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内 容 摘 要 在我国信贷消费发展过程中,居民信贷消费力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处于偏低态势。 研究信贷消费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信贷消费力研究作 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当前消费力研究;从现实意义上说,信贷消费力研究有 助于我国信贷消费健康快速开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本文从信贷消费主 体、信贷消费客体、信贷消费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响居民信贷消费力水平的因素, 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的系列对策。 本文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深入剖析了信贷消费力的内涵。 第二章,从信贷消费力主体、信贷消费力客体、信贷消费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影 响居民信贷消费力水平的因素。 第三章,国际经验借鉴,主要从消费者教育实践,相关法律建设和信贷消费市场管 理角度对国际信贷消费发展状况进行考察。 第四章,提高居民信贷消费力的对策研究。本章从我国消费者教育实践、提升个人 信用市场价值、优化信贷消费环境和改革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 策。 关键词:消费力 信贷消费力 信贷消费 个人信用制度 信用管理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ii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ing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the ability of credit consumption of inhabitant is restricted by several factors, and is in a low situation. the study about the ability of credit consumption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meaning. as far as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is concerned, as a new research angle,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enriches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consumption ability. when it comes to the realistic meaning, the study of the ability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makes for the expanding of our credit consumption healthily and rapidly, and its propitious to run our national economy healthi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systematically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level of the ability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from credit consumption body, credit consumption object and credit consumption circumstance.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t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the countermeasures to upgrade the ability of our credit consumptio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recommends the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is investigation, and it anatomies thoroughl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bility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chapter two analyzes systematically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level of the ability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from credit consumption body, credit consumption object and credit consumption circumstance.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chapter three investigates several typical countries in developing their credit consumption from the point of consumer education, legal system and market operating. chapter four i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upgrade the ability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our consumer education, upgrading the market value of individual credit, optimizing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credit consumption and reforming the system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d social security, this part bring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key words: consumption ability;the ability of credit consumption;credit consumption;individual credit system;credit management key words: consumption ability;the ability of credit consumption;credit consumption;individual credit system;credit managemen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依法 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 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 道歉。 