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投保方告知义务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投保方告知义务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投保方告知义务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投保方告知义务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投保方告知义务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投保方告知义务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摘要 告知义务制度,作为保险法上一个传统而又独特的固有制度是保险业 合理运营的基石。没有科学而又合理的告知义务制度的建构,就不可能有保 险行业的稳健经营与有序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保险实务与理论研究中 的一个最易引起争议的制度规则。在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既保 护被保险人利益又遵循保险原理,平衡保险合同中各方的权益以达到对价平 衡,对告知义务制度的研究显得犹未重要。在我国新的保险法即将出台的前 夕。本文追溯告知义务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立法基础,探究其存在的合理 依据是什么? 在保险业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它仍有存在的价值吗? 应当 如何完善其规则建构才能促进我国保险业的有序发展? 作者最后提出了对我 国保险法第1 7 条的修改意见并草拟了修改意见稿,希望本文对我国保险法告 知义务制度的完善有参考价值。 。 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国外 各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先进的立法经验和学说并结合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 际情况进行了论证。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告知义务制度的一般理论。作者首先分析了告知义务的内涵 和性质,然后追溯其历史发展和立法演变,之后通过对保险的性质和保险所 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得出告知义务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保险经营 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 第二部分,告知义务制度的立法依据。在考察两大法系有关告知义务制度 的各种立法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现代告知义务制度的立 法根据应当是“最大诚信”和“对价平衡” 第三部分,告知义务制度的基本架构。就告知义务制度的基本范畴一一 告知义务人、告知履行期、告知的方式和告知的内容等在探求国外各国相关 立法规定和立法学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保险法所规定的告知义务制度的不 足之处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第四部分,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通过比较两大法系各国有关违反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义务的相关规定的立法和学说,指出我国保险法相关规定的缺陷和疏漏, 并提出改革建议 , 第五部分,完善我国告知义务制度。在总结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 告知义务制度的建议最后,草拟了告知义务“修正条款”以供批评指正。 2 关键讯出知义务;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可少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 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1 2 盏导师签名:型圣垒日期:2 1 宴丛塑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前言 保险是集合同类危险建立资金,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危险 财务转移机制。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业,以风险为前提。保险标的的风险的大小 和性质不仅直接影响着保险人是否承保,而且决定着保险费率的高低和保险合同 的内容。而保险标的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保险人无法对承保标的进行全 面了解,而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作为保险标的的所有者或控制者对其知之甚详 保险业发展初期,保险人为了了解保险标的的情况,设立了告知义务制度。近现 代保险业虽然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但保险入仍旧需要通过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 的告知来评估风险进而确定保险费。可见,告知义务制度是保险业的固有制度。 我国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保险费收入增长惊人。特别是1 9 9 2 年引入个 人代理人制度后,个人寿险业务得以快速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务发展进入一个快 速增长期。伴随着保险业的大发展,许多保险实务中存在的闯题也不断的涌现出 来。笔者从事保险理赔工作,接触大量理赔案件据粗略估计,在拒赔案件中大 约5 嘶是因未如实告知解除保险合同并不承担保险责任的。而在这些因未如实告 知而拒赔的案件中又有3 0 争- 4 0 孵会产生纠纷,客户对拒赔的结果不满意。诸如“投 保容易理赔难”、。这种小事还用告知”、“投保时我的病已经全好了,我认为不用 告知”等等抱怨和解释几乎天天听到。