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开发.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开发.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开发.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开发.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西南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开发.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西南矿冶业与区域经济的开发 专门史专业硕出研究生张保强 糟导老拜卢华语教授 内容摘要 唐代西南地酝盼矿冶韭在当地经济部门中处于重要地位,矿冶业的发展与经济开发督着密 切的联系。对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与隧域经济开发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西 南地区的矿冶般发展水平,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社会矿冶业的认识,而且也可为现今西南地 区韵经济建设掇供历史的借鉴。 黠蘑捷嚣囊建嚣矿产蜜嚣分套获提避孬熬考察分辑,圭簧燕袋耀有关菱、土产、斌税、 诗文等文献资辩釉考古资辩来完成薜。磨代酉南地区矿产赘源分布的州数,约占鹰代鼹南地医 总州数的7 9 ,凰矿产资源的分布前届期差距较大,后期明显多于前期,即前期有2 种矿产品, 后期有4 种矿产晶;前期产金为儿州,后期增加了1 8 州,达到2 9 州,是前期的1 倍多;前期 产银之州没有记载,后期有2 州;前期产铜之娴也没有记载,厝期有5 州;前期产铁只肖2 州, 后絮这舅1 8 蹦,楚蕊期麴8 接,嚣痊钱筵蠢矿冶之髑5 2 个。爨慧载嚣毫建区矿产爨滚热努奄 即矿冶监静静套霄如下特点:1 、分蠢藤广。2 、矿冶监在嚣期辩基破上后帮畜较大麴笈袋。3 、 矿冶业的分布地区多在江河附近。 对唐代西谢地区矿冶产量的探析怒一个既有困难,但叉很熬器的工作。通过推测,初步得 出唐代西南地区元和时期,金豹年产量约为b t o 两;银的年产撩约为9 6 3 3 4 两;铜的芷# 产量约 为1 5 4 6 5 0 厅;铁麓年产量约为2 0 2 7 7 0 0 8 厅豹结论。 蠢筏疆嘉蟪颡矿冶韭与区域经济瓣笈袋蠢羞密切麴关系:一、带番了穗关产篷辩菠麓,翻 铸铜业、铁器制溉业、金银器制造啦肄产业的发展。二、促谶匿内外的经济联系与交流。三、 促进荒地的开熙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矿冶业是腾代西南地区的主导产舭,它的发展,对当时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起到了积投麴佟翅。 关键词:密代拦南矿冶监透域经济 d e v e l o p m e n te c o n o m y a n dam i n e r e f i n e m e n to fs o u t h w e s ti n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p o s t g r a d u a t eo fm a j o ro fc h i n e s es p e c i a lh i s t o r y :z h a n gb a o q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i o n :l uh u a - y u a b s t r a c t am i n eo fr e f i n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i sa ni m p o r t a n td e p a r t m e n ts o u t h w e s tr e g i o ni n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 am i n eo fr e f i n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h a sg o o dc o n c e p t w i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e c o n o m y w es t u d yam i n eo fr e f m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 , k n o w 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o fam i n eo fr e f i n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a n dd e e p e nt h ek n o w l e d g eo f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am i n eo f r e f i n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 ,a n dt h ep r e s e n ts o u t h w e s tr e g i o no f f e r e d s o m er e f e r e n c e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c o n s t r u c t i o l lo f e c o n o m y b a s e do nt r i b u t e ,l e v yl o c a lp r o d u c t sa n dp o e mi nt h i sf i e l d , t h i ss t u d ya n a l y z e d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am i n eo fr e f i n e m e n