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姓名:卢小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导教师:徐光华20100601AbstractWith the ste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etting faster and fas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ensured that the GDP has increased by 10% in the first four years of National Eleventh Five-Year Plan. But on the other side, th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have been a major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our earth, such as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roblem of water contamination, and the desertilized sand. Furthermore, shortage of energy reflects lots of problem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According to document of the Copenhagen, we have covenanted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unit GDP energy reduced by 40%-45% for 2005 up to 2020. This promise shows that China dare to face his own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also a new challenge to the future financi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imed at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by summing-up the Social Duty Theory an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vers a wide field about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enough parameters in order to judging the effect. So we intruduce Taiji Theory and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embedded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reduction requirement, which is a four-lev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op to bottom, this system has goal level, rule level, secondary rule level and plan level. The goal level has two parts, one is operating management, and the other is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y compose the whole rule level. And they like the two parties of Taiji, whose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each other. The two parts both consist of five segments, that is the secondary rule levels. Then each secondary rule levels contain several plan parameters. All of these four levels form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Finally, a medium-sized research institution who is asked to be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ing has been exampled to expatiat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iji Theor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评 - 州 i效 - Si绩 - 战 - - - S 州 川明州 J 川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角 ;州 1 ; 如如;i 州 r : s : : s :; 川 川川 ffi - - .# J J 山山 州叫州 山;拟如糾;州;M I i i i I i i i j i i i j j j j jP - z - ?; J ! i - ; i ; i : ; i : i ; ; ; ; .基 z z z z z z z z z 一一目 i i 一 i j i 价 i 一一一 j j j j j i j 一 j表 二二二 二 二二 二二二 二 图 二 = 二 = 二一二 = 二ii 系 ii!略 iiiil!一一 一一一 系! !一关 j!i 战 iliil 一 i 一一 !体! 一一者图一 一 业一 iilillll 一! j 价 一 献 i 关进 一企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i 评 一贡 i图相演图 一的,一:二,一,一 一 - III 效 一层 线次益展征;角IBilgJgfslslgl重重赠 绩 一标 路层利发特j视MggggmM权权賊碰赚 略!目 术任任价段 5排奶及及及及及秘及及綠钱綠 战 ?对究会会效展!能_晩晩癒晩棚_矩矩企权则 研社社绩发图节_澌澌漸厮断断霸_ 型标准 文业业业业极于請判判判判判嶋判判入指子 论企企企企太基0:乂幻从:05:|5化 嵌各各硕 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 表表表硕1:论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if价体系研究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 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 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研究生签名:卡、lA年1)月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研究生签名: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斗,1、丨。年月么归1绪论 1.1选题背景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十一五”前四年的GDP平均增长率达10% 以上。但是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却是千拖百孔的大地,灰沉沉的天空,反常的气候。 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污染、气泄露、土壤沙化等环境事件正破坏着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油荒、电荒、气荒等等能源缺乏事件此起彼伏,这一切都已经威胁到我们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变成我们和谐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而我们人类破坏环境的事情还在不断继 续,从黑龙江污染到太湖蓝澡,到墨西哥湾上大量泄漏的原油,无一不是人类活动的痕 迹,物种的多样性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 下降40%45%,这在体现我国勇于承担责任、展现大国典范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 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我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有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如何 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如何对包含有节能减排要求的生产经营活 动进行评价也显得迫在眉睫。