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石油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_日期:_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石油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安石油大学。学校享有以任何方法发表、复制、 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 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西安石油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_日期:_ 导师签名:_日期:_ 中文摘要 ii 论文题目: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论文题目: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专专业:会计学业:会计学 硕硕 士士 生:郑生:郑惺惺( (签名签名) ) 导导师:杨惠贤师:杨惠贤( (签名签名) ) 摘要 2010 年 4 月 26 日,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内部控制信 息强制性披露阶段, 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将从 2012 年起首先执行该指引。 在这样的背 景下, 本文以我国交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以期了解这类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 为配套指引的有效执行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以 20082010 年我国所有 a-h 交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参照 配套指引 设计分类标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 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 归的方法对影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交叉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位置、内容、格式不够规范;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 不足;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比例低,提供的保证程度不足。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 与受监管部门严重处罚及在美国上市有关;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与公司规模、盈利能 力、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和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负相关。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提高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质量,出台更为详细的技术指导规范,建立监督处罚机制,加快 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键词: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英文摘要 iii subjectsubjectsubjectsubject :researchresearchresearchresearch onononon thethethethe internalinternalinternalinternal controlcontrolcontrolcontrol disclosuredisclosuredisclosuredisclosure inininin chinachinachinachina s s s s cross-listedcross-listedcross-listedcross-listed companycompanycompanycompany specialityspecialityspecialityspeciality: accountingaccountingaccountingaccounting namenamenamename : zhengzhengzhengzheng xing(signature)xing(signature)xing(signature)xing(signature) instructorinstructorinstructorinstructor:yangyangyangyang huixian(signaturehuixian(signaturehuixian(signaturehuixian(signature ) ) ) )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was published on april 6 in 2010, indicated that china has entered a mandatory disclosure stage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the companies which listed on domestic and overseas at the same time will be first to implement the guidelines from 2012.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take chinas cross-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tus of these companies, so as to provid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guidelines effectively. firstly, the paper chooses all the a-h cross-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from 2008 to 2010 as study samples, then designs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with referencing the to do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disclosure status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secondly,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nal control significant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by using descriptive method,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udit report on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b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e self-assessment reports of internal control dont disclosed regularly on location, content and format; the significant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enough;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 disclosure is low, and the assurance level doesnt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significant deficiencies disclosure of internal control is connected with severe punishment and whether li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udit report on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ha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firm size 、 profitability、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ha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ate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whether hire the big four accounting firm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policy suggestions: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mprove the disclosur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port, publish more detailed technical guidances on specification, establishing the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speeding up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k k k keyeyeyey words:words:words:words: cross-listedcross-listedcross-listedcross-listed company,company,company,company, internalinternalinternalinternal control,control,control,control, informationinformationinformationinformation disclosuredisclosuredisclosuredisclosure thesis:thesis:thesis:thesis:appliedappliedappliedapplied researchresearchresearchresearch 目录 iv 目目 录录 第一章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4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7 1.4 本文创新点. 9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0 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概念. 10 2.1.1 内部控制. 10 2.1.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1 2.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11 2.2 交叉上市的概念及我国交叉上市公司特点. 12 2.2.1 交叉上市. 12 2.2.2 我国交叉上市公司特点. 12 2.3 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理论分析. 13 2.4 本章小结. 14 第三章 制度背景. 15 3.1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15 3.1.1 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阶段. 15 3.1.2萨班斯法案下的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15 3.1.3萨班斯法案实施的挑战与后续进展. 16 3.2 我国内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17 3.2.1 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阶段. 17 3.2.2 内部控制信息半强制披露阶段. 18 3.2.3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19 3.3 香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20 3.4 本章小结. 20 第四章 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研究. 21 4.1 研究设计及样本选取. 21 4.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状况. 21 目录 v 4.2.1 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状况. 21 4.2.2 交叉上市公司与非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对比. 22 4.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状况. 24 4.3.1 披露的位置. 24 4.3.2 披露的内容. 25 4.3.3 评价的依据. 27 4.3.4 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披露. 28 4.3.5 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及评价结论. 29 4.4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30 4.4.1 审计的依据. 30 4.4.2 注册会计师提出鉴证结论的方式. 