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摘 要要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性能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 成为汽车工业进步和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被视为衡量一个国 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电子产业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汽车电 子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汽车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汽车开始向 环保、安全和舒适的方向发展,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销大国、消费大国,汽车电 子产业的发展规模呈上升趋势。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各级政府积 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本文回顾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阐述 了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背景和产业特征,界定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内涵,分析了 国内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重点总结了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 并运用 swot 分析法和 gemn 评价模型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进行综 合分析。得出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产 业规模较小、专业化分工体系不健全、产业网络性较差、核心产品的自主创新 能力不强、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从提升产业规模效应、 建立集群化区域创新网络、建立技术研发平台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产业 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汽车电子产业; 芜湖市; 竞争力; 对策 5 study on wuhu automobile electronic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promotion strateg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nsumers demands for the automotive performanc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progress and upgrade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electronic degree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a countrys automobile industry level.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was brough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realized automobiles electronic, informatization, intelligentization and networking, and it is go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and comfort. 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automobile producing and consum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the scal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ries of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ies,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re actively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n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also defines the conten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and analyzes automotive industry profile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of wuhu city, and use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and gemn eval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ness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in wuhu city, drawing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petitivness of wuhu automobile electronic industry is above the average level. thu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hu automotive electronic industry have been identified, such as small industry scale, the imperfect system of specialization, relatively poor industry network, poor autonomous innovation ability for core products, and incomplete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which is useful to propose some pertinent strategies to enhanc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cale, establishing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establishing r wuhu city; competitiveness; strategy 8 图形清单图形清单 图 1-1 论文研究思路结构图 9 图 2-1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13 图 2-2 2004-2009 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与增长 15 图 2-3 2004-2009 年中国汽车产量和增长率 16 图 2-4 中国汽车电子产品结构分布图 16 图 3-1 2005-2009 年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及增长率 19 图 3-2 2009 年乘用车企业销量排行 25 图 3-3 20052009 奇瑞汽车销量情况统计 25 图 4-1 gemn 模型结构图 34 9 表格清单表格清单 表 2-1 2003-2008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产品应用结构 16 表 3-1 20062009 年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主要产品市场份额 20 表 3-2 2009 年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 5000 万以上企业工业产值 21 表 3-3 20012009 年我国汽车销量和汽车保有量 28 表 3-4 2009 年主要城市汽车电子产业主要参考指标统计 30 表 3-5 2010 年一季度主要汽车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31 表 4-1 gemn 模型下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指标构成 35 表 4-2 因素等级与评分标准36 表 4-3 t. l. saaty 1-9 标度及含义 37 表 4-4 不同阶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值 38 表 4-5 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指标权重和得分 41 表 4-6 基于 gemn 模型主要城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评价得分统计 42 3 独独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合肥工业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吴松飞 签字日期:2010 年 9 月 15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合肥工业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 授权 合肥工业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吴松飞 导师签名: 万伦来 签字日期:2010 年 9 月 15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9 月 15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 制造大国, 正迈向汽车产业强国, 2009 年, 我国汽车产量达到史无前例的 1379.1 万辆,销售汽车 1364.48 万辆,当年产销量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了继 日、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年产销汽车超过千万辆的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乘用车销售上,我国自主品牌占有量超过了 40%。