每次面对这些未如实告知的案件、这些被 拒赔的客户,我都会阀自己:对于并非出于欺诈的未如实告知案件是否应当全 部拒赔? 为什么存在如此多的未如实告知的保险案例,是我国如实告知制度存在 不足和缺陷吗? 对未如实告知的案件怎样处理才能做到既体现公平又不违背告 知义务的设立初衷? 丽在每次因处理这些案件而翻阅我国保险法关于告知义务 的规定时,又常常为它的简单而叹息,为找不到明确的规定而遗憾! 如此种种促 使笔者思考、研究如实告知义务制度。鉴于海商法的规定和适用的局限性,本文 主要是针对我保险法第1 7 条告知义务的规定作详细研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告知义务制度的一般理论 一,告知义务的概念和性质。 ( 一) 告知义务的概念。 保险上的“告知”一薹妻丽托涵瑙拍! 垂鍪冀踏l 臌奏蔓疆蓉! ;聃驷墅 2 至;i i | 搴尊霍事i 二蒜爆“雾爱4 ;举者5 骺拜甄鉴“;l 鬈爹拽哑臻翼秀| 羹 8 露g i 雾s 蕈i ;姜薹4 篓品掣蚕9 1 翦,旱南鬻鍪薰萄坚主羹羹静尚b 拍篷蓉谨慝肇尘9 8 编圈蕊荫:羹嚣可见,。告知并非保险契约的一部分,但可以诱致保险契约的订 立告知本 身并不使告知人受到契约成立后可能发生事项的约束;如受此约束,则成为他方 同意签订契约的一项承诺或条件而非告知。”o 告知义务是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 履行的法定义务,它是订立保险合同的基础,它本身并不是合同的内容。但它是 订立合同的必经程序 ( 三) 告知义务与保险法上其他概念的比较: 我国保险法上除规定“告知义务”外,还分别规定了“说明义务”和“通 知义务”,此外我国海商法规定有“保证”通过对告知义务与这些概念的比较区 别,可以进一步厘清告知义务的内涵。 1、告知与通知的区别: 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负有保险标的危险增加或者保险事故 发生后的通知义务。告知与通知的义务主体都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但告知义务 发生于保险合同订立前,其功能在于有利于保险人正确评估保险标的的风险;而 通知义务属于保险合同成立后的合同履行义务,其功用在于控制危险。 2、告知与说明的区别; 近代以来,随着保险技术日益发达,特别是保险业是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保 险人多以格式条款订立保险合同,加之保险技术并非一般民众以日常生活上的有 限能力所能够了解的,因此为达到实质的合同订约自由与公平,现代保险立法都 要求保险人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逐一明确说明保险条款,以便使其明白订立保险 合同的法律后果。 可见,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与投保人的告知义务一样,都是法律所规定的在保 险合同订立前的。先契约义务”,但这两种义务在履行主体和功用上存在明显不 同。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其功用在于估测危险:说明义务 山东大学嗣士学位论文 的主体是保险人,其针对保险的专业性和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而设立,功用在于 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3 、告知与保证的区别; 保证条款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我国保险法没有保证的规定,我国海商法仅 作了简单的规定。从学理上讲,保险法上的告知与保证的区别在于:( 1 ) 从与保 险合同的关系看,告知属于先合同义务,其并非保险合同的一部分;而保证属于 保险合同特约,属于保险合同的一部分:( 2 ) 从违反的后果看,投保人或被保险 人必须按照保证事项履行。稍有出入,保险人就可以解除保险合同。而不问其主 观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但告知的违反要件则必须是属于重大事项,往往要考虑 主观意图并且考虑该告知事项对承保的影响;( 3 ) 从制度功能看,设立告知义务 制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前估测风险;而设立保证的目的在于保险合同成立后控 制风险。 综上,保险合同告知义务是指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向保险人 就保险标的的有关情况所作的口头或书面据实陈述,其与说明、通知和保证有本 质区别。 二、告知义务制度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 一) 告知义务箭度的起源; 保险起源于海上航运,告知义务制度作为保险业的一项经营手法来源于海上 保险。1 4 世纪的地中海航运业产生了海上借贷,之后海上借贷传入英国。伴随着 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兴起海上航运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由于受到航海技 术水平的限制,航海风险时有发生,为了克服海上危险,海上保险从海上借贷中 逐渐分离出来。到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海上保险在英国得到普遍使用,1 5 7 5 年首 次成立了保险协会,1 6 0 1 年议会通过了第一部海上保险法一关于商人使用保 险单的法案。 告知义务制度起源于早期海上保险的习惯和惯例早期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 往往是在航程开始之后,要承保的船舶或者货物都远在万里之外的重洋,由于受 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加之通信技术落后,船舶入海后根本无法将海上情况及时通知 保险人,更不可能让保险人去调查保险标的的情况,因此保险标的情况有赖于投 保人提供,需要投保人真实全面的披露承保损失的可能性,保险人依据投保人的 告知决定是否承保。 山东大学硕士擘位论文 刨行了“询问表制”。 纵观告知义务的判例和立法演进的历史,可以看出该制度伴随着保险业发展 而不断的革新从而更趋于公平和合理。主要的立法演变如下: l 、立法观念从客观主义到主观主义的转变: 早期的保险成文法中。在告知义务的立法观念上,多采用。客观主义告知义 务”,即不区分投保人告知的主观心态是善意还是恶意。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 争论在德国最盛。 1 8 6 1 年德国商法典第8 1 3 条有关告知义务的规定,第l 款为。