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l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凄义坪 e 1 期:力争7 年衫月矽e t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 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巷义辱 导师签名:氇众茎二 日期:枷7 年g 月少日日期:砷0 7 年月加日 j 一 、 l -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硕士生:李义平 指导教师:黄文杰副教授 摘要 孔家坡汉简日书作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信息量较大,价值较高的一批 出土材料,对日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日书是术数的重要组成部 分,全面梳理孔简日书对重建术数史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参照已出土 的几批日书,同时对照传世文献,吸收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对孔简日书的 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对孔简日书的释文、词语训释、句读等方 面提出了一些看法,探讨了一些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在梳理孔简日书文本的 基础上,本文对日书的内容来源,日书的内容及性质提出一些意见,认 为日书的内容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神话、原始禁忌等多个方面,日书 的内容庞杂,实际上是与择日相关的术数资料的汇抄。 关键词:日书,孔家坡,汉简 卜r t h et e n t a i v es t u d yo f ”d a t eb o o k i nk o n g j i a p o h a n b a m b o os c l u p t s m a j o r :c h i n s e sc h a r a c t e r sp h i l o l g y n a m e :l iy i p i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v i c ep r o f e s s o rh u a n gw e n j i e a b s t r a c t i ti si m p o r t a n tf o rt h es t u d yo f d a t eb o o k t of i n dt h e d a t eb o o k i n k o n g ii a p og r a v e sw h i c hb e l o n gt oh a nd y n a s t y ,b e c a u s et h eh a r tb a m b o o s c r i p t so fk o n g ji a p oa r ei n t e g r a l ,a n d h a v eal o to fi n f o r m a t i o n s i no r d e r t or e b u i l dt h eh i s t o r yo fs h u s h u ( 术数) ,w em u s ts t u d yt h e d a t eb o o k ” i nk o n g i i a p oh a r tb a m b o os c r i p t s w et r yt os t u d yt h e ”d a t eb o o k ”w i t h c o m p a r a t i v em e t h o d w ew i l lc o m p a r eo t h e r d a t eb o o k 、a n c i e n tb o o k s a n df o l k l o r ew i m d a t eb o o k ”i nk o n g j i a p oh a nb a m b o os c r i p t s i nt h i s p a p e rw ec o r r e c t e dt h ew r o n gi nt h e ”d a t eb o o k o f t h ek o n g i i a p oh a n b a m b o os c r i p t s w et h i n ks o m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 ”d a t eb o o k a r ef r o m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o fl i f e 、m y t ha n do r i g i n a lt a b o o w ea l s ot h i n kt h e ”d a t e b o o k i sac o l l e c t i o na b o u td a t ao f c h o o s i n gd a t e s h u s h u ( 术数) w h i c hc o n c e r nw i t h k e yw o r d s :d a t eb o o k ,k o n g j i a p o ,h a nb a m b o os c r i p t s u 一 _ l _ 目录 中文摘要o oo o00 ( i ) 英文摘要e eooeo oeo oeo ooo eo oo oo 000 0oo oo oo oo ( i i ) 第一章绪论( 1 ) 第一节概述( 1 ) 第二节研究现状( 5 ) 第二章孔家坡汉简日书选释( 1 2 ) 一、东聚( 1 2 ) 二、毋绝县( 悬) 肉( 1 2 ) 三、外、内( 1 3 ) 四、出首( 1 6 ) 五、出入0 00000 000 00 0 ( 1 9 ) 六、功( 讼) ( 1 9 ) 七、有( 2 0 ) 八、融( 服) ( 2 4 ) 九、东0 00 ( 2 5 ) 九、东”。”