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 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 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 日期: 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河北经贸大学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1 引 言 引 言 自 1998 年以来,信贷消费在中国开始受到各界重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其发展不尽人意。本文通过研究信贷消费领域中居民消费力,即信贷消费力,期望能够 找出促进信贷消费发展之途径,提高当前居民信贷消费水平。 本文最大创新是:笔者采用消费力经济学研究体系,从信贷消费力主体、信贷消费 力客体、信贷消费环境三个方面,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状况进行 尝试性研究。 当前,信贷消费领域中居民消费力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信贷消费力这一崭新概念 所展示的是信贷消费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殊消费力。 信贷消费力研究将信贷消费研究与 消费力研究结合起来,探讨信贷消费力的特殊性和现实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目前, 消费经济学理论界对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大致可分为信贷消费研究和消费力 研究两个方向。 在信贷消费研究方面,目前研究著述较多。其研究视角大致有两种:一种从消费者 的角度来说,叫信贷消费或信用消费研究。此类研究多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发展信贷消费 与刺激国内需求的关系和通过消费信贷引导需求结构优化等问题; 一种从银行的角度来 说是消费信贷或消费信用研究。此类研究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侧重介绍分析金融机构 在消费信贷业务上开展的消费信贷的种类和具体业务操作,包括消费信贷资金的管理、 信贷风险的控制、消费者信用的调查与评估等等。 在消费力研究方面,代表人物尹世杰所著的消费力经济学是我国第一本对居民 消费力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 尹世杰将消费力定义为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 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书中开创性地将构成消费力的要素分为消 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将影响居民消费力的因素分为居民收入、消费品和劳务 的供给总量和结构、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消费环境、上层建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能 力等等。 国外关于消费力的研究主要涉及家庭理财咨询、科学消费指导、消费科学教育和消 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目前, 国外研究居民消费力的杂志主要有 journal of family and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economic issues 、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 、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现在,国外信贷消费 多从个人金融理财角度出发。 其研究领域主要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设计及消费者保 护等方面内容。信贷消费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消费信贷品种不断创新。 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大多建立了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 本文将信贷消费与消费力结合起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 意义是拓展了国内经济学界对居民消费力的研究视野, 为我国个人信贷消费的发展提供 理论依据; 其现实意义是信贷消费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改进我国居民消费方式和生活质 量,亦有助于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3 第 1 章 居民信贷消费力的提出 自 1998 年我国开展个人消费信贷试点至今,个人信贷消费发展在中国发展历程不 足十年。在此发展过程中,居民信贷消费力作为消费者在信贷消费行为过程中所体现出 的特殊消费力,因受到各种因素制约而呈现偏低态势。本章首先对信贷消费研究的理论 背景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信贷消费力这一崭新概念的内涵。 1.1 研究信贷消费力的理论背景 信贷消费力这一概念是在对消费力和信贷力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提出的。 要正确界定 信贷消费力这一崭新概念,首先应了解国内外有关消费力和信贷力理论范畴的研究成 果。 1.1.1 消费力的研究成果综述 1.1.1 消费力的研究成果综述 “消费能力”即“消费力” ,是近些年消费经济学研究中一个广受关注的概念。对 于消费力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认识阶段,亦即消费力概念的提出阶段,该认识阶段将消费力仅仅看作是个 人购买能力。亚当斯密最早(1776 年)提出“消费力”这个概念,但由于亚当斯密把 消费力仅仅看作个人的购买能力,因此未能进一步揭示该范畴的形态与规律;第二个认 识阶段,纠正了对消费力等同于购买力的偏颇认识,认为消费力的发展是个人才能的发 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仅仅等同于购买力。该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马克思从 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入手对消费力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为之找到了科学答案。在理 解消费力的内涵时,马克思认为,消费力不等于购买力,马克思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概 括了消费力的内涵及发展消费力的重要性。马克思说: “绝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又是发展消费的资料。消费的能力是消费 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条件,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展” ; 第三个阶段,即继马克思之后,西方经济学家从消费力效用角度出发,提出 发展消费力效用是一切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对消费力的系 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湘潭大学的尹世杰教授。