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夸张式成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汉语夸张式成语是汉语成语中的活跃分子,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革,语 言的演变而一起走过了几千年。汉语夸张式成语归属于词汇、语法和修辞格范畴。在汉语语 法单位上,成语更加接近于词,或者说短语词、语法词,因为成语内部不能随意扩展和替换。 既属于一级语法单位:短语( 齐沪扬,2 0 0 2 ) ;在使用上又归属于词汇( 张斌,2 0 0 2 ) ;在修 辞格范畴,又属于夸张修辞格。自然,汉语夸张式成语也就具有了成语的属性和它自身的性 质、特征和用法等等。 本文是以成语为研究的背景材料。我们尝试用动态、发展的眼光,从描写、认知语言学、 系统论的角度,对它们的句法结构、特征、发展历程以及应用价值等相关问题作一番解释和 研究。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分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的意义、国内( 外) 研究现状、本文拟采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主 要设想和思路以及关于语料的来源与附录说明。 第一章主要研究汉语夸张式成语产生的因素、性质和用法种类。通过运用描写语言学理 论,对汉语夸张式成语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考察,做到详尽式统计。 第二章主要探究汉语夸张式成语的内部形式和结构类型,以及语义功能类型等。同时通 过运用描写语言学理论,对汉语夸张式成语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考察,做到详尽式统计 列举。 第三章重点研究汉语夸张式成语的认知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理论成果,从对汉 语夸张式成语的认知特征以及它与比喻式成语的量化变化的角度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第四章着重对汉语夸张式成语的演变历程、句法成分的演变、句法语义与词汇语义的关 系及其使用价值情况进行考察等。在计算机的帮助下,通过运用系统论、比较法理论、文献 计量法理论,详尽地考察了古今1 0 例汉语夸张式成语从先秦两汉到唐、宋、元、明、清以及 现当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及其流变。 第五章给出结论以总结全文。 关键词:夸张式成语用法种类描写认知演变与使用价值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a b s t r a c t i o n a sa na c t i v ee l e m e n t ,c h i n e s eh y p e r b o i i ci d i o mh a se x p e r i e n c e ds e v e r a it h o u s a n d y e a r s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s o c i e 饥t h ei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t h e 鹏f o 珊o fh i s t o r y i t c a nb ec i a s s i l i e di n t os u c hc a t e g o r i e s 嬲v o c a b u i a 喁g m m m a ra n dr h e t o r i c a lf i g i l 豫b y g r a m m a t i c a lu n i t ,i tb e l o n g st ot h el ! i i 葛tl e v e l :p h r a s e ( q ih u - y a n g :2 0 ( 1 2 ) ;b yu s a g e ,i t i sv o c a b u i a i y ( z h a n gb i n :2 0 0 2 ) ;b yi h e t i d r i c a l6 9 u i e ,i ti sh y p e r b o l e s on a t u r a l l yi tn o t o n i yh a sn a t u i 屯o ft h ei d i o mb u ta l s oi t s 明r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 : w i t hd y n a m i ca n dd e v e i o p i n ge y e s i g h t ,t h e 鹪s a yt r i e st od i s c u s ss y n t a xs t 讯c t l l 心,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u s i n gv a l u eo fi d i o n i so nt h i e ea s p e c t s :d e s c r i p t i o n ,c o g n i t i v eu n g u i s t i c s a n ds y s t e m a t i ct h e o 融 t h ep a p e rh a sf i v ep a n sa n dt h em a i nb o d y 虹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旺c e p tf o ra f o r e w o r da n dac o n c i u s i o n t h ef o r e w o r de x p o u n d ss i g n i l i c a n c eo fc h o o s i n gt h es u b j e c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u r 珏t s i t u a t i o