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王萌亚 指导老师金玉梅副教授 摘要 2 l 世纪进入了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为了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开始实施自身的管理变革。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 型的管理模式,开始进入学校领域,使学校产生了教育管理革新。校本研修作为 学校知识共享和创新的重要平台,知识管理的实施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 挑战。机遇是指知识的生成、共享、创新和应用可以为校本研修提供得天独厚的 条件。挑战在于要在校本研修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模式,将会遇到一些无 法预知的困难和挑战。 本研究从学校宏观层面出发,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研究校本研修,将知识管 理的理论和校本研修的实践二者整合起来,为校本研修管理知识化和校本研修的 组织变革提出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建议。同时,阐释了学校知识管 理、学习型组织和s e c i 模型等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一些理论,为进一步推进学 校知识管理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知识管理的理论出发,阐述了s e c i 模型和学习型组织。这两个重要 的知识管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管理的理论内涵,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进一步应用到校本研修中去,从而建构校本研修的模型。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模型建构,进一步深入研究知识管理 的实施与应用。将知识管理导入学校校本研修的过程中,通过将知识管理理论作 用于校本研修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技术支持、制度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校 本研修模型,并对各个因素具体分析,提出较完善的对策,以此来提高教师校本研 修的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文献法就是通过查阅纸质图 书和文献及电子数字资源,对知识管理和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归纳 和总结,并结合校本研修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策略。运用比较分析法,将企业 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与学校知识管理相比较,并根据对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内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研究和实践,与目前的现状作比较研究,综合各种研究的特点,借鉴其研究成 果,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建构出了更高效的校本研修模型。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就是将知识管理融入到校本研修中,融入 到学校管理实践中,以此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创新能力,提升 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校本研修的高效运行,从而最终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的目的。知识管理的视角下进行校本研修研究,既是理论发展的逻辑的需求,也 是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努力追求管理创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 践意义。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校本研修学习型组织s e c i 模型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vo fs c h 0 0 1 ba s e dr e s e a r c hi nt h e e wo f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m e n t m 句o r :c u r t i c u l u ma n dt e a c h i n gt h e 0 巧 p o s t 一鼬a _ t es t u d e n t :w - a n gm e n g y a s u p e i s o r :a p r o j i ny u m e i a b s t r a c t 2 1c e 】m l r ) ri sm cn e wa g 舔o fh o w l e d g e - b 嬲c de c o n 咖ya n dt a l 嘲i i l n o v a t i o no f k n o w l e d g e 觞am 旬o rc h 觚烈舐s t i c h lo r d e rt oa d a p tt om ed e v d o p m e n t o fh o w l e d g e e c o n o m 弘s c h o o ls t a r tt 0e x e l tm ei i l n o v a d o no fm a m 培e i 】 1 e n t b u ta tt h i st i m e ,m e h 1 0 w l c d g em 觚a 鲈n e n t 勰an e wt y p eo fm 肌a g 锄e n t s 锄t 0g e ti i l t on l er 懿e 疵h 丘e l do fs d l o o l ,c o v 嚣a l l 唧e c t so fs c h o o lm a i l a g 锄e n t ,距dt t l e nm ei 衄o v a t i o no f k i l o w l e d g cm 觚a g e m e n tw 弱a p p e a r e d s c _ h o o lb a s c dr 鼯e 缸c _ h ,鹤t l l ei i n p o r t a n t p l a t f o n n o fs h a r ca n di i l n o v a | t i o no fb o w l c d g ei n 也esc _ h o o l ,b f i n 擎p e o p l e 硼【p f e c e d 锄t e do p p o n i 商够a n dc h a l l e n g e t h eo p p o r h l l l i 锣i sm a ts c h o o l - b 嬲e dr 鼯e a c h p r 0 v i d 锱s c h o o l 诹mt h eo p 唰) r t i 】i l i 锣o fg 饥硎o no fk n o w l e 电e ,s h a r co fl 【i l o w l e d g e i i l l l o v a t i o no fh o w l e d g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a n do m e ra b 砌r e s o w c 翳1 1 1 e c h a l l e i l g ei sm a tm ei m p l e m 啪o no fh o w l c d g em 觚a g e m e n t w i l i c ht a l 【e sk n o w l c d g c a so e n t e rw i l lf a c es o m ed i f e c u l t i e si i ls d h