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提出:鼓励汽车企 业集团化发展,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市场竞争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企业间的战略重组,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 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形成了新兴的汽车电子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 中的深度应用,催生了汽车整车的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汽车电 子产品占整车价值比例的迅速提升是个必然趋势,这为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带 来了机遇。 2008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在汽车产量增速急剧 回落的影响下,市场发展速度有所回落,成为 2000 年以来的一个低谷,全年汽 车电子产品销售额达到 1405.4 亿元,比 2007 年同期增长 15.6%。2009 年,在 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1864.5 亿元。据 isuppli 统计,2008 年,中国汽车电子销售额占全球的 13.52%,2009 年上升至 18.46%,预计 2013 年将达到 20.86%,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电子产品销售大国。1 芜湖市以自主品牌奇瑞汽车为依托, 自 2006 年开始大力发展汽车电子 产业,国家(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是由原信息产业部在 2006 年批准设立的全 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目前,芜湖市拥有汽车电子企业 50 余家,规模 以上企业 20 余家, 汽车电子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的 65%,实现利润达 8 亿元,汽车电子产业成为芜湖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预 计今后几年,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均在 20%以上。 在此基础上, 研究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竞争优势又是什么,如何抓住机遇, 克服困难,利用全球汽车电子产品发展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会,获得突破性 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汽 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此外,不断增长的汽车需求带来的巨大的汽车电子市 场空间,带动集成电路、软件、元器件等相关行业发展,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整 体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格局。 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 2 (1)通过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可以梳理国内外 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补充国内关于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2)通过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为政府制定经济 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当前,各级政府都着手筹划和制定“十二 五”规划,汽车电子产业的辐射效应,既带动传统汽车工业走科技创新道路, 又拓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汽车电子产业已成为某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 增长点。 (3)通过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有利于汽车电子 企业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由于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起步较晚,汽车 电子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外资企业差距较大,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本土汽车 电子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4)通过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有利于促进芜湖 市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芜湖市依托奇瑞汽车成 功发展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园的建立,为芜湖发展汽 车电子提供了发展空间,通过本文研究,为产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从 而有效地带动芜湖市经济的发展。 1.2 汽车电子产业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2 汽车电子产业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已有 60 年的历史, 国外学者关于汽车电子产业的 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国外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状况、发展 前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预测。 daniel k.ward 和 harold l.fields(2000)认为,汽车中新兴电子产品的应 用前景非常广阔,这意味着汽车价值中电子产品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汽车电子 产业的挑战是如何对这些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发展进行展望,然后沿着预定的 程序去开发这些产品所必需的技术,以便及时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可靠的、 价格合适的产品。经过研究,他们总结出市场需求前景较好的 9 种汽车电子产 品: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线控系统、底盘模块系统、防撞系统、移动多媒体、 先进内部安全、先进的动力系统、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集成的车辆 e/e 系统。 paul green 和 mike flynn(2001)等人就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 用趋势,对美国各大汽车公司的 84 名高级经理主管人员进行了 24 个问题的调 查。对汽车电子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汽车电子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汽 车电子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促进汽车电子发展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总结。 arthur kipferler 和 riccardo monti(2000)研究了电子信息技术如何引起汽车 工业的创新模式的变革,认为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在引入创新方式、创新 3 速度、控制创新的主导力量等方面差别很大。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重 要性日益提高,汽车厂商必须重新考虑如何处理与电子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和创新策略,通过从根本上改变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电子信息技术正在改变 汽车工业的竞争规则。 