一一”() 十、入室、居室( 2 6 ) 十一、是胃( 谓) 不居之,死( 2 7 ) 十二、昆女o ooo oo ooo ooo ooo ooo oo ooo oo 000 0o oo oooo ( 2 7 ) 十三、解事o q do o 00 000 000 000 o o o00 00 oo0 00 00 oo00 ( 2 8 ) 十四、外除o 00 0o o o000 00 ( 2 8 ) i i i ! 十五、破日( 2 8 ) 十六、其主必富三世贫( 2 9 ) 十七、粪蔡( 3 0 ) 十,、多口( 3 0 ) 十九、其群不拜,以辞不合( 答) g oo do00000 00000 ( 3 1 ) 二十、有冬( 终) ( 3 2 ) 第三章孔家坡汉简日书相关问题举隅( 3 3 ) 第一节关于日书内容来源( 3 3 ) 第二节关于日书的内容及性质( 4 0 ) 结语( 4 5 ) 参考文献( 4 7 ) 后记( 5 5 ) i v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选题意义 数术,也称为术数,是与占卜、择日等活动相关的民族文化习俗的一部分, 反映了人们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内容。数术本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门 类,就其内容来说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术活动,另一部分是数术书籍。 数术活动应该是数术最根本的部分,但是在与古人相隔数千年的今天,古人的数 术活动早已不得而知,我们今天所能凭借的研究材料只能是古人留下的数术书 籍。可惜的是古人留下的数术书籍也大多亡佚,流传至今的多零碎而缺乏系统性, 对后人系统的了解数术史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数术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在包含合理成分的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不合理的 东西,这就为后人对数术的不同评价埋下了隐患。纵观数术史,对于数术的评价 向来褒贬不一,尤其是在中国特殊的年代,对于数术的评价更是以封建唯心主义 的糟粕来概括,从根本上否定了数术文献史料的价值,从而使对数术文献的重视 程度降到了最低点,大量的出土材料被搁置,原始材料和研究成果都没有及时的 公布出来,这一点从睡虎地秦简所出土的竹简材料的整理和公布情况中可以得到 印证。改革开放后,对数术的总体看法有所改观,尤其是随着睡虎地日书的 公布掀起了研究日书为代表的数术出土文献的高潮,一时间成果迭出,研究 的领域也迅速扩大。随着几批其他数术文献的出土,数术研究不断取得进步,但 是在对出土文献的梳理研究中,由于材料的缺乏,很多问题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 进展。 随, n - 孑l 家坡汉墓简牍是近年来发掘的一批数量较多且保存较为完整的简 牍文献。孔家坡汉简出土于随州孔家坡,总数约7 0 0 余支简,其中日书简占 总数的绝大部分。孔家坡汉墓竹简的出土对于上述有关问题,特别是日书问 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孔家坡汉简日书竹简的出土对于研究日书 的内容,日书的流传,日书的性质,日书的原貌,日书所反映的社 会生活以及中国数术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有关中国术数文献缺乏 的情况下,日书的价值显得更为重要。 孔家坡汉简的价值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数术研究方面,孑l 家坡汉简日书的内容多有可与传世文献和其他几批日 书相对照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孔家坡汉简日书中还有众多不见于史籍记载 ,l矗i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的内容,或者虽见于其他出土日书中,但语言简略不易理解的内容。这些内 容在孔家坡汉简日书中大都可以找到,并且语言较为详实,可补史籍之缺和 其他出土日书的不足。孔家坡汉简日书的出土对于深入研究曰书将 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孔家坡汉简日书中存在大量的图表,每一篇图表都配 有说明性的文字,从中我们也还可以窥探到一些日书的本来面貌,甚至可以 试着来推测古代书籍的面貌。 内容方面,孔家坡汉简日书内容丰富,涉及到的方面也十分广泛。孔家 坡汉简日书作为民间使用的选择通书,几乎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 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信仰都可以从日书中窥见当时社会生活之一斑, 对于还原真实的民间生活原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某些学术问题的探讨 孔家坡汉简日书也将提供新的证据,或证成旧说,或为新说提供佐证。如孔 家坡汉简日书中十二生肖的记载已与后世文献完全一致,孔家坡汉墓的下葬 年代为公元前1 4 2 年,属西汉早期,则可证现代的十二生肖在西汉初年已经形成, 由此可以推测,十二生肖的产生时间当更为悠久,对照其他日书的有关十二 生肖的记载,对十二生肖的产生、演变历史的探讨将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十二 生肖的产生时间也将大大提前。 