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i 页 摘要摘要 本文从法和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会计信息舞弊。其理论基础包括产权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波斯纳的法和经济学理论。 研究会计信息舞弊,首先需要界定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明确会计信 息舞弊的定义。在我国,会计界、审计界普遍采用“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来描 述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但是这一概念过于笼统,因为“会计信息失真”这一 概念只是说明会计核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并没有说明是主观原因造成 的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本文仅以由主观上的故意行为造成的违规性失真作为研 究对象,并用“会计信息舞弊”这一概念来描述。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对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进行了研究, 并为会计信息舞弊的产生建立了一个法和经济学分析框架。 认为对会计信息舞弊 而言,委托代理关系是其产生的客观基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 致和信息不对称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是其产生的直接原 因。 通过对财政部 1997 年-2006 年间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以及证监会 2002 年-2007 年间对上市公司发布的处罚决定的统计,结合法和经济学理论,分 析了当前我国会计信息舞弊的现状、特征与原因。通过对蓝田股份的案例分析, 运用成本收益模型,计算其舞弊收益与成本。 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和监督理论、 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以及委 托代理理论,波斯纳的法和经济学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研究了会计信 息舞弊的治理途径, 并将学术界提出的会计信息舞弊治理措施纳入了上述法和经 济学框架中,分别对它们的利弊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 舞弊 法和经济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ii 页 abstrac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was studied from law and economics view in this dissert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property rights theory,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posners law and economics theory. the content mainly included: studying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firstly need to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in our country, many scholars using the concep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to describe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not real, but this concept is ambiguous, for not showing the phenomenon is created by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reason. the author only took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which the behavior creates intentionally a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and use the concep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to define this phenomenon. the caus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cost-benefit analysis method. and a general logic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was established. about the emerg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is the objective basis, the incompatibility of utility func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principle and agent are the essential conditions, the income of fraud is bigger than the cost of fraud is the direct motivation. by statistics to quality inspection announcement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mfprc from 1997 to 2006 and penalty resolutions of csrs to listed corporations from 2002 to 2006,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traits and ca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in china toda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ase of lantian stock, using the model of cost-benefit analysis, calculated the income and cost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appling incentive theory and supervision theory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posners law and economics theory, the author studied the preven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from macro and micro view, and put existed preventive measures into the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 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raud law and economics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 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1 页 共 36 页 1 引言引言 本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过程, 从大量阅读文献之后发现研究空白点和感 兴趣的领域后,分别就会计信息失真与法和经济学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确定本 文研究范围与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同时分析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1.1.1 资料的分类整理与现状研究资料的分类整理与现状研究 在选题过程中,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032007 年的相关文献分别 用“会计信息舞弊”与“法和经济学”进行了检索、分类和查阅。 