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设计.doc_第1页
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设计.doc_第2页
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2 年第 18 卷第 3 期2002 . Vol . 18 No . 3电 子 机 械 工 程Electro - Mechan ical Engineering45 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设计何翠瑜(信息产业部电子五十四所 ,河北 石家庄050081)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的设计 , 详细论述了其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 。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具有显著的优点 ,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天线升降杆 ;内置式 ;手动驱动中图分类号 : TN820 . 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 - 5300 (2002) 03 - 0047 - 03The Design of Built- in Manual Antenna Lif terHe Cuiyu( T he 54 t h Resea rch I nst i t u te of Elect ronics i n M I I , S hi j i az h u a n g 050081 , Chi n a)Abstract :A new t ype of built - in manual antenna Lif ter is p resented. The p rinciple of design and in2 ter nal st ruct ur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 The built - in manual antenna Lif ter can be widely used fo r it s significant advantages.Key Words :Antenna Lif ter ;Built - in t ype ; Manual driving1前言2设计原理天线升降杆的结构简图见图 1 。图 1 为三根杆天线升降杆是为升降天线而设计 ,随着机动车载天线需求量的增加 ,天线升降杆已经得到广泛应 用 。本文设计的内置式天线升降杆是用滑轮和钢丝 绳来提升各级杆 ,产品轻便快捷 ,稳定可靠 ,操作方便 ,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 ,获得用户好评 。 天线升降杆按驱动方式通常分为手动方式 、气动方式和电动方式 。手动驱动天线升降杆一般采用 钢丝绳 、滑轮传动 。早期升降杆产品 ,钢丝 、滑轮和 升降机构外置 ,影响外观 ,本文采用内置式设计 。的天线升降杆 ,杆 1 为固定杆 ,里面的 杆 2 、杆 3 分别由一根钢丝绳承拉着 ,它们分别是主动钢丝绳和 从动钢丝绳 。主动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杆 1 的a 处 ,另一端从杆 2 的下滑轮 1 、2 上绕过 ,再上升绕 到固定杆 1 的上滑轮 3 ,并通过滑轮 4 导出升降杆 , 固定在手摇机构上 。从动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 固定杆 1 的底部 b 、c 处 ,中间绕过升降杆 2 的上滑 轮 5 、8 和升降杆 3 的下滑轮 6 、7 ,把杆 3 托起 。当摇动手摇机构时 ,主动钢丝绳被从升降杆内拉出 ,杆 2 被提起 。当主动钢丝绳把杆 2 提起时 ,从 动钢丝绳随着杆 2 的上滑轮的升高而把杆 3 同时提 起 。当天线升降杆内套着多根杆时 ,内部升降杆的 结构及运动方式与杆 3 相同 。从天线升降杆的运动原理可以看出 ,当主动钢 丝绳移动时 ,内套的所有升降杆将一起被提起 ,下面 对升降杆的运动状态作简单分析 ,原理见图 2 。当主动钢丝绳被拉出 L 长时 ,升降杆内主动钢 丝绳的总长度 将减少 L 。由图 1 和 图 2 左 视 图 比2 h1 ,即 h1 = L / 2 。当杆 2 升高h1 时 ,再比较一下图 1 和图 2 右 视图 ,由于 b 、c 端固定在杆 1 上没有位移 ,杆 2 的上滑轮 5 、8 随杆 2 升高了 h1 ,即 b5和 c8伸长了 h1 。设杆 3 相对于杆 2 提升前 56 = 78 = C , 当杆 3 提升 h2 时 ,56 = 78 = D ,即提升后56和78段长度缩短量为 D - C = h2 。