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茎壹骂日期:逍年_ 2 月卫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曰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匕相应方格内打“d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自为羽哟够争日娴完 ) 的学位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舂潞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 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 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釜萱! 刍 日期:2 盟年j 互月卫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摘要 摘要 作为人类自身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文化在现代文化发展中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我国丰富多 彩的民间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集 体创造的一种广泛流传的音乐体裁。 河北省曲阳吹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相传起源于明朝,在当地俗称“西 乐会 ,是在曲阳一带广泛流行的一种吹打音乐。曲阳吹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 的乡土气息,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它的演出形式、 演奏曲目、音乐风格等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它艺术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 习惯等。曲阳吹歌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一直流传了下来,深受当地 群众的喜爱,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记录了对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保存现状、传承及保护状况进行 的田野考察情况;整理了一部分吹歌曲目和流传下来的曲谱;结合相关文献,综合运 用音乐民族学与民俗学、音乐社会学、乐器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曲阳吹歌的音乐形 式、演奏技法、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社会功能、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和社会价 值进行了阐述。 本文通过对曲阳吹歌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以及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力求让更 多的人了解这一优秀的民间音乐形式,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有利于曲阳吹歌更 健康、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音乐曲阳吹歌现状社会价值传承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sa i l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h u m a n ss p i r i t u a ll i f e ,f o l kc u l t u r ep l a y sm o r ea n dm o r e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m o d e m 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u rg o v e r n m e n ts t a r t st op a ym u c ha t t e n t i o n t o ”p r o t e c t i o no fe t h n i cf o l k c u l t u r e v a r i o u sf o l l 【m u s i co fo u rc o u n t r yi sam a j o r c o n s t i t u e n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i na d d i t i o n ,i ti sal ( i n do fw i d e l ys p r e a dm u s i c a lg e n r e c r e a t e db yc o l l e c t i v e si nt h el o n g - t e r mc u l t u r a ll i f eo fa l lo u rc o u n t r y s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q u y a n gc h u i g e ”o fh e b e ip r o v i n c ei sa na n c i e n tf o l km u s i c i ti ss a i dt h a tt h ef o l ka r t w a so r i g i n a t e di nm i n gd y n a s t yw h i c hw a sc a l l e d ”x iy u eh u i b yl o c a lc i t i z e n s ,t h e n b e c a m eaw i d e l yp o p u l a rw i n da n dp e r c u s s i o nm u s i c c h u i g e o w n sr i c h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a