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改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doc_第1页
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改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doc_第2页
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改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doc_第3页
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改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doc_第4页
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改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病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其改变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关键词:脑卒中 心电图改变 脑梗塞 脑出血 近期预后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正文内容 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后心电图异常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波改变(32.1)、电轴左偏移(28.1)、左心室高电压(23.0)、st段改变(18.9)、左心室肥大(17.3),窦性心动过缓(13.3),房颤(9.2);脑梗塞患者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房颤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塞组房颤的发生率(16)明显高于脑出血组(2)。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不同部位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脑干、基底节、丘脑、大脑脑叶、小脑。同一部位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发现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 2)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示:心电图异常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3.408,95ci(1.2289.453);进一步将心电图的异常分为st-t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其他异常等三类并引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示:心电图st-t改变这一协变量的相对危险度为29.501,95ci(3.769230.936)。 结论: 温州地区卒中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76.7),从卒中亚型来看,脑梗塞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脑出血更常见(82.5 vs68.3);脑梗塞后和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均为:t波改变、电轴偏移、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脑梗塞后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与脑卒中部位明显相关;半球和基底节区病变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t波改变,丘脑病变为左心室高电压,脑干病变为心电图异常是电轴偏移,岛叶病变以房颤最常见;卒中急性期心电图的异常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卒中后st-改变的预测能力最高。目的: 探讨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入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药物服用史、本次发病基本信息、主要的联系方式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等,并由专人采用固定的心电图机在发病48小时内获取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三个月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心电图的改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196例患者入选;脑梗塞患者114例,脑出血患者82例。 1)卒中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卒中后心电图的异常率为76.5,脑梗塞为82.5,脑出血为68.3;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进行x2检验,p<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