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度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doc_第1页
-学度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doc_第2页
-学度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doc_第3页
-学度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doc_第4页
-学度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三语文综合测试(3)新课标版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女红(gng) 怙恶不悛(jn) 没(m)齿难忘 敝帚(zhu)自珍 B寒伧(chen) 摈(bn)弃陋习 歧(q)路亡羊 股肱(gng)之臣C神祇(zh) 舐(sh)犊情深 翘首以待(qio) 如法炮制(po)D殷(yn)红 引吭(hng)高歌 挑(tio)拨离间 低声悄(qio)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干躁 账本 不堪之论 黯然失色B戮杀 颓圮 谈笑风声 趋之若鹜C赔偿 寥廓 退避三舍 秘而不宣D发轫 骠勇 山清水秀 立杆见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厂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大好局面。B备受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一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哥本哈根协议将呼之欲出。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D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防病毒市场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深奥的产品宣传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行业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盛世莲花澳门回归十周年特别节目将采取北京澳门演播室对接形式,在北京、澳门两地分别设立演播室,由两地主持人共同主持,同时与驻外记者站合作增设巴西、欧洲中心站等海外分演播室,邀请香港、内地、海外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全球瞩目下的“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B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不令人惊讶呢?这是一件涉及数额巨大的盗窃案件,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想,这样大规模的盗窃是不会不留下痕迹的吧?毕竟那么些东西要运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C“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像一个金环挂在天空中,令人联想到指环王”。王思潮表示:中国最佳观测地区在云南大理。D冬枣的最大特点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它是目前261个鲜食枣品中被公认品质最佳的,故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作出的承诺十分有力,中国所坚持的主张也很公正。B“三鹿奶粉”事件带给国人的伤痛尚未完全抚平,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近日又在陕西出现。产品虽然没有流入市场,但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C任继愈、季羡林、钱学森等几位大师远去的背影已成为2009年最凝重的底色;而他们的离去,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时代,让我们更加期待民族的未来与振兴,让我们更加期待像他们这样的鸿儒大家不断涌现。D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对国际乒联执委会的议案表示“吃惊”。中国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他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懵了,但他相信,无论乒乓球规则如何改变,中国队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选自济南日报,有删改)6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 ”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7下列各选项是对文“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三、(12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改动)9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D有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独当世之务 句读之不知B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引与计议天下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世宗临其丧 乃使其从者衣褐11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邡,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第卷(114分)20080801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4分)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4分) (3)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3分)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河间城外柳二首(其一)清钱谦益日炙尘霾辙迹深,马嘶羊触有谁禁?剧怜春雨江潭后,一曲清波半亩阴。【注】此诗作于隐居家乡后,突然被召补官,于河间城外见秋柳所作。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炙:烤、晒。霾(mi):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诗经.邺风.终风: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剧:极。一曲:河流转弯处。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一曲当城下。” (1)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4分) (2)请赏析本诗对比的表现手法。15补出下列空白处的名句。(任选一题,6分) (1)子日:“_,小人喻于利。”(论语)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_,_”表明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崇高品格。 登高而招,_,而见者远;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_(论语)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离骚中说“ , ” ,赤壁赋则说“ , ”,其中的“美人”都采取的是这种手法。疏影横斜水清浅,_。(林逋山园小梅)五、(12分)16下面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根据反映的情况,请在横线上填上就恰当的话,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根据2009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17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4分)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12月22日3时(欧洲中部时间21日20时),国际足联2009年度颁奖大典在苏黎世歌剧院举行,梅西毫无悬念地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成为该奖项创立19年来来首位获奖的阿根廷人,也完成了2009年俱乐部与个人荣誉超级大满贯。C-罗纳尔多与哈维分列第二、三位。颁奖典礼前2天,梅西在世俱杯决赛加时赛中上演绝杀,并当选世俱杯最佳球员,随后他与同样进入世界足球先生评选前5名的俱乐部队友哈维、伊涅斯塔前往苏黎世,出席颁奖典礼。