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五).doc_第1页
红色故事(五).doc_第2页
红色故事(五).doc_第3页
红色故事(五).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色故事(五)一切为了前线: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人民的支前运动曲晓溪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为痛击国民党的进攻,保卫抗战的胜利果实,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放手发动群众、肃清日伪残余及国民党土匪武装、进行土地改革、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同时,积极展开参军参战、组织战勤、保证军需、拥军拥属,全力支援前线的运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支援解放东北、支援全国解放的重任。一、参军参战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前锋推进至第二松花江南岸,为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我军主力部队急需补充大量兵员。为此,黑龙江地区各省的人民群众紧急行动起来,积极动员翻身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8月,东北局发出关于补充主力加紧作战准备的指示,要求各省在短时间内从兵团抽调兵力补充主力部队。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黑龙江地区各省市相继举行了党、政、军机关和群众性的紧急战备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军民紧急动员,全力支援前线,保证自卫战争的胜利。同时,发展和健全地方武装,发展和训练民兵,以保证在自卫战争中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员。黑龙江地区的广大群众,经过反奸清算斗争、分配敌伪土地、建立政权和地方武装等实践过程,开始懂得,没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前线的胜利,就不能得到彻底的翻身解放,胜利的果实就不能得到保障。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动员号召下,为了保卫已经得到的胜利果实,保卫家乡,积极要求入伍参军。松江省在珠河县农工代表大会上建立了一个赵尚志团,半个月内就有1100多人参加;方正县三天就有七百人参军。各省军区纷纷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前线主力。黑龙江地区剿匪基本结束后,各省军区部队,编成5个师,加入主力部队。另外,各省还集中县、区武装,经过整训后,直接补充到各主力部队。据统计,1946年底到1947年夏季攻势之前,松江省补充主力部队2.55万人,合江省补充主力部队1.3万人,牡丹江补充主力部队近万人,嫩江省3个月内补充主力部队8000人。1947年5月5日,东北局发出了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五五决议)指出,目前东北在军事上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要求后方党政军积极组织力量,保证前方兵员的补充,全力准备大反攻。黑龙江地区各省根据五五决议,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参军动员工作。同年7月,由于前线急需补充主力,而兵员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临时动员和抽调大批地方武装完成,但这些队伍未经严格审查和系统训练,战斗力有限,因此东北局决定在扩军工作中采取组建二线兵团的办法,即动员大批翻身农民和工人入伍,同时抽调一批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干部及老干部作为骨干,在实施短期训练后,补充主力或编成独立师。此后,各省委和军区都进行了二线兵团的组建和训练。仅黑龙江省11月份就建立了3个独立团,l948年5月又建成6个独立团;嫩江省组建4个独立团,1948年上半年又建5个独立团。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后,黑龙江地区各省继续动员人民参军,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49年3月至4月,松江、黑龙江、合江和嫩江省委分别作出动员参军指示,共扩兵13600人。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1948年黑龙江地区先后有41万翻身农民参军,连同地方武装“升级”和“二线兵团”统计在内,共动员约69万兵员,补充了东北野战军,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二、组织战勤黑龙江广大人民群众,在热烈参军上前线的同时,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踊跃地参加战勤支前活动,并做出巨大贡献。1947年1月至3月,靠近前线的松江省、嫩江省和哈尔滨市首先承担起为“三下江南”作战提供战勤服务的任务。在“三下江南”战役中,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要求参加担架队上前线,把好车好马用于战勤。他们顶着严寒,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抢运伤员,输送军需物资,有力地保证了前线20万军民的食粮、弹药及5万头牲畜草料的供应,并使伤病员能够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后方,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力量。同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了东北解放区人民爱国自卫战争勤务暂行规定。黑龙江地区各省委、省政府据此相继制订了有关战勤工作的具体法令和办法,建立健全了各级战勤动员组织。为适应战略反攻的需要,各省组成战勤支队,县组成战勤大队,区以下组成战勤中队、分队等,分别由各级干部担任队长、政委和教导员。据统计,在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的夏、秋、冬三季攻势中,松江省共出民工130979人,担架14844副,大车21433辆,马15723匹;嫩江省出民工23688人,大车1793辆,马7323匹;合江省出民工9638人,大车734辆,马2286匹;黑龙江省出民工16629人,担架2281副,大车1212辆,马5617匹;牡丹江省出民工4730人,马8620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合江、黑龙江、松江、嫩江省委分别发出关于加强战勤、支援前线的指示和决定。