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相关知识学习PPT课件.ppt_第1页
DSA相关知识学习PPT课件.ppt_第2页
DSA相关知识学习PPT课件.ppt_第3页
DSA相关知识学习PPT课件.ppt_第4页
DSA相关知识学习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不知道的DSA,王梦瑶,李莉,一、概念及临床应用二、Seldinger技术三、相关文献讲解四、围手术期护理五、参考文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常规血管造影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等优点,是当前大部分国内外专家认可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的诊断金标准。,DSA应用,介入放射:,血管系统的检查,脑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定性定位诊断,可查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胸部: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腹部:腹部DSA最广泛应用于肝、肾动脉造影四肢:可诊断四肢动脉及其干支的狭窄和闭塞,能实时显示导管在血管内的推进,定位更加准确,加速插管,也有助于各种介入性操作,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术,它取代了以前直接切开暴露血管穿刺的方法,该穿刺插管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1974,Driscoll对seldinger技术进行改良,将穿刺针改为无内芯针,避免穿透血管后壁。,常用穿刺部位股动脉穿刺:最为常用肱动脉穿刺:一般用于经股动脉逆行插管有困难桡动脉穿刺:一般用于经股动脉逆行插管有困难颈动脉穿刺:不常用腘动脉穿刺:不常用,王晓东,丘鸿凯,刘亚杰在他们各自的研究中,比较了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都得出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DS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全脑DSA手术时间较短、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卧床时间短,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的优点,缺点是穿刺成功率较低。,刘高飞,朱敏等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DSA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得出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及曝光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得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在青年脑血管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于嘉,邓剑平,赵振伟在病例讨论经肱动脉入路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中考虑病人降主动脉闭塞,故拟行右侧肱动脉入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血管内治疗。指出桡动脉或肱动脉人路规避了主动脉弓及其以下血管迂曲或闭塞的问题,由于位置表浅,尤其对肥胖患者更易于触及穿刺,加之周围无重要神经,血管伴行,其周围侧支吻合血管众多,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极少出现缺血、环死事件,术后压迫简单,不需要封堵器,伤口愈合快,早下地活动,更避免了股动脉入路的腹膜后血肿、局部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以及封堵器相关的下肢动静脉血栓、闭塞等并发症。最终得出在经股动脉入路无法完成常规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廖政贤,曾国斌,郑德中探讨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对24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保留导管维持介入治疗。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并顺利完成43支动脉DSA检查51支血管的介入治疗。并发症主要有左上臂血肿及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是介入治疗中的一种简单、安全、实用的入路方法,适用于需要保留导管短期维持治疗的病变。,刘贤富,刘鹤程等在经肱动脉选择性动脉DSA中指出它的适应证有:1.门诊病人。此法优点是术后止血简单对患者术后运动限制较少,留察时间短2.脑血管病变与脑肿瘤,用此法作脑血管造影时导管经过路径短作右侧脑血管造影时不须绕过主动脉弓。选择插管较简单,成功率高3.某些病人由于腹部血管解剖关系不宜经股动脉选择性造影4.有股动脉、腹主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人,或股动脉反复穿刺多次后不宜经股动脉的病人.经肱动脉造影较多见的并发症是术后肱动脉痉孪致桡动脉触摸较难,多见于青年女性。,刘兰忠在选择性血管造影对颈部肿块鉴别诊断的回顾性分析中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在颈部包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选取了30例患者,其中24例浸润麻醉后行股动脉穿刺,6例直接颈总动脉造影术。得出股动脉逆行插管选择性动脉造影同时进行动脉数字减影(DSA)的结果充分显示其穿刺点远离患区,患者头部可随意移动,易取得最佳拍摄体位,诊断准确率高,若临床需要可同时进行颈动脉造影等优点。,LevyEI,BoulosAS等人,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一文中为了评估经桡动脉入路在诊断性脑动脉造影中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对13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得出经桡动脉入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途径,病人的观察时间更短,而且不限于卧床休息。随着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手术设备越来越精细,柔韧性也越来越高,未来的血管内手术可能是经桡动脉进行的。,IwasakiS,YokoyamaK等指出经桡动脉入路在脑血管造影中并不流行,因此,他们通过收集的经桡动脉入路对颈、椎动脉造影的526例病例总结了他们对该方法成功率和安全性的经验。在该研究中,除5例外,其余病例全部成功,失败病例表现为桡动脉穿刺痛,桡动脉血管痉挛,锁骨下动脉闭塞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比股动脉入路少3分钟30秒。