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先秦“鸟”意象源起考辨.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先秦“鸟”意象源起考辨.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先秦“鸟”意象源起考辨.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先秦“鸟”意象源起考辨.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图腾崇拜到物我同构的飞翔——先秦“鸟”意象源起考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所有的生灵中,鸟与诗人最为有缘,诗人的情怀与鸟儿息息相通。鸟与人的生活 密切相关,又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因此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鸟 意象,很多的诗人作家都将鸟视为笔下的宁馨儿。 先秦时期,是鸟作为意象出现在文学创作中的源头阶段。 鸟意象的发生与我国长时间的民族心理形成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鸟类图腾 崇拜为其中重要的原因。出于对鸟图腾敬仰与依赖的感情,鸟成为氏族部落的保护者, 乃至人类生命的源头,鸟类的呜叫与行动可以作为人类占卜的依据。且在神话中有大量 半人半鸟神的形象出现,人鸟往往可以互相转化。由此可见,当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处于 初始阶段,人与鸟的关系是异常亲密的。 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人与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原始 鸟意象在文学中的嬗变。诗经时代,鸟类的羽毛是原始图腾舞蹈中力量的来源,与 祖先沟通的媒介,鸟类的呜叫是物候与节庆的标识。鸟意象已经明显的具有功用化,更 多的成为人的参照物出现在诗歌当中。 战国时期,文学个体,以庄子和屈原为代表,在原有基础上,对鸟意象进行了发展 和再创造。赋予鸟更加深远意蕴,同时,人对鸟的制御成为表现对象,鸟意象也成为谈 理论道、阐发政治观点、抒发理想抱负的帮衬。鸟意象愈发成为一种功能化的哲学役使 与抒发自身的工具,为能够成为独立自足体存在。 先秦文学中的鸟意象,来自不同的目的,无意识,多用途,但是启发了后入,为后 代诗文中鸟意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使用方法。 关键词:先秦;鸟意象;嬗变 a b s t r a c t i na l lo ft h ep e o p l e ,t h em o s tp r e d e s t i n yb i r d sa n dp o e t ,t h ep o e t s f e e l i n g sa n db i r d s m a n i f e s t b i r d sa n d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p e o p l e sl i v e s ,b u ta l s oa ni m p o r t a n ts p i r i t u a ls u s t e n a n c e o fm a n k i n d t h e r e f b r e ,i nc h i n a s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r vw o r k sh a v ea p d e a r e di nal a r g en u m b e ro f b i r di m a g e r y ,al o to fp o e t sw “t e r sw i l lw “t ea b o u tb i r d sa sn i n g x i n e r p r e q i np e f i o d ,a st h eb i r di st h ei m a g ea p p e a f e di n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s o u r c ep h a s e b i r di m a g e r ya n dt h e0 c c u r r e n c eo ft h en a t i o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o fc h i n a sl o n gc u l t u r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a n d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c i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b i r d st o t e mw o r s h i pf o ra n i m p o r t a n tr e a s o n o u t0 fb i r dt o t e ma d m i r ea n dr e l yo nt h ef e e l i n g so ft h et r i b a lc l a nb i r d s b e c o m ep r o t e c t o r s ,a n dt h es o u r c eo fh u m a nl i f e ,t h ec a l lo fb i r d sa n da c t i o nc a nb eu s e da s t h eb a s i so fh u m a nf o r t u n e a n dt h em y t ho fal a r g en u m b e ro fh a l f m a nh a l f - b i r di nt h e i m a g eo fg o d ,w e r ea m o n gt h eb i r d sc a no f t e nb et r a n s f o r m e d t h u s ,w h e nm a n k i n do f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0 fn a t u r ea t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na