w ziebar(2001)在研究中发现,在欧洲,汽车厂商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和 开发方面主要依赖于强大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在美国和日本,汽车电子产品的 设计主要在汽车生产企业内部或者由其附属供应商去做。 由于实行模块化设计, 欧洲汽车厂商将汽车电子产品分成许多小的控制单元,而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厂 商则希望将不同的汽车电子系统集成为很少的电子控制单元。 jochem boeke(2001)系统总结了欧洲轿车 telematics 市场的现状和特征。 telematics 是近年来欧美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热点之一,由于还处于市场导入 期,市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他主要研究了未来五年 telematics 应用的主要 方面及需要的主要技术、telematics 价值链的组成、影响 tclematics 市场的主要 因素等问题。指出未来欧洲汽车 telematics 应用的主要方面是安全援助、司机 援助、通讯和信息以及遥测技术。 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的变革,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减少了环境 污染,消费者对汽车的燃油经济、安全、舒适也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主要推 动力。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车电子产品提高了汽车的安 全性和可靠性,减轻了环境污染,使驾驶更加方便,乘坐更加舒适(daniel k.ward and harold l.fields,1998) 。电子信息技术促进汽车在驾驶环境、安全、 燃油经济和环保等方面不断改进,可以增加汽车的新功能,而这些新功能是消 费者满足了消费者的意愿(richard stobart,2001) 。环境保护和安全等方面法 规的出台,对轿车自身安全的考虑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是促使 汽车电子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 (allan roger,2004) w ziebar(2001)分析了 90 年代以来汽车电子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指出 汽车电子产业仍然会快速增长,这不仅是由于高档轿车里的汽车电子产品含量 会大量增加,相反,高档轿车里的汽车电子产品增长趋势可能会放缓。汽车电 子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型轿车里的电子产品将快速增长,从而带来很高的 市场容量。west f. john(2002)对 2000 年全球汽车电子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 了研究,指出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已经占到汽车成本的三 分之一。 clive jones(2005)研究发现,汽车中应用的电子产品含量持续增加,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平均每辆汽车中汽车电子产品约占汽车成本的 10%, 到 2004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约 23%。预计到 2010 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汽车发达 国家中,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将占汽车成本的 40%。随着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 用比例逐步提高,汽车已经由最初的机械产品演变为高级机电一体化产品。 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较晚,对汽车电子产业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我国 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进行了研究。 龚进峰等(2004)在研究中发现,我国汽车电子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 相比要落后 10 年左右, 我国汽车电子企业普遍面临着技术水平低、 生产规模小、 成本高、竞争力差、开发缺乏方向,配套没有客户等问题。汽车电子产品的研 发和应用起步较晚,主要差距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系 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 王旭超等(2007)认为,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当前总体上还处于进口替代和 国产化的起步发展阶段,基础薄弱,规模化生产尚未形成,汽车电子落后于汽 车整车的发展,总体上尚未形成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企业,自主开发能 力较弱。主要表现在:汽车电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形成一定规模的汽车子产 品主要为中低端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应;汽车电子产品市 场 70%以上的份额被国外企业产品所占据;信息产业与汽车产业融合不够;严 重缺乏既懂汽车又懂电子的复合型人才;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由于缺乏整车设计 的依托,很难成系统地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官、产、学、研、用结合得 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不利等等。 刘梦华等(2009)认为,由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占据着我国汽车电子市 场的极大空间,他们利用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起步晚的劣势,向国内汽车电子企 业推荐其专用汽车芯片或整体解决方案,使我国自主品牌只限于从事简单的技 术开发和产品组装,产品的高额利润和核心技术仍掌握在他们手中,极大地压 缩了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利润空间和自主技术开发空间。致使许多汽车厂商和 消费者对国内汽车电子技术的信任度不高,这无形中成为我国汽车电子自主品 牌发展的“技术壁垒” 。 学者们在研究中全面剖析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看到了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龚进峰等(2004)认为我国轿车尤其是高 档轿车的电子产品应用水平已经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1 年我国轿车生产 成本中,电子装置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已经达到 10%25%。孙康慧等(2008) 认为,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 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从 2004 年开始中国汽车电子 市场进入了一个稳定且快速的增长阶段。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兴电子产 品的普及、国际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竞争促进、国家政策推动等是中国汽车电 子产业发展的动力。其中 gps、车身电子、abs 和安全气囊、以及胎压检测等 领域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利用国外方案进行开发的主要发展方向,娱乐,舒适、 安全和环保是中国汽车电子发展的推动力。 面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对于如何尽快发展我国自己的汽车电子产 5 业进行了积极探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邵春光(2004)研究了 汽车电子产品的产业链的特点、汽车电子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电 子产业的主要思路: (1)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和汽车技术发展 趋势、前景,制订汽车电子发展规划与政策; (2)促进汽车产业链与电子信息 产业链对接,形成集群效应; (3)要积极引导国内集成电路、软件、元器件电 子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和产品开发,切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 (4)国内企 业可从产业链低端以性价比优势切入; (5)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合资或收购等 办法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学习效应; (6)重视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二 次开发,逐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7)搭建我国汽车工业信息集成台,切入 全球采购体系。 