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宋代内降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宋代内降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宋代内降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宋代内降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宋代内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宋代内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宋代内降是指阜帝( 包括垂帘太后) 违背封建政府j 下常行政程序,绕过二府( 北宋 前期) 或三省和枢密院( 元丰改制后) ,直接由内宫下达给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本文 开篇概述了宋以前和宋代内降的状况,简要展示了内降起伏变化的过程。根据宋代内降 颁出的原因和途径,笔者将其分为三类:出自君王本人意愿的内降、他人交结请托而颁 出的内降、他人假借伪造的内降。每一类情况又有颁行的具体不同原因。 宋代内降不经审核监督,直接付外执行的特点,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弊端:首 先它直接冲击着权力制约体系,使其丧失驳j 下救失,权力制衡的重要作用;在行政上, 内降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容易导致政归幸门、号令数变以及官员怠职和素质低下; 在军事上,内降缺乏实际的应变能力,钳制了军队作战,削弱了军事实力;在爵赏上, 内降非次迁擢使恩赏制度失去了奖励功绩、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助长了侥幸贿赂之风; 在司法上,内降法外开恩、引例破法,干涉司法审判,僭越法律条文;在财政上,内降 恩泽使财政收入相对减少,开支r 益扩大,老百姓生活也因此遭到压榨和侵扰。 为了抑制内降泛滥,宋代j 下直士大夫一方面从思想观念上劝诫约束君主,防止其滥 用内降,另一方面提出规范行政程序,加大惩处力度的具体措施;宋代君主出于维护统 治的需要,有时也会对士大夫的抑制行动给予支持和响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了 抑制内降的成效。内降本身的合理性因素,客观上促使了内降的长期存在。然而,权幸 者的报复和阻挠,部分士大夫的矛盾心理及气节衰变,君主自扰纪纲、忽略放纵的作法 和态度,共同促使着内降成为难以抑制、不可根治的痼疾。 关键词:内降宋代抑制皇权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e i j i a n gi ns u n gd y n a s t yr e f e r st o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o r d e r si s s u e dd i r e c t l yb yt h e i n n e rp a l a c et or e l e v a n td e p a r t m e n t s ,v i o l a t i n gt h en o r m a lf e u d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p r o c e d u r e s t h r o u g hb y p a s s i n gt h eh o u s e ( t h ee a r l y n o r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 ) ,o rt h r e ep r o v i n c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n d t h ep r i 、,) ,c o u n c i l a tt h ev e r yb e g i n n i n g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n e i ji a n gb e f o r ea n dd u r i n gs u n gd y n a s t y , a n db r i e f l yr e v e a l st h ef l u c t u a t i n gp r o c e s so f n e i ji a n g t h ea u t h o r ,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h a n n e l so fa n dr e a s o n sw h yn e i ji a n gw a sp r o d u c e d , t e n d e dt oc a t e g o r i z e st h en a i j i a n gi n t ot h r e ek i n d s :t h en e i j i a n gm a n i f e s t i n gt h et r u ew i l lo f t h ee m p e r o r , t h en e i j i a n gi s s u e dd u et oo t h e r s r e q u e s t ,t h en e i j i a n gf a b r i c a t e db yo t h e r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n e i ji a n gi ns u n gd y n a s t yt h a tw i t h o u