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培训资料_第1页
采购培训资料_第2页
采购培训资料_第3页
采购培训资料_第4页
采购培训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购部内部培训资料1、 粉料粉料在制漆过程中起到填充、调整光泽、着色等作用,按照不同用途可以分为消光粉、填料以及颜料。1、消光粉消光粉主要作用为在制作哑光漆时根据添加量的不同调整主漆成膜后的板面光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消光粉主要关注的指标为:粒径(或细度)、吸油量、孔隙率、消光效率、防沉性、透明度、制漆后的色相等方面。消光粉的粒径通常表示方法为um,我公司目前常规产品所使用的消光粉粒径范围为1.5um7um左右,PH值在7左右。水性漆因使用树脂的不同,通常消光粉添加量较少,一般使用PH在34左右的产品,而UV漆应成膜物质的不同并且漆膜较厚,难以消光,所有通常使用粒径较PU漆略粗。一般来说,粒径大的消光粉消光效率高,但易沉淀,而且容易形成硬沉淀,粒径小的消光粉,消光效率低,而防沉性会略好。评价消光粉的好坏,粒径为重要指标,好的消光粉,粒径分布范围较窄,板面整体效果好,基本没有大颗粒等的存在,而差的消光粉粒径分布范围大,板面整体效果较差。一般来说。粒径大的消光粉透明度会差,手感不好,粒径小的消光粉,透明度会好,手感也好。当然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要求,全方面测试。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消光粉又分为沉淀法和直接研磨两种方法。按照生产过程中是否进行表面处理,消光粉又分为蜡处理型产品和无处理类产品。蜡处理的消光粉吸油量小,较易分散,漆膜手感好,同时较易沉淀,但为软沉淀,而且蜡处理的消光粉相对于没有经过蜡处理的消光粉消光效率相对低一些。通常没有经过蜡处理的产品吸油量大,触变性大,不易沉淀,但易形成硬沉淀,同等条件下透明度及消光效率好于蜡处理消光粉。孔隙率,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消光剂一般象小海绵一样,内部有许多孔隙。较高孔隙率的颗粒较轻,因而单位质量下的颗粒就较多,正因为这些颗粒产生了消光所需要的微粗糙度。相同粒径的情况下,孔隙率越高能够得到很高的消光效率。吸油量指在定量的粉料中,逐步将油滴入其中,使其均匀调入粉料,直至滴加的油脂能使全部粉料粘在一起的最低用油量就是吸油量。一般以100g粉料所吸收的精制亚麻油的最低克数来表示。吸油量越大,同等添加量情况系,体系粘度会越大,反之,体系粘度会越小。消光效率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相同的消光粉添加量,最终板面光泽的高低。板面光泽越高,则消光效率越低,反之,则消光效率越高。防沉性指在同等条件下,相同的体系粘度,消光粉的沉淀速率。沉淀的越快,则防沉性越差,反之,则防沉性越好。透明度之在同等条件下,透过漆膜底材纹路越清晰,则透明度越好,反之,则透明度越差。制漆后色相则指制漆后,漆液呈现出来的颜色,比如漆液颜色发黄、发红、发青等。2、填料我公司目前使用的填料主要有滑石粉、透明粉、碳酸钙、沉淀硫酸钡、制漆粉、钡白粉等。滑石粉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涂料级滑石粉用于橡胶、塑料、油漆、等化工行业作为强化改质填充剂。特点:增加产品形状的稳定,增加张力强度,剪切强度,绕曲强度,压力强度,降低变形,伸张率,热膨胀系数,白度高、粒度均匀分散性强等特点。滑石粉根据产地、生产工艺等的不同,在白度、透明度、吸油量、防沉性、细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滑石粉根据细度不同,通常使用800目、1250目和3000目产品。目前我公司使用滑石粉主要有5种类型:透明底使用滑石粉要求白度、透明度、防沉性、打磨性要好;白底中使用滑石粉要求吸油量要小,打磨性好,防沉性好;白面漆中使用为3000目滑石粉,要求细度好,防沉性好;透明色漆调色基料中使用滑石粉要求透明度好,细度好,防沉性好,色相好;800目滑石粉主要在擦色膏、填剂中使用。透明粉主要在PE透明底中使用,含有将近20%结晶水,通常使用产品为1250目。透明粉是一种非金属矿物,主要成份是含镁、铝、钙的复合硅酸盐,属无机盐。透明粉透明度高,白度好,无毒无味,耐酸耐腐蚀。具有高透明性,填充料本身的折光率与绝大多数合成树脂的折光率非常接近,所以填料的填量不影响成品的透明度;能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滑性和耐磨耐刮性;低吸油量,填充量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透明粉吸油量相对滑石粉较小,但密度较大,防沉性较差,因此在制漆中添加透明粉对体系粘度影响相对较小,但要注意体系的防沉性。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呈中性,基本上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它是地球上常见物质,存在于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等岩石内,亦为动物骨骼或外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用途甚广。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所以既是钙盐也是碳酸盐。碳酸钙可分为轻质碳酸钙和重质碳酸钙。我公司使用产品为重钙,有一定遮盖力,在白底中使用,可以提供填充性和一定的遮盖力。