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中文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a b str aet., ., . 3 弓!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一章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现状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一节 我 国不动产遗产 继承途径之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一、 不动产遗产继承之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二 、 继承途径之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第二节 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法律规定之现状及趋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 、 不动产遗 产继承法律规 定之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二 、 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非诉途径之立法 趋势 ., . . . . . . . . . . . . . . . 8 第二章 大 陆法系主要 国家不动产遗产继承非诉途径之概 况 . . . . . . . . . .10 第一节 公证人模 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一 、 法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之 非诉途径介绍 . . . . . . . . . . ., 二 , . . . . . .10 第二节 遗产法 院模式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一 、 德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之 非诉途 径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二 、日本不动产遗产继承之 非诉途径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第三章确立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非诉途径之意义 . . . . . . . . . . . . . . . . . .15 第一节 我 国国情对于不动产继承非诉途径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巧 一 、 民众传统继承习惯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巧 二 、 社会 发展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第二节 国外主要大陆法 系 国家的立法经验对我 国的启迪. . . . . . . . . . . . . . . , . . . 16 第 四章完 善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法律规定 的立法 建议 . . . . . . . . . . . . . . . .19 第一节 我 国不动产遗产 继承非诉途径之法律缺 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第二节 公证制度 的作用 与贡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一 、 公证制度对于我国现行不动产遗产继承领域作用与贡献 . . . . . . 