t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r e g i o n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a n d a b o u t7 9 o f t h ea r e a si nt h es o u t h w e s t ,b u tw a s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i nt a n gd y n a s t y am i n e o fr e f i n e m e n to fd i s t r i b u t i o nh a se x t r e m e l yv a s tt h ea r e a si ns o u t h w e s t ,a n di th a sv e r y g o o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am i n eo f r e f i n e m e n th a sn e a r b yt h er i v e r t h i ss t u d ya n a l y z e dt h eo u t p u to f m i n er e f i n e m e n ti sd i f f i c u l ta n da ni m p o r t a n tj o b 。 t h i sp a p e ri n f e r st h ea n n u a lo u t p u to fam i n er e f i n e m e n to fs o u t h w e s t :o u t p u to fg d d8 7 b ,o u t p u to fs i l v e r9 6 3 3 4k g ,o u t p u to fc o p p e r7 7 3 2 5k g ,o u t p u to fi r o n1 0 1 3 8 5 0 4k g , a n dt h e nt h e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r o l eo f r a i n er e f i n e m e n ti ne c o n o m y a m i n eo f r e f i n e m e n t i n d u s t r y a n d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g i o n h a d 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 am i n eo fr e f i n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h a sa l s op b 建i n t ot h ec o p p e rd e p a r t m e n ta n di r o n d e p a r t m e n ta n dg o l dd e p a r t m e n ta n ds i l v e rd e p a r t m e n t am i n eo fr e f i n e m e n ti n d u s t r y p r o m o t ee c o n o m yi n t e r f i o wa n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r i n gw a s t e l a n du n d e r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t a n gd y n a s t y s o u t h w e s tam i n er e f i n e m e n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 e c o n o m y 1 l 独创性声明 y9 0 1 5 2 8 学位论文题目:廑戏耍壶窆迨些量堕堡垒淀墼歪筮 本人声明所呈交豹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豹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疆篱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张保强签字曰期:2 0 0 6 年0 4 月2 8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域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剖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张保弱蟹师签名:声军活 签字日期:2 0 0 6 年0 4 月2 8 日签字日期:2 0 0 6 年d 铲月z 8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王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一 邮编: 1 上 _ ,一 日u雷 矿冶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在生产 领域中,矿冶业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矿冶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流通领域中,矿冶业的产品:金、银、铜、 铁等具有其天然的特殊价值,它们自古以来都是财富的象征,对这些产品占有的多 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富裕程度的重要标 志,因此,矿冶业的开发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关系到王朝的盛衰乃 至存亡的重要政治意义。 唐代( 6 1 8 9 0 7 ) ,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唐代矿冶业发展 也很快,西南地区的矿冶业在当地经济部门中处于一个重要地位,矿冶业在西南地 区的分布如何? 