由于国内对会计信息舞弊现象的提法并不统一,但主要采用的是“会计信息 失真” 、 “会计信息舞弊”和“会计信息造假”这三种提法,因此首先以这三种提 法为篇名查询,总共检索到 2471 篇文章,结果分析如下: 表 1.1 “会计信息舞弊”文献整理与分析表 1 搜索词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合计 会计信息失真 518 436 504 592 380 2430 会计信息舞弊 2 0 6 4 5 17 会计信息造假 0 6 9 6 3 24 合计 520 442 519 602 388 2471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从 0307 年间,研究“会计信息舞弊”相关内容的文 章从总数上看一直很多,其中以“会计信息失真”的提法使用最为普遍。 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中文译法主要有“法和经济学” 、 “法 律经济学”和“法经济学”三种,以这三种译法分别为篇名查询,总共检索到 412 篇文章,结果分析如下: 表 1.2 “法和经济学”文献整理与分析表 2 搜索词 2003 年 2004年2005 年2006 年 2007 年 合计 法和经济学 2 2 3 9 0 16 法律经济学 17 31 34 28 25 135 法经济学 23 26 50 90 72 261 合计 42 59 87 127 97 412 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2 页 共 36 页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从 0307 年间,研究“法和经济学”相关内容的文章 从总数上看是逐年递增的,其中以法经济学的译法更为普遍。 第三,以“会计信息舞弊” 、 “会计信息失真”或“会计信息造假”与“法和 经济学” 、 “法律经济学”和“法经济学”的关系为篇名查询,总共检索到 0 篇文 章,结果分析如下: 经过上述检索和分析,发现:一是没有文献研究“会计信息舞弊” 、 “会计信 息失真”或“会计信息造假”与“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因此本文选择理论上的 这一空白点,进行研究。二是上述期刊中研究有关“会计信息舞弊” 、 “会计信息 失真”或“会计信息造假”的文章,提出的治理建议多是政策措施,没有人提出 利用法和经济模型分析各种治理方案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选择“会计信息舞 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试图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会计信息舞弊 的设想,相信对会计信息舞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2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第一,将法和经济学引入会计理论研究。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信息 舞弊的界定、成因与治理等会计领域的难题进行解释和理论分析。主要从法和经 济学角度提出治理的思路和建议。 突破了仅从会计学角度探讨会计信息舞弊问题 的局限,为认识和治理会计信息舞弊开拓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第二,评论会计理论界分析会计信息舞弊的误区。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 不对称理论、成本收益等经济理论,评论相关会计文献分析上述问题的不足,提 出其深层次的经济原因。 1.1.3 本选题的实践意义本选题的实践意义 第一,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治理会计信息舞弊的措施。研究会计信息舞 弊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抑制会计信息舞弊, 在我国当前会计信息舞弊现象严重的 背景下,通过一系列分析和比较,提出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抑制会计信息舞弊的 措施。 第二,研究结论有助于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舞弊的经济动机,为防止会计信息 舞弊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服务。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综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3 页 共 36 页 国外研究综述主要从治理会计信息舞弊、 国外法和经济学两个方面进行相关 文献的综述。 1.2.1.1 有关治理会计信息舞弊的文献综述有关治理会计信息舞弊的文献综述 从国外研究的情况看,关于会计信息舞弊问题的研究兴起于 1929 年爆发的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质疑,会计信息 舞弊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 和规范,并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明确了所有上市 公司必须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之后,许多会计学家投入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 究当中。 针对会计信息舞弊这一现象的研究,在国外文献中提法多为财务报表舞弊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 。前者指故意编 制传播虚假财务报表,欺骗、误导报表使用者的行为。后者则指在会计准则允许 的范围之内进行的会计选择。由于后者不属于本文研究范围,因此以下仅就前者 文献进行综述。 对于会计报表舞弊,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舞弊的行为与动机方面,其治理对 策主要是强化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贝尤和雷恩斯坦3认为,舞弊的方法主要有缩小的和模仿的两种:前者指为 了规避审计的重要性原则,舞弊案件往往将大的事项化为多个小的事项;后者指 当无法采取缩小的方法时,公司会将假的尽可能模仿成真的,以质量上的难以区 分来掩盖数量上的问题。 加比赫拉瑞扎伊4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与原因,认为财 务报表舞弊的动机包括逃避纳税、迎合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增长的预期、提高 股价并创造发行新股的需求、获取上市资格或避免退市风险、掩盖资产滥用的事 实、隐瞒管理上的过失行为。他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无效是导致会计报表舞弊 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接连不断地发生大公司财务报告丑闻, 对此西方学术界提出了许多建议,政府也相继采取了许多措施。 乔斯华罗恩5提出了一个以财务报表保险解决危机的市场办法。公司购买 财务报表保险并披露它可获得的保险赔偿金额以及为此支付的保险费金额。这 样,当投资者知道他们所买证券的保险赔偿金额有多少时,他们就能判断哪些公 3参见 bayou and reinstein.a systemic view of fraud explaining:strategies,anatomy and process.