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发展方式关系到整个社会。过去我们一味追求快速 发展,以短期的经济指标论成败,忽略了环境、社会责任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其影 响力的软性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白热化、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今社会,企业如果只是一味 的关注自身经济发展,而不承担相应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则可以断言,其发展将无以为 继,必被社会所淘汰。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重视财务指标,重视定量指标,易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还会 使企业忽略一些需要管理和值得注意的方面,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本研究试图利用太极 相生相克理论,并引入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构建节能减排嵌入式绩效评价体系,以 期对传统绩效评价有所改进。1.2.1理论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应用财务管理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节能减排 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 善、创新和发展。硕1:论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if价体系研究1)本研究在构建评价体系时以太极理论为基础,将中国古典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现 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其精华之处在于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相生、相克,你中我有, 我中有你,互相反应的关系之上。2)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价主体、评价目标、构建指标影响因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 深入研究,从节能减排视角构建了一个四层次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1) 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从又快又好的方式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那么既 然如此,发展必然要好字当头,要注重能源效率,低碳模式。本体系的构建不再将节能 减排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而是将它内嵌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强调了节能减排 的重要性。2) 对企业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理顺企业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使国民经 济健康、稳定、规范运行,使企业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3) 节能减排嵌入式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得出资者能更好的监控资本, 同时还给所有者提供了评价经营者业绩的手段,合理保障了所有者的合法权益。1.3可能的创新点在当前节能减排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本研究在构建企业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时以 太极理论为基础,并将节能减排作为一个重要嵌入式因素,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改 进,最终形成一个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显性与隐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我国作 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发展方式以粗放式、放量式为主,因而节能减排工作及 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研究试图改变长期以来节能减排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因素 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现象。1.4研究方法和思路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在总结分析前辈们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 静态研究与动态,显性与隐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回顾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理 论,分析了企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现状,最终构建节能减排嵌入式企业战略绩效评 价模型,并最后在文章中通过案例进行阐述。 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1.1所示。调査研究*背蜃分析方錢择mm节織排嵌入型 IS绪效评价评价指标理论评价方法案例企歴择结i么评价体系图1.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2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2.1企业共生理论共生指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现象,在自然发展演化过程中物种的相互依存并 不少见,充满智慧的人类早已经发现了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并进行改进为人类社会所 用。例如我国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农民发明的桑基鱼塘农业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因其 地理条件,常常会发生洪错灾害,形成很多水塘,村民们就在此基础上将水塘挖深,挖 的游泥围成桑基,并种上桑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洪灾,另一方面游泥富有营养, 有利于桑树的生长;村民们再利用桑叶养香,蚕粪又可以喂鱼,塘泥又继续肥桑,如此 这般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循环共生养殖模式。但是,对于共生理论的研究却始于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他认为共生就是不同的生 物生活在一起。共生包括很多形式,互惠共生、偏利共生、同住现象、寄生等都是共生 的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 科专家也开始涉足于共生理论的研究。1966年Adler提出共生营销概念,从而首次将共生理论应用到企业战略职能中。他 认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商业组织通过合作增强竞争能力的行为就是共生营销。1986年 aradarajan和Rajaratnam提出“共生市场”概念,利用共生关系描述了企业密集型增长 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程序。1998年Watkins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了共生关系对于经 济理论的意义。