义 3 孔子的思想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孔子是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 者,因此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认真研究,好好挖掘,加以继承、弘扬。温家 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要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 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高的道德,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 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11这可概括为“诚信贵于金,包容宽于海,博 爱宏于己,道德高于山。”温总理所说的这几句话,可以说都是源于孔子的思想。由此 可见,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呼唤着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优秀成果,不仅对我们民族历代的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而 且到了我国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也将继续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价值。其 最直接的现实价值,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现在,我们党提倡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这就为我们研究孔子和谐思想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仍呼唤着孔子的思想。在党中央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我们研究孔 子和谐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孔子的思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谈孔子,他的学说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是 无“孔”不入。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 思想至今仍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素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 面对迅速变革发展的中国,继承和弘扬孔子的和谐思想,充分认识其所蕴涵的现代意义, 从中找到传统与现代相通、相容、相似的结合点,就是把“孔子思想”和“和谐”联系 起来加以研究。 在孔子的思想中,通过“诚信” 、 “内省(反求诸己) ” 、 “乐”等个人德性的修养可以 培养“和谐个人” ;通过“父父子子”等可以促进“家庭和谐” ;通过“中庸(中和) ” 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由此,从“和谐个人”“ 和谐家庭”“ 和谐社会” ,就可 形成一个整体的和谐。个人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家庭和谐是个人和谐的保障,个人 与家庭和谐了,社会才有可能和谐。 4 一、孔子关于个人和谐之思想 一、孔子关于个人和谐之思想 孔子的思想异常丰富,博大精深。从个人和谐思想家庭和谐思想社会和谐思想, 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个人家庭社会,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社会由家庭组 成,而家庭又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个人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家庭的 和谐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反之,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家庭的和谐创造良好的 社会环境,而家庭的和谐则为个人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三部分内容 是辩证统一、和谐一致的,它们是相生相济、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此章先阐述孔子 的个人和谐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谐的个人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 成就和谐个人之途径“诚信” 、 “内省(反求诸己) ” 、 “乐” 。 (一)和谐的个人君子 (一)和谐的个人君子 教育的目标是“作为一个人,就是去成为一个人! ” 12这决不是一句同义反复的话。 前“一个人”指的是一个自然人、具体的个体之人,而后“一个人”则是指一个大写的、 充分实现了理想人格与普遍人性价值的道德之人。 这个人在孔子那里理所当然就是君子, 君子就是和谐的个人。 据杨伯峻先生统计,在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共出现了 107 次。“君子 有时指有德者 ;有时指 有位者 。 ” 13此处就取有德者之意。也就是说,君子是指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全面发展之人。 “君子是经过儒家文化的教育熏陶 ,并且在道德修 养上下过工夫的人, 是一个既有高度的文化修养, 又有着美好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 14孔子是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即主张“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而全面发展 的人就是和谐的人。 可以说, “君子”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它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 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基因和性格特征。君子人 格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升华, 是最为深刻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凝聚力。 