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班级_姓名_评价_【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4、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学质疑课【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等相关文学常识。2、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一)结合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知识。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作品:鲁迅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曾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撰写了一副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 背景:本文是一篇悼念性抒情散文,写于1926年4月1日,是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刘和珍烈士而写的。 1926年初,正在中国大地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一场大革命形势很好,帝国主义扶植的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危机四伏。为了帮助盘踞东北的奉系军阀进关消灭倾向革命的冯玉祥将军统率的国民军,日本帝国主义于1926年3月12日开出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被迫反击。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八国公使,以最后通牒方式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为了反对帝国主义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北京各界人民于3月18日在天安门集会,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竟令卫队开枪射击请愿群众。当场死47人,伤123人,鲁迅的学生刘和珍也在遇害之列,是为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反动政府走狗文人诬蔑请愿群众为“暴徒”,是“自蹈死地”等等;并将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噩耗传来时,鲁迅正在写杂文无花的蔷薇之二。刚写完三节,听到惨案消息后,他怒不可遏,感到“已不是什么写无花的蔷薇的时候了”。因此,在无花的蔷薇之二的后六节里,鲁迅将“投枪”与“匕首”的锋芒直接指向反动政府。他写道:“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未所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他还在文章的末尾特地注明写的时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2) 文题解读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实际上是“纪念”。“君”是对人的尊称。疑问与思考二、诵读文本(一)初读课文,扫除字音、字词的障碍。1、给加点的字注音。徘徊(pi hui) 菲薄(fi ) 踌躇 (cho ch) 桀骜(ji o) 喋血( di ) 尸骸(hi) 攒射(cun) 绯红(fi)2、 解释下列字词。踌躇:犹豫;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 寥落:稀少;冷落,冷清。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之情。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2) 深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给每一个部分拟一个标题。明确:1、写作缘由,悼念逝者。2、写作目的,唤醒生者。3、回忆刘和珍概况。4、刘和珍遇害,抒发义愤。5、叙述刘和珍遇害经过。6、惨案教训。7、惨案意义。2、从文章的题目看,“记念”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部分集中写了“刘和珍君”?明确:3、回忆刘和珍概况 4、刘和珍遇害事实 5、刘和珍遇害经过3、 第一、二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写作缘由。4、 那六、七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历史经验,探究此事件对将来的意义。5、 文章的结构脉络是靠什么来组织的? 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沉痛悼念和高度赞扬之情;对杀人者及其帮凶的无情鞭挞和愤怒控诉之情;对革命后继者有力鼓舞和热情激励之情。悲愤激励三、检测反馈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委曲求全 殒身不恤 不径而走 妄自菲薄B广有羽翼 桀骜不驯 故步自封 阴谋诡计C黯然神伤 惨淡经营 淡装浓抹 前仆后继D耳提面命 礼上往来 冠冕堂皇 出离愤怒解析:( A、径胫 C、装妆 D、上尚 )第二课时:互动研讨课【学习目标】1、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1、 互动研讨、合作探究1、鲁迅先生写文章记念刘和珍,那么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呢?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明确:预定莽原追求真理(毅然)“风潮”领袖 敢于反抗虑及母校有远见、革命责任感(黯然)欣然喋血勇敢坚强、敢于抗争(欣然)难中救助从容善良从这些记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刘和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2、作者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温和”有什么作用?明确:1、突出刘和珍纯洁、善良、温和的可贵 品格。2、展示刘和珍对师长的尊敬。3、戳穿反动派的谎言,反衬反动文人的卑劣。4、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3、文章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该如何理解?明确:第一处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寄托自己对刘和珍烈士的哀思。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是文章所倾诉不了的,然而又只能用文字来纪念,反映出鲁迅先生悲愤之强烈。 第二处说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里强调“必要”,突出了写这篇文章的动机。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4、 请试着品析文中语句“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明确: 这是用反语,写出的最辛辣的讽刺,最强烈的谴责。 “伟绩”、“武功”是指中外反动派屠杀中国妇女儿童的罪行和血腥镇压学生的暴行。二、拓展训练请你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中选择一种,描写一个人物的片段。3、 检测反馈1、寄意寒星荃不察,_。2、无情未必真豪杰,_。3、鲁迅引用陶潜诗是什么用意?明确: 鲁迅在这里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知识链接: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散文是一种灵活、自由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作抒情、论说、叙述三类叙述性散文往往通过对某些生活片段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事件社会意义。与小说、戏剧不同,散文不要求借助完整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但是它仍须注重在事件中活动的人物的描写,注意刻画好人物的性格。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的精髓是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主要抓住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征,与她在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危亡的政治风浪中“欣然前往”联系起来,从而突出这个人物的爱憎分明、坚定勇毅,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她的深沉的敬重之情。语言描写是要写出这一个不同于那一个的语言,以简短的话语传达丰富的意义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程君请求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的话:“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短短一句话不仅表现了程君态度之诚恳,更从侧面反映出刘和珍生前对鲁迅极为热爱的感情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因为行动本身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的特点。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对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三人在执政府门前互相救助,斗争牺牲经过的描写,突出了人物一系列的细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