21 二 、 法 国公证 人模 式对 于我 国 的启 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四节 我 国传统理念对于公证制度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一 、 民众传统继承 习惯及传统 文化理念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二 25 二、 公证制度的优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第五节 我 国现实 国情对 于公证制度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一 、 现行法律制度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二 、 社会诚信体系 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三 、 社会发展 趋势 的需 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第六 节 对于公证制度全面介入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领域 的立法建议 . . . . 29 一、 公证制度全面介入不动产法定继承领域 的立法建议 . . . . . . . . . . . . . . . 29 二 、 公证制度全面介入不动产遗嘱继承领域 的立法建议 . . . . . . . . . . . . 34 结语., . ., .38 注 释 . .39 参考文献 , .43 后 记 .44 中文摘要 随着我 国经 济 的迅 猛 发展 ,我 国公 民的不动产拥 有率 已经越来越 高 。随之 而 来 的便 是作 为 遗产 继 承 的标 的 ,不动产 遗 产 占据 了很 高 的 比例 。虽然 我 国物 权 法 规定,因继承或受 遗赠取得物权 的 ,自继承或 者受遗 赠 开始 时发生效力 ,但 若遗 产为不动产 ,继承 人想要真正地处分 ,还必须经过登 记环 节 ,否则其处分行 为 不 发生效 力 。因此 ,公 民继 承不动 产遗 产 必 须 要 有途 径 ,这 里 的途 径 主要 针对 解 决 继承人 能顺利 地处分 不动产 的 问题而言 。我 国现行 的遗 产继承制度 中 ,继承遗 产 的途径 主要 分 为诉讼 途 径解 决和 非 诉途 径 解 决 , 两 种 途 径 均 是 公 民继 承 遗产 的合 法途径 ,而在 不动产遗产继承法律规定方面两者之 间却 存在着 巨大差距 。在我 国 现行 的法 律 体 系 中,通过诉 讼途 径 继承不动 产遗 产 方面 的法律规 定相对较 为完 善 ,不论在继 承法还 是在房屋登记法 规 中都有较 为具体和 具有可操作性 的规 定 , 相 比而 言 ,通 过非诉途径 继承不动产遗产 的法律 规定却显 得极为匾乏 ,在各部 法 律和行政法规 中都没有 找到具有可操 作性 的条款 。 而在我 国现行司法实践 中, 公证制度对于非诉领域 的不动产遗产 的继承特 别 是登记环节发挥 了极大 的作用 , 几乎各地 的不动产登 记机关均 以公证书作 为非诉 情 况 下 为 继承 人 办理 不 动 产 遗 产 转 移 登 记 的依据 , 使 继 承 人 能顺 利 地 处 分 不 动 产 遗产 。 但公证 制度 对于不动产遗产继承领域 的介入多存在 于地方政府规章甚至 于 效力更低 的地 方政府 部 门的一些行政性规 定之 中,没有 上位法 的支持 ,很难长 久 地 保 障遗 产 继 承 领 域 的正 常 运 转 。 本文 以公证人 的视角 , 通过对 于我 国 民众传 统继承 习惯 以及现 实我 国社会 发 展 需求 的分析 ,阐述 非诉途 径解 决 不动 产 遗 产继 承 问题 之 重要 意 义 。同时 ,本 文 通过 比较 研 究 的方法 , 介 绍 了与我 国法 律 体 系相近 的主 要 大 陆法系 国家在 不 动 产 遗产继承非诉 领域立 法 的经验 ,并 以法 国为主要 介绍对 象 ,着重介绍并分 析 了法 国的公证人制 度对于 非诉途径继承不动产遗产 的作用和 贡献 , 并从 中汲取对 于我 国有益 的经验 。在借 鉴 国外 法 治 国家经验 的 同时 ,本 文 结合我 国 国情 ,分 析 了我 国民众传统继承 习惯 及 传统文化理念对于 公证制度 的需求 , 论证 了我 国现行 法律 制度 、社会诚 信体系 、社会发展趋势对于 公证制度全面 介入不动产遗产继 承领域 的呼唤 ,提 出不动产遗 产继承非诉途径之 构 建思路 。 本文指 出, 对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法律规定 的完善必须从完善非诉领域 的法 律法规入手 , 并论证 了公证制度全面介入 不动产 遗产 继承特 别是介入登记环 节 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 在 制度设计方面 ,本文 从 公证制度 介入法 定继承和遗嘱继 承两 方面入手 ,分 别给予 了符合我 国国情且具 有可操 作性 的立法建议 ,以公证人之视 角 ,着重强调了构建全新非诉途名 织 寸 于完善我国不动产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的重要 性 。 关键 词 :不 动 产登记遗 产继 承非 诉公证 中图分类 号 : d 923 . 