n db i r di sv e r y c l o s e a sh u m a nn a t u r ea n dt h ed e e p e n i n g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a na n d b i r d sa l s oh a v ec h a n g p d t h i sc h a n l r el e dd i r e c t l yt ot h eo r i g i n a ii m a g ei nt h eb i f de v o l u t i o ni n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e r a ,t h ef e a t h e r e db i r dt o t e mi st h eo f i g i n a ld a n c e ,t h e s o u r c eo fs t r e n g t h ,a n dt h ea n c e s t o r so f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m e d j a ,t h ec a l lo fb i r d sa n dt h e p h e n o l o g yo ft h ef e s t i v a l l o g o b i r di m a g e r yh a sas i g n i f i c a n tf u n c t i o n ,a n dm o r eb e c o m et h e r e f e r e n c ew h i c ha p p e a r e di np o e t r v d u r i n g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a n dz h u a n gz iy u a nt ob e r e p r e s e n t e do nt h ee x j s t j n gb a s j s ,j m a g e so fb j r d sa n dt h ed e v e j o p m e n to far e c r e a t j o n 。g j v e t h eb i r d sm o r ef a 卜r e a c h i n gi m p l i c a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p e o p l eo nt h eb i r d t ss y s t e m p e f f | o f m a n c er o y a lb e c o m et a 略e t s ,a l s oo nb i r di m a g e r yt h e o r yr o a d ,e x p o u n d i n gp o l i t i c a l v i e w s ,a n de x p r e s st h ei d e a l sa n da s p i r a t i o n so ff ;a n g c h e n b i r di m a g e r yi n c r e a s i n g l yb e c o m e af e a t u r eo ft h ep h i l o s o p h yo fs e r v i t u d ea n df h et 0 0 l st oe x p r e s st h e m s e l v e s ,t 0b ea b l et 0 b e c o m ei n d e p e n d e n to f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s e l f 二s u f ! f i c i e n c v p r e - q i nl i t e r a t u r ei m a g e so fb i r d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p u r p o s e s ,u n c o n s c i o u s ,m u l t i - p u 印o s e , b u ti n s p i r e d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f o rf u t u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p o e m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b i r d i m a g e r yp r o v i d e saw e a l t ho fm a t e r i a l sa n du s e k e yw o r d s :p r e - q i nd y n a s t y ;b i f di m a g e r y ;e v o l u t i o n l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钕盘查慨 如譬- ,。 1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磕受指导教师签名:益鲤 日 期:逊:! :三i h 期:迎基! 、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己i 吉 jl 目 先秦时期成为鸟意象的源起阶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不断探索认识和长期的 生产劳动与中,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鸟文化:如鸟师( 以鸟为官名) ,鸟占( 用鸟的鸣 叫和行为来占卜吉凶) ,鸟章( 绘制在衣服或旗帜上的鸟形图案) ,鸟葬( 即天葬) ,鸟 书( 模仿鸟类外形而产生的一种字样) 等等。 在此基础上,鸟渐渐成为诗人笔下的文学意象,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逯钦立 先生曾对此有过精彩阐释:“窃谓鱼鸟之生,为最富自然情趣者,而鸟为尤显。夫日出 而作,日入而息,推极言之,鸟与我同。鸟归以前,东啄西饮,役于物之时也,遂其性 故称情。微劳无惜生之苦,称情则自然而得其生。故鸟之自然无为而最足表明其天趣者, 殆俱在同夕之时。既物我相同,人之能挹取自然之奇趣者,亦惟此时。则山气之所以日 夕始佳,晚来相呜之归鸟始乐,因为人类直觉之作用使然,要亦知此直觉之所以有些作 用,即合乎自然之哲理也。” 的确,在所有的生灵中,鸟与诗人最为有缘,诗人的情怀与鸟儿息息相通。