n ds t r o n gc o u n t r yf l a v o r 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f o r m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t u r n st o s h a p ei t so w n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g r a d u a l l y f o ri n s t a n c e ,i t sf o r mo fp e r f o r m a n c e , r e p e r t o i r ea n dm u s i c a ls t y l eh a v eo b v i o u s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m e a n w h i l et h ea r tr e f l e c t s c u l t u r e ,c u s t o m sa n dh a b i t so fl o c a lp l a c e ”q u y a n gc h u i g e - s u c ha n c i e n tf o l l 【a r t - h a db e e n h a n d e dd o w nb ys p e a k i n ga n dt e a c h i n gw i t h o u ts p e c i f i cw r i t i n gm a t e r i a l i ti sc o n s i s t e n t l y b e l o v e db yl o c a lp e o p l ea n d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r i c h i n g , e n l i v e n i n gc u l t u r a ll i f e t h i sp a p e rr e c o r d st h ef i e l d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 ”q u y a n gc h u i g e ”c o n c e r n e dw i m h i s t o r i c a lo r i g i n s ,e v o l u t i o n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h e r i t a g ea n dp r o t e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 ,a n da r r a n g e s c h u i g e st r a c k sa n dh a n d e d - d o w nm u s i c a ls c o r e s b yw a yo fc o m b i n i n gr e l e v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m a k i n g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s eo f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yo fm u s i c a le t h n o l o g y , f o l k l o r e ,m u s i c a l s o c i o l o g y , i n s t r u m e n ts c i e n c e ,t h i st e x t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c h u i g e sm u s i c a lf o r m ,p l a y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a r tf e a t u r e s ,d e e p l ye x p l a i n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h i s t o r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v a l u e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h i s t o r ya n d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 ”q u y a n gc h u i g e ”,c o l l e c t sa n d a r r a n g e sr e l e v a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 s ot h a tt h i sw i l lt r yi t sb e s tt om a k ep e o p l eu n d e r s t a n dt h i s o u t s t a n d i n gf o l km u s i cf o r m ,m a k et h i s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r e c e i v eb e t t e rp r e s e r v a t i o n , a n d p r o m o t e i tt oah e a l t h i e ra n dl o n g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f o l km u s i c ;q u y a n gc h u i g e ;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 o c i a lv a l u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i i 目录 目录 i l 蕾论1 第1 章 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4 1 1 曲阳县人文地理概况。4 1 2 曲阳吹歌俗名的由来及流派。