相对于滑石粉,使用碳酸钙作为填料,漆膜硬度高,板面光泽高,但要注意体系的防沉性。沉淀硫酸钡在我公司应用较少,主要在填剂中使用,如果用到其他体系当中,要注意其防沉性。制漆粉为改性的涂料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实色底漆,如白底漆,桔黄底漆等产品白度高、粒度均匀,添加后能增加漆膜的丰满度,硬度,光泽及施工性能,明显减弱底漆成膜后的底层砂纸痕迹,降低产品配方成本,提高流平性,丰满度等。制漆粉为混合体,其中CaCO3约有45%,MgSiO3约有30%,Al2O3约有10%,SiO2约有8%,CaO约有5%,还有Fe2O3等杂质。钡白粉在涂料中使用增加漆膜的遮盖力、丰满度、硬度、光泽及提高其施工性能,明显减弱底漆成膜后的底层砂纸痕迹,提高漆夜流动性及漆膜的流平性、手感,能明显降低产品配方成本。钡白粉同样为混合体,其中BaSO4约有40%,SiO2约有30%,MgSiO3约有20%,Al2O3约有5%,还有Fe2O3等杂质。3、颜料颜料就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颜料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性的,有无机的和有机的区别。无机颜料一般是矿物性物质,如我公司所使用的钛白粉、中铬黄、柠檬黄等颜料;有机颜料一般取自植物和海洋动物,如大红、炭黑等颜料。本文将主要介绍钛白粉。钛白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钛(TiO2)的白色颜料。学名为二氧化钛,分子式为TiO2是一种多晶化合物,其质点呈规则排列,具有格子构造。钛白粉根据生产方式区分有硫酸法钛白粉和氯化法钛白粉,根据晶型不同有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和板钛型钛白粉。板钛型属斜方晶系,是不稳定的晶型,在650以上即转化成金红石型,因此在工业上没有实用价值。锐钛型在常温下是稳定的,但在高温下要向金红石型转化,其转化强度视制造方法及煅烧过程中是否加有抑制或促进剂等条件有关。目前我公司使用产品如R-902+为氯化法生产的金红石型钛白粉,而R-916、2012等为硫酸法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而锐钛型钛白粉我们目前没有使用。相对于锐钛型钛白粉,金红石型钛白粉较易分散,遮盖力好,耐候性好。在市场上所销售的钛白粉掺假的产品较多,主要在其中添加碳酸钙、硫酸钡、立德粉等产品,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更大盈利,这是我们在平常采购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区别真假钛白粉有几个较为简单的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物理方法:1、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手感,假钛白粉较滑,真钛白粉较涩。2、水冲,手上沾点钛白粉,假的容易冲掉,真的不容易冲掉。3、取一杯清水,丢钛白粉进去,浮上来的为真,沉淀下去的为假(如果是活化改性的产品就不灵)。化学方法:1、掺了轻钙或重钙:加入稀硫酸或盐酸,有气泡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碳酸钙会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掺了立德粉:加入稀硫酸或盐酸,有臭鸡蛋气味。3、做成乳胶漆,加铁红,颜色深,说明遮盖力差的为假或质量很差的钛白粉。另外还有两个比较好的方法:1、利用同样的PP+30%GF+5%PP-G-MAH+0.5%钛白粉,强度越低,钛白粉(金红石)越真。2、选择一个透明树脂,比如透明ABS+0.5%的钛白粉,测量透光率,透光率越低,钛白粉越真。2、 树脂树脂作为我公司产品的主要成膜物质,为制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为制漆关键性原材料之一。目前我公司所使用的树脂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醇酸树脂,其中包括大豆油改性醇酸树脂,椰子油酸改性醇酸树脂,合成脂肪酸改性醇酸树脂,蓖麻油改性醇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UV光固化树脂以及水性树脂。1、 醇酸树脂醇酸树脂由多元醇、邻苯二甲酸酐和脂肪酸或油(甘油三脂肪酸酯)缩合聚合而成的油改性聚酯树脂。按脂肪酸(或油)分子中双键的数目及结构,可分为干性、半干性和非干性三类。干性醇酸树脂可在空气中固化;非干性醇酸树脂则要与氨基树脂混合,经加热才能固化,也可与聚氨酯固化剂混合,常温下固化。另外也可按所用脂肪酸(或油)或邻苯二甲酸酐的含量,分为短、中、长和极长四种油度的醇酸树脂。醇酸树脂固化成膜后,有光泽和韧性,附着力强,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和绝缘性等。醇酸树脂的制备方法是将多官能醇、多元酸以及植物油或植物油酸缩聚酷化而成,醇酸树脂的制造方法有熔融法和溶剂法。熔融法是采用多元醇、多元酸、植物油或植物油酸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高温酯化,待酸值达到要求,再加入溶剂稀释。溶剂法是反应原料在溶剂二甲苯中反应,二甲苯作为溶剂,能够与水产生共沸,加快反应速度。相比溶融法,溶剂法所需的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条件易控制,合成的醇酸树脂颜色较浅。