鸟的一 切寓意都象征并令人联想到诗人,那种高高在上自由飘飞的样子,那种四处流浪又充满 幻想的气质,都仿佛是诗人的化身。鸟就是诗人的原型和导师,鸟一直在陪伴人类成长, 与人类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宁馨儿。 在长时问的民族心理形成和文化积淀的过程中,鸟意象逐渐拥有了日益丰富的内涵 与意蕴,并在两汉魏晋以后广泛使用。鸟意象不单单是画屏上的金鹧鸪,作为陪衬与点 缀出现,而r 渐成为抒发国家情怀、乡愁别绪、爱意恋情的重要媒介,并承载着伟大的 人格精神,飞翔在理想与现实的天空中。 目前,关于鸟意象的研究多以诗经、庄子寓言、汉魏诗歌或文赋、陶渊明诗 文、阮籍诗文等作为研究对象。但多集中于对某个文学作品的单独研究,割断了与鸟原 始意象的联系,即使对鸟意象原型有所论及,也多是抛砖引玉式的简单梳理。 二十世纪,王立先生所倡导的母题与主题学,将镜头聚焦在文学意象的研究方面, 关注文学意象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紧密联系,为文学意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同 时,李炳海先生的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从少吴氏鸟图腾崇拜与卵崇拜说起,对先 秦文学中的凤凰意象、雉鸟意象、鸠鸟意象逐个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出楚文化对少吴氏 鸟图腾的固有文化意蕴进行了改造,打造了主人公驾御飞鸟的新的原型。这种分类梳理、 给予内涵定位的方法对笔者颇有启发。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先秦时期鸟意象作以综述整理的同时,以人与自然的 关系变化为中轴,深入文本内部,以原型批评为手段,运用文学研究与民俗学研究相综 合的方法,关注鸟意象形成的文化底蕴,追踪鸟意象的意蕴积淀,主要对其嬗变流程进 行探讨,将鸟意象由图腾对象演变为文人笔下具有生命灵性与人格精神并存的重要文学 1 东北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文 意象的过程,以动态链条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马克思曾说,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既是已经准备好的物质粮食,也是准备好了的 精神粮食;就其作为精神粮食来说,它不仅是科学的对象,也是艺术的对象。自然事物 作为审美对象而构成人类生态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的根本 内容之一。当呜类作为意象出现在文学当中时,所应关注的不应仅仅局限在博物学等范 畴,更应该注重鸟意象与诗人创作的内在联系。也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的角度对鸟 意象进行研究的新尝试。同时,在后工业文明时代,帮助人类重温生命一体、物我同构 的先秦时代,使人类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古老而又生动的范本,使现代 人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东北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轫期。上古时期的古代神话,西周初至春秋中 叶的诗经,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 辞”,在创作方法、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诸方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而 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鸟意象与鸟文化。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人与鸟的关系不断变化, 鸟意象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嬗变。 第一章超越时空的飞鸟文化 一、图腾崇拜的原始意象 关于图腾,孙作云先生曾有这样的阐述: “图腾 ( t o t e m ) 原为北美印地安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 。所 谓图腾,就是原始社会时期人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 他们认为这些“神物”是他们的祖先、保护者,他们这个氏族就是从这种神 物孳生出来的。最早的图腾是动物,这与当时的渔猎生活有关,是当时的渔 猎生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次是植物或自然现象,这是到了原始社会末 期,农业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以后的一种反映。到了原始社会崩溃时期, 图腾崇拜遂为祖先崇拜所代替;但在阶级社会中,它仍然残留着一个时期, 虽然它的原始意义已经改变。m 图腾的产生意味着一个个氏族组织的建立,又表明“力物有灵”时代物我不分的交 感式思维( 人和物之问会产生一种心灵感应) 特点。鸟作为一种图腾崇拜对我们民族心 理的影响根深蒂固,传之久远。 ( 一) 玄鸟生商的感生故事 在我国的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或部族联盟的分布形成了三大区域,且各自形成了独 特的原生态文化。聚焦以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摇篮的东夷部族,其诸部落多以鸟为图腾, 如舜族以风鸟为图腾,丹朱族以鹤为图腾,后羿以鸟为图腾等。之所以将鸟作为图腾祖 先,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源于远古人类崇鸟的心理。鸟的飞行功能和益鸟啄食害虫保 护农田的本能行为,却使人类觉得是神灵感应所致,从而对鸟崇敬,视为同类与保护神。 在图腾崇拜时期,人们过着半血族群婚制的“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生活,妇女生育, 。