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1,12 4 参见 zabinollah rezaee.causes,consequences,and deterrence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 5参见 joshua ronen. a market solution to the accounting crisis.new york times,2002,march, 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4 页 共 36 页 司更值得信赖。保险公司聘请会计师来审计拟投保公司的财务报表,会计师的审 计意见有助于保险公司确定保险赔偿金额及保险费金额。 安然事件后,美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对财务报表舞弊的规范。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 947 家年营业收入超过 12 亿美元的企业主管签字保证 企业财务报告的正确性。2002 年 7 月 25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莱 法案,根据此法案,如果公司因不当行为被要求重编报表,公司首席执行官所获 得的有关奖金和证券投资受益将被没收。 该法案还加强了对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 法律处罚力度。 国外对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多集中在行为的动机与治理对策方面, 运用经济 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舞弊的形成原因与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同时,在治 理对策方面,由于国内外在公司治理、政策背景、会计准则以及证券市场有效性 方面都与我国存在着较大差别, 因而使其财务报表舞弊的具体特点与治理措施也 必然与我国存在着不同。 1.2.1.2 国外法和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综述国外法和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法和经济学,又称法律经济学、法经济学,属于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法和经济学的特色在于它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具 有定量分析的优势。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 科斯61960 年发表在法和经济学第三卷上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开 创了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研究的先河。 他在文中设计了一个比邻土地上的农夫 和牧场主之间假设的冲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作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假设,即 “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并对两种 情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科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定价 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量最大化) ,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 这就是科斯第一定理。换言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特定条件下,当个人采取合作 行动时,任何无效率的产权分配都能通过自由交易而得到解决,因此,法律权利 的任何配置都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应用。 但交易成本为零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结 果,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那么,在存在交易成本时,法律权利的初始界定 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就会产生影响。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产权的不同界 定和分配,将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这就是科斯第二定理。 波斯纳7把科斯定理和法律市场结合起来考虑。波斯纳认为,在科斯定理的 条件,得到满足时,法律不需要配置任何特定的产权,市场交易总能保证效率的 6科斯,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立者, 是法和经济学初创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也是法和经济学的学科奠基人, 其代表作有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 ,并由此获得 199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7波斯纳,全名理查德a波斯纳,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法学家之一,是法和经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和 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担任美国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其代表作为法律的经济分析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5 页 共 36 页 实现。当这些条件不满足时,法律必须通过“模拟市场”来促进效率。波斯纳的 “模拟市场” ,是指有关的法律机关应该把产权分配给那些通过市场交易可能获 得这些产权的团体,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意味着将权利配 置给那些出高价购买的人,这样波斯纳就将效率和支付意愿联系了起来。 产权得到界定后,它就应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奎多卡拉布雷西和米 勒米德,提出了保护产权的三种规则,即财产规则、责任规则、不可剥夺规则。 受财产规则保护的权利除非事前获得权利人的同意, 法律禁止任何人采取任何方 式侵害权利人的权利, 而这种事前同意是指权利人愿意以和侵犯权利者相互接受 的价格放弃权利。而当权利受责任规则保护时,非权利人可以不考虑权利持有者 的意愿而采取侵犯权利人财产权的行动。 但他必须准备在事后因侵犯权利人的权 利而支付适当的赔偿,而且这种赔偿不应该有对方的谈判能力和财富状况决定, 而应该由中立的第三者如法院 、行政机构等进行客观的核定。不可剥夺规则是 基于对人性尊严、公序良俗或公益的考虑,对于某些法律权利不仅加以保护,更 禁止当事人任意让渡。 产权的保护, 既可以使用财产规则, 也可以使用责任规则, 还可以二者兼用。至于究竟应该选取何种规则来保护产权,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 利益和交易成本的大小,尽量选择使交易成本最少的规则来保护产权,以提高资 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考特8提出并完善了运用 utc 市场来解决事故等侵权行为的理论。1989 年, 罗伯特库特在弗吉尼亚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论未实现的侵权索赔市场 一文,文中首次提出了 utc 市场理论。库特旨在运用这种基于市场的方法来解 决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侵权行为。