最终得出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对颈、椎动脉造影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优点:直径粗,造影导管易通过且不易外界刺激而出现痉挛穿刺成功率高远离患区,头部可随意动,准确率高缺点: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如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创伤较大,恢复较慢容易损伤股神经,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优点: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触摸,容易压迫止血周围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并发症较少术后无需卧床制动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缺点:直径较细,易出现痉挛穿刺成功率低造影过程中较难将造影导管推送到指定位置操作难度大,经肱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优点:限制少,留观时间短止血简单,愈合快,下地早路径短成功率高位置表浅易于穿刺缺点:易痉挛,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术中、术后,术前护理:1、收集入院资料对其基础资料以及常规体检资料进行收集并汇报于主治医生。2、讲解DSA的相关知识包括中文名称、应用、风险等,要求其签署同意书,询问并做碘过敏试验。3、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常规肢体约束,术肢不可进行弯曲等活动,且其只能平躺休息,因此需要提前告知。4、嘱术中配合事项进行造影检查时不可随意摆动头部等。,5、备皮需备双侧,上至下腹部,下至大腿的上1/3。6、术前禁食4h-6h以避免造影影响,发生严重呕吐情况。7、指导并训练卧床大小便正常方法常用的排尿用具包括便盘、尿壶以及成人纸尿裤等。8、记录病人肢体活动及足背动脉情况,便于术后对照观察。9、术后需要进行x线检查嘱患者身上不可佩戴金属物品,包括假牙。,术中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术日晨测量,发生如体温过高等异常现象需及时汇报。2、患者个人准备更换干净整洁的病号服,提前备好常规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病历。3、建立静脉通路在患者健侧肢体建立通路,术中注意静脉通道的液体情况。4、严密监测对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及瞳孔变化等进行观察并记录。,术后护理:1、加强监测对生命体征、意识等的观察。2、活动方面术后24h内患者需绝对平躺休息,且穿刺肢体必须保证8h左右直立制动,24h-48去除沙袋或绷带,不宜过早下床。长期卧床患者可按摩腰背部缓解不适。3、穿刺部位观察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6h,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淤斑及血肿,保护周围皮肤干燥清洁,术后24h可进行换药。,4、患肢足背动脉情况观察重点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等,足背动脉搏动2h情况,以了解有无股动脉血栓形成。5、大小便的护理不适应床上平卧小便者,可进行诱导排尿,仍不能小便者及时给予导尿,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6、饮食方面患者术后4h未发生呕吐即可饮水,而且应该多饮水,以尽快将造影剂排出体外。饮食以清淡流食为主,保证食物易消化。7、心理护理患者大多会担心是否留有后遗症,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关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利于疾病的康复。,参考文献:1.王晓东,范丽勇经挠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70722.FreedM,CrinesC,SafianRD,etalThenewmannalofinterventionalofinterventionalcardiologyMMichigan:PhysiciansPress,1996:65-733.王仁球,肖瑞,李学生不同入路冠脉介入诊疗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7):45464.黄群英,刘卫华,黄晓明经皮桡动脉穿刺及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J山东医药,2007,47(26):1235.袁葛,赵继宗,王硕,等术中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lJJ北京医学,2007,29(6):321323,6.LEVYEI,BOULOSAS,FESSLERRD,etal.Transradialcerebralangiography:analternativerouteJ.Neurosurgery,2002,51(2):335-340.7.IWASAKIS,YOKOYAMAK,TAKAYAMAK,etal.ThetransradialapproachforselectivecarotidandvertebralangiographyJ.ActaRadiol,2002,43(6):549-555.8.王成谋,叶飞,汪健,等脑血管造影术后三种股动脉止血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4,33(1):66679.刘高飞,李达文,朱敏,等经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811183,10.GengW,FuX,GuX,etalSafetyandfeasibilityoftransulnarversustransradialarteryapproachforcoronarycatheterizationinnon-selectivepatientsJChinMedJ(Engl),2014,127(7):12221228.11.刘高飞朱敏秦锦标杭春华.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7):189-191.12.刘兰忠.选择性血管造影对颈部肿块鉴别诊断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3:300-30113.廖政贤,曾国斌,郑德中.经皮肱动脉穿刺插管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2534-253514.于嘉,邓剑平,赵振伟.经肱动脉入路栓塞颅内多发动脉瘤一例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0):947-950,15.刘贤富刘鹤程邹俊渊.经肱动脉选择性动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8(1):40-4316.吴美燕,邱玲,杨仲莲,周秀娟.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6):92-93.17.DandekarVK,VidovichMI,ShrofARComplicationsoftransradialcatheterizationJCardiovascRevascMed,2012,13(1):395018.刘康,侯丽,李爱红.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00-901.19.史沛,茹凤娟,赵毅,等经桡动脉径路与股动脉径路行全脑动脉选择性造影的对比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391392,20.黄林芬,赵秀英.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3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7-8.21.闫保君,吴刚,韩新巍,李光辉,石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