孙作云诗经i 周代社会研究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6 卜2 国付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7 卜7 2 3 东:| 匕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被认为是图腾钻到肚子里。诗经商颂玄鸟是对鸟的图腾崇拜较为典型的例证: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这是宋君祭祀并歌颂祖先的乐歌。意思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 强大的商王朝,玄鸟就是商的始祖。据史记殷本记日: 殷契,母日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 简狄取而吞之,困而孕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 吕氏春秋音初云: 有娥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 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 反。二女作歌,一终日:“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 这一则与史记所记大致相同,但是更为具体,且保存了鸟意象进入诗歌的动态 过程。 ( 二) 少昊图腾的原始意象 商族是少吴氏的后代,玄鸟生商的传说正表明少昊氏以鸟为图腾。少吴亦作少嗥, 继太吴氏而立国。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少吴之国。”少吴名挚 ( 鸷) ,是一种雕鸷类猛禽。春秋时期的郯国君是少吴氏后裔,左传昭公十七年记 载了郯子的话: 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乌适至,故纪于乌,为乌师而鸟名。凤鸟氏, 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乌氏,司启者也;丹鸟 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鸬鸠氏,司空也;爽鸠 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 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在这个鸟图腾的王国罩,其百官皆以鸟命名。 少吴系统的鸟图腾使先秦文学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个鸟意象群,它不仅在地域上具 有鲜明的少吴文化特征,而且继承保留了少吴氏图腾崇拜对多种禽鸟赋予的文化内涵, 使得这些鸟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底蕴。少吴氏鸟图腾,以正面形象出现,都具有积极 的肯定意义,是先民崇拜与依赖的对象。 例如,凤是以鸟为主兼有鸟兽特点的综合性的神异动物,大约五千至七千年前的河 国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 棚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5 1 1 3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姆渡文化便有双凤朝阳的造型。它的形象据说文解字云: 凤,神鸟也,天老日: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额鸳腮,龙 纹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翔翔四海之外,遇昆仑, 砥柱,濯羽弱水,莫宿凤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少昊氏立而风鸟适至,是人们将其视为盛世见证者的开端,先秦文学中的凤凰也就 成为了吉祥鸟,其出现表示天下太平。周武王伐纣时,就曾有“风鸣岐山”之传说,所 以兴周灭商。同时,在少昊氏图腾系统中,“风鸟氏,历正也。”凤凰是管理时间之神, 可以掌管季节的交替,为后世超越时问、超越生死的“不死鸟”形象打下基础。 其后四种是历正的属官,玄鸟是燕,春分来,秋分走,玄鸟氏司二分春分和秋 分。伯赵是伯劳,夏至鸣,冬至止,伯赵氏司二至夏至和冬至。青鸟立春鸣,立夏 止,立春立夏叫启,所以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丹鸟是立秋鸣,立冬止,立秋立冬叫闭, 所以月- 鸟氏掌管立秋立冬。少吴氏根据鸟的活动确定季节,把鸟类迁徙呜叫作为确定季 节的参照物,也是将鸟图腾化的重要契机。 鸠鸟的种类繁多。祝鸠,又名雏。吴氏称司徒为祝鸠,其职务是行使教化,由此可 见,祝鸠为怀有仁爱之心的善鸟,为正面形象。诗经小雅四牡云:“翩翩者雏,载 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盛,不遑将父。翩翩者雏,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盛, 不遑将母。驾彼四骆,载骤载驻。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孔疏引樊光日: “祝鸠,夫不,孝,故为司徒。” “雎鸠氏,司马也。”少吴氏将负责军事的大任交于雎鸠氏。尔雅释鸟:“雎鸠, 王雎。”即鱼鹰,是一种捕食鱼类的水鸟。诗经的歹l :篇之作关雎一诗便是用雎鸠 捕鱼来暗示男子追求美丽姑娘的。雎鸠捕鱼的勇猛是成为军事首领的重要资本。 “鸬鸠氏,司空也。”杜预注:“鸬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诗经曹风1 鸟鸠: “鸬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毛传:“鸬鸠 之养其了,朝从上下,莫( 暮) 从下上,平均如一。”可见,诗经中许多鸟意象都与 左传昭公十七年中鸟的内涵相契合。 山此可见,少吴氏鸟图腾对于先秦文学鸟意象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意义,在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原始的鸟图腾意象都保持管这种固有的文化意蕴。 不仅是诗经,在山海经中,有许多名称各异的神鸟、怪鸟、究其渊源,也 与上古鸟图腾崇拜有关。少吴氏鸟图腾作为意象原型,对于神话形象的构成有着重要作 用。 