隶变研究方面,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演变之一,由于隶变对汉字形 体的破坏,形体演变过于剧烈,使大量的汉字造字理据丢失,从而使后世人探讨 汉字的造字本意和形体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囿于字形的限制而做出有违事实的结 论,随着大量战国秦汉文字材料的出土,使战国文字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也 为汉字的隶变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孔家坡汉简属于西汉早期,对于隶变研究 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孔家坡汉简同书的抄写年代在公元前1 4 2 年之前,是 中国汉字由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期。孔家坡汉简日书为手抄本,真实的反映了 当时社会上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字最真实的记录,从孔家坡汉简日书的字 体来看,汉字还处在由篆到隶的转变过程中,字体虽然已经与正规的小篆不同, 但是诸多笔画还是保留了篆书的写法。从字体所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隶书的笔 法已经在孔家坡汉简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映了隶书渐趋成熟的历史进程。所以 通过孔家坡汉简日书字体的研究可以为隶变研究提供新的佐证。 古汉语研究方面, :日书属于民间的选择通书,具有口语的色彩,能够反 映当时语言的某些侧面,所以对于古汉语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 古汉语语法研究中,语序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方面,古今语序的差别 反映了古今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认知理念。现代人以“大小 为常用的语序,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用“小大”的语序,但是,在孔家坡汉简日书中往往以 “小大 为最常用的语序,几乎没有“大小 的说法,由“小大”到“大小 的 转变正反映了从古至今国人思维方式的转变。 2 ; 0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孔家坡汉简日书的价值,并不限于上述所列内容,在此不能一一详述。 本文试图以孔家坡汉简日书为基础,与传世文献、其他出土日书文献对 照,对孔家坡汉简日书做初步的梳理,在疏通文意的同时对日书中所蕴 含的丰富的内容进行初步研究,试图真正挖掘出日书潜在的价值,为书写数 术史增添一份有价值的材料。 研究材料 数术类文献多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在传世文献材料中缺乏系统 性,作为术数重要组成部分的日书材料更是零散,目前所见的传世文献中还 没有成本的日书,出土文献对于探讨日书的有关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 值,为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出土日书材料相对于传世文献材料来说, 在系统性和保存材料的原始性、真实性方面比传世文献要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 日书是民间选择通书,在书籍的成书、传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抄写 的错讹,对于书籍内容有意识的删减、摘抄,竹简编排时的错漏等都造成了后世 理解日书内容的障碍。有鉴于此,本文以孔家坡汉简日书为基础,搜集 了目前出土材料中涉及到日书内容的材料,与孔家坡日书的内容进行比 较,这些材料或者可以与孔家坡日书的内容相互印证,或者可以为解读孔家 坡日书的疑难问题提供线索,或者孔家坡同书可以为其他材料的解读提 供参考,相互启发多有裨益。目前所见出土材料中有关日书内容的材料简介 如下: ( 1 ) 1 9 7 3 年河北定州八角廊西汉墓m 4 0 ,墓主为中山怀王刘惰,属西汉宣帝 时,共有六千余支简,出土有日书,这批竹简的损毁现象严重,很多已经碳 化难以释读。 ( 2 ) 1 9 7 5 年睡虎地秦简日书甲、乙种,甲种1 6 0 枚简,双面书写;乙 种有2 0 6 枚简,一面书写且字体较大,数量虽多但字数实际上少于甲种。 ( 3 ) 1 9 7 7 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有日书及相狗经。日书 与相狗经同出一处似乎也说明一些问题,因为日书中有的包括相狗经、 相马经等内容,这为推测日书的原始面貌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 4 ) 1 9 7 8 年江苏连云港花果山云台西汉墓,1 3 支简,出土有日书。 ( 5 ) 1 9 8 1 年湖北江陵九店楚墓m 5 6 ,有2 0 5 支简,有字简1 4 6 支,约2 7 0 0 余字,出土有日书。该批竹简的年代为战国晚期早段。 ( 6 ) 1 9 8 6 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m 1 ,有4 6 4 支简,包括日书甲、乙种。 其中甲种日书有7 3 枚简,释文已经公布;乙种内容要远远多于甲种,并且 很多可以与睡虎地秦简日书对照,目前为止尚未公布。放马滩日书的年 代较睡虎地秦简稍早。 3 ,l, 孔家坡汉简u 书初探 ( 7 ) 1 9 8 6 年湖北江陵岳山秦墓m 3 6 ,出土木牍2 支,有日书,其中有关 于“报日的内容,该内容亦见于孔简。有4 3 号木牍为“金钱良日 条,可与 孔简及睡简甲9 3 号对照。 ( 8 ) 1 9 8 7 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墓m 1 2 7 ,出土3 0 0 支简,出土有日书。 ( 9 ) 1 9 9 0 年湖北荆州沙市区关沮周家台秦墓m 3 0 ,有3 8 7 支简,包括日书 1 7 8 枚简,其中有1 0 支简为空白简。