订立保险 契约时,要保人对于重要事实为不实告知者,保险人免除契约上之责任;但保险 人知其不实时,不在此限。”第2 款规定“前款规定,对于要保人之告知是否出 于错误或故意、过失,在所不问。”可见依客观主义的观点,如果投保人违反如 实告知义务,其结果是保险合同当然无效,而不考虑投保人的主观心态。德国商 法典颁行后,保险界逐渐出现否认客观主义告知义务理论的倾向,因为这种不闯 主观意图如何一概解约的做法,显然对于善意违反者有失公平,无疑此规定对于 缺乏保险知识的善意投保者过于苛刻。之后,1 8 7 5 年德国生命保险公司协会颁行 的示范条例对于未如实告知的规定不仅考虑投保人的主观心态,而且设立了 。不可抗辩条款”。至1 9 0 8 年德国新的保险契约法抛弃了客观主义告知义务,丽 采纳了主观主义告知义务观点。 从德国保险法由客观主义告知义务到主观主义告知义务的转变来看,主观主 义因其更具人性化,更有利于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从而更利于保险业 发展,因而受到近代立法者的拥护。 2 、告知内容( 范围) 从无限告知向有限告知的转变 早期保险立法多采用无限告知义务。认为告知义务是“一种主动性义务,即 自愿的向对方充分而准确的告知有关保险标的所有重要事实,无论被问到与否”。 也就是说,投保人应当将所有与评估保险标的危险性有关的事项告知保险人, 而不管保险人是否对其进行过询闯。在保险业诞生之初,基于海上保险的特殊性, 以英国为代表的学说、判例均主张,应对投保人的告知义务课以严格责任。保险 合同订立时,保险人须根据各种事项进行危险评估,故与危险相关的事项理论上 o 荚 约翰斯蒂尔t 保险的腻则与实践 ( 中译本) 盂兴园译,中国金融出版社l 2 年版,第2 4 页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讲都属于告知事项只要投保人不告知某一重要事实,即使他并不知道,也要承 担不告知的责任。 有限告知主义,也称。询问回答主义”。即投保人仅就保险人所询问的事项 据实告知,至于询问之外的事项,即便重要,投保人也不负告知义务。询问回答 方式最早见于1 9 0 8 年瑞士 保险契约法 该法第4 条第l 款规定。投保人就保 险人所提示的询问表,或所为书面询问有关危险测定上的重要事实,以订立合同 时知悉或应知悉为限,必以书面告知。”第3 款规定“保险人为明了对于危险有 影响,丽为书面的询闯的一切事实,推定其具有重要性。”现今寿险实务中普遗 使用的询问表便是询问告知主义的产物。 保险业属于专业性行业,判断要保人所告知的事项是否为重要事实时,必须 从保险技术出发依据所投保的保险种类及个别保险合同的内容或目的来加以判 断。而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一般都不具备保险专业知识,对于何谓“重大事项”往 往无法做出恰当而准确的判断,因此要求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告知一切有关保险 标的的重要事项显然太过苛刻,这种做法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显失公平。因此 为平衡投保方和保险方双方的利益,有限告知主义得到了保险界和法学界的认 可 相对于无限告知义务,有限告知义务并非对告知义务制度的完全否定,仅是 在告知方式上的。扬弃”及告知范围的“缩小”保险人所认为应告知的重要事 项都写在。询问表”上,除依表上所列问题据实告知或陈述外,投保人和被保险 人不再负其他告知义务。 3 、告知义务制度总体上从严格走向宽松: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保险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保险法逐渐放 宽了在非海上保险中被保险人的严格告知义务;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放宽海上保 险中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和陈述罩斜槐杖说母嬷 义务和陈述义务。放宽”告知义务的改革实践,首先是保险业者自己发起的。 其实早在海上保险中,保险业者就在保险合同中采用法律以外方式减轻被保险人 的告知义务,以平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典 型的例子,如保险中的。无论损失与否条款”。2 0 世纪下半叶,保险业者放宽告 知义务的一般做法是:将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或者免除保险金给付责任的未 如实告知义务仅限于故意未如实告知或者故意隐瞒;将未告 知事项仅限于对重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果是对一般事实或意见的不实陈述,则这个不实陈述必须是为保险人出具保单所 信赖的事项。 , 放宽告知义务制度的原因在于:( 1 ) 科学技术的进步。2 0 世纪中叶与曼斯 菲尔德勋爵的时代已截然不同,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保险人有机会掌握关 子保险标的更多更准确的情况。( 2 ) 承保技术的进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保险公司拥有各种专业人员和先进快捷的技术手段,使得保险入对保险标的的 实际状况易于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大部分保险险种的保单和条款已完成标准化 过程,同时保险人也已经对投保时询问的内容和方式标准化,这样就减少了保险 合同双方在以后损失发生时对什么是。重要事实”什么是应该告知的内容所 可能产生的争议。( 3 ) 有利于保险业发展。告知义务制度规定的过于严苛,对保 险人同样不利。因为这样做会加重被保险人能否获得赔偿的不确定性,被保险人 会因为这种担心而减少其对保险的需求,进而阻碍保险业的发展。 放宽告知义务的目的在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平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 的利益。“一方面法律不允许合同的任何一方通过欺诈的方式谋取利益,另一方 面,任何人无论多么谨慎小心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失误,在某些被保险人已属尽 心尽责情况下的,要求他告知他完全不知道的事情,或者,仅仅因为他没有告 知他完全不知道的事情,保险人就可以解除保险合同,这似乎并不能体现公正和 公平的原则。”o 从曼斯菲尔德时代起,告知义务被认为对保护保险人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其 中的一个理由在于推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更为了解保险标的。