o o l - b a s e dr e s e a u 油 1 1 1 i sr e s 昀f d 吣f i r 0 i nt h ev i e wo fm a c s c o p i cl e v e lo fm esc _ h o o l ,i st 1 1 es t u d yo f s c h 0 0 1 - b 私c dr e s e 卸c hi nm e 、,i e wo fl 口1 0 w l e d g cm 孤a g e m t nc o n l b i n e s l em c 0 d ,o f l c r l o w l e d g em 锄a g 即地n t 谢ms c h 0 0 l - b 弱e dr e s e a r c hi l l _ t oan e wi n o d eo fs c h 0 0 1 b a s e d r 豁e 锄旭a n d 酉v 懿m e 跚g g e s t i o 璐o fh o w l e d g em 觚a g e m e n tf 0 r s c h 0 0 1 b a s e d r e s e a r c h a tm es 锄et i m e ,t l l ep a p e ri l l u s 缸t 嚣t l l et h e 0 巧o fs e c im o d e l 觚dl e a n l i n g 魄a i l i z a t i o 玛a i l dh 勰m e 如u n d a :t i o n o fm e 0 巧如rm ed c v e l o p m 钮to fs c h o o l m a i l a g e i i l e n t 1 h er e s e a r c hh 嬲l et w op a r t so f c o n t e n t s f i r s to fa l l ,仳s 袱;e a r c l l i l l l ct h e 0 d ,o fl 【n o w l e d g cm a n a g 锄毗i l l u s 缸a t 瞄s e c i m o d e la n dl e 锄i n go 赠m i z a t i o n 嬲m e 铆oi i i 岬r t 锄th o w l e d g em 趾a g e i i l tm e o r i e s , a i l a l ) z 鼯t l l ec 0 n n o t a i i o no fk n o w l e d g em 锄a g e m e n t 也e o a n dm 吼p u tm e l c 0 巧o f k n o w l e d g em 硼a g e m 饥tt 0t l l ep 删c c o fs d l o o l - b a s e dr 髓e a r d 也。a n db u i l dt l l em o d eo f h t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s c h o o l - b a s c dr e s e a 毗 o nm eo 廿1 盱h a i 吐b u i l d i n gam o d e lo fs c h 0 0 1 b 硒c df 懿e a r c hi n l e 访e wo f k n o w l e d g em a n a g 唧e mi sm e 蛐m i d 弘t l l i s 弼:e 砌i s 1 a t 廿l ek n o w l e d g e m 锄a g 锄ta p p l i e di l lt 1 1 ep r o c e s so f sc _ h o o l - b 船e dr e s e 缸曲t h em e 0 巧o fk n o w l c d g c m 锄a g e m 饥t 啪赶f e c t 仇馨m i z a t i o nc i l l t u r e ,0 r g a i l i z e 鼬n l c t u r e ,t 砌q u es u p p o r t , s y s t 锄o fs 6 h 0 0 1 b 鹤e dr e s e 鲫咖锄dt l l 胁f o mas y s 锄no fsc _ h o o l - b 鹤e dr e s e 砌1 a n a l y s i so f 髓r c l lf a 酏0 ro fs c h o o l - b 嬲e dr e s 翩r c 也t l l ea 删h o r 百v 懿t l l es 臼a t e 百e so f r a i s 鼹m ee 伍c i 髓c yo fm a n a g 即1 e n to fs c h o o l - b 嬲e dr 豁e 卸c hi n0 r d e rt 0p 姗o t e 廿l e l e v e lo ft 髓c h e rp r 0 融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t t l l i sr 豁助畎hu s el i t e r a t l l 佗m e n l o da n dc 0 加p a r a 瞄v em e t l l o de t c 鹊t i 圮m 萄0 r r e s e 疵hm e t h o d ,c o l l e c t i n gm a t 耐a l s 锄ds o u r c 骼b yb o o k s ,p a p e r s 孤dd i g i t a l 碱沁w 瑚 i sl i t c i 锄鹏m e m o d 1 h ep a p e ri l l 璐眦骼l e 啪d ,0 fk 1 1 0 w l e d g em 觚a g e m e n t 锄d s c h o o l - b 勰e dr 鹪e 疵k 锄d 西v 鹤s o m ei m p l 锄c i l 伽o ns 位吐9 西嚣觚r d i i 坞t 0t l l ea 曲岫l c o n t e x to fs c h 0 0 1 - b 嬲e d 口e s 疵h c o m p 痂g 锄t e 印r i h o w l e d g em a l l a g e m 吼tw i n l s c h o o l h 1 0 w l 。d g em a n a g 锄e n t i sc o m p a r a _ i v em e m o d s t u d ) ,i i l gt l l e m e 0 巧o f e n t 唧r i s ek n o w l e d g cm 趾a g e m e n ti sn e c e s s a d rf o rk n o w l e d g em a i l a g e m e n ti i l sc :h 0 0 1 a c c o r d i i l gt 0t h cr 骼e 砌o fd o m 鼯t i c 趾di n t 锄a :c i o i l a l s c h o l a ri nm er e a l l i lo f h o w l c d g em a i l a 萨n e 咄缸胁m ev i e w o fh o w l e d g em 觚a g 锄e 咄b u i l dam o r e e 丑硎v em o d eo fsc :h o o l - b a s e df e s e a r c :h 1 1 1 es t u d yo fs c h 0 0 1 b 嬲c dr e s e a r c hi i lm ev i c wo fk n o w l e d g em 姐a g 锄ti st l l a t m et l l e o qo fb l o w l e d g em a n a g 锄e n tw 嬲a p p l i e di ns c h 0 0 1 b a s e dr c s e 删l 孤dm e p m 嘶o fs c h o o lm 觚a g 锄e n ti i lo r d 盯t 0m a l 【em es y s t e mo fs c h o o lm 锄a g e m e n t p e 疵眈i tc 觚印m o t et h ca b i l i t yo f sc :h o o lm 觚a g e m e n ti i l n o v a t i o n 锄dc o i n p e f i t i v e a n dm a k e 也e 醐融c “e 棚n n “培o fm 吼a g e i i l e n t0 f8 c h 0 0 1 b 勰er 鼯e a r c h r h e 丘n a l l y p u r p o s eo f 坨s t u d yi sm a k e t e a c h c rm o 北e f f 碱v ep f e s s i o r 试d e v e l o p m e n tn l 孤e 、,盱 b e f o r c t h es t u d yo fs d l o o l - b 弱c dr c s e a r e hi n 廿l e 啊e wo fk i l o w l