此墓的下葬年代为秦代末年,也有可能为 西汉初年之物。 ( 1 0 ) 1 9 9 3 年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m 1 5 ,8 0 0 余支简,出土有日书。 ( 1 1 ) 1 9 9 3 年江苏东海尹湾东汉墓m 6 ,1 6 8 支简,出土有六甲阴阳书、行 道吉凶等与日书相关的内容。 ( 1 2 ) 1 9 9 8 年孔家坡汉墓竹简日书,有4 7 8 支简,残简4 8 枚,下葬年代 为公元前1 4 2 年,墓主为库啬夫辟。 ( 1 3 ) 1 9 9 9 年湖南虎溪山西汉墓m l 出土黄簿、阎氏五胜、美食方 三种( 竹简残简1 3 3 6 片,推测整简约8 0 0 枚) ,黄簿( 残简2 4 1 片,其中整简 1 2 0 枚) 长1 4 厘米,阎氏五胜( 残简1 0 9 5 片,其中整简5 0 0 枚) 长2 7 厘米, 美食方( 残简3 0 0 片,推测其中整简在3 0 0 枚以上) 长4 6 厘米。阎氏五胜 原定名为日书,属日书一类的数术文献,可以作为孔家坡日书的参 考。 ( 1 4 ) 2 0 0 1 年陕西南郊雁塔区杜陵原西汉墓出土木牍一件,为日书,涉 及到“农事 的内容。 ( 1 5 ) 香港大学藏简,为历年收藏所得共2 5 9 支简,其中有西汉日书1 0 9 支,残缺现象比较严重。 ( 1 6 ) 居延汉简、居延新简、额济纳汉简、磨咀子汉简、银雀山汉简、敦煌 汉简及流沙坠简术数类中的日书残简。这一类日书简数量不多,且 较为分散,包括历次发现的竹简,有一些能确定大致的年代范围,广泛搜集这些 分散的日书残简对于考察日书的地域范围、流传特点及分布情况具有十 分重要的价值。 除上述所列出土日书竹简外,据李零先生说上博楚简中也有日书内 容,“上博楚简日书( 篇题是补加) 。与其他简文合抄( 正背连抄) ,尚未发表。 它是由一个讲二十八星宿的片段和一个讲裁衣宜忌的片段而构成,篇幅很短,只 是摘抄 。在目前所公布的上博简中尚未发现李零先生所说的日书简内容。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尝试采取传世文 国见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4 年4 月,4 0 5 页 4 1 、 :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献、现代日常使用的数术材料、少数民族文献材料与出土材料四种材料相互印证 的方法,尽可能对所涉及的问题有深入的探讨。 关于本文所使用的材料,在注重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的情况下,还把民 俗材料作为十分重要的材料,民俗中保留了很多可与日书相对照的内容,对 于解读日书的内容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有些内容甚至是日书 遗留至今的活化石,广泛收集与日书相关的材料,对于准确理解日书的 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节研究现状 日书研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随着睡虎地秦简日书材料的 公布而迅速升温,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众多学者的努力 下日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刘乐贤先生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 这样高水平的著作,使日书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其他日书材料的 出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深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目前的情 况来看,睡虎地秦简日书仍然是研究最深入、最全面,取得的成绩也最大的 材料。孔家坡汉简日书是最新公布的日书出土材料,相对于其他日书 而言其价值的珍贵自是不言而喻,但也因为其公布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目前对 于孔家坡日书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其丰富的内涵开掘还不够 深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比较欠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的文献综述并不打算 仅仅局限于对孔家坡汉简日书研究情况的综述,而是试图采取一种新的方式, 即为孔家坡汉简日书研究设置一个参照系,把孔家坡汉简日书的研究现 状,放到一个更为成熟的体系下来审视,一方面可以以成熟的体系来检验孔家坡 汉简日书研究情况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把孔家坡汉简日书的研究置于 已有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指导之下,以睡虎地秦简日书的研究成果为参照,引 导孔家坡汉简日书的研究方向,拓展孔家坡汉简日书的研究领域,从而 使孔家坡汉简日书研究取得更快、更大的进展。出于这种设想,本文献综述 采取了对于日书这一总体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的方式,重点以睡虎地秦简日 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为分类综述的依据,把孔家坡汉简日书的研究与之相 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孔简日书的研究做出科学的总结。 