5 1 2 1 曲阳吹歌俗名的由来5 1 2 2 曲阳吹歌的流派5 1 3 曲阳吹歌的产生及发展6 1 3 1 吹歌的历史渊源6 1 3 2 河北吹歌的渊源及特点6 1 3 3 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8 第2 章 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及现状调查9 2 1 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9 2 2 曲阳吹歌的现状调查1 0 2 2 1 流传区域及演出场所1 0 2 2 2 传授方式及记谱方法1 0 2 2 3 乐器及乐队编制1 3 2 2 4 流传曲目及演奏技法17 2 2 5 吹歌会的主要经济来源及分配情况1 8 第3 章曲阳吹歌的艺术特点2 0 3 1 曲阳吹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关系2 0 3 2 曲阳吹歌与冀中其它乐会的关系:2 l 3 3 曲阳吹歌的艺术特点2 2 3 3 1 曲式结构特点2 2 3 3 2 曲阳吹歌的旋律特点2 3 i i i 目录 第4 章曲阳吹歌的社会功能及演奏曲目2 5 4 1 丧葬仪及演奏曲目2 5 4 2 祭祀仪式及演奏曲目2 6 4 3 庆典节日及演奏曲目2 7 4 4 婚嫁习俗及演奏曲目2 8 第5 章曲阳吹歌的传承保护情况及价值: 9 5 1 曲阳吹歌的传承情况及特点。2 9 5 1 1 曲阳吹歌的传承谱系2 9 5 1 2 代表性吹歌会及传承人31 5 2 保护措施3 2 5 2 1 成立民间艺术保护小组,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3 3 5 2 2 建立研究当档案室3 3 5 2 3 要给予资金支持3 3 5 2 4 举办培训班,培养后继人才3 4 5 2 5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工作。3 4 5 2 6 制定相关法规条例,提供法律依据3 4 5 3 曲阳吹歌的价值3 4 5 3 1 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 4 5 3 2 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3 5 结语3 9 参考文献。 绪论 绪论 1 引言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对传统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在现代文化 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符合人类自身精神生活的需 求,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化发展具有“趋同化的合理性和“一体化 发展 趋势;在日益变“小”的的世界里,人类更需要保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 取向的自主性。我国的民间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的一种广泛流传的音乐体裁。 河北吹歌作为我国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吹打乐班社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其中曲阳县一带的吹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 的乡土气息,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它艺术地反映了 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曲阳吹歌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一直 流传了下来,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如今曲阳吹歌又有了新的发展,在丰富和活跃群 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河北省曲阳吹歌这一民间传统音乐形式进行 研究,对国家正在立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 我国“扶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 这一总体要求。 河北省曲阳吹歌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截至目前,尚未 有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整合。本文通过对曲阳吹歌的发展历史、保存现状、构成因 素、演出场合等诸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探究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民间音乐形式,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也有利于推动曲 阳吹歌更健康、长远的发展。 2 简介 曲阳吹歌在当地被人们称为“西乐会 ,相传起源于明朝。在古代,民间祭祀、拜 佛、敬神等活动频繁,到了明代,这些活动更是形式多样,规模庞大,为壮其声势, 在队伍行进时,经常以乐手奏乐为其伴奏,演奏乐器以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主。随着时 代发展,伴奏乐器日臻完善,简单的节奏和曲子演变成为有特定意义的乐曲,逐渐形 成了吹歌。到清代时,曲阳吹歌艺人开始吸收各种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的曲调和技艺, 闻北大掌文学坝卜掌位论义 当地吹歌艺术迅速发展,韵调优雅,吹打和谐,自成一家。曲阳吹歌不但在拜佛、祭 祀、殡葬、求神等活动中吹奏,而且开始成为过节、庙会、庆丰收、婚庆等庆祝活动 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吹歌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文艺节目,流传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闻名的“东风剧社 曾来这里对吹歌艺人进行辅导,并对曲阳吹 歌加以整理,使其有了新的发展。 曲阳吹歌在县境内广泛流行,建国后,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曲阳吹歌呈 现出生机勃勃的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演奏网。