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2014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2014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_第3页
2014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_第4页
2014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XX 年名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自古就有着这样的譬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行走,是攀登,是逾越。这其间, “ 勤 ” 与 “ 苦 ” 固然有之,但是却也不乏乐趣所在;这乐趣,就是在行走中发现独好的 “ 风景 ” 。而这 “ 风景 ” ,总会开启一扇思维之窗,从而使我们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新想法,也有了克服困难再去实践的新动力。这里,我就撷取此次江浙之行的几处独好的 “ 风景 ” 记之 景之一:花苞心态 这是一个多么含蓄而又温馨的命名啊! 当我看着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专题片 乡村里的世界学校,当我听着校领导杨瑞清老师对行知小学的介绍时,我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一件事,只要坚持去做,努力去做好,就一定能做出成绩。这句话,不是杨瑞清老师现场说出来的,而是我从他的介绍中感受到的。 行知小学,走的是 “ 行知 ” 路,践行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行而后知,知而再行 ” ; “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 。这些教育思想,行知小学没有单从理论上做学问,而是一边研究,一边踏踏实实的去实践,去探索,坚持走出了一条 “ 行知路 ” 。就是这一条 “ 行知路 ” ,让我不禁思量:平日里我们所学所做,一样的忙忙碌碌,但是我们是否真 正做到了 “ 理论联系实际 ” ;是否“ 见好就收 ” 了,等不及踏出一条 “ 路 ” 就终止了一段行程呢?其实细想起来,不仅仅是行知小学,更多的 “ 特色 ” 与成功都有着坚持的过程,都有着坚守的磨砺。于是自勉,记得 “ 行知 ” ,记得 “ 坚持 ” 。 行知小学的 “ 坚持 ” ,使这一所原本普通的农村小学,发展成一所承接全国乃至世界学子的实践基地校,赢得了众多参观者的赞誉。作为参观者,最欣赏的就是这 “ 花苞心态 ” 。其实, “ 花苞心态 ” 并不是第一次听说,然而唯有这一次却触动极深。我想,这触动大概是源于特定的场景吧:配合着杨瑞清老师的介绍,屏幕上出现的朵朵 荷花,颗颗花苞,真的就像是我们的学生。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也都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爱育爱。但是,情急之中,我们有时候还会有抱怨,有牢骚。那么如果我们真正的把 “ 花苞心态 ” 植入心中,我想,在教育教学中,在面对学生时,我们的心境就会开朗,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教育灵感。 景之二:课的 “ 遗憾 ” 说 “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 ,这句话常常被我们拿来一用。但是这里的“ 课的遗憾说 ” ,却并不是重复这句话的意思,而是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院长引用的于漪老师的一句话: “ 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辈子学做老师;我 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 ” 程院长是在进行“ 专家评价课堂 ” 这一话题时引用的这句话,其意在指出一节课,无论执教效果如何,总还是有可以再改进的地方的。然而,除了这层意思,我还想到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 “ 追求 ” 。于漪老师,是教苑之 “ 大家 ” ,其课堂教学已然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一。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 “ 大家 ” ,却有着这样的课的 “ 遗憾 ” 说,不得不令我钦佩与敬仰。从于漪老师的课的 “ 遗憾 ” 说中,我感受到了一颗倾心于教学的心灵,感受到了一腔热衷于课堂的热情,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教育至上的忠诚。这是一种 “ 追求 ” 的境 界,不局限于过去,不沉缅于成绩,一心只想把课上好;上好了以后,再去想怎样上得更好 我们也说 “ 遗憾 ” :当一节课上得不够满足的时候,我们说 “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 ,那是一种自我安慰;当一节课上得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我们也说“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 ,那是一种谦虚。然而,说过以后呢,我们是不是就此继续去思考,去追求一种似乎是永远追求不到的 “ 完美 ” 呢?也或者,我们是被这 “ 永远的遗憾 ” 牵绊了吧,追寻完美的脚步不那么坚定,总是走走停停。我想,于漪老师的 “ 课的遗憾说 ” ,应该是可以让我们警醒的,于警醒中自觉,于自觉中追求,这 才是成长,这样才能成长。 景之三: “ 眼界 ” 与 “ 作为 ” “ 有多大的眼界,决定你有多大的作为 ” 。读到这句话,你是否想到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诚然,眼界的开阔,需要走出去,走过的地方越多,见识也就越多,想法也就越多,灵感也就越多。