1998我国学者袁纯清通过研究认为共生是共生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 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吴飞驰认为人类社会的共生是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的生存状态或结构,通过研究他发现了人总是不断寻求生存成本 与生存快乐最优组合的共生规律,基于此,又进一步构建了人类社会共生理论的基本分 析框架。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其生存发展与这些关系的妥 善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有序运营,处理好与消费者的关 系才能不断盈利,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才可以合法经营,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才能够持 续发展,总之,企业需要处理好与一切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关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履行好企业的各项责任才能够稳定发展。基于这一层面的认识,可以从责任履行的角度 将企业及企业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视为一个共生体,即CSR共生体,具体来讲CSR共 生体就是企业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之间共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这一关系 网络的构建不仅包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等要素,还包括企业本身 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等实体性要素。2.2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间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从混沛论到五行论无一不 是讲事物间的关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小单元,与它所处的环境也有着各种各 样的联系,相应的就需要承担各种形式的社会责任。我国古代商人就具有朴素的社会责 任观念,事业成功后修路筑桥,造福乡里的故事比比皆是,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 论研究却显得较为滞后。尽管当前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社会责 任,社会责任的边界应该如何定义此类问题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本人拟对社会责任 理论作一粗略回顾。2.2.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2.2.1.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谢尔顿在著作管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他把公司社 会责任与利润相关者的责任联系起来,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应包含道德因素。1953年,伯文 的商人的社会责任点燃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辩论。1971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三个中心圆思想:内圆代表企业应当承担的包括 提供商品、创造工作机会以及盈利等在内的的基本经济责任;中间圆指企业在盈利的同 时,还要承担保护环境,合理对待员工,满足顾客需求等方面的责任;外圈指企业为促 进社会进步而承担更大范围的其他责任。Davis和Blomstrom(1975严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与责任中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 决策者在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Corroll(1979)3认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的总和。他认为企业的社 会责任应该包含社会对企业的期望,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主要表现为经济、法律、伦理和 自愿行为四个方面,四方面的权重分别为4、3、2、1.世界银行4也对企业社会责任下过定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描述义务的词, 它的所有业务和活动都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在决策时应 该考虑到他们对社区和环境的影响,要在利益相关者需求与赚钱之间寻找平衡。欧盟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将资源、社会和环境有机整合到经营以及与利益相关 者的互动之中。丁五启(2009)丨5在简析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与构建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遵守道德,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以及利益 相关者的责任。张文贤,徐寰宇,潘煌双(2009)丨6】从企业存在的目的方面定义了企业社会 责任,认为企业不仅要为股东们营利,还应该增加社会收益。台湾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协会定义社会靑任是指企业在经昔发展讨释中不仅要遵守硕1:论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if价体系研究道德,为股东谋利,还要为员工、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社会责任应该是指企业不仅要盈利和为股东创造利益,还要对 员工、对社会发展和良好的环境负责。企业要遵守商业道德、重视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 还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学者们大多从企业自身及其生存发展环境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经济、法律、伦 理和慈善四个具体表现形式讨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虽然说,目前对于企业应该在 多大范围内承担多少社会责任没有统一认识,但是对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却已无太多 争议。2.2.1.2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一般来说,理解某一概念不仅要理解其内涵,也就是它是什么,还要理解其外延, 也就是它的边界在哪里。划分作为理解概念外延的有效逻辑方法也适用于企业社会责 任。而那么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划分,可以从其内容及其履行顺序來思考:企业社会责任按其责任履行优先顺序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为了能够生 存而必须履行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第二层次是企业在保证第一层次责任 得到实现的前提下自觉履行的对社会有益的责任,包括对员工的伦理责任和道德责任。 第三层次是指企业从社会需求出发主动从事的可以增加社会效益的活动。第一层次: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按 履 行 层 次 划 分介业社会靑ft第二层次:对员工的伦理责任、道德 责任、企业行为相关的生态环堉责任 第三层次:从社会需求出发主动从事 的可以增加社会效益的活动图2.1企业社会责任层次图 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内容来看,有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伦理责任、环境责任、公 益责任和法律责任等。2.2.2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现至今,从履行的意愿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股东利益最 大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工具论。