e d g em a n a g 锄e n ti sn o t o i l l ym el o 西cn e c do f l e o d rd c v e l o p m 饥t 如rk n o w l e d g em a i l a g e i i l e 咄a n di sm e c r e a t i v er e s e 盯c hr e s u l ti i l 廿l eb a c k 霉o m l do f l en e wc u r r i c u l 啪i 衄o v a t i o nf o rs c h 0 0 1 i th 勰a g r e a ts i g l l i f i c 觚c eo ft 1 1 e o r y 孤l dp r a c t i c e k e y w o r d s :l ( 1 1 0 w l c d g e ;鼬l o w l e d g em a n a g e n l e n t ;s c h o o l - b a s c dr e s e a - c h ; l c a n l i n go 蟛l i l i z a t i o n ; s e c i 导论 导论 一、选题缘由 (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 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当今时代,人们对于 知识与学习的高度重视与仰赖可谓前所未有。知识与学习己经成为人类社会永续 发展与持续进步的核心。学校不仅成为了创造知识的圣地,培养人才的摇篮,传 承人类文明的场所,也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 同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活动 ( 简称校本研修) ,在 实际的教学研究中,产生了很多困难和不适应,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能得到 有效的共享,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这种情况对校本研修 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以校为本 和“以教师为主体 开展教学研修突显出来。 此时,就需要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指导校本研修。 2 l 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作为知识的产学研基地“知识工厂 ,和企 业一样也需要知识管理,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到学校管 理中,导入到校本研修中,并指导校本研修的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 发展,促进教师研修和专业发展。学校若能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并有效的 运用知识管理指导校本研修,不仅可以使教师问的知识得到很好的交流和共享, 使教师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而且学校管理向知识管理德尔新模式转变,从而为 学校组织注入更多的朝气与活力。 ( 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2 0 0 1 年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育部已决定 从2 0 0 1 年秋季开始,用5 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试行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要求中小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 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 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教师的课 程专业生活方式,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使之掌握课程开 发的技术。新课改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 水平。在纲要( 试行) 中所阐述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全书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全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 读,人民日报出版社2 0 0 3 年版,扉页 1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具有新的头脑,新的理念,也需要教师对 新课改的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及课程管 理等有刚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对教师教育来说,就是培养适合新课程的合格师资, 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目的之一。伴随着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中小 学最为重要的校本研修的管理方式也必须予以变革,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 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需要一种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中心 的新型的校本研修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将有效地提高学 校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更有效地把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内在信念, 从而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本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 三) 学校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面临着转型性的变革,包括价值观的 转型、思维方式的转型、行为方式的转型、管理的转型、制度的转型等。在适应 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前提及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学校知识管理 的理念应运而生。学校知识管理,使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尤 其是学校及教师的隐性知识储备与共享,切实提高各级学校的教学水平,改变僵 硬的应试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当前,在我国 各级各类学校中,并未有效地开展和真正实施学校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校本研 修,作为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存在着许多与学校管理要求 不相协调乃至矛盾的地方,为知识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因此,学 校可以运用知识管理理论来整合校本研修,从而为学校知识管理和教师研修培训 构建良好的平台。