尹世杰在消费力经济学一书中把消费 力表述为“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 力” 。 尹世杰运用系统论分析方法,提出消费力构成要素学说。尹世杰认为,构成消费 力的要素包括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消费力就是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 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并且在三者有机结合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尹世杰先生谈论消费力 分类问题时提出: 从人的消费需要的层次来看, 消费力可以分为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力、 满足心理需要的消费力、满足文明需要的消费力;从消费力的客体来说,消费力可分为 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从消费主体和客体的结合来说,可分为潜在消费力、有支付 能力的消费力、 实际消费力。 尹世杰提出消费力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和消费力不断提高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消费力经济学学科 地位的确立促使该学科的研究不断向纵深领域拓展, 并日益引起我国经济学者的研究兴 趣。 1.1.2 信贷力的研究成果综述 1.1.2 信贷力的研究成果综述 所谓信贷力就是居民从银行获取贷款和偿还贷款的能力。 传统的理论对居民消费品 购买力的阐述有两个缺陷:一是形成消费品购买力的要素结构没有包括信贷收入;二是 把消费信贷当作虚假购买力形成的“祸根” 。 卢嘉瑞在消费经济三论一文中提出, 我国城乡居民形成消费品购买力的要素结构应包括:工资性收入、工资外收入、出售农 副产品的收入和信贷收入。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应该包括信贷力,信贷力是构成居民消费 品购买力的因素而绝不是虚假购买力。卢嘉瑞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为了减少或避免银行 可能遭遇的风险,借款人在办理银行贷款时,必须以自己的财产作为抵押或质押。借贷 是以偿还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偿还能力就不能发生借贷关系;有偿还能力的借贷是能够 实现的借贷,自然形成现实的购买力。由此可见,随着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契约关系 的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势必越来越小,而消费信贷的目的是消费,所以它不会 资本论 ,第三卷,272-273,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尹世杰著: 消费力经济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卢嘉瑞: 消费经济三论 ,载消费经济 ,2004.01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5 形成虚假的购买力。卢嘉瑞的论断开拓了有关消费力研究的一个新视野。在信用经济条 件下,信贷力作为购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居民消费力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1.1.3 消费力与信贷力的结合研究 1.1.3 消费力与信贷力的结合研究 在消费力经济学一书中,尹世杰在对消费力分类时提及,从消费主体和客体的 结合来说,消费力可分为潜在消费力、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和实际消费力。潜在需求是 存在消费欲望但不具备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 有效需求指既具备消费欲望又有支付能力 的消费需求。我国当前消费领域出现潜在需求大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如何使潜在需 求变为有效需求,使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 目的成为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尹世杰虽在消费力经济学一书中提 到要运用有效信贷手段增加有效需求,但没有对此问题作进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笔者 认为,信贷力作为真实的购买力,在信用经济条件下,对居民消费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 大的意义,信贷消费对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应当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鉴于信贷消费 行为的特殊性,笔者提出信贷消费力这一概念,以区别与积累型消费。本文在结合信贷 消费研究和消费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信贷消费力作为一崭新研究领域,深入研究居 民在信贷消费过程中消费行为的特殊性,以期实现发展消费力,提升居民消费质量之良 愿。 1.2 研究信贷消费力的现实背景 信贷消费实践是居民信贷消费力的现实基础。研究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就必须将 其放到我国个人信贷消费发展的实践中去研究。当前,研究信贷消费力对于提高我国居 民消费力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试点始于 1998 年。 1998 年 4 月,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 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提出要“大力促进住房消费逐年扩大住房消费 贷款在住房贷款中的比例” ,首次提出了“住房消费贷款”的概念。1998 年 5 月, 中国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人民银行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选择若干农业生产 资料和耐用生活资料商品, 进行消费信贷试点, 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 品种和形式” , 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消费信贷” 。1998 年 9 月,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 发的通知首次明确,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报中国人民银 行批准,可以开展“汽车消费贷款的试点” 。1999 年 2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 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 消费信贷的重要意义、业务领域、职能机构、期限利率和相关服务管理工作第一次进行 了全面阐述, 明确提出,“从 1999 年起, 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 ,“各 金融机构要把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认真总结近年开办消费信贷业 务经验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业务制度和办法” 。 