2.2.2.1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指企业的目标就是为股东盈利。股东利益最大化最为典型的支持 者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Uton Friedmaii【7】,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合规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好企业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增加利润。如果公司管理层承担了除此以 外的其它责任,则会彻底破坏自由竞争。而且他认为消费者只会选择价格更加低廉的产 品,而企业承担其它责任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而使得消费者背离企业。 2.2.2.2利益相关者理论债权人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是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混合体。因而研究企业社会 责任需要从综合性契约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利益相关者 是指一切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影响与目标实现有关事务的团体或个人,这些对象 都自愿或不自愿地承担着可能由企业带来的风险或收益。但是持利益相关者态度的学者 们对于利益相关者具体对象范围的确定却有着不同意见。(“) 、 企业社会责任各种公益 组织cc=/ 图2.2企业杜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关系图2.2.2.3企业社会责任工具论此理论介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之间,其实质仍然是股东利益最 大化理论。支持此理论的学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不过是企业众多宣传工具的一种而已,企业必须社会公益活动与经济目标联系起来,所从事的公益活动及行为要能够对企业盈 利或者相关方面有益才能开展,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只是为了其经济目标的 实现。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能仅 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环境的严重后果。2.3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理论2.3.1战略绩效评价的内涵“绩效”包含结果和过程两层意思,绩效评价,就是指采用某种科学的方法对某一 主体的过程及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但是能反应绩效评价这两方面的因素较多,而且 选择不同的因素进行评价,其结果会迥然不同,那么就需要对其内涵做进一步的探讨。 国内外学界对绩效评价的内涵有如下几种较为典型的说法。Nedy(2003f】认为,绩 效评估是一个对过去行为影响当前绩效状况进行量化的过程。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也对绩效评价下过定义,认为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 计和运筹学原理,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 和经营者业绩运用某种评价体系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孟建民(2002)19认 为绩效评价是评价企业使用、管理与配置经济资源的效果,为所有者决定企业下一步的 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同时绩效评价还有利于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进行衡量,此外其 他企业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张荡(2003)IG认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 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比较其所得与所费,追求投入产出比的最小化。张涛和文新三【11】认为, 企业绩效评价是综合运用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计量经济学和现代分析等学科相关理论, 剖析企业经营过程,客观反映企业现实状况以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门科学。陆庆平 (2006)II2H人为,企业绩效评价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及分析技术建立指标体系,参照一定的 评价标准,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行为和结果做出客观、合理、公正的综合性评价, 同时给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战略绩效评价作为战略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就是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运营的效率 及结果运用绩效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的过程,战略绩效评价注重对企业显性和隐性资 源、短期收益和长远发展的评价,在评价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各种绩效评价方法,以提高 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为宗旨。2.3.2战略绩效评价理论沿革最早的绩效评价方法是复式记帐法,产生于十四世纪,复式记帐能够全面反映企业 的经济活动及实物流转过程,从而可以对企业进行经营效果进行评价。但那时的绩效评价还只停留于观察性和反映性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 价研究发展至今,从评价体系和内容变化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成本绩效评价阶段、财 务绩效评价阶段、价值绩效评价阶段以及战略绩效评价阶段。 2.3.2.1成本绩效评价阶段成本评价体现的是一种简单的将本求利思想,又可以分为简单成本评价阶段和标准 成本评价阶段。19世纪初,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增加,纺织、铁路、 钢铁等主要行业的管理者们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了以成本为核心的业绩计量指标来 评价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虽然基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简单成本评价法也确实发挥了一 些功效,起到较好的评价作用,但这种方法却只能用于事后分析计算,不利于事前及事 中的成本控制。19世纪末,泰勒通过对工作效率及工作流程的系统研究,按照理想状态下材料及人 工的消耗情况为各产品制定了量化的标准,并配合使用了适当的激励方式,最后建立了 标准成本体系,以标准成本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方法表达较为直观,有利于量化经营活动 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得成本控制从事后转向事前及事 中,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当时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所有者和管理者,他们认为较高的 利润是能够通过控制成本,提高原材料和人工的使用效率、增加产量来保证。20世纪以后,行为科学和新古典主流企业理论得到了发展,组织行为学派认为绩效 是一种处于内控系统之下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他们认为组织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 及管理能力应该成为绩效评价的标准之一。此类理论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开始划分责任 中心,出现了 “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以及“投资中心” 等等。