如今, “君子” 一词仍然成为各类人物以及一些人际交往的代名词: “伪君子” 、 “正人君子” 、 “君子之交” 等等,可见人们受君子人格的影响是很深的。 那么,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的“君子”是怎样的人呢?在孔子那里, 君子的内涵十分丰富。限于篇幅,这里仅就君子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些简单的论述。本人 经过粗略的概括,认为孔子眼中的君子应该具备的素质是:重“道” ;尚“德” ;守“仁” ; 5 明“义” ;谨“礼” ;讲“信” 。 1重“道” 1重“道” 在道德意义上,孔子所说的“道”就是规律、正义、真理等。也就是善的好的东西。 君子如何重“道”?首先要“务本”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论语学而)根 本牢固树立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就会产生出来。而这个“本” ,就是“孝悌” , “ 孝 悌”是人类特有的亲情,从小培养起来的爱心,长大以后,便会爱他人,爱国家。其次, 在“道”与物质利益之间,君子要以道为重,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 (论语里仁)如果“志于道” ,就不要“耻恶衣恶食”否则就“未足与议” (论语里仁) 。再次,还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就是要坚 信善道,努力学习善道,誓死固守善道。君子之所以能重道,是因为“人能弘道,非道 弘人。 ” (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从孔子感叹的“朝闻 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之中可以体会出孔子重“道”达到何种程度了。 孔子深知“天下无道也久矣。 ”(论语八佾)但他还是以“知其不可而为之” ( 论语 宪问 ) 的执著精神去追求 “道” , 并希望有朝一日 “天下有道” (论语 季 氏)。生活在孔子 2500 多年后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终于盼到了“天下有道” (论语季氏)的日子。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有“道”的,作为今天的“君子”, 我们在“谋道”(论语卫灵公)、“弘道”(论语卫灵公)、“守死”(论 语泰伯)着共产主义这条“善道” (论语泰伯)的同时,更应该“谋食” (论 语卫灵公)。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所 以我们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去大力发展生产力, 为广大人民群众 “谋食” ( 论 语卫灵公)只有“谋食”(论语卫灵公)达到高度发展的程度,共产主义这 条“善道”(论语泰伯)最终才可能实现。所以今天的君子应该正确处理好“谋 道”(论语卫灵公)与“谋食”(论语卫灵公)的关系,使它们在君子人 格中和谐相处。 2尚“德” 2尚“德” “德”就是道德品质。君子要“怀德” (论语里仁)、 “据于德” (论语述 而)和“崇德”(论语颜渊)。论语中提到君子所尚之“德”有:首先, 君子尚“中庸”之德,认为“中庸”是“至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 语雍也)其次,君子尚“先事后得”(论语颜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6 (论语颜渊)之德,先努力去做然后才考虑个人的得失,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批评自己的坏处,不去指责别人的坏处。也就是要“内省”,从 自身深处找原因。再次,君子还尚“大德”(论语子张),这个“大德”就是指 涉及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等大事上的节操,而在细小的无关大体的事则“出入可也” (论 语子张)。同时,尚“德”与弃“德”是对举的,君子所弃之“德”是“乡愿” (论 语阳货)之德,“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之德。 当然,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道德,因为社会是发展的,道德也是发展的。作为今 天的“君子”,我们所尚的德,应该是以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 荣辱观作为标准。“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 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 15 “八 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 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 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主旋律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 16这就是说,“八荣八耻”的思想在孔子的 思想中是有所体现的,它是历史与现实的和谐、过去同现在的和谐。 3守“仁” 3守“仁”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范畴。最基本的涵义是“爱人”(论语颜渊) 和“泛爱众”(论语学而)。但“仁者”也并非什么人都爱,因为“唯仁者能好 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君子如何守“仁” ?首先,要“近仁” ,这就要“刚、毅、木、讷”(论语子 路)而不要“巧言令色”(论语学而)。其次,“先难而后获”(论语雍 也),才可谓“仁”也。再次,要“择处仁”(论语里仁),如果置于讲仁爱 的朋友之中,住在讲仁爱的社区里,自己也容易受到熏陶而成为有爱心的仁人。这就是 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要守“仁”,从它的对立面而言就是“不违仁” (论语雍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 仁)在任何情况下,君子都不能违仁,尤其是在仓促匆忙之时,在遭受挫折困顿之时, 7 更是如此。另外,君子为了守“仁”就必须有坚定的操守。甚至为了守“仁”而奉献出 自己的生命,就要具备“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舍生而取义” 17的精 神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 18的大丈夫气概。 4明“义” 4明“义” 作为君子,除了重“道” 、尚“德” 、守“仁”外还要明“义” 。 “义者,宜也。 ” 19 义即事之宜,宜即合适、适宜、应当,义就是裁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某种“应 当”之标准的社会伦理规范。把义作为行事的准则,明白义的真正含义,这是对“君子” 的起码要求。