矿冶产品在西南地区的产量是多少? 矿冶业对区域经济开发起到了 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都很有探讨的价值。故本文试图通过对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与 区域经济开发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当时西南地区的矿冶业发展水平,加深认识矿冶 业在唐代经济中的作用,而且还可为我们今天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二十世纪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唐代矿冶业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3 0 年代至今,先后出版不少论著,其中专门对唐代矿冶业 进行研究的著作只有1 部、文章有3 篇,涉及到西南地区的矿冶业的研究著作约1 6 部、 文章约4 篇。总的来说,对唐代矿冶业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唐代矿冶业史料的辑录与考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王永兴的隋 唐五代经济史料汇编校注( 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 ,该书对新唐书、旧唐书、 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唐六典以及敦煌吐鲁番文书等中关于矿冶业的史料 进行了辑录、整理和考订,特别是土贡资料的收集,为以后人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傅筑夫在其专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第六章中 也收集了一些关于西南地区矿冶业的史料。其它的著作还有吕思勉先生隋唐五代 史( 上海古籍出版1 9 8 4 年版)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三联书店1 9 7 9 年版) 、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齐鲁书社1 9 8 1 年版) 等;另有谭英华两唐书 食货志校读记( 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 等,不仅辑录有关唐代西南地区矿冶 业的资料,而且还对辑录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第二、唐代矿冶业分布研究。这方面的主要代表作有张泽咸的唐代工商业 上编手工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该书以人们通常所说金、银、铜、 铁、锡、铅( 在汉唐时正式有五金之称) ,作为考察对象,以新唐书地理志为 据,记录了全国共有2 3 3 县出产五金,而且还对新唐书地理志进行了校正,较 为系统地阐述了唐代矿冶业分布的情况。其他论著有:黄盛璋的唐代矿冶分布与 发展( 历史地理第七辑1 9 9 0 年) 、邓嗣禹的唐代矿物产地表( 禹贡1 卷1 1 期1 9 3 4 年8 月) 、铁丸的隋唐矿业之史的考察( 文化批判1 卷4 、5 合期1 9 3 4 年9 月) 、杨远的唐代的矿产( 台湾学生书局1 9 8 2 年版) 等,这些论著系统地论 述了唐代矿产的产地分布状况,这对于唐代矿冶业分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又在唐代矿冶分布研究的问题上,一些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对西南地区矿冶 分布也有涉及,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卢华语的川渝经济探研( 重庆出版社 2 0 0 2 年版) 。该书对重庆地区的矿冶分布做了详细分析。其他论著有:卢华语的古 代重庆经济研究( 重庆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卢华语、庞举等主编的古代长江上游 的的经济开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 、黎小龙等著的交通贸易与西南 开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黎英唐代山南道贡品述略( 重庆三 峡学院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 等,这些成果虽然大多数并非西南地区矿冶业的专论, 却为研究西南地区矿冶业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第三、矿冶生产技术研究。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张泽成的唐代工商业(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1 2 月版) ,这本书上溯先秦下及宋,阐述了唐代采掘与冶 炼的发展情况,说明唐代的工人在采掘矿物时既沿用了传统的探矿方法又有新的发 展,并且论证了煤在唐玄宗时就已经用于炼铁和唐宪宗时充分利用水利为动力进行 冶铜的重大技术运用。其他著作还有:杜石然等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科学出 版社1 9 8 3 年版) 、杨宽的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版) 、 华觉明的中国官府冶铸史论集( 文物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等,这些著作对我们全 面了解我国矿冶技术发展史起到指导性作用。 第四,矿产品作用研究。