5 东北师范人学硕:仁学位论义 二、生命一体的神话精神 图腾崇拜是神话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周人始祖神话诗生民:姜螈踩到天帝的 大姆脚趾印生下了后稷。很显然,在生产力及端低下的情况下,自然界在人们心目中总 是神秘而充满力量的,图腾观念j 下是人类将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随着时问的推 移,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在增加,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致使图腾不断人 格化,“图腾神”出现了。神被创造出来之后,神话的产生便水到渠成。原始人在自己 心目中将一切自然力量形象化、人格化,依据自己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形缘创造出许多 神的故事。或者出于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某些自然障碍的向往,他 们又想象出许多异人异物的故事。这诸多用来解释各种神的故事和异人异物的故事,经 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慢慢地流传下来。这样神话就产生了。 ( 一) 半人半鸟的复合形象 鸟图腾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半人半鸟式的神的形象,在其影响下 形成的往往是人和鸟的形体特征糅合在一起的,鸟也不再像少吴氏鸟图腾那样全部为正 面形象,丌始了善恶分化。山海经中的有很多人面鸟的形象,如;| ;岛、瞿如、颞( 南 山经) 、凫篌、人面鹗( 西山经) 、竦斯( 西山经) 等。吴任臣按:“刘会孟日,鸟 入面者,非大美则大恶;大美者频迦,大恶者凫镁。黄石曾诗:海内扬兵戈,凫篌下鹿 台。 人面鸟身神成为又一典型形象。 海外北经:“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海外东经:“东方句芒,乌身人面,乘两龙。” 大荒北经:“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 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目禺疆。” 山海经中讲的人面鸟身均为远古之神,是远古先民最为崇拜的神。中山经中 次二经:“凡济山之首,自烽诸l l j 至于蔓渠之山,儿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 面而鸟身。”与白山经的山神多为人面蛇身,东山经的l 【j 神为人身龙首、人面兽 身、或人身羊角不同,中山二经中九山之神,均为人面鸟身,这与当地族群的鸟信 仰是密切相关的。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件人首鸟身神仙玉 器。此玉雕品为圆雕,造型呈瞬间停顿之状,人首圆阔,橄榄形双目浮外凸,三角型 鼻子下面与二条横阴线下磨出嘴相连,圆润的下额与整个端庄稳重的人面五官。可见, 当时人面鸟身形象已经广泛流传。 另外,在大荒南经( “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 和海外南经( “羽民国 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中曾两次提到羽民国,其国人是身生羽翼的人,且 楚辞远游中也提到羽人:“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羽人被赋予了不死 观念,形象也是半人半鸟,人神形象杂糅。 6 东北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物我混同的人鸟互化 出于物我混同的思维,远古人认为动物、植物、自然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 对鸟意象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山海经南山经南次二经:“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 音如痹,其名日鹤,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少放士。” 这采岛鸟是丹朱的化身。丹朱是尧的儿子,传说他为人傲虐而顽凶,所以尧将天下让 给了舜,而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诸侯。当地三苗的首领与丹朱联合抗尧被诛, 三苗的首领被杀,丹朱自投南海而死,其魂魄化身为藕鸟,样子像猫头鹰,爪子却像人 手,啼叫的声音像自呼其名。哪里的人听到耨鸟的叫声,哪里的人就要被放逐。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 首、白喙、赤足、名目精卫,其呜自蔽。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以上两则都是人化为鸟的神话,并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种模式。玉台新咏所载 汉乐府古诗焦仲卿妻讲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二人为情而死,化为双飞鸳鸯。曹植令 禽恶鸟论记载伊吉甫听信后娄谗言,杀死其孝子伯奇,伯奇化为异鸟。 另外,上古神话中对鸟类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审美趋向。精卫 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其外形十分可爱,在东海与精卫这大小强弱极端悬殊 的对比中,展现出一种复仇的力量,是一种执著精神的象征,悲壮感人的艺术力量也从 这里产生出来。 ( 三) 奇特鸟类的神奇功用 山海经中出现了大量鸟类,它们不仅形象奇特,而且大多具有神奇的功能, 且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加深,丌始关注鸟类本身的实用功 能。例如,踌,“可以御火”;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栎,“食之已痔”数斯, “食之已瘿”;白鹅,“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瘌 多数表现出庇佑、治疗等功效。 