n ,i e s e a i c hm e t h o di nt h ep a p e bt h ea u t h o r st h o u g h t sa n d t h em a i np l a n ,c o r p u s i e s o u r c ea n dt h ea p p e n d i x t h en r s tc h a p t e rb e g i n sw i t h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e m e r g i n gf a c t o bs 够l ea n du s a g eo f c h i n e s eh y p e r b o l i ci d i o m t h e nc o n t i n u e sw i t ht h e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o fh y p e r b o i i ci d i o mw i t hd e s c r i p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a n d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t h o i o u g hs t a t i s t i c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i n t e m a lf o m ,s t m c t l l r a l 时p ea n ds e m a n t i c sf u n c 戗o no f c h i n e s eh y p e r b o l i ci d i o m ,f o i i o w e db yt h es t u d yo fa n o t h e rq u a i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 托s e a r c ho fh y p e r b o i i ci d i o mw i t hd e s c r i p t i v eu n g u i s t i 鹳a n dt h ea u t h o rm a k 络t h o 加u g h s t a t i s t i c sa g a i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o g n i t i v em e c h a n i s m w i t hc o g n i t i v e i i n g u i s t i c st h e o 啦t h ea u t h o rg i v e sa s c i e n t i f i c 豇i u s t r a t i o no fi to na s p 优t s :c o g n i t i v ef e a t u r e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d i s t i n c t i o nb e t w e e nh y p e r b o h ci d i o m sa n d6 9 u r a t i v ei d i o m s t h ef o u n hc h a p t e rs t i i d i e si t sd e v e i o p i n gc o u 璐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眄n t a xc o m p o e n t , i e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y n t a xs e m a n t i c sa n di e x i c a lm e a n i n ga sw e ua si t sa p p u e dv a l u e w i t h t h eh e i po ft h ec o m p u t e bt h ep a p e rt h o l u g h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u s ea n dc h a n g e so ft e n c h i n e s eh y p e r b o l i ci d i o m sf h mx i a nq i na n dt w oh a nd y n a s t ya n d i a n g ,s o n g ,y u a n , m i n g ,q i n gu pt oc o n t e m p o r a r yu t e 豫t u 他w i t hs y s t e m a t i ct h e o r y c o m p a r a d v em e t h o d a n dd o c u m e n t a r ym e t i - o l o 醪 t h ei a s tc h a p t e rc o n c i u d e st h ee s s a y : k e yw o r d s :h y p e i - b o l i ci d i o m ,u s a g e ,d e s c r i p t i o nc o g n i t i o n ,d e v e l o p i n ga n dc o u r s eu s i n g v a l u e t y p eo ft h e s i s :p r a c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 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储躲甥帆期:砌珈瑚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储签名蠓拈燧名:摊嗍 哮册7 留 上海9 币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零绪论 0 1 选题的意义 零绪论 o 1 1 汉语成语是极其精练的语言单位,它简洁、生动、形象,涵义丰富。成语是固定短 语,其数量很大,它的意义在认识和研究上与词汇义处于同等的地位。