在 1999 年发表的商品化责任一文中, 库特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事故的潜在受害人在事故发生之前就拥 有未实现的侵权赔偿权(unmatured tort claims ,utc) ,为这一权利建立一个市 场,可以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且对于潜在的施害人,这一方式会比侵权法更 能发挥适当的威慑作用。 1.2.2 国内研究情况国内研究情况 1.2.2.1 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舞弊等相关文献综述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舞弊等相关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会计信息舞弊问题的不断凸现,有关会计信息及其失真 的研究在我国开始兴起,尤其是从 90 年代开始,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上市以及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的重要性逐步显现,且会计信息舞弊现象严重, 从而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相应地,理论界对会计信息舞弊问题地研究文章也 8 参见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出版,第 310-311 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6 页 共 36 页 越来越多。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对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分类、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 分析和治理对策等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分类 专家学者提出的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的分类主要以吴联生为代表, 他认为可以 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三类。 他认为, 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从而无法采 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 为性失真三类,并分别从会计秩序、信息不对称和人类有限理性的角度,分析了 这三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成机理。所以,从具体治理思路看,三类不同会计信息 失真的治理有着显著的差异。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治理首先在于会计规则制订 者要准确及时的把握会计秩序, 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运用人们已有的会计知识以 及创新知识,对会计知识进行准确的表达。而违规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关键在 于设计一个合理的责任合约安排, 使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超 过由其带来的受益,从而改变理性的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行为决策。会计信息行为 性失真的治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强会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加强 会计工作中的核查于验证工作。 会计信息舞弊原因和治理的分析 我国学者对会计信息舞弊的成因和治理对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制度论。刘峰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 计信息舞弊。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是解决会计信息舞弊的治本之举。当某个个体 的行为不符合现有制度的规范时,法律应当提供足够有效的强制力,如通过惩罚 使个体的行为不经济。 产权论。林钟高认为,会计信息舞弊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关系模糊与企业市场 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因而明晰产权是一个重要的治理对策。 信息不对称论。王咏梅认为,会计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效益不对称引起会计信 息舞弊, 前者包括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信息供给者与使用者的信息不 对称,后者指会计信息是非商品化信息产品,其生产和提供需要成本,但其消费 者却不能给生产者带来立竿见影的回报, 因而逐利的企业不愿无限地提供这种产 品。解决办法是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 诚信教育论。葛家澍、黄世忠在总结安然事件给我国的启示是指出,不要过 分崇拜市场的力量,民间自律不见得是最佳选择;既不要迷信美国的公司治理结 构,也不要神化独立董事;不能只重视制度安排,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7 页 共 36 页 1.2.2.2 国内法和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综述国内法和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法和经济学相关文献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法和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基本 理论和意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以下几位: 尹德洪介绍了法和经济学进行产权分析的三层框架结构: 在不存在交易成本 和合作行为具备的特定条件下,不需要法律来界定产权的配置,因为无效率的资 源配置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得到解决,即科斯第一定理,就是产权分析的法和经济 学框架的第一个层次。当特定的条件不能满足时,配置权利的基本方法就必须采 用波斯纳的法律模拟市场理论,这就是产权分析的法和经济学框架的第二个层 次。一旦配置了产权,它就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实施,产权保护的规则主要是 对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的选择,这就是产权分析的法和经济学框架的第三个层 次。产权分析的法和经济学框架,以效率为目标,以交易费用为工具,对如何配 置和保护产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给出了一个明晰的指导原则,能够较好的 解释现实中的某些经济问题。 赵亮,郭惠敏认为,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诚信危机,其原因在于, “失信” 机会主义行为的效益性,及“失信”违法行为成本的低廉性。从法和经济学的角 度,以契约方面的诚信危机为例,探讨了一种“去效益”和“失信”违法成本加 大, 并倡导法律建立 “信用权” 等综合性的策略。 从而克服有诚信危机带来的 “囚 徒困境”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和低效率运作。 