二是由于鸟图腾崇拜,以及鸟类与遥远空问的联系,鸟类俨然成为沟通人神的媒介,鸟 类的出现往往带有预示意义,这种预示可分为吉凶两种,而鸟意象也被赋予了吉凶观念。 南次二经:“五采而文,名日风辛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可见, 凤凰是吉祥之鸟,也是祥瑞观念的体现。南山经南经三次:“令丘之山,有鸟焉, 其状如枭,人面四目有耳,其名卜j 颛,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颐是大旱的征兆; 褐鸟的叫声是被放逐的前兆( 南次二经) ;毕方是兆火之鸟( 西次三经) ;胜遇,“见 则其国大水”( 西山经) 。这种信息处处可见。也正是认为鸟类拥有某种预示吉凶的作 用的原始思维,为鸟占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鸟占吉凶的原始习俗 新唐书李靖传赞:“世言靖精风角、鸟占、云稷、孤虚之术,为 善用兵。 元杨踽山居新话:“宋末有富春子,能风角、鸟占。 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风角、鸟占、兵符、 阵法、卦影、禄命、建除、葬术、五运六气、海道缄经,莫不各有成书。” 明冯构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二:“有一术士,号富春子,善风角鸟 占。” 上述材料中提到的“鸟占”,即以鸟的飞鸣占卜吉凶。这些材料虽然形成于秦汉之 后,但是以鸟来预测未来吉凶的信仰和观念却非常古老。刘毓庆先生在诗经鸟类兴象 与上古鸟占巫术中,对中国先秦典籍中的鸟占资料进行了梳理,并对这种习俗的产 生、它的思维基础原始思维等进行了阐述。刘毓庆先生说: 鸟占是一种原始习俗,是根据鸟的呜叫、飞行或出没活动来预测事物吉 凶的。法国学者盖依将此认作是领会天语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神 通过乌把信息传递给人类,而人类通过对鸟活动的辨识才能认识这种神秘 信息的意义。这种习俗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 周易中有关于鸟占的材料比较丰富。这种关于鸟占的卦爻所凝固形成的思维与 意象在后世文学中应用广泛。 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界。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效往,主 人有言。” 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此卦爻辞下几条亦言及明夷,。明夷,即羽毛鲜亮的锦鸡。从卦爻辞中,可以发现鸟占 与狩猎的密切关系,明夷受伤的位置不同,所得到的占卜结果是不同的。 渐:“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鸿,鸿雁。渐,象传说“渐之进也 , 实际上,“渐 有“次序”之意。史记 所以古今注疏家大都释“渐为进”。 吴太伯世家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嗡u 毓庆诗经鸟类兴象与上古鸟占硪术 j ,文艺研究,2 0 0 1 0 3 ,1 3 2 一1 3 3 8 东北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义 渐在本卦中,是描述的鸿雁降落时的动作。本爻是说鸿雁徐徐降落在山涧里,这预示着 小孩子会得疫病。如果发生争吵,没什么危害。 渐:“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 本爻是说鸿雁徐徐降落在山坡上,在那罩安然自得地觅食,这预示着吉利。 ( ( 渐:“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陆,高平之地。鸿雁徐徐降落在高平的陆地上,这预示着丈夫出征将一去不回,媳妇虽 怀孕,但孩子却养不活,凶险,但预示着利于抵御贼寇。 渐:“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桶,无咎。” 本爻言鸿雁脚上有璞,如鸭鹅之类,很难栖息于树木之上。概指鸿雁徐徐降落于树木之 下,如果得以用这颗树的木料作椽子,就可没有咎害。 渐:“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即山岭。鸿雁徐徐降落在山岭上,预示着媳妇三年都不会怀孕,如果自始至终都没 人欺凌她,吉利。 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仪,用羽毛编成的舞具。鸿雁徐徐降落在高平的陆地上,这本来是凶兆,但如果它 的羽毛可用作舞具,吉利。 以上六条爻辞都是讲根据大雁停落的地方来进行占卜的。而“鸿渐”后用来比喻仕 途升迁。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旅:“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丧牛于易,凶。” 此爻辞可理解为鸟儿弄乱了它的窝,旅行的人先是嬉笑而后号啕大哭,在田边丢失了牛, 这些都是不吉利的。顾颉刚先生根据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已经将这则故 事的含义弄清楚了,这里所说的“易”便是指“有易”,“旅人 则是指托于有易的王亥, 即殷商的祖先。王亥刚到有易的时候生活安乐,可是后来家破人亡,直到丧牛时才碰着 危险,故爻辞中有“旅人先笑后号眺。”殷民族以鸟作为图腾,以鸟作为部族大事件的 征验,是合乎情理的。 9 东北师范人学硕i :学位论文 中孚:“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翰音,说文“翰,天鸡,赤羽也,从羽戟声。逸周书日文翰若晕雄,一名矍 风,周成王时蜀人献之。”帛书周易作“郭音”,邻乃翰的异体字。说文“翰, 难肥,翰音者也。从鸟,献声,鲁郊以丹鸡祝日以斯翰音赤羽,去鲁侯之咎。”,看 来翰音乃一种野鸡,有红色的羽毛,能飞很高,所以鲁国人用它来祭天。这条爻辞是说 见到翰音飞到了天上,预示着凶险。后来又用以指1 5 i 向高空的声音,徒有虚名。唐房 玄龄晋书张载传:“封熊之蹯,翰音之跖,燕髀猩唇,髦残象白。”汉书叙传: “高阳文法,扬乡武略,政事之材,道德惟薄,位过厥任,鲜终其禄。博之翰音,鼓妖 先作。”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此爻辞是根据飞鸟的呜叫声音来进行吉凶判断的。 小过:“初六:飞鸟以凶” 以,与,及。指飞鸟带来凶兆。主要指拜访别人时的吉凶祸福。 