1999 年 6 月以来,在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国家助学贷款业 务从八个试点城市试点起步并逐步推向全国, 经办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四家国有 商业银行,贷款对象从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扩大到研究生,助学贷款业务全面推开。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大力推动下,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为主 体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间逐渐发展开来。 自 1997 年到 2005 年我国消费 信贷发展情况可参见表 1.1。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7 表 1.1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 172 456.2 1 1396.4 1 4265.1 1 6990.3 1 10669 1 157361 20000 2 22000 2 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同比增 长速度 165.23 206.09 205.44 63.90 52.63 47.49 27.10 10.4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131 426.2 1357.73376.95598 8258.2 11780 16000 18444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 长速度 225.34 218.56 148.72 65.77 47.52 42.64 35.83 15.28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个人 消费贷款余额的百分比 76.16 93.42 97.23 79.18 80.08 77.39 74.87 80 83.84 银行贷款余额 59317.5 68442 73696 76393.8 80077.690893 158996 3 1773643 - 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速 度 15.38 7.68 3.66 4.82 13.51 74.93 11.55 - 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 贷款余额 0.29 0.67 1.89 5.58 8.73 11.74 9.89 11.28 - 注 1:表中数字根据四舍五入作了调整。 注 2:2004、2005 年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数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取 得,是一个近似数。 注 3:2003 年、2004 年银行贷款余额数据由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信贷总额代替。 资料来源: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收支月报 2、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2、2003、200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中国人民银行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从表 1.1 可见,目前中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消费信 贷余额增长速度快。1998 年,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只有 456.2 亿元,截至 2004 年末消费 信贷余额已达 2 万亿元,近六年间消费信贷余额增长了约 43.8 倍。其中,个人住房消费 贷款占有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在 74%以上。第二,消费信贷对总体经济的影响还很有限, 但发展潜力很大。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 30 50%,其中,美国为 70%,德国为 60%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个人 消费信贷余额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只有 11.28%。2005 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 增速减缓。据央行 2005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05 年末我国个人消费贷款 余额为 2.2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0.4, 增速比 2004 年低 16 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 1996 亿元,同比少增 2331 亿元。2006 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 20.64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均高 1.7 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第一 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季环比折年率为 16.8%,比上年末高 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 5.4 个百分点。总体看,目前贷款增长很快。 1.3 信贷消费力的涵义 1.3.1 信贷消费力的内涵 1.3.1 信贷消费力的内涵 信贷消费力是指居民从银行获取贷款和偿还贷款的能力及运用消费信贷资金进行 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能力。 信贷消费力概念严格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所研究重点是居民从金融机构取 得消费信贷支持进行合理消费的过程, 而不包括居民从非金融机构取得消费信贷支持进 行消费的行为。居民的信贷消费行为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从银行取得消费信贷资金支 持; 第二步是运用消费信贷资金在消费市场进行个人消费。 第三步是偿还消费信贷贷款。 信贷消费力内涵包括消费力和信贷力两个方面,是两个概念有机的统一。本文所提 出的信贷消费力继承了马克思的“消费力学说”对消费力的正确理解和卢嘉瑞对购买力 中国金融 2006 年第一季度金融运行分析 ,2006 年 5 月 12 日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9 的最新诠释。马克思认为,消费力不等同于购买力,而是一种个人才能,一种生产力。 卢嘉瑞认为构成购买力的要素应包括信贷收入,而不能把信贷收入当作虚假购买力。本 文所研究的正是居民信贷收入对消费力发展的影响。 我们在理解信贷消费力这一概念时 不能将信贷力和消费力两个概念机械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结合。信贷消费力研究 的是消费者在信贷消费行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消费力。