因为那时通讯手段 缓慢且不可靠,通常不可能对保险标的和风险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投保人和被保 险人通常对于两者了解的更多。但现在情形不再是这样,并没有理由表明需要对 保险人给予特别的保护。“支持告知义务政策的原因在于保险费是与所承保的风 险成正比的,对风险的选择和控制是保险业成功运作的关键。如果不鼓励承保人 调查的话,会失掉一个将大大改善承保人的风险分析的因素。但调查要花钱。一 些事实最好由被保险人提供,另一些由承保人获取。”圆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告知 义务的法律改革由此而兴,其核心在于在保险合同当事人之间重新配置权利和义 o 英 约翰伯茨,现代保险法 ( 中译本) ,陈耐沽译河南人民出版社l 蚺7 年版第钙页, o 英 i l 克拉克。保险合l 司法 中译本) 。何美欢,吴志樊等译,本京大学出版社2 2 年版。第5 髓 页 山东大学磺二t 学位论文 获得或者根本无法获得这些进行具体危险评估的信息。这就是保险固有的信息不 对称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保险交易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不仅违背社 会基本道德要求,而且损害整个被保险人团体利益,其结果将是保险费率的节节 攀升、保险交易开展的基础丧失;逆向选择将导致。坏风险”驱逐“好风险”, 其结果也是保险费率将不断攀升。 危险信息是进行评估危险程度的依据,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知悉这些信息,所 以他们自己会选择相对应的保险服务产品;如果保险人没有占有这些信息,他们 就无法对危险程度加以正确评估从而计算出合理的保险费结果是本应当按照高 费率缔结的合同,却以低费率标准缔结,本应当属于保险人的财富转移到了被保 险人。所以这些危险信息属于再分配性事实信息。如果让保险人自己收集危险信 息,无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如果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施加披露所知悉 危险信息的义务,披露该信息的行为几乎没有成本可言。这样,不仅不会使投保 人和被保险人的景况不利,而且还会使保险人的景况变好。因此,对投保方施加 危险信息提供义务具有经济效率合理性。 ( 二) 告知义务制度现今存在的必要性 诚如英国学者约翰。伯茨所指出的,作为告知义务制度创制的第一个里程碑, “c a r t e rv b e o i m ”一案属海上保险案例。合同是在通讯工具落后,保险入没 有设备,不能通过询问投保人问题而获得所要了解情报时期订立的,记住这一点 是很重要的必然得出的结论是:当今,全面涉及告知义务的正当理由不是这样 显而易见的。”回正是基于现代社会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状况,有人对告知义务 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就告知义务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进步,为保 险人了解保险标的状况提供了可能;特别是保险从海上发展到陆地,保险人对保 险标的的情况不再像传统海上保险初期一样一无所知。即使是在海上保险中,凭 心而论,由于调查手段的发达,船只设备的完备以及通讯信息全球化,保险人对 危险信息多半已经能够掌握,加之保险业的经营方法不断翻新,不断推出新的技 术,海上保险投保人的告知义务,已大大地缩小范围。总之,随着科技发达与保 险技术精进,已经改变了保险人与投保人对危险状况认识的分布格局,保险人已 o 荚】约翰伯茨。现代保险法) ( 中译本) ,陈焉浩译,河南人民出版杜l 镭7 年版,第6 7 页 i o 山东大学酾士学位论文 不再是。曼斯菲尔德时代”的一无所知者或不可而知者,曼斯菲尔德时代那种“保 险人用来估计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特定事实,通常只有被保险人知道”的格 局已大为改观同时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专业化分工使商业保险具备了独立的 技术条件,概率论和死亡表为保险人提供了风险量化的工具;先进的技术和通讯 工具,不仅使保险人可以运用大数法则的理论集中和分担风险,而且为保险人识 别、选择与估计风险提供了工具,从而为保险人提供了更好的完成这种金融服务 的手段因此。告知义务制度赖以产生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尽管如此,告知义务制度并非已是不合时宜的历史产物,仍然为保险业所必 需告知义务制度的存在基础和前提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与发展,但却没有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保险人确定是否承保以及怎样确定保险费率依然需要 依赖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告知这一基本状况,仍未发生实质改变。现在保险所涉 及的保险对象的范围非常广泛,保险人不可能对其业务所涉及的保险标的的所有 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最了解情况的仍然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因此,保 险人估计风险状况基本上还依赖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告知。另外,保险标的的 范围非常广泛,而真正发生保险事故的毕竟还是少数,要求保险人对所有的保险 标的危险状况进行详细的考查、了解,不仅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由此而产 生的大量费用还得由投保人分担,如此也不经济。因此,告知义务制度仍然是维 系保险业发展的基本制度,依然是保险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山束人学顾七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告知义务制度的立法依据一、关于告知义务制度立法依据的各种学说 ( 一) 射幸契约说 该学说主张以保险契约具有射幸的性质为基础,认为因为保险人所负的具体 保险金给付的义务取决于保险事故的发生与否及损失的大小。于是对于投保人丽 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仅付较少的保险费便可以获得保险金;反之,如果保险事故不发生,则投保 笔囊羹罂幕科囊鬈凋。