日书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对日书的 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1 ) 天文历法 这是日书研究中起步较早,取得的成绩也比较大的方面,较早的研究者 、:,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包括曾宪通、饶宗颐、于豪亮诸位先生。曾宪通先生1 9 8 0 年发表的楚月名初 探一文,运用出土秦楚月名对照表,首次解决了汉代已无人知晓的楚代月名问 题,为日书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饶宗颐先生与曾宪通先 生合著的云梦秦简日书研究是研究日书的第一部专著,其中对于日书 的术语做了疏通,并就一些问题发表了看法,比如五行三合局与纳音说等,这些 看法的正确性都被后来出土的日书所证明。于豪亮先生的秦简( 日书) 记 时记月诸问题探讨了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时制问题及十二生肖问题,时至 今日仍然是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其后又有刘乐贤、郑刚、张铭洽、张巨中、成家 彻郎等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玄戈”、“星篇的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可参阅张强近年来秦简日书研究评价、吴福助睡虎地 秦简十四年研究述评等。 孔家坡汉简日书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有: 李天虹孔家坡汉简( 日书 “星 篇初探。李天虹怀疑“星等三篇文 献中的二十八星宿与星宿本身也可能不是没有任何关联;本篇娶妻、嫁女等 类占辞,是就时间而言,指在各星宿当值的日子里,行这些事的吉凶。 司 类占语,似是就星宿而言,指各星宿的职掌:这样既能找到 司类占语的 主体,同时,也能够解释秦简日书乙种为什么自名为官一,并认为“将 孔家坡汉简日书中的这篇文献拟名为“星官一可能更为合适。我们认为李 天虹的说法可以采纳。 刘乐贤孔家坡汉简( 日书 “司岁 补释一文对日书“司岁 篇的 文字隶定及释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闻民搭 里的“闻 字,其上部的“门一 实为“取 的讹写。这本是一个写作上“珥 下“耳一的字,亦即“聂 的异体, 所以,“岁名似以释作闻( 聂( 摄) ) 是( 提) 搭( 格) 为妥 ;“大亡小 为 中“亡 、“小 二字,原来是一个字,即“赢 字。刘乐贤“闻( 聂( 摄) 是( 提) 掐( 格) 的说法是可信的。 何有祖也说孔家坡汉简( 日书 所见岁名一文,在刘乐贤补释的基 础上,对孔简中所见的三个岁名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正月子朔,闻( 摄) 民( 提) 搭( 格) 司岁,四海有兵,有年。 一句中,认为“民 是“氏”的混 回笔者按,张文所谓从林剑鸣先生曲径通幽 一文始,日书 研究始为学界重视,此说不当日书) 的价值早在1 9 8 2 年饶宗颐先生与曾宪通先生合著的云梦秦简日书研究) 中已充分揭示:曾宪通先生楚 月名初探 一文为世人所承认,可以说日书 的系统研究是从饶、曾二位先生开始的当然,在睡虎地 秦简日书 的整理者中,于豪亮先生当是最早接触并对日书 的内涵做出科学估计的学者,其文章秦 简日书记时记月诸问题 至今仍是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李学勤先生社会 一文是较早运用日书 材料 来考察社会的论文,为后世研究树立了典范张文似有意拔高了林文的价值,客观地说林剑鸣先生对秦简 日书 的研究普及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其组织的秦简日书 研读班更是大陆地区绝无仅有 的创举,对于推动日书 研究的深入,培养日书) 研究人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日书 研究 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6 1 :、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写,“氏 可以直接读作“提”,释文可以作“民 ,与古书“单阏 相当的岁名,整理者释作“单口”,单后一字可以看作从门从旅,可隶定作“旅 ( 从门) ;简文“隋状 即古书之“敦群 。 2 0 0 7 年5 月刘乐贤先生又发表孔家坡汉简( 日书) “岁 篇初探。刘乐 贤通过对孔家坡汉简日书“岁 篇的梳理,并与睡虎地秦简日书“岁 篇 比较认为“孔家坡汉简日书的岁篇,也可能就是一篇类似性质的五行类 文献。其实,古代的阴阳和数术本来性质相近,有时难以截然区分。孔家坡汉简 日书的岁篇,既有属于阴阳家作品的可能,也有属五行类数术文献的可 能 ,并解释原因说“从睡虎地秦简日书看,所谓日书其实是各种数术 方法的汇抄,其内容以选择时日吉凶为主,但并不限于选择一术。在孔家坡汉简 日书中出现岁篇这样以讨论岁时为主要内容的阴阳或数术文献,其实并 不奇怪 。刘乐贤先生对于日书性质属于“各种数术文献汇抄 的解释是十 分正确的,对于准确理解日书中不同于选择时日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增贵左右 、“雌雄”与“反一孔家坡 考释一文对孔 家坡日书反支篇释文隶定做了重新考察,指出释文的“从戌始先行”的“先 字实为“左 字之误。刘氏改“先 为“左”是正确的。对于“反支一词,刘 氏认为“反支 的“反 ,是指日子计算的方向,即“反向计算其地支一。关于 反支的问题已有多种说法,对于反支之反的理解也没有统一的意见,刘氏之说可 备参考。刘增贵对于“雌雄”的解释较有新意,认为雌雄实际上是计算反支日的 两种不同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左行和右行的区别,虽然方向相反,但是最后计算 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雌雄是不是就是指方向而言,或者是不是仅仅指方向而言, 目前还很难下结论。