醇酸树脂的性能与油的种类有关,随分子量的大小及结构不同,性能也有差异,在油漆、涂料、船舶等方面有很广的应用。醇酸树脂的常规检测指标为酸值、羟值、粘度、固含、颜色等方面。酸值,指中和1克树脂中含有的游离酸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毫克数)单位为mgKOH/g。酸值高低为衡量树脂合成过程中反应程度一重要指标,在树脂合成过程中极为重要,而在制漆过程中,酸值只需在一定范围之内(酸值20mgKOH/g),不会对产品造成明显影响。通常情况下,醇酸树脂的酸值控制在12mgKOH/g以内,当然有个别情况,但一般而言,酸值不会大于20mgKOH/g。羟值,指100g树脂中的羟基基团的物质的量。而通常工业上用的羟值是指 1g样品中的羟基所相当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以mgKOH/g表示。在硝基漆、PE漆等类产品中,羟值的大小没有太多影响。而在双组份聚氨酯漆(即PU漆)中,羟值的大小,又是异氰酸酯固化剂加入量的重要依据。羟值是聚合物羟基含量的量度,它可以直接反映出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大小。同一原料生产的聚酯多元醇,其羟值不同,用途也不一。羟值是衡量它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同样的产品配方中,所使用树脂的羟值大小,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所加入相同聚氨酯固化剂的量的多少。通常情况下,豆油树脂、椰子油酸树脂、蓖麻油树脂等羟值一般在120mgKOH/g左右,而合成脂肪酸树脂羟值一般在140mgKOH/g左右。固含,指树脂产品中固体物质所占的百分含量,以%表示。一般醇酸树脂固体含量控制在60%-80%范围之内。固含低于60%,不利于制漆过程中的配方处理,而固含高于80%,树脂粘度太大,同样不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粘度,指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一般树脂生产过程中使用格式管测定产品粘度,而在树脂使用过程中,一般厂家更愿意使用旋转粘度计来测定其数值。格式管测定粘度,外界温度影响小,测定数据较为准确,而旋转粘度计测定树脂粘度,环境温度影响大,且在测定过程中,因测定人员的不同,测定出数据相对误差较大。一般在实际工作中,格式管做为主要测定方法,而旋转粘度只是作为参考。外观颜色一般使用Fe-Co比色法进行测定,当然水白树脂的测定中也有厂家以Pt-Co比色法进行测定。一般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树脂颜色只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即可。在生产过程中,底漆树脂一般选用高粘豆油树脂,该类树脂表面凝定快,干燥快,打磨性好,利于施工。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个树脂生产厂家也会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来决定树脂的实际粘度,是否改性等,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底漆树脂,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各项性能的测试。面漆树脂一般要求丰满度、流平性等,所以相对而言,分子量较底漆树脂小,同样,根据不同需要,面漆树脂同样要进行不同的改性,如蓖麻油改性醇酸树脂极为典型的例子。面漆树脂一般要求流平性好,丰满度好,哑光漆树脂还要求消光性能、透明度等,亮光漆树脂则更多的要求为丰满度和鲜映性。而树脂的干燥速度一为树脂本身的结构决定,同时也可以通过调节固化剂中三聚体的用量以及添加催干剂来调整。醇酸树脂在使用存储过程中,严禁与水混合,否则树脂会发生水解反应而使其变质。2、 聚氨酯固化剂聚氨酯固化剂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薄膜蒸发法固化剂,为通过薄膜蒸发的方法降低固化剂中游离TDI含量,如我们目前使用的GY-86、GY-96等,典型代表为拜耳公司的L-75,这类固化剂一般为三羟甲基丙烷(TMP)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加成反应制得,该类产品一般称之为加成物;化学法固化剂为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来降低产品中的游离TDI含量,这类产品一般称为预聚物。这类产品生产种类较为繁多,如单纯使用三羟甲基丙烷(TMP)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加成反应制得,还有以部分高羟基含量的聚酯多元醇来替代TMP反应制得,也有以部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替代TDI反应制得,如我公司自行生产的产品即为化学法将低游离TDI的产品。相对而言,薄膜蒸发法生产的固化剂丰满度好,透明度好,粘度较低,在使用中,前期干燥较慢,但后期硬度较好。而化学法生产固化剂,丰满度较差,透明度略差,在使用中,前期干燥较快,但后期硬度略差。根据使用原材料的不同,又有TDI三聚体和HDI三聚体类产品。这两类产品相对于加成物而言,干燥速度快,但漆膜丰满度、透明度会有所下降。如我公司自行生产的3A50即为TDI三聚体,而GN-102即为HDI三聚体。固化剂在生产、存储以及使用过程中,谨记不能与水、醇、酸等物质混合,否则极易变质。