ts u p e r v i s i o ni tw a s d i r e c t l ye x e c u t e d ,h a db r o u g h ta b o u tas e r i e so fn e g a t i v ee f f e c t so nt h es o c i e t y :f i r s to fa l l ,i t e x e r t e dan e g a t i v ei m p a c to nt h es y s t e mo fp o w e rr e s t r i c t i o n ,m a k i n gi tl o s et h ei m p o r t a n t f u n c t i o no fr e s t r i c t i n gt h ea b u s eo fp o w e r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a d m i n i s 仃m i o n ,n e i j i a n g w a sh a r m f u lt ot h em a k i n go fc o r r e c td e c i s i o n ,w h i c hw o u l dl e a dt ot h e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o f o r d e r sa n dp o l i c i e sa n da l s ot ot h ef a i l u r eo fa c c o m p l i s h i n gt a s k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m i l i t a r y , n e i j i a n gw a sn o tf l e x i b l ee n o u g hi np r a c t i c ea n da c t u a l l yu n d e r m i n e dt h ef i g h t i n g a b i l i t i e so ft h ea r m y f o r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r e w a r d i n g ,n e i j i a n g ,w h i c hp r o m o t e da n d d i m i n i s hp e o p l es u d d e n l y , h a dm a d et h es y s t e mo fa w a r d i n gt a l e n t sa n ds e l e c t i n gc o m p e t e n t p e o p l ef a i l t of u n c t i o n ,a n da l s oh a di n c r e a s e dt h em a l p r a c t i c eo fb r i b i n g f r o mj u d i c i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n e i j i a n gh a dan e g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u p o nt h ej u d i c i a lj u s t i c ea n dm a d ep e r s o n a l o r d e r ss u r p a s st h el a wa n dl a wl e s sp o w e r f u la n da u t h o r i t a t i v e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f i n a n c e ,n e i j i a n g r e d u c e dt h ef i n a n c i a l r e v e n u e ,a n di n c r e a s e d t h e e x p e n d i t u r e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 t h u sl o w e r i n gd o w nt h e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o ft h em a s s i no r d e rt or e s t r i c t e dt h er a m p a n ts p r e a d i n go fn e i j i a n g ,t h er i g h t e o u so f f i c i a l s ,o nt h e o n eh a n d ,t r i e dt op e r s u a d et h ee m p e r o rt or e s t r i c tt h eu s i n go fn e i ji a n g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 t h e yp r o p o s e d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p r o c e d u r e sa n dp u n i s h e dt h o s ew h ov i o l a t e t h ee m p e r o ro fs u n gd y n a s t ys o m e t i m e s ,i no r d e rt om a i n t a i n e di t sr e i g n ,s u p p o r t e dt h e a b s t r a c t s t r a t e g i e so fr e s t r i c t i n gn e i j i a n g ,a n di n s o m es e n s eh a dg u