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 容含有修辞格的形式,考察它们对于修辞学研究有很好的完善和补充作用( 刘叔新,2 0 0 5 ) 。 成语的意义总是同成语的语音形式和一定的构造形式结合着。成语表达意义有多种方式: 有的成语字面意义就是成语的意义,如“与时俱进”,“一飞冲天”、“一步登天”等; 有的成语意义是用典故的寓意表示的,如“刻舟求剑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等; 有的的成语是通过比喻表达意义的,如“寥若晨星”,“惜墨如金 ,“骄阳似火力等; 有的的成语意义是通过借代表达的,如“一针一线”,“一官半职”、“多事之秋一等; 还有的成语是通过夸张的手段表达意义的,如“怒发冲冠”、“翻天覆地”、“千疮百孔 ; 等等。 p 述几种成语的表义方式中,实际上是两个角度:a 字面意义和转喻意义,后者包括典故 等:b 直接表述和修辞手法,后者包括比喻、借代、夸张等手法。这两个分类有交叉,但不 能并列。比如互文( 通过其来表达意义的。如“天造地设”、“天翻地覆 、“海枯石烂 等) ; 其实有些也是用字面意义表示意义的。前四种在文献中讨论得比较多,对后一种( 即用夸张 的手段来表达意义的成语) 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例如:“千变万化 、“笔扫千军、“胆大如斗一 等成语是用夸张表意的,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类型? 它们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又有哪些种类? 育什么应用效果等等,对此类现象我们做了比较详尽的统计、考察和分析:并且我们还在一 些专家、学者对部分夸张式成语的修辞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类成语进行了综合、系统性的分 析探讨,这在词汇学和修辞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o 1 2 夸张式成语的使用不仅引起了语言意义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改变了我们 对事物的认知关系,它们的修辞价值正是在这些认知关系改变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我们 将在传统夸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它就会更加具有科学性。 0 1 3 目前,对夸张式成语( 即成语中的夸张现象) 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夸张式成语 的演变历程的研究尤其薄弱。在今天的辞书中保留的成语只是一种静态的呈现。本文从整体 上对这类成语的变化历程与使用价值情况等方面进行动态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在汲取 前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闯题: 1 汉语夸张式成语的性质、特征和种类; 2 汉语夸张式成语的语法结构与语义描写: 3 汉语夸张式成语的认知机制研究; 4 古今汉语中夸张式成语的演变与使用情况考察。 零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2 研究现状 0 2 1 古往今来,一些学者对夸张修辞格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夸 张种类划分大致就有四种观点:a 持句式夸张二分说:陈望道( 1 9 7 6 ) 、吴金关、王观竹( 1 9 9 5 ) 、 王勤( 1 9 8 6 ) 以及吴士文的( 1 9 8 6 ) 、吴礼权( 2 0 0 3 ) 等先生都把夸张修辞( 或称作夸饰) 分 为扩大和缩小两大类,而王勤和吴礼权先生的划分又进一步细化,与前者的分法不大相同; b 持句式夸张三分说有:彭嘉强、杨达英( 1 9 8 6 ) 、胡曙中( 1 9 9 3 ) 以及王希杰( 1 9 8 3 ) 等把 夸张或夸饰分为扩大、缩小和时间( 或超前) 三种;c 持旬式夸张四分说有:黄庆萱( 1 9 9 5 ) 。 他把夸张或夸饰分为空间的夸张、时间的夸张、物象的夸张和人情的夸张等四种类别;d 持 句式夸张西分说:沈谦教授( 台湾,1 9 9 8 ) 在继承黄庆萱分法基础上把夸张或夸饰分为空间 的夸张、时间的夸张、物象的夸张、人情的夸张和数量的夸张五种类别,等等。 0 2 2 对于成语中的修辞研究,从目前对苏新春的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著作提要论 文索引中成语篇幅统计来看:有关于成语的文章3 0 8 篇,对于成语修辞研究2 3 篇,研究关 于成语中夸张用法的篇目仅有一篇( 彭平仲,1 9 9 7 ) 。另外从中国期刊网上仅仅搜索到一篇( 龙 青然,2 0 0 4 ) 。还有的情况就是散见于著作者发表的论文或者出版的著作之中,如:倪宝元 ( 1 9 9 5 ) 、卢卓群( 1 9 8 7 ) 、吴越( 1 9 8 3 ) 、吴洁敏( 1 9 8 5 ) 、姚鹏慈( 1 9 8 9 ,、徐续红( 2 0 0 3 ) 等。龙 青然( 2 0 0 4 ) 论述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采用夸张手法予以构造并表达语义和语用效果的,是 研究夸张的一种新手段。他首先着眼于成语夸张的表现途径分直接和间接夸张两大类,然后 再根据夸饰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手段将直接夸张分为扩大和缩小两类,间接夸张分比喻式、借 代式、对比式等小类。彭平仲( 1 9 9 7 ) 对成语中的夸张现象进行探究,二者之间不同处是彭 平仲还根据夸张的方法分为数量夸张和形象夸张。如: 力敌千钧罪该万死寸步不离弱不禁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水泄不通,等 不论从彭平仲对成语中的夸张现象进行探究还是到龙青然的用法分类,都是采取仿照传统修 辞夸张的句式手段对成语中的夸张用法进行类析的。两位研究成语中的夸张现象或用法可以 整合在一起,在小类划分上还应该再进一步的细化。