这就要求“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 在这里,有必要提及与“义”相对举的另一个范畴“利”。这就是义利问题 ,用我 们现在的语言来表述,就是指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道德是人的精神支柱, 利益是人的生命依托。人没有精神依托不行,而没有物质利益也不行。作为君子,就要 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之在君子人格深处能和谐相处。不能只要“义” , 做个穷困潦倒的君子,也不能只要“利” ,做个“唯利是图”的庸俗之辈。作为君子,就 是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之在君子人格深处和谐相处。 孔子虽然“罕言利”(论语子罕)但并非不重利,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论语里仁)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之中,可以看出, 孔子是承认利和重视利的。如果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也就谈不上追求什么道义了。孔 子提倡的是“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的原则,在追求“利”的过程中,应 该以合乎“义”的标准来取得,而不可不择手段,违背道义。要“见得思义” (论语季 氏)、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和“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 语里仁),而不能只管“放于利而行”(论语里仁)、“唯利是图”、 “损人 利己” 、 “见利忘义”。对于符合“义”的可求之“利”,孔子是赞成去求的:“富而可 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5谨“礼” 5谨“礼” 孔子所说的“礼” ,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公共秩序而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的典章、 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所以它的作用是为 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礼” ,我们现在的“礼” 就是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仪节、习俗等。 8 君子要谨“礼” ,首先要“学礼”(论语季氏);其次,要“立于礼”(论 语泰伯);因为“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 左传成公十五年 ) 。 “不学礼, 无以立。 ”(论语季氏)孔子认为不学习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 不能立身处世,也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最后,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这就是说,不合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 礼的话不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一切要“约之以礼”(论语雍 也)、“以礼节之”(论语学而)。 “我觉得论语的文本,无论在文字上还是精神上,都支持和丰富了我们西方最 近出现的对于人类的看法,也就是说,人是一个礼仪性的存在。 ” 20笔者认为这个评价一 点也不为过。 “礼”用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主要表现为“敬” 。 “古人为政,爱人为大。 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 ( 礼记哀公问 ) “敬”是礼的主要表现。 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础上的人际关系才能和谐。 “礼仪有力地显发出来的东西,不仅仅 是社会形式的和谐与完美、人际交往的内在的与终极的尊严;它所显发出来的还有道德 的完善,那种道德的完善蕴涵在自我目标的获得之中,而自我目标的获得,则是通过将 他人视为具有同样尊严的存在和礼仪活动中自由的合作参与者来实现的。 ” 21赫伯特芬 格莱特甚至认为“孔子最实质性的洞见之一,恰恰正是认为人性可以通过礼的意象来理 解和把握。他看到,正是善于学习传统的礼仪实践才把人和动物以及无生物区别开来。 他看到,在学习精熟的传统实践中内在地具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一种多么富于人性 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与强迫、威胁和命令完全不同的。最后,他看到,人所独有的尊严 以及与这种尊严相关的力量,其特征可以根据神圣的礼、仪式来刻画。因为礼仪是一种 传统的实践,在这种实践中,内在的和谐、美与神圣受到了强化。 ” 22 6讲“信” 6讲“信” “信,诚也。” 23“诚,信也。”24为了维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君子就必须 讲“信” 。要“谨而信”(论语学而)、“主忠信”(论语学而)。做事, 要“敬事而信”(论语学而);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因为孔子深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论 语颜渊)等。 不过,也千万不能愚诚愚信,以免上当被人利用。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如果愚昧地 讲“信”,那只能对自己造成损害。君子讲“信”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信近于义,言 9 可复也”(论语学而)、“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5。也就是说,讲 “信”的前提是“义”,只有符合于“义”之事、之人,君子才有必要“信”,不是如 此,就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了。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小人哉!”(论语子 路)当然,有时为了逃脱某些人的纠缠,暂时用缓兵之计,表面上“信”之未免不可。 “信”是君子具备的品格之一,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基础。子曰: “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论语为政 )就是说人 若离开信,就不复为人。