a r e n t e dt h e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r e s t r i c t i n g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n e i j i a n g h o w e v e r , t h ef a c tt h a tt h e r ee x i s t e ds o m er e a s o n a b l e f a c t o r s i nn e i j i a n gm a k e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n e i j i a n gar e l a t i v e l yl o n go n e b u t ,t h er e v e n g e f r o mt h er u l i n gc l a s s ,a n dt h ed e s t r u c t i o ne f f o r t s0 1 1t h er e s t r i c t i o no fn e i ji a n g ,t h ep a r a d o x i c a l i d e a so fs o m eo f f i c i a l s ,a n dt h ea t t i t u d ea n ds t r a t e g i e so fe m p e r o rw h i c ht o l e r a t e dt h e e x i s t e n c eo f n e i j i a n g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e v e r l a s t i n gn e g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o f n e i j i a n g k e yw o r d s :n e i j i a n g ( 1 大l 降) ;s u n gd y n a s t yr e s t r i c t i o n ;r o y a lp o w e r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奈夺末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同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函。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作者签名: 余眷枣 导师签名:至至蕉鳞 日期:丛年上月上同 日期:至! ! 翌年兰一月。上同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灾r 内辟矸宏 )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够至鲜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j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 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舍奈零日期:猢年上月f i 作者签名:叠叠垒!日期:卫年月上同 导师签名: 垄釜磷日期:垒乙年上月上r 绪言 绪言 一、选题的界定及意义 宋仁宗时尹洙说:“近时外戚、内臣以及士人,或因缘以求恩泽,从( 禁) 中而下,谓 之内降。”a 朱瑞熙先生认为皇帝的批示直接由内宫颁出者,称为内批指挥或内降指 挥。结合古人、今人对内降的认识,以及笔者的考察分析,本文将内降的范围界定为: 皇帝( 包括垂帘太后) 违背封建政府j 下常行政程序,绕过二府( 北宋前期) 或三省和枢 密院( 元丰改制后) ,直接由内宫下达给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宋朝有规定可以不经过 审核或者无需审核就直接颁降的情况不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宋代内降是对超越常规而颁 出命令的统称i 在有些时候它还可称为“中旨” 、“御笔”国、“墨敕”、“手诏”咖等。 宋代皇帝诏令的发布基本承袭了唐代的外朝公议制度。元丰改制前,行政命令都应 出于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元丰改制后,行政命令必经中书取旨,门下审读,然后付尚书 勘会施行。若有不便,中书门下可封驳,台谏及有司均可执奏。内降的颁出却违背了正 常颁诏程寄,由禁中直接发出,这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权力运行机制。因此,宋代士大夫 强烈反对内降,认为内降非太平之政,非盛世所当有,蠹坏朝纲,为害至深。宋徽宗崇 宁、大观年间肆行御笔内降,导致“北狩之祸”,便是有力的证明。咸淳三年( 1 2 6 7 ) , 监察御史刘黻曾言:“治天下之要,莫先于谨命令,谨命令之要,莫先于窒内批”,“政 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痨也足以说明内降泛滥对当时政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 响。 另外,宋代内降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行政任免、台谏封驳、 续资治通鉴k 编( 以下简称k 编) 卷三七庆历二年闰九月壬午条,中华| 5 局点校本,第 3 2 9 7 页。 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宋代卷) ,人【c 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6 0 页。 