不过刘氏雌雄为方向的说法,还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 视角。 陈炫玮也谈孔家坡汉简( 日书反支) 篇雌雄问题及孔家坡汉简( 日 书反支 篇雌雄问题补说两篇文章是就刘增贵一文发表不同意见,对于日 书“反支 篇中雌雄的问题,刚开始作者认为雌雄指日之雌雄,并认为就是男 女日,后又否定前说,认为雌雄是指地支之奇偶辰,而不是指男女日。陈炫玮的 后说较前说为佳,但是正确与否还有待验证。另外参与讨论的还有陆平也论孔 家坡( 日书反支) 一文。 晏昌贵于2 0 0 8 年3 月1 7 日发表对( 日书艮山图) 的一个简单解读一 文。该文在李学勤与陈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两家观点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读法,从 右至左读,以朔为月初,日及枳( 支) 分别指天干及地支,两个圆圈为一个计日 单位。晏昌贵对于日书艮山图的简单解读还存在很多问题,与日书中对 于艮山图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其说似不可信。 ( 2 ) 宗教和文化 7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一文,以价值观为剖析秦文化的切 入点,认为秦人尚处于原始的多神崇拜时期,其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东方各诸侯 国,尤其是齐鲁等文化思想水平较高的国家,正是由于秦人这种原始的落后状态 造成了秦人文化特点中的“重功利,轻伦理 的特点。林氏的这一观点被其学生 所接受,李晓东、黄晓芬从日书看秦人鬼神观念及秦文化的特征一文就是沿 着林文的观点进一步阐述,得出秦文化具有功利主义本质的结论。由此引出了关 于睡虎地日书是否能够代表秦文化的问题,并涉及到日书所代表的社会 阶层的问题。对于林氏及其学生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蒲慕州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蒲氏在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世界一文中,分别介绍了睡虎地秦简日书的结 构、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与社会秩序、宗教信仰等方面,提出 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使用者所属阶层的问题,认为以日书作为秦人的文化 政治经济的依据,必须明确日书所涉及的人群。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蒲慕州 提出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使用者为中下阶层的观点,而睡虎地日书也只能 代表中下阶层的文化心理,还不足以称其为秦文化的典型特征,更重要的是日 书作为民间选择通书,流传范围甚为广泛,不同诸侯国的日书内容多有相 同的内容,以之作为秦文化的典型特征,岂非各诸侯国皆具有秦文化的特征。所 以,蒲氏认为日书实际上代表的是当时超出一国范围的中下阶层普遍的文化 特征。蒲氏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把日书的内容仅仅作为某一个诸侯国的文 化特征,与不同地区日书内容的一致性确实抵触太大。但是在承认蒲氏观点 的正确性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 之输、禹、女过一文是从神话角度对孔 家坡汉简日书“到室 篇的解读,通过于传世文献对照,作者认为文中的“输 就是鲧,“女过就是女娲。 对十二生肖的探讨我们也列在这一部分。关于十二生肖问题从睡虎地日书 公布后已经证明传统说法的缺漏,放马滩日书公布后又提供了新的材料,孔 家坡汉简日书中关于十二生肖较完整的记载,又为之提供了新的佐证。王贵 元最近发表了十二生肖来源新考一文。王贵元通过对孔家坡汉简十二生肖和 睡虎地、放马滩、张家山及论衡、 月令答问等出土和传世文献的对比,认 为“十二生肖十二禽的来源,也就是十二地支所配物的原始面貌,并不是后世的 样子,即不是十二种动物,而可能是十二种物怪,或是有动物有物怪,后来才全 部演化为十二种动物,老羊、玉石等则是化之未尽而遗留者 ,并由上述推 8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论进一步认为十二生肖的来源并不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起源于外族或国外( 清 朝赵翼认为起源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郭沫若认为起源于古巴比伦,还有的学者 认为起源于印度,有的认为起源于彝族等) ,而是古老中国的原始产物。王贵元 先生结合最新的材料对十二生肖的起源地和原始形态问题的探讨,与传统说法多 有不同,很有新意,对于深入考察这一问题无疑具有启发性。 ( 3 ) 占卜术 占卜术是日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 这一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占i - 原理的解释,占i - 活动的复原,占辞的解释及与 占卜相关的名物的考证。张铭洽云梦秦简日书占i - 术初探对占i - 术做了专门 的研究。在占i - 术研究方面,集大成的著作当属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 一书。该书在广泛征引各种材料,探源循流,疏通文意,解决了许多有关占i - 的 疑难问题,在材料的处理上,作者突破原材料的局限,把相同的内容聚集到一起, 既利于检索,又相互阐发,实际上起到了以原材料证原材料的作用,不仅对正确 释读日书内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复原日书的原貌做了十分有益 的尝试。 