嫩江省和黑龙江省还组成支前委员会,紧急动员民工参战并部署接收伤兵和收容俘虏的准备工作。各省报名参战的民工更加踊跃。松江省分两批出动民工1万多人、担架2000副、大车1100多辆、马2687匹。嫩江省出动两个大车队、4个担架队共8200多名民工,带大车650辆、马2600多匹、担架1000副赶赴辽沈前线。松江、嫩江、黑龙江、合江4省还接收救治伤员1.5万人,收容俘虏1.7万人。随后,黑龙江地区各省又有数万民工组成担架队和大车队,随军进关参加了平津战役等其他重要的战斗。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中黑龙江地区各省共动员民工130万人次,出动2.5万副担架、3万辆大车、13万匹马。其中,哈尔滨市还出动汽车司机1000多人次,医护人员2000多人次。黑龙江地区各省积极组织战勤,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表彰。同时,这些战勤人员经过战火考验,提高了阶级觉悟,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成为后来各项革命和建设工作的带头人。三、保证军需解放的黑龙江地区人民,为了支援前线,在积极参军参战的同时,还从经济上以最大的力量保证前方军队上的各种需求。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保障部队的粮草物资供应是支前的首要任务。为了保证前方子弟兵吃饱穿暖,多打胜仗,黑龙江地区各省翻身的劳苦大众努力生产,多打粮、多交粮,全力支援前线。“一粒粮食一粒弹,打倒老蒋好吃安心饭。”1947年初,为了保证前方粮食供应,支持“三下江南”战役,东北局和松江省就在哈南地区向农民紧急购买30万石粮食。1947年1月12日,合江省委作出关于粮食工作的决定,在各地成立粮食委员会,负责公粮的征购和运输,保证军粮的供应。2月1日,松江省委发出关于买粮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充分宣传买粮供应军需的重要意义,采取各种措施收购粮食。嫩江等省委也先后决定成立征粮购粮委员会,健全本地的公粮收购机构,在群众中广泛展开交纳公粮支援前线的宣传教育,并采取暂时禁止粮食出境和自由买卖等措施收购军粮。据统计,从1947年秋到1949年春,黑龙江地区各省共征购公粮200多万吨,保证了前线的军粮供应。保证军需供应,包括武器弹药的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党在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各地建立了各类军工厂,并在条件艰苦和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昼夜奋战,生产了大批枪支、弹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军工生产高峰期,仅哈尔滨市就有336家公私军工企业,工人2950人,机器629台,共制造六O炮1523门、六O炮弹20.5万发、掷弹筒256个、掷弹筒弹4万发、爆破筒4000支、马刀3000把、信号枪1000多支,有力地保证了作战需要。解放战争时期,军服供应比较紧张。特别是战争初期,军服主要靠从敌人那里缴获,补充十分困难。哈尔滨解放后,黑龙江各级党和政府组织大批妇女参加军用服装的加工制作。解放战争后期,全市有大小3000多家生产军需品的工厂,还有3万多个体手工业者参加军需品生产。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和许多县镇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被服厂女工为部队加工制作军衣、军鞋、军帽和棉被。根据资料统计:齐齐哈尔市到1948年,全市妇女共做军服40多万套、军鞋3万双。1947年8月,牡丹江市工商界献军鞋5000双。哈尔滨从1947年至1948年冬共生产单服50万套、棉服60万套、棉大衣46万件、鞋63万双、棉鞋40万双、棉布袜子35万双、手套30万副。东北野战军打过长江后,这些军需物品仍然源源不断地从黑龙江地区各省运输到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持。四、拥军拥属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全面支援前线,保卫新生政权,黑龙江地区各省各阶层人民群众大力开展拥军和优属活动。1947年春节,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牡丹江等省的各界人士迅速掀起捐款、捐物高潮。哈尔滨仅在农历正月,就筹得捐款4000多万元,并组织60多个秧歌队到双城、拉林、三岔河等地慰劳军队。佳木斯铁路员工通过增产节约,一个月捐款2000多万。同年5月,合江省组织前线慰问团,带着捐款2500万元、锦旗58面和大量慰劳品、慰问信到前线慰问。齐齐哈尔市教育界还发起了一封信运动,共写了3000多封慰问信送前线。1948年春节期间,黑龙江、嫩江、合江三省人民又捐款1亿多元,捐赠肥猪4000多头、肉类24万斤和米面等大批物品。辽沈战役胜利后,黑龙江地区各省又捐款5.2亿元和大批实物。广大人民群众想尽办法,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子弟兵的热爱和对前线战士的慰劳,同时开展优待军属活动。在“一切为前线”的思想指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把做好拥戴军属的工作,作为支援前线的重要内容。各地为了使军属生活愉快,节日里组织群众、学生给军属送礼品,进行慰问;学生还经常为军属抬水、扫院子、打柴、拣粪,使军属安心在后方生活并鼓励亲人在前方放心打仗。黑龙江地区有30余万户军属,除地方政府给予扶持外,主要靠当地群众照顾,在农村,群众为军属代耕土地。据1948年统计,黑龙江省有军属9.1万户,群众代耕土地9万多垧。嫩江省有军属9万多户,群众代耕土地10多万垧。松江省群众为军属代耕土地9.6万垧。在城市主要是通过办军属合作社、军属工厂等办法,安排军属就业,解除参军者的后顾之忧。为了接待和安置在战争中伤残的荣誉军人,黑龙江地区各省还成立了荣军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一批荣军学校、荣军休养所,对所接收的荣军,根据伤残情况分别安置,各得其所。安排的原则是,对于有条件工作的积极安排其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能工作的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安置在荣校、休养所,安排好他们的治疗与生活;愿意回家帮助送回家乡。通过拥军拥属活动,既使军属更加放心送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