赵舁:朝野类要卷三,中旨:“自禁中降卜- 御笔,或直旨付有司施行”,文渊l 甜四席全l5 影印 本。 哭曾:能故斋漫录卷二二,一i - 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第2 6 页。御笔:“天子亲札,谓之御笔。” 御笔范嗣较广,本文所讨论御笔特指本应审核却朱审核,直接颁i i j 的诏令,御制诗文字画等不在 考察范嗣内。 , 文犬徉:文天祥全集卷三御试策一道,“政令不出丁中1 5 ,昔人谓之斜封墨救,1 卜盛世事”, 一匕京市中国 ;店旬读本,第5 l 页。 中国历史人辞典( 上卷) 手诏或称手札御i5 、御札,一般指帝干亲手所写诏1 5 ,多不经草拟 及颁宦等槲序而直接卜达受诏人,上海辞i s 出版丰十,第4 9 4 页。 宋史卷四0 0 千介传,中华i5 局点校本。第1 2 1 5 3 页。 术史卷四0 五刘敲传,第1 2 2 4 7 1 2 2 4 8 页。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十学何论文 司法判案、宠信封赏等等,它能够将政治制度上的多个相关问题串连在一起。尤其对了 解宋代国家权力运行,认识皂权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宋代内降地位之 重,影响之大,不得不给予重视。然而,目前学界缺乏对内降进行专门地、全面系统地 研究,多是在论述其它观点时略有提及。因此,对宋代内降进行系统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宋人曾将内降除官与汉代的鸿都卖爵,唐代的墨敕斜封作类比,认为它是汉唐鸿都 斜封这一弊端的发展。同样,明代人也援引前代的内降,要求以此为鉴:“今日之传奉, 即汉所谓西邸之爵、唐所谓斜封之官、宋所谓内批之降,陛下当远宗尧舜,岂可袭末世 之弊辙乎? 可见,宋代内降研究是中国古代超越常规而颁出诏令的有关研究中,不 可缺少的一环。 二、研究现状分析 直接以内降为研究主体的专论文章,就笔者目前考察到的范围只有两篇。杨建宏略 论宋代“内降”与国家权力的运行 探讨了内降的概念内涵,以及它与宋代行政权力 运行之间的矛盾。王育济论北宋末年的“御笔行事”论述了北宋末年“御笔行事” 的概况、分析了御笔盛行的原因以及弊端。这两篇文章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和某一个时 期对内降进行了研究,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因此尚有系统研究的空间,深入研究 的价值。 涉及到内降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少,多分散在阜权、相权及士大夫的研究方面。其中, 朱瑞熙先生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宋代卷) 可谓政治制度方面的扛鼎之作。他在阜 帝制度、决策体制、宰辅制度、监察制度的有关章节中,提到了内降的不合法性以及宰 辅台谏对其的抑制。但未将内降作为主体加以系统研究,较为分散。其它与内降有关的 研究成果,现分类列举如下: ( 一) 皇权侵扰,权臣擅权的相关研究成果。虞云国先生在宋代台谏系统的破坏与 君权相权之关系 中将君权、相权对台谏系统的破坏作了综合连动的考察分析,得出 参见宋史卷二四五任伯雨传,第1 0 9 6 6 页: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三内降,文渊阁 四库全i5 影印本。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二弘治君臣,中华- 1 5 局点校本,第2 2 8 3 页。 求索,2 0 0 4 年第l l 期。 山尔人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7 年第1 期。 人l 心出版社1 9 9 6 年版。 学术月刊1 9 9 5 年第l l 期。 2 绪言 君主专制制度才是导致破坏的根本原因,才使得君主径行御笔、内降变得畅通无阻。张 邦炜先生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认为北宋的腐败亡国是权力制约体系全面崩溃,皂 权以及内朝、外朝权力恶性膨胀的必然结果。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罾第三讲 宋代部分对君权的侵扰也做了简单的分析。李裕民先生的从王安石变法的实施途径看 变法的消极影响 认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破坏是王安石变法的重 要消极影响,后世君王随便下达不经过监督的御笔手诏,大臣假借皇帝御笔弄权便是其 中的主要表现之一。宋帝列传系列中,任崇岳先生的宋徽宗、宋钦宗q ? 和虞云图先 生的宋光宗、宋宁宗 分别对檗京和韩伲胄怎样借用御笔、内降避丌外朝非议,打 击异己,擅弄权威作了生动地描述和分析。 ( 二) 抑制皂权的相关研究成果。张邦炜先生在另一力作宋代皇亲与政治营余论 部分谈到宋代士大夫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皇帝滥用权力,过分偏袒皇亲国戚。程民生先 生的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阜权的限制曩则更加全面地论述了宋代士大夫怎样在精神 上、思想上、言行上制约皇权,其中对皇帝命令的劝谏和抵制部分更能体现士大夫在反 内降中所起的作用。诸葛忆兵先生的宋代宰辅制度研究蛳也论述了宰辅在抑制帛帝 滥用权力,巩固皂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邓小南先生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 略辱、认为“祖宗之法”已成为臣僚们阐发政治主张时立论的依据、谏诤规劝争帝时通 用的利器。