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作为颁奖嘉宾打开信封,宣布梅西当选。与此前金球奖评选相同,梅西的优势极为明显,得分高达1073分,其后依次是C-罗纳尔多(352分)、哈维(196分)、卡卡(190分)和伊涅斯塔(134分) 答:六、(18分)18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4分)【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另一种看法: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看护父亲的孩子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外面天亮了。(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19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4分)20依照全文,概括填充下面的内容。(4分)这篇小说描述了_的故事,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安排,反映了一个_主题。(4分)21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请合理想象,阐述要说的内容。(4分)22请找出小说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梁遇春先生温源宁记得我见遇春的最后一面,是在我的书房里和他谈论弥尔顿。三天后,他便去世了,年仅26岁。又过了几天,他的小女儿也随他去了。他丢下了一个寡妻和一个孩子。短暂的生命,高尚的一生!作风低调、衣着朴素、少言寡语的遇春,不知为什么倒比言行张扬以求显达的人更加令人难忘。没有一丝想要炫耀的念头,置身于人群之中,他总是力图避人耳目而隐身在笑容背后。两个人相对,他从不主动说话。遇到分歧,他会回避而不是反驳。柔而不猛,不是他的修养,是他的天性。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谦虚本身,也显得十分谦虚。有些人谦虚得过火:那种人的谦虚很不自然,以致令人难堪。但是说到遇春,他的谦虚不会冒犯别人,倒构成了他那非凡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不会被理解为训斥而只能使人感到非同一般的自在和放心的谦虚。最好的证明就是和他交谈时会发生的那些安宁的静默。和别人交谈而遇到一次停顿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可怕的不安和紧张,而和遇春在一起,恰恰相反,交谈中的停顿是默默地休息片刻,以便随后交谈得更好,是所谓后退一步以便跳得更远。其结果是,和他进行多长时间的亲密交谈也不会令人感到疲倦。没有拘束,没有争执,没有卖弄就好像只是抱起双手,眼看着周一、周二一天天地时光流过。遇春从不戴面具。他就是他自己。而那个“自己”是个非常平凡的自己,不同的只是,他那个平凡无意冒充某种不凡。一般人都是愿做任何事情而惟独不愿平凡。遇春却不然,他不怕平凡,这正是他值得称道之处。让我们来看看他吧,他只是拥挤的大街上日常所见人群中的一员。他的相貌没有什么特点,只是在听别人讲话时会流露出一脸惶惑的神色。这种惶惑脸色,会使得有虚荣心的说话人好像受到恭维一样感觉到某种满足,因为这意味着说话人在智力上的优越,听话人必须仔细用心听才能听懂。其实,遇春是一听就都明白了,故作惶惑状不过是容易引起错觉的一种谦恭姿态。除了如上所述,遇春还有个使人喜爱的特点就是说话时有点口吃。世界上有一些缺陷,不是难以克服,便是滑稽可笑。例如,西拉诺德贝热拉克的鼻子,就滑稽可笑,克伦威尔的疣,就难以割除。但贝热拉克的长鼻子和克伦威尔难看的疣,都不能使它们的主人显得可爱。然而有一种口吃,属于情况特殊的生理小缺陷一类,却可以使得有缺陷的人惹人喜爱。恰尔斯兰姆在实际生活中的被人喜爱,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受惠于他的口吃。事实上伊利亚随笔的引人入胜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正是由于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插入语,而那些插入语,不正是文体上的口吃吗?提到伊利亚,就会使我们想起遇春和兰姆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众所周知,遇春是兰姆的忠实崇拜者。他是真正能够欣赏伊利亚随笔的少数中国人之一。兰姆之所以能够对他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正是物以类聚的表现。比如,遇春像兰姆一样,也是一个大读书迷,但并不属于什么书全都读的那一类,他只咀嚼经过选择的草哲学家中的贝克莱,小说家中的笛福,传记作家中的雷顿斯特雷奇,散文作家中的兰姆、哈兹利特和蒙田。就像人们在兰姆的作品中一而再地读到伯顿、布朗和莎士比亚,遇春所喜爱的作家也一而再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直接的引用很少,更多是在离奇的幻想和幽默,以及某些措词和辞藻的精心推敲方面。遇春写得不多,一部散文集(春醪集)和几本翻译作品就构成了全部。但是他的影响,还可以从当代杰出作家某些散文恳挚亲切的气息和清新淡雅的笔调中辨认出来。 (选自怀人录梁遇春有删改)19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说的“只是在听别人讲话时会流露出一脸惶惑的神色”中梁遇春的“惶惑”?(4分)20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而那个“自己”是个非常平凡的自己,不同的只是,他那个平凡无意冒充某种不凡。 (2)但是他的影响,还可以从当代杰出作家某些散文恳挚亲切的气息和清新淡雅的笔调中辨认出来。21从全文看,梁遇春的高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述。(4分)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对你的写法有何启示?(6分)七、作文(60分)请以“得到与失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B(A.怙恶不悛qun C神祇(q)D 低声悄语 (qio)2C(A.干燥 不刊之论B. 谈笑风声D杆竿)3D(A.回光返照:比喻事物灭亡前短暂的兴盛。B.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得十分生动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应改为“不绝于耳”D.雾里看花: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4B(A.盛世莲花应该为“盛世莲花”电视节目应为引号。C.表示后为逗号D. “活维生素丸”是特指应加引号。5D(A.成分残缺,在“讲话”后加“表示”。B.关联词语位置不对“虽然”应放在“产品”前。因为前后主语不一致。C语序不当。“让我们更加期待民族的未来与振兴”应放在最后面。)二、(9分,每小题3分)6D(D项是解释可能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原因)7B(不是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8B (文章第二段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的“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个比方,意在强调平民慈善开发意义重大,而B项的表述完全绝对化了,从文中看不出“走向消极”的结果。)三、(12分,每题3分)9D(应为“凭吊”)10D(A.的/宾语前置标志 B.介词,把/连词,来 C.介词,跟/连词,和D.都是代词,他的)11B(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12B(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2008080113(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1分。共4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3)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陈,上奏,1分;特,只是,句子大意,1分,共3分)参考译文: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14(1)第二句用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写人事对柳的作贱。过路人拴在柳树上的马在奋蹄嘶鸣,放牧在周围的山羊用触角抵着树身,可是有谁爱护它,禁止动物伤害它呢?这一问发人深省。(1分)流露出诗人对柳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2分) (2)本诗以路旁河间柳遭受伤害和江南柳树的繁茂作对比,(1分)表达了对河间柳的伤悯,对江南柳的喜爱。(2分)有一种对不能隐居,重新出仕隐忧,担心如河间柳般仕途遭受烤炙和伤害。(1分)15(1)君子喻于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臂非加长也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2)其不善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