5 a b stra et 钻 th the rep aid d ev elop m ent o f c hin ese eeon o m y,the ra t io o f c 11in e se p eo p le wh o o wn real es柱 n e 15 g et t ing hig h er than ev er, as a eo ns equ en ee of w hich ,real esta t es have been aceounting for a m ajor port ion am ong the heri ta g es of people. although aeeording to c bjn a, 5 propert y lav叽properi 夕 righ t s of heri ta g e due to i 川leri tance or by b equ est from the sta时 to be valid, but if the h eri ta g e 15 real esta t e, heirs w ant to really punisbm e呱 i t m ust 90 through the registration 11 创 喊or disposi tion has no eff e et .5 0 ei血 ens m u st h av e a wa y to inh eri t real estat e . t hls m ean s the m ain h eir to su ecessfi i l ly ad dressing the p rob lem in ten ns o f d isp o sal o f real e sta t e. in c h in a, the tw o diff e rent w ays to i nher i t the her i tages 15 tb l ough ii ti gat ion or n on一 liti gat i on ap p ro aeh es.e ither of them 15 law ful.th e law o f litig atio n ap p roac h es an d n on 一 litig atio n ap p roach es are tota l ly d iff e re n t. th e law o f litigation ap p roach e s are d e面 led w hieh can b e ee川 fi ed in b o th law o f su eeessio n an d law o f re gister o f the h ou ses,m ean w hile the law o f n o n 一 litig atio n ap p roach es are deficient w 拍eh can b e certifi ed in m o st o f the c hine se law un d er the sy stem o f c h ine se law - n o tar i 乙鱿io n sy stem p lay s an 而 p o rtan t role in the no n 一 litig atio n ap p roach es in judieial practice of c hi n a.n ota r i al eert ifi eates are used as the basis of the successor for the transfer of real esta t e registr ation by al m ost every real esta t e registr ation off ice in n o n 一 litig atio n eases. b ut it ean n o t m ak e a lon g eff e ct w hieh o nly ex isted in the eff e ct iveness of loeal goveen t regu l at i ons and even low er som e of the loeal g ov en 卫 n ent adi饭nistr ativ e p rov ision s w itho ut the law. t h is thesis 15认 厅 itt en fr o m a n otary , 5 p ersp eetiv e ai lni刀9 to illus tr ate the 而 p o 比叨 ee o f the n o n 一 litig atio n ap p roaeh es to ad dress the inh erita n ee p ro b lem s inv o lv ing real esta t es th r ou g h an aly sis the tr a dition al in h eri ta n ee p rac t iee s an d the reality of c hin a, 5 social dev elopm ent need s. t his thesis