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现代诗歌二首教案2长春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现代诗歌二首教案2长春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6现代诗歌二首教案2长春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诗歌二首教学内容六、现代诗歌二首(2)序号教学时间教具教 内学 容目 要标 求1、情感价值观:品读诗歌,体会诗人郑敏怎样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将清明的思想、澄清的理性与真挚的情愫、坚挺的意象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与作者共鸣。2、知识与技能:弄清金黄的稻束分为哪几幅画面,什么是主导画面,画面之间是如何有机联系的,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重 难 点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郑敏怎样由寻常的农村生活景象生发出不寻常的诗情。教学流程教 学 内 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一预习展示二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一、走近作者:郑敏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她与杜云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云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二、朗诵课文。三、整体感知:1、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3、“金黄的稻束”与“母亲”之间如何联系起来了?完整全面表达,“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简要介绍。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教学流程教 学 内 容教法学法设计小结反馈4、“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一句中的“我想起”“ 我看见”有什么作用?5、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6、在用“满月”“ 远山”为“稻束”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又说:“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这”指什么?“静默”有什么意味?7、接下来又有“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8、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9、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10、再一次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为何不给人零乱、费解的感觉?深受诗人里尔克的影响,和西方音乐、绘画熏陶的郑敏,具有诗人的敏感和哲人的气质,善于从客观事物引起深思,通过生动丰富的形象,展开浮想联翩的画幅,把读者引入深沉的境界。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画面。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