其它文章如郭学信自任以天下之重论宋代士大夫的入世精神一、张 学玲北宋士大夫及士大夫政治等从士大夫的阶层特质、思想精神上分析了抑制阜 权滥用的原因。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在探讨皇权、相权时,往往将内降作为阜权侵扰和权臣擅权的表 现之一,作为论证的材料加以应用。关于内降颁出的原因及弊端则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 天府新论2 0 0 0 年第l 期。 尔人图l s 公司印行1 9 7 7 年版。 陕阳师范人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6 期。 吉林文史i j 5 舨社1 9 9 6 年版。 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6 年版。 四川人l 心山版卒十1 9 9 3 年版。 河南人学学报( 丰十会科学版) 1 9 9 9 年5 月。 中国卒十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生活渎i5 新知三联- l s 店2 0 0 6 年版。 宋代历史文化研究( 续编) ,人【心出版社2 0 0 3 年版。 1 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3 月。 3 河北人学j 7 j 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士大夫对内降的抑制,也多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角度来探讨。至于抑制内降的其 它原因,抑制内降的举措,抑制内降成效的评价则较少涉及。因此,笔者在吸取前人研 究成果和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辨证法、政治学和历史心理学的相 关理论,力图对内降有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由于本人天资驽钝、才疏学浅,有不 得当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指正。 4 第一章内降的发喂概况 第一章内降的发展概况 内降非宋代首创,宋以前就已出现不经有关机构审核,直接付外执行的诏令,以唐 朝的墨敕最为典型。故宋人在劝诫内降时,常拿唐代的墨敕斜封作类比:“比同内降寝 多,或恐矫传制命。汉之鸿都卖爵,唐之斜封墨敕,此近监也。”“西园卖官,斜封墨 敕,至今遗臭。”国本章通过概述宋以前,尤其唐代,以及宋代内降的状况,从而对宋代 内降有一个纵向的、整体的认识。 一、宋以前内降的概况 早在东汉初年,不经三公、尚书,由皇帝直接出诏的做法己遭非议。“旧制:州牧 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案验,然后黜退。光武帝却不经 过三公,直接给予黜退。朱浮上奏道:“ 光武帝】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吏,黜 鼎辅之任,至于有所劾奏,便加免退,复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汉桓帝时, 太尉陈蕃直言敢谏,“宦官由此疾蕃弥甚,选举奏议,辄以中诏谴却,长吏已下多至抵 罪”固。汉灵帝光和四年( 1 8 1 ) ,中常侍吕强争谏道:“旧典,选举委任三府,尚书受奏 御而已今但任尚书,或有诏用( 胡三省注:诏用者,不由三公、尚书,径以诏书用 之也) 。 如此以来,“三公得免选举之负,尚书办复不坐,责赏无归,岂肯空自劳苦乎! ” 后来,灵帝未经监督审核,直接大肆买卖官爵,导致官员选任r 益破坏,社会风习r 益腐化。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为了稳定统治,君主往往“政自己出,僚佐莫 预焉” 。这就为外戚宠臣利用中旨为所欲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晋惠帝时,“贾后素 怨 卫】瑾,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瑾与 楚王司马】玮有隙,遂谤罐与 汝南王 司马】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瑾等官”。延兴初年,“诸曹奏事,多有疑 请,又口传诏敕,或致矫擅”。北魏孝文帝为了整肃中央传诏、奏请的混乱状况,于是 朱史卷三四元任伯雨传,第1 0 9 6 6 页。 刘克庄:后村先生人全集卷八八辛亥八月九日,四部丛刊初编本。 后汉1 5 卷二二二朱浮传,中华,1 5 局点校本,第11 4 3 页。 后汉i ;卷人人陈鬻传,第2 1 6 5 页。 资治通鉴卷无八汉纪无o ,中华蜀点校本,第1 8 6 1 页。 陈1 5 卷二八始兴干叔陵传,中华l5 局点校本,第4 9 3 页。 晋i s 卷= 八l j 璀传,中华ls 局点校本,第1 0 5 9 页。 5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尽从中墨诏”。起初,它保障了皇帝政令准确无误地下达,后来同益成为统治者权 力膨胀,满足私欲的工具。北齐末年,后主高纬昏庸腐败,大卖官爵,“各分州郡下至 卿官皆降中旨,于是州县官人多出富商大贾,竞为贪纵,人不聊生,以至于败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对诏令的审核制度远不如隋唐以后那么完备,审核意识也较为 淡薄,故不经审核而直接颁出诏令的情况在当时可能因此较少遭到非议,流传下来的材 料也不常见。隋唐时期推行中书出诏令,门下主封驳,尚书掌执行的三省制度,进一步 加强了对诏令的审核监督;囝但仍有违背j 下规颁诏程序,由禁中直接发出的墨敕。 