intr o du ee the legislativ e ex p erien ce s o f the i n h eritan ce o f real esta t e o f th e n o n 一 litig atio n ap p ro ac h es o f the m ai n eiv il law co un 创 es wh o se leg al sy stem 15 si in ilar to ours thro ug h the w ay o f eo m p arativ e stud y. th e 加 p o rl 月 n t ro le in the n on 一 litig ation app roa eh es o f the n ot田了 o f f ran ee 15 b een em p h a sized intr o d u eed . t hjs thesis an aly sis the in h eri ted h ab its o f our p eople an d traditi on al cul恤 e, trad iti on al eoneept of dem and for the notai 下 system an d d em o n strates o ur cur r ent le gal sy stem ,the so cial ered it sy stem ,so eial tr e n d s for the n o tary sy stem 15 fully inv o lv ed in the fi eld o f real esta t e in lleritan ee eall in eonjun eti on w i th the aetual eir eux n sta n ees i n c hina and put forw ard ideas on how to b u ild u p the n o n 一 litig atio n eh an nels. t hls thesis p o in t ed o ut th at c hin a, 5 real esta t e i n h erita n ee law m ust b e p erf e et n on 一 p erf e ct field o f leg al eom p lain ts star t ,an d argu es that the n ot田甲 sy stem 15 fu l ly inv o lv ed in real n eed an d 而 p o rt an ce o f i 刀 11eri tan ee. t h is inv o lv ed the leg al sy stem in h erited fr o m the n otai 下 an d tw o 一 p ro n g ed ap p ro aeh to testaj m en tai 了 su eee ssio n , w ere given a line 俪th c hi n a, 5 national eondi tions and w orkable legislative proposals and stressed the 汕 p o rt an ee o f b u ild up the n o n 一 litig ation eh an nels o f the 恤 p ro v em ent o f i n h erita n ce law from a n otary 5 p ersp e ctiv e. k eywo rd s: reai esta t e reg ister c h inese l ib ra ry c la ss沂 eatio n : inh erila n ee n on 一 litigatio n n ot别甲 d 9 2 3 .5 引言 随着我 国经济 的迅猛发展 ,拥 有不 动产成 为我 国公 民越来越普遍 的现象 。随 着不动产拥有率 的提高,不动产在 遗产 中所 占比例 也越来越高 。我 国现 行的继承 法律体系 中对 于遗 产继承 实体方面 的规 定 已较 为全面 , 但对于遗产继承程序 方 面 尤其是非诉途径继承遗产程序方面 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 。 特别是物权法颁布 实施 后 ,继承人想要真 正地处分不动产 必须 经历登记环节 ,因此继承途径尤其是 非诉 途径就显得尤 为重要 。没有合理完善 的继承途径 ,继承人继承不动产后无法 进行 处分 ,其 权 利 就存 在 着 严重瑕疵 ,对公 民物权 的保护 也是 十分 不利 的 。纵览 整 部 继承法 ,对于继承遗产 的非诉途径 ,尤其 是不动产方面,仅在第十 五条 原则 性地规 定 “ 继承人应 当本着互谅互让 、和 睦团结的精神 ,协商处理继承 问题 。遗 产分割 的时间、办法和份额 ,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的,可 以由人 民调解 委 员会调解或 者 向人 民法 院提起诉讼 。 ”此规 定可操作性极差 ,根本 未说 明在 没 有纠纷 的情况下 ,人们应如何通过法律认可 的途径继承遗产 。其实 ,在现行遗 产 继承实践 中,尤其在非诉途径领域 ,公证制度 已然成 为不动产遗产继承领域 的主 角 ,虽然这个 主角至今仍 未得到上位法 的认可 ,但 不可忽视的是其发挥 的重要 作 用 。公证机构作为专业 的法律机构 ,其 对于不动产遗产继承领域 的法律梳理 、对 于遗产的合法分配 ,尤其是其极高的公信度和专业度 岂是居民委员会 、村 民委员 会乃至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所 能比拟 的 。其实 ,在大陆法系 的法治 国家 ,公证 制度全面介入不动产遗产继承 的非诉途径早 己成 为 了事 实。 在法 国,公证人 需全 程参与每个非诉途径 的不动产遗产继承案例 , 全面 的介入每个不动产遗产继 承案 例 的方方面面 。在德 国,即使其存在专 门处理遗产案件 的遗产法 院,但德 国公证 人仍在每一起 不动产遗产继承案例 中发挥着极大 的作用 。 本文 的理论意义在 于 从 法律及行政法规 的角度 , 使公证制度全面介入不动产遗产继承 的非诉途径找到支 撑 点,使其具有法律上 的依据和理论支 撑 。本文立足于通过对 于 国外先进立 法经 验 的引荐 ,通 过对于 我 国 自身实践 的总结 ,提 出合理 的立法建议 ,进 一步完 善我 国的不动产遗产继承 的法律规定 , 并最 终达 到建立符合法治社会要求 的遗产 继承 法律体系的 目的 。 第一章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现 状概述 第 一节我 国不 动产遗 产继承途径之概念 一 、不动产遗产继承之概念 在我 国现行 民法立法 领域 ,一般 是 以财产 的性质确定不动 产 的 ,所谓 不动 产 ,系指依 自然性质或者法律规 定不可移动 的物 ,包括土地及 其 定着 物 。因此 , 在我 国立法体系 中,一般将土地 、矿藏 、森林 、房屋等确定为不动 产 。根据我 国 宪法 的规定 ,我 国的土地 、矿藏 、森林 的所有权都属于 国家或集体 ,完全不存 在 个人拥有所有权的情况 ,同时根据我 国继承法第三条 的规定,遗产 系指公 民死亡 时遗 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因此 ,在我 国的不动产遗产 中,房屋成为 了最为重要 的 一个组成部分 。 虽然我 国继承法第三 条 中同样规定了作为不动产 的公 民的林木 的 也可 以作 为公 民的遗产 , 但 因在 司法 实践 中发生林木继承 的案例一 般 发生在 我 国 农村地 区且需要办理相关继承手 续 的案例极为罕见 ,几乎可 以忽略 不计,在遗产 继承 领域 没有讨论 的意义 ,所 以可 以这 么 说 ,房 屋 的继承 己几 乎成 为我 国不 动 产 遗产继承领域 的全部 。因此 ,在 司法实践中,我 国的不动产遗产继承一般系特指 房屋遗产 的继承 ,同样 ,本文之 后笔 者所提及 的不动产遗产继承系专指房屋遗 产 继 承 。 二 、继承途径之概念 由于我 国物权法在不动产物权上采取 的是物权登记生效主义 ,因此,即使继 承法 第二条规定了 “ 继承 从被继 承人死亡 时开始 ” ,物权法第二十 九条也规 定了 “ 因继承 或 者 受遗赠取 得物 权 的 , 自继 承或受遗赠 开始 时发生 效力 ” ,但继 承 人 想要真正处分不动产遗产 ,还必须经过登记环节 ,否则其处分行为不 发生效力 。 因此 ,被 继 承人死亡 后 ,即使继 承 已经 开始 ,继 承人 已经 自继 承 开 始 时取 得 了不 动产物权 ,但 因为没有办理登记 ,其无法进行处分 ,其对于该不动产拥有 的物权 上存在着重大瑕疵 。由于继承人 在取得不动产遗产后 ,其 处分 不动 产 的行 为必须 经过登记才发生效力, 因此合理完善 的继承途径显得尤为关键 。 这里 的继承途径, 笔者 以为 , 主要是指继承人在取 得不动产遗产物权后进而想要 处分 不动产之 间的 制度衔接 , 也就是指继承人通过 何种方法对于被继承人遗 留下 的不动产能进行完 全地 处分 ,从而消 除 因继 承 而取 得 的不动产物权上存 在 的瑕疵 。 第 二节 我 国不动产遗产 继承法 律规 定之 现状及趋势 一 、不动产 遗产继 承法律 规定之现状 现今 我 国不动 产遗 产 的继承状 况 究竟 如 何 呢 ? 根据 笔者对 于上海 市最 大最 权 威 的公证 机 构近 三 年 来 的遗产 继 承 案 例 的数据 统 计 , 不动产继 承 均 占到 了 所有 继 承 案例 的半 数 以上 。 同 时根据 笔 者 对 于某 些 上 海 市基 层 人 民法 院近三 年 的遗 产 纠纷案件 的 了解 ,遗产诉 讼 中有 关于不动产 的纠 纷也 同样 占据 了很大部 分 比例 。 随着 上世 纪末我 国政府推 行房改 以来 , 房屋产权 私有 化 已成为现今 我 国社会 的主 流 ,同时 随着 房地 产市 场 的井 喷 式 的发 展 ,房 屋 已成 为我 国民众 个 人财 富 中最 重 要 的一个 组 成 部 分 。