校本研修事实上需要在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进行管理,而此时,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可以应用于校本研修中,将从根本提高学校 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促进知识的流动与共享,加强教师教育行动实践能力,从 而真正提升以校为本的教育教研能力与水平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校本研修研究,运用系统的知识管理创新,将能够 为校本研修提供良好的教学教研的平台,进而为学校发展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 建议。 二、基本概念界定 ( 一) 知识 1 知识的定义 对知识的定义很多,这里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 导论 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解释:“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 识和经验的总和。 在辞海中把知识定义为:“人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 知识属于认识范畴。圆 在韦伯字典对知识的解释知识:( 1 ) 从研究、调查、观察或经验中获取 的事实或想法;( 2 ) 有关人类本质的知识;( 3 ) 学问,特别是通过正规学校教育, 经常是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的知识;( 4 ) 包含大量学问的书籍。 2 知识的分类 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联合国经合组织( o e c d )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把知识划分 为四种类型: ( 1 )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 k n o w 砌) ,指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 ( 2 )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 k n o w w h y ) ,指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知识。 ( 3 )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 k n o w 1 1 0 w ) ,指技术诀窍,技能和能力方面的知识。 ( 4 ) 知道是谁的知( k n o w w h o ) ,指知道何人具有何种知识和能力的知识, 涉及社会关系等方面。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 m i c h a e lp o l a n ) ,i ) 在个人知识以及2 0 世纪 5 0 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知识的“隐秘性( 铡t 虹o w l e 电e ) ,并由此提出 了“显性知识 和“隐性知识 ( 又称为暗默知识、默会知识) 的概念,他认为, “人有两种类型的知识。通常称作知识的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 达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没有被表达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比如我们 在做某件事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 ( 二) 知识管理与学校知识管理 1 知识管理 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对知识管理内涵的把 握,可以从不同角度的定义里,分析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从知识管理的目标来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为了增强组织绩效的知识管理的 过程。如: 巴什( b a s s ) ) 认为:知识管理是为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5 - 1 6 页 4 导论 创建优良的组织文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实行知识管理,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 第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指导教师进行个人 知识管理,帮助教师整合个人信息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通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让教师个人拥有的教育教学信息和技能等,使隐性知识 显性化,产生更多的价值,然后对知识进行创新和再应用,从而提高教师个人绩 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三) 校本研修 1 校本与校本研修 “校本 一词是从外国引进的,其英文说法是“s c h 0 0 1 b 船c d 是以校为本的 研究。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 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 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 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 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得以有效实施 。“基于学校,意指 从学校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种研究,所涉及的各门课程等, 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地被 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o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文件始见于2 0 0 2 年1 2 月3 0 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2 0 0 3 年1 月2 2 日至2 3 日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泉州召开,会议提出了当年教研工作的十个要点,其中 之一即是要“开创以校为本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 。2 0 0 3 年1 月,教育部组织了 “以校为本 的教研制度专题研修班。2 0 0 3 年9 月又围绕校本教研问题进行了探 讨。2 0 0 3 年4 月l o 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 0 0 3 年义务教育新课 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应“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 制度的建设 。国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在“校本教研 和“校本培训等概念的基础上演变过 来的,综合这些概念“研 与“修”的共同特点,是在继承教育教学研究优良传 统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专业学习和修炼的内容,并将研究和学习有机的结合,逐 步完善和改进而形成的。 关于校本研修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乎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 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阐述。 