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版社会心理学教材比较_第1页
两版社会心理学教材比较_第2页
两版社会心理学教材比较_第3页
两版社会心理学教材比较_第4页
两版社会心理学教材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作业一、乐国安版社会心理学教材与戴维迈尔斯版社会心理学的差异。两者目录设置上不同,首先乐国安的教材共分为十七章,每张内容分别为,绪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化、社会角色、自我意识、社会态度、社会认知、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群体心理、社会影响、利他与侵犯、社会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在法律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在环境中的应用。而迈尔斯版,分为前言,前言为社会心理学导论。前言后有十六章,十六章节又划分为四篇。第一篇为社会思维,包括3章内容,分别为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信念和判断、行为和态度。第二篇为社会影响,包括四章内容,分别为基因、文化和性别、从众、说服及群体影响。第三篇为社会关系,包括四章,分别为偏见、攻击行为、吸引和亲密、利他以及冲突与和解。最后一篇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包括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领域的应用,以及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通过两者目录上章节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在章节的内容划分上,两版教材具有重大差异。其次,从两者的目录上我们可以发现,即使相同对容,两者也有巨大差异。以两版教材的群体心理为例,乐国安的教材除了有群体概述理论,还有群体规范和群体的维持,而迈尔斯版没有规范和群体的维持,由此可以看出,乐国安版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包涵与社会心理相关的内容,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心理要求。而迈尔斯版在内容的知识面上更详细,知识面狭窄。二、两者章节内容的差别。(一)绪论A、乐国安版有而迈尔斯没有的内容:首先,乐国安版阐释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个体的心理及行为、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及行为、群体心理及行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其次,乐国安指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潜在问题,将其分为研究偏向问题和伦路道德问题,并提出处理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即自愿参加原则,匿名和保密原则,以及风险最小化原则。将研究偏向问题定义为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具有某些有意或无意的期望,这些期望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产生偏差。最后,提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B:迈尔斯版有而乐国安没有的内容,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价值观联系起来,认为价值观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心理学的方式。在研究方法上,迈尔斯四种研究方法,假设的形成和验证,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从实验推广到生活。提出社会心理的研究方向,一是社会思维,包涵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所做的判断,我们的态度。二是社会影响,包涵文化与生物从众的压力,说服和团体。三是社会关系,包涵偏见,攻击,吸引力和亲密关系以及助人。这些理论都不同于乐国安版的内容。(二)、乐国安版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这些内容迈尔斯版都没有。分别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基本理论,社会化和社会角色。乐国安版第二章:乐国安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孕育时期,形成时期,确立时期以及扩展时期。并将社会心理学分为两个取向,即心理学取向的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取向的的心理学。并对两种取向进行了比较。乐国安版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一章主要是从不同的心理学派来阐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分别从心理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有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其关于“本能”,“超我”,“人格发展理论影响深远”。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四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区及生殖欲器。乐国安版第四章社会化:社会化理论指个体意识到他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进去的过程。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把人的社会化历程分为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等四个时期。指出儿童期的社会化是最基本的社会化。影响社会化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与社会环境。并从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化理论进行解释。其中,主要代表是埃里克森,他将自我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时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八个时期。乐国安版第五章社会角色: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并根据不同划分方式对角色进行了分类。角色理论分为结构角色里理论和过程角色论作为角色论的两种取向。角色行为模式,一是角色学习。二是角色扮演。三是角色冲突。四是角色偏出。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角色偏差值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角色冲突指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景。角色扮演指人们按照期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三)乐国安版第六章到第十章与迈尔斯版社会思维的差异:A:乐国安版有而迈尔斯没有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环境)。态度之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态度的特性:社会性,主观经验性,动力性。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态度的测量:量表法,问卷法,投射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法。社会认知的特征:互动性,间接性和完形特征。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主体因素(原有经验、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及认知偏见),认知对象因素(魅力、知名度及自我表演),认知情境因素(空间距离和背景参考)。印象的一致性原则:认知主体对客体的影响应该是一致的。人际关系:人们在各种生活中彼此为为寻求需要满足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特征:个体性,直接性与可感性,情感性。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一是包容需要,指个体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二是控制需要,个体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的需要。