时显群认为,随着各国政府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法律在经济生活 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法律和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和经济学运用经济 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 自始至终所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把效率作为法律 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评价标准,立法、执法和司法都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 会财富的增值,尽量减少社会成本。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可能的条件下不仅是定 性的,而且是定量的。法和经济学重视对法律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和操作性,从而使人们可以比较精确地了解各种行为之间经济效益的差异,进而 有助于改革法律制度,最终有效地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谢丹认为,法和经济学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借鉴意义,从法和经济学的角度 出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活动在另一层面上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它消耗 资源同时也产生收益。而我国在现在社会资源有限,国家有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 的条件下,用于法制建设的资源就更加有限,这就需要我们的法制建设更加注重 效率的原则,遵循效用最大化的标准。作为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立法、司法和 执法都是耗费资源的活动。如果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用于立法,必定会减少用于 司法和执法的资金和人力。因此,有必要使有限的资源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之间 获得最佳配置。立法相对于司法和执法来说,所需成本较低,这也是我国法制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8 页 共 36 页 设中立法先行的一个原因。在立法中,应当以最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以及最 佳实用立法资源为标准。应先制定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意 义的法律。同时,还应当注意立法的可操作性,考虑到立法后的司法和执法的成 本和收益问题。 国内学者将法和经济学理论引入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各类相关文献基本上 还仅限于介绍基本理论和国外发展现状, 运用法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 具体法律问题的文献还很少, 更没有涉及到会计信息舞弊这一会计和法律领域共 同的研究热点,这也是笔者将法和经济学分析引入会计信息舞弊研究的原因。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1.3.1 研究范围与目标研究范围与目标 本文以我国证监会对2002-2007年上市公司处罚公告以及列入财政部会计信 息质量检查公告的公司为研究的范围,主要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舞弊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试图从法和经济学理论中寻找解决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舞 弊各种方案的理论支持。在借鉴法和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 舞弊提出治理的可行性建议。 1.3.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法和经济学理论产生和发展,法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 围和研究方法, 法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其次讨论如何将法和经济学引入会计学, 进行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包括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框 架。第三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法和经济学分析,包括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舞弊收益与成本的法和经济学一般模型以及案例分 析。第四,会计信息舞弊治理的法和经济学宏观和微观途径的分析与建议。 1.3.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在研究过程中, 既采用演绎、 归纳等形式的逻辑推理导出结论,又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成本收益模型分 析等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结论。 1.3.4 本文创新点本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9 页 共 36 页 第一,进行会计学、经济学、法学的跨学科研究。运用法和经济学理论解决 会计信息舞弊的形成原因,建立了一个法和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将治理会计信息 舞弊的具体措施纳入到这个框架中进行逐一分析。 第二,建立了一个计算上市公司舞弊收益、舞弊成本的法和经济学模型。 第三,运用财政部和证监会公布的最新资料,计算出会计信息舞弊的上市公 司其舞弊收益及舞弊成本,通过对其舞弊收益与舞弊成本的比较,找出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舞弊的直接原因。 1.3.5 本文的局限性本文的局限性 第一,本文属于跨学科研究,目前还没有文献将法和经济学引入会计学,因 此研究的难度较大, 且本人对法和经济学解决会计理论问题的范围理解可能不全 面,因此运用法和经济学理论解决会计理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受到限制。 第二, 本文研究只能根据中国证券监管委员会发布的会计信息舞弊的资料进 行分析,计算的一些数据和结论不包括未被揭露的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数据。研究 分析结论仅限于目前已经公布的样本所做定量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10 页 共 36 页 2 法和经济学理论回顾法和经济学理论回顾 2.1 法和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和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和经济学,亦称法律经济学,是近 4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和法学 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二战后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其特色是 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研究法律问题,其研究的宗旨是效用最大化,法和经 济学派的这一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和实际运用价值,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广义上说,任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法律进行分析,都可以认为是法和经济 学分析。