由于从动钢丝绳总长度一定 ,故 b5和 c8 段 总 的 伸 长 量 等 于 56 和 78 段 总 的 缩 短 量 , 即2 h1 = 2 (D - C) = 2h2 ,得 h2 = h1 = L / 2 。 当升降杆内套着多根杆时 ,里面杆的升降原理较 ,钢丝绳的 a1 段和 23 段 随 着 杆 2 的 提 升 缩 短 了同杆 3 一样 ,其 h = L / 2n h1 ,其它 钢丝绳段长度没变 。若 a1 = 23 ,升降杆提由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当主动钢丝绳向外拉出 L时 ,所有升降杆同时升起 ,且每根杆相对外面的杆提升前 a1 = 23 = A ,升高 h1 后 , a1 = 23 = B ,即 h1= A - B 。当钢丝绳被拉出 L 时 ,升降杆内钢丝绳总升高度为 L / 2 ,升降杆总的提升高度为 ( n - 1) L / 2 。的缩 短 了 2 ( A -B ) 。由 此 得 出 L = 2 ( A - B ) =图 2 天线杆升降原理图设计天线升降杆时 ,每根钢丝绳的承受力是重要的参 数 , 下 面 计 算 一 下 主 动 钢 丝 绳 所 承 受 的 力F1 。根据能量守衡定律 ,当摩擦力忽略不计时 ,力所 作的功等于势能 :F1 L = G2 L / 2 + G3 2 L / 2 + G4 3 L / 2的力跟升降杆的根数和重量有关 ,根数越多 ,里层杆的重量越大 ,钢丝绳所承受的力也就越大 。3结构设计3 . 1升降杆的内置式设计这种内置式升降杆要求当天线升起后 ,钢丝绳+ Gn ( n - 1) L / 2+不裸露在外 。这就要求设计时 ,在杆与杆之间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安排钢丝绳的缠绕方式 。首先 ,升降杆的管材截面采用正方形截面 。这 是因为 ( 1 ) 杆 内 壁 要 安 装 滑 轮 , 需 要 大 的 安 装 平 面 ,若选用圆管 ,它的内壁不好安装滑轮 ; (2) 相同壁得 :F1 = G2 + 2 G3 + 3 G4 + ( n - 1) Gn / 2( 1)其中 : Gn 为从外向里第 n 根升降杆的重量 ,其中最里面的杆的重量包括天线负载的重量 。第 3 期何翠瑜 :内置式手动天线升降杆设计47 第二 ,天线升降杆的钢丝绳与杆件之间的缠绕形式如前面的结构简图 (图 1) 所示 。主动钢丝绳的 安装平面在杆 2 的中间平面内 ,从动钢丝绳的安装 平面在杆 3 的中间平面内 ,且与主动钢丝绳安装平 面垂直 。这种形式可以避免两根钢丝绳在同一平面 内相互交叉碰闯 。第三 ,滑轮安装关键在于减小摩擦 。前面的原 理受力计算过程忽略了摩擦力 ,但钢丝绳在滑轮上 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是实际存在的 ,而且如果设计 考虑不周 ,摩擦力将很大 ,直接影响能否提起各级杆 以及钢丝绳的粗细 。因此在设计时滑轮内安装滚动 轴承 。3 . 2 手摇机构的设计这种升降杆的另一个特点是手摇机构内置 ,而 不是将钢丝绳直接缠绕在外面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 下手摇机构的原理 。手动天线升降杆的手摇机构采用行星齿轮结构 设计 ,其结构简图如图 3 所示 。齿轮 b 为固定齿轮 , 齿轮 a 为输入轴 , 转臂 H 为输出轴 , 钢丝绳卷筒与 转臂 H 固定在一起 ,其传动比计算如下 :用要求 ;下降速度的快慢可用手在摇把上加点阻尼来调整 。3 . 3 钢丝绳计算实例要求设计一个能负载 G = 30 kg ,提升高度 18 m的天线杆 ,计算一下钢丝绳的大小 。 设杆采用边长为 a 、壁厚为 m 的方铝 ,杆长度为L ,节数为 7 ,由此可推算出杆的重量由外向里分别 为 : G1 = 17 kg , G2 = 10 . 6 kg , G3 = 9 . 4 kg , G4 = 8 . 2 kg , G5 = 7 kg , G6 = 5 . 8 kg , G7 = 7 kg 。代入公式 (1) ,得到最外面的钢丝绳受力为 :F = G2 + 2 G3 + 3 G4 + 4 G5+ 5 G6 + 6 ( G7 + G) / 2 = 166 . 5若考虑摩擦力和其它因素 ,取安全系数为 4 ,则 钢丝绳实际受力为 4 F , 即 666 kg 。查设计手册 , 选 取直径 3 钢丝绳 ,其抗拉强度最低 715 kg ,满足设 计要求 。4结束语手动内置式天线升降杆的特点是提升速度快(多杆联动) ,操作方便灵活 ,由于采用钢丝绳内置 ,故升降杆结构紧凑 ,外形美观 。参考文献1 机械设计手册 (87 年版)2 BH 柯特略者夫 . 行星齿轮传动. 苏联(60 版)作者简介 :何翠瑜 ,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 ,获工学学士学位 ,现为信息产业部五十四所工程师 ,主要 从事天线座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