这个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秦浩的隋唐考古( 南京 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该书利用我国近代考古的成就把矿产品按用途分类为:铜 镜、铜器、金银器、铁器等,并且有大量的插图对其作用进行说明,是我们了解唐 代矿产品作用的必备之作。其它这方面的论著还有:日本学者加藤繁的唐宋时代 金银之研究(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民国三十三年版) 、韩伟的海内外唐代金银器 萃编( - - 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齐东方的唐代金银器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 9 9 9 年版) 等,还有一些考古资料如:重庆文物局等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 ( 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松潘县文物管 理所的四川松潘县松林坡唐代墓葬的清理( 考古1 9 9 8 年l 期) ,这些资料收 录不少唐代的铁农具、妆饰用品、武器等,并且对它们的作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以上各种成果均包含了对唐代矿产品作用的研究,有的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观点, 为我们了解和掌握唐代矿产品作用有重大的意义。 诚然,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十分宝贵的学术基础,同时,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界对唐代矿冶业的研究总 体较少,特别是对西南地区的矿冶业研究更少。有些学者在其论著中虽涉及到西南 地区的矿冶业,但不系统,较为零碎,尤其是有关西南地区矿冶产量的研究论著至 今未见诸于世。另外对于矿冶业在唐代西南地区经济开发中的作用至今也无专文研 究。基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之处,本文试图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前 人的研究成果,以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对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的分布、产量的 研究入手,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地区经济开发中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 1 、本文讨论的矿冶业仅指以开采、冶炼、加工部分金属矿为主的事业,不涉及 对非金属矿的研究。 2 、本文所谓西南地区仅指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四省市所包含的地区。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西南地区在剑南道、江南道和山南道所辖范围内。 今重庆辖山南道之夔、忠、涪、万、开等五州,江南道之黔( 部分) 、南、溱( 部分) 等三州,剑南道之渝、昌、合( 大部) 以及普( 部分) 、遂( 部分) 等五州,总计十 三州;四川辖剑南道之成都府、保宁都护府及彭、蜀、汉、遂( 部分) 、合( 部分) 、 普( 大部) 、嘉、眉、邛、简、资、宿、雅、黎、茂、翼、维、戎、松、当、悉、静、 柘、恭、保、真、霸、乾、梓、绵、剑、龙、陵、荣、泸等三十七州,山南道之利、 扶( 部分) 、黛、壁、巴、蓬、遇、阆、果、渠等十州,总计四十七州( 府) ;贵州 辖江南道之黔( 部分) 、溱( 部分) 、锦( 少部分) 、奖( 少部分) 、播、思、赞、夷 等八州;云南辖剑南道之姚州;凡六十四州( 府) ( 不含鹅縻州) 。本文各道、州( g f ) 、 要耱矮嚣关系懿撰瑟嘉书蟪疆惑。 3 、关于资料的运用。由于史书来宣接记载唐代矿冶、监的详细情况,故本文将以 新唐书地理忠、元和郡县圈虑、通典、唐六舆、太平寰宇记中所载 的土贡、土产汝料为基础,辅以冀他历史文献、诗文、考古资料及现代学撩的研究 藏票等,力求尽可能客观地对唐代嚣南地区的矿冶照避雩亍探讨。 垂、关予产爨涟题。因无童藏竟辩作为裱据,鲡每耱犷翡矿坑数,每矧犷豹矿坑 数等,都无明确记载,加之对一魑器物所占用的矿产品产量又难以准确计辣,故只 能以州为单位,用一些间接史料谶行大致的估算。 5 、羁縻州及矿冶生产技术均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4 一、矿产资源的分布 唐代西南地区的矿冶业从其发展的源流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以往长期开 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的,如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三载,“梓州铜山县有铜 山,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此盖其余峰也,历代采铸。”可见梓州铜冶的开采历 史长达数百年之久;还有一类是通过唐代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而被发现和挖掘出来 的,在以后的资料中也有记载。由于古代的人民受到当时探矿和采矿技术水平的限 制,开采过程中矿源不足、探测不准,而导致矿井废弃和弃而复采等现象常常出现, 所以,在唐代各类矿场的开采活动和地域分布方面也有诸多变化,故本节探讨唐代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只能以唐代有关的资料为依据,尽量的反映当时实际情 况。 首先,我们从土贡资料来看唐代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集中记载唐代土贡资料的有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员外郎、元和郡县图志 开元、元和贡赋、通典卷六食货典贡品、新唐书地理志土贡、太平寰宇 记土产等。