还有许多表示时间的夸张式成语没有进 一步单独列举和定类。例如: 瞬息万变一日三秋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恍如隔世隔世之感弹指之闻,等 本文在第一章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补充和完善,并且力图对事例做到比较详尽式 的挖掘和统计。 0 2 3 莫彭龄( 2 0 0 3 ) 深入探讨了成语中的数词,莫彭龄认为成语中的数词相对来说不 在少数。并且有的已经形成一种格式,具有生成性:如“千万、“千百 、“一一 、 “十十等格式。在一些固定短语中,数词两两配合使用来表示约数的情况也比较多。 例如: 三心二意、三姑六婆,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七嘴八舌、七手八脚、千军万马, 千方百计,千变万化、千家万户,等等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零绪论 上面例举的含有数词性成语都不是确数。这些成语当中数词表示的数有相当多的是虚指( 即 不确定) ,类似的论述还有:李宇明( 1 9 9 7 ) 、方绪军( 2 0 0 2 ) 、王晓澎,孟子敏( 1 9 8 7 ) 、贺水 彬( 1 9 9 0 ) 、程荣( 1 9 9 6 ) 等人都谈到数词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吴振国( 2 0 0 3 ) 汉语模糊 语义研究从七个方面概括了我国对模糊语言学研究的状况,还有王玉鼎( 1 9 8 8 ) 、符达维 ( 1 9 9 0 ) 、伍铁平( 1 9 9 9 ) 、张乔( 1 9 9 8 ) 等学者关于模糊语言的论述;这些都说明语言现象中 带数量的成语具有模糊性,这就为本文描写成语式夸张语义功能类型起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0 2 4 刘大为( 2 0 0 5 ) 在比喻、近喻与自喻( 辞格的认知性研究) 一书中对认知性辞 格的定义、特征和语言结构进行创造性探究。他认为:以往研究,几乎都是从通过文学语句 的引用来研究辞格的语义结构和用法的;它们仅仅是研究的手段之一,严格地说尚未进入研 究的阶段,目前的研究局限在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基础上,还没有将它作为语言学分支学科的 研究范式1 。由于缺乏这样的范式,修辞学已经山穷水尽、寸步维艰。书中探讨了夸张与比喻 的关系对本论文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o 3 本文采用的语言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描写词汇学理论:包括“义素分析法 :对汉语夸张式成语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认知语言学理论: 模糊语言学理论: 运用现代统计和分析等方法对汉语夸张式成语进行语法结构与语义上 的描写( 刘叔新,1 9 8 2 ;桂诗春、宁春岩,2 0 0 5 ;冯志伟,1 9 9 9 ,等) 。 引用认知模式、图式、隐喻等方面的阅读理论对夸张式成语进行科学 的解释( 赵艳芳,2 0 0 l ;束定芳,2 0 0 0 ,等) ; 夸张式成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模糊性特征,研究它们有助于人们更好 的描写和认知夸张式成语( 伍铁平,1 9 9 9 ;吴振国,2 0 0 3 ,等) 。 0 4 主要设想、思路 本文是以汉语成语为研究的背景材料,夸张式成语归属于词汇、语法和修辞格范畴。在 汉语语法单位上,成语在语法上更加接近于词,或者说短语词、语法词,因为成语内部不能 随意扩展和替换。它既属于一级语法单位:固定短语( 齐沪扬,2 0 0 2 ) ,在使用上又归于词汇 ( 张斌,2 0 0 2 ) ;在修辞格范畴,它又隶属于夸张修辞格。因此,自然地,夸张式成语也就具 有了成语的属性和它自身的性质、特征和用法等。 。 论文分三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论。正文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究汉语中夸张式成语 的,即描写和认知机制、演变与使用情况考察四个方面。首先,对汉语中夸张式成语的产生 因素、用法种类以及夸张式成语的内部形式、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功能类型进行描写和分析; 接着,考察它的认知特征,揭示这种成语构成及理解的认知心理机制,同时研究它与比喻式 成语的量化变化关系;最后,考察古今汉语夸张式成语的演变与使用情况等。 参见书氏新世界词典( 1 9 6 8 ) :“范式”( p 删d i 鲫) 定义是。型式,例证,或模式”( 。a p a n c m 懿a m p i c o rr d c l ”) 零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5 关于语料与附录说明 本文的语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成语语料:以刘吉修( 1 9 8 9 ) 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以及其他版本的汉语成语词典为 研究背景,进行了人工操作和整理了3 4 7 条夸张式成语( 见文章篇末附录九) ; 2 语料库: a 直岱文献。9 5 国家社科院课题文渊阁四库全书( 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共有 近八亿字的语料; b 自建现代文献。收录现当代作家的名著( 全部是t x t 格式) ,约有四亿字节的语料; 3 本文作者对统计的3 4 7 条汉语夸张式成语进行比较穷尽式的考察和分类。分析了每一 例夸张式成语都属于什么性质的类型及其演变历程,从中考察它们的语义特征、认知机制和 应用范畴;并具体分析总结出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规律( 详见附录八) 。 