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指使肃州刺史王本立对宰相刘讳之宣“敕治罪。刘讳之义j 下 辞严驳斥道:“不经风阁( 中书省) 鸾台( 门下省) ,何名为敕? ”锄中宗时君主昏庸, 政出多门,墨敕斜封较为盛行。唐中宗宠幸术士郑普思和叶静能,用墨敕分别除其为秘 书监和国子祭酒。为报答崔敬嗣当年的知遇之恩,唐中宗使用御笔误将同名的益州长 史四次超擢。 此外,韦后及太平、安乐公主等“依势用事,请谒受贿。虽屠沽藏获, 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 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对此,左拾遗京兆辛替否上疏 切谏,认为“百倍行赏,十倍增官,金银不供其印,束帛不充于锡( 赐) ,遂使富商豪 贾,尽居缨冕之流:鬻伎行巫,或涉膏腴之地”。后人曾写诗讽刺这段历史:“公主卖 美官,墨敕斜封长。” 景云元年( 7 1 0 ) 八月,睿宗听取姚元之、宋琮及御史大夫毕构停废先朝斜封官的 建议,一次性罢斜封官数千人。 但这次整顿触犯了以太平公主为首者的利益,殿中侍 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希承太平公主的意愿,上言“罢斜封官,人失其所,而怨积于 下,必有非常之变”。睿宗“乃下诏尽复斜封别勒官”。 于是,“自中、睿以后,斜封墨 魏1 5 卷刑法:占,中华j f 5 局点校本,第2 8 7 6 页。 太平御览卷一三一高纬传,中华i s 局影印本,第6 3 7 页。 山堂考索后集卷二五,“唐之官,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台省寺监上下相承,中二 5 造命,门下 审覆,尚l5 奉行。”中华1 5 局影印本,第6 0 5 页。 新唐1 5 卷一一七刘讳之传,中华- t 5 局点校本,第4 2 5 l 页。 资治通鉴卷二。八唐纪二四,第6 5 8 9 页。 册府元龟卷八九五,中华i s 局影印本,第1 0 5 9 8 页。 资治通鉴卷一二。九唐纪二无,第6 6 2 3 - - 6 6 2 4 页。 ( 元) 张宪:玉笥集卷l 2 桑条韦,丛- 1 5 集成初编本。 资治通鉴卷- 二一0 唐纪二,i ,第6 6 5 5 页。 新唐1 5 卷四五选举:占卜,中华1 s 局点校本,第1 1 7 6 页。 6 第章内降的发氍概况 敕之弊分散四出,而车载斗量之讥同以滋甚。”直到唐玄宗- 丌元二年( 7 1 4 ) 五月,“以 岁饥,悉罢员外、试、检校官,自今非有战功及别敕,毋得注拟” ,至此,墨敕除官 的局面才有所改观。 天宝之后,墨敕时常颁行。乾元二年( 7 5 9 ) 四月,宰相李岘论述“制敕皆应由中 书出,具陈 李】辅国专权乱政之状”。肃宗于是下制,自今“如非正宣,并不得行j 中外 诸务,各归有司”。 敬宗时,荒恣宫中,右拾遗薛廷老与同僚入阁奏事道:“臣伏见近 同除拜,往往不由中书进拟,或是宣出,伏恐纲纪渐坏,奸邪恣行。 敬宗厉声叱止。砂 文宗时,出宣命除郑覃御史大夫( 胡三省注:不由宰相进拟,出宣命而除之) 。李宗闵 愤慨道:“事一切宣出,安用中书! 唐代的墨敕斜封加剧了朝政混乱,增重了财政负 担,助长了贿赂奢侈之风,促使唐朝同益走向没落。 二、宋代内降的发展概况 与前代相比,宋代内降除了因君主独断专行而颁出之外,应他人请托而颁降的情况 大为增多。至于内降运用的范围,也不再象前代那样多局限于除官方面,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如法律、财政、军事、外交等都留下了内降指挥的烙印。以下根据内降在宋代 不同时期颁出数量的多少,盛行程度的强弱,分几个阶段来简述宋代内降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宋太祖、太宗时期,君主担心权力旁落,常常把一切事务尽可能置于自 己的控制之下。乾德二年( 9 6 4 ) ,宋太祖同同罢免范质等三相,以赵普为相。赵普却认 为未经有关机构审核签押是名不j 下,言不顺。当太祖提出由他本人代为行使时,赵普以 “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为由拒绝太祖亲自签押,最后由任丌封府尹、同平章事的太祖 弟担任宰相职务签署有关命令。岣宋太宗勤于政事,悉听独断,“至于百司庶务,虽微细 者亦与询访”。君主集权虽然有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不少的弊端。例如,宋太 宗不经商议审核,直批内降,对军事的消极影响更为直接和突出,“委任将帅,而每事 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予阵图,依从则有未合宜,专断则是违上旨,以此制胜, 山堂考索后集卷二芤,第6 0 7 页。 资治通鉴卷- 二唐纪一二七,第6 6 9 9 页。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唐纪三七,第7 0 7 4 页。 l 同唐i5 卷一五三薛廷老传,中华i5 局点校本,第4 0 9 0 页。 资治通鉴卷二四四唐纪八0 ,第7 8 8 5 页。 术史卷二五人赵泞传,第8 9 3 2 页。 杨仲良:资治通鉴k 编纪事本末卷一四,文海出版丰十影印本,第3 5 2 页。 7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未见其长。这段时期,君主虽然常常事必躬亲,但并不昏庸无能,朝政也较为清明, 故而侥幸请托内降的情况相对于其它时期来说较少出现。宋人对此称赞道:国朝自太 祖以来,躬决万机,明白洞达,一有赏罚,外朝公议,至天圣、明道之间,请托之门稍 开,奔竞之风渐长。固 第二阶段:从章献刘太后垂帘丌始,内降的数量大为增加,“只自庄献明肃太后垂 帘之日,遂有奔竞之辈货赂公行,假托皇亲,因缘女谒,或于内中下表,或只口为奏求, 是致侥幸同滋,赏罚倒置,法律不能惩有罪,爵禄无以劝立功” 。