笔者认为,在信贷消费行为较为 普遍的现代社会,信贷消费力是构成消费力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2 信贷消费力构成要素及主要影响因素 1.3.2 信贷消费力构成要素及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在研究体例上继承了尹世杰对消费力的研究思路。尹世杰认为,构成消费力的 要素包括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同理,信贷消费力的构成要素也可以包括信 贷消费主体、信贷消费客体和信贷消费环境。 要全面理解信贷消费力,需进一步探讨信贷消费力的构成要素。见图 1.1。 图 1.1:信贷消费力构成要素剖析图 消费者是信贷消费的主体。在信贷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先从信贷市场通过借贷方式 取得消费资金,随后,在消费市场运用信贷资金购买消费品和劳务并完成最终消费。 个人信用、 消费品和劳务是信贷消费的客体。 个人信用在信用经济中也是一种商品。 消费者从信贷市场取得资金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等级很低的消费者 获得消费信贷资金信贷消费的过程也是个人信用不断积累和消费的过程。 信贷环境和消费环境共同构成了信贷消费环境。 信贷市场环境主要指居民在信贷市 场上获取贷款的难易程度,亦即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方面的供给约束。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贷款渠道的多少、信贷品种的供给状况、信贷手续繁简程度等;消费环境指居民取得消 费贷款后在信贷消费品市场上购买商品时的满足度。 其影响因素包括消费品市场中消费 品的充裕度、用信贷资金支付的成本等。 影响信贷消费力的因素主要有:信贷消费观念、居民收入、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信贷消费力 信贷消费主体 信贷消费客体信贷消费环境 消费者 个人信用 消费品和劳务信贷环境 消费环境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消费倾向、消费品和劳务的供应总量及结构、信贷资金供给量、消费技能及消费者权益 的保护能力、信用环境、消费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等。 在影响信贷消费力的各种因素中,各因素的内涵有其特殊性。其中,居民收入包括 即期收入、预期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 消费需求则仅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即当前即 期收入无法满足的消费需求;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既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技能,同时也包 括居民的理财能力;政府行为指政府在信贷消费市场的监管;信贷资金供给量指金融机 构和非金融机构针对个人发放的消费贷款;信用环境主要指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备程度。 1.3.3 信贷消费力的特殊性 1.3.3 信贷消费力的特殊性 信贷消费力以偿债能力为基础。我们知道,消费就其消费资金来源而言,可以分为 积累型消费和信贷消费。积累性消费是指居民使用自己积累的资金进行消费;信贷消费 是指居民通过借贷获得消费资金进行消费,通俗的讲就是借债消费。单纯依靠积累来消 费使居民在手头资金不足时无法满足其潜在的消费需求。 信贷消费可以通过外来资金补 充个人现金流的不足,实现仅靠个人积累无法实现的消费需求,将远期消费提前实现为 即期消费。 信贷消费的实现前提是信贷消费主体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缺乏偿债能力的信贷消费 行为只能增加信贷机构的信贷资金风险和信贷消费主体的破产风险, 从而降低居民信贷 消费力。 注释:居民收入包括社会保障收入是一种新提法。在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社会保障收入是构成居民收 入的一部分。社会保障收入社会保障收入指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对居民的转移支付。笔者认为,在信贷消费过程中, 社会保障收入同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一样,是影响居民信贷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以流行的中国老太太与国外老太 太购房的故事为例,说一中国老太太,积累一生的积蓄,到临死前才买了一套房子,而外国老太太,年轻时就买了 一套大房子住,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还贷。该故事单纯批评中国老太太的消费思想保守是显示公平的。因为,我国的 社会保障制度远不可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老太享受着完善的社会保障,即使破产,也可重新开始生活, 而中国老太在信贷消费时,则极有可能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一旦破产,生活难以为继。在这故事中,反映出了 社会保障收入对信贷消费的影响。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11 第 2 章 制约居民信贷消费力的因素分析 2.1 信贷消费力主体分析 分析信贷消费主体,可从信贷消费观念和信贷消费知识两个方面入手。信贷消 费观念和知识是居民信贷消费力的软约束。 信贷消费观念指居民对信贷消费行为所持有 的基本态度。信贷消费知识既包括商品消费知识,也包括信贷及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 2.1.1 消费者信贷消费观念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 2.1.1 消费者信贷消费观念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 当前,信贷消费观念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滞后型信贷消费观念,除非逼不 得已,绝不会主动利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在思想上排斥信贷消费行为;一种是过度消 费观念,其具体体现为不顾个人偿债能力,滥用个人信用进行信贷消费。 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我国居民形成了典型的自给性消费观念。所谓“量 入为出” 、 “无债一身轻” 是我国人民多年以来形成的消费理财观念。在传统消费观 念里,即期收入是当前消费的最大限度,宁愿省吃俭用,也不愿“负债消费” ,受传 统观念束缚,人们在消费行为上偏重远期消费,轻视近期消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居民借贷消费是件不可避免、很正常的事情。为扩大消费 市场,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办法,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大都市年轻人 的推崇。自 1998 年中国大规模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比 16 年 前扩大了 20 多倍,到 2004 年 6 月已经超过 17000 亿元人民币,比世界任何国家的增长 速度都快。 与此同时, 我国居民整体家庭债务比例, 即家庭债务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 也一路攀升,一些城市的家庭债务率已经严重超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刘建昌 指出,北京、上海两大都市的居民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分别达到 155和 122,部分大 城市的家庭债务比例已经超过了 2003 年美国的家庭债务比例 115。 