本节将依据这些资料,对唐代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探讨。回下面分别列出唐前期、后期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表。 。唐六典贡品、元和郡县图志开元贡和通典贡品资料等为唐前期资料;元和郡县图志元和贡、 新唐书地理志土贡、太平寰宇记土产资料等为唐后期资料。本文所列表格及物产分期,均以此为准 恕不再注。 ( 一) 唐前期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表 矿产品种类及资料出处 道卅i元和郡县图志 唐六典 通典 龙州 麸金 麸金 麸金六两 眉州麸金麸金麸金八两 剑 嘉州麸金麸金麸金五两 南 资卅j 麸金麸金麸金七两 道 雅卅麸金麸金金 泸州麸金 陵卅i麸金 姚卅i山金金 山 涪州 麸金 利州山金利铁金钢r 铁 南 、 万州山金金五两 道 荣州利铁 ( 二) 唐后期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分布表 矿产品种类及资料出处 道州 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 嘉州 麸金麸金麸金 益卅i铜盆 彭州麸金 简州麸金 宿州麸金 麸金 资州麸金麸金麸金 雅i , i麸金麸金麸金 茂州麸金 眉州麸金麸金麸金 剑 姚州麸金 当州麸金 南 悉州麸金 道 保州麸金 绵州金器银器 龙州麸金麸金 剑州麸金 蜀州金 陵卅l麸金麸金麸金 昌州麸金金 荣州麸金 泸州麸金麸金利铁 巴州麸金 涪州 麸金文刀 万州麸金金 山 渠州铁器 南 合州 麸金麸金 道 奖州 麸金 渝州 麸金 利州 山金 忠卅】山金文刀 从表中反映,唐前期一共有2 种矿冶产品,其中金分布在1 1 个州,铁分布在2 个州;唐后期有4 种矿产品,其中金分布在2 8 个州,铁分布在4 个州,铜分布在1 个州。即仅从土贡资料看,唐代的产金之州有2 8 个,产铜之州有1 个,产银之州有 1 个,产铁之州有4 个。而且很明显,唐后期的矿产品资源的分布面较前期有所扩 大,尤其是金,大约扩大了1 6 3 ,铁大约扩大了2 倍。 如果说仅仅是土贡资料还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唐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的话,那 么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资料,进一步作了一些分析,现胪列如下: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二山南道三 1 、利州绵谷县,穿山,一名胡头山,出好铁,归置铁官。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江南道六 1 、涪州涪陵县,开池在县东三十里。出钢铁,土人以为文刀。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一剑南道上 1 、蜀州唐兴县,阜江经县东二里出麸金。 2 、资州盘石县,内江水南去县二十步,亦出麸金。 3 、邛州i 溪县,孤石山在县东十九里。有铁矿,大如蒜子,烧合之成流支 铁,甚钢,因置铁官。 4 、诲州台登县,铁石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山有磐石,火烧成铁,极刚利。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二剑南道中 1 、眉州通义县,大江,一名汶江,经县东,去县五里,出麸金。 2 、曲州。朱提,山名,出善银,“食货志曰朱提银重八两名为一流”,因山名 郡县也。 3 、雅州荣经县,铜山在县北三里,其山今出铜矿。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三剑南道下 1 、梓州铜山县,贞观二十三年置监,署官,前上元三年废,哥郎等山, 并出铜铆。 2 、绵卅l 龙安县,金山在县东五十步。每夏雨奔注,崩颓之所则金粟散出, 大者如棋子。 3 、荣州威远县,有铁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旭川县,有铁山,在县北四 十里。 4 、昌州永川县,有大铁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5 、陵州始建县,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出铁。 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四 l 、通州通川郡,石鼓县,有金。 2 、夔州云安郡,奉节县,有铁。 3 、利州益昌郡,绵谷县,有铁。 新唐书卷四十二地理志六 1 、嘉州犍为郡,峨眉县,有金。 2 、绵州巴西郡,巴西县,有富乐山,有金。 3 、绵州巴西郡,巴西,有富乐山。有银。 4 、邛卅临邛郡,临邛县,有铜。 5 、简州阳安郡,阳宅县,有铜,金水县,有铜。 6 、雅州卢山郡,卢山县,有铜,荣经县,有铜。 7 、梓州梓潼郡,通泉县,铜山县,南可象山,西北私熔山,皆有铜。 8 、合州巴j i i 郡,石镜县,有铁,有铜梁山。巴川县,开元二十三年析石镜、 铜梁置,有铁。 9 、陵州仁寿郡,本隆山郡,天宝元年更名,始建县,有铁。 1 0 、荣州和义郡,资官县,本隶嘉州,有铁。 1 1 、昌州永川县,本渝州壁山县地,有铁。 1 2 、蜀州唐安郡,新津县,有铁。 1 3 、嘉州犍为郡,平羌县,有铁。峨眉县,有铁。夹江县,有铁。 1 4 、邛州临邛郡,临邛县,有铁。 1 5 、诲州越宿郡,昆明县,有铁。 1 6 、梓州梓潼郡,通泉县,有铁。 1 7 、绵州巴西郡,巴西县,有富乐山,有铁,昌明县,本昌隆,有北芒山。 有铁,魏城县,有铁。神泉县,有铁。西昌县,永淳元年,以隋益昌县地 置,有铁。 1 8 、邛州临邛郡,临溪县,有铁。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二剑南东道一 1 、梓州铜山县,县以铜山为名,私熔山,在县西二十四里,高一里,出铜。 