随之 而来 的便 是在 遗产 领 域 ,不 动 产 成为遗 产 继承 中最 主 要 的标 的,也是关系 到每一个公 民切 身利 益 的 问题 ,因此 ,急需构建 一个 完备 的遗 产继承体系和 程序 来规范不动产遗 产 的继承 ,使 被继承 人 的遗产得到妥善 处理 , 使 继承人 的合 法权 益 得 到 应有 的保 障 。 根据我 国现行 的法律 法规的规 定 以及 司法实 践 的经 验总结 ,笔者 以为 ,我 国 现行 的不动产遗产继承途 径被划 分 为诉讼途 径继 承 以及 非诉途径继承这两 大类 。 首先 是诉讼途 径 ,系指继 承人之 间就被 继承人所遗 留的不动产 遗产 的分割 、归属 无法协商一致 , 通 过 向人 民法 院提起诉 讼 ,由人 民法 院做 出调解或 判决来确 定不 动产遗产 的归属 。这在我 国继承 法第十 五条有 明确规 定 ,继承人就遗产分割 协 商 不成 的可 以 向人 民法 院提起诉讼 。同时在 司法 实 践 中,房屋登记管 理部 门均 可 依 人 民法 院生效 的判决书或调解书为继承人 办理房 屋产权 的转移 登记手续 , 并 在法 律法规层面上对于此类 型 的登记规 范有理论 的支撑 。可 以说 ,在 继承人之 间就 不动产遗 产 的分割 、归属发生纠纷 时 ,我 国法律法 规对于诉讼途 径继 承不 动 产 , 特 别是对 于 该类情 况 下 的不动产遗 产 的登 记 方 面 已有 较 为完善 的法律法 规 和 实 践操 作 方 法 。 相对于较 为完善 的诉讼途径继承不动产遗产 的法律体系而 言 , 对于继承人 之 间无纠纷并且 能达成 一致 的非诉途径 继承 不动产遗产 的法律法规 , 却意外地 成 为 了我 国现 行 法律体系 中的盲 区。正如前文 所 言 ,不动产 已然成 为我 国公 民个 人遗 产 的最 主要 的组成 ,并且在 处分不动产是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前提下 ,民众 需求 极为强烈 的非诉途径继承不动产遗 产 的法律法规 却极不完善 。 继承法仅仅 在 第 十 五条 原则 性 的规 定 “ 继 承人 应 当本 着 互 谅 互 让 、和 睦 团结 的精 神 ,协 商 处 理 继 承 问题 。遗 产分割 的时 间、办法和份额 ,由继 承人协商确 定” 。光凭这一条法 律条 文 ,是没有 任 何在司法 实践 中的可操 作性 的 ,尤其 是在物权法 颁布 实施后 ,明确 规定 了因遗 产继承而取 得 的不动产物 权 ,继承人要 处分不动产 需要办理登 记 ,但 继 承 人 凭 什 么 法 律文 书 办 理 登 记 , 无 论 在 物 权 法 还 是 城 市 房地 产 管 理 法 中 都 没 有 提及 ,成 为 了我 国法律 体系 中的一个尴 尬 的盲 区。为何笔者称 其为尴尬 ,原因在 于诉讼体系 的完善 的同时却严重 忽视 了 非诉 体 系 , 这 种严重的失衡造成 了如此关 乎于 民生 的一个重 大 问题却没有 相应法 律法规 的规 定 。 难道一个和 睦的家庭 因继 承遗 产无 路 可寻也 要走诉讼 的道 路 ? 这 显然完全 不符合 我国 民众 的传 统道 德理 念 ,也会 极 大地 浪 费了我 国本来就稀缺 的审判 资源 。 根据 笔 者的了解 ,在现 实的司法 实 践中,我 国各地方 的房地产登记部 门都会 要求 不动产 遗产 的继承人提供相应 的法 律文书 才会 为其办理不动产 的转移登记 , 这其 中公证 文书 成 为了各个地方 的房地 产登记 部 门首选 。然 而在 无上位法 支持 的情 况下 , 全 国各地虽根据各个地方 的地方 法 规或行政条例形成 了 以公证文书为 不动产遗 产继承 的依据 的惯例 , 但对 于整个 国家法律体系 的完整和 统一是十分不 利 的,同时也折射 出我 国现今非诉途径 继承不 动产遗 产领域 的混沌不堪 。 二 、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非诉途径之立 法趋势 有关于 我 国继承法律制度 的完善 已经 引起 了立法 界和学术界 的高度重视 , 继 承法颁布至今也 已 20 余年 , 其某些条文 的规定 己远远跟 不上时代发展 的脚步 了, 对于继承法 的修改 己势在必行 。 许 多学 者也 已意识 到笔者之前所 提 到构建 不动 产遗产非 诉途 径 继承 的重要 性 ,笔者翻 看 了两部中国民法 典草案建 议稿 以及一部 中国继承法立法 建议稿 ,几 位学者不约 而 同地把 “ 遗产的处理 ”单 独成章 置于法典的最后 一个篇章 ,充分说 明了遗产 的继承途径是整个遗产继承 的最 后一个也是最 为关键 的步骤 , 故大家都 不吝笔墨将其单独成章 ,即便纵观各 国立法例 , 各 国法典大都不将遗产 的处理部 分单独作规 定 。笔者 以为,这样 的立 法趋势 是符合 我 国国情 的。