据统计,曲阳县初具规 模的吹歌队伍已有3 0 余支,参加吹歌演奏的人员多达1 0 0 0 余人。吹歌演奏队伍主要 分布在该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灵山镇、党城乡、齐村乡、郎家庄等乡镇,其中朱家峪 村、野北村、洼子村的吹歌队伍最具代表性。 曲阳吹歌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唢呐、管子、笙、云锣、小方锣、小鼓、镲、龙头胡 等,演奏时乐器可作多种增减组合。曲阳吹歌声音高亢洪亮,旋律多变,音质淳朴, 韵律优美,热烈奔放,乡土味浓。 曲阳吹歌主要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因此导致了很多古老乐曲的散失,还有一 些曲目只剩曲名,已无法找到曲谱。根据整理统计,目前流传下来的曲阳吹歌曲目大 概有7 0 多首,其中僧i 道宗教音乐有3 0 多首,民间乐曲有4 0 多首。如今各个吹歌乐 队经常演奏的传统曲目大概有3 0 多首。 3 研究方法及步骤 在查阅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笔者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搜集曲阳吹歌的有 关资料,以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作为此篇论文写作的基础。 笔者先后于2 0 0 7 年春节和2 0 0 8 年暑假,亲自到曲阳县朱家峪村、野北村进行了 实地调查。其间对朱家峪村“西乐会 领班人杨献厂( 第五代) 进行了拜访,同在的 还有朱家峪村杨中月( 第三代) 、杨敬帅( 第六代) 等人;并到野北村刘鹏霄家,洼子 村夏志庄家、郑国民家进行了调查,亲眼目睹和参加了他们的排练、教授过程。2 0 0 8 年1 1 月1 6 日参加了魏古庄村村民王胜儿的葬礼,2 0 0 9 年2 月9 日( 农历正月十五) 参加了灵山镇“花会。笔者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收录了一些与曲阳吹歌有关的音响资料 和图片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当地老吹歌艺人称很多以前的老乐谱已经失传,现存的 大都是吹歌艺人凭记忆翻译下来的简谱手抄本,因此可能与原来的曲谱有所出入。 2 绪论 4 研究内容 曲阳吹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在当地俗称“西乐会”,是在曲阳一带广泛 流行的一种吹打音乐,曲阳吹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演出形 式、演奏曲目、音乐风格等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曲阳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吹歌艺 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是曲阳吹歌吹歌产生和发展 现实的基础;僧人、道士以及当地吹歌艺人对吹歌的发展和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2 ) 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及现状调查。在曲阳吹歌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几度兴 衰,流传至今。目前,曲阳吹歌在县域内流传较广,参与人员数量较多,在多种场合 参与演出,并且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曲目和演奏技法。 ( 3 ) 曲阳吹歌的艺术特点。作为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曲阳吹歌同其它民间艺 术形式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着自身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点。 ( 4 ) 曲阳吹歌的社会功能及演奏曲目。曲阳吹歌主要是在丧葬祭祀、娶妻嫁女、 节日庆典及比赛等场合演奏。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演奏曲目,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这与 当地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 5 ) 曲阳吹歌的传承保护情况及价值。曲阳吹歌历史悠久,各村庄吹歌会代代相 传,形成了自己的传承谱系。为了使曲阳吹歌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当地政府和群 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对曲阳吹歌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1 章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 曲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由山西、内蒙古等地通往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特殊 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吹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 此繁衍生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曲阳吹歌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明朝,原为民间举行 祭祀、拜佛、敬神等活动时所用的一种音乐。随着伴奏乐器日臻完善和吹歌艺人技艺 的不断精进,吹歌的演奏场合也逐渐扩大,曲阳吹歌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 式,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1 1 曲阳县人文地理概况 曲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南部,东南与定州交界,东北与唐县毗邻,西 与阜平接壤,南与行唐、新乐相连。