i ;撅雾良薤酗尉茔蓊强,筒菰笺蓍露婚鳃鸶别柽翮墓萄翮; 戬斋糍荟引黟堇囊的耋委汇姥髓哪囊甄以趟啐均暖琴厘。叶信塞蒜猪镝薹;茜 d 纳孰觚l i 煲麓嘲硒疆懑建薹i 这国翮硼凶斟鬻年饕嵯哪藩嗽夔羹ip 【静啦! 酲弼啪驰醴翟灌潆夔埔囊疆霾鳝鬯磐妻霉翟堕霉顽实鹜圣鎏垦堕墨垫:期嬲驷 酣霪吲蓦崭鼎既甍理雾雾 民商事活动所遵循的诚信原则相比较。 保险活动中对当事人的诚信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保险中的诚信原则被称之为“最 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包括“诚实”、。善意”、和“信用”三个方面。o 在 保险活动中,。诚实”要求保险活动当事人在迸行保险活动时实事求是,以诫相 待,不故意隐瞒或者歪曲实际情况:“善意”要求保险活动当事人在从事保险活 动时不能有损人利己的心理,也不能放任自己的行为对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 。信用”是指保险活动当事人在进行保险活动时要讲信誉、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 该原则虽然在近代不断遭到质疑,有学者对该原则是告知义务的立法依据提, 出了疑问,但是笔者认为作为保险业的古老原则至今当我们遇到告知义务纠纷 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和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解释的仍旧是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 信原则是告知义务的基本立法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保险合同是一种 射幸合同即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 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害程度都不确定。投保人往往希望缴纳最少的保险费而在保 险事故发生时获得最大的补偿。这种射幸性极易造成“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的产生。存有图谋保险金意图的骗保者故意不告知真实情况或者误告保险标的的 情况,这种行为将会给保险人的经营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也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 秩序因此,从保险业发展之始,告知义务就自然依附与最大诚信原则。以最大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则的需求也是保险营运的必然要求没有诚意就不可能有保险行为;至少会改变 它的结构,大大增加了保险人调查每一件保险业务情况的费用。实际上,保险人 不可能实地调查每一个保险标的。因此。保险人要求投保人必须如实告知每一个 与投保风险有关的重要事项,以便决定应该收取多少保险费或是否承保。保险既 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也是充满风险的行业。保险的建立依赖于大多数人的参与, 如果在保险中不强调诚实信用,保险就缺乏安全性,保险合同的订立就需要花大 量的时间对保险的有关信息进行甄别其结果是保险合同无法订立或者合同的订 立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这样不仅增加了保险业的经营风险,丽且也增加了经营成 本正因为如此。与保险有关的一切活动需要最大诚信原则作为活动准则,告知 义务当然也不例外第三,以最大诚信原则作为告知义务立法的依据可以解决告 知义务制度本身的某些局限性。诚信原则不仅要求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具备诚 实、善意的内心状态,而且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追求个别正义作为一项弹性 原则,它赋予法官根据变化的情况处理各特殊个案的裁量权以追求法律的妥当 性。对告知义务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何为重要事实;何为投保人应知或被保险人 应知的事实等,各国保险法都没有完全一致的标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具体 案情的不同,告知义务制度中的某些要素的具体判断标准是在不断革新的,这就 必然需要一条法律原则的引领。无疑,最大诚信原则是统领告知义务制度的不二 选择。 总之。保险需要最大诚信原则作为其法律道德标准,告知义务天生就依附于 最大诚信原则, ( 二) 危险估计以达对价平衡是告知义务立法的技术层面依据 “危险估计说”使告知义务制度立足于“技术论”的层面上其目的在于维 持“对价平衡”保险的损失填补功能不论为具体损失或抽象损失都蠢 由投保人交付保险费而发生,投保人所交的保险费即是保险人承保危险、将来给 付保险金的对价。不过,保险费的多少并非如一般买卖合同一样由当事人任意约 定。告知义务的目的在于评估危险,确定保险费,维持保险费与保险人所承保危 险之间的对价平衡性,即通过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保险人提供估计危险所必要的 信息,以求对价平衡。o 西参见江朝国t 保险祛论文集,( 一) ,台湾璃兴圈书股份有限公司l 3 年版,第l t 卜1 4 3 页 悔 山东大学磺叶学位论文 在大陆法系,晚近以来危险评估说逐渐成为告知义务制度的立法通说。的碲。 危险评估已达对价平衡的目的是告知义务设立的技术和经济上的理由。 危险评估说从技术层面上讲确实非常具有说服力,但笔者认为,作为告知义 务的立法依据除了技术层面的支持更需要主观判断的标准。因此最大诚信原则 与危险评估一同作为告知义务制度的立法依据更为妥当。 1 ,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的在于危险评估,以保障保险人能正确估计危险,并依此决定是否承保及确定保 险费率在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同一个人对,投保人应当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 当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个人时,被保险人,或者是财产的所有人、管理者, 或者是保险合同的客体,其对保险标的情况最了解。特别是在人寿保险中被保 险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潜在危险最为了解,有关被保险人的隐秘事项他人难以 知晓,让投保人告知不如让被保险人告知更为准确。