本文附录、论文出处和举事例说明: ( 1 ) 夸张式成语用法种类附录表:附录一( 直接夸大类夸张式成语1 7 3 例) 、附录二( 直 接缩小类夸张式成语8 6 例) 、附录三( 比喻类夸张式成语8 6 例) 、附录四( 对照类夸张式成 语4 3 例) 、附录五( 数量增大类夸张式成语1 0 9 例) 、附录六( 数量减少类夸张式成语6 3 例) ( 2 ) 附录七;夸张式成语使用、语源考察表( 考察3 4 7 条,实际收录2 8 6 条) ; ( 3 ) 附录八:夸张式成语语法成分古今对照表; ( 4 ) 附录九:3 4 7 例夸张式成语。 ( 5 ) 所有句法分析的例证都注明了出处。 ( 6 ) 第一、二、三、四章附有引用的脚注。 4 土瀣哑范叁堂亟堂僮i 金塞 筮= 童奎毯式盛蚤挂厦:挂延麴独娄 第一章夸张式成语性质、特征和种类 1 1 夸张式成语定义与性质 夸张式成语就是汉语成语中具有夸张特征格式的一种词汇、短语和修辞格三者兼而有之 的特殊存在形式。夸张式成语就是成语中的夸张现象。而夸张是人们言语交际中一种常用的 修辞手法。从古到今有关夸张的定义说法大致可以总结为七种: ( 1 ) “增语”、“增文”说:东汉王充论衡; ( 2 ) “壮辞”、“夸饰”说:南朝齐、梁刘勰文心雕龙; ( 3 ) “激昂之语”:宋范温; ( 4 ) “言过其实,即扬厉”:濮侃( 1 9 8 3 ) ,张斌( 2 0 0 2 ) 、彭嘉强、杨达英等( 1 9 8 6 ) ; ( 5 ) “张皇夸大,过于客观”:陈望道( 1 9 7 6 ) 、张弓( 1 9 8 0 ) 等; ( 6 ) “故意扩大或缩小的渲染、描述”:王勤( 1 9 8 6 ) 等; ( 7 ) “艺术性夸大”:胡曙中( 1 9 9 3 ) 等。 其中第( 4 ) 种说法最具有代表性,即“言过其实”。它既是夸张的本质特征,也是本文开始进行 统计、选取和探究夸张式成语的理论依据之一。 1 2 夸张式成语的范围限定 汉语中,要求每一例夸张式成语都具有“言过其实”的本质特征; 本文考察的是具有夸张格式的成语,必先以成语为考察的对象,凡不是夸张的成语被排 除在外; 凡是在成语语汇范围内不是夸张的成语现象,而在使用的句子中却是夸张的成语,就排除 在我们的考察之列,例如:一针一线、一官半职等: 1 3 夸张式成语形成、产生的因素分析 夸张式成语形成的因素或方式离不开社会和人为两个方面。总起来说大致可以从以下三 个角度来简单分析和探讨。 1 3 1 夸张形成的原因考察 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文学作品常以夸张手法写景、 写入、叙事、抒情,获得“因夸而成状,沿饰而得奇 “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的独特 效果。夸张作为一种修辞现象之所以产生,是有其客观心理机制的,它是人们处于一种情绪 和情感的强势状态下的产物。违背逻辑与事理的夸张往往是说写者“忘我 精神状态下的一 种“本我”的真,是人类一种正常而普遍的言语现象。对于夸张式成语产生要从夸张形成的 角度来考究,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章夸张式成语性质、特征和种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按照沈谦( 1 9 9 8 ) 的观点这 是夸张形成的主观因素。 b “人们的好奇心理 文心雕龙知音:“爱奇者闻诡而惊听;王充论衡艺增也说:“俗人好奇,不 奇,言不用也。这里的“奇 ,说的就是夸张。它是人们的好奇心理产生的客观因素。 c “人们的接受心理 简单地说:汉语夸张式成语的“四字格”是最符合人们接受的认知心理特点,即“言为 心声”:语言发于心,作用于心,便于记忆,便于使用( 疏志强,陆生,1 9 9 9 ) 。 1 3 2 成语的产生或来源角度 一般来讲,有关于成语的产生本文认为张斌( 2 0 0 2 ) 的说法比较全面。张斌先生认为成 语大致可以有六种来源:i 神话寓言;i i 历史事件:i i i 诗文语句;i v 民间俗语;v 借自 外语;v i 现代新创。在此基础上我们列表举出若干夸张式成语的事例,见下表卜l 。 神话寓言:夸父逐日、天衣无缝 书面形式。历史事件:草木皆兵、目不窥园 殿躲一意嚣欺洞僦 成语来源弋 自外语:天花乱坠,一尘不染 现代新创:一往无前、骄阳似火 表l l 1 3 3 夸张式成语形成过程的变体方式 应该说成语形成过程的变化方式包含着夸张式成语产生的变化方式。成语多半来源于古 代典籍中的文旬或对历史事件、典故等的概括,最初并非都是以固定词组的形式出现的,是 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经由词汇化的途径沉淀而来的。其形成过程的变体方式多种多样。有的 是人为造成的:如避讳( 例如为避太宗李世民的讳:神怒人怨神怒民怨,等) 、讹误( 信口 开合信口开河) 等;有的是社会因素,非个人因素造成的:例如语言的简洁化;改难字为 。 易字、冷僻字为浅近字,多字格式向四字格式演进等等( 天崩地坼天崩地裂,手舞足蹈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陆永峰,1 9 9 8 ) 。经考察分析成语形成过程的变体方式主要有以下三 种变体方式: ( 一) 节缩式。简称摘录式。也称为捏合式( 王文晖,2 0 0 5 ) 。就是删减词语,浓缩内容 ( 比如由截取诗文语句中的精华成分或由上下语句整合而成) ,其语义不变,多为四字格。例 如: 汗牛充栋一一源出于柳宗元河东先生集:“其为书,处则充栋字,出则汗牛马” 雷霆万钧一一比喻威猛之势,势不可挡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元不摧折者; 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6 上鎏嘘蒸友堂亟堂僮论塞 箍= 重壹毖基盛语性厦:缱延麴弛袭 拔山扛鼎一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 扛鼎。”又:“力拔山兮气盖世。 云笈七签卷七八:“力则拔山扛鼎,倒 拽九牛;诵则一目万言,五行俱下。