首先 ,它保持 了我 国现行 继承法 的体系让 民众更容易接受 , 我国现行 的继承法便将遗产 的处理 单独成章 , 这一立法体系对于现行我 国遗产继 承领域 急需梳理 的继承遗产途径 的 状况而言 ,能一针见血地给予司法实践 于指导意义 ,将遗产处理 的规定汇总能更 有 效率地解 决当前遗产继承领域存在 的某些 问题 。其 次 ,对于法定 的全新 的继承 途径 的汇总 ,使广 大民众更容易理解立 法者 的立法意 图。相对于各 国立法 中将遗 产 处理散落 于遗产 分割 、债务清偿等规 定之 中 ,我 国立法将其 单独成章 ,对于处 于法治建设初期阶段的我 国法律体系来 说 , 更 能使广大适用法律者理解立法者 的 立法意 图,而不是 再从各个条文 中单独抽 出相 关规定来理解 ,有利于继承法 的准 确 施行 。 然而 , 令人遗憾 的是 , 无论 是两部 民法 典草案建议稿还是继承法立法 建议稿 , 在 完善我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法律规定方面都有所缺憾 , 三者都没有对于非诉途径 继 承 不动产 遗 产 尤其 是登 记环节 做 出具 有符合我 国 国情 以及可操 作性 的立 法 建 议 。三位 学 者 均认 为 ,继 承 开始 后 ,继 承人 得 随 时请 求 分割遗 产 ,除 去一 些 法 定情 况之 外 。但对 于 非诉 情况 下 的分割 途径 ,均 无 下文 。虽 然有 学 者 建 议 了遗 产 分割 的方 法 为 先按 遗 嘱确 定 的方 法 分 割 , 其 次按 遗 嘱指 定 的第三人 确 定 的方 法 分 割 ,再次才 按全体继承人协商 ,最 后若 协商不成 申请人 民法 院裁判 分割 。 然 而 , 如此 原则性 的规 定 ,在司法 实践 中是无 任何可操 作性 的 。 特 别是不动产 遗产 作 为 一种 需 要 办 理 登记 后 才 能处 分 的遗 产 ,不形 成有 效 的法 律文 书 ,房屋 登 记部 门如 何为继 承人 办理登记 ? 按现 行 的立 法 趋势 ,继承 人之 间只要协商一致 ,达成某 种 协议便可处分不动产遗产 。但在司法实 践 中,若仅凭继承人之 间有 关于不动产遗 产 的书 面 协 议 ,房 屋 登记部 门是拒 绝 为其 办理 登 记 的 。原 因在于 ,首 先 房 屋 登 记 部 门是没有 能力对这份书面协 议进 行 审查 的, 对于继承人 之 间有无按 照法律 规 定 进 行继承 ,有无遗漏 、隐瞒其他继承人 ,甚至侵犯他人利益 ,房屋登记部 门没有 能 力 也 没 有 必 要 去 审 查 ; 其 次 ,房 屋 登 记 部 门不 会 去 承 担 错 误 登 记 的风 险 ,房 屋 登记部 门作为不动产 的登记部 门,有义 务保证 登记 的真 实性合法性 ,其绝不 会愿 意 去承担 因错 误登记而被起诉甚至赔 偿 的风 险 。因此 ,实践 中才会 发 生各地 房屋 登记部 门均要求继承人 以公证 书 为办理 不动产遗 产转移 登记 的依据 的现象 。 然而 对 于司法 实践 中 已经长期存在 的现象 ,各位立法 建议者均视而不见 ,依 旧主观地 美好地认 为继承人之 间协 商一致便可解 决遗产处理 的问题 , 笔者对此感 到十 分地 错愕 。 这样完全忽视 公证 机构在非诉途径遗产继承领域特别是登记环节 的作 用 的 立法趋势 ,是笔者不解且反对 的,其对 于构建我 国完整 的严密 的继承法律 体 系 、 完善继 承法律 规定而 言不失为一大严重 的缺 失 。 第二章 大陆法系主要 国家不动产遗产继承非诉途径之概况 纵 观 各 国立法例 ,各主要 法 治 国家 对于 遗产 继承方 面的 法律 法 规 都 经 历 了 一个较为漫长的修正、 完善的过程 , 现 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应其 自身国情的体系, 并经历 了司法实践的长期检验 。从我 国现行法律体系来看 , 虽 然被称之 为具有 中 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但我 国仍 实行 的是成文法典 的形式 ,司法实践 中的 判例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我 国的法律渊源仍主要是全 国人 大及其 常委会 颁布 的各部成文法律 。所 以,无论就法律体系 的根本性质或是表现 形式而言 ,我 国的 法律体系与大陆法系有着诸多相似甚至相 同之处 ,我 国近年来 司法 改革 、立 法模 式也主要参考和借鉴 了大陆法系 主要 国家 的模式来进行 。因此 ,大 陆法系主 要 国 家 的立法例对于我 国的立法来说 ,具有 极其重要 的参考和借鉴 的价值 。在此 ,笔 者 力举三 个主要 的大 陆法系 国家立 法 例 中有 关于不动产遗产 的非诉 途 径继 承 的 立法 ,取之精华 ,为 己之用 。纵观大 陆法 系主要 国家立法例,在不动产遗产 继承 非诉途径方面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公证 人模式和遗产法院模式 。 