否则,被保险人利用不知情 的投保人缔结保险合同,而保险人却不能以被保险人的不告知事由解除合同,这 样不仅损及保险人的利益,而且危及保险业的整体。 综上,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应当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就告知义务的主体我 国保险法仅规定为投保人,因此有必要增加被保险人为告知义务的主体。而且, 据笔者所知。我国大多数寿险公司都已经发现了我国保险法规定的这一疏漏,因 此在制定保险条款时一般都加上了。被保险人也负告知义务”的条款。 :、告知义务的履行期间 ( 一) 告知义务履行期闯的一般法律袈定 各国立法对如实告知义务履行的时间一般规定为“保险合同订立时”,我国 保险法亦是如此规定的,其法理依据在于告知义务的目的是要求投保人和被保险 人提供信息以便保险人控制危险,估算保费。即应当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前,因为 保险合同一经订立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已经确定了 问题在于;。何谓保险合同订立时”,是指投保人提出投保申请时,还是指保 险人作出承保意思表示之前? 在我国保险实务中,从投保人填写完投保申请书交 给保险人到保险人同意承保签发保单,往往中间间隔几天时间。如果投保人和被 保险人在填写投保单时按照保险人的书面询问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在保险人承 诺之前,发生了重要变化,投保人可否主张自己已经履行了如实告知义务,而对 于发生的新变化不予告知? 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这段时问发现了某些本应 当告知却因疏忽而未告知的重要事项可否再告知? 美国麦肯茨案( 妇c k e n z i ev p r 酣e n t a li n s c o ,o fa 舱r i c a ,n 9 6 9 ) 中,法院认为,自提交填写好的投保申请书与签发保单之间属于评估期。在此期 间t 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仍有义务告知新的重要事实,同时也可以更正投保申请书 1 9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限告知义务主义”,在普通保险领域,适用。询问回答主义”从我国保险法第 1 7 条第l 款的表述看,是确立了询问告知制。 四、告知的范围和内容 。 告知义务的内容并不是涉及投保事项的所有方面。法律所要求披露的是投保 人和被保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重要事实”。可见,投保人如实告知的范围 和内容,“客观上”必须是重要事实,“主观上”要求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知悉或应 当知悉。这两方面的认定标准关系到告知义务架构的法律价值取向因此在此着 重论述。 ( 一) 重要事实及其认定标准 “重要事实”一词来源于英国法1 9 0 6 年英国 海上保险法第1 8 条对重 要事实表述为“被保险人披露义务:( 1 ) 根据本条规定,被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订 立前向保险人披露其所知的每一情况,并且被保险入被视为知道通常业务中其应 当知道的每一情况。如果被保险人没有做这样的披露,保险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 ( 2 ) 足以影响一个谨慎的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或者决定是否承保的情况,是 重要情况。( 3 ) 未被披露的任何情况是否重要,是一个事实判断问题。( 4 ) 情况一词包括向被保险入发出的任何通知或其收到的任何信息”回 1 9 0 6 年英国海上保险法所确立的“重要事实”的范畴和规则,为其他国 家保险立法所效仿,多数国家的立法措词均把“重要事实”定义为“影响谨慎的 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或者决定是否承保的每一情况”。我国保险法未明文确 定。重大事实的概念,但第1 7 条第2 款中。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 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规定可以视为对“重大事实”的界定。 问题在于。重大事实”的标准为何7 1 、标准之一,“谨慎的保险人”标准 英国法官阿特金勋爵在a s s o c i a t e d o i l c a r r i e r s ,l t h v u n o i n i n s u r 锄c es o c i e t yo fc a n t o n l t d 一案的判词中首此对。谨慎的保险人”这一 概念做了诠释。雪该案确定的。谨慎的保险人”的标准即为“在当时的市场中营 业的具有丰富经验和聪明才智的保险人”,这里的。当时”是指“被保险人投保 之时”。因此,一个“重要事实”的认定既不取决与被保险人自己的认为,也不 。参见英国海- j :保险法 第1 8 条 o 参见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 中田政法大学出版社枷1 年版,第1 舛页 笠 山东大学i 受士学位论文 是以菜一特定保险人的看法为准。而是以一个合理谨慎的保险人在这种情况下是 否会受到影响作为标准。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保险人会怎么做, 是接受承保还是拒绝承保,或者是提高保费。“大多数保险人”即代表了整个 保险行业中一般的知识水平、习惯做法、经验等确立的抽象保险人标准。这种标 准较为客观以大多数保险人的立场来衡量一个事实的重要性才称得上是“客观合理的保险入标准” 我国保险法仅规定为“保险人”并没有对。保险人”作界定笔者认为应当 在司法实践中借鉴引用“客观合理保险人”。因为“客观合理保险人”不仅有利 于公平合理的保护被保险人的权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2 、标准之二。重要事实认定 英国权威的保险学者克拉克教授根据某一情况对一个谨慎的保险人的判断 思考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分为四种情况:a类信息:如果保险人知道这个事实, 他将拒绝订立合同;b类信息:如果保险人知道这个事实。他将会订立合同,但 将以不同的条件订立;c类信息:如果保险人知道这个事实,他将认为是有关的, 持采用不同的合同条款。这类信息介于b类和c类之间回 结合国外的司法实践及学理争论,国际上关于某一事实是否具备“重要性” 的认定标准。