虽然说标准成本法可以起到一定的事先控制作用,但在标准成本法的执行过程中将 人看成了与物和机器处于同等地位的生产要素,对其行为观察并进行控制,这会使得人 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打击,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反而会降低劳动效率。成本法绩效评价体系有着先天性的缺陷,因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并不只有生 产成本,且市场、政策等企业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成本评价控制却是一个较 为封闭的内部评价系统,只关注了企业自身因素,而忽略了其它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效率 的因素,因而一味控制成本无法满足企业动态管理的需求。 2.3.2.2财务绩效评价阶段财务绩效评价产生于20世纪初,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 企业最直接的经济成果就是利润,因此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目光从成本转向了销售利润 率、投资回报率、资产保值率等财务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情 况。但是纯粹的利润指标却忽略了所有者资金的机会成本,而且财务评价的范围局限于 企业内部经营效率,同时以利润指标来考核企业经营行为容易导致管理层或经营者的短硕1:论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if价体系研究视行为。成本绩效评价法、以及早期的财务绩效评价法均是从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 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后期财务绩效评价的服务对象开始向投资者和债权人转变,评价的 内容不仅包括了盈利能力也包括偿债能力等几个方面。沃尔提出了流动比率、产权比率、 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七大 财务比率,并对这七大比率确定了行业标准比率,进而对企业经营及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沃尔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企业财务综合评价的基础。此后,杜邦公司使用的杜邦财务综合 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了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发展。杜邦财务综合分析法从财务角度 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分析了几个主要的财务比率间的关系进而对企 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它学者对财务绩效评价做出了贡献,如:米切尔研究的美国 经理人报酬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摩尔斯通过研究发现投资报酬率是最常用的绩效评 价指标等等。20世纪后半叶,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得到扩充,出现了 “净资产回报率”、 “每股收益率”、“现金流量”以及“内部报酬率”等等指标。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利用企 业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效益状 况,还能够了解企业的资产营运状况和偿债能力,了解企业的收益及变动情况。财务综 合绩效评价方法能利用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操作性较强。虽然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比成本法更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但这种方法以报表 数据为基础,带有一大缺陷,那就是企业很多资源,例如智力资本,无形资产等都不太 容易计量,且从各国企业会计准则来讲,即使从技术上说能够计量,还必须得符合相关 准则才允许计入,但此类资源却又真真实实的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说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不够全面。 2.3.2.3价值绩效评价阶段企业的价值理论是绩效评价中价值分析的基础,通过寻找价值驱动因素,可以进行 基于价值的绩效评价。价值评价主要为企业股东服务,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剩余收益评 价法和经济增加值评价法。剩余收益法需要投资中心预先对投入资本设定一个合理的基本收益率,然后 将会计收益额扣除按预期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就是剩余收益值,即某 一投资中心的利润超过预期资本成本的部分。剩余收益比投资收益率能更直观的 反应投入产出情况。剩余收益法能够使投资中心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避免对企 业不利的投资。但是剩余收益是一个绝对指标,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比较。在此基础上,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提出了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法。经济增 加倌县剩金收益的特殊表现形式,假定所有参与了企业运营的盗本都会创造价倌, 因此扣除了权益资本以及债务资本的资本成本之后的余额才是企业价值的增加。经 济增加值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为股东创造的高于股东预期的价值。在具体计算时,一 般都是对现有会计收益及帐面价值进行调整,但是在具体的调整事项及顺序上,并没有 一个统一的做法。经济增加值对于评估企业价值打开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但由于它还是 一个绝对指标,所以并没有摆脱剩余收益的缺陷;而且经济增加值只有在经济事项发生 后才可以计算,所以只能用于事后评价。 2.3.2.4战略绩效评价阶段韩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年度绩效评价的时候首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 价方法。此后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卡普 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克罗斯和林奇的业绩金字塔模型,罗伯特霍尔 的“四尺度”论以及尼利提出的绩效三棱柱模型等等。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卡普兰和诺盾(2001)13】创建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 这一模型通过从财务、市场、内部营运、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找出关键的成功因素,进 而形成一套管理控制系统。平衡计分卡把企业的未來发展与经营现状联系起来,揭示了 公司内外部因素、财务结果及动因之间的关系,不仅评价了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结果, 还对其未来发展的潜力进行评价,从而避免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但是在先择指标时,具 体指标的选择却成了一大难题,如果评价指标太少,则不能客观评价企业绩效;评价指 标过多,则又可能会导致偷懒行为,从而降低整个体系的有效性。而且不同的维度各个 有众多指标,要实现指标同时效用最大化则不太现实,因此虽然平衡计分卡在理论上来 说较为全面,能够解决一些管理及运营问题,但是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还有等改进。 业绩金字塔模型由罗斯和林奇(1990)141于1990年提出,他们在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 系时,将总体战略与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相结合,从一个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业绩评价体 系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分析他们认为战略目标与经营指标的循环往复运动正是企业可持 续发展能力的源泉。