曲阳县地理位置南北狭长,北边与太行山相连, 南边与华北平原接壤。版图南北长5 6 7 公里,东西宽4 2 7 公里,总面积1 0 7 2 2 平方 公里,人口4 8 万。全县辖4 个镇2 8 个乡,3 6 0 个行政村。 曲阳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险要。北距首都北京2 4 0 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9 0 公 里,东临1 0 7 国道、京广跌路、京深高速、京昆高速。县内有定龙公路、京赞路、保阜 路穿境而过,是连接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曲阳县历史悠久。约3 万年前,灵山一带即有古人类活动。战国时曲阳为赵国与 中山国的重要战场。秦时始置曲阳县,因地处( 古) 恒山弯曲处的阳面而得名,为河 北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西汉时,封上曲阳县北部( 古) 恒山为北岳。从此封建王朝 在这里举行了长达千余年的北岳山神祭祀活动,吸引着隋炀帝、清乾隆帝等皇家显贵 和唐诗人贾岛、宋文学家苏轼、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涉足。曲阳县物产丰富并有着深厚 的文化底蕴:农业方面,北边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以生产大枣及粗粮为主,南部平 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生产小麦水稻和水果为主;经济方面,县城以北地区以运输 业为主,县城以南及西部地区以雕刻著名于世;文化遗产方面,县城有北岳庙,灵山 有定窑遗址和天然岩洞“聚龙洞;文化艺术方面,民间素有讲故事、吟歌谣的传统。 明清时期民间花会兴起,其中民间乐会“西乐会”很是盛行。民国时期戏剧演出普遍。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群众演唱活动活跃。建国后群众文艺蓬勃发展。 4 第1 苹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 改革开放以来,曲阳县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产之余不断地丰富自己 的文化生活,因此古老的曲阳吹歌会也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积极支 持下迅速发展起来。 1 2 曲阳吹歌俗名的由来及流派 1 2 - 1 曲阳吹歌俗名的由来 吹歌这种艺术形式很早就在曲阳一带流传,其最初流传时的称谓已无从考证,但 自明清以来,这种艺术形式当地人一直称其为“西乐会 。至于这个俗名的来由,目前 尚未发现确切的相关文献记载。据当地一些老艺人称,“西乐会”这一名字的由来与吹 歌的来源密切相关:早期吹打乐这种艺术形式,只是在宗教祭祀等活动中进行;吹打 乐开始传到曲阳一带时,大多数是由僧人来传授的,或因佛教是从西方传入的缘故, 当地人就把僧人所传授的这种音乐形式称之为“西乐会 。另外,还有部分村庄吹歌艺 人称,“西乐会是由西边云游来的道士传授的,与僧人所传“西乐会 风格流派是不 同的。 1 2 2 曲阳吹歌的流派 据当地的老艺人讲,在近代尤其是解放前后,虽然各村都有乐会,但依然有一些 僧人和道士来曲阳县村庄里传授乐曲,同时宣讲教义。因此不同村子的“西乐会 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风格,也就是佛教音乐与道教音乐两种不同的风格,当地艺人分别称 其为“和尚调 和“道士调”。两种流派的“西乐会 在音乐风格和流传曲目上都有所 不同。一般相传是道士教授的乐曲,演奏时所定的调号较高,曲调较为高亢;相传是 僧人教授的乐曲,演奏时调号较低,曲调比较舒缓而低沉。但两者都属于宗教音乐, 因此两者之间又有着一些相同之处。历史上佛教与道教都重视用音乐来宣传教义,这 必将使两教音乐产生交流,乃至吸收融合。两种风格音乐曲目上虽有不同,但都有诵 经音乐、曲牌和民间乐曲。在两个流派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由于“道士调”音乐风格 比较高亢明亮,深受百姓喜爱,逐渐的影响了“和尚调 的发展。各村庄“西乐会 为了生存互相借鉴、不断演变,现在曲阳吹歌的各派已经逐渐融合。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卜学位论文 1 3 曲阳吹歌的产生及发展 1 3 1 吹歌的历史渊源 吹歌,是一种独具风采的民族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在古代称为鼓吹乐或吹打乐, 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早在西汉时期鼓吹乐已在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流传, 后来逐渐应用于其它各种仪式中。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称:“鼓吹乐未知其始也, 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 确切地说,吹歌应该是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或是在某一地区的发展,该乐种有擅长 吹奏民歌、小调及戏曲唱腔的传统,所以人们称其为“吹歌。鼓吹乐的演奏形式有三 种,分别以唢呐、管子、笛三种类型乐器主奏。如冀中管乐以管子为主奏。冀中管乐 擅长吹奏民歌、小调和群众歌曲,因此俗称“吹歌 。从吹歌会所用的乐器和乐队编制 来看,有可能是古代的鼓吹乐和清代的铙歌乐在冀中的一个发展。1 民间吹打乐的演奏者多为农民,其次是城市手工业者和僧人、道人。各地的班社 组织有吹歌会、吹管会、吹鼓乐、吹打班、为乐会、安乐会等不同名称。农民和手工 业者所组成的吹打班子演奏的乐曲主要来自民间,如从民歌发展而来的茉莉花、九 连环、以及由戏曲伴奏发展而来的抛网捕鱼等。这些音乐多保留和发展了民间音 乐的特点,但由于历史上农民生活的不稳定,较大型的吹打乐种在民间常有散失;僧、 道所演奏的吹打乐起初来自民间,但发展至后来则具有了庙堂音乐的一些特点。因为 僧、道的生活相对稳定,有传承和演习的条件,一部分较有规模的吹打乐在大的寺院 和道观中得到了保留。