但是,从法和经济学的产生来看,经济学和法学的真正结合始于 20 世 纪 20 年代末、30 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石油)、 汽车工业和铁路的大发展,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产生了 大量的垄断组织,加上 20 世纪 20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了英国、美 国等国有关反垄断法律的陆续颁布及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干预和产业管制的 扩张。因此,在同一时期中,经济学家对于反垄断法律和公共事业及产业管制的 有关法律研究,实际上正在进行中。例如,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法学院的经济 学家,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就没有间断过关于反垄断和产业管制问题的研究。 1939 年,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在开设了一套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和法学的研究课 程后,又任命了原经济系教师西蒙作为法学院的第一位经济学教授,开设“公共 政策的经济学分析”课程。以后,西蒙又将阿伦迪雷克特引入法学院,迪雷克 特与爱德华列维合作开设了有关反托拉斯法的课程。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 芝加哥大学还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致力于从事“一个有效率的竞争经济中合适 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的研究” ,从而极大地推进了芝加哥大学法学和经济学学科交 叉的研究。 一些学者也把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由西蒙和迪雷克特等人发展起来的 理论称为“旧”法和经济学,以区别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 来的“新”法和经济学。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整个 60 年代,是法和经济学的初创时期。艾伦迪 雷克特教授在 1958 年创办了法和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亦译“法律经济学杂志”),罗纳德科斯教授于 1961 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 一文, 标志着法和经济学的问世。 由于上述有关人和事都发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 所以,可以认为,芝加哥大学是法和经济学运动的直接源头。 在法和经济学的整个初创时期,法和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法 和经济学运动融合在整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运动和“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大运动 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11 页 共 36 页 罗纳德科斯教授是法和经济学初创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和经济 学的学科创始人, 其经典之作 社会成本问题 是法和经济学学科创立的里程碑。 科斯在 社会成本问题 一文中, 通过对外部性问题独辟蹊径的分析, 得出结论: 当交易费用为零时,不同的产权界定将不会影响配置的结果:反之,当交易费用 不为零时,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科 斯定理” 。 “科斯定理”告诉人们,私人之间的交易在谈判、签约、监督执行过程中会 产生相关费用,即交易费用,同一交易过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框架中进行时,所 涉及到的交易费用是不同的,过高的交易费用将对私人交易形成障碍,从而影响 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的法律制度安排能够节省私人交易的费用,减少私人谈判 达成协议的障碍,有利于资源配置结果的改善。因此, “科斯定理”通过引入“交 易费用” 这一核心概念, 将法律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法和经济学的初创时期,还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位是阿 曼阿尔钦,另一位是戈多卡拉布雷西。阿尔钦在 1961 年发表了关于 产权经济学一文,运用效用理论和最大化方法研究了产权制度问题。卡拉布雷 西则在同一年发表了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法的思考一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比 较系统地研究了侵权的法律问题。 这两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了普通法的两个 非常重要的领域财产法和侵权法, 标志着经济学的分析进入了传统上属于法 学家的普通法研究的具体领域。 法和经济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 个时期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代表人物与研究成果,例如:理查德波斯纳的 法律的经济分析 (1973 年), 沃纳 赫希的 法和经济学 (1979 年), 米 契尔波林斯基的法和经济学导论(1983 年),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 的法和经济学(1988 年)。同一时期,有关法和经济学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 也纷纷问世,例如:美国爱默里大学的“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和法律学经济 学杂志、迈阿密大学的“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和法与政治经济学杂志、 华盛顿大学的 法和经济学研究 杂志以及在纽约出版的 法和经济学国际评论 。 在英国也成立了“工业法研究会”等机构,仅牛津大学就出版了工业法杂志 和法学、经济学与组织研究杂志。此外,一些著名的大学,例如哈佛大学、 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约克大学、多伦多 大学等,纷纷在法学院、经济学院(系)开设法和经济学课程。一些著名大学的老 牌法学杂志,例如哈佛法学评论 、 耶鲁法学评论 、 哥伦比亚法学评论 、 多伦多大学法律杂志等,也开始纷纷重视法和经济学的研究,刊登有关法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12 页 共 36 页 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法和经济学由于自身的不断成长,已经开始逐渐 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独立出来, 成为一门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的相对独立的新 兴学科。 在法和经济学的蓬勃发展时期,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理查德波斯纳教 授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是一部类似于法和 经济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作品,这部著作在 1973 年的出版,标志着法和经济 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同一时期,随着法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 入,法律经济学对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例如,美国总统里根在 1981 年任命了波斯纳、博克和温特等 3 位在法和经济学方面颇有造诣的法学家 为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同年,还通过并颁布了 12291 号总统令,要求所有新 制定政府规章都要符合成本收益分析的标准。 