3、 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是由不饱和二元酸二元醇或者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具有酯键和不饱和双键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聚酯化缩聚反应是在190220进行,直至达到预期的酸值(或粘度),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的乙烯基单体如苯乙烯,配成粘稠的液体,这样的聚合物溶液称之为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树脂类产品在使用中,需要添加促进剂(蓝水)和引发剂(白水),然后常温固化。不饱和树脂根据成膜过程中氧气是否阻碍固化,可以分为厌氧型不饱和树脂和其干型不饱和树脂。厌氧型产品主要用于制造建材如人造大理石、玻璃钢等产品,为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气干型树脂即为我公司目前使用PE树脂类型,添加促进剂和引发剂后,能够在空气中很好地干燥。相对于醇酸树脂而言,不饱和树脂硬度高,丰满度好,在一定温度下(通常要求15)干燥快,制漆后一次成膜好,且可以连续施工,因而近几年其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在生产、存储以及使用过程中,不饱和聚酯树脂类产品严禁高温,如长时间搅拌、太阳下暴晒等,否则极易进行自聚而胶化。因而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会添加一定量的阻聚剂(如我公司的K-633D)以保证产品在保质期内不会变质。4、 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用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合成的丙烯酸树脂对光的主吸收峰处于太阳光谱范围之外,所以制得的丙烯酸树脂漆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及抗户外老化性能。我公司目前使用丙烯酸树脂类产品很少,只有两支,为HM-36和HM-41。丙烯酸树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普通醇酸树脂的相容性,一般而言普通醇酸树脂很难和丙烯酸树脂相容,会出现发浑等问题,不利于施工成膜,而合成脂肪酸树脂如我们目前使用的M-5和M-9能很好地和丙烯酸树脂相容。当然,在使用中,一定要预先测试拼用树脂的相容性。而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丙烯酸树脂类产品没有单独的生产设备,而是与普通醇酸类产品混用,应在不同品种切换过程中彻底清洗生产设备,以免出现问题。5、 UV树脂UV树脂又称光固化树脂,是一种受紫外光、红外线、电子束等照射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而交联固化的低聚物.UV树脂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感光性树脂,具有可进行UV的反应性基团,如不饱和双键或环氧基等。UV树脂是UV涂料的基体树脂,它与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以及各种助剂复配,即构成UV涂料。相对于其他类产品,UV漆具有明显的优势:(1)固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2)能量利用率高,节约能源;(3)有机挥发分(VOC)少,环境友好;(4)可涂装各种基材,如纸张、塑料、皮革、金属、玻璃、陶瓷等。UV树脂是UV涂料中比例最大的组分,是UV涂料中的基体树脂,一般具有在光照条件下进一步反应或聚合的基团,如碳碳双键,环氧基等。按溶剂类型的不同,UV树脂可分为溶剂型UV树脂和水性UV树脂两大类。溶剂型树脂不含亲水基团,只能溶于有机溶剂,而水性树脂含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或亲水链段,可在水中乳化,分散或溶解。常用UV树脂主要有以下几类: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等。UV树脂在选用时,树脂的官能度极为重要。在UV漆生产过程中,UV单体必不可少,不仅可以起到稀释、降低粘度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调节UV树脂的官能度。常用的UV单体有单官能度单体,如丙烯酸丁酯(BA);二官能度单体,如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APGA)等;三官能度单体,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多官能度单体,如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DITMP4A)、二季戊四醇五/六丙烯酸酯(DPHA)等。6、 水性树脂相对于溶剂型产品,水性树脂有以下特点:(1)、环保性:水性涂料用水而不用有机溶剂做稀释剂,因此有毒化学物质含量较低。(以往分散介质为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中含有有毒物质,完全挥发干净至少需要几十年,对于婴儿小孩及未出生的小孩的智力发育是有很大影响的,其中“游离TDI”还具有致癌的危险。)(2)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