31 4.4.3 审计意见. 32 4.5 本章小结. 32 第五章 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34 5.1 研究设计. 34 5.2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34 5.2.1 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关系. 34 5.2.2 st 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关系.34 5.2.3 受监管部门处罚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关系. 35 5.2.4 在美国上市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的关系. 35 5.2.5 研究结论与分析. 35 5.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36 5.3.1 样本选取. 36 5.3.2 研究假设. 36 5.3.3 研究模型及变量描述. 37 5.3.4 回归分析. 38 5.4 本章小结. 39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40 6.1 研究结论. 40 6.2 政策建议. 41 6.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42 致 谢. 43 参考文献. 44 附 录. 4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4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章第一章导论导论 1.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2002 年,安然、世通公司突然垮台,施乐、默克等美国一系列大型企业相继出现财 务丑闻,为整个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2002 年 7 月 30 日,美国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 (简称萨班斯法案sox) ,开启了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的先河。 2006 年 7 月 15 日,该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企业正式生效,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也受到该法案的约束,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受 萨班斯法案的影响,为适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求,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我国有关部门加快了内部控制标准制定的步伐。2008 年 6 月 28 日,财政部、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联合发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简称 基本规范 ) , 2010 年 4 月 26 日,以上五部委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简称配套指引 ) ,基 本建立起了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配套指引包括 18 项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 计指引 ,执行该指引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 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 具审计报告1。配套指引 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阶段, 成为继美国、 日本之后第三个要求对本国企业实施全面内部控制审计的国家。配套指引 具体实施时间表为: 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扩大到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 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1。这是充分考虑了全面实施强制性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可能存在诸多的困难,结合我国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 作出的合理安排。 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又称为交叉上市公司,交叉上市公司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法 律法规的约束,信息披露需要接受境外严格的市场监管和外部审计监督,因此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已经 执行了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制度, 配套指引对它们的冲击较小。因此,由交叉 上市公司首先执行配套指引 ,可以避免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实施的硬着陆, 同时, 作为先行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1.1.2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和走向成功具有关键意义,其 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内部控制法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规也在逐渐与世界接轨,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内部控制信 息强制性披露阶段,了解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 有重要意义。 (1 1 1 1)理论意义 内部控制信息是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纠错防弊、规避风险、提高管 理水平、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投资者作出决策的关键信息,高质 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个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本国法律制度较弱的公司 通过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更健全的市场交叉上市,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可以提高内 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 内部控制制度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 相关制度的建立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且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存在较大差别。 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以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缺乏针 对性。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存在的 问题及原因,从而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披露水平相对较高的这部分公司的经验证据,丰 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 (2 2 2 2)实践意义 内部控制信息属于定性信息,披露成本高、难度大,带来的影响难以预测。我国学 者对自愿及半强制披露规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做了大量研究,结 果显示整体披露状况较差, 配套指引强制性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全面披露, 这将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保证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平稳有效实施是我国 企业和监管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 本文对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第一批 执行配套指引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对比披露现状与配套指引 相关制度要求的差距,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找出交叉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需要努力的方向, 也为有更长准备期的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推动配套指引全面执行。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我国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以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强制 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实施提供政策建议。 1.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相当多,2002 年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前, 美国上市公司就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在其年报中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这一时期研究的重 点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动机; 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涌现出了大量的 实证研究成果,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上。 第一章导论 3 (1 1 1 1)自愿性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动机研究 raghunandan 和 rama(1994)在 coso 报告发布后,对财富100 强公司年报进 行调查后发现,有 80 家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其披露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属于自 愿披露的性质2。 mcmullen,raghunandan 和 rama(1996)对 19891993 年 4154 家样本公司研究发 现,总体中有 26.5%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而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公司中只有 10.5%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从而得出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提供内 控报告的结论3。 hermanson(2000)对美国九类财务报表使用者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使用者肯 定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披露内部控制报告为财务报告提供了有效地补充,能促进 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4。 综述所述,国外学者的研究考虑了上市公司和报表使用者两个角度,上市公司自愿 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在于向投资者传递能够体现公司竞争优势的信息,增强投资者 信心;投资者希望通过内部控制报告获得更多的信息。 (2 2 2 2)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进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制阶段,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 因素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虑了一下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公司治理水平和内部控制 监督力量;第二、公司业务的复杂性和组织结构的变动;第三、公司盈利能力和盈余质 量管理。 krishnan(2005)发现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越强,审计委员会中具有财会专长 的委员人数越多,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就越小5。hoitash 等(2009)对披露了 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公司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家 的情况下,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可能性较低,反之则披露可能性较大6。 doyle 等(2007)对 2002 年 8 月至 2005 年 8 月期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 研究,发现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财务状况差、发展速度快的公司更多的披 露内部控制缺陷7。