三是情感需要,个体爱他人或被他人爱的需要。爱情:广义的爱情指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的爱。狭义的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实现人际沟通的条件,有发送收接者、有信息、有信息渠道、有反馈、噪音、环境。人际沟通的功能:协调整合功能、心理保健功能、心理发展动力功能以及社会心理构建功能。人际沟通的障碍:社会障碍、文化障碍、个性障碍、心理障碍、环境和其他干扰因素。B:迈尔斯版有而乐国安没有的内容:当动物和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会习得一种无助感。自尊取决于学校中的良好表现和外表的魅力。还取决于上帝索爱和所遵循的道德标准。此理论有克洛克提出。自我服务偏见,只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将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和外在的因素。自我妨碍,有时我们会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自我展示指我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和内在的自己展示一种所赞许的形象。代表性直觉: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错觉相关,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我们会很容易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四)迈尔斯版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与乐国安版十一章到十三章的差异:A:乐国安版群体的分类:统计群体和实际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群体对个人的功能:交往需要、安全需要、自尊心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群体规范:是指一个群体有别于简单人群集合体的原因之一是群体有一套成员应该如何做的行为规范。社会交换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群体压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约束力,他直接影响着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程度。莱维特的群体压力形成阶段:辩论阶段、劝解说服阶段、攻击阶段、心灵隔离阶段。群体的有效性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群体成员欲望满足的多寡程度。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在其规范的基础上,使其全体成员情感共鸣、价值定向相同或行为保持一致的内在聚合力量。既包括整个群体的聚合力,也包括群体成员间的内在凝聚力。影响凝聚力的因素:群体的目标、群体成员的同质性和互补性、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群体的成熟程度。群体决策指群体成员的主张和意志对群体行为的作用过程。群体极化指群体讨论倾向于使群体成员的初始观点得到加强。影响他人评价与动机水平的关系的因素,活动者觉知评价的度,评价者的身份和态度,活动着的年龄和个性特征。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他人对个体的总的影响取决于他人的三个属性:数量、强度和直接性。从众的原因:信息化的社会影响和规范性社会影响。从众的影响因素:群体因素(群体一致性、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情境因素(刺激物的性质和时间因素)、个体因素(性别和年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影响服从的因素,命令这的权威,他人支持与服从,服从者的道德水品和人格特征,权威的靠近程度,行为后果的反馈。顺从指接受他人的请求,使他人行为得到满足的行为。促进顺从的技巧:登门槛技巧、门前技巧、低球技巧、折扣技巧、过度理由效应、引起注意技巧。偏见产生的原因:社会群体间的厉害冲突、社会化、个体人格和心理因素。产生的后果:自我实现预言、性别角色和疏离。怎样消除?消除刻板印象、增加平等和个人间的接触、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怎样判断攻击行为?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行为者的身份特殊。类别:言语侵犯和动作侵犯,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广义侵犯和狭义侵犯。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人格因素、利他者的性别差异、利他者心境的作用、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自然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规范。B:迈尔斯版:群体思维指群体在决策中未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无懈可击的错觉,对群体道义无可置疑,合理化,对对手的刻板印象,从众压力,自我审查,一致同意错觉。 米尔格拉姆的影响服从的因素:受害者的情感距离、权威的接近性与合法性、权威的机构性和不服从的同伴参与者的释放效应。影响从众的预测因素:群体规模、一致性、凝聚力、地位、公开的反应。谁会从众?指标:个性、文化。说服的途径:中心途径(关注途径)和外周途径(关注那些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说服的要素:传达者、信息内容、沟通渠道和听众。如何抵制说服?加强个人承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免疫计划。中心途径听众(分析并且具有某种动机)加工过程(高努力水平,详细分析、赞同或反对观点)说服(令人信服的论点)。外周途径听众(很少分析和投入)加工过程(低努力水平,使用外部线索经验和法则)说服(外部线索引发喜爱和接受)。说服的要素:传达者、信息内容、沟通渠道和听众。偏见的社会根源:社会不平等、社会化、社会制度的支持。偏见的认知根源:类别化(将人归入不同团体)、独特性(感知那些独特的人)、归因。后果:自我永存的刻板印象、歧视的影响、刻板印象影响、个体判断出现偏差。偏见的动机根源:挫折与攻击性、社会统一性理论。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厌恶事件、唤醒、攻击线索和媒体影响。那些因素促进了亲密关系?依恋,公平,自我表露。亲密关系如何结束?离婚和分离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会有理他行为?获得回报,避免惩罚、进化心理学。我们何时会帮助?旁观者数量,当别人也提供帮助,时间压力,相似性。如何增加帮助行为?去除对帮助的抑制,利他主义的社会化。引起冲突的因素:社会困境、竞争、误解和直觉到的不公正。怎样获得和平?接触、合作、沟通(谈判、仲裁、调解)与和解。(五)乐国安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的内容与迈尔斯第四篇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差异:A:乐国安版 激励指管理者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加强组织成员的动机,引导和保持成员的行为,以促进组织和个人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目标设置的原则:具体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现实性和时限性。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应激、知觉控制、人格。影响证人记忆的因素:刻板印象、事件后信息的误导效应、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提高证人证言的准确性,提高辨认和提高询问技术。犯罪心理矫正侧重于矫正行为的技术:社会技能训练、自我控制、人际认知问题解决训练。侧重于矫正认知和品德的技术:认知重建和道德推理。环境风险是指人们对环境问题引起的风险的知觉以及知觉后行为反应。主要研究课题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食物污染、交通事故等。影响环境保护的个体因素:人口统计学特点、对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了解程度、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关于人格特点。B:迈尔斯版什么导致了临床诊断的偏出?相关错觉、事后聪明与过分自信、自我诊断、临床预测与统计预测、启示。伴随行为问题的认知过程是什么?抑郁、孤独、焦虑、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