我国信贷消费的 快速增长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个人债务风险。 万贵生:市场报2004 年 12 月 07 日第四版。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成熟的信贷消费观念是建立在消费者对自身未来偿债能力的正确评判基础之上的。 在当前收入水平下,我们既不主张传统的自给性消费观念,也不能鼓励不顾自身偿债能 力的过度消费。现在,一部分人陷入了过度消费观念的误区,特别是年轻一代,虽然已 经摒弃的滞后的信贷消费观念, 却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不顾个人偿债能力的过度消费。 过度消费不是成熟的信贷消费,信贷消费要以充足的还贷能力为基础,而过度消费不考 虑还贷问题,单纯以满足自己无止境的私欲为目的,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在借贷 消费过程中,一些人不能充分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盲目举债消费。成为“负翁一族” , 陷入债务危机难以自拔。 2.1.2 消费者信贷消费知识不足 消费者信贷消费知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者教育开展很不充分。在信贷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缺乏必要的 金融意识和理财技巧。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我国消费者与银行的关系长期以来 一直停留在单纯的储蓄关系层面上, 我国居民信贷意识比较薄弱, 信贷知识还比较贫乏。 消费者对银行推出的消费信贷业务了解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很了解消费信贷的被调查者 大多数是在金融系统工作的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以及极少数办理过消费信贷的消费者。 大多数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业务的知识准备不够,比如在哪个部门办理,大致需要哪些条 件,如何还款等问题所知不多。有些被调查者还担心,万一在还款过程中出现意外,中 断还款,是否会一无所有。就因为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了解不够,金融意识不强,心存疑 虑,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2.2 信贷消费力客体分析 2.2.1 个人信用市场价值分析 2.2.1 个人信用市场价值分析 个人信用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 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 个人信用与信贷消费之间的逻辑是: 使用个人信用, 拥有贷款资格, 进行信贷消费, 提升消费品质;在承担还贷义务中守信用,个人信用等级提高,信用度增大,个人信用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13 价值提升,这样,可以在以后的消费贷款过程中,享受更高的贷款额度或更优惠的贷款 条件。消费者在使用个人信用过程中,使用的次数越多,越守信,其信用价值越大。作 为消费者个人,应该关心、关注自己的信用价值成长。个人信用的使用可以加速个人消 费。 本文从经济学意义上理解个人信用概念,有别于一般社会关系上的个人信用概念。 经济学意义上的个人信用是指建立在授信者对受信者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以及受信者 对拟获得资产效用的预期基础上, 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资产使用权相 对转移的经济交易行为。 经济学意义上的个人信用从社会再生产过程即人们的经济活动 去考察, 货币的借贷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所从事资产的相对转 移,能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当事者双方必须达成协议或缔结契约。一般社会关系上的 个人信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仅从经济活动去考察,而是涵盖了在社会交往活动中 的方方面面。 (1)个人信用制度对个人信用价值的影响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 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等, 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 存档, 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 它使个人不仅单纯根 据劳动报酬进行支付,而且也可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它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 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坚实基础。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可以全面、真实 的反映个人信用等级,为消费信贷的发放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可以 促使消费者在信贷消费过程中更加珍视个人信用价值,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 当前,我国缺乏科学权威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对信用价值进行评估,使 失信成本和失信收益明显不对称,社会对不讲信用行为的约束力度不足。 其具体体现在: (1)贷款申请者向银行出具的收入证明文件普遍缺乏真实性且不易 查评。收入证明并不能百分之百的说明申请者的还款能力。居民收入的不透明也使得查 评难度较大。 (2)个人资产无专业评估,个人资信无专业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只 有抵质押品专业评估机构,没有专业的个人资信状况评估和调查机构。缺乏专门的征信 机构来对个人信息作记录、收集和提供查询,各家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商家缺少 对居民个人有关信用信息的纪录。商业银行纪录也缺乏必要的沟通。 (3)数据缺乏。个 人或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个人税前资产收益、个人有无其他负债等个人资产资信评估的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精确数据和材料处于缺乏状态。在银行对借款人的资信评分表的个人资产相关数据中, 资信总分有时有 10 分的浮动空间,授信额度也就可能因其上浮而提高。 (2)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还处于刚刚起步和试点阶段,我国各地区的个人征 信体系建设在相对分割的状态下进行,各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差距很大,全国性个人征 信体系建设还处于探讨中。 就全国来看, 上海和深圳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最早。 