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 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静清吴雷发说诗菅蒯 十二:“雕冰镂石,小才也:拔山扛鼎,大才也” 毫厘千里一一谓由于极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语本大戴礼记保傅:“易 日: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水浒传 第九十七回:“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毫厘千里之谬! ”明王守仁传 习录卷中:“毫厘千里之谬,不于吾心良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 其学乎? ”严复( 译 例言:“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往 往抑叉就词,毫厘千里。” 口蜜腹剑一一出于资治通鉴唐记说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他表面上总是甜言蜜语, 而肚子里却怀着害人的坏主意。当时人称他为。口有蜜,腹有剑。一后来演 化为“口蜜腹剑”这个成语了口语里的“嘴里蜜糖包,怀里揣把刀”、“蜜 糖嘴子刀子心”都是这个成语的意思 一日千里一一语本荀子修身:。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庄子秋 水:“骐、骥、骅、骝,一日而千里,捕鼠不如狸狴。 类似还有4 9 例: 百发百中、草木皆兵(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沧海一粟( 渺沧海之一粟) 、 寸草不留、胆大包天、点铁成金、大海捞针、呆若木鸡( 望之似木鸡) 、 翻云覆雨( 翻手作云覆手雨) 、挂一漏万、挥金如土、呼风唤雨、雷霆万钧、 目光如豆、目不窥园( 三年不窥园) 、门庭若市、怒发冲冠( 怒,发上冲冠) 、 佶屈聱牙、蚍蜉撼树(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杀人如麻( 死人如乱麻) 、 气涌如山、气象万千、千人一面、千呼万唤、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差万别, 千虑一得(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千叮万嘱( 千叮咛、万嘱咐) 、千变万化、 千刀万剐、千恩万谢、入木三分( 笔入木三分) 铁证如山,天马行空、 天涯比邻、万元一失,万事大吉、万劫不复、万劫不复、万紫千红泰山压卵、 危在旦夕,无坚不摧,血流成河,一顾倾城,挟山超海( 挟泰山以超北海) 。 喜从天降、罪该万死 ( 二) 添加式。就是增加语素成分,语义不变。例如: 一泻千里一一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 千里泻吴会。井 望眼欲穿一一亦作“望眼穿”亦作“望眼将穿”极言盼望殷切语出自唐白居易江 楼夜吟元九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一元王恽送李郎中北还 诗:“落日乡音杳,秋空望眼穿”明祁麟佳错转轮第二出:。王兄来 也,俺望眼穿哩。”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 7 第一章夸张式成语性质、特征和种类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回复小姐去也。”清李渔巧团圆得妻:“只为天人互逼使报德,公心变 作私图,望眼将穿,如何人杳信音竦。” 寿比南山一一祝颂语。祝福长寿。语本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 山之寿,不骞不崩。” 类似还有: 垂涎三尺( 垂涎)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 、九牛二虎( 九牛二虎之力) 、 拒人以千里之外( 拒人千里) ,一杯黄土( 一杯土)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 一日三秋( 日三秋)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一叶蔽目) 、一诺千金( 千金诺) ( 三) 变换式。是指改换成语原来的语素或语序,语义相同。例如: 胆大如斗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 时见,胆如斗大。”( 一说“维胆大如升”2 ) 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 元关汉卿单刀会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 亦省作“胆如斗” 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井 一身是胆一一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注引云别 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日:子龙一身皆胆也”后发展 成为“满身是胆”、“浑身是胆”宋史杨换传:“王景宋满身是胆,惜 欠沉细者,如换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终义勇败。”清赵慎畛榆巢杂 识卷下“赵晋作弊”:“康熙辛卯,江南主试赵晋以作弊罪斩时偕左副 都御史左必藩往,故江南谣云:左邱明双眼无珠,赵子龙浑身是胆。”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一一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牦,亦作“厘”汉书司马迁传: “差之毫牦,谬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 细,差之毫牦,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征传:“此乃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 类似还有以下5 2 例: 。 