西邦金洲:校本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 5 页 o 转引自赵军: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探究: ,山东师范大学2 0 0 6 年,第6 页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 研中的实践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研修目的,它 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有机融为一体, 既是一种关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 上的学校文化。 校本研修是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 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研究的取向,它不仅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 是一种经验理论提升的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 建个性化特色学校的主要途径。圆 校本研修是指在学校领导下,以教师自身及其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 以自主、和做、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作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 台,在专业人士咨询知道和专业信息的引导下,通过游牧的、有计划、有组织、 油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把校本研修定义为,以校为本,以学校教育者( 主要是教 师) 为主体,以新课程改革研究为立足点,以如何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所面对 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 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研修活动。 2 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修辨析 对于校本研修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研 修,校本教学研究等,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出 将“校本教研 称为“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与校本研修,从内涵上看 基本上是一致的,三者的共同点在与“以校为本 ,三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培 训 、“教研、“研修的内涵上有些许的差别。下面,重点从词语内涵和教育的 基本要素及相关联系等方面辨析上述三者之间的差别。 ( 1 )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是 为了改进学校的教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 展的实际需要为研究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 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 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学实际的研究活动。教研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学科课程教学 。汤立宏著:校本研修专论一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专业发展研究 ,海洋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6 页 。张行涛著: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天津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2 页 簟周东详著:校本研修:理论与实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版,第8 页 。陈鹏飞著;走向校本教研,河北工业大学出敝社2 0 0 4 年版,第1 3 页 6 导论 实践,探讨有关课程教学问题和教学规律的活动。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 研究 的简称,教师是研究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 是校本教研客观对象,学校 是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 ( 2 ) 校本培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培训是指“培养和训练( 技术工人、专业 干部等) :而“培养 是指“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训练 是 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综上所述,“培训 指按一定目的 长期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使被培训者接受教育具有某种技能和特长。校本培 训,强调教师作为培训者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被动的接受培训。 ( 3 ) 校本研修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研修”是指带有学习性质的学习进修。 研 修强调人们在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或考虑和探讨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进 行个人学问、品行方面的学习和锻炼,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研修 较之“教 研 和“培训 更着重强调主动的修为而非被动的培训,所有的研修活动的参与 者在活动中都是平等的成员之一,保证了所有参与者的角色地位和平等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校本研修 结合了“教 与“修作为主体,在各种研修活动, 是主动的修为而非被动地被培训。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 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国外学校知识管理研究发端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 d h h a 哆e a v 髓) 1 9 9 9 年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 b r i t i s hj o 啪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s t u d i e s ) 发表的创造知 识的学校( t h eh o w l e d g e - 锄枷n gs c h 0 0 1 ) 一文。哈格维斯这篇论文被认为是目前 国外研究学校知识管理最直接而重要的篇文献。 国外关于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 并不是十分多,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从教育技术层面研究知识管理、 教师知识管理研究。 ( 1 ) 从教育技术层面研究知识管理 从教育技术层面研究知识管理,强调用教育技术的硬软件开发和技术的应用 来更好地实践知识管理。此类研究从教育的技术层面探讨了知识管理及进行应用 研究,并且试图构建知识管理的教育技术模型,为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办公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第4 版,第1 0 2 8 页。 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办公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第4 版,第1 5 6 7 页。 转引自刘省权,项国雄,高国元: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的新使命, 载电化教育研究2 0 0 4 年第6 期,第l m l 4 页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些参考性建议,以此来有效地提升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代表作有脚a i n a t t a p h o 巩s o p e e r a ks a r o c h 于2 0 1 1 年7 月在1 蛀s ho i l l i i 坨j 0 啪a lo f e d u c a t i o l l a lt c c h n 0 1 0 9 y t o j e t 上发表的通过网络学习增强预备教师竞争力的知 识管理发展模式研究( 1 kd c v e l o p m e n tm o d do f k h o w l c d g e m 锄a g e m e n tv i a w 曲一b 嬲e di ,e a m i i l gt 0e i l l l 觚c ep r c - s e 州c ct c a c h e ,sc 伽叩e t 锄c y ) r 锄p a i n a t t a p h o 风s o p c c 础s 啪c h 在研究中构建了适用于预备教师的网络学习的知识管 理模式,探讨了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2 )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强调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代表作为n i c h o 行k a r i s s a2 0 1 0 年所著的 :t e a c h e 璐p r o 缸s i o n a li ,e a m j n g : t 1 l er o l eo f l i 乙w l c d g cm 觚a g 锄e n tp r a c t i c 懿( 教师专业学习:知识管理实践的作 用) ,书中主要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n i e h o 正k 耐s s a 对高中学校教师知识管理进行了实践调查,并探讨了知识管理如何 影响学校管理及教师专业学习,并学校领导提供了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建议,同时 也提出了一些促进知识共享、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实践的建议。 2 我国相关的文献研究 2 0 世纪9 0 年代,知识管理理论进入中国。在我国的企业中,知识管理的理论 与实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学校系统里,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仍然处于 起步阶段,学校知识管理的实践研究也为数不多。借助c n 中国期刊全文数 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以“学校知识管理 为关键词,尽可能全面地搜索了1 9 9 9 年以来已公开发表的 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并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关于学校系统 的知识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组织管理层面的知识管理的研究,二是 教育技术的知识管理,三是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 ( 1 ) 学校组织管理层面的知识管理的研究 知识管理,被人们誉为管理学领域新视角,必将给教育事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 更多的革新启示。因此,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从教育管理这一独 特的专业视角积极从事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从对国内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 我国大陆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不仅起步研究时间要早 于国外,取得研究论文成果也要多于国外。代表作有华东师范大学的曾祥霖2 0 0 7 年的硕士论文学校知识管理研究,通过对知识管理理论的认识,指出学校知识 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并依据知识管理理论,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在学校内 部提供有利于学校内外知识获取、传播、共享、应用、创造的校园文化。而苏州大 学杨振华2 0 0 7 年的硕士论文高等学校知识管理:聚焦于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 导论 主要是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对苏州大学三个科研团队的个案分析,研究不仅根据知识 管理的理论,陈述了高等学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而且, 又根据媒体丰富度理论、野中郁次郎s c e i 模型、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组织行为 学理论,解析出隐性知识共享的最佳方式,并建构起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影 响因素模型。据此提供了一个实证分析赖以进行的理论框架。 ( 2 ) 教育技术层面的知识管理研究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目前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理论 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国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博士2 0 0 1 年在电化教育 研究上发表的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 上、下) 一文正式揭开了 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关于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教育技术层面的知识管 理研究代表作有,华东师范大学的甘永成、祝智庭的2 0 0 2 年7 月在电化教育研 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信息化教育中的知识管理,论文就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教 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框架、技术支持作一些探讨,并提 出了若干建议。