ashbaugh-skaife 等(2008)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 司通常经营较为复杂,存在较高的非正常盈余;规模较小的公司和存在亏损的公司更倾 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注册会计师变更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正相关;管理层会为了自 身的声誉和利益而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8。 ge and mcvay(2005)选取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的样本公司,通过调查统计分析 认为,上市公司经营的复杂性对披露实质性缺陷有影响,但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与披露 实质性缺陷关系不大9。然而 chan 等(2005)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公司,那些披露内部 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司盈余质量管理更多,投资回报率更低10。franklin(2007)通过检 验发现,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通常累计盈利能力较差,负债水平较高11。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2.21.2.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经历了从规范研究逐步向实证研究方向发展的过 程,其中规范研究主要着眼于内部控制本身的演变与发展问题,提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实证研究由于受到内部控制信息取得途径的限制,研究方法 以描述性统计为主,内部控制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年度财务报告、招股说明书以及内部控 制自我评价报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实证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内部控 制披露的状况、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 (1 1 1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改进的研究 李明辉(2001)对内部控制的概念、coso 框架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描述了美国 内部控制报告披露的情况,总结出美国对于内部控制报告争论的三个焦点:一是自愿披 露还是强制要求;二是注册会计师是否应当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审计;三是对内部控制 的评价与审计是否局限在财务报告上。最后建议我国可以先鼓励企业自愿提供内部控制 报告,然后再加以规范12。 陈关亭、张少华(2003)通过问卷调查和论证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 披露和审核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应当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报告 的范围为企业整体控制,报告的格式应当标准化、规范化,内部控制报告应该由注册会 计师审核并发表意见13。 周勤业、王啸(2005)分别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审计验证、评价依据及 责任主体等几个问题,在详细解析美国萨班斯法案及 sec 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对比 我国上市公司情况及制度背景,提出了在我国上市公司推行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 系统建议14。 缪艳娟(2007)分析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不足, 结合英国 和美国在各自背景下的不同规定,建议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内控信息披露制度体 系,首先在应当内部控制框架中明确鉴定内部控制的不同含义,从而强制要求企业披露 “狭义内部控制”信息,借鉴英国的做法,引导企业披露“广义内部控制”信息15。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2010)以我国过去十年112个出现重大问题的企 业为样本,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借鉴国外研究理论框架,总结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出现 问题的主要领域,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建议,认为我国企业内部控 制评价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为前提16。 综述所述,我国学者在探索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基于 coso 报告、 萨 班斯法案等国际内部控制规则,借鉴国外内部控制披露的先进的制度,并结合了我国 的实际情况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完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2 2 2 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研究 近年来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财政部等监督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 第一章导论 5 度,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逐步完善,然而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披露制度的执行情 况究竟怎样,是否达到了相关法规的要求,从实质上提高了企业内控水平,有效保护了 投资者利益?我国学者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进行大量实质研究。 李明辉、何海和马夕奎(2003)对我国 2001 年 1147 家 a 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共有 884 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其中 4 家商业银行 和证券公司披露较为详尽,其他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大多流于形式,我国上 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不强17。 张立民、钱华和李敏仪(2003)选择了我国 st 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 2001 年 75 家和 2002 年 132 家 a 股 st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结果显示:st 公司 2002 年披露状况略好于 2001 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 st 上司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 信息前后矛盾,以说好话为主,建议必须强制要求 st 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 经注册会计师外部审核18。 黄秋敏(2008)对我国上市银行 20012006 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研究, 发现披露的形式、内容、董事会和注册会计师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外部边界入 手提出了提高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19。瞿旭、李明、杨丹等(2009)认 为我国政策和理论中“实质性漏洞”概念的缺失,导致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信息披匮乏, 并以民生银行为例,对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进行了研究20。夏艳 萍(2010)中对 20072009 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21。韩晓杰、 段洪波、梁静(2011)对我国 7 家上市银行 20042009 财务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 况进行了研究22。 杨有红、汪薇(2008)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关 于做好上市公司 2006 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对 2006 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出以下问题: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机不足、上市公 司的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23。杨有 红、陈凌云(2009)对 2006 年和 2007 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 分别分析了自我评估与会计差错更正、审计意见、受证监会处罚的关系,总结了内部控 制自我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24。李享(2008)才用抽样的方法对 2006 年 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做了类似研究25。 张英、李超(2010)通过设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对我国沪深两市 2008 年披露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 161 家上市公司公司披露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披露情况良好,但绝大多数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部分公司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26。 综上所述,在自愿披露的情况下,我国内部控制披露制度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披露 内容大多流于形式,即使在较早实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上市银行,也普遍存在披 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露内容不规范、缺乏信息含量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些情况,我国学者的研究多以描述 性统计为主,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尝试采用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的方法来对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3 3 3 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要对不同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 露的质量进行定义,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披露情况做简单分类后设置因变量。蔡吉甫 (2005)以 2003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披露与未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两种情 况设置因变量,对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做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营业绩 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报告,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 公司披露动力不足27。廖青(2006)则采用了三种分类方法,分别是否披露、是否按规 定披露、不同披露程度,建立二元和多元模型对 2003 年 a 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 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8。李宜(2008)进一步采取了是否双重披露、是否合规披露、 是否披露、是否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和审计意见四种分类标准29。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出台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提供,我国 学者开始建立更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体系。杨玉凤、王火欣、曹琼(2010)根 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采用专家赋值法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