可见,古人常常根据飞鸟的呜叫声音、飞行的方向、降落的地点等因素来判断吉凶。 刘毓庆先生认为,鸟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即占卜物而出现,是诗经国风中鸟类起兴 意象产生的观念背景。 关于诗经中鸟兴的起源,很多学者都做过深入的研究,目前有这样几种意见。 一是“触物起情说”,认为诗之起兴带有随意性,只起开头作用,并无别的奥义。此派 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诗集传中写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此后顾 颉刚、钱钟书等都对此说有所发挥,认为足主观情感客观化、物象化。二是以闻一多、 赵霈林为代表的图腾说。闻一多先生曾指出:“三百篇中以鸟起兴,办不可胜计,其基 本观点,疑办导源于图腾,歌谣中称鸟者在歌者之心理,最初本白视为鸟,非假鸟以为 喻也。 赵霈林先尘兴的源起一书中列有鸟类兴象的起源与鸟图腾崇拜专节, 认为诗经中以鸟类为兴象的诗歌,许多都与怀念祖先父母有关,其源在于远古的鸟 图腾崇拜,他还认为人们最初以“他物”起兴,既不是由于审美动机,也不是由于实用 动机,而是出于一种深刻的宗教原因。三是刘毓庆先生对中国文学中的鸟意象情有独钟, 曾撰写 鸟类兴象与上古鸟占巫术,他认为原始人的鸟占行为与鸟兴意象的产 生有着密切关系。在从河洲雎鸠到银河鹊桥关于中国文学中鸟意象意义内核的探 讨中,他认为中国文学中鸟意象的内核是沟通天人的信息传递者。此外,叶舒宪先生 在诗经的文化阐释( 陕西人民出版社,2 0 0 5 ) 中列有题为诗可以兴的专章,认 为由兴所代表的引譬连类的思维方式是神话思维的产物。 1 0 东北p 币范人字硕 :学位论义 而笔者认为,诗经中的鸟兴意象数量众多,这些鸟意象发生的原因是与当时诗 歌创作者对物我的认识、对创作的自身认识紧密关联的。从原始人的物我不分而形成的 图腾崇拜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鸟信仰观念进入了稳定时期,积淀形成意象的底蕴。而 此后,作为自然形态的鸟意象也逐渐产生。这其中,人类与鸟类关系的变化是有线索可 寻的:从鸟图腾崇拜时期的物我混同,到人类显露出想掌控自我、预知未来,将鸟作为 一种占卜的媒介,更加注重其功用性,人类与鸟类有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所以,关于 鸟兴意象产生的原因也并不能够以一概之,而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在诗经中有 着明显体现。 东北师范人学硕l :学位论义 第二章灵动自然的诗化功用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出现了较多的鸟意象,其中涉及的鸟类 繁多,如关雎、凤凰、鸱鹗、鸳鸯、黄鸟、鸿雁、鹊、鸠、鹳、翠、鹤等。据陆玑在毛 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统计,共有3 9 种。难怪孔子说,读诗能够“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山海经中通过对鸟类的描写,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审美趋向。例如: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 首、白喙、赤足、名目精卫,其呜自蔽。” 山海经西次三经:“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 质而白喙,明日毕方。” 对于鸟类的形状、颜色、头、足、喙等有细致刻画。特别在色彩方面,在自然规律 的基础上,造型倾向于赤、青、白的运用。 诗经中,对于鸟的描写,与山海经相比,多体现为声音、动势上的描写, 对于外貌形体则次之,描写直白,线条粗犷。例如: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 燕于飞,下上其音” 豳风东山:“鹤呜于垤,妇叹于室。” 相较之下,诗经中描摹的笔墨更多地聚集在人物身上。卫风硕人:“手如柔 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经 中“比”的艺术手法运用非常出色的例子,同时也是描写刻画的典范之作,给人生动而 具体的印象。可见,诗经时代,诗人已经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绘,但是,注 重的对象是人,而并非鸟类等自然物。朱光潜先生曾这样写道: 在中国和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 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的背景,兴趣 的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 是作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也 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 。朱光潜诗论 m 桂林:广两师范人学出版社,2 0 0 5 5 4 1 2 东北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的确,诗经中所出现的大量鸟类意象由于“人事”,而具有更为深广的意蕴,且 具有强大的功能性。 一、手执翟羽的图腾万舞 首先,来谈论一下鸟类羽毛的功用。 邶风简兮是一位女子观看舞师表演万舞,从而对他产生爱慕之情的诗歌。其 中描写道: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篙,右手秉翟。 万舞,是周天子宗庙舞名,是一种大规模的舞蹈,相对于小舞而言,分文舞、武舞 两部分。朱熹诗集传:“万者,舞之总名。武用干戚( 盾、板斧) ,文用羽篱( 雉羽 和篱的乐器) 也。”万舞所使用的道具包括翟羽,也就是野鸡的尾羽。王风君子 阳阳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君子陶陶,左执翻,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翻,即用 五彩野鸡毛做的扇形舞具。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解释道:“舞师拿着一把五彩羽毛, 跳舞时自己盖在头上,借以装扮鸟形。” 事实上,不论是人们手执翟羽跳舞,还是执羽毛扇跳舞,都是原始图腾舞蹈的演变。 