2 吹打乐的乐队人数众多,有的乐曲为大型套曲,篇幅长大,风格粗犷。吹打乐的 演奏有“坐乐 与“行乐”两种,坐乐演奏于室内,行乐演奏于室外,并常常演奏于 道路行进之中。一般来说,坐乐更适合演奏大套乐曲,行乐因演奏于行走之中,往往 更擅长热烈而短小的乐曲。 1 3 2 河北吹歌的渊源及特点 河北吹歌是流行于河北省的一种吹打音乐,其吹打乐班社遍布全省各个地区,由 1 袁静芳民族器乐第3 7 3 页人民音乐出版1 9 9 9 2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 0 0 3 6 第1 章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 于地区不同,对其称谓也有差异,如吹歌会、吹管会、吹鼓乐、吹打班、为乐会、安 乐会、南乐会等3 。河北吹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 1 8 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 德曾建都子河北永年,“教民农桑,境内无盗,商旅野宿”,每逢年节,百姓以闹“社 火 ( 民间鼓乐谓之“社火”、“花会 ,多种民间艺术串演谓之“花会 ,亦称“走会 ) 喜庆丰年,其中就包括民间吹歌。明清时期鼓吹乐成为最流行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如河北吹歌4 。千百年来,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燕赵大地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河北吹歌会所用乐器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吹歌会的组织, 大约在距今二百年前,已是冀中农村中惯常的事。其所用乐器有管、海笛、笙、大鼓、 小鼓、云锣、铛铛、胡琴、梆胡、龙头胡琴等。其所奏曲调,较多出于近代民歌、民 间歌舞和民间戏曲,也有些是出于较古的南北曲牌。其最常用的调门是正调和反调。 演奏情调偏于热烈奔放,富有欢乐气氛 5 。 河北吹歌分冀南、冀中和冀东三大类别,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冀南吹歌中 以永年吹歌具有代表性。永年吹歌,又名“响器班 、“游乐会,它的乐曲异常丰富。 传统曲牌分“大套曲 、“小套曲、“杂牌曲 三大类。冀南吹歌的主奏乐器是唢呐, 唢呐共分五种。最高音唢呐叫小海笛,杆长约六寸;高音唢呐叫材笛,杆长约一尺; 中音唢呐叫罗戏笛,杆长约一尺二寸;次中音唢呐n - - 混头,杆长约一尺一寸;低音 唢呐叫大闷笛,杆长一尺三寸至一尺五寸。笛子中主要使用梆笛和曲笛小打击乐有大 鼓、堂鼓、马锣、云锣和大中小钗配合使用。 冀中吹歌,在保定、沧州和石家庄一带普遍流传。其中,有表性的是定县( 今定 州市) 吹歌。定县是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古城,也是秧歌和吹歌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在 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东坡曾为定县秧歌和吹歌谱曲、填词,因之,当地有“苏秧歌 之说。定县吹歌与永年吹歌截然不同的特点是,它的主奏乐器以管子为主,唢呐、笙、 笛、板胡等为伴奏乐器,管子起领奏或独奏作用,情绪异常热烈,讲究音色韵味之美。 曲调旋律多为表现冀中平原的风土人情,生活气息很浓。演奏方法严正,无哗众取宠 的痕迹。定县吹歌是当地农民自我娱乐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活动,无职业吹歌队。定 3 何满禄中国音乐通史第i i i 页 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第1 6 4 页 6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下) 第9 9 1 页 7 涧北大学文学硕七学位论文 县吹歌在演奏中也经常咔戏。它不是硬咔,而是运用唢呐和小海笛、小海锥吹奏一段 乐曲之后,放下乐器,嘴内还继续发出一种奇妙的音响,看不见演奏者运用什么乐器, 却能模仿许多地方戏曲唱腔,以至超越人声音域的限制,奏鸣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叫声。 冀东吹歌有代表性的是唐山花吹。花吹是吹歌演奏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以长 杆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由其他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1 3 3 曲阳吹歌的历史渊源 曲阳吹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史料记载,然曲阳 吹歌的来源和盛行与宗教音乐及民间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曲阳县志记载,东汉至清代以来曲阳县内的寺庙、道观众多,据统计有8 0 余座,比较有名的如:建于北齐北周年间的黄山八会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城东兴福 寺、龙泉镇法兴寺,建于元( 后) 至元年间的济窦涧浮休寺,宋代北岳庙东昭福门外 的总元观,建于元( 后) 至元年间的大赵邱村真君观,建于明天顺年问南郭( 今县城 南关) 外的镇岳观等。而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讲究用音乐宣传教义,且祭祀、参拜 一般都伴有宗教音乐。演奏乐器以笙管为主,辅加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加之当地的 百姓都比较信仰神灵,经常到庙里上香拜佛,接受教化,同时也就逐渐接受了宗教音 乐。 曲阳县当地习俗,老人归天以后富裕些的人家要办像样的丧事,一般要请和尚念 经来超度亡灵,同时也伴有诵经音乐。而一般的家庭即使不请僧道来做法事,也要请 一班鼓吹手来吹打一番。如此一来鼓吹乐就有了生存的土壤。为了宣扬教义,传授音 乐,很多的僧人、道士到村里来教授演奏方法,民间艺人学会之后又加入了自己的理 解,把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逐渐融合,并演奏一些民间小调和戏曲唱腔,深受人们喜 爱。