综上所述,仅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和太平寰宇记所载, 唐代西南地区除前列所贡矿产品之州外,产金之县还有唐兴县、盘石县、通义县、 龙安县、石鼓县、峨嵋县、巴西县等7 个县:产银之县有朱提县、巴西县等2 县; 产铜之县有荣经县、铜山县、卢山县、通泉县、阳宅县、l 临邛县等6 个县;产铁 之县有涪陵县、临邛县、临溪县、台登县、威远县、绵谷县、始建县、奉节县、 石镜县、资官县、永川县、新津县、平羌县、昆明县、通泉县、巴西县等1 6 个县。 如果以州为计算单位,上列各县所涉及产金之州有蜀州、资州、眉卅i 、绵州、通 州、嘉州等6 州;产银之州有曲州和绵州;产铜之州有邛州、简州、雅州、梓州 等4 州;产铁之州有涪州、邛州、宿州、荣州、昌 j q 、利州、陵州、夔州、合州、 蜀卅、嘉卅i 、梓州、绵州等1 3 个州。 也即是说,除前表所列贡金之州有嘉州、涪州、宿州、荣州、昌州、利州、 陵州、合州、蜀州、梓州、绵州、彭州、简州、雅州、茂州、眉州、姚州、当州、 悉州、保州、龙州、剑州、泸州、巴州、万州、奖卅l 、渝州、忠州等2 8 个州;贡 银之州有曲州和绵州;贡铜之州有益州。贡铁之州有泸州、涪州、渠州、忠州、 荣州、利州等6 个l l # b ,还有产金之州通州;产铜之州邛州、简州、雅州、梓州 等;产铁之州有邛州、宿州、昌州、陵州、夔州、合州、蜀州、嘉州、梓州、绵 州等1 0 个州。即唐代西南地区共有产金之州2 9 个,产银之州2 个,产铜之州5 个,产铁之州1 6 个,有矿冶之州凡5 2 。若以今天的省市为区划,则出现如下状 况,即: 云南省金姚州 贵州省金奖州 重庆市金万州 铁夔州 四川省金茂州 宿卅i 通州 银绵州 铜简州 铁利卅i 涪州昌州合州忠州渝州 昌州合州忠州涪州 当州保州巴州悉州利州简州嘉州 资州雅州眉州绵卅l 龙州剑卅陵州泸州 彭州蜀州荣州 曲州 雅州邛州梓州益卅i 嘉州蜀州宿州邛州梓州绵州荣州陵州渠 卅i 泸州 一般来说,在唐代原料产地和加工地往往在同一个地方,即有矿产资源的地方 就有矿冶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唐代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即矿冶业 的分布呈现如下特点: 1 、分布面广。如前所述,唐代西南地区的总州数为6 4 州、府,有矿冶之州 总数为5 2 。其中产金的州共有2 9 处,约占西南地区总州数的4 5 。产铁的州共有 1 6 处,约占西南地区总州数的2 5 。产铜的州有5 处,约占西南地区总州数的6 。 产银的州有2 处,约占西南地区总州数的3 。可见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的分布面是 比较广泛的。 2 、矿冶业后期比前期有较大的发展。前期贵州没有矿冶业方面的记载,后期 有奖州一地产金,说明贵州的矿冶业在唐代后期有了一定的发展;云南、四川、重 庆前后期都有矿冶业的分布,并且后期明显多于前期,其中前期产金为1 l 州,后期 加上奖州共增加了1 8 州,达到2 9 州,是前期的一倍多;银在前期没有记载,而后 期有2 州;铜前期也没有记载,而后期有5 州;铁前期只有2 州,后期达到了1 6 州,是前期的8 倍。这都说明了唐代西南地区矿冶业后期在前期基础上有较大的发 展。 3 、矿冶业的分布地区多在江河附近。其中岷江流域产金的有茂州、当卅i 、悉 州、保州、嘉州、眉州、雅州,产铜的有益州、雅州,产铁的有嘉州、眉州;沱江 流域产金的有简州、资州、陵州,产铜的有简州,产铁的有陵州;嘉陵江流域产金 的州有龙州、巴州、剑州、绵州、昌州、合州,产银的有绵州,产铁的有绵州;长 江沿岸产金的有涪州、万州、渝州,产铁的有夔州、忠州。江河附近交通便利,航 运较为发达,便于物资交流,有利于矿冶业的发展,所以成为矿冶业分布较多的地 方。 二、矿冶产量。 前一节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的分布,接下来我们对矿冶的产量进行试析。由于 矿冶数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为便于操作,故本节对每种矿冶的产量,原则上 仅选择一个时期进行推测。 ( 一) 金的产量 金矿的开采,在唐代后期呈发展之势,西南地区产金之州由前期的1 1 州增加到 后期的2 9 州,随着金矿数量的增加,其年产量也在增加。由于史料没有明确记载金 矿的年产量,我们只能通过贡金数对其进行推算。贡金,事实上又是金矿主对国家 上缴的一种特殊年额课金,正如通典卷六食货六所言,“天下诸郡,每年常 贡,按令文,诸郡贡献,皆取当土所出,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疋,并以官物充市, 所贡至薄,其物易供。圣朝常制於斯在矣,其有加於此亦折租赋不别征科”。故唐代 西南地区的贡金数只是各金矿向政府所纳的赋税量,而并非金矿的年产量。唐代金 的税率是多少? 笔者未见现存的资料,故这里只好借用与金相近的银的税率来说明 问题。据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七饶州德兴县记载,高宗上元二年( 6 7 5 年) 于饶 州德兴县银山设置监冶银时,即“令百姓任便采取”,“由官司什二税之”,即所课银 矿税是官府占二成,私人占八成。据通典卷六食货六记载,唐代西南地区 贡金之州的贡金量是5 两到8 两不等,这里取中间数,即以每州贡金6 两计,如果 我们以二八分成计算,即唐代每州产金为3 0 两( 6 两“6 ) 。如前分析,唐代产金 之州共有2 9 个,故可推算出唐代后期西南地区的年产金量大约为8 7 0 两( 2 9 3 0 ) 。 这里,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即利用其他朝代的金产量来估算唐代的金产 量。例如清代和唐代相差近1 0 个世纪,清代生产金的技术会有不少提高,从清代云 。本文仅讨论金、银、铜、铁的产量。 南“全省5 个金厂的年额课金仍维持6 0 两左右”的表述可知,清代平均每个金厂 纳税在1 2 两左右,因为清代和唐代的税额大致相同,都在十抽二,当然有的时候也 有变动。我们为了便于二者相比较,故以十抽二为年额课金。清代云南每个金矿纳 税1 2 两,那么每个矿年产量平均为6 0 两( 1 2 + 1 2 x 4 ) ,以此作参照,若扣除生产技 术提高的因素,我们就按一半来计算,那么唐代平均每个州的年产量也在3 0 两左右, 证明这种计算方法和前一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大体相当。即唐代后期西南地区金的年 产量大约为8 7 0 两( 2 9 3 0 ) 。 ( 二) 银的产量 西南地区银的产量由于史料所限,故无法窥其全貌,所以在分析西南地区银产量之 前,我们先看唐代全国的银冶产量,然后再作出相应的推断。据新唐书卷五十四食 货志四载,“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州, 银冶五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铅山四”。“元和初,天下银冶废者四十, 岁采银万二千两,铜二十六万六千斤,铁二百七万斤,锡五万斤,铅无常数”。 谭英华先生指出“兹以新书卷三七至四三地理志所载粗略计之,银产 七十二州,铜产四十三州,铁产六十七州”,“元和志卷五河南府伊阳县条云: 银矿窟每岁税银一千两。依新书地理志,全国产银之区为七十所以上, 开采量当不止万二千两,此数应是税款而非产量”。笔者很赞同谭先生的结论,即 新唐书食货志所载“岁采银万二千两,应该是唐政府对全国银矿的财政收入, 而非确实的元和初的银年产量。 对于唐代矿冶业的税收率,这里我们再引太平寰宇记卷百七饶州德兴县 的记载来说明问题,高宗上元二年( 6 7 5 年) 于饶州德兴县银山设置监冶银时,即 “令百姓任便采取”,“由官司什二税之”,所课银矿税是官府占二成,私人占八成, 本人也比较认同银矿税二八分成。若以二八分成,官府占二成为一万二千两,则私 人占八成,应为4 8 0 0 0 豫( 6 0 0 0 8 ) 。据谭英华先生的统计,全国有产银之区( 州) o 陈庆德:清代云南矿冶业与民族经济的开发,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9 4 年第3 期。 。谭英牮:两唐书食货志校读记,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2 1 0 2 1 2 页。按:唐代诸坑冶井山,废置不常 难于统计,故本文所用唐代全国的矿冶数据,均据谭英华先生的统计。 7 2 。如此,则元和初全国银冶年产量约3 4 6 8 0 0 0 两( 1 2 0 0 0 + 4 8 0 0 0 x 7 2 ) 。即每州年 产银量约为4 8 1 6 7 两( 3 4 6 8 0 0 0 7 2 4 8 1 6 7 ) 。唐代西南地区有两处银冶地,一、是剑 南道曲州,朱提山,出善银,“食货志日朱提银重八两名为一流”,因山名郡县也。o 二、 是绵州巴西郡巴西县,有富乐山,有金、银、铁。这两处银冶地,特别是朱提银, 以产银多,质量好著称才作为郡县名,可见其银冶产量应达到或超过全国产量的平 均水平才能得此殊荣,而巴西郡的富乐山有多种冶矿业,可见其规模亦不小。如此 推测,这两州的银年产量,应达到甚至超过全国产银之州的平均产量,即4 8 1 6 7 两。 我们若就以全国的平均年产量计,唐代西南地区元和初年银的年产量约为9 6 3 3 4 两 ( 4 8 1 6 7 2 ) 。 ( 三) 铜的产量 在唐代,铜的最主要用途是作为制造货币和铜器的主要材料。新唐书卷五十四 食货志载,天宝时,“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扬、润、宣、鄂、蔚皆十, 益、郴皆五,洋州三,定卅i - 。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役丁匠三十人,费铜二万 一千二百斤、躐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费钱七百五十。天下岁铸,三十二 万七千缗。”。可见唐代的铸币用铜量相当大。又唐政府曾多次颁布禁铸、禁卖和禁 用铜器令。象这样大量铸铜币和铸铜器,必须建立在铜冶的大量开采基础之上。那 么唐代,特别是西南地区铜冶的年产量究竟是多少昵? 这里,我们仍然依元和初期 的税铜量和谭英华先生据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得出的结论,即元和初, 天下岁采铜二十六万六千斤,即为当时税铜量是2 6 6 0 0 0 斤( 原因前文已述,此不赘 述) ,则私人得铜量为1 0 6 4 0 0 0 ( 2 6 6 0 0 0 x 4 ) 。如此,则元和初年,唐全国的铜年产 量大约为1 3 3 0 0 0 0 斤( 1 0 6 4 0 0 0 + 2 6 6 0 0 0 ) 。据谭英华先生统计,唐代产铜之州有4 3 个,。则每州年产铜量约为3 0 9 3 0 斤( 1 3 3 0 0 0 0 斤“3 ) 。据前节统计,唐代西南地区 。(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3 2 剑南道,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 宋) 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4 2 地理志,中华书局1 9 7 5 4 磁。 。新唐书卷5 4 食货志四。 。新唐书卷5 4 食货志四。 。谭英华:两唐书食货志校读记,四川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2 1 1 页。 产铜之州共有5 个,则唐代西南地区元和初年铜的年产量大约为1 5 4 6 5 0 斤 ( 3 0 9 3 0 x 5 ) 。 ( 四) 铁的产量 我国掌握冶铁技术开始于春秋时期,铁器的运用和推广在古代一直是生产力发 展的标志。铁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到了唐代,冶铁手工 业得到了更近一步的发展,人们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铁器。唐代西南地区,铁器的 运用也很普遍,估计铁的年产量也一定不小。从社会生产规律来看,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映生产,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消费。由于史料所限,无法具体统计 出唐代西南地区每个产铁地的规模和产量。故本节主要依据铁的年消费量,来估计 唐代西南地区铁的年产量。据丘亮辉先生估计,“中国封建社会一般情况下的生产与 生活用铁,每人每年平均约1 2 市斤,加上用作其他用途( 兵器制造、造船) 的铁 平摊到人,每人每年总共消费铁约1 6 市斤”。