20世纪90年代,罗伯特.霍尔(1997)15】认为企业业绩需要从质量、作业时间、资源 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四个方面评价。霍尔将非财务指标引入绩效评价系统,但他所 说的四个方面,相关性并不是很大,对于其中某一方面的改进可能会导致另一方面变低。 2002年尼利18】提出了绩效三棱柱的概念,用棱柱的五个方面分别代表了五个关键的 要素: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这五 个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通过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绩效测量,同时结合公司实际情 况,进一步细化和分解为许多具体的问题,再用测量指标表示每一个问题。测量指标因 上述五个方面的联系而相互依存,以绩效梭柱五个层面为引导采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 与平衡计分卡相比较,绩效三棱柱模型更注重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他们的满意 度。但是此樽型看似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因为非财务指标难以计量,权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而不易操作。评价发展阶段财务比率法剩余价值法价值绩效评价阶段经济增加值战略绩效评价阶段企业绩效评价发展演进图2.4企业节能减排理论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前四年GDP增长率 超过了 10%,到“十一五末” 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9万元,从而 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 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H趋尖锐,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内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问 题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环境问题已成为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节能减排简单讲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中华人民共和 国节约能源法提出节约能源就是要加强能源的管理,采取措施将节能减排贯彻落实到3企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绩效评价硕土-论文用能的整个环节,从而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1972年丹尼斯米都斯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口、粮食、工业化、不 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五大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人 口和资本的增长模式,地球将面临崩溃。此时起,经济学家们就开始结合生态学、物理 学、化学等其他学科进行研究,并逐步认可了能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如何测量能量效率是评价节能减排的重点,当前对于能量效率的测量指标主要有热 力学指标、物理一热量指标、经济一热量指标和纯经济指标四种。热力学指标,是从投 入产出的角度出发利用产生的热量大小评定能源效率;物理一热量指标,能源投入的计 算采用热量单位,用物理单位测量产出,与传统热量指标相比,物理一热量指标能更直 观反映消费者需要的服务,但是此类指标不利于横向比较;经济热量指标,包括能源 GDP指标、能源生产率指标,此两项指标互为倒数;根据投入能源及产出的市场价值 来测量能源效率的指标称作纯经济指标,常见的计算方法有国民能源投入/国民产出。国内学者们也从节能减排的现状,实际意义,具体举措,节能减排的效率,测量指 标,具体行业的政策等方面对节能减排进行了研究。安伟对节能减排的政策进行了研究, 主张通过政策组合推进节能减排,并设计了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法律行政 及科技政策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政策框架。许凯、张刚刚从资源与能源损耗、生产技术和 产品特征、资源的综合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和环保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五个方面构建了面 向化工行业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进而建立了企业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谷志红分析了 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现状,对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 进行了研究,从促进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独特视角,提出了电价政策建议。 魏楚认为提高能源效率是解决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两大困境的必经之路,解决了 “什么 是能源效率”、“中国的能源效率怎样”以及“哪些因素影响能源效率”三大问题。3企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与绩效评价3.1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历史与现状3.1.1环境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 境污染等问题最为严重。我国也饱受环境污染侵袭,960万平方公里遍体麟伤,完好的肌肤所剩无几,生态 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环境污染给我国生态造成的破坏及影响分为直接和间 接两种,直接的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漠化、森林破坏、水资源缺乏等等,间接的生态破 坏主要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等。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越来越 多的沙化土地都显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 亿亩,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到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都已失去了动物 生存的条件,居民被迫迁住他乡。近年来,我国对荒漠土地采取了许多治理措施,也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因而 我国水资源非常紧张,特别是北方地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产区,以全国农业生产 的66%却仅占有全国水资源的20%。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使用效率很低,有专家估计由 于种种原因,我国在灌概用水的使用过程中有60%被浪费。虽则如此,我国水资源的污 染却又相当严重,江河湖泊都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量的淡水湖泊磷、氮污染面 广,水质富营养化,特别是工业发达城市的水资源污染更为严重。据中科院发布的国情 研究报告称,我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仅占10%,基本符合标准的占20%,不符合 饮用水标准的达70%,以地下水为饮用水的城市,90%以上的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 污染,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以上都是环境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环境污染也对生态造成了很严 重的间接破坏,间接影响具有滞后性、影响面大、后果严重等特点。这些影响往往在发 生时不易被发现,但破坏一旦显现就会相当严重,难以逆转,从而对人类的生活质量、 身体健康以及生产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污 染物以烟煤为主。