孔家坡汉简日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 陈炫玮孔家坡汉简( 日书) “建筑禁忌一简选释( 一) 一文,其中提到“司 空 就是土神,可备一说。 陈炫玮孔家坡汉简( 日书) “耀 篇研究。该文对孔家坡汉简日书耀 篇进行了疏证,指出该篇的内容是有关以风雨占测买卖谷物的贵贱。文中还涉及 到以雾为占测谷物贵贱的手段,与文献四时纂要春令卷之一所载:“五日 内雾,谷伤,民饥。朔日雾,岁必饥 内容有一致之处,似乎也可以说明日书 中一些占断吉凶的内容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日者也是吸收了一部分农事生产的经 验,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了占卜活动之中,这实际上正是日书内容的来源之 一。陈炫玮虽然列出了四时纂要的一段文字,但是并没有看到其中实际上蕴 含了日书内容的来源这一重要线索。 何有祖孔家坡日书简所见“鸡血社 浅论、周群也说孔家坡日书简所 见的“鸡血社”以及陈炫玮孔家坡汉简( 日书鸡) 篇补释一组文章都是 对“鸡”篇的讨论。陈文在何有祖、周群两位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对孔家坡日 书“鸡 篇做了疏通,其中的结论可信,对于理解“鸡 篇较有帮助。 ( 4 ) l :日书比较研究 由于材料所限,最初的比较研究仅限于睡虎地日书甲、乙种的比较及与 传世文献的对照,后来放马滩甲种日书释文公布,何双全就睡虎地和放马滩 两种日书做了比较,认为睡简与放简日书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睡简 9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是纯楚人的东西,放简是纯秦人的东西,进而指出秦人重政治而轻鬼神,楚人则 相反。后来林剑鸣的两篇文章,刘信芳的秦简中的楚国( 日书) 试析也做了 这方面的工作。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刘乐贤极大的扩充了比较的范围,引证的材 料包括少数民族材料,传世文献,现世使用的术数类资料及敦煌遗书中的资料, 解决了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很多问题。在比较研究中涉及到日书所代表 的文化内核的核心问题,是否能以其为基础考察秦楚社会的依据的问题,即使可 以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依据的问题,日书是否能代表秦楚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曾宪通先生怀疑睡简日书是流行于楚地的占 时用书,反映了楚人的习俗,如以岁星所在之方位及行向来预测吉凶,又以楚月 名来记载岁星的运行等,是因为“云梦入秦之后,秦人对楚日书加以利用和 改造,并且为着秦人使用的方便,才有必要把秦楚月名加以对照 。蒲慕州则 认为日书中除岁为楚人的东西,其他大部分都是使用的秦历法,不能说是楚 人的东西。因此,日书很可能是一部杂糅了秦楚两方面民俗的作品。对于睡 虎地秦简日书的归属问题目前并未形成一致意见,所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还 是很有必要的。 孔家坡汉简日书公布后,在比较研究方面比较重要的一篇文章是周敏华 简及( 孔) 简之( 日书) 盗篇比较一文。该文约两万五千余 字,对睡、放、孔简日书的盗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文章分为五个大的 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各简所记盗者内容比较 和第四部分“三简内容的总分 析 的论述十分具有价值,从干支计时,十二生肖,盗者的身份及社会处境,盗 者的不同种类,甚至捕盗者的主观态度等对日书盗篇的丰富内涵做了全面的 分析,多有新意,是目前出土日书材料对比研究方面非常有价值的一篇文章。 日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日书研究走向深入的发展方向之一,应该加大这 方面的研究力度。 在梳理源流方面近来发表了一篇通过对比睡虎地 札记四 则认为简文“妻爱而口臭 中的“口臭一当是口中散发有秽恶之气的意思:陈 炫玮孔家坡汉简( 日书 札记七则、孔家坡汉简 ,中国历史文物 ,2 0 0 7 年第6 期。 1 2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物代人受祸的故事古书中多有记载,晋书:“( 王导) 尝令作卦,璞言:公有 震厄,可命驾西出数十里,得一柏树,截断如身长,置常寝处,灾当可消矣。 导从其言。数日果震,柏树粉碎。”郭璞采用的是以物代人受死的传统道术,以 柏树作为转移灾祸的媒介,置于卧处,承受雷击,王导因之解脱震厄,是否真有 其事已无从考证,但是以此来证明古人确实有转移灾祸的观念则是毫无疑问的。 在现代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观念的遗留,据有的学者调查,湖北尚流行一种习俗 “女过花甲穿绣鞋”,当地人认为妇女年满六十岁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要穿绣有 特殊纹样的鞋才能平安过关,其纹样为“鳝( 蟾) 、鹅、狗 、“双狗喝血”等, 之所以会选用这些纹样是因为乡人认为“狗子、白蟮、鹅,穿了不过奈何 ,“双 狗喝血,代人受过 。这里“双狗喝血,代人受过显然就是以物代人受祸的意 思。“中药渣被视为移病的媒体。病家常把药渣倒在门外岔路口,任千万人踩踏, 以为这样病痛就会带到远方。”也是这种习俗的表现。据研究,周易之中也 同样存在这种转移灾祸的做法 。 三、外、内。 “直门 篇简二九四壹:“【刑门】:【耐】乃刑。外毁孙,内毁子。” 整理小组认为,外毁孙,内毁子,意思就是说家内家外皆对子孙后代有伤害。 整理小组所说不确。睡虎地秦简日书亦有此条简一一七正叁:“刑门,其主 必福,十二岁更,弗而耐乃刑。