教育技术层面的知识管理研究,不仅为知识管理提高了技术工具, 更拓宽了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范畴。 ( 3 ) 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教师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 教师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角度,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 的进行研究。代表作有,华东师范大学邵晶晶2 0 0 6 年的硕士论文教师知识管理 研究,论文阐述教师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明晰对教师知识管理的认识,并提出了 教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其中包括教师共享知识文化的建设,教师学习型组织 的创建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等多方面工作的开展。首都师范大学李端强2 0 0 5 年的硕士论文中小学教师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 的方法,研究了教师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师知识管理的系统设计 与分析。 但是,这些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浅尝辄止的表层问题探讨,极少进行 深入的实证考察、原因分析及较深层次上的理论建构。而本研究从知识管理的视 角来研究校本研修,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建构校本研修模型,从而提高学校校本研 修的高效运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本研究具有前瞻性。 ( 二) 关于校本研修的研究 1 国外关于校本研修的研究 国外关于校本研修的研究并不多。借助g o o 西e 学术,以“s c h 0 0 1 b 勰c dr 懿e a r c h 为关键词,检索到了一些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及著作。经过大量的整理 9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析后得出结论,国外关于校本研修的研究是主要是教师参与的校本行动研究 ( t b a c :h e r s 觚dsc _ h o o l - b a s o da c t i o nr e s e a r c ! h ) o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滕豪斯( l a w 饥c es t 曲l 舢e ) 在7 0 年代中期提出的“教 师即研究者 的思想为校本研修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背景。为解决教育科学研 究中的“行动 与“研究 、“实践疗与“理论 相脱节的现象,斯腾豪斯的同事 埃利奥特( j o l l i le l l i 傩) 提出了“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国外关于教师参与校 本行动研究,主要以 ( 教育行动研究) e d u c a t i o n a la c t i o nr e s 髓r c h 专业学术期 刊为平台,为广大的一线教师与研究者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机会。其中以j o t u le l l i o t t 在e d u c 撕o n a la 嘶0 nr 髂e a 口c h 1 9 9 3 年第1 期的上发表的 ( 我们从行动研究中 学到了什么) w h a th a v ew r ei 翩m e d 缸吼a 出o nr 鼯髓r c h 一文为例。在论文中, j 0 1 l i le l l i o t t 以自己3 0 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为例,比较研究了在3 0 年时间变迁中教师 教育行为方式的改变与调整,进行了为期3 0 年的校本行动研究。另外,e l a i n w i l s o n 2 0 0 9 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校本研修:教育学生指南( s c h 0 0 lb 裙e df e s 倒池:a 嘶d e f o re d u c a t i o ns t u d e n t ) 也是校本研修具有代表性的专著作。在著作中,e l a i nw i l s o n 首先解释了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必要性,之后,从教师校本行动研究的视角进行 研究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研究,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撰写研究报告。经过 比较分析发现,国外的校本研修多从实践的角度来进行教师校本行动研修,对于 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行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 国内关于校本研修的研究 借助嗍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0 2 1 0 3 页 1 0 导论 实证调查。论文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为研究框架,以f 镐s l 口提出的教师职业 生涯发展周期中的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作为主要研究阶段,提出了 校本研修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而大连教育学院刘雪梅2 0 0 6 年的硕士论文 大连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则主要运用问卷、访谈法等实 证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调查收集到的事实资料和数据,揭示校本研修实施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分析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通过分析问题及对策研 究,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和机制建设,同时,强化教师校本研修主体意识和培养坚定 的研究信念,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践效果,对于学校发展具有长足的意义。 ( 2 ) 基于教育技术的校本研修网络平台设计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更多关注教师作为研修活动中的主体,如何更 好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开展群体之问及与教育专家的互动和交流,以支持专 业发展的需求。基于网络技术的校本研修的研究有,首都师范大学赵睿的2 0 0 9 年 的硕士论文网上教研支持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以某小学为研究对象,在采取 观察法、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合作学校常规教研及网上教研现状调查的基础 上,探讨如何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深入交流,并提出阶段性的改进措施 和实施改进。因此,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