安如泰山、百孔千疮( 千疮百孔) 、百感交集( 百端交集) 、闭月羞花( 羞花闭月) , 插翅难飞( 插翅难逃) 、唇枪舌剑( 舌剑唇枪或舌枪唇剑) 、寸草不留( 寸草不生) 、 沉鱼落雁( 沈鱼落雁) 、大笔如椽( 如椽大笔) 、顶天立地( 立地顶天) 、感动天地、 弹雨枪林( 枪林弹雨) 、度日如年( 度日如岁) 、点石成金( 点铁成金) 、 沸反盈天( 沸反连天) j 光芒万丈( 光焰万丈) 、家徒四壁( 家徒壁、家徒壁立) 、 惊天动地( 动地惊天) 、焦头烂额( 烂额焦头) 揭地掀天、肩摩踵接( 摩肩接踵) 、 怒气冲天( 怒火冲天) ,千端万绪、石破天惊( 天惊石破) 、千变万化( 千变万状、 千变万态) ,十室九空( 十家九空、十室九虚) 、瞬息万变( 一息万变或瞬息千变) 、 2 元胡三省注:“又世语日: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如斗非身所能容,恐当作升。”按,古时形容人胆大亦有作 “如升”者,见南史贼臣传侯景。捏合式:就是一个成语的两个语素,在原辞典中分属上下两句,在每一个分旬中 选取一两个代表性的词语捏合以成词。 3 上篷短堇盔堂亟堂焦论塞 箍= 童奎韭式盛蚤缝厦:缱延塑叠娄 火冒三尺( 火冒三丈) 、披星带月( 披星戴月) ,日理万机( 一日万机、一日万几) 、 如雷耳贯( 如雷灌耳) 、天翻地覆、天花乱坠( 乱坠天花、坠天花、天花坠,等) 、 弹指之间( 弹指光阴) 、唾手可得( 唾手可取、唾手而得) 、偷天换目( 换目偷天) 、 味同嚼蜡( 味如嚼蜡) 、万缕千丝( 千丝万缕) 、万寿无疆、一蹴而就( 一蹴可几) 、 一毛不拔( 一毫不拔)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二人飞升,仙及鸡犬) , 一鳞半爪( 一鳞一爪) 、一笑千金、一泻千里( 一泻百里或一泻万里) 、 一手遮天( 只手遮天) 、星罗棋布( 星罗綦布或星罗薯布) 、一钱不值( 不直一钱) , 一字千金( 千金一字、千金字、言金,吕相金等等) 、擢发难数( 项贾擢发) 1 4 夸张式成语表达夸张的类别 汉语成语是极其精练的语言,它简洁、生动、形象,涵义丰富。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是采用 夸张手法予以构造并表达语义的。例如: 挥金如土堆山积海寸天尺地咫尺天涯固若金汤泰山压卵万寿无疆 万古长存千古绝唱席地幕天戴天覆地千言万语口若悬河一手遮天 这些成语可以按一定的标准有层次地进行分类。首先,着眼于成语夸饰意义的表现途径,可以 在第一个层次上分出直接夸张式成语和间接夸张式成语两大类( 龙青然,2 0 0 4 ) 。然后,再根 据夸张式成语夸饰内容的表述方向、表达时间前后或表达手段等,又可以在第二个层次上将 上述两大类成语各自分出若干个小类。 1 4 1 直接夸张式的成语 直接夸张也叫单纯夸张,是指不借助其它修辞手段,直接对有关事物或现象作言过其实 的描述。就是交际者( c o 嗍u n i c a t o r ) 所欲表达的思想或感情,受交际者( c o 唧u n i c a t e e ) 经由辞面一览便知,不必思而得之( 吴礼权,1 9 9 6 ) 。运用直接夸张式成语,从夸饰内容的表 述方向看,又可分为直接扩大式和直接缩小式两个小类。 ( 1 ) 扩大类夸张 这类夸张式成语是将客观事物及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的一般情况往大、多、深等方 面作夸饰性的描述。比如,“一言九鼎是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的作用;“一呼百诺 是 指一人呼唤百人应诺,形容权势盛、从者众;“一本万利 形容本钱小、利润大;再比如“千 锤百炼”是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千疮百孔 是指到处是孔洞和疮口,比 喻残破缺漏非常严重;“千方百计”是指想尽一切办法;“千军万马是形容兵马很多,“千 变万化是形容变化很多;“千金一诺 是一诺值千金,形容十分重视诺言;“气象万千” 指景象千变万化,非常壮观。“气吞山河、“气吐虹霓 是极言气魄之大,气概之豪迈;“敲 骨吸髓、“槌骨沥髓 是极言压榨之深,剥削之残酷。而“排山倒海 、“拔树撼山是 极言力量之大,气势之强盛;“血流成河 、“血流漂杵”是极言流血之多,死伤之惨烈; 又如,“罄竹难书”、“擢发难数是形容罪行极多,难以尽述;“椎心泣血 、“摧心剖 肝”是形容悲伤至极,哀痛无比;“腰缠万贯、“堆金积玉 是形容财富极多,十分有钱; 9 第一章夸张式成语性质、特征和种类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拔山扛鼎”、“拽象拖犀 是形容力气极大,勇武过人。此类成语还很多,意思也不尽相同。 有的还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夸大的结构格式类型3 。依据现有掌握的材料,下面列举的1 7 3 条夸 张式成语所表现的全部是扩大性的夸张用法( 详见附录一) 。 ( 2 ) 缩小类夸张 这类夸张式成语是将客观事物及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的一般情况往小、少、薄等方 面作夸饰性的描述。比如,“百无一能指一百件事中没有一件能做的,形容什么也不会; “吹灰之力”是形容很小的力量,“立锥之地 是形容很小的地方,“弹指之间是形容极短 的时间,“粒米束薪 是指极少量的粮草,“片言只语 是指极简短的文字,“寸土尺地是 指极小的一块地盘。又如,“一手一足是极言力量的单薄,“一丝一毫是极言数量的渺小, “一无是处 是说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一孑l 之见 是极言见解的狭隘,“一得之功 是 极言功劳的微小,“寸量铢称 是对很小的东西也认真计较,“寸积铢累是由很小的数量 逐渐积累。依据现有掌握的材料,下面列举的8 6 条夸张式成语也表现出了缩小性的夸张用法 ( 详见附录二) 。 1 4 2 间接夸张式的成语 间接夸张式又叫结合夸张式或称蕴涵夸张式,是指结合或蕴涵其它修辞方式,通过它们 对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作夸饰性的描述。