因为有所需求,鼓吹乐队逐渐增多,几乎各村都有乐会。清代以后极为盛行,当 地人把这种鼓吹乐叫做“西乐会 ,除了祭祀、丧葬以外,还在丰收庆典及农闲时节进 行娱乐活动,在春节期间同各村花会一同串村表演。 第2 章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及现状调查 第2 章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及现状调查 2 1 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 曲阳县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秦时置县。很早曲阳吹歌就以鼓吹乐的形式 存在于曲阳境内,当时主要是用于祭祀、拜佛、敬神的仪式,明清时期极为盛行。随 着吹歌艺人技艺的不断精进,逐渐吸收各种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的曲调和技法,曲阳 吹歌迅速发展,其韵调优雅,吹打和谐,自成一体。吹歌艺术的迅速发展,使其演奏 场合也不断扩大,不但在拜佛、敬神等活动中吹奏,而且开始在各种民间活动、节日 庆祝时吹奏,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到了近代这种艺术形式广泛流传在曲阳县的西北部各个村镇,并且以口传心授的 形式代代相传,成为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 闻名的“东风剧社 曾来到曲阳,对流传的吹歌曲目做了一些整理工作,并对当地吹 歌艺人进行了辅导。 新中国成立初期,吹歌艺术蓬勃发展,吹歌队伍逐渐壮大,在曲阳县北部地区几 乎村村有吹歌队。但当时的吹奏技术以及乐曲都是口传下来,各村吹歌会为了更好的 生存,演奏技巧和曲目都互相保密,各村之间缺乏交流,很少有新的演奏技术和曲目。 再加上经济原因,各村的乐队乐器较少,演奏时声音比较单薄。演奏的乐曲多以传统 的曲牌和祭祀用的宗教音乐为主。演奏场合也主要是在祭祀、丧葬活动中,此外,每 年春节期间参加花会,其它场合演出极少。由于当时农村没有太多其它的娱乐活动, 很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吹歌,除闲暇之余自娱自乐以外,还能有一些收入。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八十年代末期,曲阳县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但当地政府和文化 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之当地群众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提高物质生活 水平上,喜欢和学习吹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导致一 些小村庄的吹歌会人员缺乏,无法继续发展,甚至一度停办。曲阳吹歌的发展进入了 一个低谷,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和当地群众物质生活的大幅提高,人们 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强烈。很多村庄的吹歌艺人开始重新自发组织 起吹歌会,发展年轻人和少年儿童加入吹歌会,传授吹歌技艺,部分吹歌会还聘请专 9 j 可北人学文学硕七学位论文 业音乐教师对学员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培训。同时有关文化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帮 助和支持吹歌会的发展。曲阳吹歌开始了新的发展,在当地村镇遍地开花,呈现出生 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2 2 曲阳吹歌的现状调查 2 2 1 流传区域及演出场所 曲阳吹歌在曲阳县境内广泛流行,吹歌会数量众多。吹歌会主要以村为单位,由 群众自发组织,主要分布在该县北部和西部地区,包括灵山镇的灵山村、朱家峪村、 南镇村、郭家庄村、王家村、庞家洼村、野北村、辉岭村、南家庄村、韩家村、洼子 村等;党城乡的党城村、城南村、喜峪村、齐古庄等;齐村乡的南雅握村、北雅握村、 五会村等;郎家庄的郎家庄村、三会村、葫芦汪村、仁景树村等;范家庄乡的高堡村、 吴家湾等。县城周围及东南部地区也有零散的吹歌乐会,其中有孝墓村、七里庄、沙 道村等。曲阳吹歌的流传范围覆盖全县,即使那些没有吹歌乐会的村庄,人们对吹歌 也是非常熟悉,大都知道一些吹歌代表曲目及演奏乐器。据不完全统计,曲阳县初具 规模的吹歌队伍已有3 0 余支,参加吹歌演奏的多达1 0 0 0 余人。在众多的吹歌会当中, 以朱家峪村、野北村、庞家洼村、洼子村的吹歌队伍最具代表性。 曲阳吹歌的演出场所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在室外的演出,包括丧葬仪式,婚嫁礼 仪,丰收庆典以及春节期间的花会表演;这些演出均在室外,或在家门口站立演出, 或在街上边走边奏,演奏者比较辛苦。另一种是室内演出,主要是在一些重大节日里 参加乡镇或县里组织的文艺调演,或是参加比赛,演出一般是演奏者在舞台上按次序 坐好演奏。 曲阳吹歌的演出形式以自发为主,一般情况下吹歌艺人都是以村庄为单位自发组 成吹歌乐队。乐队平日主要参加当地婚丧嫁娶、开业庆典以及其它庆祝活动,一般为 有偿演出。节日期间,乐队会组织参加庆祝表演活动,比如:参加春节期间花会的表 演,进行串村演出,各村乐队一起到县城参加调演等,这些多为义务演出。另外,水 平较高的吹歌乐队还会自发组织或选派人员参加一些相应的比赛。 2 - 2 - 2 传授方式及记谱方法 长期以来,曲阳吹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而且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传 第2 苹 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及现状调查 统习俗是,学艺者入会拜师,然后学习。师傅先教唱乐曲的曲调,教唱过程中时以口 口相传的方法,师傅唱的是工尺谱,师傅怎么唱,学生怎样跟。等学会背唱几个小乐 曲之后,再学乐器的演奏。学习时间通常是在晚上或农闲时间。目前,部分村镇的吹 歌会还是采用传统的传授方式。 为提高吹歌演奏水平和演奏人员素质,近些年一些吹歌乐队开始从年轻人和中小 学生中招收学员,如朱家峪村、洼子村的吹歌会。并且打破传统,男女兼收。