2001 年 2 月,深圳市正式启动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项目建设,同年年底,深圳市政府出台了 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管理办法 ,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数据采集、服务品种开 发、软硬件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工作,2004 年开始全面正式运行。上海市进度稍快一些, 2000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率先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110 万曾经和银行打过“信 用”交道的上海市民开始拥有除人事档案之外的另一份重要档案个人信用档案。通 过该档案的查询系统, 上海各商业银行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发现贷款人或信用卡使用者有 无信用污点。目前已经进入数据库的客户资料基本上都与金融有关,主要分为三类:一 是客户的个人基本资料;二是客户的银行信用,包括上海市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信贷 记录、信用卡使用情况等;三是客户的社会信用和特别记录,包括曾经发生的金融诈骗 等不良记录。值得一提的是,此系统中个人信用档案中的不良记录只保留 7 年,只要在 此之后按期还款,还是可以获得良好的信用记录的。 在其它一些城市,因为开展信贷业务的需要,部分商业银行也在试着建立自己的个 人信用体系,但由于是独立操作,所以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评定不全面,只能根据某 人在自己银行的情况来评审其等级;其次是在一家银行确定了一个信用等级,而在其它 银行却不予认可,要重新评定;此外,同一个人在不同银行的信用表现很可能是不一样 的。银行与银行之间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考虑,既不联网,也不大沟通。在这种状况下 银行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个人资信情况,信息严重不对称,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难以 建立。再加上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信贷成本上升、手续繁杂。因此, 阻碍了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 2.2.2 信贷消费品和劳务市场价格分析 2.2.2 信贷消费品和劳务市场价格分析 当前, 在我国信贷消费品和劳务市场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贷消费品价格和 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研究 15 价外费用偏高。以使用信贷资金购买一辆 8 万元的左右的小汽车为例,贷款额按五万元 计算,五年还本付息,消费者每月需要支付 1000 元左右的费用,再加上需要为此支出 的燃油、税费等,每月大约需要 2000 元,这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的。另外,我们还可以住房为例再做分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 年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5454 元,而商品房售价平均每平米 2069 元。这表明,一个双职工家 庭的年收入仅够买 5 平米住房,如果欲购买一套 50 平米的住房,需要停止一切消费而 积累 10 年的收入!信贷消费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而言偏高。这在一 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居民信贷消费力长期处于偏低水平。 2.3 信贷消费环境分析 2.3.1 信贷市场环境分析 2.3.1 信贷市场环境分析 (1)各地区信贷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 由于消费信贷政策的规定,中国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贷款主要限于该机构所在地, 因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消费信贷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明 确表示, 其消费信贷的发展重点应集中在沿海、 沿江等发达地区。 截至 2000 年 11 月底, 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福建 5 省(市)消费信贷余额合计为 1921 亿元,占全部消费信 贷余额比重的 61%,其它省市仅仅占 39%。在消费信贷品种方面,地区差异也很大,西 部有些地区至今还没有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相当多的学生得不到助学贷款。 (2)各金融机构个人信贷业务开展不平衡 无论是消费信贷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处于领先地位,股份制商 业银行在消费信贷总规模中的比例很小。 截止到 2002 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合计为 8886 亿元,占全 部消费信贷余额之比为 85.6%,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占比例只有 14.4%。 截至 2003 年 11 月,中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已达到 1800 亿元,其中工、农、中、 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总份额的 81%,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份额只占 1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活垃圾收集设施防雨防晒改造方案
- 光伏项目施工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 源网荷储一体化中源荷协调互动实施方案
- 幕墙数字化深化设计实施方
- 雨水调蓄设施建设防内涝方案
- 农艺与观光协同管理方案
- 2025年幼儿保健简述题目及答案
- 护理病人考试题及答案
- 单招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学配伍题真题及答案
- 转移性肝癌超声诊断
- 药械法律法规培训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第1课时(Section A 1a-1d)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药剂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2025年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试卷真题附详细解析
- 2025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 4 古诗三首
- 航运品牌国际化拓展策略-洞察及研究
- 《矿图》教学课件
-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件(第一章-思想文化)
- (高清版)DB1301∕T 345-2020 优 质冬小麦石农952栽培技术规程
- 药品进销存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