宋仁宗亲政后,虽 然采取一些措施抑制内降( 具体内容见第四章) ,但由于性格较为宽仁,态度不够坚定, 内降没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其数量还是较多。庆历年间,枢密使杜衍“每内降恩,率寝 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谏官欧阳修入对时,仁宗感慨道:“外人知杜衍封 还内降邪? 凡有求于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刚欧阳修权知丌封 府时,“未及两月之间,十次承准内降,或为府司后行,或为宫院姨媪,或为内官及干 系人吏等。本府每具执奏,至于再三,而干求者内降不己”。 正直士大夫对内降的抵制, 从侧面反映了仁宗时内降的数量较多。因此,仁宗朝出现了一种可笑的局面:内降禁而 不止,官员的执奏持续不断。宋仁宗本人在要求不合理而又情面难却时,只得借助外廷 大臣的力量加以阻止,有时实在没法,也就不顾大臣的执奏,照样施行。 宋英宗在位时间虽短,也有内降批出的情况。当韩琦将内批“袖以进呈,英宗悚然 避坐”。 宋神宗是一位有主见的君主,“凡事多出圣裁,虽边徼细故,亦烦亲洒”。从 此,君主丌始将内降指令以“御笔”的方式颁出,“至熙宁间,有内降手诏作御笔手诏, 违御笔以违制坐之,事无巨细,皆托而行焉” 。熙宁元年( 1 0 6 8 ) 九月,宋神宗还下 诏“自今内批指挥并作奉圣旨施行”,使内降不经中书门下共议,而直接成为圣旨。第 二年富弼说道:“臣闻内外之事,多出陛下亲批。臣谓事事皆中批办不是为君之道。况 田锡:咸平集卷一上太宗答诏论边事,文渊阁四库全二忙影印本。 黄履翁: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二内降,文渊阁四库全1 5 影印本。 k 编卷一二二宝元二年无月已亥条,第2 9 0 4 页。 水史卷二一0 杜衍传,第1 0 1 9 0 页。 宋朝诸臣奏议卷二三,欧刚修上f :宗乞执奏干求内降并根究冈缘干请之人,第2 2 6 页。 术史卷四。亓刘黻传,第1 2 2 4 8 页。 楼钥:攻娩集卷二二雷雪府诏条具封事,四部丛刊初编本。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卷二七人观二年复石月条,中华i s 局点镜本,第6 9 6 - - 6 9 7 页。 第一章i 勾降的发展概况 , ,。mmm - - 寞-, l i i i 曼曼曼曼 事有不中,则将谁执? 山其实在富弼提出来之前,宋神宗已意识到这种做法的不妥当, 于是在熙宁元年( 1 0 6 8 ) 十二月下诏改正“自今内批指挥事,俟次同覆奏行下 。宣 仁太后垂帘、宋哲宗当权时,为笼络他人,关照戚晕而颁出的内降较多,曾肇、刘安世、 李常 等对此提出批评,要求有司严格执奏,严惩乞求内降者。 第三阶段:宋徽宗时御笔行事己大量盛行,几乎取代了诏令行事,上至庙堂政务, 下至州县民事,内则平乱,外则和战,“自揽细务,悉降御笔。不仅宋徽宗本人“每 降御笔手诏,变乱旧章” ,而且贵戚宠臣、奸邪小人也贿赂干祈御笔,“逮至崇、观、 宣和间,奸臣秉政,戚罩内侍公然请托,内降御笔同以十数,三省奉行文书而已 , 甚至出现御笔内容“前后相违”的现象。其中以蔡京、梁师成和章贯尤为突出。崇观 问蔡京当国,儿所施行必请御笔,南宋入楼钥认为“京之误国非一,而其甚者无如御笔 之一事 ;以梁师成为首的宦官,如杨球、张补等模仿徽宗字体代为书写,号为“东 廊御笔”,权势熏灼一时 ;童贯监军时,以御笔自专军政,钳制将领,造成军事上的失 利。嘞在君臣上下滥用御笔的同时,徽宗还下诏制定了一些督罚措施,保证御笔迅速地 贯彻执行:“凡应承受御笔官府,稽滞时杖一百,一同徒二年,二日加一等,罪止流 三千里,三同以大不恭论。”崇观奸臣也借此“明告天下,违者( 违背崇宁奸臣意愿的 人) 以违御笔论,于是违纪纲为无罪,违御笔为有刑”,致使“台谏不得言,给舍不得 缴,监司不得问,而纪纲坏矣。”眨曾肇、任伯雨、吴执中等人先后对此给予抨击和执 群- 1 5 会元截江网卷一八历代事实,文渊j 铡四库全j ”影印本。 宋史全文卷一一宋神宗,黑龙江人比出版社点校本,第5 5 6 页。 采朝诸臣奏议卷:二三:曾肇上哲宗进f :宗韧戒饬内降沼i s 事迹乞桨1 :请谒;刘安世上哲 宗论李倬安干求内降挟私罔上:李常上哲宗论内降乞有司执奏,第2 2 7 2 31 页。 靖康要录卷二,文海山版社影印本,第1 8 6 页。 宋史卷九九刑法一,第4 9 6 5 页。 建炎以米系年要录卷一一建炎元年十二月甲子条,文海出版社影印本,第5 1 2 页。 宋史卷三元四陆蕴传,第1 1 1 6 1 页。 楼钥:攻媲集卷二二雷雪应诏条具封事,四部丛刊初编本。 刘克庄:后村先生人全集卷八八辛亥八月九日,四部丛刊初编本;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卷二九宣和二年冬十月戊辰条,第7 3 7 页。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政宣上帙人,人化- 1 5 局点校本,第5 2 5 3 页。 1 1 采史卷二o o 刑法二,第4 9 9 1 页。 1 2 吕中:类编垒朝人书记讲义卷二二小人刨御笔之令,文海出版丰十影印本,第7 7 0 页。 1 3 宋朝请臣奏议卷二二:元符二年,曾铤尢后上疏上徽宗论内降指挥不可直付有司、上徽 宗乞法t :宗卜诏禁绝干求内降:建中靖国元年,任伯雨上疏上徽宗乞今后内降所属无得辄受, 第2 3 l - - 2 3 3 页。曾敏行:独配杂:占卷八“人观中,炅执中子权为御史,上言乞遵饥宗成宪, 不许直牒筹官。”丛l s 集成初编本。 9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 学位论文 奏。宣和五年( 1 1 2 3 ) 徽宗快退位时,吏部尚书赞元执奏了一则御笔,被当时称赞为“甚 盛之举”。徽宗时期滥用御笔,权力制约体系遭破坏,加剧了北宋的腐败亡国。后人曾 写诗对这段历史讽刺道:“自入崇宁政已荒,由来治忽系毫芒。