沈炜婷(2005)在研究了武汉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后提 出,武汉市汽车电子产业应立足东风商用车产品配套,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有针对性地实施资源重组,集中力量大力发展 gps 车载信息系统。同时,抢抓 市场先机,重点发展电动汽车关键电子产品抢占制高点。潘青(2007)研究了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的优劣势,从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贴现 贷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培育骨干汽车电子企业、加强学习借鉴、注重产业布 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对策。孙康慧(2008)从自主创新的 角度,阐述了我国汽车电子应在政府配套政策的指导下,从构建自主创新公共 技术平台、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三个方面实现产业的 发展。董文波和秦芬(2009)分析了十堰市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相关背景、具 有的优势和现状,提出了通过政策支持、推进要素聚集,加快人才培养、健全 电子产业支撑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发展十堰汽车电子产业的思想。秦远建和朱淑 芳(2009)基于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现状,提出 了在全球化过程中,应构建并完善我国汽车电子产业链,增强我国汽车电子产 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从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汽车电子产业的研究局限于分析产 业现状,提出产业发展对策等方面。没有对汽车电子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的 分析,没有定量研究汽车电子产业的竞争力状态。 1.3 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波特(1990)是最早从产业层面研究竞争力的学者,波特认为,产业竞争 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 争对手等四个关键要素和机会、政府两个辅助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一个钻 石体系,共同决定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波特的研究是基于不同国家竞争优势 的静态分析,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mitra(2003)用影响产业的 11 种属性来 评判一个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即地域范围、密度、宽度、深度、活动、跨度、 6 领导能力、发展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和产权结构等。 在定量评价方法方面,padmore 和 gibson(1998)建立了评价产业集群竞 争力的 gem(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模型,该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 抓住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分析框架来解决这些症状。gem 模型包含六个决 定因素,分为三个因素对:基础(资源和设施) 、企业(供应商及相关企业;企 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 、市场(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 。以世界范围的集群竞 争标准给六个决定因素打分,分值从 1 到 10,按照公式: 23 212 1,3 2.5() ,(1,2,3) ii i gemddi = =+= 计算产业集群竞争力总得分。 式中 21i d 和 2i d 表示各个因素的得分。 此外,还有 wef 和 imd 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荷兰格林根大学建立的工业竞争力的 icop 评 价方法等。 我国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在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决定因素、评价方 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金碚(1997)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竞争性的市场 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国家(或地区) 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 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斐长洪(1998)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 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之和。 在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方面,我国学者朱春奎(2003)认为产业竞争力是 在企业生产经营动态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模型是:产 业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过程。刘爱雄(2006)结合产业集 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参考国际竞争力研究所建立的产业竞争力评价 指标模型,从三个层次来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2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42 个三级指标。并从规模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投 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等 6 个方面来评判产业竞争力状况。 在定量评价方面,我国不少学者利用 gem 模型研究了区域产业集群的竞 争力,比如,高山等(2009)通过 gem 因素分析模型从资源要素层、科研创 新要素层、市场要素层、环境保护要素层和政策要素层对江苏医药产业集群进 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蒋录全等(2006)在“从影响主体确定到系统结构分解” 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方法论原理指导下,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系 统分析与设计,构建了一套涵盖 12 个因素、46 个子因素和 97 项显性观测指标 的五层测评体系。对指标权重、集群边界、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等的分析表明, 该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应用中方便可行。刘友金(2007)提出了基于创新网络 的 gemn 模型, 补充了 gem 模型在集群内部合作竞争关系等因素方面的不足, 他在 gem 模型三因素对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因素对(内网和外围) ,参照 gem 模型中对六个因素进行评分的十个等级与标准进行评分,用gemnw gem=g (w为网络因素对分值)计算产业集群竞争力总得分。王洪庆(2009)以绍兴 7 纺织产业集群为例,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利用 bootstrap 方法进行仿真处理,结果表明,基于粗糙集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方 法为评价演算过程的客观性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学者关于产业竞争力相关问题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同时,学者们利用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了国民经济多个 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汽车电子产业是学者们很少 涉足的领域,用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对汽车电子产业进行研究的文献也较少。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基于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研究,主要研 究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方法,通过查阅现有文献,对国内外汽车电子产业相关问题研究现状进行综 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子产业的背景、内涵的界定和产业特征,分析了 国内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第三章重点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基础 条件进行分析。