它是交际者所欲表达的思想或感情,受交际者一般情 况下不能从辞面上直接看出,而是必须寻思一番,然后方可得知交际者的真意之所在。运用 间接夸张式成语,尽管有的也可以根据其夸饰内容的表述方向分为扩大式和缩小式两小类, 如“丘山之功是极言其功大,是扩大式的;“毫末之利 是极言其利小,是缩小式的。但 更重要和更常见的分类还是着眼于夸饰内容的表达手段的分类。间接夸张的成语是结合其它 辞格并借助它们表现其夸饰意义的成语。其中,有的夸张式成语结合的是单个辞格,如“夸 张+ 比喻”、“夸张+ 比拟 、“夸张+ 借代等;也有的夸张式成语结合了多个辞格,如 “夸张+ 比喻+ 借代 、“夸张+ 比拟+ 衬托等。这些被结合的不同辞格无疑都成了实现 成语夸张目标的表达手段,同时也给我们为间接夸张式成语作次范畴分类提供了一种依据。 ( 1 ) 结合单个辞格表达夸饰意义的成语 ( 1 ) 比喻型 这类夸张式成语是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来表现夸饰意义的。比如,“虚怀若谷 是形容 十分谦虚,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用的是明喻形式的夸张; “涕泗滂沱 是描写哭得伤心, 流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用的是暗喻形式的夸张;“瓮天蠡海是比喻见识短浅,如同从 瓮里窥天,用水瓢测海,用的是借喻形式的夸张( 陈望道,1 9 7 6 ) 。比喻是最常用的辞格,通 过比喻手法表达夸张意义的成语自然也相当多。下面列举8 6 条事例表达夸张意义( 附录三) 。 ( 2 ) 比拟型 这类夸张式成语的夸饰意义是通过结合比拟手法的运用表现出来的。比如,誓闭月羞花 、 “沉鱼落雁 是把“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分别比作四位历史上的绝世美人:貂禅、杨 3 详见第二章;2 1 1 语法性质或语义结构类型。 l o 土连厘菹太堂亟堂僮论塞 蓥二童奎张式盛蚤佳厦! 挂延塑独耋 贵妃、西施、王昭君,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水送山迎 、“雪虐风饕”是把“山、水、 风、雪 等自然物都当作人来写:“人欲横流 、“秀色可餐 是把人的欲望和容貌分别当 作流水和食物写,用的是拟物化的手法;“一手遮天 是把手比喻成玩弄权术,把天比喻成 天下人。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这些成语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夸张意味。类似的事例还有1 2 条: 桃李争妍风木舍悲客囊羞涩形影相吊张牙舞爪摇头摆尾拿云握雾 洗心革面众口铄金憨状可掬响遏行云冤沉海底 ( 3 ) 借代型 这类夸张式成语中夸饰意义的表达是借助借代手法的运用来完成的。比如,“寸兵尺铁 是形容武器极少,用“铁”指称武器,是以原料代成品:“气冲牛斗是形容气势极盛,用“牛 斗”( 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 泛指星空,是以专指代泛称;“令人发指”是形容使人非常 愤怒,因愤怒才使头发竖起j 是以结果代原因。“六亲无靠 中的“六亲 ,用以泛指亲属。 同样,“三灾八难 是泛指各种病痛和灾难,“五脏六腑是泛指人体各种内脏器官,“七 情八欲”是泛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寸草不留是形容全部杀光或破坏殆尽,什么都不 留下。这些成语的夸张意味也是很明显的。类似的例子还有1 7 条: 行将就木笔扭千军挥翰戍风睚眦之怒不毛之地神来之笔生花之笔 俯仰由人令人齿冷生死肉骨胸无点墨寸兵尺铁手无寸铁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衣冠云集冠盖如云 4 比照型。简称对比式夸张。 这类夸张式成语是通过将有关事物现象予以对比、比较和对偶形式来表现夸饰意义的。 其中数量的对比尤为常见。比如,“一诺千金是用“诺一的数量之少与。千金的价值 之高作对比,形容绝对讲信用;“百里挑一 是用“挑的范围“百”和“挑 的结果“一 作对比,形容拔尖人才或美好事物十分难得。前者是整数中大数和小数的对比,后者是分数 中分母和分子的对比,都通过对比表现出了某种夸张的意味。类似的例子还有4 3 条( 见附录 四) 5 互文型 这类夸张式成语中夸饰意义的表达是通过互文手法的运用来完成的。即将上下文参互成 文,合而见义的。如“蝉腹龟肠 ,字面义为知了的肚子,乌龟的肠子。比喻肚内无食,饥 饿难当。类似的夸张式成语例子还有1 5 条: 比肩继踵穿云裂石骨腾肉飞海枯石烂怀黄佩紫镂月裁云披星戴月天愁地惨 天怒人怨天造地设天翻地覆移山倒海四通八达焦头烂额飞苍走黄 结合单个辞格表达夸饰意义的成语,当然不止上述这五个类型。还可以再举出一些另外的例 子。比如,“怒发冲冠”、“愁肠寸断 等是夸张和移就的结合。“怒和“愁”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是运输合同(标准版)
- 银行内部控制合规文化建设方案
- 自考英语二核心课文精讲中英文对照
- 电商平台竞争优势SWOT分析报告
- 爆破施工合同(标准版)
- 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汇编2024
- 语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 五年级英语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 英语发音规则及特殊字母发音指导
- 地方中考理综复习真题及模拟练习册
- 国家一等奖《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咏史完整版本
- 汉字笔画练习字帖
- 塔磨机安全操作规程
- 消防水泵房巡检签到表
- 公会之间挂靠主播合作协议书
- 实验三基因组序列分析
- 2022年澄迈县辅警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 童话中有趣的角色
- 2022年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