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 兵权付左哨。玉带解来颁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诸公同侍钧天蒜,不道流人死瘴乡。” 宋钦宗上台后,立即颁行一系列诏令严禁御笔行事( 具体内容见第四章表格) ,但紧随 两年后的亡国,使得这些诏令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阶段:南宋初期,统治者汲取教训,一面惩戒厘正北宋末年的御笔,一面注重 对御笔的审核,“中兴,率循旧章,批降御笔必经给舍,下无隐情,上无舛令。隆兴之 责以缴驳,乾道之许以批敕,其谨重诏令,开广言路。 即使如此,仍然有内降不时直 接行下,如建炎元年( 1 1 2 7 ) ,“上在禁中,下有司取金币,或为母后戚里之家有所干请, 间以内批御宝行之”,人言籍籍,认为“内降指挥复出”。绍兴四年( 1 1 3 4 ) ,一日内降 差除四人,殿中侍御史周葵言:“愿陛下以仁祖为法,大臣以杜衍为法。 宋孝宗时“励 精庶政,每事欲亲” ,常从宫中直接下达密旨给诸军,朝廷多不与闻。趋利奔竞的小 人趁机效仿,“臣下有援例陈乞,既降特旨,虽其比类或不一,中书无敢审覆” 。 第五阶段:南宋中后期,御笔内降又频繁出现于朝廷,而且不时有官员加以抵制。 绍熙四年( 1 1 9 3 ) ,宋光宗内批除外戚李端友为员外郎。左丞相留正缴还御笔,光宗却 不接纳。留j 下仍执奏不奉诏,将御笔放还到御榻上。 宋宁宗刚刚即位,进退宰执、移 易台谏,常常出于独断,不与大臣谋议。权臣韩饨胄潜弄权柄,“凡事取内批特旨”, 以此控制言路,打击异己。j 下直士大夫朱熹、王岘、吕祖俭、彭龟年、王介等1 2 先后对 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二二,上海二1 5 店出版社点校本,第8 1 页。 刘克庄:后村先生人全集卷四读崇。j 。后长编二首,四部丛刊初编本。 山堂考索续集卷二四,第1 1 1 6 页。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建炎元年十二月戊辰条,第5 1 8 页。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宝f j 兴九年五月甲申条,第4 0 6 6 页。 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二上辛中丞( 次膺) 二1 5 ,丛j i s 集成初编本。 宋史卷三八三陈俊卿传,卷1 1 7 8 7 页。 韩元古:南涧甲乙稿卷二二一中- 1 5 舍人兼侍讲直学十院崔公墓志铭,丛j f 5 集成初编本。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一九,中华j 忙局点校本,第1 2 7 3 页。 宋史卷三九二赵汝愚传,第1 1 9 8 7 页。 1 l 宋史卷三九八倪思传,第1 2 1 1 5 页。 1 2 言行事迹分别记载于: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二光宗,中华1 5 局点校本,第5 2 页:四朝闻 见录戊集健胄师口周筠等本木,中华l s 局点校本,第1 8 2 页:采史卷四五无吕讥俭传, 第1 3 3 6 9 页:攻娩集卷九人宝谟阁待制致仕特赠龙图例学十忠肃彭公神道碑,四部丛刊初 编本:宋史卷四0 0 千介传,第1 2 1 5 3 页。 1 0 第一章内降的发展概况 寰i 皇曼皇皇皇毫皇鼍皇鼍皇皇曼皇皇曼皇曼鼍曼曼鼍皇皇蔓皇曼鼍鼍! 皇皇鼍! 曼曼曼蔓曼曼皇曼曼皇皇曼! 曼皇! 曼曼! 皇皇! 曼曼皇曼皇! 皇皇! 皇曼皂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暑 滥用御笔进行了抨击。宋理宗虽然没有象宋宁宗那样一上台就自专御笔,但理宗亲政后, 滥用御笔的情况却甚过宁宗。“陛下即位之初,压于权臣,潜光晦迹,不敢自大。所谓 御笔非惟不能,亦未知其为何许事。粤自亲政揽权,蹊路渐熟,然亦未至于荡然也。今 轻视四海,玩弄诸臣,用力于区区术数之微,偃然自谓人莫己若矣。女子、宦官、邸第、 戚里窥见罅隙,请托纷如。于是御笔沓至,往往夜漏十数刻,省吏传呼,晷刻不爽。”回 以至于“横恩捷出,宗姻杂沓于班联,私昵几叨于仆御”孕。为此,牟子力担忧理宗会 重蹈徽宗的覆辙,“陛下自改纪以来,御笔数下,几有宣政末年气象”。谚成淳三年( 1 2 6 7 ) , 监察御史刘黻论内降思泽时说:“臣睹陛下自郊祀庆成以来,恩数绸缪,指挥烦数,今 日内批,明同内批,邸报之间,以内批行者居其半,窃为陛下惜之。”国根据刘黻的描 述,度宗时运用内批,指挥行事的频率还是较高的。 由此可见,宋代内降存在时间很长,有宋以来至亡国几乎都存在。而且宋代内降的 发展有着起伏变化的过程,这与统治者是否滥用权力,权臣是否擅权专政,士大夫是否 勇于执奏,请托之风是否盛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第一阶段时,统治者虽事必躬亲, 存在有违决策运行体制的情况,但请托内降的情况却较少出现;第二阶段时,母后垂帘, 滥旌恩泽,皇帝独断和请托盛行都导致了内降的增加,但由于士大夫敢于执奏,统治者 也时常虚心接受,因此内降只处于禁而不止的状况,还没有达到泛滥成灾的地步;第三 阶段时,君臣上下滥用御笔行事的情况普遍,而且少有士大夫给予坚决抵制,故而内降 达到鼎盛;第四阶段时,统治者汲取教训,加强了对内降的整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自扰纪纲的事情仍时常发生;第五阶段时,君主的昏庸,权臣的专权,使得内降再次 泛滥,即使不时有大臣抵制,也无济于事。 历代钇臣奏议卷三一一牟子才义上疏,第4 0 2 9 页。 徐鹿卿:清正存稿卷二二月壬版进故事,文渊阁四库全- 1 5 影印本。 历代名臣奏议卷入二牟子才为秘i5 少监兼直舍人院义转对,第8 6 5 页。 来殳卷四。五刘敲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