于是,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狭隘,归咎于一点 没去过太多的地方。而这里的 “ 眼界 ” 却与 “ 走出去 ”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程院长讲到 “ 对教材要做比较研究 ” 的时候,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 有多大的眼界,决定你有多大的作为 ” 。从程院长的话中,我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做研究;研究教材,是基本的研究; 把各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是必须的研究。 我想起了自己去年参加双优课的经历,双优课的 “ 说课 ” 环节的比赛,选手们拿到的课题都是除了人教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其实,在参赛前,我还是多少的看了一些别的版本的教材的。但当时自己拿到的课题,却是之前没有见过的,只能是快速调动大脑的所有细胞,去思考,去构思,去设计。然而,如果我也曾做过这样的 “ 教材比较性分析,想必一定会 “ 心中有谱 ” 的。 当然,程院长所讲的要做 “ 各版本的教材的比较研究 ” ,绝不是让我们单去为某一次比赛而做准备。 单看教材的内容,不理解教材的实质,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程院长所倡导的,是将各版本的教材联系起来,既看教材内容,也要看教学的价值取向,更要结合课标去看教材的编辑意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根本上把握课堂,从全方位认识课程。我想,这样的 “ 眼界 ” ,是我们必须有的,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让自己具备的。 景之四:聚焦课堂 一直说 “ 聚焦课堂 ” ,一直没有对这四个字做深入的思考,只是潜意识里觉得 “ 聚焦课堂 ” ,就是要深入研究课堂、思考课堂、改进课堂,要将课堂作为教学的根本,发挥课堂效用,落实课堂效率。 程院长简短的几句话,却让我对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程院长说: “ 课程是立体的,教学是线性的,课堂是点状的。点连接成线,线组合成立体图形。聚焦课堂的这个 焦 ,就是 焦点 。 ” 关于 “ 焦点 ” 的重要性,这里自是不言而喻,我不赘述。我所想到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 “ 聚焦课堂 ” 的时候,一定还要清楚,课堂不是独立的,不能上一节课说一节课,那样我们教学的这一条 “ 线 ” 就不能连接成行,没有成行的 “ 线 ” ,那么何以去建 “ 立体的课程 ” 呢? 以往工作中,听课评课是常常要做的。现在想起来,包括我自己执教的课在内,我更多的 思考的是:这样的一课书,上得怎么样;哪里好,有实效;哪里不好,教学不到位 如此看来,我曾经的思考是有些局限性了。不过,好在现在是清晰起来了,上一节课,评一节课,且不能就课论课,一定要做足“ 焦点 ” 的功夫,让 “ 点 ” 连 “ 线 ” ,用 “ 线 ” 建 “ 课 ” (课程)。只有这样的 “ 聚焦课堂 ” ,才是真正研究课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景之五:命卷说 “ 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之一,是能够命出一张合格的试卷。 ” 听到程院长说这句话,我赶紧把它记到了本上。我一直以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都拿不准自己所教的学科考试题有哪些类型,自 己都不清楚课标中对自己所教学年级段的评价标准,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是那样,这位教师肯定会有一种失落感,那就是累没少受,但是却成绩不佳。 当然,这里首先要指出来,这里所说的教师要会 “ 命卷 ” ,并不是倡导应试教育;我们的素质教育也是要有评价的,而卷面评价也是评价的途径之一。既是如此,那么我们就不能回避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在钻研教法学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分一点心思过来,来看看我们平日里所教给学生的,如何才能检测出他们学的成效,这里就涉及到了教师命卷。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也是要学会命卷的, 那就是从 “ 要减负 ”的角度说。 “ 题海战术 ” 作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然被我们所杜绝;可是学生要考试,不做题不练习也是不行的。那么做什么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动脑子了。倘若不加分析的见题就做,势必会回到 “ 题海 ” 中去,是使不得的。因此教师必须是要研究教材,研究课标,要熟知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给学生设计出最佳的练习方式,这样的设计,不是局限于一张试卷的设计,而是着眼于课标,着眼于课程的。记下了程院长的这句话,也开启了一种教研的思维,开学在即,有待于落实吧。 景之六:何以为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徐文斌 所长,在教师学习与教师发展的专题讲座中对 “ 教师 ”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说:不学习无以成为教师,不发展也无以成为教师。他指出,教师要做视思考、学习成为习惯的人;这样的人,学习就成为了生活。他还指出,教师要力求做视思考、学习为空气的人;这样的人,学习就成为了生命。 读着徐院长的话,心中不免有些慨叹:是啊,教学者首先应该是为学者。自己倘若都不能视学习为了,那么何以去引导学生走进学习之门呢?试想这些年来,每每于导师侯老先生谈话,总会激起心中渴学的愿望;而每每见到侯老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