就像大车没有輗和小车没有軏就套不牢牲口而无法行进一般, 这个生动的比喻更是说明,人若无信,就无法做人,就不能立身处世,所以“信”是君 子的基本品格,是为人的道德起点。冯友兰先生断言: “人必有信,不是某社会之理所规 定之规律,而是社会之理所规定之规律。 ” 26意思就是: “信”不光是某个社会某个时代 的需要,而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在此种意义上的“信”德, 更具有了永恒性、持续性、超越时代的价值。 总之,孔子眼中的君子就应该是重“道” ;尚“德” ;守“仁” ;明“义” ;谨“礼” ; 讲“信”等。使“道” 、 “德” 、 “仁” 、 “义” 、 “礼” 、 “信”等和谐、融洽地共存于君子人 格之中,君子就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论语述而)“义以为质,礼 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从而成为和谐的个人。 (二)促进个人和谐之途径“诚信” 、 “内省” 、 “乐” (二)促进个人和谐之途径“诚信” 、 “内省” 、 “乐” 在孔子那里,君子是通过怎样的德性修养,来实现个人和谐的?“诚信” 、 “内省(反 求诸己) ” 、 “乐”等不失为促进个人和谐的有效途径。 1 “诚信” 1 “诚信” 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 论语一书中,谈论到信的地方共有 38 处。其中,有 24 次 的内容涉及到 “诚实不欺” , 可见 论语 对诚信问题是极为重视的。 那么, 什么是 “诚” 、 “信”呢? 说文解字曰:“信,诚也。” 27“诚,信也。”28“诚”强调的是主体的自我 修养,即内诚于心;而信则是“内诚”的外化,即是外信于人。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是把 它们连在一起使用的,即“诚信”。“ 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 如一、言行一致等含义。虽然我们把诚、信之间的细微差别表述出来,但实际上,诚即 是信,信即是诚,不必作过多的分说。 其实,一个人要做到“诚” ,就要有高度的自律性,而不能只靠他律来约束。所谓他 10 律,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受制于外力,受外在根据支配和 节制。而自律则相反,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受制于内力,受 内在根据支配和节制。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中,表现为行为主体的行为动因由原来的外 在约束,转换为内在约束,由原来的外在导向,转换为内在导向。他律毕竟是一种外在 于道德主体的“异己”力量,只有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格,道德主体才会自 觉地去履行道德律。一个人只有在自律的情况下,心中才会怀有对道德律的敬畏。就能 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也就是“诚”了。 “诚”就是由内心涌动出来的对 道德律的真挚敬仰。正如康德在其实践理性批判的结论中所言的那样: “有两样东西, 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 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 29 孔子认为诚信乃宇宙之基,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正所谓“无信不立”(论语颜 渊)。就是说,诚信之德不仅是“立人之本 ,而且也是“立政之本” 。所以诚与信无 论在何时何地,都应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美德。 信乃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中心内容之一。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 而)孔子为何把“信”作为他的教育内容之一?主要是孔子认为“信”乃“立人之本” 也。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孔子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 果没有诚信,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孔子认为“诚”是人立身待物和生存的基础。 也就是“诚之者,人之道也” 30。我们在交朋友时,要“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说话时,要“谨而信”(论语学而);做事则要“敬事而信”(论语学而); 甚至在祭祀时也要“信(诚) ”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 吾不与祭,如不祭。 ” (论语八佾)孔子的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京邮电大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招聘1人(人才派遣)(重发)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HRBP岗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企业环境审计探索-洞察及研究
- 个性化培训体系构建-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绿色矿业-关注环保共建绿色家园
- 游戏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洞察及研究
- 竞争者营销策略应对-洞察及研究
- 创业公司融资方案与风险分析
- 物联网酒店能源管理创新-洞察及研究
- 2025桂林市中医医院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2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测评(NEPTS)终评高二年级组试题
- 商标价值评估报告书
-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课件2
- 服装制造的低碳环保
- 尿毒清颗粒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院感控制课件
-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YBT 165-2018 铝镁碳砖和镁铝碳砖
- 2024年惠州市国资本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29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L-T5169-2013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 IVSS智能视频监控一体机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