从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支撑 体系等方面分析了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利用 swot 分析法对芜湖 市汽车电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是对芜湖市 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 用 gemn 模型构建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 确定权重,计算出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 gem 得分和 gemn 得分,并通过主要 城市之间的差距,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第五章 主要介绍了提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通过总结芜湖市汽车电子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从提升产业规模 效应、建立集群化区域创新网络、建立技术研发平台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完 善产业发展环境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和展望。根据本 文的研究内容,建立了研究思路结构图,如图 1-1 所示。 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分析了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竞 争力,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现有关于汽车电子产业研究的文献的整理和深入 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实证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芜湖市汽车 电子产业的竞争力。 (3)定性分析法:本文基于 swot 理论,对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内部 条件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 (4)定量分析法:本文基于 gem 模型的改进模型gemn 模型,对芜 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 8 (5)问卷调查法:本文为了获得指标体系中各因素的权重和评价,通过向 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采用 ahp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6)综合分析法,本文借鉴其他产业发展的经验,拟对提升芜湖市汽车电 子产业竞争力提出可行的对策。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创新点 本文试图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框架下,系统论证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 的竞争力,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在以下方面做出贡献: (1)本文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水平、产业支撑体 系等角度分析了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现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中关于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研究的 不足。 (2)在理论分析模型的选择上,采用了 swot 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在计量模型选择上,采用 gemn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现有文献中,多采用“钻 石模型”和 gem 模型,没有考虑创新网络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9 专业文献阅读产业调查研究 论文框架 国外汽车电子产业 研究综述 国内汽车电子产业 研究综述 汽车电子产业背景 产业内涵界定和特征 国外汽车电子产业 发展概况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汽 概 车 述 电 子 产 业 产业规模 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 产业swot分析 产业技术水平 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 芜 业 湖 发 市 展 汽 条 车 件 电 分 子 析 产 芜 业 湖 竞 市 争 汽 力 车 实 电 证 子 研 产 究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gemn模型定量评价 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存在的问题 提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对策 结论与展望 国内汽车电子产业 发展概况 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竞争力 研究综述 专业文献阅读产业调查研究 论文框架 国外汽车电子产业 研究综述 国内汽车电子产业 研究综述 汽车电子产业背景 产业内涵界定和特征 国外汽车电子产业 发展概况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汽 概 车 述 电 子 产 业 产业规模 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 产业swot分析 产业技术水平 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研究 芜 业 湖 发 市 展 汽 条 车 件 电 分 子 析 产 芜 业 湖 竞 市 争 汽 力 车 实 电 证 子 研 产 究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gemn模型定量评价 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存在的问题 提升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对策 结论与展望 国内汽车电子产业 发展概况 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竞争力 研究综述 图 1-1 论文研究思路结构图 10 第二章第二章 汽车电子产业概述汽车电子产业概述 2.1 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背景 2.1 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背景 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追朔到本世纪初。1912 年,美国通用汽 车公司在其生产的卡迪拉克汽车上首次安装了电子启动装置,使得该车的月销 量猛增了 80%。从此,汽车生产厂家看到了汽车电子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并 一直努力参与并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2汽车的电子化、信息化自 20 世纪 50 年 代开始,从真空电子管、晶体管的应用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以至于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开发应用,使汽车制造各系统的电子化含量不断得到提升。3 20 世纪 50-60 年代,motorola 公司的开创性发明,使汽车电子产品开始在 汽车中广泛应用,第一个电子管收音机开始安装在汽车上。随后,汽车收音机 和汽车音响开始广泛应用。60 年代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 国家开始研制自动点火装置,并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动机和晶体管调节器。主 要是在汽车中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接着又逐步实现其集 成化,发动机汽油喷射系统首次在汽车上使用。 20 世纪 70 年代,汽车电子产品发展到集成电路(ic)点火装置,并研发 成功采用数字式点火时刻控制系统。在这个时代,更多的电子技术应用在汽车 上,比如电子显示系统、安全系统和娱乐系统,这一时期,汽车大部分部件乃 至总体设计和生产中,逐步重视“机电一体化”思想,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和装 置来解决机械部件所无法完成的复杂自动控制问题。到了 80 年代,由于汽车排 放和安全法规日益严格,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系统、制动防抱死系 统、安全气囊等被广泛应用于轿车上。汽油发动机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取代 传统的化油器,使汽车的有害排放物降低了 98%以上,燃油效率较 20 年前提 高了近两倍;。在汽车安全控制方面,由于安装了制动防抱死拦制系统,可使 汽车在湿滑冰雪路面上带来的伤亡事故发生率降低 24%28%。