国际通常用每立方米空气中悬浮微细粒子的含量来表示大气污染的程 度,世卫组织制订的标准是每立方米20微克,但是我国城市居民只有1%生活在每立方 米40微克以下的空气中,却有58%生活在每立方米100微克以上的空气中。有预测称到 2020年,大气污染会导致我国60万城市人口过早死亡,还会导致每年发生2000万例呼吸13硕1:论文基于节能减排视角的企业战略绩效if价体系研究系统疾病、550万例慢性支气管炎和健康受损病例,从而可能使我国GDP损失13%。虽然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但是我国己经从多领域、多方面加大了对环境的 保护措施,环境保护事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环保制度和能力建设得到有效 加强。我国先后出台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保护法律、660余件规章和地方 法规以及1000余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也逐步提高,全国已建成 300多套水质自动监测系统,1000多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30%的环境监察机构达到标 准化建设要求。3.1.2节能减排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10年要比200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在规划中提出这两项指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 标,经济的发展要以这两项指标的实现为前提。节能减排要求是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庄严 承诺,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因而要综 合运用各种手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为这两项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保驾护航。执行纲 要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2006年下降了 1.79%, 2007年下降了 4.04%,2008年下降 了 4. 59%,2009年下降了 2.2%,也就是说,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全国单位GDP能 耗下降了 14.38%,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了 9.66%,二氧化硫排 放总量下降了 13.14%。总的来看,GDP能耗完成压力很大,不到预期GDP能耗目标的 80%,因而十一五”最后一年2010年节能任务重大。 3.1.2.1各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我国节能减排重点性行业包括: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电力行业,建筑业, 家电业,可再生能源业等。下面对各行业节能减排现状进行简要阐述。1)高耗能行业。高耗能行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而钢 铁和水泥工业又在其中占据突出地位,目前大部分高耗能企业仍然以经济目标为首要目 标,因而实现节能减排要求的空间很大。我国钢铁业高速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 业,在强劲的市场需求带动下,总产量连续12年髙居世界第一。钢铁行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在整个工业部门中都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我国钢铁行业内部市场集中度低,钢铁企业没有能力更新先进技术及大型 设备,能源利用率及二次能源回收率以及污染处理难度相对于国际水平都较落后。例如 我国主体炼钢转炉水平仅为20-100t,而世界先进水平为200-350t;又如日本新日铁公司 二次能源几乎能够全部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98%,而我国钢铁企业在回收利用余能余 热方面的技术措施虽然也很多,但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效果并不是很好。另一方面, 行业集中度低会使得区域产业相似程度高,从而导致重复性建设,进而造成结构性污染, 而结构性污染又会导致钢铁企业间竞争加剧,增加了环境负荷和环境治理难度,造成更 为恶劣的后果。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耗占钢铁工业消耗能源总量的70% 左右,且煤炭的发热量、灰分、硫分等成份指标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我国 电炉比重也偏低,这些客观情况都使得我国钢铁行业能耗较高、污染相对严重,二氧化 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和水泥行业,是我国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第三大产业。另一 方面,我国逐年增加粗钢产量,降低吨钢能源,吨钢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问题,工 业粉尘排放总量以及化学耗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总体来说,钢铁行业在节能 减排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水泥行业也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在建材工业和整个工业部门中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据权威统计,水泥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增长相当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10.2%, 因此节能减排任务也很重。我国到2010年水泥产量计划为8亿吨左右,这意味着0.84 亿吨标准煤、835亿度电、7.7亿吨石灰石的消耗,25. 25亿吨二氧化碳、70万吨有害气 体二氧化硫以及150万吨一氧化氮的排放。传统的娃酸盐水泥混凝土技术需要消耗巨大 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1) 电力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市场需求 导致电力行业发展迅猛。我国每年电煤消费约占整个煤炭产量的51%左右,产生的二氧 化硫排放量占到全国排放量的54%,因而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电力行业“十一五”规划要求,预计2010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5亿千瓦 左右,2020年达到10亿千瓦左右。目前来讲,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电煤 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节能减排与先进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菜苔管理办法视频
- 中国石化污染管理办法
- 上海护士岗位管理办法
- 仓库下属人员管理办法
- 上市企业税务管理办法
- 业务运营机制管理办法
- 葡萄不开花管理办法
- 中医学院物业管理办法
- 专业监理公司管理办法
- 规范财务帐目管理办法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 《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论文)8000字》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表
- (中职)PLC实训课件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 QC成果施工现场移动式网络布设及监控一体化装置的研制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 新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教案
- 《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2022-0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