若按人均年消费1 6 市斤铁,再乘以 西南地区各州人口数并且相加,便可得出西南地区总人数的铁年消费量,这虽然与 西南地区铁的总产量有些出入,但就一般而言,用消费量反映生产量,应该是没有 多大问题的,因此本文以西南地区铁的年人均消费总量为西南地区铁的年生产总产 量。唐代的户口数屡有变动,为了更为客观地说明问题,本文特选取户口管理较为 完善的天宝元年( 7 4 2 ) 的户口数为样本,来推求唐代西南地区的人均铁的年消费量, 从而得出天宝元年西南地区人口的铁的总消费量,即天宝元年西南地区的铁的年产 量。现列表如下:o o 转引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社会生产中的铁与其他赋金属,中国史研究,1 9 8 7 年第2 期。 表中所列行政区划,据新唐书地理志:所列县数和户口数均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 计甲表2 5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版。 天宝元年( 7 4 2 ) 西南地区各州年人均铁消费总量表 道、州名称 县数户数口数人均铁的年消费总量( 斤) 山南道 夔州 41 5 6 2 07 5 0 0 01 2 0 0 0 0 忠州 56 7 2 24 3 0 2 66 8 8 4 6 4 涪州 59 4 0 04 4 7 2 27 1 5 5 5 2 万州 35 1 7 9 2 5 7 4 64 1 1 9 3 6 利卅i 61 3 9 1 04 4 6 0 07 1 3 6 0 扶州 42 4 1 81 4 2 8 52 2 8 5 6 集州 34 3 5 32 5 7 2 64 1 1 6 1 6 壁州 51 3 3 6 85 4 7 5 78 7 6 1 1 2 巴州 93 0 2 1 09 1 0 5 7 1 4 5 6 9 1 2 蓬州 71 5 5 7 6 5 3 3 5 38 5 3 6 8 通州 94 0 7 4 31 1 0 8 0 41 7 7 2 8 6 4 开州 35 6 6 03 0 4 2 14 8 6 7 3 6 阆州 92 9 5 8 8 1 3 2 1 9 22 1 1 5 0 7 2 果卅i 53 3 6 0 48 9 2 2 51 4 2 7 6 0 渠州 39 9 5 72 6 5 2 44 2 4 3 8 4 江南道 黔州 64 2 7 02 4 2 0 43 8 7 2 6 4 锦州 1 2 8 7 21 4 3 7 42 2 9 9 8 4 奖州 11 6 7 2 7 2 8 41 1 6 5 4 4 夷州 51 2 8 47 0 1 31 1 2 2 0 8 播州 34 9 02 1 6 83 4 6 8 8 1 7 思州 31 5 9 91 2 0 2 l1 9 2 3 3 6 费州 44 2 92 6 0 9 4 1 7 4 4 南州 24 4 32 0 4 33 2 6 8 8 溱州 58 7 95 0 4 58 0 7 2 剑南道 成都府( 益 1 01 6 0 9 5 09 2 8 1 9 91 4 8 5 1 1 8 4 卅】) 彭卅f 45 5 9 2 23 5 7 3 8 75 7 1 8 1 9 2 蜀卅i 4 5 6 5 5 73 9 0 6 9 46 2 5 1 1 0 4 汉州 56 9 0 0 53 0 8 2 0 34 9 31 2 4 8 嘉卅f 83 4 2 8 99 9 5 9 l1 5 9 3 4 5 6 眉州 54 3 5 2 91 7 5 2 5 62 8 0 4 0 9 6 邛州 74 2 1 0 71 9 0 3 2 73 0 4 5 2 3 2 简州 32 3 0 6 61 4 3 1 0 92 2 8 9 7 4 4 资州 82 9 6 3 51 0 4 7 7 51 6 7 6 4 0 悔卅 94 0 7 2 11 7 5 2 8 02 8 0 4 4 8 雅州 51 0 8 9 25 4 0 1 98 0 0 3 0 4 黎州 31 7 3 17 6 7 01 2 2 7 2 茂州 42 5 1 01 5 2 4 22 1 1 8 7 2 翼州 37 1 l3 6 1 85 7 8 8 8 维州 3 2 1 4 23 1 9 85 1 1 6 8 戎州 54 3 5 91 6 3 7 52 6 2 0 0 姚州 33 7 0 0 松州 41 0 7 65 7 4 29 1 8 7 2 当卅f 32 1 4 66 7 1 31 0 7 4 0 8 悉州 28 1 6 3 9 1 4 6 2 6 2 4 静州 31 5 7 76 6 6 91 0 6 7 0 4 柘州 24 9 52 2 2 03 5 5 2 恭卅i 31 1 8 96 2 2 39 9 5 6 8 保州 4 1 2 4 54 5 3 67 2 5 7 6 真卅i 4 6 7 63 1 4 75 0 3 5 2 霸卅i 4 5 7 11 8 6 12 9 7 7 6 梓卅i 9 6 1 8 2 42 4 6 6 5 23 9 4 6 4 3 2 遂州 53 5 6 3 21 0 7 7 1 6 1 7 2 3 4 5 6 绵卅i 86 5 0 6 62 6 3 3 5 24 2 1 3 6 3 2 剑州 82 3 5 1 0l 0 0 4 5 01 6 0 7 2 0 合州 66 6 8 1 47 7 2 2 0 1 2 3 5 5 2 龙州 22 9 9 24 2 2 8 6 7 6 4 8 普州 62 5 6 9 37 4 6 9 211 9 5 0 7 2 渝州 5 6 9 9 52 7 6 8 54 4 2 9 6 陵卅l 53 4 7 2 8 1 0 0 1 2 81 6 0 2 0 4 8 荣州 65 6 3 91 8 - 2 42 8 8 3 8 4 泸卅i 51 6 5 9 46 5 7 1 l1 0 5 1 3 7 6 总计 2 9 71 1 8 7 3 5 05 0 2 0 0 1 97 5 2 3 3 3 8 8 从上表可知,西南地区所属的6 4 州中,除表中未列的昌州天宝后割合、遂、普 等州置,乾州大历三年开西山置:保宁都护府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无户口记载,姚 州无口数记载外,西南地区在天宝元年铁的年人均消费总量大约是7 5 2 3 3 3 8 8 市斤 ( 今斤) 。由此可知,西南地区铁的年产量应大于或等于7 5 2 3 3 3 8 8 市斤。由于唐代 的度量衡和现今的度量衡有所不同,这里我们把今斤换算成唐斤。据吴承洛中国 度量衡史记载,唐代的1 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