在此期间,由于 发动机控制、汽车底盘的传动转向、制动、悬架控制、安全气囊、汽车电子仪 表以及音响等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所占的比 例平均上升到 10%15%。4 20 世纪 90 年代,汽车电子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超微型磁体,超 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集中控制奠定了基础。动力传动总成控 制系统,制动、转向、悬架整体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综合信息显示 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导航系统等在整车中使用。在这一时期,随着汽车电子 产品运用的扩展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汽车电子厂家开始逐渐从整车企业 中分离出来,汽车电子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到了 90 年代末,汽车工业迅 2徐辰.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策略研究. 2009. 3邵春光.354 亿美元的蛋糕:汽车电子市场透视. 2004. 4袁大宏.发展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2002. 11 速发展,对汽车性能的提高更多的依靠汽车电子技术的运用,汽车电子产业开 始逐渐影响着整车的设计,整车的技术创新则更多的体现在了汽车电子领域的 创新。 21 世纪以来,国外先进的汽车电子主流技术包括汽车智能管理系统、智能 化集成传感器、多通道传输技术等。汽车电子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远程信息处 理系统、自动避撞系统、红外夜视系统、驾驶员状态监视系统、自适应巡航控 制系统等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和汽车电子产品。如今,汽车电子企业正不断将 各种最新的电子技术应用到汽车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正领导着汽 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2.2 汽车电子产业内涵的界定和产业特征 2.2 汽车电子产业内涵的界定和产业特征 2.2.1 汽车电子产业内涵的界定 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形成了汽车电子产业,从产业范围看,汽 车电子产业是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交集。传统观念认为,汽车电子产业 主要从事与整车有关的电子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目前,学 术界和理论界还没有给汽车电子产业一个明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汽车电子产业是指一些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由政府、企业、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组成,这些要素在产业内主要从事汽车电子 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这些要素在某一区域范围内集聚,形 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从结构上看,汽车电子产业主要是由从事汽车电 子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组成。 2.2.2 汽车电子产业特征 汽车电子产业是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的产物,其产业特征既不等 同于汽车工业,又等不同于电子信息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从产业链特征看。一是汽车电子产业链具有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双重 属性,产业关联度较高。汽车的车身控制系统、车载电子等形成一个汽车电子 零部件节点,是汽车工业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汽车电子产业涉及半导体、电 子元器件、传感器、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汽车电子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价格竞争的交 点。相对于下游的整车市场而言,汽车电子产业具有顾客数目少且集中,需求 弹性不敏感、需求差异相对较小等特点。三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形成了中外合 资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汽车电子市场需求特征看。一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汽车产量决定市场 需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最终应用于整车中,由于国家对汽车环保、安全、节 能的规范要求,各种车型必须安装与之配套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产量决 12 定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市场需求量。二是车载电子装置是消费者偏好决定市 场需求,车载电子装置是电子行业和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在汽车整车中的应用, 与汽车的性能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为乘车者提供舒适、娱乐、便捷的乘车环 境,由于是汽车的附加价值部分,消费者可以选择安装,因此消费者偏好决定 了市场需求。 从汽车电子产品特征看,汽车电子产品既具有消费类电子产品所要求的产 量高、成本低的特征,还具有工业电子产品所要求的质量要求高、电能消耗量 大的特征,汽车电子产品还具有技术更新快、资金投入大、产品生命周期短等 特征。 2.2.3 汽车电子产品分类 汽车电子技术在整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车的各种控制 系统,另一是车载电子。因此,汽车电子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 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包括电子燃油 喷射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防滑控制、电子助力转向、电子悬架控制系统和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 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是为了给汽车驾乘者提供更多的娱乐、通 信及移动办公功能,与汽车的机械性能无直接关系,包括卫星导航仪、车载音 响、电视、影碟机、车载电话、上网设备等。 2.3 国内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 2.3 国内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统计,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 7%,但 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全球汽车销量大幅度下降,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受到重创,产业发展出现不平衡 现象。从全球范围看,汽车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控制在一些汽车发达国家大型 跨国公司手中,中小企业涉足汽车电子产业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汽车整车厂 与大型汽车电子部件供应商利益日益紧密,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设计日益模块化, 电子零部件供应商的品牌影响越来越明显。 13 1083.131131.34 1224.61 1341.25 1446.4 1549.96 1643.56 4.50% 8.20% 9.50% 7.80% 7.20% 5.5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亿美元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市场规模增长率 图 2-1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strategy analytics 2.3.1 国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概况 从全球范围看,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超前的主要是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 这些国家的汽车电子企业放眼发展中国家, 在汽车电子行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近年来,博世、德尔福、伟世通、德国大陆、现代莫比斯、电装、天合、李尔、 江森自控、法雷奥等汽车电子大集团,在发展中国家纷纷成立合资公司,其产 品收入占据了发展中国家 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美国拥有多家全球汽车电子领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