这是少吴系统后代取悦于祖先神的一种方法,“庸鼓有敦,万舞有奕。”( 商颂那) 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仍有这样的舞蹈。贵卅i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锦 鸡舞,流传于月- 寨县排调镇的苗族“嘎闹支系中穿亚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苗族 同胞之间。相传,由于是锦鸡让这些苗族同胞有了小米种,让他们得以安居。于是,当 地苗族同胞便模仿锦鸡打扮自己,模仿锦鸡的步态与神态,跳起了芦笙舞。专家考证, 这支自称“嘎闹”的苗族,为远古鸟图腾部落的后裔,锦鸡舞是远古图腾潜移默化的演 化物。 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用雉鸟 的名字称呼百工的首领。古代工匠主要有攻木之工、抟埴之工、攻金之工和攻皮之工等, 其加工的对象往往硬度很大,需要他们自身具有足够的力量,所用的工具有坚刚之性, 故可推出诗经时代雉鸟象征着力量和勇敢的结论。当东夷族先民手执羽毛,模仿雉 鸟的动作形态的舞蹈时,认为这样自己就具有了雉鸡的力量,以来展示本族的强壮,“有 力如虎 的硕人就是代表。可见,羽毛具有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翟羽展示部族的力量。 不仅如此,羽毛还可以成为使人转化为鸟的神奇物件。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j 下义 引通史:“瞽叟使舜涤廪,舜告尧二女,女日:时其焚汝,鹊汝农裳,鸟工往。舜既登 廪,得免去也。”烈女传及宋书符瑞志并载此事,惟于涤廪事则更有“舜往飞去 。闻一多风诗类钞:“翟,雉尾长羽,舞师执以指挥。” 东北师范人学硕l j 学位论文 及舜服鸟工衣服飞去语,知必化而为鸟,始能“飞去”。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鸟羽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 笔者认为,是原始巫术观念对 这种行为的影响颇大。弗雷泽曾这样表述: 这样的巫术被界定成了人类最早的思维形式它无疑曾以纯粹的状态存 在过,以巫术的方式思考是人类最初的思考方式。在原始膜拜和民间传说当 中,巫术仪式占支配地位而且,澳大利亚中部有一些部落,他们的图腾 仪式从特征上说仍是纯巫术性质的,巫术的思维状态仍然存在于其中。 他在金枝中将巫术按照巫术发生原理分为两类:顺势巫术( 或模拟巫术) 和接 触巫术。他在书中写道:“动物也经常被相信会具有某些对人有用的特性,因而顺势或 模拟巫术就通过不同方式把这些特性传授给人类。”他还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贝专纳 人身穿白鼬皮,因为通过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将使得他们难以被杀死;一位南非战士在 他的黑色卷发里缠上一束老鼠毛,以使他能躲过敌人的长矛,如同敏捷的老鼠能躲过投 向它的东西一样。原始部族为了获取鸟类的勇敢、力量以及神奇的飞行能力,在这种 原始巫术思维的驱使下,将羽毛执在手中,披在身上,认为这样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力量。 二、节庆歌谣中的物候与民俗 诗经中在描写鸟类时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例如雎鸠之“关关”、 黄鸟之“交交”、鹑之“奔奔”和鹊之“疆疆”,这些叠词除了起到押运 的作用之外,也生动地描绘了事物的某些方面,有很多是表示鸟鸣的象 声词,起到描写的辅助作用。这些叠词,不仅描写了鸟的声音,同时也 在表达鸟儿的相互应答,甚至表现它们成群成对飞翔的姿态。通过这些 叠词的表达法,人类的声音不仅竭力去模仿鸟儿的喧闹,而且还表示运 动,诗歌当中被注入了动态的活力,渲染了氛围。 除此之外,鸟类意象大量出现在田园主题的诗歌当中,成为了季节 性的代表,其中虽然没有被赋予特定的内涵,是相对独立的意象,但同 时也突现了功能性和标识性的作用,还具有浓郁的民俗意蕴。 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 情况。在这首诗中,鸟类意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全诗在情节和气氛上 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章写女子采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同载阳, 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朱熹注:“仓庚,黄鹂也。” 第三章写女子为公子做衣裳,“七月鸣鹏,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 。袁珂冲困古代神晒【m 】华夏出版社,2 0 0 6 1 9 8 注释2 4 o 法 马赛尔莫斯巫术的般理论 m 桂林:广两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2 l 英 弗雷泽金枝 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 0 0 6 3 3 1 4 东北帅范人学坝l :学位论文 阳,为公子裳。”毛亨注:“鹃,伯劳也。”礼记月令:“仲春之月,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礼汜月令:“仲夏之月,小暑至,螳 螂生,鹏始鸣。”在这两个章节中,黄鹂和伯劳作为一种物候,点名了生 产时间,推动情节的继续发展。 鸟儿比翼双飞的景象,其本身就是对忠诚的告诫。与其说人们是感 知自然之美,不如说因为顺应自然是合乎道德的这一事实。能够顺应自 然秩序的人,应该更进一步仿效自然,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事。鸟儿比翼 双飞、躲起来交尾,就是婚姻生活法则的例证;鸟儿交尾的时间也j 下好 是人们结婚的季节。根据尚书尧典记载,当时的天文历法官羲和 有个助手羲仲,他的主要工作是:“f 1 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 兽孳尾。”意思是在r 夜长度相等的时候,名叫“鸟”的恒星j 下好出现在 夜空,这就是春分的节令,也是鸟兽交尾繁殖的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