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决定性影响标准,纯粹性影响标准及可能性影响标准 (1)决定性影响标准。该标准包括克拉克教授所列举的第肌b类信息,即 仅仅在不同的合同条款基础上签订保险合同。”根据这一标准,在判断某一事实 是否属“重要事实”时,首先应从该情况是否影响了一个谨慎的保险人的。决定” 情况影响了一个谨慎的保险人的决定并促使他拒绝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那么该 在判断某一情况的重要性时,还需对一个谨慎的保险人的决定是否为确实受到了该情况的影响进行考察。这种确实性要求一个谨慎的保险人作出某些。不同的行 o 参见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翻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毗年敷。簟l 町页 山东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为”,即他确实拒绝了承保,或者提高了保险费。如果某一个情况对一个谨慎的 保险人而言,并未对其决定产生实际的影响,而仅仅是存在着可能性,那么这种 可能性将无法使该情况成为“重要情况”。 ( 2 ) 纯粹性影响标准该标准是指克拉克教授前述的c 类情形,即。保险入 如果知道该情况,他将认为该情况与保险合同有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足以使他 订立不同的合同条款”该标准是针对“决定性影响”的不足,而在对。决定性 影响标推批评的基础上产生的。根据“纯粹性影响”标准,如果某一情况将对 一个谨慎的保险人作出决定的过程以及观点的形成产生影响,那么被保险人在与 保险人签订合同时,必须将这一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至于保险人在知道这一情 况后,是否确实因受到该情况的影响而拒绝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则无关紧要。 与。决定性影响标准相比,。纯粹性影响”标准降低了对被保险人应如实告知 情况的。重要性”要求,从而扩大了应如实告知的范围,并因此加重了被保险人 的负担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纯粹性影响”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一些学者认 为。“纯粹性影响”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过于苛刻,因为该标准忽视了一个重 要因素:即一个寻求保险的理性的入能否判断一个情况是否重要,并应否将其告 知保险人。同时该标准还有可能导致另一种情况出现:如果一个谨慎的保险人在 未告知的事实被如实告知的情况下,仍将以相同的条款订立相同的保险合同。又 怎能因为未告知的事实而无导致合同解除呢? ( 3 ) ,。可能提高风险”标准。该标准介手上述克拉克教授所列举的b ,c 类 情形之问。按照这标准,未告知的情况是否为重要情况将主要取决于。一个谨 慎的保险人是否认为该情况可能提高风险”,在此。可能提高风险”并不意味着 保险人将对是否承担风险这一问题做出不同的决定,因为。存在着许多促使保险 人以相同的合同条款接受风险的商业上的原因”。可能提高风险”的标准是对“纯 粹性影响”标准一定程度的修正。表面看近乎是减低了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要 求。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只需把一个谨慎的保险人认为有可能提高的情况告知保险 人即可,实际上。由于“可能提高风险”标准要求被保险人对有关的是否将使一 个谨慎的保险人认为风险可能提高进行判断,而被保险人对这一判断是比较困难 的。因此。可能提高风险”标准与“纯粹性影响”标准相比,并不存在实质的 差异 依据克拉克教授所给出的四种影响模式,结合保险业发达国家的司法实践及 山东大学碰士学位论文 保人和被保险人不知而未告知的情况下,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存在任何故意或过 失,因此无法归责于他们 似乎这样的规则明显违背对价平衡,对保险人不公平。但是从告知义务的发 展历史看,告知义务制度是在不断趋于减轻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责任已达到弥补 保险人的专业垄断性的目的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过于苛刻的要求,往往使被 保险人的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同样不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五、免除告知义务的情形 ( 一) 保险人未询问的事项 保险人未询问的事项,可否作为告知义务免除的事由,取决于各国立法例所 规定的重要事项与书面询问的关系。一般而言,在“询问回答主义”立法例下, 告知义务人仅对保险人所提出的书面询问的事项负有告知义务,保险人没有书面 询问的事项,不论是否以口头询问,告知义务人均不负告知义务;而在“自动申 告主义”立法例下,告知义务人除对于保险人书面所询问的事项应据实告知外, 对于保险人未书面询问但足以影响危险评估的事项,如果属于告知义务人所知悉 的,也应当负有告知的义务。 在我国保险立法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告知的范围是否仅限于保险人的询 闯? 在保险人没有询问的情况下,是否应当将其知悉的与保险危险有关的情况主 动告知保险人? 对此,我国海商法和保险法的规定略有差别。其中,我国海 商法第2 2 2 条规定:“合同订立前,被保起人应当将其知道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 当知道的有关影响保险人据以确定保险费率或者确定是否同意承保的重要情况, 如实告知保险人。保险人知道或者在通常业务中应当知道的情况,保险人没有询 问的,被保险入无需告知”而我国保险法第1 7 条则明确规定,“投保人应 对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的询问如实告知”可见海 上保险之被保险人( 投保人) 的如实告知义务不以保险人的询问为前提。不论保 险人是否询问,除非保险人已知或者应知,被保险入都应当将与保险危险有关的 重要情况主动告知保险人。 