2.2 法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法和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从学科研究的性质来看,法和经济学已明确将自己定位是一门“用经济学阐 述法律问题”的学科。用波斯纳的话来说,法和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验方法全面运用于法律制度分析”的学科。具体地说,法和经济学采用经济学的 理论与分析方法, 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 法律关系以及不同法律规则的效率。 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仅在于“使法律制度原则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而不是改变法律 制度” 。根据尼古拉斯麦考罗和斯蒂文曼德姆的定义, “法和经济学是一 门运用经济理论(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及其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来分析法律的 形成、 法律的框架和法律的运作以及法律与法律制度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的学科。 ” 从法和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来看, 法和经济学对法律制度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覆 盖了整个法律领域,包括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惩罚理论及其实践、立法和管 制的理论及其实践。法律的实施和司法管理实践,以及宪法、海事法、法理学等 各个方面。但是,法和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普通法的中心内容财产、合同 和侵权” 。按照波斯纳的说法,经济学家以前对法律的研究基本局限在反托拉斯 法和政府对经济实行公开管制的领域,而法律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则转向了“并不 公开管制的法律领域” 。 从法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看,法和经济学是以“个人理性”及相应的方法 论作为其研究方法基础,以经济学的“效率”作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收 益”及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进行法律问题研究的。加里贝克尔在 谈到法和经济学成功的原因时指出,法和经济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 它很好地运用了三个重要的经济学原则,一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二是市场出 清(供求均衡)原则,三是效率原则。赫希曾指出: “尽管并非所有的研究者 对法和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都持有一致的看法, 但是,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会计信息舞弊的法和经济学分析 第 13 页 共 36 页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经济理论与计量分析工具构成了法 律和法律制度经济分析的基本特征。 ”麦乐怡也一针见血地说, “法律的经济分析 通过对法律规则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及经济效率分析, 使我们可以就法律实施的 结果得出结论,并对特定的法律安排的社会价值做出评价” 。 2.3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的研究以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法和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现代西方经济流 派纷呈,其中的许多理论已成为会计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比如古典经济学的供给 需求分析及边际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合约理论,信息经济学中的委 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等,都已经在会计学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具 体应用,再加上本文将首次应用的法和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 了丰富的理论土壤。 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开创的新古典经济学曾经风靡一时, 一度成为西方主 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依赖于两个基本假设:完全理性经济人 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 这两个基本假设使得它难以解释现实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经 济现象,并由此被后人戏称为“黑板经济学” 。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后,新古典 经济学逐渐丧失了其主流经济学地位。但是,新古典经济学所创立的边际分析方 法仍然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本文对会计信息舞弊成因、治理等问 题所进行的分析,都构建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础之上。 科斯创立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 其最重要的贡献反映在他 的两篇论当中,那就是 1937 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和 1960 年发表的社会成 本问题 。这两篇论文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上之作,科斯也由此获得了 1991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企业的性质一文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科斯在文中指出,企业实 质上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原因在于,利用价 格机制进行市场交易可能需要签订很多合约,每个合约都需要花费成本。企业是 以一个合约代替了多个合约,因而可以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从合约的角度来理 解企业,为深入研究企业内部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到 会计学上,对研究管理当局会计行为动机有着重要意义。 科斯的后继者在这一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理论。 简森和麦克林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 从代理成本角度分析企业的性质, 认为: 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是一种代理关系,并为这种契约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