第一节 公证人模式 一 、法 国不动产遗产继承之非诉途 径 介绍 法 国作为大陆法系的主要 国家 , 其 悠久 的立法史所折射出的法 治建设道 路是 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借鉴的, 尤其在 民法立法方面 , 200 多年前法 国民法 典的诞 生, 不仅成就 了拿破仑 的伟大 ,也奠 定 了大 陆法系 民法 立法体系的基础 。在经历 了历 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后 ,事实 告诉 我 们 ,法 国民法典的确是法 国迈 向法治 国家 的一个重 要 的坚 固的基石 。 纵观法 国民法典有关于继承方面 的规定, 法 国民法典很详细地 对继承遗 产 的 途径进行 了分类 。有纠纷 的继承 案件 由法 院进行判决 ,如法国 民法典第 8巧一 1 条等 多处条款都是如此规定的。 法 国 民法典另一显著特征便是对于遗产继承 的非 诉途径规 定的十分之详细且极具可操 作性 , 这 为司法实践 中很好地 贯彻立法 者 的 立法意 图打下 了坚实 的基础 。纵观所有 法 国民法典 中有关于继 承 的条款 ,笔者 不 难发现 ,公证人在遗产 的非诉途 径继承 方面发挥 了极大 的作用 , 许 多条款 中都提 到 了公证人及公证文书 ,可见公证制度在法 国影响之深远 。 具体到笔者所谈及的不动产遗产继承的非诉途径 , 法 国的继承 同样也分为法 定继承和遗 嘱继承 ,法国民法典都分别做 了一些极具指 导性和 可操作性 的规 定 。 法定继承方面 , 法 国民法典的一些基 本条款如下 :法 国民法典第 815一 11 条规 定 : “ 在没有其他证书的情况下 ,每一共有 人在共有财产 中的权利 依公证文书产 生 , 或者依 公证人制定 的财产清册前言确 定之 。 ” ; 第 819 条规 定 “ 如所 有 的继 承人均 己到场 并且均有 能力 ,遗产分割得依各方 当事人认为合适 的形式与证 书为之 。 , : 第 827 条规定 “ 如 不动产不能按照本法 典规定 的方式方便 地进行 分割或分配 ,应 在法 院 以拍卖方式进行 出卖 。但是 ,各方 当事人如均 己成年,得 同意拍卖 在 公证 人前进行 。公证人 由当事人一致 同意挑选 。 ” ; 第 828 条规 定 “ 对于 动产 与不动产 进行估价并予 出卖 之后 , 如有必要 , 受委派 的法 官应通 知各 当事人前往 公证 人 处 。 公证人 由各方 当事人协商一致挑选 ,或者 当事人对挑选公证人达不成一致 意 见 , 由法院依职权任命 。在 公证人面前 ,对 于共 同分割人应得 的财产进 行结算 ,并且 汇总组成应予分割的财产的总数及财产份数 , 并 向每一共 同分割人提议其可取得 的财产份数 。 ” ; 第 837 条规定 “ 如提 交至 公证人前进行 的分割活动 中发生 争 议 , 公证人应 当制 作发生此种 困难 的笔录 以及 各方 当事人所提 出的说 明意见, 并且让 当事人 前往为分割财产而任命 的法 官前 , 由该法官按照诉 讼程序法 律规定 的形式 进行处理 。 ” 。在 遗 嘱继承方面 ,法 国 民法 典 一些基本 条款如下 : 法 国民法 典第 % 9 条 规 定 “ 遗 嘱得 自书作成 ,或 者 以公证 书 作成 ,或 者 以密 封 之方 式作 成 。 ” 第 1007 条规定 “ 任何 自书遗 嘱或密封遗 嘱 ,在其付予执行之前均 应存交至 公证 人之手 。如有遗 嘱 加盖有 封 印,应 予开 启 。公证 人 当场 制 作开启遗 嘱 的笔 录 与遗 嘱状态 的笔录 ,并具体说 明遗嘱存交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养老护理员考试题及答案
- 高炉炼铁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 北电编导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海南化学会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礼仪培训课件
- 电源性能知识培训课件
- 高效电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电子液压万能试验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办公软件培训课件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考试备考策略
- 护士分配科室管理办法
- 颅内动脉瘤护理病例讨论
- 教师军训团建活动方案
- 新产品开发立项报告
-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 卫生院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 高二秋季开学第一课班会课件:启航高二把握未来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