笔者认为,在保险关系中,保险人居于有利地位,对于哪些事项事关保险危 险的发生或其发生程度,在判断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应当由其就这些事项对投保 人和被保险人作出询问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其没有就这些事项作出询问,表明此 等事项并不重要或者可以推定保险人已经知道这些情况或者虽不知情但免除投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自然没有必要主动进行告 知此情况连保险人都不知是否属于重要事实,又如何要求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告 知呢? 投保人和被保险入作为非专业人员不可能判断何为应当告知的重要事实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我国保险法第1 7 条第l 款的规定应解释为:如果保险 人没有询问投保人的事项。投保人没有必要告知保险人。 ( 二) 保险人实际知悉的事项 法律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必须履行据实告知义务。其目的在于保障保险人 对危险的准确估计所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于重大事项故意隐瞒不履行如实 告知义务或者因过失遗漏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 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但保险人对该事项己知悉或 应知悉的,即不会产生对危险错估的情形,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自然可 以免除,否则。有违诚信原则。若保险人对危险已知而仍错估,则应当由保险人 自己承担其后果,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无关。因此,保险人所知或应知的事项, 既使投保人有隐匿、遗漏或不实告知的情形,保险人仍不得主张解除保险合同 ( 三) 保险人应当知悉的事实 保险人应当知悉的事实作为告知义务免除的事由,其法理依据在于;保险人 基于合同相对人的地位,而且作为具备保险专业知识的公司,关于合同的缔结也 应负有一般人应当具有的注意义务,这是所有合同行为的共通原理。投保人和被 保险人对于应如实告知的事实不仅限于其所知悉,其应知悉但因过失未尽到注意 义务而不知悉的也属告知义务的范围:保险人也应负同样对等的责任。因此。保 险人所应知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此即使有隐匿、遗漏或来如实告知的情形, 保险人也不得主张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人应当知悉的标准是什么? 在英美判例法上。s a i lv f a r 既案是探讨保 险人应当知道规则的典型判例。该案的s a v i l l e 法官认为,这是一种客观标准, 保险人应当知道的是指“在通常的业务过程中,保险人应当知道的情况”国因此, 应当采用客观标准判断保险人应当知道的情况。大陆法系国家保险立法大多规定 为保险人因过失而不知,不得解除契约:学理解释上通说认为,“保险人因过失 而不知告知事项即指依通常注意所应知,或无法诿为不知:此项过失,不因保 4 ,见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翻度论中田政法大学出版社毗年驻,第2 墙页 麓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险人系重大过失或轻过失而有所不同。简言之,只要保险人在业务上通常应知之 事项,或众所周知之事实,或属于一般保险常识之事实,保险人居然不知的,即 属保险人依通常注意所应知,或无法诿为不知,而有过失。”国因此大陆法系学理 解释与英美法判例相同,采“客观论标准来判断保险人应当知道的情况。” 国际海上保险中,在“保险入应当知道”的具体判断上,如下惯例值得我们 借鉴和遵循:宏观政治经济情况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等宏观因素可能 会直接影响到保险人的判断。贸易习惯。包含在一般的贸易惯例之中的事实是 保险入应当知道的情况,被保险入不负告知义务。需要强调的是,因习惯而没有 必要告知的情况必须是一般性的,是一切贸易参与者都应当知道的。一般的贸 易和税收法律。各个国家出于税收和其保护本国利益考虑,都会对贸易自由化作 出某些限制。英国1 7 世纪的判例认为,每个保险人应当如同被保险入一样知道 这些一般性的限制。但是,如果某项限制属于新的规定,或者是偶然性的,假定 被保险人本人知道这一情况,他应当告知保险人;而假定他本人不知道这一情况, 也就不存在告知。商业合同中的标准条款。商业合同往往包含某种普遍使用的 标准条款。一般的惯例是,保险人被推定知道合同中的这一条款,被保险人没有 义务告知,尽管这一条款会增加保险合同所承保的风险。雪 我国保险法对告知义务盼免除事项没有规定,建议在修改保险法时增补上这 一部分。 中杨仁寿;海| :保险法论,赍湾三民书局1 9 年版第髓页 o 参见樊启荣l 保险契约告知义务翻度论,中国政法j :学出版杜2 l = 年敝,第2 l 鲁页 山东大学硕士擘位论文 第四部分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一、两大法系有关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形式分类 告知义务是保险法所规定的一种法定义务,它要求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正确、 充分地披露与保险标的危险相关的重要事实。法律对告知义务人所提出的要求是 告知必须“真实”与“充分”。即“如实告知”。未如实告知指告知的事项与实际 情况不相符。 英美法系多将违反告知义务的形态分为:误告、不告知及隐瞒。误告 ( 砒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rm i s s t a t e n t ) 是指告知义务人虽然对某一事实作了 陈述或者说明,但其陈述或者说明的内容或事实与真实情况不符。不真实是该类 型的实质。不告知( n o n d i s c l o s u r e ) 指义务人很清楚某些事实情况,却不向对 方进行披露,而是保持沉默。隐瞒( c o n c e a l 鹏n t ) 指为阻止另一方知悉事实真相 而采取行动,或者是明知另一方可能因此而无法知悉事实真相,但仍采取行动使 对方无法获知。某种程度上,不告知和隐瞒存在相互包含的关系。我国台湾地区 保险法第6 4 条也采用此分类方式列明未如实告知的形式为“故意隐瞒”、“或因 过失遗漏”、“或为不实告知”。 大陆法系各国立法多将违反如实告知的形态按照心理态度区分为故意未如 实告知和过失未如实告知。我国保险法也采用此形式。 笔者认为。告知“不实”是一种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