一是指十二年应更改刑门,如若不改就会有耐刑 及肉刑相及。孔家坡汉简此条的内容与睡虎地秦简此条的内容相似,所多出的为 “外毁孙,内毁子。 一句。从两条简的对比可以看出,“外毁孙,内毁子 一句 所说的实际上是耐刑以及肉刑的承受对象,也就是“耐乃刑 这一灾祸的殃及对 象。孔家坡汉简日书灾祸的承受者一般为一家之主,简- - ) k 四:“云门:其 主必大富三世,贫。 简- a a :“食过门:是主必同 ,“其主 、“是主 都 是福祸的承受者。在睡虎地秦简日书中这一对象并没有指明,但是就一般情 况而言应该是殃及自身,而在孔家坡汉简中“耐乃刑 的殃及对象十分明确,就 是子或孙。所以,我们认为这里的“内、外 应该不是整理小组所谓的“家内家 外 ,而应该是就远近而言。外为远,内为近。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分别内外,实际上是代表了亲疏远近的关系,这一点在汉 语词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称夫妻中女方的亲戚为外戚、外家,实际上是相 对于男方的亲戚而言,在男权为主的社会中,女方的亲戚相对而言关系是比较疏 远的。如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卷二十:“将陵史子回,以宣帝大母 家封为侯,二千六百户,与平台侯昆弟行也。子回妻宜君,故成王孙,嫉妒,绞 杀侍婢四十余人,盗断妇人初产子臂膝,以为媚道。为人所上书言,论弃市。子 。方川、王怀义民俗思维黑尼江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1 月 。j ;【u 保贞( 周易无妄六三) 爻辞与古人的转移巫术,管子学刊,2 0 0 8 年第l 期 1 3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回以外家故,不失侯。 这里的“外家就是外戚,也就是远亲之意。汉书 卷四十七:“共王母日李太后,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师古日“大母,祖母 也。共王即李太后所生故云亲祖母也。脱脱宋史卷四百一十五列传第一: “黄畴若字伯,庸隆兴丰城人。一岁而孤外大母杜教之 此处的“外大母是指 外祖母而言,称母亲的母亲为外大母、外祖母,是相对于大母、祖母而言关系较 为疏远的。在出土文献中也有类似例证,如尹湾汉墓简牍赠钱名籍木牍七反 面第五栏有“外大母”的称呼,当是指外祖母而言。不仅对于妻族以内外别亲疏, 即使是父族也用内外来区别远近关系。比如称同父异母的弟弟为外弟,称同父异 母的妹妹为外妹,也是相对于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而言关系比较疏远的。这种以 内外别亲疏的现象不仅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政治外交中也是十分普遍 的现象,在战国时代,其他国家的臣子面见国君时自称外臣,也是相对于本国臣 子而言,关系较为疏远的。 可见,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以内外来区别亲疏远近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同时, 中国的内外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层次性,在同一个层次内,还会再以“内外”区 别出亲疏远近的关系。不仅以内外别出亲族与非亲族,而且亲族内部还要以内外 分别亲疏,不但异姓之间有内外,同姓之间也分内外,在亲族中称女方的亲戚为 外戚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国人的观念中一定要表现出亲疏远近,才符合道德礼教 的要求,这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亲亲,内外有别、亲疏有别的观念的体现。亲疏 远近的一般原则是同姓亲与异姓,同宗亲于非同宗,同支亲于异支,父亲子胜于 孙。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之举也,内姓选与亲,外姓选于旧。 旧指旧臣, 其中内姓是指同宗,外姓就是指臣子等非同宗。 除了在思想、称谓等方面的反映外,在古汉语中内外还可以直接表示远近。 如南齐书王琨传:“外方小郡,当乞寒贱。”此处“外方 即是指远方;王 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兴廉举孝,岁时于外府。 此处的“外府”也当是指 远离京城之外的州郡。所以本支简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更改刑门,将会有“耐乃 刑相及,近会殃及儿子,远会殃及孙子。在古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祸近 及于身,远及于子,当也是指灾祸发生的时间有早有迟,不再此时应验,也必将 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应验,与日书渲染灾祸的情况是一样的。由此也可以看 到孔家坡汉简日书较睡虎地秦简日书对于灾祸的渲染更为严重,也更能 对人产生影响,因为重视子孙后代的境遇,是中国为人父母者最为关心的事,父 母对于自身的灾祸可能不会特别的放在心上,但是当面对涉及到子孙后代的福祸 禁忌时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甚至于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宁信其有,不信其 无,因此积极的按照日书所示去行事。日者极力渲染灾祸无形中就扩大了日 书的影响范围。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这样的事还在上演,古人如此也就没有什么 值得奇怪的了。 1 4 孔家坡汉简日书初探 睡虎地秦简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