这种有 组织的传授一般都有固定时间和场地,而且大都是免费教授,部分乐队还请当地的音 乐教师为学员讲解视唱和乐理。部分吹歌乐队的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大了曲阳吹歌的 社会影响。 曲阳吹歌的记谱方法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工尺谱,但当时大部分吹歌艺人并不识 字,也不识谱,只是在唱工尺谱的“字”,严格按师傅教的曲调传唱并吹奏。从各村吹 歌会搜集到的工尺谱基本都是手抄本,但从严格来说这些手抄本并不是真正的工尺谱, 只是在传唱过程中,有些会写字的人将其用“上、尺、工、凡、五、六、一这几个 工尺谱里的字记录下来。很多手抄本没有任何音高、节奏和速度标记,如洼予村郑国 民的手抄乐谱( 见下图) 。 删北人学又字坝十字位论义 有的手抄本虽然加上了时值线,但仍然没有音高标记,如野北村刘鹏霄记写的“工 尺谱”与简谱的对照。 小二番片段 六亘二车盍王主盍盍二车六二主五二车丝车= 五盍三六六 1 23 5 血5i i 3 5i 三2 三5 一i 6532 曲i 这些“工尺谱”是以“六 为音阶的首音,工尺谱与简谱的对照是这样的:“六、 五、一、上、尺、工、凡 分别对应1 、2 、3 、4 、5 、6 、7 。乐谱只记录了曲调的骨 架,在工尺字之间,往往会加有“啊、呀 等虚词作为辅助,( 即“啊e l ) 。唱谱的 音调是演奏的依据,如小二番片断: 1 23 5 i6 5i i 3 5i3 2 兰5i 6 5 32 i 鱼ii 六五二车盍婴主盍盍二车六二置五二车丝车二垂盍三六哇 在没有学 - - j 简谱之前,艺人们对这些传统曲目的传习,都是从背唱乐曲开始。通 过几位艺人的念唱比较,得知他们并无固定音高的概念,不但与乐器奏出来的调不相 同,而且每个人唱的调,音高也互不相同。如刘鹏霄师傅唱的踩破街是c 调( 见下 图) ,而乐器实际演奏效果为g 调。 除懑甏霹鬻餮l 擎嚣i 菱莲鬟灞 等等萋l 磐豢藩,l 毫警) 7 耍,荟曩毒霉弘t 毒5 罗。 i 警_ 堑髫l 氅,蒜? 7 饕 ;耄萝讶漆f 誊孽障参f 建型毒翟 ,参套 7 望童 矿蛹。1 9 1 琴童霪 x ,避! 盈蓼、 萼皋 瑟莲 笔餐当。 髦,臻鸶:剐建一 7 堑鞘堡7 ,;i :露 塞豳i 鲻琏踏囊氍j 咚,舔瞪,泛翊长逊譬擘偿重,舞囊 麴i j j 盔浮臻? ;瓣i 辱, 筮窒 鳗丝墨一望i 霪! ;:陋篓i 冀 ;匿。j ) ,i 簟墓, 孽每,| 奠烈瞳“警;孓墼 坚。翟 喜一。 f :0 0 饕 籀鼓警;丝3 ;一;重弓 静渗。攀。碴y i2 _ ;翟;尊攀,1 ! 一 轻。垡,兹 参f 鹱。j 堕l 专鬻o :! 曩07 “二二,7 麓囊 这是曲阳吹歌的一个特殊的记谱现象,这种记谱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实际的意义, 1 2 一一 第2 章 曲阳吹歌的发展演变及现状调查 因为如果没有听过别人演奏或演唱,即便是拿到了“曲谱”,依然不知道如何演奏。这 种记谱方法,不利于曲目的保存和流传,致使许多古老的乐曲逐渐失传。即便是流传 下来的曲目,也因种种因素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就产生了讹变,同样一首曲目各村 演奏的曲调却不太一致,如腊梅花朱家峪村和野北村的简谱对比( 见下图) 。至于 工尺谱的原谱,由于年代久远已基本没有保存。 糯鹤7 电 ( 影托射钗) 互鳗l 堑盥 p 参l 芎上| “照f 皱盈ls i s 互l 强岁l 笪i 5l 影s ;2 殖l 照f ;1 丝: 墨上n ;2 一l 型登js 。二lx 弓l 卫 l l 型f | g 工l 监冀is 。 嬖鞋 弘4 ( 划鹇臀辛点熊) 孵7 l ;势花 3il a 珞照箜j 瑟丛f 字互p l 6 旺 箜丛| s 互i 岁一l 旦s 豇墅i 亟业l f 童爱2f 箜塾f 1 ,兰l ,l 绉儿 2 ”卜鍪f 豇盘l 唆蛰 鲤石l 盟$ | 工。三t 口且l 9fl 疆霞p 互;孓一i 鬟t lj g - :二三i 喾乏i 耋羔f 21l 鲤l 殂掣l2 。l _ 一j fi 錾韭卜。is 卅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些吹歌艺人开始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将吹歌的 流传曲目用简谱的形式进行翻译整理,如朱家峪村吹歌会第五代领班杨献厂,把流传 下来的一些乐曲用简谱记写下来,这对曲阳吹歌的演奏和传播均有重大意义。 2 2 3 乐器及乐队编制 曲阳吹歌( 西乐会) 所用乐器的形制,多与常见的同类乐器相同。吹歌乐队所使 用的演奏乐器有管子、唢呐、笙、小鼓、云锣、小方锣、铛铛、小镲、胡琴、梆胡、 龙头胡琴等。 管:用的是常见的八孔管;一般有d 调、g 调、c 调不同调的管子,c 调的管子 一般只在吹奏戏曲时用。管的音高由于运用大、小两种哨而有所不同,一般配大哨管, 1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筒音为d i ;小哨管,筒音为9 1 。大哨音色厚而闷,吹高音困难;小哨音色尖而亮,吹 高音容易。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先秦诸子选读》教材教学研究问卷调查
-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护理
- 脑外伤关系护理要点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
- 邮储银行ai面试题目及答案
- 应届生校招:国企会计岗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银行招考法律试题及答案
- 医院护工面试题库及答案
- 专业育婴师培训及实习协议
- 婚姻忠诚度保障与重大疾病保险合同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8篇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完整版)重大危险源清单及辨识表
- 超市消防监控系统设计
- 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思考ppt培训课件
- 封样管理规定
- 黄腐酸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立项备案
- 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制度
- 自动旋转门PLC控制
- 电影场记表(双机位)
- 毕设高密电法探测及数据处理解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